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精選22篇)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精選22篇)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 篇1

4月15日是我的生日,4月16日是我妹妹的生日。可媽媽總是把我的生日移到4月16日。從我懂事起,我的生日宴一直是和妹妹的合在一起的,我想這是爸爸媽媽為了節省家裏的開支。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精選22篇)

去年4月16日,媽媽和我説要為我和妹妹過生日,這讓我很高興。早晨媽媽就去買菜,爸爸則忙着給親戚朋友打電話。等我放學回家,滿屋子飄着菜香。一會兒,客人們陸續來了,有一位客人買來了一個大蛋糕。妹妹一見到蛋糕就要吃,媽媽被纏着沒有辦法,只好打開了蛋糕盒。蛋糕上面有妹妹的生肖------羊,旁邊還有妹妹的名字。妹妹高興地滿臉放光,我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吃晚飯前,我吵着也要蛋糕。這是賓客已經來得差不多了,爸爸覺得很沒面子,就隨手拿了根棍子打向我。經過客人的勸説才停手,媽媽也在一旁罵罵咧咧的。

吃過晚飯後,我幫妹妹把蠟燭插在蛋糕上再點燃,妹妹有模有樣地許願,吹蠟燭。等妹妹完成了一切儀式後,媽媽要我拔掉蠟燭,我一邊把下蠟燭一邊隨口説道:“這下‘羊’要沒了。”沒想到媽媽對我怒目而視:“死丫頭,你才要沒了!”説着順手“啪”地給我重重的一巴掌。終於我再也忍不住了,內心的酸楚一起湧上,我“哇”的一聲哭着奔出了家門。

我知道,這一切全都是我比妹妹大,可女兒也是爸媽的孩子,女兒也盼着爸媽的疼愛啊!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 篇2

靜坐在亭椅之上,撩開不透明的簾旌,望着窗外風景如初,有不覺地吟誦起:楊柳枝頭鳥聲聲,春到也,春去也;清水池中蛙句句,為公乎?為私乎?秋葉……秋天?誦到這裏,我卻不知該如何形容它。

有人喜歡禮讚秋天金色的收穫,是啊,秋日多美啊。麥田裏又是滿眼溢目,隨風又傳來一陣稻香,嗅得我心生頓開。無人不讚美秋,無人不喜歡秋。秋天對於春天的種子來説,誠然是一種圓滿,但秋天的落葉對於春天的嫩芽來説,卻是一種終結。沒有哪個季節像秋天一樣,將生命的璀璨和落幕如此串聯在一起展現。或許你還為這邊風景而動容,而那邊的風景卻會讓你觸目驚心!

秋日的風景的確是美不勝收,難得能在秋中感受一下靜謐,感受一份屬於自己的心情。而秋日的風景卻告訴我,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然而也是一種開始。

秋日是一種開始。是呀,已經收穫了果實,得為來年做準備了。秋日實質上也是一個忍的過程,我看到了。

大樹容忍了種子的生長,才有了滿倉收穫。大海容忍了溪流的匯入,才有了無邊的廣闊。秋天確實是美,但決不僅限於它的金色,還有秋表現出來的忍者無敵的氣概。

俗話説:忍字頭上一把刀。如果不處理好刀與心的距離,就會受到傷害。正如大樹和大海,有了海納百川的胸襟,讓刀少了份亮度,讓心多了份希望;讓刀了少了分厚度,讓心多了份廣度。這就是秋日的風景。有句話説得很好,人生就像一場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

落葉一拈,又是一陣秋風盪漾,我獨坐亭椅之上誦着:楊柳枝頭鳥聲聲,春到也,春去也;清水池中蛙句句,為公乎?為私乎?秋葉簌簌花敗敗,則忍者,則始者。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 篇3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着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裏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閒,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後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説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説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着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着人內心即將收穫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嚐着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裏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裏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

你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台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着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户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

盼望已久的中秋節終於來了

盼望已久的中秋節終於來了,人們興高采烈,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節日。這天剛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裏聚餐,慶祝生日,共度佳節。

來到酒店門口,譁!那裏人山人海,連泊車的位子都沒有了,人們把酒店都圍了個水泄不通。幸好我們預先訂好了四張桌,看到整個飯店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歡樂景象,我心裏特別高興,盡情地品賞着各種各樣的海鮮和名菜。

