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精選21篇)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精選21篇)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1

暑假期間,我有幸參加了在費縣舉行的臨沂市第二屆“走近小語名師,感悟教育真諦”青年教師讀書會。聆聽了專家們對近代小語名師王菘舟、孫雙金、竇桂梅、楊屹四位名師的成長里程的報告,觀摩了優秀教師還原或模仿的他們的課,瞭解了我市優秀的青年教師的成長經歷。領略了小語名師的教學風格,目睹了優秀教師和學生的風采。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收益頗大!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精選21篇)

首先是每位名師的教學藝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王菘舟老師一直以來都積極倡導“詩意語文”的理想和信念。他致力於“培養真正的人,培養具有‘人’的精神的人,培養具有和諧的多方面精神的人,這才是語文的生命化教育,這也是詩意語文追求的最高境界”。像這次讀書會上所觀摩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教師先用充滿魅力的語言引導學生在朗讀對話中,在引導想象對話中,體會到圓明園的確是一座舉世聞名的園林,是不可估量的。學生驚歎於它的不可估量、為有這樣的一座園林而自豪時。在音樂聲中,王老師用低沉的聲音告訴大家:這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了,這一切的一切都化為灰燼了。播放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錄像,在音樂聲説:燒掉一幅名畫也許需要幾秒鐘,燒掉一個建築平湖秋月也許用幾小時,可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這三天三夜都燒掉了什麼?……魯迅説過:“將一件珍貴的東西摔碎是一個悲劇”。這節課中,我始終在和學生一樣驚歎於圓明園的不可估量,為圓明園的毀滅而痛惜,心中有股濃濃的情與痛。

對竇桂梅老師的認識,我僅僅從聽過她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和《朋友》兩課。她那激情地語言,信手拈來的詩句,敏捷的思維,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報告會,讓我對她有了更深層的認識。欣賞竇桂梅,就如同欣賞玫瑰綻放的美麗。這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竇桂梅對待生活和教育事業的那顆心。用她的話説那時一種“熱愛”。是的,因為“熱愛”而放棄許多,因為“熱愛”而願意為學生,為教育付出。

孫雙金老師,在此之前我並不熟悉。這次,他的情智教學同樣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説過,一個詞能生出情智之根,一句話能長出情智之葉,一段字能開出情智之花,一個篇章能結出情智之果。情智語文是紮根在工具語文這片沃土中的大樹,根深才能葉茂,才能枝繁,才能花豔,才能果碩。這如同孫老師所教的《二泉映月》。孫老師將阿炳的人生極度濃縮,引導學生聚焦“坎坷”二字,使得原本很離散的文本介紹一下子有了一箇中心點,接着圍繞這個“中心點”讓學生進行讀文,進行提煉。如果僅僅閲讀文本來感受人物那是“紙上談人”,顯得蒼白無力,留於表象。王老師引導學生想象走入一個生活中的阿炳,使得阿炳的人生經歷在孩子腦中真正走入“坎坷”境地。以此為契機,在孩子的心中真正埋入感情的種子,動筆使得“坎坷”流於筆端。在“深刻”與“真誠”的“品味”的課堂中,學生才能真正感到人性之美、人倫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學之美;才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才能讓生活變得充滿憧憬與嚮往。

由於今年暑假後,我要接低年級,因此,我想楊屹老師的“情趣教學”是我此時最需要的學習的。楊屹老師的情趣教學主要是運用大量的課件、教具,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的課堂充滿情、溢滿趣。現在,我在所教的一年級中逐漸使用,效果不錯。

第二,聆聽這幾場報告中,我發現,名師們的成長曆程是有共性的。那便是:愛、勤、恆、新、和。這“愛”是教師成長的源泉,它包括愛孩子、愛語文教學、愛教育。是啊,只有愛了,我才能真正地走入語文教學,才會從內心迸發出熱情。“勤”是基礎,“恆”是持之以恆,是關鍵;“新”是動力;“和”是教師成功的土壤。從他們身上,我感悟到要想成為一名小語名師,這需要做很多很多的努力。要在不斷的追求創新中不斷地超越自己,進而超越他人,來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由此對照,便可看出我與名師之間的差距,我也與他們年輕時一樣,經歷了同樣的歷程,然而,他們身上的所具備的這些共性,我總是每次都缺少一點,久而久之,差距便越來越大。我想此時此刻,我應該將冰心的這句話作為今後的座右銘: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第三,出課的教師,雖然是還原的名師的課堂,但從這些授課教師身上,我也學到了一些,如教師的語言素養,這些教師不僅他們的課堂上語言非常簡練,但不失準確,他們不僅注意自己的語言還時時規範和矯正學生的語言。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夠深入地去讀教材、去研究名師的設計理念,融會貫通名師的教學藝術,將名師的課上出了名師的風采。此外,他們紮實的基本功,自然、大方、富有親和力的教態也值得我去學習。

第四、在會議的最後一天是我市年輕卻非常優秀的教師劉立平、杜玉花老師做了關於她們的成長報告和讀書過程。在聽她們的報告中,我思緒萬千,她們不比我大幾歲,但他們卻已是榮譽滿堂,成績斐然,她們的努力,她們的付出,這都讓我為自己而感到羞愧,聽了她們的報告,我,似乎也有了前進的動力!

名師及優秀教師的報告讓我看到了自己與他們的差距,陳中傑老師的《給青年教師的十條建議》則為我今後的努力指明瞭方向,這些建議是:1、永遠保持一份熱情。2、淡泊名利,遠離浮躁。3、不斷地充實自己。4、勤於反思。5、博採眾家之長。6、勤於動筆。7、合作共進。8、嘗試形成自己的風格。9、始終保持謙虛的心態。10、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針對這些建議,我發現自己此時最缺少的是自身內涵。而這需要讀書。作為一名教師,對於教學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讀書讀書再讀書。作為教師,自己要有廣博的知識,創新的思維。然後才能教出具有廣博知識,能力突出的學生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使我想起了美國的西蒙教授曾提出了這樣一個見解:“對於有一個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説,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六個月內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門學問。只要你真正花時間在學習上,而且是持之以恆,那你就會成為專家。同樣的道理,當我們花了足夠多的時間在教學上,那我們也會成為專家。”

不經一番寒徹骨,那的梅花撲鼻香!

時間就象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以後,我要把時間一點一點地擠出來,用到讀書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藴。我希望自己在不久的將來能夠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

水經過城市變得深邃,我在名師的思想裏泛舟一圈,思考很多……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學習,學習,再學習;努力,努力,再努力。在讓孩子們飛的更高的同時,也讓自己翱翔於藍天。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2

最近,在《青年教師》中我有幸閲讀到了《像魯迅那樣教育孩子》。我非常好奇這麼偉大的的學者,在教育子女上又是怎樣的見解呢?懷着對魯迅先生的崇敬,也懷着一種好奇,我仔細詳讀了這篇雲南的李曉萍寫的文章。文章中這樣説道,“魯迅認為: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基於打罵,使他退縮,彷彿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們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從文章的字裏行間,能夠感受到魯迅對於這兩種教育孩子的態度非常不贊成。前者,教育方式驕縱為主,後者是禁錮孩子的發展。今天的教育何嘗不是這樣,要不然怎麼會出現“我爸是局長,我爸是李剛。”這樣囂張跋扈的孩子呢?在這些官二代、富二代的孩子們背後,我們應該反思,什麼樣的教育讓孩子們變成這樣,家長要反思、老師是不是也應該反思呢?我們總是對那些輕而易舉選擇輕生的孩子感到歎息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這些脆弱的“乖孩子們”內心為什麼如此脆弱,那麼傷不起!我感慨今天的教育真的出現了問題。面對多元的社會,面對個性鮮明的孩子,教育的方式不能夠再單一,一把尺子很難衡量不同的孩子。

作為母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突然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之重,家長放心的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我們在學校裏對於孩子來説教給孩子們什麼東西最重要。知識、能力、做人!三者都很重要。但我認為教會學生做人是我們第一要任。前幾天有一位家長和我交流,説:“周老師,請您幫忙給孩子換個座”。問明原因,原來是同學間的小矛盾。就因為這等“大事”就讓我大動干戈?這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愛,當孩子受到傷害時,家長會用他的翅膀保護好孩子不要受到傷害,可是,將來孩子們走向社會呢?還能繼續保護嗎?所以我建議他,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我們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變得更強大,變得能夠自己保護自己。

我感慨“教育真是一門藝術呀!”我很慶幸自己走在教育的前沿,很慶幸自己能夠親身感受教育的藝術,很慶幸能與天真無邪的孩子們生活在一起,很慶幸能夠分享孩子們的快樂與悲傷。在閲讀完這篇文章後讓與魯迅先生有着相同教育觀的我,再一次堅定自己的信心。不能受各種“率”的干擾,不能把學生從不同的個體,訓練成一個“聽話”的機器人。應該把目光放長遠一點,應該着眼於學生的未來。保護好孩子們愛玩的天性,老師們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玩中思,在思中樂。教育的真諦是什麼?我認為就是“育人為本,特色發展”。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3

大家都熟悉英王查理三世與亨利伯爵為統治英國決戰的故事吧?

查理僅僅因為他的馬少釘了一個鐵釘、而在戰場上打了一場敗仗,從而失掉了一個國。其實這所有的損失都只是因為少了一個小小的馬掌釘。

“一馬失社稷,一個小小的疏忽會帶來多大的災難啊”。

我們常常會聽説同行中某人因難忍一時的激憤而一失口成千古錯,一失手釀成了千古恨的,有人説“ 在長途行進中,使人疲憊不堪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裏的一粒沙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諸多的細節,捫心自問我們真的把握住了嗎?或許在不經意中我們就會傷了孩子,也傷了自己。

那是3月15日,原是個打假的日子,可我卻在那天製造了一名假學生。

那天,在去城裏的車上,我遇到了一位曾經很淘氣學生,還帶着女朋友。一上車他就主動而又熱情的和我打招呼。當時我竟然脱口而出叫出了他的名字,然而令我大惑不解的是,在他聽到我叫他的同時,剎那間,孩子沒有了剛見到我時的欣喜。一路上我們雖斷續的的聊着,但潛意識裏總是有種不太對勁兒的感覺,車快到站了,他突然站起來指着前面大喊一聲“呀那不是程龍嗎”?我來不及再説話,車就到站停了,我立即下了車,馬上沿着他指的方向快速搜尋了半天,哪有什麼程龍呀,啊!他這分明是在暗示我,我叫錯了他的名字呀!接下來一路上我都很鬱悶,腦子裏不停想着他到底叫什來着?逛街的心情也打了折扣,遺憾的是始終沒能想起來,終於等到了週一上班,我迫不及待的在畢業生的學籍檔案中查到了他的真實姓名——曹宇。這個細節,雖然沒有前面故事中説的那種後果嚴重,但是那一刻我們彼此都很沒面子,無論什麼原因作為老師那一刻我都是失敗的。

