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新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4篇)

新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4篇)

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1

深秋的海門,層林盡染是一種美;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倡導的新教育實驗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散發着光和熱,温熱了這座城市。教育是海門的一張名片,新教育就是海門的一塊金石,更是素質教育的一面旗幟。在海門的四天學習,讓我的內心受到感染,受到觸動,受到震撼。新教育實驗喚醒了沉睡的狀態,擦亮了內心的朦朧,點燃了我心中的教育熱情。靜靜聆聽新教育的聲音,接受着新教育理念的洗禮,新教育的種子埋進我的心間,努力地汲取營養,努力生長。

新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4篇)

新教育實驗是由朱永新教授發起的一個民間教育改革行動,一個以教師發展為起點,以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通過學習新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吳建英的主題報告《新教育階梯閲讀課程的研發與實踐》和海門育才國小黃鶯鶯的《永閲讀點亮童心》書香校園敍事,讓我這位普通的國小語文教師越發地意識到閲讀的重要性,感受到肩負的重任。兒童閲讀,是一項“花的事業,根的工程”。我們要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用一身書卷味去喚醒兒童的閲讀需要,用一路書香温潤兒童的精神成長。所以營造書香校園是新教育理念的核心之一。營造書香校園就是創設濃郁的閲讀氛圍,整合豐富的閲讀資源,開展多彩的讀書生活,使學校成為傳承優秀文化的陣地、師生共同成長的樂園。朱永新教授説,一個人的成長髮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閲讀水平。閲讀史教育的最重要活動。我們要在踐行新教育實驗的過程中,注重閲讀對學生的滋養,主要通過“晨誦、午讀、暮省”形式,讓孩子每天能浸潤在中外經典書香裏,在閲讀中感受快樂,養成受益終身的閲讀習慣。

學校可以通過建設濃郁的閲讀氛圍,整合豐富的閲讀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閲讀成為師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作為教師,要努力創設濃郁的讀書環境與氛圍,推薦優秀的閲讀書目,開展形式多樣的閲讀活動,培養學生濃厚的閲讀興趣和良好的閲讀習慣,是閲讀成為伴隨人終生的生活方式。讓閲讀為孩子的童年播下最美妙的種子,用經典讀物去滋養學生語言,發展學生思維,博覽羣書,受到多風格高品質的語言薰陶,豐富學生的體驗,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要用心為孩子推薦好書,必須是經典的額,兒童的,分層的,全面的。有一定閲讀坡度的,要為每一個孩子尋找到此時此刻最適合他的書。通過師生共讀,親子共讀等方式,讓學生沉浸在清朗高貴的語言環境中,產生持續不斷的讀書熱情,讓學生在母語中狂歡。通過“書香兒童”“書香家庭”“書香班級”等評價,通過舉行讀書節,開展詩詞誦讀活動等方式,激起閲讀熱情,讓閲讀使每一個生命閃亮。引導學生真正做到好讀書、讀好書、會讀書,在閲讀中學會品評,學會聯想,學會咀嚼,學會欣賞,在閲讀生活中以書為友,以經典為友,成為精神明亮的人。

江蘇海門的新教育學習,無論是聽取專家報告還是走進學校,走進課堂,都讓我耳目一新,讓我收穫了滿滿的教育正能量。新教育是一個注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教育。要很好地行走在新教育的行列裏,教師的行走方式極為重要。所以要加強學習,加強自我反思的能力,勇於實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追隨新教育的步伐,讓新教育理念滲透到我的教育工作中,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2

這次,我帶着學校的信任和重託去海門學習,首先得感謝學校給了我這次機會,讓我對新教育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新教育不是簡單的“複製”與“粘貼”,也不是照搬與模仿。它沒有固定的模式,只有一種永活的理念。下面就幾個方面把這次的所見所感向大家做一彙報:

一、行為習慣的養成讓孩子終生受用。

本次學習,一共參觀了四所學校,所到之處,校園一塵不染,看不到丁點兒紙屑;不管是上操或是集會,孩子們總是排着整齊的隊伍往返於校園之間,沒有嬉戲打鬧,沒有你擁我擠。尤其是在海門實驗附小,孩子們上下樓梯,總是靠右行走,看不到一個孩子不守紀律,即使急促的上課鈴聲,也不會打亂井然有序的隊伍。遇到我們參觀的老師,他們臉上總是洋溢着笑容,向老師揮揮手:“老師好!”一聲聲問候和熱情的小手讓我們應接不暇。我不禁暗想:這些行為習慣是怎麼養成的呢?聽了實驗附小仇老師的德育管理交流的報告,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他有這樣兩句話可以看到學校對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視程度,“把地上的垃圾當課題來做。”、“禮儀比學習知識還重要,禮儀影響一生。”細細思考這兩句話,不無道理。

實驗附小校園文化理念是“陽光教育”,“陽光少年”的獲得自然也就成了學校的最高榮譽,是學生們的奮鬥目標,聽仇老師説,只有學校的“禮儀標兵”才能入圍“陽光少年”的評選,學校把禮儀的養成做為衡量優秀學生的重要標誌。

二、讓閲讀成為孩子的生活習慣。

通過這次對海門“晨誦”和“午讀”的參觀,我認為“晨誦”是質的提高,“午讀”是量的積累。清晨,步入校園,聽到的是書聲琅琅,透過每間教室的窗户,總能看到孩子們在老師教鞭的指揮下,感情飽滿、抑揚頓挫地讀着。讀的形式多樣,齊讀、個別讀、自由讀、分角色讀,不管任何方式,都不是漫無目的地讀,都是在教師的引領下,讀出感情、讀出節奏,甚至讀懂作者的內心世界。我又用極快的速度,從低段到高段瞭解讀書的內容,晨誦的內容都是年級組的老師商討確定的:一二年級以兒歌、童謠和淺顯的想象詩歌為主;中年級以唐詩宋詞和詩歌為主;高年級是自編的課本,以古詩詞為主要內容,按季節、派別和內容進行分類。可以説,晨誦的內容是根據課標的要求及階梯閲讀推薦的書目進行編排的。

讓人震撼的是午讀,各個學校,所有的教室,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教室的後面總有一個大大的書架,書架上擺着整齊的書。午飯以後,孩子們回到教室,校園裏出奇地靜。值班教師坐在前面批改作業或者看書,孩子們自己在書櫃裏取出心愛的書,坐在那靜靜地默讀,相互之間沒有交頭接耳,讀得那麼投入。我通過走廊時,都害怕腳步聲影響了他們,每個教室都是那樣。我默默地算着:每天短短的半小時,至少能讀20xx字的文章,一個禮拜1萬字,那一年下來該是多少呢?這種量的積累還是選讀書目,實驗附小還提出了指定閲讀數目新的要求,每個孩子一學期看4本書,一學年讀8本,每學期開學考試的試卷就是了解孩子讀書情況。

三、卓越課程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朱永新教授説:“如果把教室比作河道的話,課程則是水流。兩者相得益彰時,才會有教育的精彩湧現。有了課程的汩汩水流,田間地頭也可以成為教室的延伸部分;課程的水流枯竭了,精心佈置的教室也會成為禁錮生命發展的囚籠。”海門的學校或者説追尋新教育腳步的學校,都把卓越課程的研發做為校本研修的主要工作。課程研發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的校園生活不再那麼單一、枯燥,讓孩子的潛能得以激發。我們靜聽了實驗附小的合唱,領略了開發區國小的珠心算和跳繩課程,讓人歎為觀止!尤其是開發區國小“魅力教育”所研發的魅力課程,把古典和現代融為一體。“電力吧”讓孩子懂得用電常識;“益智吧”開發了孩子們的智力;“創意吧”培養了孩子動手操作能力,還有二胡吧、圍棋吧、童謠吧……一間間佈置精美的小屋,讓孩子們的愛好和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四、教師的成長是學校發展的關鍵。

