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關於教育教學讀書心得(精選19篇)

關於教育教學讀書心得(精選19篇)

關於教育教學讀書心得 篇1

對於我來説,家庭生活和學校工作,讓我閒暇時間不在向學生時代那麼充實,讀書自然無疑是開闊我個人視野最好的捷徑。尤其是讀教育類的專着時,經常便會對號入座,感覺身邊發生的好多事和書上講的比較類似,可以在書中學習到怎樣教育教學,從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啟迪,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從容,這樣的感覺的確很真實也很充實。

關於教育教學讀書心得(精選19篇)

回顧教書生涯,已走過了18個年頭。隨着現今教育發展的態勢,當前要“做一個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過一種有尊嚴的教育生活。”可為是作為今天的人民教師的一個終極目標。近些天裏,我在一個星期內,細細研讀了當代堪稱教育名家李鎮西老師的代表作《愛心與教育》。感受頗深,在書中受到了很多啟迪。

體會之一:教師更應多讀書,讀各種各類的書,尤其是名家名著更要捧讀不輟。都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確實有這種感覺,讀書不僅增長見識,還可以在寫作時有所借鑑。李鎮西老師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例如:他在給楊守豐書信中的結尾推薦他閲讀陳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類的羣星閃耀時》以及《傅雷家書》。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的動力。當然,推薦給學生讀的書李老師都是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書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藴。讀書伴隨着積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時,才能活學活用,信手拈來,對於教師更能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

體會之二: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並走進學生的心靈。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為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裏,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為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還經常怨聲載道的,每次過後,我都後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一節課的時間,他們又和你玩在一起;反思一下,作為老師覺得很慚愧,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麼天真無邪呀!今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並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鑑。例如:我班的彭宇航同學,性格憨厚,思維緩慢,做什麼事都拖拖拉拉的,尤其是每次作業,所有同學都能當天完成,可他待到第二天也不能交納,錯誤率高。面對這樣的孩子,我時常表現急躁催促,對他大發雷霆,可是於事無補,成效不佳。時後與他拉近距離,細心談話,加以耐心輔導,發現他的數學思維不是我之前個人認為那樣不可救藥。所以我們對學生真正瞭解了,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去關愛他。你才會體會到我們的孩子是懂事的,是會對老師有種莫名的感激之情。

體會之三: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師職業,固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但更應遵循教育的規律。在《愛心與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師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九問”,而在“手記三”中他在指導優生學習時提出了“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閒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他要求學生把這十個問題製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並鼓勵學生“一兩天做到這每日十問並不難,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唯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循環。”我對比了一下,我也經常建議學生問問自己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今天覆習鞏固了嗎?今天預習下一課了嗎?一部分學生真的在做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學生還是學無習慣,亂了一團,所以必須經常指導個別學生學會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愛心與教育》給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還有,教師也應該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覆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

關於教育教學讀書心得 篇2

《優秀是教出來的》

第一次聽到《優秀是教出來的》這本書的名字時感覺怪怪的,優秀當然是培養出來的,這本書到底想要説明什麼呢?於是冥冥之中就對這本書充滿了渴望。

一拿到這本書,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閲起來,結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沒有那種“眼前一亮”的感覺,相反覺得作者羅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場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説話先要講禮貌、主動詢問表關心、乘坐公車不吵鬧、見到老師問聲好,完成作業不拖延等這些不都是我們老師平時經常強調的嗎?書中沒有長篇累牘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但是再次拜讀第二遍的時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這種對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對於一個國小老師來講,《優秀是教出來的》確實是一本不可不讀的好書,讓我對教育又有了一層新的認知。作者抓住教育過程中容易被人們忽視的細節,既對孩子嚴格施教,又用愛心和熱忱贏得了他們的愛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師不僅僅將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而且更加註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和教養。

作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書中沒有談及如何教書、如何分析教材、如何準備教案,而更像是在談論如何為人處事、待人接物。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生動形象,作為讀者絲毫沒有感覺枯燥乏味,相反感覺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們身邊,親切自然。書中講述的創造奇蹟的55個細節確實常常被人們忽略,而正是細節創造了奇蹟,成就了輝煌。書中提倡對孩子要從小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一舉一動中體現出尊重孩子、寬容孩子、賞識孩子,並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從鼓勵中學會自信、從寬容中學會耐心、從讚美中學會感激、從接納中學會自愛、從賞識中學會行動、從分享中學會感激、從誠實中學會真理、從公平中學會正義、從關心中學會尊重、從保護中學會信任、從關愛中學會友善……

在日常的工作中,羅恩克拉克的幾點做法給了我不少啟示。例如:一個“問題”學生已經很多天沒有交作業了,羅恩克拉克和他家長聯繫了多次都沒有聯繫到。有一次總算聯繫到了,克拉克就把這個不好的消息直截了當地告訴了這位學生的家長,想得到這位家長的支持。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家長聽完了竟然説:“我孩子在家裏也一向如此,你就將就一下吧”。這個回答真是讓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許是克拉克他自己認識到了自己的這種和家長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個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他改變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給這個家長撥通了電話,與第一個學生的處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沒有直接向這位家長“告狀”,而是向這位家長違心地説他的孩子這段時間表現如何如何好,這位家長聽了以後自然非常高興,表示要老師對他的孩子一定繼續嚴格要求,家長會極力配合。過了兩天,克拉克再次撥通這位家長的電話,這一次向這位家長陳述了孩子這兩天的不好的表現,家長當然非常氣憤,當即表態,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看完羅恩克拉克的處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別具匠心。事在人為,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處理方法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所以今後我們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所創新,在對待後進生問題上一定要賞識和批評相結合,多渠道地轉變後進生。優秀是教出來的,一般的人對於這個教育都有一種狹隘的理解:那就是學校教育。其實不是這樣的。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才會使我們的孩子變得優秀。

總之這位老師的做法讓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機智和教育的挑戰。

關於教育教學讀書心得 篇3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20xx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着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着水槽流下,帶着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後進入玩具鱷魚嘴裏。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裏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於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麼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裏,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瞭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着能與其他夥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裏,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複雜的説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於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後,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痴呆生”。

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聖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聖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幾乎門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國小四年級,數數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上全部脱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

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聖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聖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願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

“學業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為有“學業殘疾”的小孩,並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並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校恐懼症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説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李聖珍常説:教育是一門神祕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

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這本書值得一看。

關於教育教學讀書心得 篇4

《教育新理念》

利用課餘時間我認真研讀《教育新理念》這本書。從這本書中,我認為普通教師可以讀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讀出管理理念、辦學方向;而思想者讀出的更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這本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 。

通過自學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在《教育新理念 》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書中闡述到“創造始於問題。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性教學。”“美國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教師並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問題能力在於學生,能不能以問題貫穿教學在於教師。”

目前, 在我們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師們有時也迷失了方向 ,把握不住了重點 ,一學期下來不知道讓孩子們學會了什麼 ?懂得了什麼?對自己教學產生了懷疑 ,不知從何處入手 。這不由得引起人們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麼?在文中,袁教授給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學會判斷知識和信息,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為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文明的成果並不能通過傳授內化成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這不由又落實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究竟應該教什麼,怎樣教?通過學習了袁教授 的《教育新理念》對我們真的收穫不淺!