吃完晚飯,我們就到海濱泳場看花燈。這時,一輪明月高高掛在天上,又大又圓,把整個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氣特別好,九點十五分,我們來到目的地時,沙灘上已經燈火輝煌,遊人如織了。我們沿着沙灘一邊觀賞一邊向前走。走進大門,“奇燈異彩耀水灣,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對聯則提醒遊人千萬不要忘記了在此賞月的大好時光。進入泳場,只見偌大的泳場裏到處都是火樹銀花,奇燈異彩。遊人的歡歌笑語此起彼伏。沙灘上三五成羣的珠海人擺開鍋碗瓢盆,搞起燒烤;有的在沙灘上鋪開塑料紙,放上月餅、飲料等等,圍在一起,對月舉杯;有的人還手拉手跳起舞;熱鬧無比。

今天晚上的花燈令我大飽眼福,真是流漣忘返。當我們懷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時,圓圓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們的後面。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 篇4

冬天了,天空看起來比其他季節要高好多,路邊除了大松樹,其他樹的樹枝早就又光又幹了。

今年冬天天氣暖和,人們穿的比往年冬天少了。今年樹葉落得也晚,至今還有在樹上不肯下樹的葉子。大風一吹,它們就開始又搖又擺,似乎説:“哇!不要掉下樹!”雖這樣,還是有不少樹葉被“請”下了大樹。

今年冬天天氣好,所以小樹全把“棉衣”脱下了,給冬天增添了很多的美麗光景。人們都大步流星地在廣場上散步,一點也不冷,我走了一大圈,還出了不少汗。街上,大大小小,顏色不一的小鳥,也給冬日增添了幾分熱鬧。

冬天,小朋友們臉上拂過的是冷冷的冬風。春風温和,夏風涼爽,秋風神清氣爽。雖冬天的風有一點冷,但是比春天的風、夏天的風和秋天的風都有勁,舒服,讓人清爽百倍。

冬天下雪時,大街上的小朋友可歡了。到處都可以看見一個個有大腦袋,胖身子的大雪人。到處可見小朋友在冰上滑雪,到處可以聽見小朋友們歡樂的笑聲。現在很多小朋友在大街上打雪仗,無數的小雪球飛來飛去,不時有人“呀”或者“哦”地大叫一聲,那一定是叫的人被敵人扔過來的小雪球打中了哪裏!

我和幾個同學也在學校裏玩開了打雪仗。我們一下課,立馬衝了出去,我們一共4人,我、王一凡、張博磊、楊利劍。我和小張是一組,王一凡和楊利劍又一組,我們經常玩的忘記了上課,雪天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同樣也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回憶,我們愛冬天的雪景,更愛在這漫天飛雪中嬉戲打鬧。

冬天是個萬物休整的季節,冬天是個百廢待興的季節,冬天是個淨化心靈的季節,我愛冬天。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 篇5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來臨了,中秋節,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節日。

這天雲霧稀少,月亮格外得圓,家家歡聚一堂,喜滋滋地吃這月餅,賞着明月,一起在講中秋的故事……

夜空中鑲嵌着一輪圓圓的明月,好似一個大玉盤,月光皎潔明亮,多美麗的月亮啊!看着看着,我忽然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又彷彿看到了嫦娥正懷抱一隻全身雪白的玉兔,在明月裏向我們招手……突然,我的耳邊迴盪起一首歌——《水調歌頭》,歌聲悠揚婉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時電視里正播放着這首優美的歌曲,使得中秋節的氣氛更濃了。

月亮害羞地蓋着層層面紗,過了很久,才輕輕地掀起它的面紗,漸漸地露出它的那張能發光的臉蛋。我仔細地抬頭望月,心裏對遙遠的月空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看一塊小巧的月餅,白色的酥皮下,透着淡淡的清香,淺淺地襯着青紅絲的顏色,那樣的精巧、細緻,輕輕咬一口,那種熟悉的,糯糯的甜味,一下勾起我的饞蟲。月餅有方的、有圓的、有甜的、有酸的、有大的、有小的……

這就是美麗的中秋節。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 篇6

冬日裏的陽光的陽光是那麼的短暫,總讓你感覺不到它的温暖就早已落山。在我們駐足日光之下的那一刻,温和的陽光投射在身上,吸收光的能量,感受光的那種如母親之手般的温暖。真的很幸福啊。

冬日總是給予日光一種温暖卻又寒冷的感覺,因為它對任何一個人都是公平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感受陽光的權利。它也公平的讓每一個人都能同樣的站在天空之下,感受温暖。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讓我們失去這一權利。

日光投射在我們的身上照暖了我們的心,正如父愛母愛一般,他們永遠不會嫌棄我們,也不會給我們不公平的待遇。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 篇7

今天就是清明節了,每逢清明節我就會想起詩人杜牧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大家是否去掃過墓呢?當然我也不例外!

