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國中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3篇)

國中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3篇)

國中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

學習了李老師的視頻,真是受益匪淺,李老師講的很深刻,也很全面,對於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國中語文作文教學,我也有一些感悟,我認為作文教學應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重視平時積累,巧練多思多評。

國中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3篇)

一、方式靈活,激發興趣

教學家布魯納説:“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發生了興趣,興趣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積極主動去認識的一種心理傾向,是學習過程的內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證明,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們會積極主動地去學,去求知,“艱苦”的學習活動在他們看來也是有滋有味的。因此,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厚積薄發,重視積累

眾所周知,寫作教學與寫作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作文教學中,務必使學生明白,寫作積累需要長期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三、巧練多思,多評多議

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可通過多評多議來實現。在評議中,學生的作文水平也會得到很的提高。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及時有效的評價不但能鞏固所學知識,而且能為學生指明進步努力的方向,從而激發他們繼續學習的慾望。

總之,語文是一門綜性很強的學科,而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又舉足輕重,這需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找到有效的方法,實踐教書育人的總體目標。

國中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2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十分重視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他認為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此,葉聖陶專門寫過《習慣成自然》和《兩種習慣養成不得》等文章。這些文章雖然寫於20世紀40年代,但至今讀來倍感親切,文中所闡述的主要思想對當今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仍不乏啟示意義。

養成習慣貴在躬行實踐作為一位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實踐家,葉聖陶先生非常強調在習慣養成中的身體力行。他認為,要養成某種好習慣,要隨時隨地加以注意,躬行實踐,才能收到相當的效果。他以常見的事例來説明這個道理。他在《習慣成自然》一文中寫道,“要有觀察的能力,必須真個用心去觀察;要有勞動的能力,必須真個動手去勞動;要有讀書的能力,必須真個把書本打開,認認真真去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須真個把公民應做的一切認認真真去做”,這樣,我們“所知”的才能逐漸化為我們的習慣,成為相應的能力和素質。

“習慣成自然”就是能力什麼是“成自然”呢?葉聖陶先生認為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費什麼心,彷彿本來就是那樣的意思”。他舉例説,“走路和説話是我們最需要的兩種基本能力。這兩種能力的形成是因為我們從小就習慣了,'成自然'了;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如果不達到習慣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免勉強強地做一做,就説明我們還不具有那種能力”。他進而指出,通常説某人能力不強,就是説某人沒有養成多少習慣的意思。比如説張三記憶力不強,就是張三沒有把看見的、聽見的一些事物好好記住的習慣。説李四表達能力不好,就是説李四沒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説出來的習慣。因此,習慣養成得越多,那個人的能力就越強。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以最要緊的是養成種種的習慣"。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增強能力。葉聖陶認為,“我們在學校裏受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並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孔子一生“學而不厭”就説明了這個道理。

讀了葉聖陶先生的著作之後,自己反思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老師首先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適時為孩子立規矩。

其次老師要依據孩子的年齡採用相應的方法培養良好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習慣不能想起來就要求一下,想不起來就聽之任之。老師要有堅強的教育意志,立下規矩之後就應要求孩子堅守。經過日復一日的訓練,孩子定能養成好習慣。

再者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特別需要施教者要求一致。這一點就要求老師做好家長的溝通工作,使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更好的結合。

最後,要強調的是老師的榜樣作用。要求孩子有良好習慣老師要以身示範,因為學生是愛模仿的。

一個學生如果生活、衞生習慣好,就有益於身體健康成長;文明禮貌習慣好,品德就優良;學習習慣好,定能取得好的學業成績。總之,習慣對人的生活、學習以至事業上的成功都至關重要。傑出的思想家培根也曾説:"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説:"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作為老師高度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義不容辭。

最近幾天,通過網絡瀏覽了有關教育孩子的書,如周弘的《賞識你的孩子》讀後有幾點心得。

賞識教育源於一位偉大的父親——周弘。他利用傳統教育中賞識的巨大能量,把女兒周婷婷由一個令人同情的聾啞孩子培養成為我國第一位聾人大學生。他在《賞識你的孩子》一書中首次提出了賞識教育的概念。賞識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運用欣賞、鼓勵的態度去看待、評價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符合生命成長的規律。它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發現和發揮學生的長處和潛能,使其最終走向成功。