關於教育教學讀書心得 篇5

《維果茨基教育專著選》讀書筆記

1.言語

自我中心言語在機能意義中表現越強,其句法特性在簡化和謂語化方面也顯示得更加鮮明。內部語言的機智能力表現得越強烈,它的句法結構的特點就越鮮明。

2.鏈式複合的原則

機動地、暫時地將一些單個的環節連成統一的鎖鏈,並通過這一鎖鏈的一些個別環節轉移意義。

3.複合思維

構成複合思維發展中的第二階段是將物品和物品的具體印象結合成特別的組合,這些組合在結構上非常像通常所稱謂的成套收集品。

4.皮亞傑理論

兒童思維的自我中心性質與他的心裏本性必然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繫,因而這種自我中心性質始終是合乎規律地、不可避免地、穩定地表現出來,不受兒童經驗的制約。

5.思維和言語

思維和言語的關係可以簡略地用兩個相交的圓來表示,兩個相交的圓表明言語和思維的過程的一定部分是重合的。

6.思想

思想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既反映事物本身的情況,同時也包括一個人的情感與意志。就是説,思想一方面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另一方面也表達出一個人的主觀意志。作為表現思想的形式的語言,也就具有這樣兩種屬性,就是説,語言具有二重性。一是顯真性。是指它能夠説明、顯示客觀事物的真實情況,即顯示真理。二是示意性。是説能表示出一個人的主觀意圖或看法。語言的二重性體現在具體語言中,即表現了語言的兩種價值,就是顯真值和示意值,二者之間的關係存在着比較複雜的情況。

7.語言

語言是思想的外殼。無論什麼樣的思想,不借助於語言,是無法表達出來的。一般來説,語言分為書面語言、口頭語言、圖畫語言、聲象語言、實物語言(如雕塑)、行為語言、身體語言等。其中,行為語言就是人們的行動,從表達思想來説,一個人的行動也是一種語言。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比較多的語言是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接觸比較多的還有圖畫和聲象語言。

8.在一定階段前兩種發展按不同路線進行,互不依存。

9. 兒童只有在過度年齡期結束其智力發展的第三個階段,達到概念思維。

關於教育教學讀書心得 篇6

學習了著名數學教育專家李光樹老師的《國小數學教學論》第一章《國小數學的教學思想》,我頗有感悟,現淺談一下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既需要注重學生知識、能力和培養,又要注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應該説,情感態度的培養比知識能力的培養更重要。國小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培養孩子積極思考的態度,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從這幾句淺顯的話語中悟出了許多深刻的道理。

現代社會是一個知識經濟爆炸的年代,社會對孩子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作為新一代的教師,我們不僅要培養出成績優異的孩子,而且要培養出具有自信心的良好心態的孩子。因為實踐證明,良好的心態是成功的第一保障,現代兒童的心理問題已經給我們的教育提出了許多嚴峻的課題。因此,我認為數學課堂上也要注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

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重點培養,主要是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學習數學的興趣。仔細思考了一下這三個方面應該是互相聯繫、辨證統一的。有了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自信心就慢慢培養了起來,有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就有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如何培養孩子這些方面的情感態度。

首先,在課堂上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上,教師不能以傳統填鴨式的方式教學,要讓學生通過操作、實驗、交流、討論等活動,自己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自己總結出結論,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這樣慢慢的培養起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

其次,要多給孩子鼓勵,多給孩子信心,任何孩子在成長中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在數學學習中也難免如此。這時,老師不要一味地批評,因為過度地批評會讓孩子失去信心,會讓孩子缺乏思考的勇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只學會接受,沒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更談不上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了。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多以鼓勵為主,多給孩子一些信心,相信你的學生是最棒的。

最後,我認為除了在思想、情感上多以積極的心態培養孩子外,還應該給孩子們創設學習數學的良好氛圍,讓孩子們在一個喜歡數學的環境中學習,受到薰染,培養孩子的興趣。

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步階梯,作為一個教師,有義務也有責任為這一步階梯奠基,要讓學校成為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搖籃,不要讓孩子的自信心被扼殺在了搖籃裏。

我要努力讓自己的每節課既要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又要注重情感態度的培養。

關於教育教學讀書心得 篇7

我仔細閲讀了華南師範大學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導師郭思樂教授的教育專着《教育激揚生命》,這是一本有意義的書,這是向師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擊,它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説教的對象,它建立了先進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從價值觀、倫理觀、行為觀幾個方面闡述了生本的新生態教育,給予了我深深的啟迪。

從教十多年來,我清醒地認識到,對於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來説,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比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看了《教育激揚生命》這本書後我感受頗深,除了吸取它的精華之外,靜下心來思考着這樣一個問題:教師的觀念、教育態度、教育境界,讓人對教育產生不同的認識、不同的情感,也就會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我們有較高的教育境界,學生達到這樣的學習境界不就水到渠成了嗎?

對學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質和基本原則,我平常對學生應該是比較尊重和友愛的,但有些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了一些隨意、散漫,甚至影響到同學學習的不良現象,某種意義上來説,我的尊重和友愛成了他們不和諧的音符的“温牀”,如何在不變“温牀”為“冰牀”的前提下,能夠讓“温牀”飄出和諧的音符,這又是擺在我面前的一道難題,我唯有從教學中尋找突破口,發現他們感興趣的興奮點,讓他們愛上學習。

先前的我只是把教育當作一種普通的職業,一種生存的方式來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個熟練的從業者,而絕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者。我並沒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並沒有與我的學生一起領略迷人的教育風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給人帶來的無限快樂。

關於教育教學讀書心得 篇8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着,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着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着水槽流下,帶着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後進入玩具鱷魚嘴裏。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裏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於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麼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裏,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瞭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着能與其他夥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裏,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複雜的説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於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後,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痴呆生”。

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聖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聖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幾乎門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國小四年級,數數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上全部脱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

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聖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聖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願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

“學業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為有“學業殘疾”的小孩,並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並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校恐懼症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説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李聖珍常説:教育是一門神祕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

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這本書值得一看。

關於教育教學讀書心得 篇9

《教育新理念》

值此新課改全面推進之際,作為教師的我要怎樣才能與新課改同行,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學習掌握新的專業知識,技能,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積累,更新,促進自我的發展呢首當其衝的,我認為還是讀書。博覽羣書,應該是我們老師生存的必須之一。

二十一世紀的來臨,預示着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知識化,信息化的時代。作為一個教育者,怎樣使自己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於不敗之地,着實值得思考。要想讓學習者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合作,學會如何交往,那麼教育者本身就應該處在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位,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並將這些理念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通過學習《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兩本書,使我能夠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學理念,真是受益匪淺。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因為我是從事國小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這是一門比較開放的學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師,在開拓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又應該具有什麼能力,充當什麼角色呢我想:教師應該讓學生學會提問。課堂提問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它是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掌握知識和培養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輸出信息並獲得反饋信息的重要途徑,以及溝通師生思想認識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來,課堂提問彷彿是教師的專利品,學生只是這些專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讓教師"會問"已成為眾多人研究的話題。但從課堂改革出發,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要求出發,努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敢問","會問","善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已成為當前課改的重點之一。

又如,讀了《教育新理念》,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關於教育教學讀書心得 篇10

《翻轉人生的教育》

經歷一番波折之後,終於收到了我夢寐以求的贈閲書本《翻轉人生的教育》,因為一些原因,我是前幾天才收到這本書的,謝謝小熙的幫助,我才得以看到這本也對我影響不少的書籍。

初看這本書的封面,我有一種久違的熟悉感、違和感。

記得我讀國中的時候,剛開始接觸不同類型的書籍,每每看到一些封面,總能有種最能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這本書的封面剛好打動了我,我看着標題還有那十幾個年齡不一的人都在看着空中翻轉的年輕人的畫面,覺得很震撼,雖然看似很簡單,卻很能打動人,我也説不出動人的原因,就是覺得內心有種觸動,眼眶有點模糊了……

我不知道是我從小就感情比較細膩,還是因為我看了書多了起來才有這種細膩感,我總認為,教育往往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無論是主動接受教育,還是無意中被教育了,這些細小的細端末節的東西,總能有種你想也想不到的結果,就像反轉劇一樣,開始跟結果往往是很出乎人們的意料的,或許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此,被翻轉的人生難道也不是這樣嗎?

