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文章(通用12篇)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文章(通用12篇)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文章 篇1

官場政治、帝王心術、人心道德……環環相扣,令我欲罷不能,甚至連吃飯捧着書。不過,最令我難忘的一位人物是臨危不亂、為官清廉、聰明機智的于謙。在土木堡之變中,多虧于謙力挽狂瀾,在對自己情況不利的時候冷靜思考,拼死為國,利用聲東擊西的方法,是敵人丟盔棄甲,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可是之後被奸臣謀害,于謙死後,當官員來到他家,發現這堂堂一品大官竟家無餘財,甚至將皇帝的封賞也鎖了起來,不向別人炫耀。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文章(通用12篇)

英雄,名副其實地英雄!一個高尚的人!一個了不起的人!

他的一生正如這首詩,坦坦蕩蕩,堪與日月同輝!!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文章 篇2

《明朝的那些事兒》最大的特點就是它不同於正兒八經的史書,更像是一本生動有趣的故事書。這本書説講述了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滅亡320__年間的事。

第一卷令我映像最深。從朱元璋出生開始寫起,到永樂大帝奪位的靖難之役為止,敍述了明朝最艱苦卓絕的開國過程。

歷史是嚴肅的,雖然這話沒錯,但我覺得要加個前提,那就是你寫的是給專業人士看的學術論文,而不是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它就應該是幽默有趣的,像一本故事書一樣。我平時一看到文言文的東西就頭痛,有的文章根本就看不懂,當我開始讀《明朝的那些事兒》時,發現讀歷史竟然可以這樣輕鬆。

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一個一無所有的貧農,是通過造反才擁有了天下。放牛、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簡單的簡歷。他沒受過教育,卻是個軍事天才,能夠在戰場上明確的做出決定。

朱元璋小時候深受元朝的腐朽統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員的腐朽。做皇帝后,他對腐朽官員大肆殺戮,還很恐怖的將貪官的皮扒下來,但這些卻沒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朽。朱元璋有個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他靠着這樣的邏輯,天下一點一點地被他收入囊中,他無疑是一個成功者。朱元璋為了保證他的繼承者能夠不受威脅的繼任,精心、刻意地做了許多的安排,他奪去兵權、殺掉異己,在他的身上,我看到的了一個帝王的風采。

當我讀完這一套書是,發現在戰場上,當你需要進行決策時,會有很多人在你耳邊提出他們自己的意見,將他們手中的鑰匙交給你,讓你去選擇,但這個遊戲最殘酷的地方在於:你只有一次嘗試的機會,如果失敗了,你將失去一切,包括你的生命和其他無數人的生命。在戰役實施中,只有一個時機是最適合的,能抓住這個時機的就是強者。在這本書上,我喜歡的一句話:越接近對方的水平,就越瞭解對方的強大,就會越來越畏懼。當他的畏懼達到極點的時候,也就是他能與對手匹敵的時候!

張士誠是一個有着堅強的意志的人,也是朱元璋的對手。他白手起家,最終成就一方霸業。但他的缺點和他的優點一樣突出,作為亂世羣雄中的一個,他有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卻並不明白,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的,只能是淘汰賽,勝利者只有一個。人生最痛苦的地方不在於有一個悲慘的結局,而在於知道了結局卻無法改變。他告訴我們,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執著的信念和無畏的心靈才是最強大的武器。

朱棣過於得意忘形了,他似乎忘記了他當年是怎樣戰勝比自己強大的敵人的。決定戰爭勝負的並不一定是先進的武器和士兵的數量,而是人的決心和智慧。於是,當年的那個一心為民請命、為國效力的單純的讀書人死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躍躍欲試、胸有城府的政客。

解縉是一個很有文采的人,但他卻偏要去參與政治最後被朱元璋趕回老家,後來在雪地裏悲慘死去。這個人的一生告訴我們一個原則:不要做你不擅長的事。

青少年時期的艱苦經歷磨鍊了楊士奇,使他變得老成而有心計。他為人十分謹慎,別人和他説過的話,他都爛在肚子裏,從不輕易發言泄密,他是太子的忠實擁護者,卻從不明顯表現出來,可見一個厲害的人從不會把自己的想法輕易説出去。楊士奇之所以能夠有所成就,其經驗大致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剛出道時要低調,再低調。經歷了那麼多的波折和陰謀,自己身邊的同伴不是被殺掉,就是被朱高煦整垮,為了自己的信念,楊士奇忍耐了很久,他曾經有很多機會向朱棣揭發朱高煦的不軌行為,但作為一個政治老手,他十分清楚權力鬥爭就如同劍客比武,一擊必殺才是制勝的王道,因為一旦寶劍出鞘,就沒有收回的餘地。

