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精選30篇)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精選30篇)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1

中華民族幾千年積累下來的商業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在悠久的商業歷史中逐漸培育出了商人自有的經營謀略,而這些經營謀略同樣適用於當代的各種商業經營者。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精選30篇)

(一)、知地取勝,擇地生財

兵法有云:地形,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可見,地形是決定作戰勝敗的一大關鍵,作為一名領兵作戰的將領,必須深諳此道。古有云商場如戰場,商場上的經營者就如同指揮千軍萬馬的將帥,智慧的將帥往往能抓住有利時機,佔據有利地形,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

作為春秋戰國時期大謀略家的范蠡,更是深諳此道。他以謀略家的眼光,認為陶地為天下之中,諸侯四通,是理想的貨物貿易之地,所以把陶地作為營銷點,果然,十九年間他三致千金,成為市賈。陶朱公的美名也由此而飲譽古今,留名青史。

《史記 “貨殖列傳》中所載,秦國滅了趙國之後實行了移民政策,當時有許多人賄賂官吏,不願搬遷,要求留在原地,唯獨富商卓氏要求遷往較遠的紋山之下,他看中那裏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民風淳厚,居民熱衷於買賣,商業易於發展。幾年後,卓氏成了遠近聞名的世富。這種不惟任時,且為擇地的觀念已為後世商人所接受,並有了較好的發展。

(二)、時賤而買,時貴而賣

魏文侯時,國人注重農耕,而白圭卻樂於觀時而變。糧食豐收時他買進穀物,賣出白漆,待蠶絲上市時他就大量收購蠶絲,售出糧食。他曾説:”我做買賣,就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樣有謀略,如孫臏和吳起那樣善於判斷,還能像商鞅變法那樣説到做到。有些人的智慧不能隨機應變,其勇敢不能當機立斷,其仁愛不能恰當地取捨,其倔強不能堅持原則。所以這種人跟我學經營之道,我也不會教他的。“這段話,把他掌握賤買貴賣時機的”時斷“與”智斷“闡述得淋漓盡致。白圭的經商原則和經驗,都被後世商人所稱道。他憑着自己的這套經營謀略,精心經營,以至家累千金。

(三)、見端知未,預測生財

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為雪亡國之恥,終日卧薪嚐膽,勵精圖治,當得知吳國大旱,遂大量收購吳國糧食。第二年,吳國糧食奇缺,民不聊生,饑民食不裹腹,怨聲載道,越國趁機起兵滅了吳國。苦心人,天不負。越王終成霸業,躋身春秋五霸之列。這裏越王勾踐作的是一樁大買賣,他發的財不是金銀財寶,而是一個國家和稱雄天下的霸業,是商賈之道在政治上運用的成功典範。

《夷堅志》載,宋朝年間,有一次臨安城失火,殃及魚池,一位姓裴的商人的店鋪也隨之起火,但是他沒有去救火,而是帶上銀兩,網羅人力出城採購竹木磚瓦等建築材料。火災過後,百廢待興,市場上建房材料熱銷缺貨,此時,裴氏商人趁機大發其財,賺的錢數十倍於店鋪所值之錢,同時也滿足了市場和百姓的需要。管中窺豹,略見一斑,敏鋭的觀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是經商者財富永不幹涸的源泉,也是經商者必備的能力之一。

( 四)、薄利多銷,無敢居貴

我們在曼昆所著的《經濟學原理》中有學到,當需求曲線富有彈性時,價格下降,總收益增加,則富有彈性的商品可以薄利多銷。

先秦大商理論家計然認為,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主張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司馬遷説過:貪買三元,廉買五元,就是説貪圖重利的商人只能獲利30%,而薄利多銷的商人卻可獲利50%。