我們今天回老家拜山,這只是第一次而已,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忙,所以好不容易才有了這一次機會。我們回到老家,吃完午飯,便向山出發了。

火辣的太陽曬的我們又增加了一點疲倦,好不容易我們來到山頂,我就拿起掃帚掃起了墓前的垃圾和落葉,看着墓碑,我不禁想起不在世的親人和我一起度過的時光,不禁潸然淚下。但是我不一會我就掃好了,每次祭祖時,我們都會想起為他們燒一些紙錢、放置一束鮮花。説着我就拿了夥計少了一炷香插在了墓前,而爸爸媽媽卻有點難過的為他少了一些紙錢。。爺爺把一些雞肉、美酒和水果擺在墓前,祝願他們能在天堂的那一邊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為了我祝福他們,我們便跪了下來,好想在為祖宗守靈,願他們能保佑我們幸福平安、生體健康。祭拜完後,爸爸小心翼翼地拿着火機點燃鞭炮,放完後就走了。

我臨走時,再次瞄了一下祖宗的墳墓,擦乾了眼眶的淚水,隨着下山了。心裏怎麼感覺在百爪心撓?但我也許願祖宗能在天堂過上和我一樣的生活——快樂。通過這次祭祖,我感受到了原來祖宗在天堂的那一邊也應該有一個舒適而又温暖的“家”。所以我們應該要珍惜生命的點點滴滴,生命不是遊戲,那麼大家在清明節有木有拜過山呢?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 篇8

兩場考試剛過,中午作業不多,我很快就做完了全部作業,難得那樣空閒。忙慣了,閒了也想找事情做。正巧,書包了帶着前幾天剛發的《我們的節日》,我抽出書,陶醉在了各國(尤其是我國)的文化中。

這本書,是由三大章組成,分別是“傳統節日”、“現代節日”和“外國節日”。裏面生動形象詳細地介紹了每個節日的起源、習俗、趣聞等。

讀了第一章,我滿腔歡喜,為什麼呢?因為我終於發現,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真是豐富多彩。而且,我在這本書裏瞭解到許多我以前不知道的事。我在高興中國文化如此地燦爛輝煌的同時,也留下了一點遺憾,那就是有些中國的傳統節日現在都不怎麼過了!

就比如其中的“七夕節”吧!在古代的時候,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祈禱自己的生活幸福美好。而現代的七夕節呢?不但沒有繼承傳統,還完全變了樣。成了“中國情人節”,成了名副其實的“奢侈節”!

一個民族需要傳統,如果我國連自己的傳統節日都要忘卻的話,那我們的社會怎能和諧呢?

因此,請大家不要忘卻傳統,發揚傳統吧!為了社會的和諧,也為了我們自己!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 篇9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20__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在20__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説起端午,人們自然應該想到吃粽子、划龍舟、插艾草、戴香袋等,可不少人將端午節變成“送禮節”、“吃喝節”、“消費節”,原本充滿詩意的節日少了些人文氛圍。難怪有網民感歎:現在的人對民俗傳統節日都已淡忘,而是對情人節、聖誕節等洋節趨之若鶩了。尤其是現在的端午節,幾乎成了“吃粽子”節了,那些端午節的文化精髓幾乎被拋棄了。

可喜的是,近年來社會上對保護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加強烈的聲音。藉助各個傳統節日來舉辦相應的傳統文化活動,不失為讓更多國人瞭解和喜愛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效形勢。每年,包括屈原故里在內的各地都舉行端午文化節活動,這必將對傳播屈原精神、豐富端午節節日內容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過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一種多方面的、多層級的、難以言説的特殊感受。特別是那種身臨其境的心靈震撼和感悟,是一個“人文化成”的過程。在這個端午節裏,讓更多的民眾參與傳統文化活動,走向傳統活動現場,親身體會並弘揚端午文化,大力傳播屈原的愛國、為民、求真、向善的精神上來,讓端午節這樣的傳統節日在國人的心中更加牢固與神聖,這是傳承傳統文化精髓的關鍵。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 篇10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營造歡樂喜慶、文明祥和的節日氛圍。12月29日,馬橋鎮陳莊國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師生慶元旦活動。

1、舉行了“迎新年,慶元旦”書畫比賽。參加比賽的同學各個情緒高漲,沉浸其中,用自己的筆,描繪出了一幅幅表現着美好、和諧生活的畫面,使同學們在芬芳的墨香中感悟漢字的美。

2、開展“慶元旦,包餃子”為主題師生齊動手快樂迎新年活動。讓學生在認識、感知節日的同時,瞭解我國的傳統習俗,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體驗勞動的樂趣。師生們吃着自己動手包的餃子,現場洋溢着濃濃的年味。