“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這句話只強調知識對我們教師的重要性。現在我們在教育工作中,已經不只是起着“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教育改革和新課標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不能會教,還要善學,光靠學校給我們的培訓機會,請專家來引領是不夠的,這種被動學習對我們有多大促進?學習期間的一天中午,我好奇地走進實驗附小高主任的辦公室和他交談,和他交談中我得知,附小像他這樣敬業和好學的老師很多,他的一段話讓我記憶猶新,他問我:教師的尊嚴是什麼?對於這一內涵很豐富的問題我不知所措,他習慣性地推推眼鏡接着説,當學生或社會中的人問你一個問題,你無言以對時,你就失去了教師的尊嚴!初聽這句話,似乎對我們教師要求太高,“人非聖賢、孰能無惑?”細細琢磨,高主任無外乎間接告訴了答案:教師的尊嚴就是知識。讓我們在教學之外,聆聽窗外聲音,多讀多寫,提升自身素養,為學校發展提供正能量。

總之,在這次新教育學習中有收穫、有感慨。今後要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提升,以自己的快速成長回報學校的關心培養,以自己的努力工作參與學校的發展建設,為學校的明天更加輝煌而貢獻一份力量。

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3

首次翻看這本書,我被新教育的理念深深吸引。新教育,意味着一種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詩意,一項教育行動。我非常認同作者説的:幫助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生活,把教師的發展看作是學校發展的起點,一切為了教師,為了一切教師,為了教師的一切!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讓教師和學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如果教師他不能充滿激情地去擁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師不能每天用心去發現他的教育世界,那麼教育始終是一種缺陷。一個學校可以什麼都沒有,只要有了為學生和教師精神成長而準備的圖書,那就是學校。閲讀讓我們精神起來!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閲讀是一個習慣,是一種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飯喝水一樣。人只要有精神的飢餓感,才會閲讀,一天不閲讀則很難受。

説到閲讀,“晨誦、午讀、暮省”是新教育實驗倡導的一種迴歸樸素的兒童生活方式。

晨誦,在生命的黎明,你讓兒童吟誦什麼?前幾十年兒童晨間機械地背誦課文的晨讀,引發了極大多數人的反對,然後,讀經運動,英語晨讀等替代性課程便應運而生。新教育實驗認為,晨誦的目的主要不在於記憶未來可能用到的知識,不是為了進行記憶力的強化訓練,而在於豐富兒童當下的生命,在於通過晨誦,既養成一種與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習誦、領略優美的母語,感受詩歌所傳達的感恩、優美及音樂感。

於是我在班裏提倡學生早晨背古詩,希望孩子在每天的清晨與經典古詩共舞,讓他們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時間得以舒展,靈魂得以靈動,師生共同傳達一種愉悦、飽滿的精神,並以此開啟一天的學習。

午讀,代表的是整個兒童階段的非學科性質的閲讀。其中的核心內容就是閲讀屬於他們自己的童年書籍。然而,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他應該讀什麼書?我們該怎麼開始閲讀活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新教育實驗自20xx年起,開發了“毛蟲與蝴蝶——新教育兒童階梯閲讀研究”項目。毛蟲與蝴蝶項目認為,不同年齡的兒童,由於心理髮展階段的限制,他們能夠讀懂的童書是相對有限的,我們要從大量的童書中尋找出每一年齡段兒童能夠閲讀的書籍。

我任教的是二年級,孩子們有了一定的閲讀習慣,但是閲讀能力還有限。我根據新教育倡導的讀寫繪結合,用閲讀圖畫書、講故事、用圖畫表達與創造相整合的辦法,來讓孩子們的學習力與創造力得到自由地發揮。剛開始,班裏有幾個不愛看書的孩子,一直讓我發愁,因為他們最感興趣的還是玩具。在開展讀寫繪活動一個月後,我評選了九月的閲讀之星,讓他們寫好讀書卡,並貼上照片,張貼在班級的牆上。大家看到了,積極性也提高了,我順勢介紹一些比較符合低年級孩子看的書,如《唐詩三百首》、《小豬唏哩呼嚕》、《三字經》、《安徒生童話》、《二年級的小豆豆》等等。現在最頑皮的幾個孩子也加入到閲讀隊伍,全班至少人手一本,每天中午看半個小時的課外書,孩子們快樂,我也跟着快樂。

暮省,指的是學生隨筆、日記,以及師生通過日記、書信等手段,相互編織有意義的生活。用日記記錄成長,親子之間、師生之間用詞語相互激勵、撫慰,成了新教育實驗重要的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學生寫日記是老師要求的,不得不寫,並且會帶着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特別是低年級,需要老師和家長的監督。但是老師自己也需要多寫教育日記,時時鞭策自己,才能在教育中獲得成長,我會朝着這方面不斷努力。

晨誦、午讀、暮省,將教育迴歸到一個樸素的整體,它既是對學科課程的補充,同時也是對過早精細化的學科課程進行一種矯正。新教育實驗認為,素質不是知識與能力的拼板,而是一個人的完整的理解力與創造力。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做到晨誦、午讀、暮省,那我們的教育也事半功倍了。我們相信,新教育有望實現素質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熱愛,在每個孩子的瞳孔裏,有一顆母親的心;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未來,在傳承文明的長河裏,有一條破浪的船。

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4

這次,我帶着學校的信任和重託去海門學習,首先得感謝學校給了我這次機會,讓我對新教育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新教育不是簡單的“複製”與“粘貼”,也不是照搬與模仿。它沒有固定的模式,只有一種永活的理念。下面就幾個方面把這次的所見所感向大家做一彙報:

一、行為習慣的養成讓孩子終生受用。

本次學習,一共參觀了四所學校,所到之處,校園一塵不染,看不到丁點兒紙屑;不管是上操或是集會,孩子們總是排着整齊的隊伍往返於校園之間,沒有嬉戲打鬧,沒有你擁我擠。尤其是在海門實驗附小,孩子們上下樓梯,總是靠右行走,看不到一個孩子不守紀律,即使急促的上課鈴聲,也不會打亂井然有序的隊伍。遇到我們參觀的老師,他們臉上總是洋溢着笑容,向老師揮揮手:“老師好!”一聲聲問候和熱情的小手讓我們應接不暇。我不禁暗想:這些行為習慣是怎麼養成的呢?聽了實驗附小仇老師的德育管理交流的報告,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他有這樣兩句話可以看到學校對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視程度,“把地上的垃圾當課題來做。”、“禮儀比學習知識還重要,禮儀影響一生。”細細思考這兩句話,不無道理。

實驗附小校園文化理念是“陽光教育”,“陽光少年”的獲得自然也就成了學校的最高榮譽,是學生們的奮鬥目標,聽仇老師説,只有學校的“禮儀標兵”才能入圍“陽光少年”的評選,學校把禮儀的養成做為衡量優秀學生的重要標誌。

二、讓閲讀成為孩子的生活習慣。

通過這次對海門“晨誦”和“午讀”的參觀,我認為“晨誦”是質的提高,“午讀”是量的積累。清晨,步入校園,聽到的是書聲琅琅,透過每間教室的窗户,總能看到孩子們在老師教鞭的指揮下,感情飽滿、抑揚頓挫地讀着。讀的形式多樣,齊讀、個別讀、自由讀、分角色讀,不管任何方式,都不是漫無目的地讀,都是在教師的引領下,讀出感情、讀出節奏,甚至讀懂作者的內心世界。我又用極快的速度,從低段到高段瞭解讀書的內容,晨誦的內容都是年級組的老師商討確定的:一二年級以兒歌、童謠和淺顯的想象詩歌為主;中年級以唐詩宋詞和詩歌為主;高年級是自編的課本,以古詩詞為主要內容,按季節、派別和內容進行分類。可以説,晨誦的內容是根據課標的要求及階梯閲讀推薦的書目進行編排的。

讓人震撼的是午讀,各個學校,所有的教室,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教室的後面總有一個大大的書架,書架上擺着整齊的書。午飯以後,孩子們回到教室,校園裏出奇地靜。值班教師坐在前面批改作業或者看書,孩子們自己在書櫃裏取出心愛的書,坐在那靜靜地默讀,相互之間沒有交頭接耳,讀得那麼投入。我通過走廊時,都害怕腳步聲影響了他們,每個教室都是那樣。我默默地算着:每天短短的半小時,至少能讀20xx字的文章,一個禮拜1萬字,那一年下來該是多少呢?這種量的積累還是選讀書目,實驗附小還提出了指定閲讀數目新的要求,每個孩子一學期看4本書,一學年讀8本,每學期開學考試的試卷就是了解孩子讀書情況。