書中的喬治老師是一位因為欠債而決定參加這個到阿拉斯加當教師並要5年內駐紮於此的人,他攜家帶口的(兩個女兒和一個妻子)到了他算是憧憬已久的阿拉斯加,但是想不到的是,裏面的佔有較多比例的人口愛斯基摩人居然是自尊自大的人,除了自己,其他人都覺得不足一提,這是長期受着美國文化的喬治一家始料未及的事情。

一開始,喬治老師的兩個女兒被當地小孩子扔石頭欺負,還讓她們滾回美國去,到後來的大家相親相愛、和睦友好相處,這中間是經歷了多少事情呀,而且,喬治不單止改變了阿拉斯加的學生,而且阿拉斯加的學生也不同程度的改變了喬治。

喬治老師的上課跟其他老師不一樣,他認為總之你能聽得懂、接受得到課堂上的知識,即使你是睡覺還是覺得都學會了想出去走走,他也不會阻止,因為他覺得學習是靈活多變的,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他主張跟學生保持同一高度的交流問題,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讓孩子俯視着你,這樣的感覺其實大多數人都是不喜歡的,即使是師生關係。

喬治老師陪孩子們參加競賽,最後獲得了冠軍,我覺得這不能單單用“奇蹟”就可以概括掉他們的成功,而是大家互相改變着的結果,這本書充滿着温情、現實和理想,有些人的理想是想走出世界去見識一下,有些只是想學個手藝以後多賺點錢……其實理想無分大小,堅持,並且按照正確的方法走下去(當然,有個引路人是最好的),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而且喬治老師通過“未來問題解決”項目幫助了更多的孩子引領他們走向成功的道路,在書的結尾,喬治寫了他當中幾個學生出社會後的成就,比如“默爾成了一名獵人,馬歇爾成了一名獵人以及島上企業的領導者(有幾個女孩長大成人也在這個企業工作),卡莎嫁給瞭如今聞名於世的雕刻家布恩,阿爾文如今也成了著名的雕刻藝術家,梅雷迪斯做了世界最大的遺傳工程材料製造企業的總經理,格雷琴在一所高中教授科幻小説和奇幻文學……”我覺得這些並都不是無獨有偶的,都是因為喬治老師的功勞,他確實是太會“翻轉孩子的人生”了,他的教育理念是比較新型和超前的,即使到了現在,我覺得還是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翻轉人生的教育》,翻轉的不止是贏得競賽冠軍的阿拉斯加的孩子們,翻轉的更是你我的人生……

關於教育教學讀書心得 篇11

第一次聽到《優秀是教出來的》這本書的名字時感覺怪怪的,優秀當然是培養出來的,這本書到底想要説明什麼呢?於是冥冥之中就對這本書充滿了渴望。

一拿到這本書,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閲起來,結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沒有那種“眼前一亮”的感覺,相反覺得作者羅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場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説話先要講禮貌、主動詢問表關心、乘坐公車不吵鬧、見到老師問聲好,完成作業不拖延等這些不都是我們老師平時經常強調的嗎?書中沒有長篇累牘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但是再次拜讀第二遍的時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這種對事業執着追求的精神。對於一個國小老師來講,《優秀是教出來的》確實是一本不可不讀的好書,讓我對教育又有了一層新的認知。作者抓住教育過程中容易被人們忽視的細節,既對孩子嚴格施教,又用愛心和熱忱贏得了他們的愛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師不僅僅將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而且更加註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和教養。

作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書中沒有談及如何教書、如何分析教材、如何準備教案,而更像是在談論如何為人處事、待人接物。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生動形象,作為讀者絲毫沒有感覺枯燥乏味,相反感覺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們身邊,親切自然。書中講述的創造奇蹟的55個細節確實常常被人們忽略,而正是細節創造了奇蹟,成就了輝煌。書中提倡對孩子要從小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一舉一動中體現出尊重孩子、寬容孩子、賞識孩子,並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從鼓勵中學會自信、從寬容中學會耐心、從讚美中學會感激、從接納中學會自愛、從賞識中學會行動、從分享中學會感激、從誠實中學會真理、從公平中學會正義、從關心中學會尊重、從保護中學會信任、從關愛中學會友善……

在日常的工作中,羅恩克拉克的幾點做法給了我不少啟示。例如:一個“問題”學生已經很多天沒有交作業了,羅恩克拉克和他家長聯繫了多次都沒有聯繫到。有一次總算聯繫到了,克拉克就把這個不好的消息直截了當地告訴了這位學生的家長,想得到這位家長的支持。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家長聽完了竟然説:“我孩子在家裏也一向如此,你就將就一下吧”。這個回答真是讓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許是克拉克他自己認識到了自己的這種和家長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個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他改變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給這個家長撥通了電話,與第一個學生的處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沒有直接向這位家長“告狀”,而是向這位家長違心地説他的孩子這段時間表現如何如何好,這位家長聽了以後自然非常高興,表示要老師對他的孩子一定繼續嚴格要求,家長會極力配合。過了兩天,克拉克再次撥通這位家長的電話,這一次向這位家長陳述了孩子這兩天的不好的表現,家長當然非常氣憤,當即表態,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看完羅恩克拉克的處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別具匠心。事在人為,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處理方法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所以今後我們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所創新,在對待後進生問題上一定要賞識和批評相結合,多渠道地轉變後進生。優秀是教出來的,一般的人對於這個教育都有一種狹隘的理解:那就是學校教育。其實不是這樣的。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才會使我們的孩子變得優秀。

總之這位老師的做法讓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機智和教育的挑戰。

關於教育教學讀書心得 篇12

一學期來,我校在教育辦正確領導和市教育局教研室的精心指導下,堅持“特色求生存,質量求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以構建和諧教育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以教研為基礎,以課題研究為主線,以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為根本,緊緊圍繞學期初提出的辦學思路及具體教學目標,大膽創新,紮實工作,充分發揮了教務處和教研組指導監督、整合推進的功能,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為了使今後的工作再上一個台階,現就本學期具體工作情景作以下總結:

一、加強師資培訓,加強教學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組織教師繼續學習新課程理論及專業知識。理念是先導,學習是保證。為進一步轉變廣大教師的教育觀念,把廣大教師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本學期,我們繼續加強教師的理論和業務學習,採用理論聯繫實際、團體與自學相結合的辦法,經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多方面創造條件為教師供給進修和培訓的機會,使教師獲取先進的教改信息,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實驗中學來我校交流的焦玉蘭、樑國秀教師對全體教師進行新課程理論及專業知識的精心指導。

(2)充分發揮教研組、備課組教學研究的職能作用,繼續開展“藍青工程”,讓拜師帶徒,互幫互學,齊頭並進之風繼續傳揚,使教師無論是教學理論還是實踐本事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3)以課題研究和網絡教研為載體,擴大教師學習視野,不斷提高教師科研本事。本學期我校繼續研究以下課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研究》、在課題研究中,要求人人蔘與,全體合作,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教研水平。

(4)認真組織教師參加上級有關部門組織的各類活動,如賽課、撰寫論文等。

經過各種活動的參與,許多青年教師在各類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他們的專業本事得以提高。

二、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俗語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學校如果沒有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其運行將是混亂無序的。所以,加強常規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本學期,教務處在不斷完善管理措施的基礎上,繼續做好教學常規管理。

1、實行分層管理。為使常規管理落到實處,我們繼續採取教務處和年級組兩個層次對教學工作實行有序管理。教務處負責全校教學活動的監控調度,各年級主任攜手教研組負責日常管理,落實具體的教學目標及各項任務的完成,在充分發揮年級主任工作的進取性和創造性的同時,經過他們瞭解教師中的一些思想意見和提議,使他們在教學管理中起到教務處與教師之間的橋樑作用。

2、繼續從“備、上、批、輔、考、評”諸環節着手,加強教學常規檢查。本學期由教務處牽頭,教研組配合,每月組織一次教學常規檢查,每週由教務處抽查。檢查資料為教師的學科計劃、教案、聽課記錄、教學反思、學生的作業等。如發現問題,則要求教師及時整改。

3、規範考試製度,以考促教。教務處認真組織考試,每次月考,實行交叉編排座位,嚴格要求教師監考,狠抓考紀考風,對違紀學生進行了嚴肅處理;並對評卷、成績統計、質量分析和試卷講評等環節作嚴格要求,以考風促進了我校教風和學風。