3、各班開展了“師生慶元旦聯歡會”。大家歡聚一堂,歡聲笑語,共同迎接新春佳節的到來,表現了廣大師生對幸福生活的美好祝願和對新一年的美好憧憬。

4、舉行校園創客大賽活動,孩子們使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製作好玩有趣的玩具、模型,有新意的工藝品,實用小發明等,讓廣大師生有機會一睹自己的創意作品。

富有創新、異彩紛呈的元旦活動,為學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讓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快樂學習、快樂生活、快樂祥和的氛圍中憧憬新一年。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 篇11

重陽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就是重陽節。重陽節在秋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每到重陽節,我國都有登高賞秋,敬老的傳統,故而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我國唐朝的大詩人王維,曾作過一首關於重陽節的詩,名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描繪了在重陽節這個傳統節日作者對親人的加倍思念。

今年重陽節,延續30多年曆史的千叟宴如期在三水蘆苞鎮獨樹崗村舉行,250多圍酒席宴請了1600多名村中老人、港澳同胞和黨政代表,酒席之多、參與面之廣,創下了歷年之最。

獨樹崗村傳來陣陣歡笑聲和碰杯聲,村前燈光籃球場和廣場大排筵席,村中老人、港澳宗親和政企代表齊聚一堂。20名長者坐在主席台上,接受少先隊的獻花和政府部門的祝福。今年103歲、村中最長壽的老人蔡月桂臉上笑出層層皺紋。一直以來,獨樹崗村有着敬老愛老的傳統,每年重陽節,村裏都會舉辦千叟宴。老幹部蔡可平依然記得,30多年前,港澳同胞自發組織千叟宴,“當時只在村中古廟擺幾十席”,如今,筵席的規模越來越大,今年首次突破250席,創下歷史新高,並加入了各種文藝表演。

過去老人們以滿腔熱血為民族解放和國家的建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為社會的發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建立了光輝的業績,吃盡了千辛萬苦。人常説可憐天下父母心,我深有體會,我們的父母所處的年代和帶兒女的辛苦人人知道。現在老了又不願打擾兒女的工作,自己孤獨的生活,就像滿文軍在歌裏唱的“你靜靜的離去,一步一步孤獨的背影,一年一年風霜遮蓋了笑臉,你寂寞的心有誰還能夠體會,春去秋來,你的愛已無聲,你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真實的唱出了我們的心聲。父母無私的把全部的愛給了我們兒女,自己默默的老去,想想我心裏也很傷感!

在這裏我想説點:作為兒女應該抽時間常回家看看,老人沒時間等我們有時間,為父母儘儘孝心,捶背揉肩,噓寒問暖,多吃幾頓團圓飯,為老人洗洗衣服陪陪他們,象照顧孩子那樣呵護他們,讓我們的父母愉快的度過晚年。不要找藉口説原因,免的以後心裏悔恨自己。老人節,想起我的雙親已離我遠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眼前浮現父母慈祥的笑容,心裏蕩起無數的感慨,想起童年,想起父母年輕的笑臉,許多許多

我們應該感謝,感謝有這樣一個傳統的老人節日,讓我們有時間和機會孝敬老人,感受親情!九九重陽,秋高氣爽,沉澱着金秋的豐碩,感受了生活的温馨!祝天下父母,健康長壽!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 篇12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在中秋節來臨之際,我園在節日前夕開展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

孩子歡聚一堂,説着中秋節的故事、唱着中秋節的兒歌,老師們也紛紛給孩子們講起了有關中秋節的故事,讓孩子們在欣賞故事的同時豐富了科學知識,在優美的故事中感受到傳統節日的薰陶。

小班開展的“慶中秋”活動,主要以“快樂”為中心點,讓幼兒體驗幼兒園這個大家庭的團圓與快樂,激發幼兒樂意上幼兒園的美好情感。中班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幼兒瞭解了中國傳統節日的許多習俗,更讓幼兒學會了分享,提高了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參與中秋節各種活動中能大膽自信地表現自己;簡單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祖國的傳統文化。大班幼兒對其有深厚的興趣及探究欲。由於幼兒對民間節日、習俗瞭解較少,所以在開展這一主題活動時主要涉及到社會、語言、藝術等領域,並運用多種活動形式來組織集中活動。

我們進行主題慶祝活動,利用本學期增添的電腦與觸膜電視,老師做了PPT,讓家長與孩子知道中秋節的來源、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各地如何慶祝中秋等,各班還用不一樣的活動形式來進行慶祝,小班組的親子作畫《水果寶寶》;中班組親子製作《水果娃娃》;大班組親子製作《水果拼盤》;在整個過程中,每個孩子與家長都非常積極投入到每個環節裏。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開展得很順利,在這裏非常謝謝各位家長朋友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因為在活動中我們看到了你們充分的準備、積極的參與,你們別出心裁的創意也令孩子們格外開心和快樂,也讓孩子在活動中學習到各種各樣的技能,提升了濃濃的親子情。