這些人物告訴我們很多道理和做人的經驗。《明朝的那些事兒》你是我最忠實的夥伴與導師。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文章 篇3

這個星期,我終於讀完了當年明月的心血之作《明朝那些事》。本書以通俗小説的形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國工人的嚴謹,法國釀酒師的情懷,美國喜劇演員的幽默,來為我們展示幾百年前的風風雨雨。它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這本書裏,自始至終都藴含着一種力量,一種永恆的、催人奮進的力量。這種力量,支持着戚繼光抗擊倭寇,不畏困難;支持着于謙打響“北京保衞戰”,力挽狂瀾,延續了大明兩百多年的歷史;支持着海瑞冒着殺頭的危險,“抬棺罵嘉靖”------這種力量,叫做愛國!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教育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我有責”。我開始只是懵懵懂懂地懂一些,可自從拜讀了《明朝那些事》後,我看到了張居正、徐階、夏炎等人的愛國事蹟,才真正懂得了愛國的含義,我從中汲取了無窮的力量。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文章 篇4

《明朝那些事》講述了明朝前後約三百年的歷史。故事生動有趣,笑話百出,讓我們在輕鬆愉快中瞭解了明朝歷史。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建都前與陳友諒進行了有名的鄱陽湖之戰。在這次戰鬥中,朱元璋帶領的20萬人只配備了單薄的漁船;而陳友諒則帶領60萬精兵強將,配備巨大的戰艦。雙方實力懸殊,朱元璋看似很難取得勝利,可他卻巧妙地利用了船小靈活的優勢——先用小船偷襲戰艦,殺死一千多名敵人,並奪得戰艦一艘。頓時,軍心大振。他趕忙乘勝追擊,又用小船裝滿炸藥,組成敢死隊,利用風力,火攻戰艦,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在實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朱元璋能以小勝多,以弱勝強,我覺得他真不愧是一個臨危不亂,有勇有謀的人,這使得他在萬分艱難的情況下取得了勝利。這啟發了我,平常遇事不能慌亂,要及時想出對策。是啊,朱元璋遇到這麼大的困難都能想辦法解決,我們平時還有什麼不能解決的呢?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文章 篇5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是偶然發現的,讀了幾頁以後便已愛不釋手,欲罷不能了。一口氣將一套七本全部買來,一一品完,直呼快哉。一遍讀完不算,再讀第二遍。滿腦子全是明朝的那些人,那些事兒。

我素來喜歡歷史。對於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喜歡查閲、比對,以求瞭解更全面、更連貫。大多史書記載史實的語言平直,無趣味,晦澀難懂。當年明月卻用詼諧、調侃,而又不失真的現代人眼光和現代筆調,將明朝三百年曆史寫得那麼好看,那麼流暢,那麼膾炙人口!這種行文方式將死寂的歷史躍然紙上,將已逝去的歷史人物拉回你的面前,與你對話,與你談心,讓你為他想,為他急,為他不捨,為他不值!真可謂感悟很多。寫出幾點,以共享。

一.封建王朝的更替只不過是不同地主的更替。

朱元璋可謂徹徹底底的貧農,一無所有,在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開始起義,最終取得成功。當他一旦成功,將元朝的地主趕跑,他便成了新的地主,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地主是要收租的,每個地主都要實現自己土地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對於廣大窮苦老百姓,並沒有因為新地主的上台而得到多少好處,反而是無休止地為各個朝代的更替和不同地主的上台付出長年忍受戰爭之苦,流離失所,一日重似一日的賦税、勞役和兵役。這一點,各位地主應當反省。

二、要想成功,要耐得住寂寞,要一根筋。

對於這一點,王賢人同志當仁不讓。想當年王賢人沒有悟道之前,被家人、鄰居、同僚視為異端,怪人,傻子。看一棵竹子,他能看半天;看桌上的一茶杯,他能想三天;別人不願去的偏遠山區驛站,他一呆就是好幾年。他沒有因為別人的不理解,沒有因為環境的惡劣而放棄,依然寂寞地,一根筋地獨自前行,直到成功。一代聖賢就此誕生。他的堅持,耐得住寂寞,一根筋的行為方式,值得借鑑。