4、面向全體,繼續組織教師做好“學差生”的轉化工作。首先,要求教師關心和愛護學差生。這是做好學差生思想工作的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愛護學差生是打開學差生心扉的金鑰匙。因為他們更需要温暖、信任和熱愛。第二、培養和激發學差生對學習的興趣。學差生都有一個共性,就是不僅僅思想品德上後進,並且普遍對學習沒有興趣,學業成績比較差,這就是所謂的雙差生。我們要求教師從每個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加強輔導,幫忙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具體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進而培養學習興趣。第三、抓反覆,反覆抓。學差生的思想轉化過程是新舊矛盾的過程,也是一個個長期過程,要改變也非一日可成,一般都會出現重複。在這方面,我們注意研究他們思想反覆的規律,耐心對待,反覆教育引導,使他們看到期望,看到提高,從而增強自信心。

5、認真開展實驗和課外興趣活動。由教務處專人負責督促,要求科任教師組織興趣小組、科普活動小組,引導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開展科普、美術、書法等技能競賽,開闊學生眼界,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實踐本事、創造本事。

6、加強音、體、美學科的教學管理,探索特殊羣體成才的策略。我們進取開展豐富多彩的興趣活動,推進學生課外活動的正常進行,從時間、場地、器材等多方面給予保證,確保教學的正常進行,使音、體、美教學體現出新的特色。在本學期舉行的迎新春文藝晚會上,我校音、體、美的教學水準得到充分展現,迎新春文藝晚會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三、突出重點,加強畢業班工作。

畢業班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為了集中精力抓好九年級和高三的畢業班教育教學工作,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每一個畢業班學生在我校能順利地完成學業,同時繼續提升我校辦學效益和聲譽,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加強畢業班工作的領導。我們成立了九年級畢業班工作領導小組,校長親自擔任組長,並組織行政人員協助年級長開展工作。各行政人員進取深入年級、深入課堂、瞭解真實情景,定期、不定期地研究解決九年級的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協調各班各學科的平衡,使各項工作開展得更細、更實、更好。

2、認真學習和研究會考指導性文件,加強畢業班教學和應考的分析研究。本學期我們充分發揮了九年級年級組的作用及各學科備課組職能,在講授新課的同時,組織各學科備課組開展了近兩年來的“兩考”試題分析研究和學科考點研究工作。目前已較好地把握會考複習方向,為下一步科學合理地安排好複習做好了準備。

3、加強備課組建設。強化團體備課,以強帶弱,互為資源、互相幫忙,加強教法、教材的處理和考試動態的研究。各備課組活動以提高課堂效率為重點,重視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本事的構成,及時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4、加強學科之間的平衡和學科分析,為每一位學生尋求發展的空間。畢業班各學科教師加強了對學生的學科平衡研究,各科教師之間互通信息,認真作好學情的分析,尋找每一個學生髮展的空間,幫忙每一個學生確立好奮鬥目標。

關於教育教學讀書心得 篇13

1、做一名教師,要學會利用個人魅力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因勢利導,琢玉成器。

2、“沒有不會學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激勵着我;“當一輩子老師,一輩子學當老師。”這句話影響着我。

3、新課程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表現,欣賞學生的想法,重視學生的問題,接納學生的意見,寬容學生的失誤,滿足學生的需要。

4、少一點指責,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歎息,多一點關心;少一點抱怨,多一點苦幹;少一點隨意,多一點認真。你會覺得孩子多了一份可愛,生活多了一份陽光。

5、教育需要我們為孩子指明一個方向,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其他的時候,我們只要閉住嘴,站在一邊,靜靜地看着他們成長,孩子們的成長。

6、教師的工作是清苦的。想想吧,教師一天的工作又怎能用八小時來衡量?從備課到上課到作業批改,從日常事務到班隊活動,從補習功課到家訪談心,哪一處不讓你流幾身汗水操幾分心,哪一天不讓你口乾舌燥筋疲力竭呢?然而,我的臉上總是洋溢着年輕的神采,笑着説,每天,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孩子,駕馭的是變化多端、生動活潑的課堂,孩子們一次精彩的發言,一段感情真摯的朗讀,一份娟美工整的作業,一篇充滿童趣的作文,都會使我怦然心動,樂從中來。

7、真正的課堂,應該是自然真實的。不作假,不作秀,不牽強附會,也不刻意雕飾。更要懂得回味,改進。

8、兒童有好玩的天性,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索慾望,我們在課堂上要利用好他們好玩的天性,勾起他們的好奇心並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探索慾望。

9、課堂就是説我們的課堂教學要為學生的成長服務,一切為學生的利益着想。

10、學校是學生求知的港灣,教師應為學生的需求,及時揚帆啟航,將每個孩子送到理想的彼岸。

11、一個你不會注意;十個你也不會感到奇怪;如果是一百個一千個;甚至是一萬個;無數個你會感到怎麼樣?——積累也能成為一種力量。

12、昨天金中人創造過輝煌,今天金中人把握住機遇,明天金中人爭創出奇蹟。

13、付出是收穫的沃土,關愛是動力的源泉,微笑是學生心目中的一縷温暖的陽光,更是孩子走向成功希望的階梯。

14、一天一點收穫,逐漸豐滿我們乾涸的經驗之囊;一天一點進步,載着我們駛入為人師表的殿堂。

15、教師是一座橋,架設在童年與成年之間,學生從這座橋上路過,跨過人生幼稚無知的江河,使彼岸不再遙遠,讓理想變為現實。

16、班級就像一棵大樹,每個學生就是樹上的一片葉子,只有讓每一片葉子匯聚在一起,這棵大樹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

17、我們應該讓我們的學生明白:我就是太陽。我就是上帝,我就是愛迪生,我就是總統;我一思考,就會燦爛。

18、在教學中,我們總會遇到調皮的孩子,往往這個時候才更能體現你的教學智慧。

19、寬中有嚴、嚴中有樂、樂而不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20、在孩子的心裏,老師是可傾訴心聲的朋友,是懂得欣賞自己的家人,是願意與自己分享快樂的夥伴。於是,教師與學生就不再只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他們將在平等與和諧中,在心靈與心靈的交融中共同提升彼此的生命質量。

21、課堂是學生與老師互相學習的平台,學生的發展是教師收穫的最大成果。

22、看似美麗壯觀的東西,其背後也許是災難。(在太空中看桑迪甚是壯觀,卻帶給人類巨大的災難)

23、作為一名教師,只教學生讀書,而不教學生思維,書是無法教好的;作為一名學生,只會讀書,不會思維,書也是無法讀好的。

24、“教師像蠟燭”作為一種教育精神,值得提倡;作為一種教育思想,卻不值得稱道。教師應該是火柴、打火機,主要職能不是自己燃燒,而是點燃學生的希望之火、智慧之火,激發學生的激情。

25、過去只代表着過去,過去並不重要,我只希望看到你們的現在和將來!因為,就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曾經成功地改變了一個孩子。

26、學校昨天的歷史令我驕傲,學校明天的輝煌使我憧憬,在驕傲與憧憬的交融中,產生了立足今天,實踐創新,全力推進學校發展的激情:把握今天,奮然前行。

27、三年前的事情你可能記不太清,但童年的往事在你的記憶裏卻是最清晰、最有趣、最值得回味的。

28、教書是一輩子的事,而實習卻一生僅有一次,我會永遠記住我的實習班級——T1——16,因為我在這裏愛上了“老師”。

29、生本教育像田野一樣樸實、芬芳,生本走進體育課堂,讓我與學生共同享受課堂。

20、美麗於心,文明於行。物變於人,人變于思。讓我們在寬容禮讓中,在慢步輕聲中,在尊敬師長中,在環保潔淨中,養成優秀的習慣,培養優秀的人才。

26、黃沙如海,找不到絕對相同的兩顆沙粒,教海無邊,也找不到適用與每一節課的途徑與方法。這就是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

27、對待學生要全心全意,對待工作要兢兢業業,對待家長要問心無愧,對待同事要真心團結。

28、教育實習是一個師範生的轉折點——由學生向老師的過渡,通過實踐,我發現自己的條件與一名合格的老師有一定的距離,還需努力、努力再努力!