漢高祖劉幫的謀士張良,早年從師黃石公時,白天給人賣剪刀,晚上回來讀書,後來他覺得讀書時間不夠用,就把剪刀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價錢不變,中等的在原價的基礎上少一文錢,下等的少兩文錢。結果,只用了半天的時間,賣出剪刀的數量比平日多了兩倍,賺得錢比往日多了一倍,讀書的時間也比往日多了,所以民間有句諺語:張良賣剪刀——貴賤一樣貨。

由此看來,致富並不靠固定的行業,而財貨也沒有一定的主人,有本領的人就能夠集聚財貨,沒有本領的人則會破敗家財。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2

《史記 貨殖列傳》是一篇極有政治、經濟價值的文章。

商人,在中國古代常常是被壓制、歧視的一個階層。孔子説:”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士大夫以道德君子自居,對商人不屑一顧。司馬遷卻能給他們列傳,肯定他們對社會的貢獻,讚賞他們的才智。更難能可貴的是,司馬遷對人的逐利之心給與肯定,認為這是人的天性。春秋戰國以來,”百家爭鳴“,社會風氣寬容、自由、開放。所以能培育出司馬遷這樣自由的思想家。

《貨值列傳》的一開篇,司馬遷就引用了老子的一段話:”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明顯,司馬遷是反對老子的觀點的。他説這是”堵塞人民的耳目“,是行不通的。司馬遷説的還算客氣。我倒覺得這是一種愚民政策。至於其中的”鄰國相關,老死不相往來“,讓人想起了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清朝有康乾盛世,社會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滿足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排斥外界、自我封閉,施行”閉關鎖國“,帶來了嚴重的惡果。

第二段中,司馬遷講述了人的各種慾望。並表示道德教化是不能壓制人的慾望的。所以,司馬遷主張順其自然。司馬遷認為”最高明的辦法是聽其自然,其次是誘導他們,再其次是教育他們,又其次是(用典章制度來)束縛他們,最愚蠢的辦法是與百姓爭利。“可惜,後來的統治者,採用的都是下策。比如重視道德教化、用典章制度束縛民眾等。各種道德、各種規章制度束縛了人的思想,使得社會長期停滯不前,以致於最後遠遠的落後於西方。

司馬遷説,”人們各自以自己的才能來行事,竭盡自己的力量,以此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因此,物品價格低廉,商人就會把商品銷售到可以貴賣的地方;物品價格昂貴,商人就會從價格低廉的地方運來銷售。各自勤勉而致力於他們的本業,樂於從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處流,日日夜夜而永無休止,他們不待召喚自己就趕來,物產不須徵求而百姓們自己就生產出來。“這其實是在論述”市場“這一無形之手的巨大力量。司馬遷在兩千多年前就能瞭解”市場“的作用,並具備現代經濟學的基本思維,實在是讓人吃驚。

司馬遷對於人的逐利之心,給與了肯定。他説:”求富,是人們的本性,用不着學習,就都會去追求。“對這種逐利天性的肯定,具有巨大的意義。《國富論》作者亞當斯密認為,人人追求自己的私利,能夠極大的促進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繁榮。可惜後世的中國越來越重視道德教化,輕視人的逐利之心。

司馬遷後來遭遇悽慘,被漢武帝處以宮刑。這是一位專制獨裁君主對一位自由思想家的殘酷迫害。漢武帝這樣的獨裁君主,最熱衷的是權力,最痛恨的是自由。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置內朝,收回大臣權力。這些專制君王對思想的控制、對絕對權力的追求,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最大障礙。而司馬遷這樣的自由思想家,是中國最寶貴的財富。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3

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提到的第一個人物就是太公望,太公望即姜太公。姜太公姓姜名尚,因其先祖曾經擔任四嶽之官,傳説在堯、舜時掌管四時,主持方岳巡守,輔佐夏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呂地,也有封於申的。封於呂的,隨封地姓呂,所以,身為姜氏後人的姜太公又姓呂名尚。傳説姜太公出生後,家道並不好,已經衰敗,所以,為了混口飯吃,他做過屠户,賣過酒水,大半輩子處於渾渾噩噩,碌碌無為的狀態。史書對此記敍也很簡單。