參與是一種快樂,創造是一種享受,合作是一種幸福。通過此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動腦、動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創造力,同時也進一步增進孩子與家長的親子感情,有效促進了家園聯繫。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 篇13

元旦活動以分班慶祝的形式進行,各班在接到活動通知後迅速行動,詳細的做出了活動策劃與分工,提前對教室環境進行了精心裝飾,孩子們則利用空閒時間進行節目排練和磨合,一切準備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

在活動現場,各班的慶祝方式各具特色,節目內容優選紛呈:有的班級開展文藝慶祝活動,孩子們載歌載舞、“十八般才藝”盡顯其中;有的班級製作新年賀卡,孩子們用畫筆表達着對老師、對同學、對親人的感激與祝福;有的班級“遊歷”世界各國的元旦慶祝,讓孩子們瞭解更多有關“元旦節”的習俗和風情;有的班級開展座談交流,引導孩子們總結成長、放飛夢想;有的班級開展遊園活動,讓孩子們盡情享受着遊戲的快樂與激情。除此之外,5.6班開展的全英語交流慶祝活動、6.2班開展的詩詞分享慶祝活動;6.6班開展的音樂朗誦慶祝活動等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別具匠心。

此次活動開展順利、安全有序,不僅發揮了孩子們的特長,更凝聚了師生們的心,推動了學校文藝活動的蓬勃發展,為孩子們的成長和班級文化的建設搭建了更好的平台。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 篇14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每到這時候,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外來打工者都急急忙忙的收拾行李,準備回家,拿着一年的工資,心中暖洋洋的;我們小孩子,取得好成績,心中美滋滋的,等待着家長們的誇獎。大街上、小區裏、超市裏,到處都洋溢着喜氣,一派熱鬧的場面。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晨,金色的陽光撒滿了大地。我和媽媽興高采烈的去街上買東西,街道上一夜之間彷彿變了個樣,大街是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家家户户貼着“倒福”、對聯,還掛着紅燈籠。人們穿着節日的盛裝,紛紛臉帶微笑地走向各個市場,有的購物,有的觀賞,一片歡樂祥和的景象。到了晚上8點鐘,“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我們一家坐在電視機前看,幽默風趣的小品,還有滑稽逗人的相聲。節目豐富多彩,看的我眼花繚亂。“噹噹噹。”隨着新年鐘聲的敲響,煙花和爆竹便齊鳴起來。我和爸爸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煙花,點燃了煙花筒,只聽見“轟”的一聲巨響,一顆煙花彈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間展開了的煙花彷彿是一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了花瓣,這時,一顆顆煙花又從煙花筒中噴發,像無數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閃而過。

天空中還閃爍着其他的煙火,它們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顆顆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條條瀑布。讓我目不暇接。一聲聲響亮的爆竹聲,一朵朵光芒四射、燦爛無比的煙花,在天空中飛舞,各式各樣,五光十色,把天空點綴成一朵鮮花,夜空頓時變得光彩奪目。此時的場面,被笑聲、鞭炮聲合成的旋律包圍着,真是熱鬧極了。

是我記憶裏最不一樣的春節!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 篇15

到了飄滿棕子香味的端午節了,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

我五歲那年,在湖南老家過了一個端午節。那天上午,爸爸領着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十分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着許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裏一字排開,划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着。

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爭先恐後。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

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是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裏。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條龍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裏扔粽子和雞蛋,我十分奇怪地問:“爸爸,他們在做什麼,為什麼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進水裏呢?”爸爸説:“賽龍舟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紀念他。借划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粽子等食物餵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 篇16

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的轉型,傳統節日文化正面臨着外來文化和商業化的雙重衝擊,公眾對節日文化內涵的認同越來越少,以至於在不少人眼裏,端午節就是簡簡單單的“小長假”。殊不知,這閹割了端午節作為傳統節日的文化與情感內涵。某種意義上説,“天價粽子”遇冷與“平民粽子”熱銷是一種迴歸和糾偏,是在端午節作為傳統節日真正內涵的靠攏。

端午節,不僅僅是幾天假期,更不是商家狂歡的“賣場”,它應當承載起更多的文化期待和情感寄託。傳統節日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表徵和載體,包括端午節在內的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有機構成,具有重要的文化傳承價值。應認識到,當下,傳統節日的概念日趨淡化,節日的內涵也被有意無意地忽略。因此,必須對傳統節日所藴藏的文化內涵具有高度的自覺,才能使之真正成為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載體。