每一位當老師的都期盼着有一個好的課堂氛圍,再擁有一批忠實地追隨你學習的學生,所以我們就少不了要對自己的學生進行某種紀律約束。

其實,約束的真正內涵就是把要約束昇華為自覺意識而不是將約束刺成枷鎖戴在學生身上,比如對學生上課説話,注意力不集中這件事會讓很多老師都非常氣憤,認為自己在前面聲嘶力竭的講,你卻在下面為所欲為,無視老師的辛勤勞動,再傳個紙條、做個鬼臉,甚至悄悄的叫着某個老師的外號,再附上一副極富幽默色彩的肖像畫……那個中的酸楚與失落只有自己知道。

二十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遇到的學生可謂是形形色色,受過的氣接起來差不多也能沿着地球繞幾周了。可是回頭想想挺不值的,我們常常讚美“空闊透天鳥飛如鳥,水清澈地魚行如魚。”這種自然的真實美。其實我們面對的學生就是這種真實。

還有我們不妨再想想自己,開會的時候,你自己有沒有真的像你要求學生全神貫注的聽你講課那樣認真的聽領導講話呢?我們常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我們自己做到了嗎?我們常常希望別人善待自己,可你善待別人了嗎?我們常常期盼得到,可你自己想想你自己付出了嗎?當你抱怨自己不幸的時候,你有沒想過自己對此有沒有責任呢?當這一切的答案不確定時,那我們就該理解更應該明白:無論成人還是學生誰都不願意被動的被別人看管、約束,在別人的監視與苛責下生活,誰都不願意聽自己不感興趣的話題,做自己認為沒有收益的事情,正所謂“無利不起早”。成人尚且如,那你教的學生怎能比我們更高尚呢?

所以對學生的教育我常常採取“先嚴後寬”適當調節的辦法。每接一屆新生頭一兩個星期我都會對他們要求得很嚴格,因為新生到新的環境他會很自覺的適應新環境的,經歷了國小六年的歷練他們雖然不再是一張白紙,但是那上面有些東西還是多少可以改變一點的,只要我們的要求適時得當,讓他們真正體味到益處,讓他們感興趣,他們是會接受的。當這種習慣慢慢形成自覺的意識後便可以不必再過多地強調,偶爾有違犯的你只需一個暗示性的眼神,或一句一語雙關的點撥即可生效,這幾年受咱們校長人文體貼思想的影響,我批評學生的時候也越來越少了,有時候看着他們調皮的樣子還很高興,因為那就是真實。

從走上講台的那天我就告誡自己要時刻記着“學生不是提着一隻碗來等老師倒水的”。只有讓學生自己參與到教學之中才有可能實現教學的真正意義。吃別人嚼過的饃不香,有時候教他們方法比教他們死的知識更為重要,我把小科教師的處境教歸結為“五味俱全”講不好知識挺乏味、會考不考沒有地位、學生厭學沒有口味,諄諄善誘沒滋味,學生不會無所謂。

在當代中國特色的應試教育下被遺忘的小科老師想在如此艱難困苦中絕處逢生就得自己想活下去對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曾強課堂的趣味性,蒐集方法的多樣性”,只有這樣或許才能讓學生把一小棵秋天的蔫吧菠菜送給你。

對此,我尚不成熟的通常做法是:在教學方法上儘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在記憶方法上努力協助學生走捷徑。我常常會盡最大努力把枯燥乏味的歷史人物、事件用趣味性的語言串聯起來,去吸引學生,幫助學生去體會一種學習途徑。並由此引導學生掌握一種快捷有效的學習方法,以便使他們終身受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學習世界史古代史,有些外國人的名字很難記,就拿文藝復興運動“美術三傑”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菲爾這三個再簡單不過名字的來説,如果強行記憶學生也能記住,但是很容易忘,所以我告訴學生最好記住提示性的三個字(即拉、達、米)這樣就不會忘了,延伸起來還可以把他們的作品擴展進來記憶也很簡單。達芬奇的代表作品是:《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拉菲爾的代表作是《聖母》《雅典學派》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是《創世紀》《大衞》,咋一看是亂七八糟一堆毫不相干的內容,讓我硬記我也很難記住,於是我把它改造了一下就簡單多了:拉達米《聖母》去《雅典學派》叫《蒙娜麗莎》吃《最後的晚餐》讓《大衞》去《創世紀》,這樣一來既有趣又很好記了,還有些時間聯想起來也很有意思,我也會順便告訴學生。如馬克思出生的日子(1820xx年5月5日)諧音記憶就是馬克思出生以後“一巴掌一巴掌把資產階級打的嗚嗚哭”,在學習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為了讓學生記住八個國家的名字,我告訴學生這樣來記:英法俄在他們徳意的日子裏美的奧(嗷嗷)叫(即八個國家英法俄徳意日美奧匈帝國)。

還有一次看學生的數學作業絕對值符號變化錯得很多,我逗他們説這還不簡單“這絕對值符號你就把它想象成胳膊受傷時打的夾板,好端端的胳膊就是正數,你放上夾板也沒變化,還是原來的樣子,那就是正數了。當你受傷時打上夾板不久就好了,那就是發生變化了唄——由負變正,這樣是不是就好記了?學生都笑了。

其實,只要我們善於挖掘,可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很多的。培根説“知識就是力量”,其實他只説對了一半,知識本身並不是力量,只有你把它運用起來的時候才會變成力量。

上週聽小姚老師的講座很受感動,心態問題對我們來説的確很重要。

你相信嗎?當一個人在情緒受到巨大沖擊的情況下只要你有三件事不做就沒有過不去的。一是不殺自己,二是不殺別人,三是精神保持完整。而解決的途徑有兩種:一是時間,二是分散,這樣你就勝利了。其實生活中原本沒有痛苦,人比動物多的只是計較得失的智慧,以及感受痛苦的智慧。

生命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它像一個括號,左邊的括號是出生,右邊的括號是死亡,而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填寫括號裏面的內容,寫什麼你的生命就由什麼構成。説的更直白些人其實就存在於兩個字“生、死”之間,這距離的大小我們自己有時是無法完全主宰的,但是內容的好壞卻全由我們自己把握。

生命是別人的,過程是自己的。

與其為無關緊要的事情煩惱,不如多看開一些。無論是面對過於自負的學生,還是面對自以為是無法説服的同事乃至親友,都要看開些。還是孔子説得好:“ 忠告而善道之,不聽則止,無自辱焉”。

古人説: “對待兒女要十分能力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不要把子女的事情全包辦了。大樹底下不長草,對子女幫助的太多,孩子就會感覺凡事來的太容易,不但不珍惜還會使其能力得不到鍛鍊,兒孫自有兒孫福,父母不必做牛馬”,我想它是不是也同樣適用於我們的學生呢?

最後送給大家也是送給自己一句名言:“幸福就像一隻蝴蝶被別人追求時總是無法捕捉倒,如果你安靜下來,它就可能棲息在你的身上。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4

毒品像幽靈,它蕩過鄉村,掠過城市,揮舞着罪惡的魔爪,留下數不清的罪行,它的肆虐,威脅社會穩定,影響經濟發展的社會進步;危害人民羣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讓我們增強識毒、防毒和拒毒意識,積極參與拒毒的行動中來。

如果把毒品比作猛虎,那麼它最容易下手的就是青少年;如果把毒品比作瘟疫,那麼最容易感染的也是青少年。毒品的蔓延正在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為了有效防犯毒品的侵害,讓我們睜開“火眼金晴”,從認識毒品開始,揭開毒品詭異的面紗。

毒品主要有海洛因、冰毒、鴉片、搖頭丸、嗎啡等,它們禍害無窮。吸毒者不僅是在毀滅自己,還在禍及家庭,危害整個社會。首先,吸毒者是在毀滅自己,不同的毒品攝入體內,都有各種毒副反應及戒斷症狀,對身體造成的嚴重損害,吸毒過量,甚至會使人死亡。此外,由於毒品對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及免疫系統都有嚴重的影響,吸食毒品可導致多種併發症的發生。

毒品在對人的身體造成巨大損失的同時,還會使吸毒者產生生理依賴與心理依賴性,成為毒品的奴隸。他們的生活唯一目標就是想方設法獲得毒品,為此,丟掉工作,喪失生活的興趣與能力。長期吸毒者,往往精神萎靡,形影枯槁,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吸毒成癮後,吸毒者往往變得十分自私而不誠實。性格變得煩燥易怒,他們淡漠了對親人的關心體貼,淡漠了對家庭和對子女的責任,往往導致幸福美滿的家庭最終破裂。生活在吸毒家庭的孩子,因缺少家庭關愛,常伴有不健康的心理。行動上具有攻擊性和反抗性,往往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再次吸毒危害社會,導致吸毒者喪失基本的勞動能力,從而影響社會生產,造成社會財富的巨大損失和浪費。

國中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同學們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和憧憬,渴望擁有五彩斑斕的生活和精彩的人生。但是,如果在這個關鍵時刻,你嘗試了毒品,染上毒癮,你的人生悲劇就會從此開始。面對毒癮的襲來,廣大青少年應該牢固構築拒毒的心理防線,提高警惕,堅決對毒品説“不”。

為了遠離毒品,青少年必須克服盲目從眾的心理,堅決抵制不良誘惑。毒販離不開吸毒者,沒有人吸毒,毒販就無法通過吸毒獲得鉅額利潤。他們把目光投向青少年,就是利用青少年思想單純,好奇心強及好尋求刺激等特點,誘惑青少年上當受騙,其次要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不能用毒品麻醉自己,不能借用毒品來解脱苦悶,千萬要警惕別人利用毒品對你進行安慰和引誘,要相信,困難和挫折只是暫時的,如果以堅定的意志去戰勝它們,你注會獲得人生的寶貴財富。最後,要謹慎交友,克服逆反和從眾心理。隨着年齡的增長,青少年的獨立意識在逐漸增強,同伴朋友間的相互影響日益加強,容易受到同伴不良行為的影響,產生從眾心理。因此我們在交友時,一定要謹防“癮君子”,更不要在從眾心理和逆反心理的支配下,沾染毒品。

禁毒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鬥爭,任重而道遠,全社會人人有責。加強禁毒教育,增強禁毒意識,應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面對美好的生命,面對邪惡的毒品,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唱響“珍愛生命,拒絕毒品”的主旋律,構築嚴密的拒毒防線,開展有效的禁毒鬥爭,構建和諧美好的社會。

毒品是極具誘惑力的東西 ,毒販也在無孔不入地誘惑他人吸毒,我們每人個都可能受到來自多個方面的誘惑和種種不良因素的影響。然而,走上邪路的只是極少數人,因此,拒絕毒品,免受侵害,最重要的是增強自身的防範能力,構築拒毒的堅強防線。為了明天的美好幸福生活,管好自己,決不可吸食一口毒品。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5