那麼,司馬遷為何一提到姜太公便稱之為太公望呢?原來,這與大家所熟知的“姜太公釣魚”的故事有關,司馬遷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也有所記載。姜太公晚年垂釣於渭水,西伯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外出狩獵前讓人算了一卦,卦辭説“你這次出去狩獵,所獲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而是成就你霸業的輔臣。”於是西伯外出狩獵,果然在渭水河南岸遇到姜尚,經過一番交談,西伯很高興自己遇到了高人,就説:“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説:‘定有聖人來周,週會因此興旺。’説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因此稱姜尚,即呂尚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

對於姜太公遇文王,《史記》中還有其他法。

有一個説法是説他博聞多學,曾為商紂王做事,因商紂王無道而離開,然後到各國遊説,結果懷才不遇,沒人聽他的治國之道,最終西歸於周西伯,為西伯所用。

還有另一個説法是説姜太公是位隱於海濱的處士,周西伯被商紂王囚禁在羑里時,西伯之臣散宜生、閎夭久聞姜尚之名,就召請他。姜尚就言説道:“聽説西伯賢德,又一貫尊重關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為了營救西伯,尋找美女奇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1000字寶,獻給紂王,以贖取西伯。西伯因此得以被釋,返回周國。

雖然姜太公遇文王傳説各異,但都認為他是文王武王之師。這幾個傳説,孰真孰假,不得而知。但是,後世的人們更喜歡姜太公釣魚這一説法,並賦予它更多的傳奇色彩。

不管怎麼説,姜太公遇文王,肯定有一番對話。對文王西伯來説,有個識才過程,對姜太公來説有個展示胸中韜略機會的過程。在古兵書《六韜》中可以讀到二人對治國之道和軍事韜略的精彩對話。儘管不少後人對《六韜》是否為姜太公所作提出不少質疑,但在歷史上,姜太公輔佐周文王、周武王,為建周室王朝立下天大之功是不爭事實,而且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也較為記載了他輔佐文王、武王的幾件大事,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通過“牧野之戰”,幫助武王伐紂,建立了周王朝。

在殷朝紂王時期,西周建立之前,大小諸侯便有八百餘個,周在文王西伯初期還是個不算出名的諸侯國,所以,姜太公何來雄才大略,不管是《呂氏春秋》,還是司馬遷的《史記》,都未做詳細敍述,這也就難怪對武王伐紂以前的歷史記載語焉不詳,多為傳説了。

姜太公因其大功而被封於齊地營丘,為齊國開國君王。為此,《齊太公世家》記載道:

“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

由此可知,姜太公為齊王,定都營丘,在政治上“修政,因其俗,簡其禮。”即根據當地風俗,簡化了繁瑣的舊禮制,來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在經濟上“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結果是“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

在《貨殖列傳》則進一步詳載到:

“故太公望封與營丘,地瀉滷,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輳,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

也就是説,姜太公被封於營丘,當上齊國國君,看到所封之地是鹽鹼地,不能生產什麼糧食,人口稀少而又窮困,他因地制宜,勸女人們紡織刺繡,極盡工藝技巧,同時讓人們販運魚鹽增加收入。正是因為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充分發揮了人與地域的獨特優勢,各國的人財物都彙集到齊國,“繦至而輻輳”,結果齊國一派繁榮:“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4

太史公作《貨殖列傳》,不拘泥於時,駁斥儒道兩大家有關經濟問題的觀點,大膽提出人類追求財富的合理性,字字鏗鏘,擲地有聲。“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無論多美好的志向都得有實現的基礎,財富,在很多時候就是我們人生的資本。