三、卓越課程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朱永新教授説:“如果把教室比作河道的話,課程則是水流。兩者相得益彰時,才會有教育的精彩湧現。有了課程的汩汩水流,田間地頭也可以成為教室的延伸部分;課程的水流枯竭了,精心佈置的教室也會成為禁錮生命發展的囚籠。”海門的學校或者説追尋新教育腳步的學校,都把卓越課程的研發做為校本研修的主要工作。課程研發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的校園生活不再那麼單一、枯燥,讓孩子的潛能得以激發。我們靜聽了實驗附小的合唱,領略了開發區國小的珠心算和跳繩課程,讓人歎為觀止!尤其是開發區國小“魅力教育”所研發的魅力課程,把古典和現代融為一體。“電力吧”讓孩子懂得用電常識;“益智吧”開發了孩子們的智力;“創意吧”培養了孩子動手操作能力,還有二胡吧、圍棋吧、童謠吧……一間間佈置精美的小屋,讓孩子們的愛好和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四、教師的成長是學校發展的關鍵。

“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這句話只強調知識對我們教師的重要性。現在我們在教育工作中,已經不只是起着“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教育改革和新課標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不能會教,還要善學,光靠學校給我們的培訓機會,請專家來引領是不夠的,這種被動學習對我們有多大促進?學習期間的一天中午,我好奇地走進實驗附小高主任的辦公室和他交談,和他交談中我得知,附小像他這樣敬業和好學的老師很多,他的一段話讓我記憶猶新,他問我:教師的尊嚴是什麼?對於這一內涵很豐富的問題我不知所措,他習慣性地推推眼鏡接着説,當學生或社會中的人問你一個問題,你無言以對時,你就失去了教師的尊嚴!初聽這句話,似乎對我們教師要求太高,“人非聖賢、孰能無惑?”細細琢磨,高主任無外乎間接告訴了答案:教師的尊嚴就是知識。讓我們在教學之外,聆聽窗外聲音,多讀多寫,提升自身素養,為學校發展提供正能量。

總之,在這次新教育學習中有收穫、有感慨。今後要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提升,以自己的快速成長回報學校的關心培養,以自己的努力工作參與學校的發展建設,為學校的明天更加輝煌而貢獻一份力量。

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5

本學期,學校為我們推薦的書籍,是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剛拿到書就在書的總序裏看到這樣一句話: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讓我不禁自問,我的教育生活幸福完整嗎?答案毫無疑問是“不”。每天都在為改不完的作業而煩躁,為孩子們的不自覺而苦惱,每次都為他們考試和默寫的分數而大發雷霆。面對着分數唯論的現狀,我很迷茫,我不知該如何取捨,如何改變。怎樣才能讓教師和學生每天都能在幸福、寬鬆的氛圍中過一種完整的教育生活呢?讀了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我似乎找到了方向。

新教育實驗認為,人的一生有許多比考試分數更加重要的東西,其中最關鍵的是關乎一個人一生幸福的最重要的習慣、技能與生活方式。新教育有四大改變:一是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二是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三是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四是改變教育的科研範式。這四個改變的目標就是讓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因為我們的考試,分數,一日復一日機械的操練,已經讓孩子失去了天真爛漫的笑容。“學習本來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如果學習不能給我們帶來幸福的感受,這樣的教育,我們要它幹什麼?”這是多麼有分量的一句話。新教育強調閲讀,強調寫作與反思,這些都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習慣與生活方式。一個具有閲讀、寫作習慣的人,其實就具備了終身學習的能力,掌握了自主發展的武器。作為教師應該勇敢的肩負起終身學習的生活方式,為學生社會樹立好榜樣。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從自身做起,從自我改變,教師的成長能夠帶動學生的成長,教師的快樂能帶給學生快樂。我們應該每天充滿激情,用心去發現孩子們的優點,跟他們一起快樂地成長。

新教育中的科研在教室、在課堂,倡導的是一個教育行動。新教育走出來的名師都是能夠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每日記錄教育隨筆、教育隨思、隨想的教師。書中告訴我們成為一名名師的途徑,那就是從現在起,堅持每天寫教育隨筆、教育故事、教育反思。5—20xx年後,你抱着自己積累的教學日記時,你就成為了一位名師。這讓我深深感受到 “認真教學”的深刻含義,我們之所以沒有成名就是每天在重複着自己的生活,改作業、上課,創新的太少。在認真方面下的功夫太少。是啊,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任何事情,説得再好,如果沒有實際行動,都只是一場空。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太多的理想,一路走過,我們總是實現的少,憧憬的多,人的惰性阻礙着自我的超越。我們不要太多的口號,我們需要的是行動。只要行動,就有收穫。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和學生一起行動,一起堅持,一起成長,為實現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共同努力。

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6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學習新理念,新教學方法。以下是我學習的幾點體會。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的改革目的,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基本理念作為出發點,教師充當的角色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而不是作為一個居高臨下的管理者。課堂上,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都活躍起來,使學生學會了從各個角度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從而喜歡上本學科。

二、重知識聯繫實際。

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切實體現了政治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思想,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或我們身邊的事例來闡明觀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教材列舉的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素材和形象的圖表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經常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學習上要及時總結表彰,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樂學、願學、想學,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為學習而勤奮,不會有一點苦的感覺

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國中政治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 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堅持利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善於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手段,儘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學生學習政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得到不斷加強,學生的政治素養和創新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展。

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7

今天我以《再回首,在海那邊往前走,路在腳下》為題,把學習參觀後的心得體會與在座的各位老師交流一下)。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4月8日至13日,我有幸與各位領導、老師一起到江蘇海門進行新教育的觀摩學習。我非常感謝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在一週緊張有序的日程安排中,我有幸聆聽吳勇老師、許新海局長的精彩報告,參觀了實驗國小、能仁國小、實驗學校附屬國小、海南國小、東洲開發區國小、海門市師範附屬國小、東洲國小、通源國小,觀看了締造完美教室的精彩展示,領略了其獨特的魅力。在這一週的學習中,我收穫了曾未有過的豐盈與充實,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不斷的更新,我的視野得到極大的開拓。下面是我的一點學習體會:

一、校園文化獨特彰顯生命活力

海門在創設育人環境上下了很大力氣,不僅設施一流,而且十分注重文化建設對學生的教育。如:海門實驗學校的“陽光教育”,追求温暖、共生、激情、多彩的陽光教育生活;海師附小的童話教育,綻放着童話的美麗;海南國小踐行創造教育,打造登攀文化;通源國小的新生命教育,彰顯生命教育活力等。海門的校園已經成為學生髮展個性,鍛鍊特長的樂園。

二、構建理想課堂教學精彩紛呈

新教育的六大行動之一就是構建理想課堂。海門探索構建了以“先學、順導、實練、精講”為核心的“學導式”課堂教學模式。向我們展示了我們理想中“簡約、高效、有趣”的課堂教學。

“學導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含義

“學”指向學生,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學習內容(學什麼),二是學習過程(怎麼學),三是學習標準(學到什麼程度),就是以過程為核心,以內容為載體,以目標為導向。

“導”指向教師,是指引(引領者),指導(幫助者),它好比道路上的路標(明確方向,不迷途,不走岔道),高速公路上的引橋(儘快通過引橋上高速),交警(確保緊張、有序、高效)。就是幫助學生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道路。

“學程導航”是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經歷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學會學習。“學程導航”並不是一種固化的模式,而是一種教學思想,它是根據學習的課程和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與規律,指導並引導學生高效地獲取相關知識和能力。

“學導式”教學流程的基本範式

(一)、揭示課題,認定目標。(3分鐘左右)

(二)、自主學習,建構模型。(10-15分鐘)

(三)、分層練習,完善認知。(12分鐘左右)

(四)、當堂檢測,評價反思。(10-12分鐘)

三、研發卓越課程,締造完美教室

一個完美的教室應該是怎樣的呢?許新海博士説:一個完美的教室是圖書館,是閲覽室;是實踐場,是探究室;是操縱間,是展覽室;是信息資源庫,是教師的辦公室;是習慣養成地,是人格成長室;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棲居室。完美教室,它以班級文化構建為總體目標,以共讀共寫共同生活為基本願景,以晨誦午讀暮省為基本生活方式,以實施全人課程為基本途徑,以新教育六大行動、每月一事貫穿;用主題統整,以師生為敍事的主角為基本使命。