29、教師應是學生成才道路上的一塊青石板,是教育事業大廈中的一方紅牆。

30、孩子們的心靈像湛藍的天空那樣透徹,這個環境相比社會中的其他環境是那麼純淨,會讓你的身心永遠是陽光,健康和快樂的。

關於教育教學讀書心得 篇14

空閒時間我認真閲讀了《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兩本書。通過閲讀使我深刻的體會到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只有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才能與時代同步,才能有足夠的知識傳授給我們的學生。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改變與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説某位年輕人來到一個地方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這裏如何?”老人家反問説:“你的家鄉如何?”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討厭。”老人家接着説:“那你快走,這裏同你的家鄉一樣糟。”後來又來了另一位年輕人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這位年輕人回答説:“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花、……”老人家便説:“這裏也同樣好。”一旁的人很詫異的問老人家,為何前後説法不一致呢?老人家説:“你要尋找什麼?你就會找到什麼!”

的確,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當你以批評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無數缺點。我們傳統的教育,多是為了分數的教育,從教師自我出發,而不真正是對學生這一主體人的教育,教師的抱怨也就“順理成章”了。而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我們教師心目中每個學生都應是有天才的一面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教育觀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師生關係,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欣賞者”。從這一角度出發,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合理的心理需求與個性差異,尊重他們的愛好與選擇,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及時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讚揚,特別是對“差生”而言,一兩次別開生面的欣賞無疑是沙漠裏的綠洲,久旱的甘霖,這樣將會激發他們身上的潛能,讓學生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教師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問題能力在於學生,能不能以問題貫穿教學在於教師了。

目前,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們有時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點,一學期下來不知道讓學生們學會了什麼?懂得了什麼?對自己教學產生了懷疑,不知從何處入手。這不由得引起問們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麼?在文中,袁教授給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學會判斷知識和信息,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為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文明的成果並不能通過傳授內化成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這不由又落實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究竟應該教什麼,怎樣教?通過閲讀《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兩本書對我真的收穫不淺!

關於教育教學讀書心得 篇15

5月4號的下午,我有幸參加了我校“職場化教育模式下的項目教學法培訓會”,培訓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現場觀摩了我校歐小麗老師和彭小偉老師的兩堂項目教學案例,第二部分是薛愛科老師對我們進行了一場關於項目教學法的培訓。培訓會上,教委領導、我校楊校長分別作了重要講話。整個培訓會歷時4個小時,我獲益不小。

一、現場感受了項目教學的過程。

歐小麗老師展示的是“禮服設計項目教學”。由於時間關係,前期準備階段我們並沒看到,重在項目實施、展示彙報和總結評價階段。其中重點又在項目實施階段。在這階段,我們發現,每一個小組的成員分工明確,組內每一個成員都有事可做。而且鍛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展示彙報階段,由小組長上台介紹本小組的作品名稱、作品含義以及項目過程的體驗。我認為:這個過程不但是一個展示彙報,同時也是對學生口才的一次訓練,鍛鍊了學生的膽量。在總結評價中,學生通過自評、互評,明確了自己與他人的長處與不足,從而認清自己,為以後的學習明確努力的方向。不過,我有個疑問:在設計製作過程中,有個學生一直在作記錄,為其他組員打分,那麼,她自己是不是就失去了一次動手製作的機會呢?

彭小偉老師展示的是“精密平口鉗制作”。其亮點在於:1. 在項目認識階段,教師展示圖片和實物,作完介紹後,由學生思考製作精密平口鉗的工種和方法,調動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2. 自建團隊並推選小組長,推選出的小組長還要上台陳述理由,鍛鍊了學生。製作前的組內分工讓學生意識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3. 對學生進行了學習提示,提醒學生要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如學習包、網絡,技術顧問等。教學生學會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

二、認識並感受到了項目教學法的好處。

1. 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在項目教學中,真正體現了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指導思想。遇到問題得學生自己去解決,教師只是起到一個指導的作用。

2. 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真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不再是把方法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給學生一個挑戰自我的機會。

3. 有利於職業態度的培養。類似生產車間的的環境,培養了學生的行為習慣;生產製作過程中要求必須規範操作,培養了學生的安全意識;要求學生必須按時完成任務,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成果質量的要求,在於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

4. 項目教學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這主要體現在:統一領導與服從配合相結:推選出小組長後,大家必須服從小組長的領導,聽眾安排;項目分工與合作完成相結合:組員分工明確,由小組長領導大家一起共同完成任務。

5. 項目教學法可以體現教學相長。在教學項目的設計及前期準備中,教師也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

三、幾點思考:

1. 項目教學法設計前期準備工作量大,如果每個技能培養內容都做成項目教學,需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跟精力。當然,等第一遍做好形成教材後,以後實施起來就輕鬆多了。

2.項目教學法的實施跟推廣對教師要求較高。要實施項目教學,往往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教師團隊,展示的這兩堂課就是如此。這個教師團隊必須精誠團結,同心協力,才能做出一個相對完美的實施方案。

3.對實訓設備要求較高。必須保證有足夠的實訓設備,以保證每個學生都可以做事。

4.對學生作息時間的管理需相對靈活。比如有的學生做事比較慢,可能在學校統一的課堂時間內無法完成,他就得“加班”。

總之,項目教學法好處多多,我校的項目教學尚處在探索階段,如果實施到位,對學生技能及情商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關於教育教學讀書心得 篇16

不知不覺中,緊張、美好的實習生活已經結束了,在這短短的一個多月裏,我和同學們以及指導老師、班主任指導老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在不捨的心情下我結束了自己的實習生涯。以下是我對自己這一個多月的實習期間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總結。

一、學校的基本情況。

來學校的第一天,心情很是激動,第一天我們先去找教導主任,他非常熱情的招待了我們,並安排我們分別和自己的指導老師見面,在激動的等待中,我見到了我的指導老師朱老師,他熱情的為我介紹了他所教的班級情況,並給我交代了相關的一些工作。

然後,我們參觀了了茂名市第十中學,大致的瞭解了這所學校的大體情況。茂名市第十中學是一所美麗的校園,有着濃郁的學習氛圍,一下子我就被他深深地吸引住了。

我的實習工作主要包括兩部分:課堂教學以及班主任工作。也就是説,在實習過程中,我既要做班主任工作,又要切實抓好自己的課堂教學工作。下面我將從這兩方面來總結我的實習經歷。 二、班主任工作。

由於高一(13)的班主任請婚假,所以我就替代他做了兩週的班主任工作。在這兩週的時間裏面。我嚴格以班主任的原則來要求自己。 雖然每天都要很早起牀看早讀,晚上還要看自修。但我的實習生活過的十分充實。並在工作的過程中總結出以下經驗。

1、通過組織各種豐富的活動來加強班級的凝聚力。在一個多月時間裏,我組織了多個活動豐富同學們的學習生活。分別有“三人四足”、“籃球比賽”、“葉脈書籤製作”等等。通過組織這些活動不但增強了我們班的凝聚力,也讓我知道,作為一名班主任不但要關心同學們的學習生活,更要多加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生打成一片”這樣你才能更好的瞭解他們的心理動向,為你做好班主任工作埋下伏筆。

2、對待班裏的同學一定要遵循“民主、公平”的原則。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好的學生在某個方面反而不及其他同學。如果你總是看重成績好的同學,那麼其他的同學肯定會有意見,嚴重的話會導致他越來越不聽你的話。這對增強班級的凝聚力不利。所以在實習過程中,我都是以“民主、公平”的原則來對待班裏的同學,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班上的同學的班集體意識加強了,每個同學和我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好了。 三、教學工作