在人生中,我們會被各種各樣的善與惡包圍着,我們必須分清哪些是善,哪些是惡,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壞人。當壞人千方百計誘惑你時,不要被一時的假象矇騙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我們知道:吸毒是不好的,有些人也想戒毒,可沾染容易戒時難啊,大家都在電視裏看過,只要毒癮一來,如果沒有在吸毒品,那種痛苦將生不如死,痛不欲生,多少意志堅強的人都忍受不了。 我在各種禁毒宣傳畫上看到,甚至有的人用各種方法來分散注意力,有的用刀割自己,有的用頭撞牆,還有的把牙刷往鼻孔裏塞„„難道他們不痛嗎?他們也是沒辦法的,有的人就索性不去忍受,去向父母或親戚騙錢。騙不到了就去偷、搶、去殺人。有些人吸毒不是故意的而是在毒品販子的煽風點火下,或是在朋友的推薦下:“你就試一下而已,再説你意志力不是很強嗎?沒事的。”這樣就會有人也這麼想結果就去試一試。就是因為這麼一試出大事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所以我們應該杜絕毒品。目前,學校毒品預防教育工作在認識上還存在着一些誤區:一是怕學生知道毒品。認為禁毒教育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冒險嘗試;二是認為禁毒教育是公安部門的事,與學校無關。這些認識誤區的一個前提,就是目前在校學生吸毒者罕見。事實上,毒品蔓延的速度相當快,若等到毒品在校園時再來教育,則為時已晚。由此可見加強禁毒教育,做好超前預防工作,是解決青少年吸毒問題的根本途徑和出路。

至於如何搞好學校禁毒教育,還有待於大家在具體實踐中進一步探索,但有一點必須肯定,目前毒品雖尚未在學校出現,但“防患於未然”總比“亡羊補牢”為好。加強毒品預防教育仍然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方面,我提議,今後學校將從以下幾方面開展禁毒工作的實踐探索: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全面開展預防毒品犯罪宣傳教育工作。

二.領導到位,加強對學校禁毒工作的組織領導,多渠道開展形式多樣的毒品預防教育活動。

三.加強教育,增強青少年拒毒防毒能力。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

毒品是會化了裝出現的。據説,有些毒品換上了名為“減肥藥”的外衣來迷惑愛美的少男少女,他們為了迷人的身材,大量吞食,卻不知自己的生命正慢慢開始亮起紅燈。

毒品,是讓人走向無底深淵的陷阱;毒品,是讓人走向犯罪的道路。有人竟然為了買那些昂貴的毒品,去打劫、拐騙、無惡不作。值得嗎?生命,因為短暫,所以顯得是那麼的珍貴;又因為美好,所以我們珍愛它.而毒品是吞食生命的罪魁禍首之一,我們一定要時刻警惕,防止上當受騙,遠離毒品.我們要"珍愛生命,拒絕毒品!

因為我們珍愛那美好的生命,所以要拒絕可惡的毒品!!!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6

上週德育活動時間老師播放了一個有關“禁毒”的短片。觀看後,我久久不能平靜,看着哪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情景,我的心都顫抖了。

毒品,致命的惡魔,吸毒是人類趕上地獄的快車,是人類慢性自殺的行為。通過前些日子學校的宣傳,我知道了這些年由於國際毒品的泛濫,毒品像一頭張開血盆大嘴的猛獸,正飛快地吞蝕着年輕一代。毒品這個大惡魔頭正無時無刻地危害着這些充滿希望的年輕的生命。難道我們就不應該拒絕毒品,珍重生命嗎?

人們一旦染上了毒品,精神就會開始墮落,吸毒次數越多,毒癮越大,精神就墮落越深。事實正是這樣,吸毒者完全喪失了事業心和責任感,更談不上什麼理想、道德,通通被拋到九霄雲外,整天煩躁不安,人格扭曲,嚴重者還會出現重症精神病一類的幻想,行為不當……

此外,毒品還無情地破壞着我們的家庭和社會,導致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國家財富嚴重流失……後果不堪設想。 由件件的事例可見,毒品是嚴重危害人類社會的,是人類必須認識的敵人,所以我們就應該謹慎地防備它,戰勝它。 第一、青少年一定要做到潔身自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識破毒品誘惑,堅決抵制毒品的侵略。

第二、要慎重交友,不能義氣用事,發現朋友吸毒要及時勸阻,當無計可施時就該遠離他。

第三、多參加禁毒活動,讓自己徹底地認識毒品的危害性,增強防毒意識和拒毒信心。

第四、加強學習,讓知識來充實自己,優化自己的心態,從中找到避毒方法。

“毒品時刻要警惕,吸毒上癮很容易”,朋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努力,剷除毒品,剷除這個致命的惡魔。我堅信:“有志者,事竟成。 ”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7

前幾日,最高院副院長奚曉明被調查的消息連同高級黑同學信件在司法實務界議論紛紛。事件的具體案情沒有公佈,副部級領導的級別也成為不了新聞的熱點,為數不少的高級領導都進去了,人們見怪不怪,有點麻木、茫然。自己早就想六根清靜、沒頭沒腦地過好每一天。但看了微信圈內同學們的議論後又似乎覺得很有必要寫點什麼,同學們由此想到的問題很宏大很深刻,想到了德與才問題、腐敗的根本性問題及預防、以及做人的底線與原則等。這些問題的提出遠遠超過了這一個體事件本身所能涵蓋的範圍,顯得十分重要而且極有意義,特別是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新形勢下。

因之脆弱而又有點敏感的神經被觸動,思之再三,想想這一高級司法官員犯錯對我們基層司法實務人員具有怎樣的警示性作用?這樣的問題或許具有一定的實踐普適性,顯得緊要、長遠。這個事件提醒我們要在工作中做到三不,即不忘初衷、不離本職、不碰紅線。

一、不忘初衷

先説不忘初衷。我們法八三的同學都是在國家撥亂反正重視經濟學、社會學、法學建設的時候讀大學的,信奉法律應該是我們的初衷,用所學為國家法治建設做點實事是我們的追求。高法副院長事件對國家法治事業造成的硬傷主要在兩方面:一是損害了司法裁判的公信力或言之判決的權威性;二是有損於國家公民尊崇法制的信念。

前者是因為其是辦案過程中出的事,後者是人們更注意其二級大法官的身份。這件事網絡上一登,人們或許會問:法律難道在大法官手裏也是一根橡皮筋,可長可短、可左可右?世上的法條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解釋或掌握法條的人?災難性司法違紀案件既然來了,迴避或漠然視之的態度不可取,本人不贊同什麼沉默、陪扶的觀點,法律人可貴的品性才於積極救世,只不過是要客觀公正和因時因地制宜並注重解決問題的契入點。此刻法律人的急務是要一以貫之地繼續高唱法治的讚歌,展示法治的進步,法律實務界辦出高質量案件,讓每一個判決都能體現出法的公平、正義,理論宣傳界説清有關問題,而不能一葉障目,被浮雲遮住瞭望眼,造成短視進而喪失信心。要認清當今社會治理的大勢,法律人切莫妄自菲薄,自失陣地,法治的腳步是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擋的,這裏順便説一件自己親身經歷的事。

大概在1998年左右,具體時間已記不清,似乎是一次黨大會前後,那時自己搞辦公室和研究室工作,也是有感而發,偶然間寫出了篇稿子,內容是談法治、德治方面的。寫完後往抽屜裏一塞,沒有在意和理會,因為論文不像論文、隨筆又不像,當時是作為筆記留存的。那知道過了不久,省人大常委會為了貫徹黨代會精神要搞一個理論研討會,需要相關文章,縣人大就向一府二院和縣委系統黨校、研究室等徵集稿件,院裏就問我有沒有文章,我説沒有專門稿件,但有一篇議題寬泛的文章,不知有沒有用,合不合要求不知道,要麼拿去充個數,算交個差,到時候其他部門都有,就是我們檢察院沒有不好看。院裏説趕寫也來不及了,打印出來交到人大去,先完成任務。那篇稿子共三部分,一是法治的疑惑,二是德治的困頓,三是法的精義是當今社會的靈魂。後來省人大在縣人大召開了理論研討會,那篇大而不當的稿子雖然獲了獎,但省人大領導在講評中提到:有的文章論點提法還要仔細推敲,免得產生誤解,我心裏清楚指的就是第三部分的提法。會議開完後,我覺得這篇稿子上面領導都這樣定了調子,用是不會用的,但還不算很丟人,好歹完成了任務,改也改不成,改了文章基調就是另外一個樣子。就放下這事,材料又往桌子裏一塞完事。

誰知過了一段時間,院裏又通知我到辦公室領幾本雜誌,説上面有一篇我寫的文章,縣人大派人轉來的。拿過來一瞧,雜誌名稱叫一一《時代主人》,那篇文章不知怎麼還是用了,三部分的主幹都沒有動,標題也沒有動,大標題為法治的話題,副標題為法與德問題雜論。記得那時候有點激動,三十幾歲還屬年輕人範圍,也屬正常,更主要的是自己高唱法治讚歌的熱情終於獲得他人理解,再加上這樣的提法在當時也確實有點嚇人,一時難以取得他人快速認同也不奇怪。

時至今日,一晃十幾年過去了,自己也已過了天命之年,法治浪漫主義的情懷也在逐漸消退,但無倫怎樣都沒有放棄追尋法治的夢想。隨着自己工作經歷的增長,更加體會到法治進步異常艱難,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實現。每當耳聞目睹一些違背法的精神的案件和事件發生時,就會自然想起那篇稿子,不是想那文章內容,而是採用的過程,它表示的是時代的呼聲和選擇,揭示的是時代潮流,不是我的文章有多好。只是每每這個時候,我絕不會翻閲自己的那篇文章,因為一來會反而覺得自己過於理想,甚至有幾份天真、幼稚,還以為是替國家領導人做了一件大事;更擔心的是自己無法面對寫文章時一腔熱血凝就的激情。

同學們在微信圈內説到腐敗的根源和預防,認為是德的問題,有的認為又與德無關,講的都有一定道理。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看,主要還是要靠法治,德靠君子自覺,有風險性。中央現在的提法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這是權力法治化的通俗表達,寄以厚望的仍是法治,只是許多深層次問題還有待明確,比如:把多大的權力關進多大的籠子?把什麼樣的權力關進什麼樣的籠子?有沒有可以中外共用的籠子?適合中國國情的籠子是啥模樣?誰來保證、監督權力能關進籠子?諸如此類問題需要長時期才能明晰,有的要幾代人的時間。