完美教室的構建應以課程建設為中心,沒有卓越課程,無所謂完美教室。課程就是機會。

在日常的管理中,他們提出要把我們的課桌辦成“星級課桌”。仿照賓館的定級方式,共分五級。課桌的上層放學習用品,下層放生活用品,書包放在上層的右側,小掃帚放在下層的左側……“星級課桌”的稱號不是永久的,每週由衞生委員會進行一次星級評定。這樣,他們的教室就變得更加潔淨了。

元宵節,我們瞭解了元宵節的知識,誦讀着跟元宵有關的童謠,師生一起做了很多的元宵;立夏,讓孩子們在詩歌誦讀、給蛋化粧、為蛋取名,鬥蛋的過程中享受歡樂;清明節,學生們編制白花,吟誦相關的詩歌,自己創作小詩,到烈士墓前獻詩悼念;重陽節,我帶着孩子們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並且一路徒步回校,不僅盡了一份孝心,還鍛鍊了自己的意志,歡笑了一路,學習了一路,鍛鍊了一路。

我也帶着孩子們過有趣的洋節,體會那種別樣的快樂。聖誕那天,給孩子們創建了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第二天,我收穫了孩子們帶給我的童話。

常熟尚湖的牡丹,讓孩子們如痴如醉;班幹部競選——教會了孩子公平競爭的理念,並讓每一個孩子都找到自己的工作;送蚯蚓回家——讓孩子們突破那種噁心關後,知道小蚯蚓的作用,感受小蚯蚓的可愛;帶着孩子們到東洲公園踏青尋春,在公園裏舉行了賽詩會;箏舞藍天——我們自己做風箏,自己放飛風箏;盲人的世界——讓孩子們知道眼睛的重要;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做泥蛋、品泥蛋。

一門門課程讓孩子們感受了愛,學會了愛;感受了美,學會了創造美;感受了競爭,學會了公平;感受了快樂,學會享受快樂!

四、踐行新教育理念,營造完美教室

通過學習參觀,我對“完美教室”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完美教室”不是把教室佈置得精美一些而已,而是生活在這個房子裏所有的人,通過班級課程的共同朝向一起演繹生命的奇蹟。

“完”就是完整、全面;“美”就是學習、生活幸福。

“完美教室”就是讓師生一起享受完整的、幸福的教育。

結合我班的實際,我們也營造了自己的完美教室。

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8

放眼花溝,田間地頭,大街小巷,到處活躍着忙碌的身影,為花溝鎮新一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花溝鎮將變壓力為動力,搶抓機遇,主動適應新常態,以紮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為總抓手,強重點、求發展、夯基礎、惠民生,全鎮上下一心,振奮精神,幹事創業,全力打造綠色、生態、和諧、幸福新花溝。”花溝鎮黨委書記陳現彬説。

“綠色化”引領經濟跨越發展

春暖花開,“綠色化”的春風萌動着花溝大地。與陝西漢能科技簽訂協議,計劃投資2億元,建設佔地1000餘畝的光伏發電項目;投資2.6億元,佔地200畝的北京華麗聯合新型節能建材項目正在洽談中;華瓷陶瓷膜項目二期建設如火如荼……一批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項目正日益撬動起花溝鎮經濟發展的綠色增長極。

致力綠色發展,實現金色夢想。設立招商“綠色”門檻,推行項目節能、環保預審制度,嚴把入門關。積極引進三產物流企業,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依託8家運輸公司和10餘家三產物流公司,税收力爭實現1500萬元。引導企業開展技術改造、轉型升級,支持澳森特、華仲陶瓷、天潤氣體、鑫豐工業用呢、苑美鮮等企業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推動產業鏈條、價值鏈條向更高端延伸。依託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優勢,整合鎮內旅遊資源,打造以陳莊- 唐口遺址為龍頭,以百果採摘遊為主體,以親近自然、體驗民俗為特色的鄉村旅遊格局,做活旅遊文章,增值綠色GDP。

搭建“互聯網+”時代下現代農業新框架

經濟新常態下,“互聯網+”熱潮勢不可擋,如何借力“互聯網+”的時代東風實現農業產業化運營模式的升級換代?近日,花溝鎮與樂物網積極接洽,邀請該公司總經理王明光前來考察,雙方就農產品網絡銷售、品牌宣傳等合作事宜進行探討,開啟“互聯網+農業”新模式探索的破題之旅。

今年是花溝鎮構建 “互聯網+”時代下現代農業新框架的破題之年。花溝鎮將主動順應“互聯網+”熱潮,積極探索農業全面“觸網”新模式。一方面,加強與樂物網等電子商務平台的合作,拓展農業下游消費,更新銷售渠道,推進花溝鎮農業產業化進程;另一方面,以農產品安全先行示範區建設為抓手,加強與縣檢驗檢測中心合作,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和二維碼追溯體系建設,加快花溝鎮農業信息化進程。

當農業遇上互聯網,將開啟花溝農業向更高層次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的加速模式。擴大以山東黑牛為龍頭的現代畜牧基地規模,新建、擴建規模 500頭以上的山東黑牛能繁母牛小區2處,100頭以上養殖小區3處,新建、擴建規模3萬隻肉鴨養殖小區2處。推進以“兩西”蔬菜為代表的品牌瓜菜基地向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力爭年內新建冬暖蔬菜大棚300個,新增早春西瓜1000畝。對30餘家農業專業合作社進行品牌化和標準化生產提升。引進得益等企業,新建高標準基地2-3處,流轉土地3000餘畝。鼓勵條件成熟的基地積極申請“三品一標”認證,申報國家地理標誌商標,打造幾個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的花溝品牌。

民生事業建設串聯百姓幸福密碼

溝渠改擴建、生產路硬化建設、溝渠綠化……一系列惠民利民工程建設如火如荼。春日裏讓羣眾感受到温暖的不僅僅是氣温的回升。“為了不耽誤村民收割小麥,趕在麥收前建成生產路,我們特意將工期提前,加班加點,爭取讓羣眾早受益。”花溝鎮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指揮部的一位工作人員説道。

一組組數字,一項項政策,一筆筆支出,孕育着百姓看得見、摸得着的民生成果,傳遞着花溝質樸的惠民情懷,串聯起花溝百姓的幸福密碼。投資 2200萬元,建設小農水四期工程;投資4300萬元,全面推進10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投資650萬元,對龍桑國小、幼兒園實施全面改造;投資 350萬元,對鎮衞生院進行改擴建;與北京開心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協議,開辦高青縣魯才高級中學,爭取年內達到規模12個教學班,在校生600人;按 “先拆後建”模式,對花四南村實施舊村改造,紮實推進“兩區三村”建設;進一步完善村級保潔員管理長效機制,對田興路等重點路段道路兩側進行集中清理,綠化粉刷沿路周邊樹木,爭取對30餘個村進行綠化、亮化;積極推進水綠高青建設,重點做好慶淄路綠化和北支新河綠化工程;以“幸福文化廣場”等活動為載體,深入推進四德工程建設及其他文明創建活動。

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當羣眾“靠山”

一塵不染的村硬化路,迴盪着歡聲笑語的文化廣場,滿載着致富夢的500畝桑蠶基地……近日,任馬寨村村民在村支部的帶領下,有人粉刷牆體,有人清理垃圾,熱火朝天,描繪着美麗鄉村夢。“支部領着俺們建基地,給俺們建廣場,過陣子鄉村旅遊也要熱熱鬧鬧辦起來,有咱支部當‘靠山’,日子真是越過越帶勁兒。”一位村民這樣説道。