自從商業產生以後,貧富差距漸漸出現,同時因為有了差距,便生出許許多多的社會矛盾與衝突。作為以農為本的國家,古代中國一直到了清朝還在壓制商業活動,商人們承受着來自朝廷和社會各個方面的阻撓與壓力,可以説,一個成功的商人的創業歷程真的是步履維艱。士農工商中,商為最下等,其實各個階級都要養家餬口掙取銀錢,只是收穫渠道不同,收穫數量也不等。皇家貴族子弟生下來過的就是錦衣玉食的生活,雙手不沾一點腥土,整天跟着先生唸叨仁義禮智信,之乎者也,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每每這些“貴人”不開心的時候,一個巴掌掄過去,捱打的小奴僕低頭含淚,以頭搶地,可憐兮兮地捂着一邊打紅的臉:“奴才該死!”同是人,貴賤就這麼給劃分明瞭,你,窮人家的孩子,就是受欺負被奴役的命。富人家是有自己的煩惱,他們擔心的也許是明天去哪裏遊玩,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而眾多吃穿無着落的窮人們還在忍受着飢餓侍弄那幾畝租田,用一句俗語來形容就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財大氣粗”也就是這個樣子了,“富相什則卑下之,伯則畏憚之,千則役,萬則僕,物之理也。”

錢,本身是的確沒有什麼價值的,如果,我們的祖先把土塊當做“錢”來換吃換喝的,那麼現在的土塊就不是被小孩子和泥巴的玩意兒了,當然,我只是打比方而已。況且為富不一定就是不講仁義的人,正所謂國富民強,同樣的道理,家富了親人也不用受人冷眼,遭人欺負。骨氣不是窮人的專屬名詞,富可敵國是一種本事,家徒四壁就算清高嗎?可知道“貧賤夫妻百事哀”?兩袖清風,只是説明你不願陷於泥淖之中,換一種説法,就是保身之法,避免以後因此落個罵名。在生財之道這個方面,到底是差那麼一些。現在的我們一無所有,靠的是父母資助,上大學最直接的目的便是將來找到一份好工作,過上一份富足的生活,而不是整天煩惱於明天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也許又會有人批評我們現在的大學生也鑽到錢眼裏了,試問,沒有這樣的物質基礎,我們要抱着書本去呼喊越窮越光榮嗎?

我不是一個拜金主義者,不會忘記自己的責任,只是,我們應該正視金錢這個問題,追求財富並不是可恥的事情,付出勞動就應該得到回報。贍養父母,撫養子女,是我們應盡的責任,而盡責的基礎是你有這個經濟實力,如果連自己都養活不了,你憑什麼來讓自己的親人在最起碼的日常生活中過得無憂無慮?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5

讀了司馬遷《史記》名篇《貨殖列傳》後,深深佩服於子長先生對於發展經濟社會的遠見卓識。

“貨殖”古代指經營商業和工礦業,我認為司馬遷所説的貨殖含義更廣,包括髮展經濟各項產業的全部(物質文明),文中發展一二三產事例諸多,茲不贅述。司馬遷發展貨殖的觀點我非常贊同,這和我國現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策如出一轍,因為沒有了物質基礎,即便是天花亂墜的思想教育也是空中樓閣 。對於執政者而言,人民不富裕,説話辦事少人聽,少人信,少力度,少人幹,甚至沒人追尋。對於國家而言,國力不強盛,落後很可能捱打,所以説發展經濟在什麼時候都是要牢記的。

如何發展經濟社會,文中首先指出掌權者要管理好國家。指出: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意思是説:“(掌權者對於人民),最高明的辦法是聽其自然,其次是誘導他們,再其次是教育他們,又其次是(用典章制度來)束縛他們,最愚蠢的辦法是與百姓爭利。”我的理解就是就是順其自然,按其發展規律辦事,按照人民的發展要求,按照法制來治理國家,而不是盤剝和壓榨人民。用現在的提法就是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行政和以德執政。這樣的觀點在那個時代提出來應該是多麼多麼的超前呀!