二、不離本職

其次是要不離本職。前幾天上班路上,法院的一位法官拿出手機調出一則深圳市福田區法院關於暫停辦理人員辭職、調動的通知。那位老弟神色沮喪,面有倦容,説法院法官不好做,深圳都這樣了,沒勁。司法實務工作不好做其實由來已久,什麼時候好做過,但越來越不好做還真的是近幾年的事。公、檢、法、司中,比較好做的是律師,理由挺簡單:不好做我可以不做不接案子,所以説錢被律師賺去了,好日子也讓律師過了,法律實務界生態也在失衡。本人不仇富,別人發財我高興,愁的是公檢法中不少年輕人想轉行做律師,結果人員斷檔現象嚴重起來,搞得公檢法機關裏年齡快退休人員也不能退,不想做還不行。

是什麼原因使得年輕人不願幹,年老者又退不了呢?因素較複雜。從目前情況看,工作壓力大,責任重,職業榮譽感缺失,經濟待遇與付出勞動比例失調,不受社會理解和尊重等是主因。當前執法環境險峻,在一個實行了幾千年王侯政治,單封建社會就二千餘年的國度裏實現現代法冶,非全面更新傳統文化和國民性不可。

盤點法治建設的負面清單,不難發現既有傳統性因素,也有非常現代性因素,加起來有:金錢、權勢、網絡、電視台、報紙、黑社會、上訪的工人、農民等,這些都在挾持着法律的實施、法治的實現。有時它們成為了強勢力量,時常抽法律的耳光,執法人成了弱勢羣體,法律成了温馴的綿羊,誰都可以摸兩下。要執好現在的法,特別是複雜而敏感案件,人是很難合符要求的,神仙才行,還不是一般神仙,要具備《西遊記》裏唐僧師徒四人加起來的綜合素質才行。要有唐僧的堅定信念、綜合協調力;要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七十二變;要有豬八戒的善解人意、甜言蜜語;還要有沙僧的任勞任怨、兢兢業業。高法院副院長是三十三年的資深法官,既有豐富審判工作經歷又有理論造詣,司法工作中的風風雨雨都走過來了,不久就可以功成身退,但遺憾的是出事了,實為可惜。他的事告訴我們:決定司法實務工作最終成就是正數還是負數,不在於你正確地處理過多少案件,而在於你是否犯過一次極為嚴重的錯誤,做得千樁好,做不得一樁醜,這是司法工作事關人的切身利益的性質決定的,對此我們要有高度的警惕。

法律的定義是什麼?法律是與壞事打交道的制度性安排,在職場中務必謹慎,萬萬不可偏離職守,把自己陷進去,再難也不能越過底線。如果把人生職場比喻成翻越高山的話,既然選擇好了山峯,就只好一如繼往,勇往直前。年青人登山時多處於上山之路,摔倒了還可以站起來,再不行換一座山。年老者多處下坡路,已經沒有回頭機會,這時候萬不可一腳踏空,前功盡棄,對不起一路辛勞和汗水,也辜負了一路經歷的好風景。

三、不碰紅線

最後是不碰紅線。黨的xx大以來,為適應國家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需要,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多了起來,嚴了起來,強調國家公職人員作風建設要永遠在路上,並將黨紀提高到嚴於國法的新高度。不該説的話不能説,不該問的事不能問,不該去的地方不能去,不能用的東西不能用等等,這些紅線構成了反腐敗形勢新常態,是黨中央對全體黨員的新要求,不可觸碰。

另一種紅線是觸犯國法,即貪財,犯經濟錯誤。有人説我們當今時代是一種物慾橫流,沉渣泛起的平庸年代,用竹林七賢之一阮籍的話説,是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的時代,又有人稱之為小時代,一切以金錢為座標。此話大謬,市場經濟下人們重視金錢本屬正常,但把整個社會説成唯利是圖則言過其實,什麼大官大貪,小官小貪,無官不貪,這句話傷害了絕大多數遵紀守法公職人員的辛勤付出。當然極少數公職人員貪婪也是事實,影響很壞,危害很大。司法人員可不可以擁有正當合法利益,當然可以。律師可以通過為當事人服務名正言順地賺錢,公檢法人員可以投資股票賺錢,只要你運氣好不被套,也可以投資不動產運作而賺錢,也可以參加正常民商活動而致富,但不要與工作上的職務發生一丁點關係,公檢法人員不能發不義之財,即與公權力沾親帶故的財要拒之於千里之外。

最高院副院長事件沒有説什麼具體違紀事實,無從置評,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不與利益相關則事態要輕許多,反之則重。從事司法工作需要靜如止水的心境,這不是什麼高大上的陳詞濫調,而是做這行就要懂得這行的規矩。再説你再有錢又如何?你能超過比爾、蓋茨,看他一頭白髮;你能超過馬雲,馬雲説他最幸福的時候是擁有一百萬的時候。金錢是什麼?它是雜技演員手中的那根綵線,需要足夠的技巧才能舞出炫目的色彩,但它越長,舞動的難度就越大,而且停下來的時候也要當心,不要讓它困住了手腳,套住了頸脖。司馬光説的好,金錢會使賢者失去志向,庸者增加過錯。同時,我們要堅信隨着國家經濟發展和司法改革的順利推進,司法工作人員經濟待遇會逐漸好轉,國家最終會建立與其承擔的社會責任相適應的保障機制。

以上的三不是本人的粗淺體會,做到了我們也許成就不了多輝煌的功業,這本來就該如此,是職責使然,你可以認為這不重要,但重要的是要是做不到,那必然會走許多彎路,會失去至要甚至可能走向失敗。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8

毒品是鴉片、嗎啡、海洛因、可卡因、大麻、杜冷丁等200餘種國際公約明令禁止的麻醉品與精神藥物的統稱,也包括近年來在美國等地流行起來的迷幻藥。國際上通常把毒品分為九大類,其中對人體危害最大的有鴉片類、可卡因類和大麻類,可卡因類被稱為“百毒之王”,毒品——白色惡魔。目前,世界上有四大“毒窟”,分別是位於東南亞老撾、泰國、緬甸三國接壤地區的“金三角”;位於中、西亞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三國接壤地區的“金新月”;位於南美洲哥倫比亞的“銀三角”和黎巴嫩的“第四產地”是世界四大毒品產區和主要轉運地及運輸路線 。

自1987年以後,各國在每年的6月26日前後都要集中開展大規模的禁毒活動。中國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積極進行禁毒鬥爭,積極參與國際禁毒合作,並在全國範圍內圍繞國際禁毒日的主題開展了廣泛的禁毒專項鬥爭和羣眾宣傳。 全國人大會於1990年12月頒佈《關於戒毒的決定》。20xx年6月,中國政府發表了 《中國的禁毒》 白皮書。據公安部提供的消息,1998年至20xx年,全國共破獲毒品犯罪案件54.69萬起,繳獲海洛因51.03噸,剷除非法種植罌粟6400餘畝。

毒品和艾滋病已成為一個我們人人熟知的詞彙,“毒品”,一個可怕的名詞,只要一不小心就會落入它的魔掌。多少鮮活的生命,被它妖豔的外表所誘惑,從此踏上了一條不歸路。這是一條充滿了精神和肉體的痛苦,充滿了妻離子散的痛苦之路;而艾滋病的傳播和流行不僅嚴重影響廣大人民的身體健康,對中國經濟和社會也造成了嚴重的危害。目前,病死率幾乎高達100%的艾滋病已被我國列入乙類法定傳染病,並被列為國境衞生監測傳染病之一,故此我們把其稱為“超級絕症”。

毒品作用於人體,使人體體能產生適應性改變,形成在藥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狀態。一旦停掉藥物,生理功能就會發生紊亂,出現一系列嚴重反應,稱為戒斷反應,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用藥者為了避免戒斷反應,就必須定時用藥,並且不斷加大劑量,使吸毒者終日離不開毒品。吸毒者喜歡肌肉或皮下靜脈注射毒品,而這些注射毒品用的針頭往往存有艾滋病毒,這便成為了艾滋病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血液傳播!研究表明,61.219%艾滋病患者都正在吸毒或曾經吸過毒,而吸過毒的人98.326%都感染上艾滋病。可以説,吸毒必定讓人感染艾滋病,艾滋病必定讓人家破人亡。作為社會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我有義務、有能力做好禁毒防艾工作,堅決做到不吸煙,不喝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學校,協助老師、學生宣傳禁毒防艾知識,共撐起我們美好的明天。

“禁毒防艾,遠離毒品,關愛未來”,這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口號,更像是一口警鐘。時時刻刻在你的耳邊響起。提醒你那些五顏六色藥丸後的隱患,幫助你重新認識自己的生命。朋友們,願這些文字永遠在你們心中迴盪,把毒品永遠杜絕在我們真善美的大門外,為我們的理想而奮鬥!“遠離毒品,關愛未來”,對每一個人而言,這決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口號。無論是出於主觀還是客觀,有些路,永遠不能走;有的錯,永遠都不能犯!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9

聽老師講過終身教育是一個很有權威的課程。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有七大方面,我們現在已經學習了全腦開發,水浴及嬰幼兒撫觸。學過之後,真的是受益匪淺。沒學之前根本不瞭解這些知識,但是學習後懂得了學前教育知識的廣闊,是對幼兒從小的培養,可以對幼兒全方面的教育及培養。

上午學校還為我們請來了博士學歷的教授為我們授課。他帶了是全新的知識,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認識學習,瞭解什麼是真正的學習,怎樣從更好的方面學習,發揮人的潛意識的能力去學習。

下午上的水浴與嬰幼兒撫觸,瞭解了水浴的好處,可以培養孩子的免疫力,促進幼兒身心發展,讓幼兒形成快樂健康的情緒等。

更重要的是不同方面的知識添補了我個人的能力,增加了我以後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師的信心!為以後在幼兒教育事業中發揮個人能力奠定了基礎。

我將更努力學習接下來的五大領域,更好的豐富的個人的知識,提高個人素質,向優秀的幼師邁邁一大步!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10

一、數學活動設計

小班的孩子年齡小,思維方面還存在於具體形象思維,將數學活動設計成具體的情境,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是非常符合幼兒特點的,活動的效果也很好。如在“比較大小”活動中,我將活動設計為“去遊樂場玩”,讓幼兒坐椅子的過程中感知人數和椅子的多少關係,玩跳圈的遊戲中感知人數和圈數量的多少關係,抽獎票得到獎票進行比較感知每個人點卡的數量多少關係,非常情境化的設計,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掌握了多、少、一樣多。在如在“按照大小分類”活動中,我將活動設計成了“勤勞的小兔子”,小兔子去幫兔媽媽拔大小不同的蘿蔔並裝進大小不同的筐子裏,幫兔媽媽摘大小不同的蘋果也放進大小不同的筐子裏,孩子們在運動、勞動的過程中很自然的感受了物體大小的關係。在按照大小排序活動中,我設計的是“大毛和小毛”的活動,大毛和小毛分別是三個大小不同的圓按照大小的正逆排序而成,孩子們通過找到大毛和小毛很自然的學到了大小的正逆不同排序。類似這樣的活動還有很多。小班的數學活動設計成具體的遊戲,有一定情境性,可以加入體育活動,這樣活動能滿足小班孩子的心理特點,孩子們在遊戲中快樂的學習,在運動中快樂的習得。