花溝鎮着力加強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培育越來越多像任馬寨村黨支部這樣的羣眾堅實“靠山”。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加大對新任村支部書記、村“兩委”班子以及無職黨員的培訓力度,定期分批給他們上好“政策課”“業務課”“作風課”“警示課”,培養其擔當羣眾“靠山”的能力。發揮基層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模範帶頭作用,以“百優創建”和“百村萬户扶貧奔康”活動為載體,大力發展一村一品、致富基地,壯大村集體經濟,讓羣眾致富路上有“靠山”。推行村級事務“五代理”工作機制和“四議兩公開一審查”工作法,突出抓好民主議事和規範財務管理,打造陽光村務,做羣眾的放心“靠山”。組織92名鎮機關幹部駐村指導,為羣眾提供幫辦、代辦服務,實現羣眾有需、幹部有應,羣眾有難、幹部必幫,羣眾動嘴、幹部跑腿的服務效應,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當羣眾的貼心“靠山”。

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9

用“仰望星空,腳踩大地”來形容新教育是再恰當不過了,因為新教育致力於追求一種理想的教育: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課堂、理想的學生……同時,新教育又是一種紮根實踐,用行動來實現理想的教育創新。這種教育理想,正是對中國教育現狀的深刻思索以及對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點燃了廣大教師的熱情,成為眾多教師創造教育、享受教育、提升生命質量的動力。讀新教育,我的心靈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眾所周知,近年中國正在全方位積極推行“素質教育”。一些教育探索如“主體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挫折教育”等實驗也方興未艾。其實無論哪種教育,它們的指向都是教育的本原和終極關懷,願景都是理想而美好的,關鍵是怎樣找到一條通往理想教育的適宜的實踐路徑。

在這方面,新教育的六大行動是值得我們關注與實踐的: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築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在這六項行動中,我們可以實踐與探索的還有很多很多,怎樣才是有效的?怎樣才是成功的?在不斷的解構與重組中,我們提升的是自己的教育生活品質。

1、 營造書香校園

我們語文老師也常有這樣的苦惱:在複習的時候,[蓮 山課件 ]生怕漏掉某篇課文、某個知識點,面面俱到,不厭其煩。可是考試總有遺漏,還考察課外的東西。我們也清楚“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大”,但是從長遠來看,我們應教給學生一些受益終身的東西,尤其是在他們的寶貴的青春歲月裏。我想,讀書就是最好的途徑。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一個學校即使什麼都沒有,只有書,也可以成為一個學校。足可見,營造書香校園是一種終極追求。

我們可以嘗試的行動有:

⑴推薦閲讀書目。新教育推薦了張中行先生審定的《中華經典名篇誦讀本》,還有《英文名篇誦讀本》,這些都是很好的借鑑。我們學校也可以推出《古詩文一百篇》、《散文一百篇》等等。在新生入學前和畢業生畢業時,我們應該發送推薦閲讀倡議,做好銜接,宣傳學校。週六可以開放學校圖書館,讓學生自發到校讀書。

⑵開讀書課程。僅僅依靠家庭讀書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將讀書納入我們的課程體系。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語文課程可以壓縮,可以調整。另外,中午的時間,也可以開發利用。開放學校圖書館,或者增設讀書自修室,都是一種環境的創設。晚上睡前半小時,也應該配合學習型家庭創建活動開展,培養學生的終身閲讀的習慣。

⑶開展讀書節活動。每學期開展一次讀書節活動,為期可以是一個月,發讀書倡議,搞誦讀、演講、讀書筆記展覽等活動,評選讀書明星、書香班級、書香家庭等。

⑷創辦文學社。文學社,可以展開讀書指導活動,可以邀請名家入校交流,可以創辦刊物等,成為文學愛好者的活動。

2、師生共寫隨筆

優秀教師的價值不是體現在優質課上、領導的表揚上,而是在學生身上,從孩子身上找到的成就感、幸福感,和他們一起相互編織有意義的教於生活,才是教師的價值所在。

這也正如書中講到的,“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

日常的工作中,自認為整天和孩子們一起盡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樂,共同體驗着成長路途上的挫折與失落。可是很多時候,自己只是激動一下,興奮一刻,難過一陣,後悔一回……也沒有付諸筆端,便不了了之。正像書中所説的那樣“這些‘火花’不久就煙消雲散了”。現在想來,真為曾經流逝的歲月而感慨,真為逐漸模糊的記憶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師應該成為新教育實踐中的“有心人”,要及時地記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等。因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這成功的背後靠的不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我們真的應該從原點——學生出發,踐行作為教師的理想。無盡的歲月不會給我們無言的結局,我們的教師一定會書寫着自己的生命傳奇,我們的教室也一定會誕生出卓越的學生。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班級博客、班級日記、個性隨筆、學生成長記錄、課堂敍事、班主任筆記等,只要我們的老師拿出火熱的激情,銘記下我們的教育歷程,我想一定會留下豐厚的痕跡。

3、聆聽窗外聲音

窗外的聲音,可以給我們更多的啟示。邀請社會名流、企業家,甚至普通勞動者到我們的學校作報告,讓學生有目的地接觸社會,讓學生多通道地聽到成功的聲音。我想,只有開闊視野,才能激發激情,讓學生學有榜樣。惟有打開校門,走出封閉,我們才能領略更多的精彩,學校才是師生成長髮展的動感地帶。

在組織聆聽窗外聲音時,我們可以請進來,也可以走出去。利用家長委員會這個平台,聯繫實踐基地,讓家長關心教育。我們還可以利用一些節日或紀念日,邀請相關專業人士到校進行專業引領。我們還可以組織一些社團,邀請相關專業人員進行專業指導。我們還可以利用一些交流平台,加強對外合作。

4、構建理想課堂

曾經有人把傳統的“老師苦教”比做插秧。多年來,農民把秧苗插的密上加密,以為付出的勞動越多,就會收穫的越多。可是這樣既折磨着秧苗的根系,又沒給他們留出足夠的生長空間,破壞了秧苗自由生長的規律。於是秧苗們擁擠着,無奈着,無法發展。後來人們發現了“拋秧”的方法,減少了勞動量,卻保護了秧苗,給他們帶來自由生長的歡快,也當然地帶來了高產。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説:沒有人能教會任何人任何東西。也就是説學生學會任何東西,最終都要通過自己的內化,這個最後的過程並不是老師完成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説,人的知識的獲得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學。

試想,一層樓面,十幾間房子內,集成了各類學科的各種圖片、實物、儀器、模型,學生們在這邊可以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可以探索科學世界的奧祕,可以動手製作各類航模。或看,或聽,或思,學生知識與能力、實踐和操作將得到全面的培育。

因此,教師的核心任務,不是自己“教”,而是組織學生“學”、服務學生“學”。他要為學生創造生機勃勃的、令學生“忘我”的課堂。

學校教育是為了一時之需還是終生之用?可為什麼“中國的學生在校學的很多東西一輩子都用不上”?學校教育應多交給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認真地思考哪些是一個人一生需要的。我想,除了上述的行動外,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10

今天我以《再回首,在海那邊往前走,路在腳下》為題,把學習參觀後的心得體會與在座的各位老師交流一下)。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4月8日至13日,我有幸與各位領導、老師一起到江蘇海門進行新教育的觀摩學習。我非常感謝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在一週緊張有序的日程安排中,我有幸聆聽吳勇老師、許新海局長的精彩報告,參觀了實驗國小、能仁國小、實驗學校附屬國小、海南國小、東洲開發區國小、海門市師範附屬國小、東洲國小、通源國小,觀看了締造完美教室的精彩展示,領略了其獨特的魅力。在這一週的學習中,我收穫了曾未有過的豐盈與充實,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不斷的更新,我的視野得到極大的開拓。下面是我的一點學習體會:

一、校園文化獨特彰顯生命活力

海門在創設育人環境上下了很大力氣,不僅設施一流,而且十分注重文化建設對學生的教育。如:海門實驗學校的“陽光教育”,追求温暖、共生、激情、多彩的陽光教育生活;海師附小的童話教育,綻放着童話的美麗;海南國小踐行創造教育,打造登攀文化;通源國小的新生命教育,彰顯生命教育活力等。海門的校園已經成為學生髮展個性,鍛鍊特長的樂園。

二、構建理想課堂教學精彩紛呈

新教育的六大行動之一就是構建理想課堂。海門探索構建了以“先學、順導、實練、精講”為核心的“學導式”課堂教學模式。向我們展示了我們理想中“簡約、高效、有趣”的課堂教學。