其次用事理正反兩方面深刻證明了發展經濟的重要性,回答了為什麼要發展經濟的問題。用姜太公呂望、管仲的事例説明了發展經濟可以富國強民(“故太公望封於營丘,地舄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襁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閒斂袂而往朝焉。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於威、宣也!”意思是説: “姜太公呂望被封在營丘,那裏的土地本來是鹽鹼地,人口稀少,於是姜太公就鼓勵女子紡績,極力提倡工藝技巧,把魚、鹽運到別處去銷售。這樣,其他地方的人民歸附於他,貨物也源源不斷地運來了,象錢串一般,絡繹不絕,又如車輻一般。”)用“《周書》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闢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理論論證了不發展經濟就會民生凋敝、國家衰敗。

再次,文章提出了要發展市場經濟的問題,如何發展市場經濟的問題和發展市場經濟的好處?指出要按價值規律辦事,用價格用市場來調控資源配置。即:“故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指出了在發展市場經濟“故善者因之”的同時,還要宏觀調控,設“設輕重九府”(物價、工商)等管理部門打擊那些囤積居奇、壟斷經營、欺行霸市、哄抬價格等擾亂市場,傷害消費者的行為。只有這樣才更有利於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通達。“故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徵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在那個時代,司馬遷對於發展經濟社會所做的深入思考和有益研究,不能不令人感到驚奇和讚歎:他不僅是一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而且是一個很有見底的經濟學家。

當然,文中提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觀點我不是非常贊同,他和孟子“温飽思淫慾”我也不敢苟同的觀點有些衝突。因為物質富有可以促進精神富有,但絕不能代替精神富有。縱觀歷史上為富不仁的人太多了,富貴慈善家也不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也有不少。所以,我們要在發展物質文明的同時,也要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就要像鄧小平提出的那樣——“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對於國家而言在突出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都要抓好,使人民得到更多的實惠,才能使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對於自身而言就是要幹好工作,提高修養,為社會作出貢獻,做好表率。

以上所言,牽強附會、淺嘗輒止之處頗多,請大家海涵。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6

《養花》這篇文章詳細地記敍了老舍先生,在養花勞動中的苦與樂。字裏行間都能流露出老舍先生對生活的態度。讀了這篇文章,我對生活中的苦辣酸甜有了深刻的體會。

”要是天氣突變,就得全家動員,搶救花草,腰痠腿疼,熱汗直流。“勞動中如果沒有苦,哪會有樂?世間不勞而獲的事實在少之又少。勞動成果,還要靠團隊的力量,才會更香甜。老舍先生的經歷不正是一個有力的證明嗎?

”不勞動,連棵花都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是啊,老舍先生揭示了一個為人處事的真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不禁想起了自己製造燈籠的情景:嚴冬,寒風刺骨,我的手凍得通紅。笨拙的棉衣更是讓人煩惱不堪。安裝的過程十分繁瑣,第一次失敗了,我毫不泄氣,再來第二次、第三次……雖是冬天,但我的掌心裏卻積滿了汗水。終於,一盞精緻的燈籠在我的手裏誕生了。我想,雖然吃了些苦,但苦盡甘來,值得!

”多得些知識,一定不是壞事。“不過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不付出勞動怎麼能行?又怎能取得快樂和甘甜?吃不得苦的人,永遠無法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我以往學習,吃不得苦,想學好功課,卻又改不掉貪玩的毛病。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終於明白了”學習應當吃苦耐勞“的道理。同時,這句話也告訴我們,開卷有益。我們只有讀更多好書,才能有更開闊的視野,更豐富的知識。”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我們要學會通過讀書,來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

讀了這篇文章,我受益良多。我一定銘記老舍先生使我懂得的道理,靠自己的雙手創造未來!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7

《祖父的園子》這篇文章作者是蕭紅,她的原名叫張乃瑩。文章寫了她年幼時在祖父花園裏的一些事情,看起來寫得很散,但突出了其中心——自由。在祖父的園子裏,可以不受一點拘束。文章用最簡樸且童真的語言寫出了一些頑皮的事。