三、朱棣同志是偉大的。

在眾人的印象當中,朱棣同志與篡位二字是分不開的。所謂篡位,便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我以前對他的印象也大抵如此。《明朝那些事兒》卻讓我瞭解了真正的朱棣。當建文帝對他的各位叔叔下手的時候,朱棣同志是要反抗的,反抗的結果便是造反,造反成功便是當皇帝,這無關緊要。我們關心的是他是不是一個好皇帝。歷史證明,他是。在永樂大帝的統治下,修書——《永樂大典》這一偉大書籍編纂完成;遷都北京――為國人的長治久安和免受蒙古鐵蹄的踐踏作出了明智的抉擇;遠航――派遣鄭和下西洋,為中西文化的交流,為和平與友好樹立了豐碑;親征——六次親征蒙古,最終死於征戰途中,對於侵略我們的敵人敢於亮劍,親自亮劍,強勢,不畏懼!有這樣的國家領導人,我們國人才能放心,才能不被欺負,才能揚眉吐氣。有這樣的國家領導人,國家何愁不強盛!

四、為崇禎同志平反。

大多人對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印象便是:無能、膽小怕事之輩、亡國之君是也。瞭解了其在位期間前前後後的歷史情勢之後,結論是:一部國家機器,帶病運轉多年,國庫已空,財無所剩,人無所用,所謂氣數已盡。任崇禎同志如何節儉,如何勵精圖治,已無法扭轉那輛失控的破車。他只是不幸運地碰上了那個年代,風雨飄搖中,只能死馬當成活馬醫。他盡力了。他無愧於他的祖先,倒是他的那些不作為的祖先們有愧於他。同情你,崇禎。我以我個人的名義為你平反。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文章 篇6

寒假裏,老師要我們多看一些課外書。有一天,我看見爸爸在看一本名叫《明朝那些事兒》的書,我隨手翻開一本,裏面幽默風趣的語言一下把我吸引住了,我還沒有見過這樣寫歷史的書呢。於是,我用整個寒假的時間把這一套書一口氣全看完了,這本書真是太好看了!

這本書講述了明朝三百年的歷史,從明朝的建立一直講到明朝的滅亡。以及明朝十七位皇帝和其他王公大臣之間的勾心鬥角,尤其對官場政治,邊疆戰爭和皇帝想法的描寫最生動。作者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把那些十分複雜的政治事件寫的通俗易懂,連我這樣國中水準的人也可以看懂,他不僅僅是把歷史複述一遍,還加入了一些自己的觀點,讓讀者欲罷不能。

看了這本書後,我覺得這本書對我以後學習明朝的歷史有很大幫助。同時,我也覺得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統治太殘暴了,他為了自己的權利不被奪走,殺掉了許多開國的功臣,許多歷史上的名將也因此喪命,結果連可以抵抗外來入侵的將軍都沒有了,只能讓自己的兒子去守邊疆。

我最崇拜的皇帝是永樂帝朱棣,他是個偉大的皇帝。他下令編制了永樂大典,他在北京修建了紫禁城(就是現在的故宮),他派鄭和七下西洋,和各國交流文化,促進各國的融合。他還是一個指揮水準絲毫不亞於任何名將的皇帝。他就像書裏説的那樣,是一個馬上皇帝。

此外,我覺得最有趣的一件事是在洪武年間,由於朱元璋殺的人太多,一些官員為了多活兩年,就直接裝瘋,好端端的一個人,突然得了精神病,像搶別人飯吃,傻笑,拿着菜刀和人打招呼之類的行為是很常見的,由此可見朱元璋有多可怕。

總之,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去看的書。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文章 篇7

就在“五?一”小長假,我讀了一本特別的書——《時間簡史》。翻開這本書,浩瀚的宇宙,神祕的地球一覽而進了我的眼球。此書是由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黑洞理論和“大爆炸”理論的創始人史蒂芬?威廉?霍金撰寫的一本有關與宇宙知識的經典著作,是一部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範本。這本書是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的著作,他教會了我們如何正確地看待世界以及我們周圍的許許多多的奇異的事情,讓我們學會了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難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類的歪理邪説。

是霍金,對宇宙的形成和歸宿所作了一個詮釋!霍金真厲害,他判定宇宙的起源是一個無限大的奇點,是爆炸形成的!最後的歸宿有兩種:一個是宇宙無限膨脹。另一種是宇宙先是膨脹,但到一定程度時會縮小最後變成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的奇點也就是宇宙會無限循環!