“學導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含義

“學”指向學生,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學習內容(學什麼),二是學習過程(怎麼學),三是學習標準(學到什麼程度),就是以過程為核心,以內容為載體,以目標為導向。

“導”指向教師,是指引(引領者),指導(幫助者),它好比道路上的路標(明確方向,不迷途,不走岔道),高速公路上的引橋(儘快通過引橋上高速),交警(確保緊張、有序、高效)。就是幫助學生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道路。

“學程導航”是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經歷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學會學習。“學程導航”並不是一種固化的模式,而是一種教學思想,它是根據學習的課程和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與規律,指導並引導學生高效地獲取相關知識和能力。

“學導式”教學流程的基本範式

(一)、揭示課題,認定目標。(3分鐘左右)

(二)、自主學習,建構模型。(10-15分鐘)

(三)、分層練習,完善認知。(12分鐘左右)

(四)、當堂檢測,評價反思。(10-12分鐘)

三、研發卓越課程,締造完美教室

一個完美的教室應該是怎樣的呢?許新海博士説:一個完美的教室是圖書館,是閲覽室;是實踐場,是探究室;是操縱間,是展覽室;是信息資源庫,是教師的辦公室;是習慣養成地,是人格成長室;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棲居室。完美教室,它以班級文化構建為總體目標,以共讀共寫共同生活為基本願景,以晨誦午讀暮省為基本生活方式,以實施全人課程為基本途徑,以新教育六大行動、每月一事貫穿;用主題統整,以師生為敍事的主角為基本使命。

完美教室的構建應以課程建設為中心,沒有卓越課程,無所謂完美教室。課程就是機會。

在日常的管理中,他們提出要把我們的課桌辦成“星級課桌”。仿照賓館的定級方式,共分五級。課桌的上層放學習用品,下層放生活用品,書包放在上層的右側,小掃帚放在下層的左側……“星級課桌”的稱號不是永久的,每週由衞生委員會進行一次星級評定。這樣,他們的教室就變得更加潔淨了。

元宵節,我們瞭解了元宵節的知識,誦讀着跟元宵有關的童謠,師生一起做了很多的元宵;立夏,讓孩子們在詩歌誦讀、給蛋化粧、為蛋取名,鬥蛋的過程中享受歡樂;清明節,學生們編制白花,吟誦相關的詩歌,自己創作小詩,到烈士墓前獻詩悼念;重陽節,我帶着孩子們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並且一路徒步回校,不僅盡了一份孝心,還鍛鍊了自己的意志,歡笑了一路,學習了一路,鍛鍊了一路。

我也帶着孩子們過有趣的洋節,體會那種別樣的快樂。聖誕那天,給孩子們創建了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第二天,我收穫了孩子們帶給我的童話。

常熟尚湖的牡丹,讓孩子們如痴如醉;班幹部競選——教會了孩子公平競爭的理念,並讓每一個孩子都找到自己的工作;送蚯蚓回家——讓孩子們突破那種噁心關後,知道小蚯蚓的作用,感受小蚯蚓的可愛;帶着孩子們到東洲公園踏青尋春,在公園裏舉行了賽詩會;箏舞藍天——我們自己做風箏,自己放飛風箏;盲人的世界——讓孩子們知道眼睛的重要;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做泥蛋、品泥蛋。

一門門課程讓孩子們感受了愛,學會了愛;感受了美,學會了創造美;感受了競爭,學會了公平;感受了快樂,學會享受快樂!

四、踐行新教育理念,營造完美教室

通過學習參觀,我對“完美教室”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完美教室”不是把教室佈置得精美一些而已,而是生活在這個房子裏所有的人,通過班級課程的共同朝向一起演繹生命的奇蹟。

“完”就是完整、全面;“美”就是學習、生活幸福。

“完美教室”就是讓師生一起享受完整的、幸福的教育。

結合我班的實際,我們也營造了自己的完美教室。

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11

根據學校教學教研處的安排,聽了江忠清老師和程俊峯老師的課,收穫頗多,下面就這兩位老師的課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江忠清老師《實現社會和諧》11月4日週五第二節

江老師的課主要有以下優點:

1.從結構上看,整個教學過程按照“解讀和諧——感受和諧——認識和諧——構建和諧”的順序展開,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知識拓展、能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能按照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髮展性目標的實現。整體結構比較和諧。

2、教學內容具體而翔實,“為什麼要構建和諧社會;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如何建設和諧社會”教學內容一一落實,沒有出現泛化的現象,學科特有的價值充分挖掘了出來。

3、多媒體的運用擴大了課堂的容量,給上課增色不少,特別是《和諧》的短片給學生以視覺的衝擊,直接讓學生感受到人際和諧對人際關係的的改善和滋潤作用。並且產生對這樣一種和諧的社會的嚮往。xx大報告視頻又直接告訴了學生國家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當中改善民生應該達到的目標,既印證了課本,又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知識的拓展上,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可操作性。中學生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能為和諧社會做些什麼?突出強調反觀學生自己的生活空間——校園生活,發現校園生活中不和諧的方面;有針對性的提出合理化的意見;設計相關的活動和活動標語。由近及遠,由理論到行動,為本節課注入了濃厚的生活化的內容。我們的課題也將在這些方面進行研究。

5、具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教態自然,語言清晰,平易近人,很有強的親和力。

具體教學過程的細節處理上,有些方面有待商榷:

1、新課導入上: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鬥目標引出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或者小康建設是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四位一體的建設,正好與本課標題相對應,既從宏觀上幫助學生把握了教材內容,又加深了學生對全面小康的認識,從而進入新課的教學。

2、解讀和諧時,由“那西方對和諧社會的認識”後緊接着出現《大同書》的內容。

儒家的最高社會理想是世界大同。儒家的重要經典《禮記》描述了天下為公、誠信和睦、互幫互助、貨盡其用、人盡其力、無私奉獻的大同世界社會景象。孫中山先生之所以大力推崇,實際上是把它作為一種崇高的社會理想和執着的人生追求,再可以結合讓學生朗讀陶淵明的飲酒詩,指出崇尚和諧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已經深深熔鑄到我們民族精神之中。始終引導着中華民族的志士仁人追求以人際和諧為基本特徵的社會發展目標。自然引導出“建設和諧社會是人民的共同心願”

3、和諧社會和古人的“大同世界”“理想國”的區別,老師不講學生可能一直就會存在疑惑,教師要點到:他們脱離了當時的實際,不具備實現的物質和理論條件,是不可能實現的。

4、和諧社會的特徵是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內容,除了讓學生通過圖片加深讓學生有個感性的認識外,有必要做適當的講解和引導。例如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充滿活力的最好體現應該是“四個尊重”。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之間的聯繫。

5、如何建設和諧社會是本節課的難點內容。和諧社會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從國家的層面就是主要是推進以民生為重的社會建設,就是要解決與人民羣眾生存與發展密切相關的問題。從個人的層面,和諧社會人人共享,所以建設和諧社會人人有責。課本中首次出現民生問題,這裏面要指出:民生問題在當前集中表現為上學難、就業難、看病難、住房難、收入分配不公等問題,可以作如下拓展:①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具體表現;②解決民生問題的根本措施;③我國政府為解決民生問題採取的措施有哪些?結合時政內容,例如新農村合作醫療、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安徽保障房建設、穩定物價、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打擊食品添加劑、地溝油等等。通過這些時政熱點問題,架設起教學與生活的橋樑。政治學科知識點看上較少,教材提供的資源有限,篇幅也不長,而實際上拓展的廣度和深度比其他學科都要來的大。例如:“蝸居” “高房價” “1000萬套保障房建設”這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都可以拿出來讓學生自己來説説自己的看法;説説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讓學生感受和諧的重要性,樹立對和諧的渴望,加強對黨執政的信心。同時又落實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會考試題的取材極為廣泛,這就要要求我們老師要密切關注現實生活,密切聯繫時政內容。哪怕我們平時點到,就是給學生指出了答題的方向,否則,學生陡然碰到陌生的材料做題目會有一定難度的。

我們的政治課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教師要善於用教材去教,能依據課程標準,因時因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注重聯繫社會變革和學生的生活實際。