剛開始讀的時候,我感覺寫得太散了,有些地方重複囉嗦,比如第17自然段中的一些句子:“黃瓜願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願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我覺得很奇怪,這麼囉嗦的語言它究竟好在哪裏呢?我又反覆讀了幾遍,漸漸地,發現前面有一句話:“要怎麼樣,就怎麼樣,要幹什麼就幹什麼。一切都活了。一切都自由了。”這段話概括了整篇文章,也點明瞭中心。再反覆讀這些句子,突然感到那些黃瓜啊,玉米啊,一切真的就是那樣的自由,我覺得,是作者心裏感覺自由自在,才看什麼都是自由自在的。我好像也跑到祖父的園子裏去了,這是一個多麼自由幸福的花園啊!那些漏洞就在不經意間溜走了。

我最喜歡4—13自然段。最能體現出那種不受拘束的,就是“我跑到屋裏,拿了一個穀穗,遠遠地拋給祖父。”看起來作者對祖父是不禮貌的,但就是這種不禮貌才體現了與祖父之間的親密,也看出祖父對作者很寬容,讀到這裏,我不由想到我在爺爺面前也是很放肆的,我感受到作者在這裏是多麼自由自在啊!

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其實用簡樸、天真的語言也可以寫出好文章!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8

從我們呱呱落地之後,我們便沐浴在幸福之中,有父母的疼愛,有爺爺奶奶的寵愛,有朋友的關愛……然而《陳情表》中的李密從小便遭遇了諸多不幸,父死母嫁,大小和祖母相依為命。祖母長期卧病在牀,李密端茶匙藥從來沒有停止過,面對新朝的優厚待遇,他知道“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他選擇繼續的侍奉祖母,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從而放棄了高官厚祿。自古以來,聖人提出“忠孝”為一個做人的基本準則,對待國家要忠心,對待長輩要盡孝道。所以“忠孝”不能兩全,自古始終是“忠”在前,而李密卻選擇了“孝”。“忠”是對一個人的高標準要求:“孝”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李密能以“烏鴉反哺”精神引導自己做一個盡孝之人,對年老多病的祖母不離不棄實為可貴。

其實仔細想想,人這一生當中最悲哀的事莫過於“子欲孝而親不在”了吧?!李密是幸運的,畢竟在他想一盡孝道的時候,還有一個祖母可以讓他去孝順。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不忘根本,報答親情。不禁讓我深思,我帶着父母的關心、愛護走過了16個春夏秋冬,在帶走父母愛意的時候,我是不是該留下一份孝心?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9

我開始迷上了閲讀;這不僅是在讀別人的故事,而是在體會、欣賞。

最使我記憶猶新的莫過於蕭紅後期的代表作《呼蘭河傳》,這本書是作者記憶中的家鄉,一個北方小鎮單調的美麗,也介紹了人民的善良與愚昧。它透徹體現着作者巨大的文化,含量與生命的厚度。打開書卷,默默的欣賞作者賦予着小鎮的情感。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敍述,灰白的畫面將我帶到那暗淡無味並不繁華的小城。

在那裏,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到處都是寂寞。沒有色彩的絢麗,沒有活力的人生,整個村莊都籠罩在灰暗中。在這裏,因為人們的無知愚昧,發生着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都在等待幸運的光臨。同時也有死亡的號召,我讀後與作者相同,不知該對他們是同情還是憎恨……最使我難以接受的是那個美麗的團圓媳婦小姑娘,可愛、善良的小姑娘,十二歲就賣到別人家的家裏做童養媳。她受盡欺凌!婆婆的打罵,外人的誤會,只是認為婆婆對媳婦的管教。剛最使我難以接受的是那個美麗的團圓媳婦小姑娘,可愛、善良的小姑娘,十二歲就賣到別人家的家裏做童養媳。她受盡欺凌!婆婆的打罵,外人的誤會,只是認為婆婆對媳婦的管教。剛剛開始活潑、開朗、健康的花季少年,沒多久就匆匆去世了。而讓親人傷心的並不是她的去世,而是他們做了一個賠本的買賣。