二、數學操作材料的設計

操作是幼兒學習數學的有效途徑,在小班數學活動中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幼兒只有親身去操作擺弄那些材料了才能有更深一步的掌握,這是關鍵。在操作材料方面給幼兒提供的是幼兒所熟悉的、經常接觸到的,如在“認識圖形”中,給幼兒提供的是餅乾,買來兩種形狀的餅乾幼兒在吃吃、比比的環節中認識圖形。在“學習四以內的點數”過程中講活動設計成“水果舞會”,給幼兒提供了各種水果塊,幼兒按照要求製作出相應的水果串。在“按照顏色分類”的活動中提供的學具是幼兒喜歡的小汽車,幼兒將不同顏色的小汽車送到相應的停車場。操作材料的提供也應結合相應的活動情境,這樣活動更整體、完整。

三、數學活動中教師的指導

對於小班幼兒來説,數學活動中老師的作用也是非常關鍵的,不僅只是單純的給幼兒提供材料和適當的引導,在很多時候需要一定的教授,如在“圖形分類”活動中教幼兒分辨不同顏色和形狀的圖形的時候,引導幼兒表述圖形特徵,幼兒這個時候往往會表達不清楚,教師這個時候應該告訴幼兒正確的表達方式,如:“紅色的三角形”“綠色的小圓形”等等。另外教師的示範也比較重要,比如在活動中應該給幼兒示範正確的點數方法,示範排序方法、比較、對應方法。教師有意識的把學習數學的方法貫穿其中,這樣最終提高的是幼兒學習數學和思考操作的方法。

四、數學活動內容的選擇

作為幼兒園階段數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我想有以下幾方面:一是要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二是數學要為生活提供幫助,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三是有一個基本的數學學習的方法。其中第二點是非常關鍵的,教師應該抓住身邊的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教育,圍繞幼兒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件讓幼兒學習數學知識,幼兒能隨時隨地學,不斷地積累學習經驗。如吃午點蘋果時,讓幼兒先觀察發現盆子裏有許多塊蘋果,小朋友一個人拿一塊,感知一和許多的關係。如我在午餐前,讓幼兒分發碗和勺子時,就引導幼兒發一隻碗後就在碗裏放一把勺子;做操時,一個小朋友站在一個點上等等,這個是比較多少的對應重疊方法。孩子們帶來許多水果來開展認識水果的活動時,帶領幼兒一個一個的點數,孩子們學習了點數。看天線寶寶的動畫片時,引導幼兒觀察四個寶寶不同的顏色和電線特徵就認識了顏色和圖形。這些都是教育,其實生活中充滿着數學知識,只要我們老師能夠注意觀察,教育的契機非常多。

五、數學活動環境的充分利用

幼兒與環境之間存在着一種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係,豐富的環境刺激幼兒的感知,知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注意為幼兒創設與數學活動相適應的教育環境,的環境可使人產生相應的'態度,情緒、情感。創設好的環境,可以激發人產生某種情緒的態度,強化人的某種行為,從而產生情景效應。如在“認識圓形”的活動中,我在教室裏佈置了很多圓形的物品,在幼兒認識圓形的基礎上讓幼兒找出周圍的圓形物品參加活動。比如“區別多少、一樣多”的活動中,我將幼兒帶到了幼兒園的音體教室,以去遊樂場玩的形式首先請幼兒觀察遊樂場裏有哪些東西?並一一帶領幼兒點數,幼兒在點數的過程中有對周圍環境的熟悉,也有複習點數的過程,還有區別物體不同特徵如:大小、顏色等過程。環境的適當運用可以為活動的開展形成好的鋪墊。

六、數學活動開展的連續性

數學是比較規範、系統的一門學問,在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組織中也應該注意到這方面。教師在安排整個學期計劃的時候應該是目標非常明確的,涉及到具體的活動內容應該是逐步遞進、有層次性。這個我們在一般的設計活動中都會注意。教師應該注意的是每個活動之間的隱形聯繫,後面的活動內容中有對前面活動內容的複習。在一個活動中幼兒不光是由新的知識習得,對舊內容也應有相應的複習,這個複習不是單純的複習活動,是可以通過材料的提供和隨機教育來完成的。

以上是我開展小班數學活動的一些心得和體會,最關鍵的是教師自身,教師只要做個有心人,從幼兒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運用恰當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手法,不管是大班還是小班的孩子都是在數學的王國中自由自在地探索,愉快地學習,從而感到無窮的樂趣。教師自身也會有一種成就感!我想我會繼續學習和努力!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11

最近經過和家長交流,我發現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存在一些問題,結合這些問題,對於家庭教育我提出幾點提議。

一、家庭教育要堅持“健康第一”。

健康不僅僅是指沒有疾病或病痛,並且是一種軀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全良好狀態。也就是説健康的人要有強壯的體魄和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並能與其所處的社會及自然環境堅持協調的關係。

在教育自我孩子的時候,我們必須要看是否有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上特長班,吃飯就要應付一下,和孩子的健康相比,特長重要,還是健康重要?更有一些家長,在孩子發燒打針的時候,不是讓孩子好好休息,而是讓孩子做練習題,孩子的身體比學習成績重要嗎?還有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張嘴就説:“你看人家_×,你怎樣這麼笨呢?”,或者是:“你真給我丟人呀!”等等,這些話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都不利,孩子的健康重要,還是我們釋放自我的情緒重要?

另外是良好的社會適應,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多做些題,多學些特長,把孩子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的,孩子沒時間和同學、朋友玩。我們應當冷靜的想一下,孩子學習最終是為了生活,如果成了學習機器,孩子談何生活?怎樣讓孩子學會相處,學會良好的社會適應。這些問題,我們在安排孩子生活和學習時,要統籌兼顧,要堅持健康第一。

二、家庭教育要人性化。

把孩子當成人,聽起來難聽,但做起來很多家長真的沒把孩子當人對待。在和孩子交流時,大部分家長擺出家長作風,你要怎樣怎樣,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孩子是我們的寶貝,更是我們家庭重要的一份子,在處理家庭中的問題時,我們要研究孩子的感受,要聽取孩子的意見。

我以往看到一位家長,在孩子學習輪滑時,由於輪滑鞋質量比較差,孩子本身力量又小,學習速度比較慢,這位媽媽家長一着急,過去就把孩子一腳踢倒。孩子是自我,還是家長長面子的工具,這位家長拿孩子當人看了嗎?我們身邊還有一個孩子,此刻上三年級,家長每一天讓孩子練琴、學習,很少讓孩子玩,此刻看這孩子,不僅僅運動本事極差,個子很矮,並且心智年齡很小,基本不會和小朋友交流,我想這位家長沒把孩子當人對待。在學校門口,我還看到過一幕,也是位媽媽走一步踢一腳孩子,孩子顯然是有話要説,但家長不給孩子機會,愣是把孩子踢進了學校,我不明白這位家長是把自我的孩子當寶貝,還是把孩子當什麼,起碼不像是人。

作為家長,我們的確很辛苦,孩子有時也的確不聽話,但我們在發火前必須儘量剋制一下,儘量用平等的語氣和孩子講道理,孩子和我們一樣需要尊重,因為他們是人!孩子也是她自我,不要把家長的期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因為他會很累!

三、家庭教育不能盲從。

很多家長在孩子的特長髮展上選擇盲從,_×學跳舞,參加了電視台的演出,我們也去跳舞吧!_×學小提琴,參加考級了,我們也學小提琴吧!總之,是看到了別人的光彩照人的一面,很少研究孩子的感受。

我們家的孩子就是受害者之一,李怡萱四歲半開始學鋼琴,其實她並不喜歡,我固執的認為鋼琴對女孩子的氣質很有用,就堅持讓她練。李怡萱很喜歡畫畫,我以沒時間為由一向沒給她學習的機會,直到六歲半,在孩子的一再要求下,我才給她報了畫畫班。我身邊也有位小朋友,十分喜歡畫畫,可是媽媽認為跳舞能夠增強孩子的氣質修養,一向堅持讓孩子學習,孩子不喜歡是一回事,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受到的打擊對心靈的影響恐怕是很難彌補的。在孩子班級排練舞蹈時,我看到很多學過舞蹈的孩子也不是異常出眾,相反有的動作很不協調,學習舞蹈究竟是不是該成為女孩的必修課?(當然還有男孩的跆拳道。)我們在給孩子選擇特長髮展時,結合孩子自身的特點和愛好,絕不能盲從,僅有愛好了,學習才會持久,才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很多家長看到一些家庭教育的文章,或者發在班級的帖子,或者聽到別的家長的教子經驗,經常感覺好就趕緊用這些方法拿自我的孩子做實驗。這些家長可能忘記了,每一位孩子都有自我的特點,拿別人的辦法扣在自我孩子身上,傷害的是自我的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有自我的習慣,在教育方法上絕不能盲從,我們要學的是理念,是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絕不是別人的操作方法。

四、家庭教育中身教勝於言傳。

每一個孩子剛出生時,都沒有任何缺點。孩子的很多缺點主要是家庭教育的問題。我很想提醒各位家長,在你訓斥、責備、抱怨自我孩子的時候,先想想自我是怎樣做的?有的家長抱怨自我的孩子不合羣、太內向,那平時你和孩子玩的時間多嗎?孩子有自我喜歡的羣體嗎?你給孩子創造孩子合羣的機會了嗎?有的家長抱怨自我的孩子學習不認真,你在處理問題時認真嗎?在孩子學習時,你認真輔導了嗎?有的家長抱怨自我的孩子説髒話,你平時説了嗎?有的家長抱怨自我的孩子不講衞生,那你平時怎樣做的?當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思考的時候,會發現很多問題是出在家長身上,並且很多壞習慣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和以後的生活,所以家長朋友們真的要檢討自身的問題,習慣不是一天就養成的,期望自我的孩子優秀,首先自我先做個優秀的家長。

李怡萱參加了我的碩士論文答辯,當我答辯完後,答辯委員會和旁聽的同學給了我長時間的掌聲。孩子很驕傲,過後她問我是怎樣做的,我就給孩子説了一句話:“不管幹什麼,都認真對待,爭取做的。”孩子好像聽懂了,也像沒懂,但此刻看自我的孩子,不管幹什麼的確很認真,很上進。

為了孩子,我們的舉動必須十分温和而慎重馬克思。作為家長,我們要時常提醒自我,做好孩子的榜樣,因為,你給孩子説教一百句,也不如做好一件事教育效果好。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12

在早晨金色的陽光中,走來一個個孩子,我的心裏湧起一股喜悦;在課堂上,孩子的一雙雙眼睛,像夜空中的星星,我的心裏升騰起快樂的浪花;在操場上,孩子們歡呼、跳躍,像一隻只小鳥,我的心裏也溢滿了興奮。我知道,這是愛,愛使我在講台上永遠保持一份童真。