對於一個老師來説,如何做好教學工作是對其的基本要求。我先聽了一週指導老師和其他老師的課,吸取他們的好的教學經驗。由於我所教的班級是“普通班”學生的基礎相對來説較差。所以在備課時我都會根據學生的情況來進行,在聽課時,我會注意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老師講課時如何講解重難點,以及給學生布置習題的難度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來定。在上課前,我都會先備好課,學好教案。交給朱老師看過通過後,才上講台上課。同時,我也在老師的指導下會注意學生的表情反應,而思考以後我要以怎樣的形式去上課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備學生”。在此期間還與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每當上完一節課,指導老師都會告訴我,這節課的難點與重點是什麼,以及應該怎樣突出重點和難點,才會讓學生更明白。朱老師還會指出我的優缺點,讓我更好的改進。在上課過程中,我認識到,作為一名老師如果僅僅講解課本上的知識會讓整個課堂顯得呆板無趣,所以上課時我都會保持一種幽默感,讓學生的思想由“討厭上課”轉變為“愛上課”。而我的教學技能也在上課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總之,在這次實習過程中,我收穫了很多在學校裏無法學習到的知識。在課堂實習中我知道了,作為一名老師應該意識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教學工作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工作來進行。在班主任工作實習中,我認識到作為一名班主任應該時時刻刻留意學生的心理動態,做到“公平、民主”的對待每個學生,也要言出必行。

不知不覺中,一個多月的實習生活就結束了,我的實習生活也畫上了完美的句號。現在的心情是那麼的不捨,多種情感交集在一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雖然我的實習生涯結束了,但我的教師生涯還沒開始,下一年我將以人民教師的身份步入社會。我將以全新的狀態步入社會,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同時在這裏,也要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包括我的實習指導老師,我的小組成員,以及我的學生們。謝謝!

關於教育教學讀書心得 篇17

開學第一個月,我就拿到了這一冊《教育如此美好》,説實話,大學四年,並沒有少讀有關“教育”這一課題的書籍,無論是深奧的理論或者是生動的案例,我自問在大學那座圖書館中都多少有過涉獵,但是,看完這次這一本,我卻有了原來理論竟如此蒼白這樣的感歎,或許是因為終於從大學的象牙塔來到了實戰的課堂,這一本書在手裏和心上都有了以前從未有過的實感,書中的種種當事人和實例都可在眼前一一閃過,動容,傷感,怨憤和欣慰一一在心頭回蕩,彷彿一切都是自己歷經。這本書中,有太多踏實的方法和理論,都可以給我們以指導和警示。

教師常常被人們稱作“人類靈魂的鑄造師”,每每聽及,都有想笑的衝動,總覺得言過其實,但是,當我讀完這一本《教育如此美好》,心上卻沉甸甸的,這一份職業所帶來的東西,遠比我們在象牙塔中臆想的要重得多。我不止一次的想過,教師最大的職責就是教授知識,《師説》有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傳授知識,解決學生的疑惑理當是我們老師最大的工作,然而,看過這一本書,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教育最重要的從來都不是方法,真正的教育,帶給孩子們的絕對不只是成績,更是力量,一種促人成長的力量,等到孩子們離開學校和老師,這種力量可以讓他們知道如何克服困難,如何更好地生活。如果我們所做的事情可以有這樣的效果,那麼作為教師,才算是合格了。讀過這不厚的一冊書,我覺得想要做到這些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事,我們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我一直覺得,存在即合理,世界如此之大,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在教學實際中,我們不能單方面的以成績衡量一個孩子,給予每一個受教育個體應有的尊重絕對是我們教書的前提。就好像《教育》一書中的第一輯,野百合也會有春天,一個孩子會因為老師的賞識和尊重而獲得重生,也許他成績不如意,手工卻是一流,最後的最後,他也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成為當之無愧的“好學生”,不經意的鼓勵和讚揚,就可以給人向上的動力,世界上本來就無好壞之分,只有做與不做的區別。經常聽很多老師説最後記得自己的總是所謂的“差生”,現在想想,這根本就是衡量標準出了偏差,差不差,不到最後,都沒有答案。我們給予的小小尊重和善意,就可以開出美好的花朵。

第二,是三顆心:“真心、耐心、平常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從來就是一種慢的藝術,需要鐵杵成針、滴水穿石的耐心,在這一場浩大工程中,我們要有真心去打開學生的心門,也要有耐心去教會和等待他們成長。就好像書中第十一個故事,那個從來不做作業的學生,自我封閉,自怨自艾,那位班主任從頭至尾都沒有責罵,也沒有像其他老師一樣去逼迫他補作業,有的只是細心的聊天,温柔的安撫,從交流中得到真相,從安撫中開了心門,最終贏得了孩子的心和他更好地成績,世界本來就是如此現實,等價交換下,從來只有真心換真心。而書中那個“漫長”的第七個故事,卻讓我的心着實有點慼慼然,這裏面講述的種種冰冷的對待,一如我現在給予我的學生的,讓我有一些無地自容,這個故事很長,彷彿將那位老師長長的耐心鋪在我面前,孩子從不堪造就到終得救贖,沒有什麼太高超的技巧,只是一個人耐心的關懷,時間讓孩子感動和相信,原來她真的是來拉自己的那個人,當學校的要求越來越量化,我們教師是不是也越來越浮躁,失去了最開始的那份忍耐和寬容,我想我應該更耐心一些,畢竟種樹尚要等待十年,要知道,我們播下的種子,可是孩子。從耐心這一個角度帶給我的啟發衍生開來,我不得不想起另一顆心,那就是平常心,其實很早就發現,現在的學校出現了一種怪現象,那就是老師總是在乎過學生,我們比孩子還緊張成績、比賽、評比。考試和各種活動從孩子們的力爭上游異化為老師簡的明爭暗鬥,彷彿那智商的一個個數字可以完全代表這個老師到底厲不厲害,仔細想想,正是因為這種種量化的要求,才讓師生之間日漸劍拔弩張,孩子越來越違逆,老是越來越暴躁。這都是因為教師失卻了一顆平常心,教育本就不一定有想好要的結果,我們從來都只能盡力而為,看淡一點,看遠一點,孩子們有進步,有成長,我們就已經不算失敗。

第三,便是放手和協作。“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作為一個老師,我們必須學會認輸和放手,如果永遠大包大攬,手下的孩子就永遠不會學會自力更生,只有適時給予他們自由,才可以創造青出於藍的佳績。《教育》一書中的第十七個故事講得是自由,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能力,重點在於你有沒有給予他發揮這個能力的機會,我教的是低年級,一直以來想當然的覺得孩子這個做不好那個做不好,但是,偶爾的一次教研活動,卻讓我驚喜的發現,沒有我看早讀,他們也可以安靜讀書,沒有我幫忙排座位掃地,他們也可以做好值日,看吧,孩子們從來都可以,只是你從來不相信。學會放手,也許使我們老師和家長的共同課題。説到家長,就不得不提到協作這一詞。家長和教師,因為學習這一件事成為一個特殊的繩結,而我們老師需要和家長同舟共濟、培養默契。孩子的成長,仰仗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呵護,這兩者的協作必定能給教育帶來便利,《教育》一書的第五輯便着重探討了教師、學生與家長的關係,看過之後,我有很多感觸,也明白了題量和相互遷就的重要意義。

讀了《教育如此美好》,心中五味雜成,難以表達,想説的明明有很多,卻又無法一一訴諸於口,這本書中的種種事例都如此柔軟,讓人動容。是啊,我們做的從來都是良心活,只能用真心去換真心,尊重寬容,剛柔並濟,雖然等待難捱,但是我相信,長久的澆灌每一個孩子,遲早,收穫都會來的吧。

關於教育教學讀書心得 篇18

教學設計體現教師的教學技能,又是溝通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的中間環節。從教師專業成長的角度看,“教學設計”就是要求教師對文本的研讀,探究文本的智慧路徑。研究教學設計有助於教師形成正確的教學理念,有助於教師的教學理念向教學行為轉變,有助於教師提高教學技能。如何才能烹飪出濃汁濃味的語文課呢?