二、程俊峯老師《實現社會和諧》11月7日週一第六節

1、導入過程中,從章題《全面建設 實現小康》、課題《共建和諧美好的社會》;20xx年北京奧運會“和”字圖片;讓學生寫出心中最中國的漢字,導出課題並指出“和為貴,諧為美”。這個導入有新意也有創意,但稍顯累贅,如果重新設計一下,直接播放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相關片段:舞台上,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簡吟唱“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活字印刷方陣中一個巨大的“和”字三次出現在人們面前,加上視頻上的解説。三個“和”字,表現了中國漢字的演化過程,也表達了孔子的人文理念——“和為貴”。恢弘的氣勢,壯觀的場面既創設了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為後面的學習設置了懸念,就很自然的進入課程的學習探究,這樣的導入就很容易出彩。

2、自主學習這個內容中,老師出示預習思考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閲讀教材自主學習,這個環節設計很好,但和後面的教學過程沒有融合起來,有問就有答,有學習就應該有檢驗,而程老師沒有把這個環節進行整體設計,或者有設計而沒有通過教學把這個過程表現出來,應該是一個遺憾。

3、和諧社會的特徵是本節課的重點,採取的六個特點與以往所學知識相結合也很好,但如果讓學生自己來講,最後出示,可能效果要好些。

4、在講民生的時候,能把“民生”提升到“幸福”的高度,這一點很不容易,體現了教師的很強的業務能力和政治敏感性。

5、如何建設和諧社會,《深入實施民生工程 促進和諧懷寧建設——致全縣城鄉居民的一封信》是一個很好的材料,如果能根據這一封信來整體設計,很容易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這封信當中提到了懷寧縣36項民生工程,課前就可以把這一封信作為材料發給學生,上課時圍繞這一封信來展開,讓學生談對民生的認識,談對懷寧縣政府所進行的民生工程建設的認識,再深入引導學生思考“建設和諧社會僅僅是政府的責任嗎?”,讓學生自然而然的得出了結論:和諧社會人人共享,所以和諧社會建設人人有責。最後根據這封信設計一份課後作業:為了響應政府的號召,我們中學生可以為建設和諧懷寧做些什麼?最後迴歸到行動上要熱愛家鄉,承擔社會責任,實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

6、教案是教學的操作過程,要基本忠實於教案,否則就會讓人產生疑問,要麼對教學設計提出疑問,要麼對老師提出疑問。

個人總體感悟:

1、根據這一節課涉及的教學內容,我個人認為一要非常注重概念的解釋(政治課的教學首先它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二最好以案例教學法為主,拓展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2、老師自己要以自己的知識參與教學內容的建構。高效的課堂必須要老師“胸中有本”,要首先搞清楚教材的編寫思路、編排意圖、上下結構、還有教材的弦外之音。對文本的深度解讀,不是説教師要將這些知識和理念全部都告知學生,而是要煉就先將課本越讀越厚,然後再越讀越薄的功力;做到深入淺出;做到將文本知識轉化成自身獨有的看法,來解釋眾多的政治觀點。在對文本沒有進行深刻解讀,在教師對所教的知識本身都沒很瞭解的情況下,就不會做到“深入淺出”。深入淺出要建立在豐厚的知識積累基礎之上的。教師自己對知識瞭解不深,並將生吞活剝的知識滾燙燙得馬上遞給學生,要不就是太深、要麼就會太膚淺。

3、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學生學習的主人、創造的主體、發展的生命、是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老師應該轉變角色,由主演變成導演,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想,自己去説,自己去探索,大膽引導,積極激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4、我們要珍惜上公開課的機會,積極上好公開課。其實磨課就是磨人,上大課、公開課確實能能鍛鍊人,通過反覆琢磨下的課堂必定是趣味橫生的課堂,是充滿深度的課堂,更是思維迸發的課堂!

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12

最近利用跟崗學習的時間,細讀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書,對新教育有了更系統的認識。對新教育實驗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事業發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其基本思想是:一、新教育的核心理念: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二、新教育的價值取向:“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三、四種精神:1、追求理想的執着精神。2、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3、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4、悲天憫人的公益精神;四、五大理念:1、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2、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3、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4、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5、讓師生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五、四大改變:1、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2、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3、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4、改變教育的科研範式;六、六大行動:1、營造書香校園。2、師生共寫隨筆。3、聆聽窗外聲音。4、培養卓越口才。5、構築理想課堂。6、建設數碼社區。

朱永新教授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閲讀水平。他説,在學校就要讀書,讀書就意味着教育,學校就是一個師生共同讀書的樂園。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教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教師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

讓孩子們能在他們的童年和那些美好而永恆的經典相遇,讓這些經典為孩子們鋪展一個豐厚廣闊的智力背景,這正是兒童課程的真正價值所在,也是我學習感受最深的一點。我們的學校就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開展了“好書伴我行,智慧滿人生”的金典讀書活動。

另外,朱永新教授認為,教育與理想是一對孿生兄弟。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人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體,人不同於其他動物的重要特點是人的精神性。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為學生享受成長快樂的理想樂園(這也與新村國小的辦學理念不謀而合),成為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舞台,成為學校提升教育品質的理想平台,成為學生、教師、學校共同作戰的理想空間。人的理想層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我認為,我們每位老師都應該為自己設置一個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才能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感,才能不斷進行自我挑戰,與理想堅守,以智慧的行動、堅韌的行動,追求教育理想。

就像新教育説的那樣,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教育永遠沒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無止境的探索中建構自我,在永不停步的發展中壯大自我,教育永遠是一個美麗的夢,是我們每個教育人擁有的夢,我將與新教育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尋教育之夢,讓教師與學生真正能夠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13

不知不覺,為期六天的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骨幹教師赴海門跟班培訓的活動就結束了,但只要一想起這次活動,我就心潮騰湧。在我教育生涯中,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也將是一件令我終生難忘的事情。為了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的自主發展意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五蓮縣教育局精心組織了這次活動,這次活動是為老師們量身打造的,熱別是對於新教育一知半解的我來説,那就是“雪中送炭”。這次活動如一股清新的風,輕輕拂去積鬱在我心頭已久的煩躁;又如一扇透明的窗,通過這扇窗我得以拋開一切雜念,更好地與外面的世界進行溝通,近距離地接觸新教育,感受新教育。為此,我的心中充滿了欣喜,充滿了幸福!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在這次活動中,我親眼目睹,親耳聆聽,親身感受,收穫了曾未有過的豐盈和充實: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不斷的更新,我的視野得到極大的開拓,我的內心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來海門學習之前,我感覺新教育的確不錯,可以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可以使學校提升教育品質;可以使學校成為學生享受成長快樂的理想樂園;可以使學校成為“新教育共同體”的“精神家園”和共同成長的“理想村落”,真好!可是內心深處卻又感覺新教育離自己很遙遠,高不可及,不過是頻頻出現在書本上和報道中的名詞而已,跟自己好像沒有多大的聯繫,但是經過這幾天不斷地學習(聆聽報告和觀摩課堂教學),我的認識有了很大的轉變,原本那些既專業又深奧的文字也彷彿都有了靈性,一下子變得親切、生動、豐盈起來。於是我對“讀千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忽然間,如醍醐灌頂,新教育原來是如此精彩,如此充滿魅力,足以讓你不顧一切愛上她,矢志不渝追隨她。這就是你啊,新教育!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放學後,我送走了學生,坐在辦公室裏小憩,望着天上悠悠飄過的白雲,好像又回到了20xx年9月17日——新教育跟班培訓啟程的那天,我彷彿又坐上了開往海門的列車,去趕赴那場有關新教育的盛大精神之宴……

客車在平坦的高速路上飛馳電掣,我望着窗外,沉默地坐着,好像在美美地欣賞着沿途的風景,其實我心裏是思潮起伏,滿懷憧憬的,恨不得立刻插上雙翅趕到海門,我的心隨着路兩邊飛一般後退的景物一起飛了起來。