賞識教育的本源是愛,如果我們的老師、家長都能用愛的眼睛去發現孩子的優點,用正確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點,那我們的孩子或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你能行”,“你真棒”, 在老師、家長的鼓勵下,許許多多的孩子在快樂中改變,在快樂中成長。賞識性語言與動作帶給孩子們的是一種快樂的動力、一種向上的自信,其奧妙就在於它卸掉了壓在他們心上自卑的巨石,於是孩子的潛能就象火山一樣爆發了。這世界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就看你會不會使用“賞識教育”這把開啟孩子心靈的金鑰匙。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不少孩子有這樣的體驗,因為在某次考試會考出了好成績,從此就愛上了該門課程,可見錯誤!鏈接無效。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樹立這樣的觀念:賞識是引導孩子走向成功的階梯。作為老師、家長,應該學會賞識孩子。

國中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3

自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從事語文教學。在工作中,我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努力提高自身素質,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要求,做到“讓學生成材,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因工作成績突出,受到各方面好評。近幾年,我帶了兩屆中文大專班,三屆大學聯考班,教了一年高中班,都取得了優異成績,“看似尋常實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現將多年工作心得體會如下:

一、耐住寂寞,努力付出

我覺得當老師難,當職業學校的老師更難。首先,社會對職業學校存在誤解,認為職業教育效果不好,當職校的老師輕鬆容易,職校的老師在社會上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認可。其次,我們所面對的勞動對象——學生,基礎不好,學習主動性不強,我們的勞動成效很難通過他們直接體現出來,我們用心教,得到的結果往往卻是“無人喝彩”,內心時常覺得在做無用功。因此,職校老師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不容易產生成就感,容易產生倦怠感。這樣要持久的保持工作熱情是極其困難的。正因為如此,我們要比別的學校的老師更要耐得住寂寞,要比他們付出更多,我們要燃燒大量木材,才能得到一點點炭火。

我認為,我們不能太在乎得到多少,而應考慮我們付出了多少。付出了不一定有收穫,但不付出不付出肯定沒有收穫。我堅信事情往往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我教xx級中文大專班時,有一個學期,我上兩門課,正課20節,安排晚自習時,由於這個班除了我之外,都是住城的女教師,不安排自習,學校給我安排了4晚上7節晚自習,這在我們學校是創記錄的,當時我感到難以接受。一方面我不住校,另一方面我的孩子剛一歲,家務負擔很大。當了解到學校的難處後,我還是愉快的承擔下來,並且沒有消極對待。我結合所教《語文教學法》這門課,利用晚自習組織學生試講,一個學期的晚自習,每個學生都講了一節課,為他們實習打下了基礎。學生在這個學期對教師的考評中,給我打了最高分,我感到非常欣慰,因為我很看重學生對我的評價。現在,兩屆大專班的學生都分到全市的國中或國小當了老師,經常有學生寫信給我或回來看我,他們都説,我踏踏實實的工作態度和豐富的知識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上大學聯考班、高中班常要在假期補課,我們辛辛苦苦補課,可有些學生存在逆反心理,根本不願補。20xx年寒假補課我記憶猶新。那年冬天特別冷,補課期間下了幾天的雪,更不巧的是我女兒因肺炎住院了,有一天我從醫院冒着大雪騎着自行車回來補課,我讓學生複習,我往黑板上寫題,剛寫了一會兒,下面就鬧哄哄的,我不由得火冒三丈,感到特別傷心,把學生狠狠批評了一頓。同學們瞭解情況後,都非常受感動,以後學習都比較用功。20xx年大學聯考,我校語文平均成績比全市平均分高3分,全市語文最高成績也是我校的,我的付出終於有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我們盡最大努力付出了,我們就可以自豪的説,我問心無愧,我對得起學生!