一、抓住文本的“基礎點”

走進新課程、走進新課標、走進文本,教學設計也就抓住了語文的根——識字,讀書,朗讀,背誦,作文,簡單地説也就是念好識、寫、讀、背、説、作、習這“七字經”。這七項目標緊緊圍繞三個基本方面:基本的語文能力,基本的語文積累,基本的習慣素養。這就是語文的根,要牢牢抓住。常態下的教學設計要求就是讀讀寫寫、寫寫讀讀,而不是形式上花樣翻新,表面上熱鬧非凡的動嘴不動手的“君子課”。在教學設計時,要讓學生體會文本本身的內涵,刪去不必要的“花架子”。如一位老師在初教《學棋》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説一説你喜歡哪一個學生。(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兩種觀念交鋒)。生1:喜歡那個走神的學生,因為他有個性,不喜歡的課,他沒有假裝認真聽講。生2:那個學生做事不專心是對的嗎?生1:假如那個老師講課很有吸引力的話,他還會走神嗎?假如他很喜歡下棋的話,他還會分心嗎?……表面上看,這樣的設計,是對文本的拓展,但拓展不能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揮。在這節課上,學生會熱熱鬧鬧,但是實際上存在兩個問題:一.學生究竟有沒有弄明白課文,不得而知。有可能原本是比較明白的,作了這個辯論反而變得雲裏霧裏的。二.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語文課上,其他任何形式和內容的東西都應該為語文服務的,不管使用何種手段都要深入思考一下:我設計的這個環節是否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是否能夠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責任感?是否能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體驗?若偏離了這些基本點,從學生髮展的角度看,實際上是丟掉西瓜去撿芝麻。再活躍的課堂也只是老師的“獨角戲”,最終的結果是“種別人的田,荒自己的園”。語文課的根基是文本語言,是學生不斷走進文本的過程,將文本融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才是最重要的。

二、切入生活的“鏈接點”

美國教育家華特曾説:“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生活是學習的大課堂,語文學習的動機、動力來源於社會生活的需要。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要潛心研究“課標”和教材,把功夫花在發掘文本的語文因素上,力求發掘切入生活的“鏈接點”:文本中所有的文字、符號、插圖、註釋、提示、課後習題,都具有召喚性,藴涵着吸引讀者去採擷、加工、拓展……閲讀文本的關鍵是教師,教師不去潛心讀書,精心設計,怎麼引導學生去學習語文,在文本中探索、發現、汲取資源呢?又怎樣實現《課程標準》中一再強調的“要注意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如我在教學《歡樂的潑水節》時,設計了這樣的片斷訓練:

老人、孩子、姑娘、小夥,個個身上濕淋淋,人人臉上笑開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徵,誰身上潑的水多,就意味着誰得到的幸福多。

▲(投影出示)身上那麼濕,為何還那麼高興?你從中讀懂了什麼?

▲ 這句話聽起來挺深奧的,你真的讀懂了嗎?考考你:

A.當我端起水,我會把水潑向老人,祝願他(健康長壽)

B.當我端起水,我會把水潑向姑娘,祝願她( )

C.當我端起水,我會把水潑向小夥,祝願他 ( )

讀懂文末這藴含深刻的一段話,是文章的重點、難點,如果要把這段文字植根於學生心中,只是簡單的讀一讀,理解字面意思是完全不夠的。文本中所表達的“道理”如何才能和生活相鏈接呢?上述的教學設計,把文本的解讀至於廣闊的背景之下,讓學生進入文本,又跳出文本,讓學生髮現文本切入生活的“鏈接點”,在生活中發現語文,在語文的學習中體味生活的真諦。

三、架設課文的“互動點”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課程標準》首次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意在“加強語文課程於其他課程及生活的聯繫,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在《課標》的召喚下,教師注重於設計體驗性和探究性語文綜合活動,讓學生在體驗語文、探究語文、感受語文時,架設課文的“互動點”,真正實現語文生活化,在充滿情趣的百花齊放的學習背景中學習、積澱與創造。

曾見一位教師在教完《印度洋上生死夜》和《給家鄉孩子的信》兩篇課文後設計了一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評選感動我們的十大課文人物,以“感動中國”為藍本,寫下了一系列的頒獎辭:

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他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言行詮釋着“英雄”的真正含義。有了他,更多的人才擁有燦爛的陽光;有了他,更多的人才懂得了生命的意義。

司馬遷:風雨人生,禍福難料。為了父親的遺願,他忍辱負重十八年;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把一腔熱血化作千古名篇《史記》。這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也鑄就了他的輝煌。

……

在經歷了這樣一段感人心扉的語文歷程之後,學生和教師將收穫生活中的`感動,並把他們講出來,寫出來,告訴大家,讓感動延續。這也正踐行了《課程標準》闡明的“要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要“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統一。這樣的設計理念注重於教學內容的整合,突出言語表達實踐,做到了目中有人,師生互學,多元發展。讀着這些頒獎詞,我們就好像又一次地和文本、和作者進行對話,拉近了語文學習和日常生活,滲透在日常生活之中,拓寬了視野,促使文與道的交匯與融合,收穫萬紫千紅的春天。

四、尊重個性的“差異點”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充滿靈性的個體。有人説“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教學設計時基於“以生為本”的精神,喚醒學生的已有經驗,尊重個性的“差異點”,就能促成生成的精彩。如教學《月亮灣》時,我發現學生讀“游來游去”的語調不同,一個讀得的輕快,表現了小魚的滑溜,“做遊戲”時快樂,自由;另一個學生讀得慢條斯理,應該怎樣讀?成為一個“差異點”,如何解決這個“點”的鑰匙呢?“誰能幫他説説理由?”教師將球拋給了學生,個性化的理解使話題成為一個“爭論點”:怎樣讀?有學生説因為小魚在河底散步,看風景,所以遊得悠哉悠哉,要讀得慢……最後竟有學生從遊得開心、悠哉中領悟到環境沒有污染。這樣的教學設計是對文本的“二度開發”。對讀書的理解,曾國藩曾如此描述:“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聲,聲亦足以引文。循環互發,油然不能自已,庶漸漸可入佳境。”學生在讀文之中對月亮灣的美的體悟,帶有明顯的個性特色。學生學習語文,應該在運用中學,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傾聽給了學生“感悟、積累”和“運用”的平台。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們的教師要真正地把心貼在孩子的身上,這‘帖’不只是愛,還是研究,還是為了發展。(葉瀾語)”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學設計時想到的不僅僅是學生要完成的學習任務,還要想到文本的語言會帶給學生怎樣的情懷,怎樣發掘學生的言語稟賦,怎樣引導學生藉助語言文字走進一個美好的境界,怎樣讓學生在言語活動中感受到快樂,怎樣讓學生帶着欣賞美的眼光發現語言的美,怎樣讓文本語言在學生的心中發酵,形成物我兩忘的精神場……帶着這些設計理念,教學設計是人本與文本的碰撞、交融,迸發出的灼人火花。

五、倡導教學“本色點”

鄭板橋有詩云:“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在經歷了對學生的研究和發展、教師的豐厚的修養和教學藝術之後將語文簡單化,讓語文教學“返璞歸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是對“本色語文”的最佳的註釋。“本色”是濃縮,是提要鈎玄,是減去“非語文”的腫脹。依據閲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閲讀教學課堂。再教《學棋》,我就注重於教學過程,滲透學習方法,走進課文情景,獲取真實感受:1.讀課文第二節,將學生怎樣“學棋”字、詞圈出來。2.輕讀課文,邊讀邊抓住關鍵詞展開想象:看一看他們是怎樣學棋的?3.學生交流:兩個學生學棋的情況。

語文的本體是什麼?葉老早就説過,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在這一環節,教師着力於引導學生紮紮實實地走進語言,滲透學法指導,讓靜止的語言文字在學生的頭腦中鮮活起來。教學設計的本色點是着眼於學生的言語發展,紮根於語言文字,使學生在閲讀中展開想象,走進文本,獲取真實地感受。

有詩云:“輕攏慢捻抹復挑”。在課程改革中,只要我們潛心研究,靜心思考,精心設計,就一定能引導學生從“三味書屋”走入“百草園”,使語文課堂進入精彩紛呈、博大精深、魅力四射的佳境,分享那濃汁濃味的語文課!