儘管經過八個多小時車程的顛簸,我卻沒有想象中的疲勞,因為我將要與我日思夜想的“新教育”見面了,心中滿是歡喜,期盼儘快看到那個全新的世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會讓我感到耳目為之一新,精神為之一振,心靈為之一顫的,去真切體會做教師的那種美妙感覺,走近自己為之不斷追尋的教育生活:在一間可以長大的教室裏,與自己的學生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共同成長。想到這裏,我心中積鬱已久的苦悶消失了,我看到了前方的光明,明確了行進的方向,眼前頓時豁然開朗起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在這次培訓活動中,我們許孟國小的老師們跟班培訓的學校是海門市師範附屬國小(簡稱海師附小)。一走進學校的大門,“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行醒目的大字就映入眼簾,立刻一股濃厚清新的新教育氣息迎面撲來。

在海師附小,我們一行人受到了熱情的接待。為了這次活動,他們學校還專門製作了一個“歡迎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骨幹教師赴海門跟班培訓”的版面,掛在接待室的牆上,那樣大的版面,那樣醒目的位置,讓人一進門就能看得見。我們不過是來培訓幾天而已,不過就是匆匆過客罷了,在眾多的學習者中,我們是及其普通的一份子,但是他們卻做得及其認真,及其誠懇,讓我們一行人及其感動,唏噓不已。佩服他們做事情如此認真的態度,佩服他們做教育如此懇切的情懷,這足以彰顯精神的真情舉動已化為永恆,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中。

海師附小的黃校長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致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後,就親自帶領我們參觀了校園環境,並介紹了校園概況,讓我們對學校有了初步、大致的瞭解。之後,黃校長又給我們詳細介紹了學校文化的構建情況,讓我們對海師附小的瞭解更加具體、更加豐滿了。

在海師附小這所學校,像製作歡迎我們的五蓮教師版面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在之後的幾天裏,我們看到的一切和聽到的一切讓我們的心一次又一次被他們踏踏實實做教育的情懷所打動。讓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海師附小對新教育理念的落實是多麼得到位,方方面面都透着他們的執着。

其中,他們的“童話教育”給我留下了尤其深刻的印象,從形式到內容都那麼契合,令人讚歎。從剛進校門口就可以看到的“金鑰匙塑像”、“宣傳長廊”,到每個教室的“童話牆”、“童話窗”,到校園裏那獨特醒目的“巨型書雕塑”,到懸掛在樓梯過道上精彩紛呈的童話劇劇照圖片,再到每間教室的“圖書吧”……無不顯示出童話對孩子們的浸潤。

孩子們對於書的這種熱愛源於老師們的正確引領,海師附小的老師們對書都是情有獨鍾的,自己讀書還不過癮,還辦起了“‘1+5’教師讀書社”,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收穫多多,獲益匪淺。全校師生一起在書海中盡情地徜徉,快樂地成長,因為他們知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道理,真是“漫步童話園,共享新教育”。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新教育的六大行動之一就是構建理想課堂。海師附小的課堂教學展示就是精彩紛呈,卓有實效的,培訓這幾天所聽到的幾節課都能很好地體現了他們“新理念、新童話、新課堂”這一學程導航的理念。課堂中孩子們良好的行為習慣讓我感慨,老師們嚴謹的教學風格讓我歎服。課堂上老師們教得輕鬆,孩子們學得紮實,學得豐實:在《學會閲讀》課上,老師舉重若輕,循序漸進地教給孩子們閲讀的方法,“邊讀邊想”、“邊讀邊圈畫,邊讀邊摘抄”、“字字入目”、“反覆地讀”等方法被老師不露痕跡地教給了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孩子們掌握了讀書的方法,養成了學習的能力,提高了閲讀的質量,這怎是一個“好”字了得。數學新思維訓練《分析與推理》,本來枯燥無味的習題課被老師加那活潑的授課方式,充滿鼓勵的親切語言轉化成為一節讓人慾罷不能的趣味課。《蘆笛》是一節講授樂理常識的音樂課,本以為會上得艱澀難懂,可是在老師的精心設計之下卻成了一節引人入勝的好課,執教老師那詼諧幽默的語言,動靜結合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滿了期待,充滿了學習的快樂,整個課堂洋溢在愉悦的氛圍內,學生興奮得小臉發紅,小手頻舉,哪裏還有學習的苦悶,最後學生們在歡快的旋律中踏着有節奏的步伐昂首挺胸地走出課堂,整節課內容與形式渾然天成,令人拍手叫好。

海師附小令人讚歎的不僅是課堂教學,還有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儘管海師附小的老師沒有跟我們介紹這方面的情況,但從課堂上學生們那專注的神情,那井然有序的活動,那濃厚的學習氛圍,都體現出學校新教育的理念。

還有學校舉辦的活動也是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無論是“每月一事”的舉辦、還是“完美教室”的打造都做得很好,從各個方面給孩子們提供成長的智慧,讓孩子們感受到學校是自己的家園,教室是自己的愛巢,整個校園得以始終洋溢生命的活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想着,想着,一曲熟悉的旋律不禁湧上心頭,波蘭民歌《蘆笛》那歡快的旋律又在耳邊響起,那動人心絃的歌詞又一次從心底泛起,一幅畫在腦海中變得越發清晰起來:安泰克被動聽的蘆笛聲吸引了出來,看到士兵們昂首闊步邁着整齊的步伐行進着,不禁心生神往,於是不由自主地加入到了士兵們的隊伍,與他們一起歡快地吹響蘆笛,一起邁着整齊的步伐昂首闊步行進起來……

其實,我也是一個“安泰克”,只不過吸引我的不是那歡快的蘆笛聲,而是充滿魔力的新教育。現在我也如安泰克一般,不由自主地被新教育所吸引,身不由己地加入到新教育的行列中了。

要很好地行走在新教育的行列裏,教師的行走方式極為重要,今後我要繼續發揚愛看書的好習慣,同時不斷加強自我反思的能力。善於學習,隨時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反思自己的教學。新教育實驗的課程對教師的組織、協調、溝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改變自己行走方式的同時,也要注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學生的學習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下進行,讓學生在一種良性的、合作的、對話性的學習環境中獲得發展,這對教師來説,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溝通能力,有效組織教學,協調與溝通各方關係,隨時解決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讓師生在學校這一精神家園裏得以共同成長。

新教育這條路還很漫長,但“行動,就有收穫”這一新教育的理念鼓舞了我,雖然我不夠優秀,雖然我起步很晚。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勤於學習,勤於反思,不斷充實提升自己,讓新教育的理念滲透在教育教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14

教育需要創新,教師是教育工作創新的重要力量,要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培養創新能力,為社會培養一批創新型人才。在xx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創新就要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和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我們應不斷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知識經濟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通過創新能力培訓,使我對創新能力的內涵、意義和重要性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從而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以創新的精神開創教育教學工作的新局面。

面對新世紀的教育,我們必須要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具體包括:豐富的知識和較強的學習能力;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多維的創新思維;科學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能力;強烈的實踐意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

聯繫實際,對於創新,我有幾點感受:

一、創新首先是一種觀念,是一種意識。“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教育工作更要有創新思想和創新能力,在教育工作實踐中要強化創新意識。

二、創新要有先進科學的理論依據。創新活動不是簡單隨意提幾個花

哨的新提法,創新要有先進科學的理論依據才能真正推動工作的前進。

三、創新要體現在實踐活動中,而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要按照這個精神去做。

如何在教育實踐中培養教師的創新能力,我有三點建議:

一、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特別是要針對教育工作實踐開展學習。這種學習要集中學習和自我學習相結合。

二、加強學習和交流,這樣可以彌補不足,更有效地推動教育工作。 天下之事,謀之於眾。在實踐中要充分發揮現教師的聰明才智,不斷培養創新能力,並且把這種創新能力切實付諸於實踐教學中,才能更快、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這也是創新的真正內涵所在。

總之,我將以此次學習為新的起點,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重新調整自己的未來構架,應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啟發自己不斷學習,在工作中時刻提醒自己不斷提高職業道德水平,不斷學習教育理論總結教育經驗,努力為教育事業的創新和發展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由於我的專業是經濟信息管理,所以,我對經濟方面的知識會更感興趣一些。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師所提的‘商業模式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首先必須要進行市場細分和目標市場的定位,最怕的一句話就是“老少皆宜”,產品或服務誰都適合。商業模式的關鍵在於你鎖定的目標客户羣是否大量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如果目標客户不買你的商品,就意味着商業模式的設計存在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xinde/jiaoyu/vk4jr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