費孝通先生曾經説過,“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不帶任何‘文化迴歸’的意思,不是要‘復歸’,同時也不主張‘全盤西化’或‘全盤他化’”。

充分認識本民族的歷史和傳統,對傳統節日充滿敬意感,是延續自身文化的自覺與自信。“天價粽子”遇冷,或許可以看作是文化自覺的一種下意識努力。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 篇17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裏,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着濃濃的節日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可都是充實又温馨的哦!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着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裏總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裏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粽子的比賽呢。説幹就幹,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夥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糰,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説,自己忙着做。

粽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粽子,我連忙衝上去:“媽媽,在今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後拿出了這個粽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着大家説:今天的粽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小的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裏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後來也只是知道一點點關於紀念屈原的傳説,至於還有什麼我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人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栓好了的五色線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才可丟掉。媽媽告訴我説,據老人們講,這樣可以避免災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剛到五月,家裏就開始浸泡糯米了。媽媽一般都會準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粽葉放在水裏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媽媽就是一直這樣做的。

端午前一天,媽媽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着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來包粽子也並不簡單。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大棗、葡萄乾、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總是在我睡眼朦朧時叫醒我,去遠處的樹林、小河邊洗臉,涼涼的河水沖走了我的睏意,熱鬧的人們來來往往,真的像過年一樣。

回到家,吃着雞蛋和蘸糖的甜粽,心裏美滋滋的。

在這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媽媽!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温馨充實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 篇18

“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小年”。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來臨啦!今年爸爸媽媽帶我到南京夫子廟看花燈,走進夫子廟文德橋,映入眼簾的不僅有虎虎生威的虎燈籠,而且還有雪白的兔子燈、吉祥的鴿子燈、金黃色的橘燈……真是各式各樣、豐富多彩。把整南京夫子廟元宵節夜晚照的如同白天一樣。

花燈展示中心更為漂亮,這兒琳琅滿目的花燈使人眼花繚亂,看都看不過來。看那桃燈,粉紅的底色,桃尖上塗點紅色,桃底有翠綠的大葉子,真是既漂亮又簡單。再看那虎燈,製作好框架後,用閃閃發亮的金紙糊住框架,這樣,一隻栩栩如生的老虎就立刻展現在了眼前。再看那龍燈,追着寶珠上下翻騰,全身的鱗片金光閃閃,龍的尾巴不停地擺動。觀看的人們情不自禁地喊:“龍活啦!龍活啦!”還有……真是一言難盡啊!走出夫子廟,爆竹在空中炸響,彷彿把天空炸開了一個洞,滿天的星星從天空一下撒了下來。快看啊!遠處五彩繽紛的煙花從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南京城外。

回到家裏已是晚上十點左右,媽媽給我們每人煮了一碗湯圓。我們一家三口吃着白白胖胖的湯圓,真正體會到了團團圓圓的親情。啊,元宵節,真快樂!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 篇19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為了讓小朋友們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習俗,激發他們的愛國之情,傳承民族文化,幼兒園開展迎中秋主題教育活動。

活動中,老師們通過豐富多彩的節目形式讓小朋友們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同年組的小朋友們一起過節,小夥伴們一起欣賞視頻《嫦娥奔月》的故事,一起動手製作《荷花燈》,親子手工製作《月餅盒變!變!變!》在做月餅時,孩子們想象力真是非常的豐富,小朋友們在歡快的節奏中用彩泥製作月餅,在他們的世界裏月餅可以是心形、圓形、太陽公公形以及各種卡通人物形。

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品味中秋文化的內涵,瞭解中秋賞月、吃月餅的傳統民俗,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的無線想象力,讓小朋友們享受到了集體迎中秋的節日氛圍,旨在讓孩子們幼小的心中埋下一顆種子,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他們幼小的心裏生根發芽,繼承、弘揚傳統文化。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 篇20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又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據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至唐朝初年,中秋節已成為固定節日。《唐書·太宗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到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每當中秋時節,金桂飄香,花好月圓,人們對着天上又亮又圓的一輪皓月,觀賞祭拜,思念家鄉,思念親人,寄託情懷,更多地賦予了情感色彩,給人以甜美至純的心靈感受。經過數千年的文化積澱,中秋節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作為民族文化展現最豐富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有着獨特的文化內涵,它象徵着親人團圓、社會和諧、感恩自然和家國情懷,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創舉,是中華民族渴望統一、團結的歷史見證,更是海內外中華兒女認同、溝通、凝聚和發展的精神動力,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1、親人團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銀色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中秋節以圓月為標誌,寄寓着中華兒女團圓的夢想,積澱着中華兒女團圓的心理訴求。花好月圓之夜,就是親人團圓之時。從天上的月亮聯想到人間團圓,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儘管各地區、各民族過節的習俗異趣紛呈,然而家庭團圓、親友相聚是萬變不離其宗的主旨,它凝聚着中華兒女的心願,熔鑄着中華兒女的魂魄。