二、積極主動,豐富提高

要贏得學生的承認和家長的尊重,光有紮實勤奮的工作態度是不夠,還要有豐富的知識和靈活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我們能積極主動的學習,不斷充實提高自己。尤其是我們職校的學生,老師講多少就是多少,很少主動提問,這就不能促使我們去深入的學習,如果我們滿足於現狀,就不會有提高。

我想教育是不可逆的,我們不能象工業生產那樣,如果出了“殘次品”,就重新回爐或丟棄,我們不能把大量的“殘次品”輸送到社會上。職業學校的學生除了考大學的之外,大部分畢業後要直接參加就業,這就要求我們要具有更高的“加工藝術”。我們不僅要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更要試着做“人類靈魂的高級工程師”。學習是提高我們素質的唯一途徑。

另一方面,語文教學,任務繁重,要求教師知識全面,讀寫聽説全能,要求教學技藝純熟,教學方法多樣。以這樣的標準衡量,教師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和缺陷,只有認真學習,才能合乎要求。

教大專班時,我體會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有豐富全面的知識。我上過《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學教育學》、《中學語文教學法》、《外國文學》等課程,促使我去廣泛的學習。教高中班,我體會到必須有紮實、系統的知識。普通高會考得細,一個字一個詞都必須搞清楚,才能給學生講清楚。有人把知識結構喻為三種類型:一是I型,即長於知識的縱深開拓,在某一專業方面知識精深;二是H型,即注重知識的橫向拓展,具有寬廣的知識面;三是T型,就是既博又專,有寬有深。我努力成為具有T型知識結構的人。20xx年我參加煙台市語文骨幹教師培訓,以優異成績結業。

我曾經對我教學的長處與缺點進行了認真分析。專業知識比較紮實,能下工夫對課文進行分析,是我的長處;字、普通話等基本功不是太好,是我的短處。針對這些,我加強這幾方面的練習,使自己的教學儘快走向成熟,形成自己的特色。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説:“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三、耐心細緻,因材施教

在職校教學,“耐心細緻,因材施教”兩種品質尤為重要。我們的學生基礎不好。有一次我講《廉頗藺相如列傳》,讓學生翻譯課文第一句話“廉頗者,趙之良將也”,這是一個簡單的判斷句,可學生翻譯到“廉頗、趙之良是大將”。我意識到自己所面臨的困難,我沒有責怪學生,沒有氣餒,一點一滴的從基礎講起,這沒有一點耐心是不行的。

通過批改作文,我發現,到職校讀書的學生,有許多心靈上是受過創傷的。他們在國中因學習不好,常常受到老師的批評,或不被老師理睬,他們上職校讀書往往是不情願的,不得不來。所以他們缺乏學習主動性。如果不消除他們的心靈創傷,就很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也要求我們耐心細緻,公平合理的對待每個學生,消除他們的心靈創傷。我領大專班的學生實習,到了試講時有個學生找到我説不準備試講了,我問為什麼,他説他學習一直不是很好,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因此對老師這一職業沒有好感,畢業後準備做買賣,絕不當老師。我先後找了他三次,反覆向他講道理,最後他説:“老師,你這麼耐心,我不好意思不講了。”我想學生都有感情,只要我們真誠的對待,他們絕不會無動於衷。

“因材施教”是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對這一原則有了深刻的體會。

我教過大專班、大學聯考班、高中班、就業班,每一級學生的教材不同,培養目標不同,因此每接一門新課,都是對我的一次考驗。譬如接手高中班後,我首先通過各種渠道瞭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心理狀態等情況,針對學生總體水平較弱,學習主動性不強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一年級打基礎,二年級全面提高,三年級綜合鞏固”的教學思路,使得高中班的語文教學取得良好成績。幾年來,在教學中,我能針對不同的學生,認真鑽研教材,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大膽創新,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育教學效果顯着。

“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是我的人生信條,正是憑着這一點,以及較為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贏得了學生、家長、領導、同事的信任和尊重。考取大學的給我來信説:“感謝您兩年來對我的培育,我從您那兒不僅僅學到了語文知識,更學到了做人的態度。”考取科技大的同學給我來信説:“真想再回去聽您一節語文課,您的許多話至今迴盪在我耳畔。”正是這滾燙的話語,堅定了我為職教事業奉獻青春的信念。

有人説在職校不會有很大作為。我想,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職校的優勢終將得以充分的展現,職校的老師同樣會大有作為,我期待着那一天,期待着在職業教育這一片廣闊的天地有更大作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xinde/jiaoyu/y0ve9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