關於教育教學讀書心得 篇19

一、我對“小班化”認識的改變

在學習“小班化”教學之前,我對“小班化”的認識只停留在一個“小”字,對小班化教師非常羨慕,覺得班額小,學生少,相對來説應該輕鬆很多。但學習小班化教學與實踐後才知道小班化教育絕非一般意義上所理解的簡單減少學額,而是在基礎設施建設、課堂教學環節、班集體建設等方面都需要進行綜合配套改革的教育形式,有利於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和個性充分發展的教育組織形式,是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普遍採用的基礎教育發展模式。

二、我的課堂變了

面對這樣的挑戰,我想先從課堂教學的探索入手,嘗試在自己的課堂上,進行小班特色的語文教學。我從營造教學氛圍、小組合作和多元評價等方面,進行了不同語文方法的嘗試,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有一點收穫。

(一)教學氛圍更和諧了。

我把發自內心的微笑帶進課堂,用親切和藹的目光注視着每個學生,在整堂課中表現出對學生信任與激勵的神態。一句句“講得好”、“説得不錯”激起學生興趣,從而達到師生共享成功樂趣的感情交流。通過創設情景化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諧的教學氛圍的營造,使學生的每堂課都學得快樂、輕鬆,使學生處於接受感知的最佳心理狀態,符合“樂學”的原則。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對每一個學生實行等距離教育,即教師對各類學生的關懷、教育一視同仁,讓每個學生各得其所,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這是古板、擁擠、五六十人的濟濟一堂的大班教學無法比的。

(二)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多了。

小班化教學使我的語文課再也不是老師與幾位“課堂明星”的一唱一和,這樣的配合挫傷了大多數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我把如今的語文課叫做“全生總動員”。不再擔心那些膽小、不善表達的學生影響教學進度,而不敢請他們發言,讓語文課成為每個學生演出的舞台。

(三)小組合作雛形

説起合作學習剛開始我總是認為一年級的孩子還太小,自己還管不了自己,什麼都不懂,根本不會合作。其實,專家研究證明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在幼兒階段,兒童對合作選擇的認知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其中超過一半的幼兒知道在面對問題時可以通過與同伴合作解決,這説明孩子已經有了合作本領。學習和遊戲是相通的,在擔任了學校小班化教學的任務後,我明確了任務,我也要教會孩子在學習中的合作,幫助孩子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回顧在幾個月來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不成熟的做法:

1、識字學習中的合作:

(1)找生字詞:同桌對照一下找的一樣嗎?如果不一樣一起讀讀生字所在的句子,商量一下該怎樣組詞正確。這是最簡單的合作,孩子們都願意去做,且都有能力做,可以説是簡單的合作熱身。

(2)學生字詞:教師出示生字詞以後,同桌你讀一個,我讀一個,如有不對的地方給對方糾正後再讓對方讀一讀,讀完後同桌交換讀。這個過程既是認識的過程又是檢查監督的過程,這是要求稍高一些的合作學習。

(3)去掉熟字讀生字:請同桌兩個人互相説説這些字是怎麼記住的,然後互相讀給對方聽;或小組內説説記憶生字的方法。

2、寫字中的合作:

(1)同桌一起書空田字格里的字(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寫字經驗,如果寫的一樣就説明正確,如果不一樣討論一下錯在哪裏?)

(2)同桌把生字卡片上自己認識的詞語讀給對方聽,既鞏固自己已經認識的字詞,又互相補充了對方認識。

(3)小組互相監督平時的讀寫姿勢、紀律情況、發言情況等。。

(3)閲讀學習中的合作:

A同桌對照一下自然段序號標註的一樣嗎?不一樣的找一找問題在哪?

B同桌每人讀一個自然段,不正確的地方馬上給對方糾正,然後再讀。

小組內每人讀一個自然段,不正確的地方糾正後再讀。

(4)小組內分角色朗讀,小組長分好工。(為今後真正的小組合作打基礎,樹立小組長威信)

4、為了讓學生儘快學會合作學習,我把競爭也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合作與競爭中快速記住漢字,在合作與競爭中正確閲讀課文,在生生的互相幫助和提醒中不斷進步,這樣的上課效果甚佳,我發現所有學生合作學習的這一刻精力是高度集中的,思維得到最大發揮,記憶也特別牢固。

(四)多元評價伴隨孩子快樂成長

1、講究語言藝術,讓學生感受被賞識的快樂。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人都有一種引起注意,得到認可,獲得讚賞的天然慾望,特別對於學習困難孩子一句表揚很可能喚起他的進取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課堂上,我尋找機會給班上的特別好動的李靖激勵性評價。“瞧,今天李靖坐得多直呀!”“你的發言真精彩,一定是認真聽課了!”“要是你上課不亂動,老師就更喜歡你了。”降低對學習困難孩子的要求,提問時,也選擇簡單的問題,讓他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對學習自然就產生了興趣。在教學中,我還把這種讚賞別人的評價教給每個學生,使他們更願意合作,同學關係也更融洽。

2、重視非語言評價,增強親和力。

在注重語言評價的同時,更要重視非語言性評價。體態語言的激勵評價。人體是一種信息發射站,人的接觸除了有聲的語言外,無時無刻不用動作、表情、體態等傳遞信息,表達感情。例如: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誇獎的手勢、一個會意的點頭、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輕輕的撫摸等等體態語都代表了教師的評價。這些都會牽動學生,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同時可以拉近你和學生之間的關係。一次語文課,學習能力比較差的陳子鵬同學猶猶豫豫地舉起小手,我以親切期待的目光注視着他,請他回答。他大膽地站了起來,我微笑着對他輕輕點頭,他得到鼓勵後,答得很好。我請全班同學用鼓掌給他評價。全班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他坐下去後就有點得意洋洋,講起了小話,我看着他微微搖搖頭,他馬上坐直,不講話了。我馬上給他豎起大拇指。“無聲勝有聲”,無聲的評價往往比有聲的語言更能讓學生接受,更能促進學習困難孩子的轉化。

3、採用延遲性評價,給學生進步的權利。

學生的能力品行肯定是有差異的,做為語 文老師,我碰到那種因智力因素或懶惰因素造成學習困難的孩子就容易着急,但越心急越達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我嘗試採用延遲性評價,並降低對學困生的評價指標。讓他們也嚐到成功的喜悦。如:只要他們的作業對自己來説是進步的,雖然沒有達到優秀的要求,可以評優秀等,並印上小紅星,但要對孩子説明他的“小紅星”是打給他“認真的態度”。

4、充分利用教室空間開展評價活動。

教室空間是班級文化的載體,利用教室空間的開闢小組評比專區。在背書、作業、課堂表現等方面考核孩子,只要達到老師要求,表現良好的就可以得到一顆小星星貼在自己小組的榮譽欄裏,集夠十顆小星星就可以換一個笑臉圓月亮。每得到一個圓月亮小組內每個孩子都會得到老師的獎品——精美的書籤,可愛圖案的小即時貼、作業本等,這樣激發了孩子的上進心,促進孩子全面發展,也是增強了孩子的小組意識,競爭意識。

三、小班化教學中的困惑

在小班化教學實驗中,我還有很多困惑,請各位專家、前輩指點:座位的編排給那些愛説話、愛做小動作的學生提供了方便。課堂上只要是小組討論,學生個個嘴巴都在動,看似場面非常熱鬧,好像在合作討論,但仔細觀察,有的學生趁機還做其它的事,根本沒有耐心傾聽別人的發言,那如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之中?發展學生個性與課堂常規矛盾嗎,該如何兼顧?如何使小組合作有實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xinde/jiaoyu/zkw49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