霍金,是一位意志堅強的人,雖然他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動,但他還是不斷探索,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為我們揭示了宇宙的奧祕。

《時間簡史》真是一本好書,不僅能教會別人知識,還是一本讓人思索,給人感悟的好書!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文章 篇8

這是寓言,還是夢魘?弗蘭茨?卡夫卡的《變形記》究竟是預示了一個未來,還只是偶然的一場惡夢?主人公究竟是什麼?無數的疑問,伴隨着這篇荒誕不經的曠世奇作的展開而展開,進行而進行,結束而延續。

最初的荒誕不僅體現在主人公格里高利無端地變為一隻大甲蟲,而更在於他似乎完全不理解自己的處境,甚至還以為自己能夠生活得依舊正常,對於別人的態度鉅變毫不理會。可試想世上誰人能自己一覺之後變成一隻甲蟲後不大驚失色,格里高利這種失常的渾然不覺,使小説中隨着故事的開展而逐漸瀰漫開的荒誕更甚於人變蟲的異象。

小説在不可思議卻又理所應當中進行着,隱藏在小説中的夢魘也由最初的一小點向四面八方鋪設開,同時,心中卻生起一股莫名的厭惡,自然不是厭惡這篇小説,而是對小説中潛台詞的共鳴。如果説卡夫卡塑造的大甲蟲及它身上的爛蘋果只是給人以造型上的厭惡感,那麼格里高利在這樣一個被異化的社會環境中奇異的生活經歷,則給人以心理上的厭惡。

曾是格里高利的巨大甲蟲就這樣蜷縮在薩姆薩一家屋中的角落,經歷了最初的恐怖之後,仍沒有忘記他(它)曾是這個家庭至關重要的一員。他的母親試圖關心它卻又不敢接近,他的父親憎惡這個可怕的東西,屢次攻擊它,傷害它,並在最終直接導致了它的死亡。唯獨格里高利的妹妹,聰明的葛蕾特敢於接近並關心他,可卻無能為力。最可憐的當屬格里高利本人,他試圖靠自己改變一切,甚至想重回職位,可在小説構建的被異化的環境中,一切抗爭都變得徒勞。結果只是——“‘當然死了。’老媽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説,一面用掃帚將格里高利的屍體遠遠地撥到一邊去。”

荒誕情節中生出的夢魘與蒙克在其着名畫作《尖叫》中那現代式的憂慮極為相似。美國作家w?h?奧登説:“就作家與其所處時代的關係而論,當代能與但丁、莎士比亞和歌德相提並論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因為他的困境就是現代人的困境。”

文中人物的無助,那種被束縛在異化環境中的個人與四周那看不見摸不着但時時處處都存在的力量,所作的毫無希望的掙扎,才是人厭惡之所在。

為什麼我們厭惡?因為厭惡即恐懼,恐懼我們的無助,我們的無能為力。我們擁有這個星球上最強的力量,我們幾乎改變一切,無助似乎是不應該的。可卡夫卡在《變形記》中揭露的事實卻破碎了我們的美夢,所以我們厭惡,可其實對象卻是我們人類自己。卡夫卡作品含有的空虛、固執的懷疑,向前追求一種無信仰的安全感,這種焦慮,正是人類文明千百年發展中不曾除去的隱痛。這種痛楚並沒有因為文明的日趨完善,人類改造能力的日益增強而減弱,反而愈加凝重。

或者換言之,我們什麼也沒有改造成功。作為對人類改造的回報,一次次的自然災害,疾病橫行,真是對人類莫大的譏諷。我們改造了什麼?曾經,我們將樹木一棵棵伐去,蓋上摩天巨樓,並驚呼,我們創造了新世界。可轉瞬,我們卻又不得不一株株地種上。毀屋種樹,退耕還林,一切依舊是原樣,什麼都沒變。

此刻,個體的無能為力被擴大為羣體,可在浩渺無垠的囂囂塵世中,羣體又退化為個體。如此這般,和諧只能是唯一的出路。我們無權選擇自然,而自然卻在選擇我們。

和諧共處,無論是人與人,還是人與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繼續無能為力。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文章 篇9