一個孩子戴着一頂帽子進了學校,另一個孩子説“真難看!”這孩子哭了。老師説:“你的帽子很美,像花朵。”孩子笑了。孩子間的爭執往往沒有什麼理由,老師沒有必要給他們套框子。這是理解,只有理解孩子,孩子才能學會理解別人。

蘇霍姆林斯基説:“人的內心裏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幾十年的教學,我實踐把發現的權利還給孩子,把探索的機會留給孩子,發現孩子原來有那麼高的智慧,那麼大的創造力。

孩子讀的都是成人寫的文章,成人寫的是成人的閲歷、成人的感受,即使是為孩子寫的童話,孩子們也並不一定完全能夠理解。所以,感悟是有一定限度的,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老師沒有必要為了一個標準答案,挖空心思,百般引導。語文教學還是把讀書放到重要的位置上。積澱在學生心中的東西,自然會變成深厚的語文素養。

愛祖國並不是空洞的口號,應該落實到生活中。學生能夠把漢字寫好,就是繼承祖國文化。教國小低年級這麼多年,我一直要求學生每當提筆寫字,就要寫好每一個字。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13

今天下午,孩子所在的幼兒園——呈貢二幼邀請大班的孩子家長參加了一次有意義的家長培訓,我有幸參加並聆聽了中央教科所禮儀教育專家餘航老師為家長們做的以《如何開啟孩子幸福的一生》為題的講座,聽後很有感觸。

餘老師的講座以中華傳統禮儀教育為主線,強調了以“習慣培養”為主的禮儀教育對於孩子的一生髮展有着深遠影響,通過具體事例,闡述只有讓孩子從國小會“自律”與“尊重”,才能真正開啟孩子幸福的一生。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的行為規範與準則。對一個人來講,禮儀是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講,禮儀是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我國自古就有“不學禮,無以立”的説法,書香門第以“詩禮傳家”為榮,平民大眾也把“知書達禮”視為有學識、有教養的標準,要求女子們努力做到。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養,這樣的人,會被人尊重,受人歡迎,從心理學上講,被眾人接納的程度高,有利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有利於打開局面,發展事業。而當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就會被別人接納,受大家歡迎,就會有很多的朋友,而這些朋友又會間接或直接地給他帶來相應的發展機會,從而讓孩子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與人交往、處事的能力。心裏學家約翰戈特曼的研究也顯示,那些懂得禮節、禮貌的孩子,其身心會更加健康,而且會關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學習成績也更好。由此可見,孩子進行禮儀教育也是提高學習成績的一種途徑。

如今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們在不斷強調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和特長培養的同時,也丟掉了一些傳統的美德,忽略了對孩子進行禮儀、規則的教育與訓練。我也是搞教育工作的,自己非常清楚當前我們的教育由於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社會大環境的衝擊,對知識技能的訓練力度高於習慣培養,甚至忽視社會公德教育!對於“德育”的缺失與無力,我也對我們的教育方式感到萬分擔憂,過度的智力開發真的能營造和諧社會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一直秉持着“成人比成才重要”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不斷踐行“習慣培養高於一切”的教育方式,因此,對於餘老師的觀點我非常贊同。

學前期幼兒,他們的可塑性極強,能夠敏鋭地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因而也是瞭解社會、學習各種行為規則的理想時期,更是禮儀等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時期。在幼兒時期,孩子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這時開始進行禮儀啟蒙教育,有助於促進幼兒社會化的進程,對幼兒今後的學習和整個人生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對幼兒的個性、社會性及道德品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而且幼兒期幼兒的可塑性大,容易養成各種習慣,成人如注意從小培養幼兒文明禮儀,幼兒將終身受益,如果在這個時期忽視了對幼兒禮儀教育,長大要改就困難了。俗話説:“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因此要讓幼兒成為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使幼兒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早期的引導和教育尤為重要。

孩子的禮貌行為來自對父母與成人的學習和模仿,所以培養孩子講禮貌必須由家長做起,家庭是孩子的禮儀教育的主陣地。“孩子的心靈就像是一張白紙”孩子這一張“白紙”畫的好還是壞,父母在日常生活當中,起了相當重要的地位。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禮儀教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也不能臨時突擊,而是需要日常生活中長期地培養與引導。家長要嚴格要求自己,尊重老人,每天早晨起來向老人請安問好,孩子自然會敬重爺爺奶奶,對爺爺奶奶有禮貌。父母平日在家中,無論自己是否喜愛看書,也把書捧在手上,養成孩子愛看書的習慣。孝敬老人,不説粗語,做到以身作則如此種種,持之以恆,像餘老師説的:從知道到做到,從做到到做好,從做好到持久做好,相信一定能讓禮儀教育開啟孩子幸福的一生!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14

千般照顧,不如自護”。家長和幼兒園教師、阿姨不僅有保護幼兒生命安全的責任,同時要及時檢查幼兒園的設備、設施,更重要的是要對幼兒進行初步的安全指導、教育,提高幼兒保護自己的能力,幫助幼兒樹立一定的安全意識。

一、讓幼兒瞭解一些生活常識,學習和鞏固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

其實我們孩子生活在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的環境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過學習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變消極躲避為積極預防,就能夠使各種意外傷害發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如熱水、藥品是幼兒日常經常接觸的物品。花花綠綠的藥品會讓幼兒誤認為是糖豆而吃進肚裏。杯裏的熱水也會因為幼兒不會判斷而造成燙傷。那麼如何提高幼兒對事件的預見性呢?首先要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識。我們通過談話,組織幼兒專門的討論,倒一杯熱水、拿來一些藥品,請幼兒討論一下,從而學會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在討論中幼兒紛紛發表意見。毛毛説:“杯裏冒着熱氣,一定非常燙,不能馬上喝。”新程説:“用手摸摸杯的外面,如果燙手就不能喝。”孝銦説:“喝水的時候,也應該先吹一吹,先小口小口的喝,就不會燙着了。”當我拿來花花綠綠的藥品時,開始幼兒真的以為是巧克力豆呢,紛紛問我:“真的是巧克力嗎?真的能吃嗎?” 接着我和小木偶一起進行情境表演,小木偶將藥粒喝下,不一會開始肚子疼,幼兒馬上意識到藥是不能隨便吃的,生病了應該去醫院。在幼兒園應請老師、阿姨幫忙吃藥,在家應請爸爸媽媽幫忙。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識,那麼就應提高幼兒分析、判斷的能力,為幼兒準備一些畫有安全與危險事物的小圖片,如插座、火、藥、熱水、食品、玩具等,請幼兒自己來區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險的,提高幼兒判斷事物的能力。從而提高幼兒對事情的預見性,預防悲劇的發生。

二、創造良好的環境,使幼兒形成自我的意識

我們幼兒園的環境也是關注幼兒的健康和安全的。我們應與幼兒共同創設相應的物質環境,對幼兒進行直觀、形象而又綜合的教育。一次,我發現幼兒常常在室內亂跑,發生相撞的事情,於是與班上老師商量,決定在室內佈置一些安全標記,提醒幼兒注意。但幼兒不瞭解安全標記。我們就從認識安全標記入手。在晚上的認識活動上學習各種標記。在認識的基礎上,我們在班內的電視機及電門上張貼了禁止觸摸的標記;在窗台張貼了禁止攀爬的標記;在樓道張貼了下滑危險的標記,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三、通過直覺體驗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

我們幼兒園裏各種器械、各種玩具都有,孩子們可以自由地奔跑,進行遊戲,可以説是快樂天堂。但有時玩起來就什麼都忘了,往往會對幼兒造成身體上的傷害,這種自身痛苦的記憶是最深刻的。所以如果看到別的小朋友摔傷磕破時,就能把自己的痛苦記憶類推到別人身上,這種體驗會有助於幼兒理解自我保護的意義。以後在活動時,幼兒就自然引起了注意,減少對自己身體的傷害。

五、通過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讓幼兒學習和鞏固自我保護的技能

大班幼兒好奇心增強,好動,隨心所欲的特點,而且不知深淺,不明是非,常常趁老師阿姨不注意玩一些危險物品,做一些危險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但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就限制幼兒的活動。雖然他們年齡再幼兒園裏不算太小,但他們與需要不斷的獲取經驗,在生活中去不斷的探索和反思。在與環境進行交互作用之後從而獲得相應的信息、感受。我們要在一日活動中,仔細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利用各種教育活動,提高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和意識。一次, 政政在關門時手被夾了一下,孩子們看到政政受傷後痛苦的表情後都紛紛説:“以後可不能關門了。”幼兒知道不再關門、玩門了,可能以後幼兒由於玩門受傷的機率就會很小了,但這不是安全教育的目的。會抑制幼兒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後幼兒一開門、關門就會想到會夾手,事事需要成人幫忙。這樣,受保護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錯,幼兒會越來越喪失自我保護的能力。以後如果遇到突發事件,他們就會束手無策。於是,我請政政講講怎麼夾了手,幫助幼兒分析怎樣才能不夾手。並教幼兒學習兒歌“開關門”。讓幼兒知道一手扶門框(牆)、一手扶門把兒是正確的方法。並讓幼兒親自實踐,掌握開關門的技能。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重要的是不僅應該讓幼兒知道哪裏有危險,更應該讓他們學習如何征服危險,在征服危險的過程中怎樣保護自己。經過一段時間的安全教育,我們發現在活動中大人的提醒在逐漸減少,孩子之間的提醒在增加,幼兒學會了積極地防禦。同時,我們也感到,培養幼兒自我保護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持之以恆,真正使幼兒形成自律,從而獲得身心的和諧發展。

教育心得體會範文5

對於有效教學,談不上有什麼經驗,要説感受可能會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數學課的有效教學就是讓學生聽懂,學會,做對。

一節課是否有效,教師的一頭自我是十分重要的。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後備好一節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教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研究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到達鞏固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係到教學的效果。

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並不意味着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為每個學生供給主動進取活動的保證;能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供給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並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於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為“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資料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瞭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供給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藴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其次,要改變備課模式,變“教案”為“學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依靠於學生的自主建構、自我內化。離開了“學”,再精心的“設計”也沒有意義,教師要充分研究,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景,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一種有準備、有意識的預設。

第二,重課堂動態生成,着眼學生髮展

教學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儘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景做了充分的預設,可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景發生。應對信息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主角。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於無形的、動態的教學中,不斷捕捉、確定、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裏生成的各種各類信息,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當採取進取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餘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佈置學生下課之後再研究,然後就不了了之,學生由於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並且是有價值的,教師都會很重視,並且會和我一齊想辦法創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會培養出來。