花好月圓人團圓,“圓”對中國人有特殊的含義。從器物層面上講,人們崇尚圓的東西:敬拜的月亮是圓的,吃的月餅是圓的,祭祀的水果是圓的。從心裏願望上看,家人團聚叫“團圓家”,喝的酒叫“團圓酒”,吃的飯叫“團圓飯”,過的節叫“團圓節”。天上月圓時,閤家團圓分食月餅,這是一種温馨的儀式。家制月餅、分享月餅、饋贈月餅的過程,就是表達愛、傳遞愛、感受愛的過程。親人團圓,家庭和睦,安享天倫,那種心理意義上的圓滿、圓合、圓潤、圓和之意,已經深入到人們的靈魂中,展現在行動裏,體現出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

2、社會和諧

“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之一。每逢中秋佳節,人們期待闔家團圓、鄰里和睦、社會安定、民族團結、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彰顯其樂融融。團圓的本意就包括和諧的成份在內,將團圓予以延伸,就有了家庭的和諧,朋友的和諧,親戚的和諧,親屬的和諧,社區的和諧,村鎮的和諧,民族的和諧,國家的和諧,世界的和諧。

傳統節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們的先輩非常善於利用中秋這樣的傳統節日消除誤解,去除隔閡,密切關係,促進和諧。例如,通過團拜、探親等儀式活動密切與周圍人的關係;通過節日巡遊、節日競賽的開展,釋放內心的情感、期望,增進不同地區成員之間的情感依賴和精神交流,從而使人際關係更加和諧,社會秩序更加安定。人們希望我們的國家“政通人和”,社會“和諧有序”,國與國之間“和而不同”,幹事創業“和衷共濟”,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做生意“和氣生財”,待人“和藹可親”,説話“和顏悦色”,批評“和風細雨”等等,不一而足。

3、感恩自然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古代人們看來,月亮是僅次於太陽的神靈,一直是人們重要的崇拜對象。《禮記·祭法》中記載:“夜明,祭月也。”根據史籍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的活動。在收穫的季節,不僅要拜土地神,還要拜月神。因為古人認為五穀豐收離不開月亮,如果沒有月亮賜予露水,沒有月亮圓缺以計農時,豐收也是不可能的。

在傳統的中秋夜,家裏要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這些習俗,反映了人們對月亮、對自然的敬畏,這種敬畏中又滿含對月亮、對自然的親近與喜愛之情。同時,闔家男女老少,暫時放卻勞作,品餅賞月,談天説地,盡享天倫之樂,這圖景看似普通平淡,卻可體味到平民生活的趣味與甜美,體味到中國的人情之美。

4、家國情懷

中秋節是中華文明的產物,流傳千百年來,為中華兒女所共享,它所增進的是所有華夏兒女的民族情感。每當中秋夜,只要是中國人,心靈都是相通的。在這個日子裏,中華兒女共祝願、祖國好,盼民族好、人人好,這就是我們的文化自信,早已融進血液裏,融合在骨髓裏。這個傳統節日激發出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對祖國大家庭的熱望,傳承着民族自豪感和濃濃的愛國之情。

在中國,明月從來就不是一個普通的星體,它負載着悠久的神話傳説和深邃的文化內涵。“明月夜,短鬆崗”的追思,“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期盼,“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情懷,在遊子的心目中,在華夏兒女的思維裏,月是父母,是兄弟,是兒女,是愛人,是千山萬水無法阻隔的濃濃親情,是期望國家強大、民族昌盛的赤子情懷和盼望幸福的追求。

以中秋節等為代表的傳統節日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大歷史文化遺產,藴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民族成員情感、知識、智慧的凝聚與集結。它不僅是我們民族創造新文化的憑藉與基礎,也是構成我們時代生活的一部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至今依然擁有着巨大的現實價值,我們一定要重視傳統節日文化資源的保持、保護與挖掘,讓中國傳統文化不斷髮揚光大。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 篇21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歡樂而又喜慶的日子,就像一首美妙的樂曲刻在我的心中。