暑假不知不覺都過去一個月多了,很快就要投入到新的學習和生活中。不知怎麼搞的又想起了寫日記,我想這大多數原於舅舅送我的“禮物”——《長腿叔叔》。這是一本很有教育意義的書。還有我特別喜歡裏面的茱蒂(原名喬若沙·艾伯特)。

茱蒂是一個孤兒院的一個17歲的女孩兒,也是孤兒院裏的孩子,是羅比太太也就是院長破例收下的,就在茱蒂感覺自己不會有出去的機會,上完高中後就在孤兒院度過自己的一生這就是最後的結果。可是“長腿叔叔”的出現給茱蒂帶來了新的希望。(長腿叔叔是一位好心幫助孤兒院的理事,也是故事情節中第二個關鍵人物。)長腿叔叔決定送茱蒂去上大學,這讓對外面世界充滿好奇的茱蒂興奮不已。她很想知道這位“長腿叔叔”是誰?可是羅比太太也不知道,因為長腿叔叔這個人很怪,做好事從不留名。還有長羅比太太告訴茱蒂這位先生要的回抱知是每月一封信(關於學習和生活的)還有每月給她25美元。茱蒂答應了,並且隔三差五就把她的一些新鮮事兒告訴他。可長腿叔叔不給她回信,也不會告訴她他的姓名。為此茱蒂也和他有過爭論,不過4年時間很快過去了,茱蒂發表了她的一篇小説得到了1000美元,給了長腿叔叔,並且要見他,因為她很感激他,這種恩一輩子也還不完,而她的長腿叔叔竟是她的傑威少爺。她喜歡傑威少爺,最後是一個完美的結局。

我很認真的讀完了這本書,茱蒂這個人物我很喜歡,不僅是她的幸運還有她的開朗。還有長腿叔叔他讓我學會了關愛獲得了一種品質。

願所有的可憐人都能獲得幸福,像主人公茱蒂一樣快樂!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文章 篇10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閒。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唸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説定不送我,叫旅館裏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甚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説,“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伕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着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説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裏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裏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託他們直是白託!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我説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説,“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着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

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硃紅的橘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説,“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説,“進去吧,裏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那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

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着我,惦記着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説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

再能與他相見!

這篇文章,寫得非常的經典,也非常的感人,我非常的喜歡。讀後,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位高大的父親的背影-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寫得是那樣的貼切,是那樣的真實,讓人不得不潸然淚下。

有時候,我們只能感受到母親的慈祥與關愛,因為,母愛是偉大的,其實父親的愛也是同樣的偉大。也許,有時候你甚至感受不到父親的愛,因為每個父親表達對子女的愛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嚴厲的(嚴父慈母就是這個道理),有的是內斂的(其實是關愛孩子的,但是卻不表現出來),正如朱自清的父親一樣,他的父親對他的愛就屬於那種內斂的愛,有的是……

因此,每個子女都應該孝順自己的父母,否則,就太對不起自己的父母了!因為每個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

願天下的父母都永遠健康快樂,願天下的父母都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願每個家庭都幸福美滿,和諧安寧!

背影》是一篇描寫親情的文章。我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很出色。雖然它的文字一千來字不是太多,但是內容十分豐富。由於大部分的字很淺易,而且句子通順,因此讀者很快能領悟到內容。作者把文章描繪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同身受。閲讀到------當父親去買橘子的時候,令我非常感動,我也像作者一樣情不自禁地流下淚來。

文章的主題是父子之間的感情。故事開始的時候,是描寫父子處身於艱難的困境中。作者的祖母去世了,父親也剛剛失業。辦了喪事後,他們到了南京。父親要在那裏找工作而他度過幾天后就要從那裏回北京唸書。在車站上,當作者看見父親託茶房照應他的時候,作者心裏認為他很婆婆媽媽。可是,看看父親那麼辛苦地替他買橘子,他的淚很快就流了下來。之後,接到父親的信,令他想起父親當時的背影。

我覺得這篇文章,給了廣大讀者一個十分重要的啟示:父母常常再三地告訴我們要小心或努力讀書,他們始終都是為我們着想、希望我們能做一個好人。所以我們要好好對待父母他們,不要辜負父母他們對我們殷切的期望。

《背影》真是一篇感人及有教育性的文章,讀後你的感受如何,歡迎跟貼。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文章 篇11

盼呀,盼呀,終於盼到了上書店的讀書的機會。我便像一匹餓狼貪婪的讀着!我印象最深的一本書是《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下面就和我一起來看看我的感想吧。

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寶葫蘆真是一個寶貝,我要是有一個寶葫蘆該有多好

啊,要什麼就有什麼。可是當把整本書讀完以後我的想法就變了,我認為,寶葫蘆雖然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但是更多的也許是討厭和煩惱吧!