第三、“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有效的數學教學,不僅僅在於成功的講解,並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科學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新課程下的數學練習應成為一種生活,一種活動,應着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複。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薰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最終,我覺得撇開教師這頭,學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保證。我這幾年一向教低中年級,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學生的計算本事也是影響教學進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班級裏學生的計算本事相對低,或者水平參差不齊、差距太大。都將影響上課的效率。課堂要有效,教師一般都想在短時間內進行必要的練習。而低中年級的數學課,計算是貫穿全過程的。如果計算本事差,要想加大練習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談了。有時候,還只能放慢上課速度來照顧全體。所以,我覺得在低年級,抓好口算教學,提高學生的口算本事,是至關重要的。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15

這兩天一直看到被轉載的批駁通識教育的文章,作者是我很喜歡的老師朱績崧。朱老師在文章中提到,通識教育之矯枉過正,在有限的時間內,什麼都學,後果自是平庸。其實我部分程度上也認同他的觀點,但是我想説,這是他根據自己的生命經驗所拼接出來的通識教育的一個畫面。而我來到復旦兩年,通識教育的課程我基本也已經修完了,根據我的生命體驗,通識教育完全還有其他的圖景。

老師提到,有英文系的學生因為學3分的社會學導論而不揹他的十四行詩了,但是給我這個機會讓我遇到朱老師,有幸在他課上讀了莎士比亞的原著,看了各種對於莎翁作品的文學批評論述的,也是通識教育。那是一門叫莎士比亞悲劇的通識選修課。如果沒有通史教育,我一個學國政的學生幾乎沒有機會在大學的校園裏去上一門跟英文文學有關的課程,而這樣的課程對我來説就是給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窗户,讓我看到文學可以有多大的魅力。一個學國政的學生會讀pre-modernenglish,讀着莎翁的原著,會在萬老師的英語作品鑑賞課上讀各種類型的英文詩,學習詩歌的韻腳,會在世界文學導讀的課上聽一口純正英音的汪老師分享着自己的閲讀體驗,給我們念愛經、別離辭甚至是説説薩德的奇怪的癖好。這些體驗對我來説,是很寶貴的。

一個在自己專業領域及其精通的學者,當然是非常好的,而且是有必要的。但是在我看來,本科教育本來就不是為了培養在某個領域極其精通的學者。更多時候,是給學生們一個機會,可以去了解不同的學科,只有在真正瞭解了不同學科之後我們才會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從而在今後的日子裏可以有方向地去學習,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或者是培養自己的閲讀趣味。之前打過大學教育的辯題,看了很多學者的論述,其中有一句話對我感觸很深。大意是大學教育是為了發展人,使人可以使自己的性格、知識更完善,可以真正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

其實我在走出去跟別的同學交流的時候,發現很多其他學校的同學是沒有通識教育的課程的,因此他們學的也大多是專業相關課程。但我也並沒有發現他們因只學專業課而比我的復旦同學在專業知識或者技能上面有非常明顯的超越。更多時候,我反倒覺得身邊擁有更多不同學科知識的同學在思考問題時角度更加多元,思路更加開闊也更加靈活。

説別人的例子可能不那麼直觀,那就拿我自己來説,我大學裏上過的令我印象最深、學到東西最多、收穫也最大的課程真的不是我的專業課,而是一些別的學科的通識課程。比如説張雙利老師的《共產黨宣言》,她讓我對哲學特別是馬哲有了嶄新的認識,從而對哲學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這門課算是我在大學中收穫最大的課程,甚至沒有之一。

還有通識選修課中的商務案例分析,兩年才開設一次,由哈佛商學院畢業的老師james來授課,整個課程非常有意思,課前做大量關於案例的閲讀,完成老師佈置的問題,上課的時候就是大家各自發言、討論然後老師會在中間不停地問你,把你一步步往前推,直到你將自己的所有所學都展現出來為止。老師風趣幽默,典型的樂天派美國人,雖然受過高等的專業教育,但是授課非常簡單易懂,而且重點強調分析方法。從來不讓大家死記硬背些什麼知識,而是在上課討論和平時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慢慢地掌握。

還有博弈論與中國智慧,雖然講的是博弈論的知識,但是我在之後也發現跟國際關係領域很多知識也可以進行交叉應用來分析問題,尤其是這個理論本身會教給你一種完全不一樣的分析問題的模型。其他的課程,像法語、基督教哲學、國際金融、證券理論、化學與人類等等課程,我都覺得其實都是讓我學到了蠻多東西,對我幫助非常大的。

當然,國內的通識教育是有其問題的存在的。前兩天跟港大的熊浩學長交流的時候,他就告訴我,國外一般只有頂尖的大學才會有通識教育,而通識教育的課程一般也要是這個領域內頂尖的教授才能夠開設的,比如像哈佛的約瑟夫奈這樣子級別的教授。反觀復旦,通識教育的課程種類非常的多,但是質量參差不齊,在教學資源緊張的情況下,這雖然是無奈之舉,但是若是讓學生上了沒有收穫,還不如減少通識課程的數量,只開精品課程,減少每個人必須修滿的學分,保證學生可以在每一門精品的課程中學到更多的東西。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16

“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中國家長的普遍心理。然而真正落實到實處時,我才發現這是一本難唸的經。從孩子哇哇大哭來到這個世上,孩子最先接觸的是父母。為人父母做的一言一行都影響着孩子,所以在這裏我想和大家討論一些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淺談我的經驗與心得。

關於學前教育——發展興趣愛好

幼兒時期是奠定一切事物基礎的時期,孩子的學習能力,因此多方面發展對於孩子是有一定幫助的。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併為孩子選取合適的培養興趣愛好的方式,幫助孩子快速成長!從小我便十分關注孩子的興趣取向,也會盡可能使孩子接觸一些新奇的東西。但同時,我也會教育她要學會堅持,做任何事情不能半途而廢,而我們家長更不能急於求成。對於我家孩子,小時候她説“媽媽,我想學畫畫”“媽媽,我想學跳舞”對於這些我都很開心的接受了她的想法。當然,這途中肯定不是一帆風順的,時間長了孩子的好奇心消失了,慢慢變得牴觸反對,這時做家長的就要發揮教育作用,積極引導,多加鼓勵。這個過程是艱辛的,但看到孩子現在能自信地在舞台上展現自己,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關於國小階段——陪伴是關鍵

都説陪伴是孩子的老師,12歲之前,孩子如果缺乏陪伴,就不利於人格形成與完善,同時也有可能造成孩子叛逆,沒有責任感,對身心發展都有極大的影響。那麼,陪伴是把自己全部時間貢獻給孩子嗎?當然不,我們力求在有限的時間內高質量陪伴孩子,我認為陪伴質量高不高的標準就是父母和孩子在此刻的狀態如何。只要雙方狀態是愉快安詳的,這樣的陪伴就是高質量的陪伴。比如做家務,比如做手工,這些孩子能看見,也能明白並能模仿的,這樣的工作就能使雙方都處在一個放鬆的狀態。同時,父母陪伴孩子時的狀態極其重要,你是匆匆忙忙為了完成任務而陪伴?還是享受陪伴本身?要知道,孩子吸收的不光是父母所做的事情,他更有可能吸收的是父母做事時的狀態。

關於中學階段——給予尊重

國中時期是孩子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脱是父母的監護,並開始反對父母的所作所為。這令我們家長很是頭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嘗試過很多方法。但越是過多的干預,便越適得其反。慢慢的我得出了一個經驗:尊重。而的尊重就是讓孩子自己做和他有關的決定。當然我們家長如果已經有傾向性,就要提前做功課,給孩子分析利弊,引導孩子做正確的決定。同時瞭解他的思想動態,見縫插針,把自己的三觀傳達給他,包括學習的,感情的,人際關係的。一定要潤物細無聲,不能來硬的,不能説教。把話説到他的心坎裏面,他就會聽。在這裏我總結出“三多三少”供大家參考:多引導少訓斥;多交朋友少窺探隱私;多商量少命令。

教育是一項宏偉的事業,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積極樂觀,人格獨立的孩子是我們每位父母的目標。在此,作為基礎教育的家庭教育就顯得尤其重要。“成功的家庭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庭造就失敗的孩子”,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們在關注學校對孩子的教育同時,不能忽視孩子的家庭教育。我們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多瞭解學習關於家庭教育的知識,便於孩子能夠良好的接受家庭教育。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17

參天大樹挺拔聳立,靠的是深扎大地的根的支撐;凌雲高樓氣勢撼人,來自厚重基石無語的支撐。那麼,人,又是靠什麼來支撐起漫長的人生呢?那就是—誠信。

所謂誠信,就是誠實,守信用。誠信是人的基本品質,是人的內在修養。是一種令人敬仰的道德素質。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中國人就以守信義,講信用而聞名於世。孔子曾經説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這一古訓作為中國人的哲學,流傳了千年,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為培養誠實守信的良好人格而努力。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經濟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個個令人詫異的新聞卻讓我們視線模糊,一組組觸目驚心的案件卻讓我們心境沉重。有人制造假煙假酒,損人健康致人喪命;有人制作假證假文憑,騙取工作危害企業;有人逃避債務,偷税漏税,讓國家蒙受重大損失;還有人消費惡意透支,有些官員大搞形象政績工程,行賄受賄,有些企業的豆腐渣工程……普遍的失信現象,像瘟疫一樣吞噬着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以及人們對社會的信任,讓人們覺得社會上充滿罪惡,生活在社會上危機重重。

誠信不只是簡單的道德問題,而是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社會的重要資源,它影響着一個人的可信度,一個企業的競爭力,一個社會的和諧性,有了這種資源,一個人可以廣結善友,一個企業可以財源滾滾,一個社會可以温暖美好,失去了這種資源,一個人會眾叛親離,一個企業會舉步維艱,一個社會會動亂不安。誠信為人,心胸坦蕩天地寬,必能取信於人,立信於人,收到的也是友誼和關愛;誠信做事,必能韌如江流,萬事如意,取得的是功成名就。

縱觀歷史足跡,失信者無不付出承重的代價。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終致國破家亡;拿破崙違背諾言,攻擊盟國,淪為階下囚。我國98年春節假酒案給當地造酒業帶來承重損失,連當地名酒“杏花村”也難逃此劫;南京冠生園因“陳餡事件”悠悠70年的老字號企業頃刻間瓦解破產;相反,《水滸傳》裏許多忠肝義膽的英雄豪傑成了人們敬仰的對象,我國聯想,海爾等一批企業集團因重質量講信譽備受顧客厚愛。

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都要講誠信。日本現在熱衷於入常,為何遭到世界上許多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的反對?這樣一個篡改歷史教科書歪曲歷史,不承認自己侵略歷史的無信無義之國,何以擔當起維護世界和平的重任?這樣一個不守信義的國家如若繼續一意孤行,得到的只是亞洲人民更大的仇恨,其國際地位休想得到提高。

我們的國家幾十年以前就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多年以來,我們一直恪守這個原則,不僅為自己贏得了良好的信譽,創造了安定的國際環境,而且吸引了一大批國際企業來華投資,促進了自己的經濟發展,提高了自己的國際地位。