就説放鞭炮吧,除夕夜,鞭炮在空中不時的響起,五彩斑斕的煙花再寧波城的空中層層疊疊,光彩奪目,不時地劃過一道道絢麗的光華,我忍不住抱起了自己的煙花衝下樓去,把其中的一個煙花放在地上,掏出打火機,點燃導火線,只聽見“嗖”的一聲,在半空中呈現出五顏六色的花朵,他越升越高,不時發出“啪,啪,啪”的巨大的聲響,就像盛開似得牡丹,引人注目,十分豔麗。“金風送喜來,迎春花已開,二月大地春雷,鑼鼓響起來。”我有哼起了《歡樂中國年》,邊哼着歌,邊拿着摔炮,不停的玩耍。我又拿着像長長棍子的煙花,只見一點燃導火線,一下子就發出了煙花,勝似好玩。最後,到了十二點,我拿着“開紅門”的導火線,只聽見“砰啪”的`巨大的響聲。一陣陣煙花帶着我們的祝福進入二零一二,翻開新的一頁,走向新的樂章!

3.大年三十晚上,家家張燈節彩,每家每户都燈火輝煌。這一天晚上,出門在外的親戚朋友們都會歡聚一堂,一起吃團圓飯。大家有説有笑。按照我們這兒的習俗,今天晚上每個人都不能睡覺,個個都要守歲,家家燈火通宵。

我們家鄉還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在正月七年級的前晚上,也就是除夕那天,必須要把家裏所有的垃圾全部清除乾淨,等到七年級的時候,不能把垃圾掃出去,因為這一天再我們家鄉被稱為“財氣節”。在這天,如果把垃圾掃出去,就等於把你的財氣都掃走了。所以,我們在這天都要輕鬆許多,不用做家務。

“爆竹兩三聲人間換歲,梅花四五點天下逢春。”這個年和以往不一樣,過得真是熱鬧非凡!

關於節日心得體會 篇22

俗話説“不出十五不出年”,當大家還在熱議節後綜合徵的時候,將為春節畫上圓滿句號的詩意佳節又如期而至。元宵節,這個春節之後的首個重要節日,迄今已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這一天,全國各地的人們或出門賞月、或燃燈放焰、或舞龍舞獅,或喜猜燈謎、或共吃元宵,以當地的民俗民風將這個節日推向另一個新的高潮。元宵節真正的動力,緣於它處在新的時間節點上,人們期許利用它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正月十五鬧元宵的“鬧”字,道出了這個節日奔放、歡騰、火爆的特性,也道出了人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弘揚。

在過去,元宵節也是未婚男女一年中為數不多的見面機會,緣此有了“情人節”的特徵,亦被稱為中國人的“情人節”。“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的《生查子》即描繪出了元宵佳節男女相約的浪漫畫卷。當然,與元宵節相關的動人傳説故事遠非如此。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遷,元宵節作為“狂歡節”的特質在城市中逐漸淡去,原有的“情人節”等特徵也在慢慢消逝。相比過去元宵節的精神性和文化性,有人甚至認為如今的元宵節更像是一場物質化的狂歡。比如,元宵的“外形”和“內容”花樣百出,蒸元宵、烤元宵、油炸元宵等層出不窮,容易讓人產生只重形式而輕內容的感覺,反映傳統文化本質的氛圍卻少了幾分。

無可否認,隨着西方各種社會文化思潮的湧入,以及傳統文化保護工作仍較薄弱的緣故,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洋為美、以洋為尊,甚至貶低、漠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現象。但需要認清的是,中華文化是一個涵蓋過去、現在、未來的動態概念。慶祝的形式和傳承的方式實際上又是日趨豐富的,只要不失其既定的內核,我們可以不斷融入現代生活新元素,並對之做出新的理解與闡釋。因為,從“中國傳統文化”邁向“中華文化”,永遠只有“現在進行時”。

比方説,同是慶祝元宵節,淄博市淄川區的臨水人家多放河燈,濱州市博興縣有照燈的習俗,湖北省武昌區會一連三天“弄龍”等,這些都是各地在社會發展進程中,基於傳統文化基因逐漸形成的,這何嘗不是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表現呢?不僅是元宵,清明、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亦如是。更為值得慶幸的是,《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日前已正式公佈。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其中就強調把優秀傳統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滋養文藝創作、融入生產生活。不難看出,國家對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的尤為重視與篤定決心,這對於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更是意義深遠。

回到鬧元宵,我們不能僅限於吃幾顆美味可口的湯圓,更要通過各種活動讓傳統文化真正“鬧”起來。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守住傳統節日的根,增強它們對年輕人的吸引力與凝聚力。讓其文化價值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同時,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揚棄繼承。讓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成為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頑固根基和強大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xinde/jingxuan/dvew4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