文章是從這裏講起的:有一個叫王葆的孩子,他非常喜歡聽奶奶講故事,奶奶就總是講寶葫蘆的故事,有了寶葫蘆就會變得好幸福,要什麼有什麼。一天。王葆自己在釣魚的時候,意外的釣到了一個寶葫蘆,他一連在地上打了好幾個滾。覺得他自己總算可以要什麼有什麼過得幸福了,一開始,覺得寶葫蘆真好,要什麼有什麼。可是到了後來,寶葫蘆卻知道了他的心事,把他要做的事全部做了,王葆沒有什麼事可做了。一氣之下,就把這個祕密告訴了大家,使得寶葫蘆沒有用了。這個故事中,我們發現,什麼事都是要用勞動獲得的成果

從換來,不能要不勞而獲的東西。就拿這個寶葫蘆來説吧,當你覺得你要什麼有什麼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很開心、很快活,可是當你發現這些東西是偷來的時候,你心裏又會怎麼想?寶葫蘆知道你的心思,在鄰居和同學面前把我想要的東西偷來放在我手上,這不是讓我在鄰居和同學面前難堪嗎?所以,我們做什麼事都不能貪圖小利,貪心的人是沒人理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不少貪圖小利的人,這個寶葫蘆的故事正告訴了我們,不能要不勞而獲的東西,要用自己的勞動而換來的成果才是最珍貴的。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寶葫蘆偷了東西我若接受了,也就等於是我偷了東西,時間長了我們就會養成好逸惡勞的壞毛病。我提議,大家來一起做一個誠實的孩子,不偷任何東西,也不拿不勞而獲的東西。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文章 篇12

近來讀了曹禺的《雷雨》,也許是以我現在這個年齡還不足以瞭解吧,看完後只覺得一陣戰慄、一陣心酸。寫《雷雨》時,曹禺還只有23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吧,所以才會如此徹底地披露出封建時代中國家庭內裏的不堪,才會採用如此極端的結尾,短短一天之內,兩個家庭,八個人裏,一下子死了三個,瘋了兩個。該贖罪的死了,可無辜地盼望着美好事物的人,也死了。

一切的源頭,或者説,最該死的那一個,卻健健康康地活着,貫穿了整本書的始末。這樣的情節,恐怕也只有23歲的曹禺,才寫的出了吧。書的最前面,有學者寫的序;最後,有曹禺自己寫的後記。這兩篇小文章裏都提到了書中的各個人物,無一例外的,周蘩漪最為他們所傾心。我不明白為什麼,在我看來,天真無辜的周衝才最令人感歎,他嚮往着美好,但在那樣一個家庭裏,他無法去追求美好,他不能像魯大海一樣,有那麼激進的精神,他畢竟是周公館的二少爺。他也太天真,他想當然地幻化出一個美麗的、無瑕疵的世界,並認為這世界真實存在着,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在最後幻想破滅時,茫然不知所措,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令人惋惜。其他的人物,例如周萍,幾乎令人愛恨交加。

他犯下了錯誤,他也願意去改正,可他又在不知不覺中犯下了更大的錯誤,在最後認清四鳳是他的妹妹後,他該是恨透了自己吧,那一聲槍響,也許是他贖罪後的歎息。四鳳,她同她的母親一樣,有着剛烈的性格,這種剛烈又不同於周蘩漪,蘩漪幾乎是病態的,她愛就愛到骨子裏,恨,也要恨得徹頭徹尾,不留一絲喘息的機會。四鳳不同,她很年輕,她沒有蘩漪那麼瘋狂,最後的死亡,也只好是她的歸宿。看完《雷雨》,不知該做什麼評價,只好這樣胡亂評了幾句,抒發一下內心的不安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xinde/dushu/pe403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