人無信不立,商無信不通,國無信不穩。誠信不是一個人的事,要靠我們大家共同來身體力行,從生活中每一件事情做起。誠信需要一步步的積累,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多一份誠信,就會少一份醜惡,多一份美好,多一份誠信,就會少一份低劣,多一份和諧;多一份誠信,就會少一份黑暗,多一份陽光。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18

一、來園時的常規培養

早晨雖然孩子入園時間很短,老師忙着接待家長、幼兒,但即使再忙也不能忽視幼兒來園時的常規教育。每一天的清晨,是孩子們精力最充沛的時候。這時,教師可抓住這個機會,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如:幼兒每天早晨入園時與老師、小朋友的問候,從這個可以培養了師生之情,也可以鍛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老師不能忙着做別的事情而忽視孩子,導致有的孩子不願打招呼了。所以在晨間接待時,老師一定要精神飽滿,,給幼兒做一個好榜樣。讓幼兒有意識的形成良好常規習慣。

二、點心的常規培養

1、點心前的常規培養

遊戲是孩子最喜愛的活動方式之一,我們把點心前的活動與遊戲結合起來,讓孩子在玩中培養常規,在玩中養成習慣。例如:每天的點心及午餐前孩子總有一段等待的時間,本來是讓孩子開好小花坐在那等的,但是發覺孩子們洗完手後還是這裏摸摸那裏抓抓,於是我們設計了各種手指遊戲,小朋友們在愉快的遊戲中學會了安靜等待。通過做這種手指遊戲,即讓孩子靜下心來安靜的等待,又能鍛鍊小手,使小手靈活的動起來。孩子在遊戲中能有所動、有所思、有所悟,久而久之,孩子們熟悉了班級常規,自覺地按班級規則做事。

2、點心時的常規培養

吃點心時,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有的孩子很快吃完了,吃完了他們就在教室裏東瞧瞧西摸摸,要麼走來走去,要麼就和小朋友大架,還有的孩子自拔積木弄的到處都是;有的孩子拖拖拉拉,要吃好長時間,豆漿灑了、掉餅乾的事經常發生,還有的甚至一節課都上完了杯子力的豆漿還沒有喝完呢?作為我們教師不但要組織他們吃點心,還要維護“秩序”,還要打掃,忙得真是不亦樂乎。所以到了中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設立“值日生”職務,讓值日生作為小小檢查員,每天安排一組幼兒擔任班級的“檢查員”,讓他們檢查和評價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規表現,對幼兒的良好行為的養成作用很大。可以請能力強的孩子來擔任小老師,每天的值日生可以分工合作,比如:有的值日生負責擦桌子,有的值日生負責幼兒吃點心的情況。

我認為:常規是孩子的學習實踐過程,應該“寓教育於生活實踐中。成為常規教育的檢查者和評價者能夠有力地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三、教育活動中的常規培養

1、坐姿的培養

這是最基本的常規。無論是畫畫、數學操作、音樂、語言或故事等都涉及這一常規培養。如小腳並併攏、小胸膛挺起來、小手放膝蓋、小眼睛看老師等等。怎樣培養好良好的坐姿?首先可以通過課程的內容及要求來培養,中班有一節健康課就説到了讓幼兒能有正確的坐姿和站姿才能使脊柱不彎曲。其次,可以通過小朋友的競賽,比比誰坐得端正。對好的小朋友進行獎勵或鼓勵,對差的孩子提出希望,從而進行強化。。如講故事時,請一些坐不好的孩子坐老師身邊,請一些好動的坐姿差的孩子坐在前面一些,便於老師的提醒督促;久而久之,良好的坐姿慢慢地就會形成。

2、操作活動中常規培養

每天早晨都有區角活動,學習活動中主要的形式是操作和遊戲,這樣對操作前的要求,操作中的提醒和操作後的常規培養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在活動中隨時教育幼兒活動所需物品,從哪裏拿,還要歸放到哪裏去、離開座位時應隨時將椅子放好、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別的小朋友需要幫助時,及時給予幫助等等。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來滲透對幼兒的常規教育。

四、結論

日常生活常規活動可以稱得上是幼兒園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將自始至終地伴隨一個人的成長,貫穿於一個人的終生教育之中。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要處處做個有心人,要學會根據孩子的特點,在一日活動開展有趣的教育教學活動,為幼兒創設“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條件與環境,讓幼兒能充分的自我服務,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常規培養是從點滴開始,,要按照正確的方法。教師只有做到言行一致,孩子們才會與教師拉近距離,並將教師作為榜樣,不斷的進步。這樣周而復始、循序漸進地進行,相信孩子們的常規一定會培養的很好。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19

1、做一個榜樣型的家長。配合老師加強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和引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自己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做好子女的表率,和子女一起互相監督、勉勵,共同進步。

2、做一個監督型的家長。作業上的監督;習慣上的監督;週六週日作息時間安排上也要監督。

3、做一個細心型的家長。學生的喜怒哀樂常常表現在臉上,行為上。家長應從一系列的變化中探索子女在校的表現情況。以下情況屬不正常現象: (1) 在外留宿。(2) 回家很遲。(3 )帶同學住宿。(4) 打電話時間長,次數多。(5) 受傷回家。(6) 超消費。(7)成績突然下降等。家長髮現後應及時瞭解真相,對症教育;並將情況通報班主任。

4、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習需要集中思想,集中精力,不要讓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干擾影響到孩子;讀書需要心靜,做家長的有時就得做出犧牲。比如一些孩子在家學習的時候,儘量不要玩麻將、打牌等嚴重干擾孩子學習的事情。

5、理智愛子的問題。大文學家高爾基曾説過一句話“溺愛是誤入孩子口中的毒藥,如果僅僅是為了愛,連老母雞都能做到這一點。”溺愛是低本能的愛,真正的愛是理智高尚的愛,吃喝拉撒睡是愛,教子吃苦教子成才更是愛。

6、隨時與學校保持聯繫,互通情況,尋找教育孩子的最好辦法,電話號碼如有變動,請及時轉告,如果能常到校查看,效果會更好。我們學校全天每天都是家長的接待日,歡迎家長來校交流。

7、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尊重他們的各種需要,尊重他們的興趣愛好,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遇事多跟他們商量,多聽他們的意見,允許他們自己做選擇和決定,容忍孩子有與父母的不同見解。要給孩子長大的機會。孩子的事情儘量讓孩子自己做,不要包辦代替,讓孩子分擔一些家庭的困難,讓孩子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

8、保持與學校的教育和諧共處。家長要和任課教師特別是班主任保持經常性聯繫,及時瞭解孩子在校的表現,儘可能通過與學校的聯繫向孩子滲透家庭影響。我們的國中教師是很辛苦的,特別是班主任工作繁雜、教學管理任務重。如果在教育方法上有不到之處,家長應當向學校反映,不宜與老師直接衝突。孩子有時也可能在家長面前埋怨某個教師,我們家長儘可以聽一聽,不要幫腔,助長他的反感情緒,而應幫助孩子理順情緒。告訴孩子,老師是人不是神,老師只是一種職業,而並不能代表人格上的完美,老師也有自己情緒的波動,自己的好惡,我們應該接納老師,與老師大膽交流,用青春的活力、鮮活的思想,真誠的微笑與老師一道在學海中乘風破浪,在收穫知識的同時感受生命的成長。

9、重視對孩子的安全教育。教育孩子遵守法律法規,遵守社會公共行為準則、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紀律,關注孩子的交往人羣,教育孩子遠離有不良習慣的人;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存在着太多的危及生命安全的隱患,火災、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擁擠踩踏、刑事傷害等,因此,我們要教育我們的孩子講秩序、守規則、珍愛生命,安全第一,從我做起。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20

本人任教九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轉眼間,一學期已經結束了。為了更好地做好今後的工作,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本人就這學期的工作作如下小結。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夠認真學習黨的精神,擁護黨的領導,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堅持理論聯繫實際,不斷提高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每週一次的政治學習,並寫好心得。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為人師表,做好學生的表率。不歧視學生,不體罰學生,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教育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在這過程中,我越來越深地體會到教書育人的神聖與崇高,力爭限度地發揮我的能力,力爭能無愧於黨和人民,無愧於我的學生們。

二、教學方面

本學期我任九年級四個班的地理教學工作。這學期地理進入複習階段。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提高複習效率。在這方面,我做到如下幾點:

1、深入細緻的備好每一節課。在備課中,我認真研究教材,力求準確把握重點,難點。並注重參閲各種雜誌,制定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形式。注意弱化難點強調重點。教案編寫認真,並不斷歸納總結提高教學水平。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上課時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揮,發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保證每一節課的質量。

3、認真及時批改作業,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輔導。

4、堅持聽課,注意學習組裏老師的教學經驗,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對自己的教學促進很大。

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領導和同行們的幫助下,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得到學生及家長的好評。

三、遵守紀律方面

本人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有事主動請假。在工作中,尊敬領導、團結同事,能正確處理好與領導同事之間的關係。平時,勤儉節約、任勞任怨、對人真誠、熱愛學生、人際關係和諧融洽,從不鬧無原則的糾紛,處處以一名人民教師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言行,毫不鬆懈地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四、自身培養方面

本已經結束,為了能繼續提高自己各個方面的能力。在搞好教學的同時。我經常找一些關於新課改的書籍看看,並記下一些心得體會,同時把它用到教學實踐中,以便提高教學質以上是我對本學期的總結,如有哪方面做的不到之處,望領導批評指正,以便今後更好的工作。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21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但如果戴上眼鏡,這心靈的窗户就會蒙上污漬,變得不再明亮。

近視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我帶上眼鏡之後,每天早上起牀第一件事就是找眼鏡。因為我要是不戴眼鏡,看什麼都會很模糊。其實我也不想戴眼鏡,戴了眼鏡跑也不敢跑,跳也不敢跳,每隔一兩天還要用眼鏡水擦眼鏡。不僅這樣,冬天戴口罩或進屋時眼鏡還會起霧。長時間戴眼鏡不但會造成眼睛無神,還會造成鼻樑凹陷等現象。

我之前總是在昏暗的地方看書,有時還會躺着看,這些都是損壞眼睛的行為。我們不要等戴了眼鏡才後悔自己當初為什麼沒有好好保護眼睛,我們現在就應該行動起來,好好保護我們的眼睛。我們要做到不在昏暗的地方看書,看書要以正確的坐姿。寫字時,眼睛離書本應是一尺,胸口離桌子要有一拳。儘量少看電子產品,每天堅持做眼保健操,閒暇時多眺望遠處,這些都是保護眼睛的行為。如果你已經戴上了眼鏡,那就更要好好保護眼睛,防止眼鏡度數大幅度的增長,確保每年只增長50—100度,那就證明你的護眼行為做的已經很好了。

同學們,為了我們的眼睛,為了不讓它蒙上污漬,從現在開始好好保護自己的眼睛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xinde/jiaoyu/rvx86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