在舊社會中,有多少像團圓媳婦那樣,等待接受生命中的折磨。就因為舊觀念,舊思想,我慶幸現代的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睿智,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未來,也沒有了男女的不平等……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10

拉開層層心幕,往事歷歷眼前:教海沉浮,歲月如歌,被白髮欺人奈何,卻道天涼好個秋!久久凝視於漪老師寫在扉頁上的這幾句話,細細咂摸品味,“教海沉浮”是於老師對教學經歷快樂與辛酸的回顧;“歲月如歌”是於老師對教學生涯的經久懷念;“被白髮欺人奈何,卻道天涼好個秋!”是於老師對教育矢志不移,畢生追求的信念!

懷着虔誠、敬畏的心,捧讀《歲月如歌》,邊讀邊圈點勾畫,邊作讀書筆記。心若扁舟,沉浮於漪老師如歌的教學歲月,為自己窺見了於老師教育教學方法、教育教學智慧的一隅興奮不已。沉甸甸的思考與總結,寫滿心路歷程的諄諄教誨,真是一場深刻的精神洗禮。讀罷,在記錄了一萬四千字的讀書筆記後,我開始思考自己的收穫。

教師責任大如天:

一名教師對學生的人生會產生怎樣深遠的影響?教師的敬業精神、專業能力、人格魅力足可以讓學生懷念一生,追尋一生。

於漪老師從自己的生活、求學經歷出發,回憶了自己的老師用“心”歌唱,喚醒自己的愛國心,讓“一切為民族”鐫刻心中,成為自己鑄造師魂的基因。

老師眼中藏着的對文學的熱愛,對教材的瞭然通透,朗誦的入情入境,教學思路的一清如水,廣博、深邃、浩瀚無邊的知識,口若懸河的才思敏捷,成了於老師心中永恆的懷念。

教師精湛的專業技能,熾熱的教育情懷,讓一個學生多少年後都刻骨銘心,並願以之為高標,奉之為楷模,用一生去追尋,用一生去實踐。

一名好教師足以影響一個學生做人做事的風格。教師責任大如天,教師專業追求永無止境。

一輩子學做教師:

要有怎樣的敬業精神和專業追求,才能促使一個人一輩子學做教師?

尋找語文教學大門。於老師苦苦尋找語文教學的大門,常為此夙興夜寐一燈明,尋尋覓覓。一方面廣為涉獵,豐富自己的語文素養,另一方面管飯尋找借鑑,搜索入門之徑。中學時代語文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誦、講解,旁徵博引的議論、評析、手勢、神往的表情,一幕幕在腦海中浮現,終於讓於老師頓悟:這就是語文!

思索把握教學目標。制定目標須明確,具體,切實可行,不可千篇一律,不籠而統之。教學內容不能與教學目標脱節,在教學實踐中,教學目標不應隨意改變、隨意轉移。教學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些課文內容,有些語文知識暫時“不為”,放一放,是為了更有所“為”。

錘鍊課堂教學語言。一名語文老師必須錘鍊教學語言,研究語言藝術,使自己用語言彈奏出來的交響樂,能在知音者——學生的頭腦裏迴響激盪,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語文老師要要求自己“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一方面要積極訓練自己的思路,説話之前,動筆之前,都要想好先寫什麼,後在些什麼,如何開頭,如何過渡,如何結尾。想明白,才能説明白,寫明白。

教課時做到“豐而不餘一言,約而不失一詞”。清楚明白的同時,還要做到通俗易懂。為此,須在透徹理解上下功夫,講到精要處,説到點子上。優美生動,不枯燥乾癟,説話要節奏和諧,抑揚頓挫,高低起伏,依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恰當處理。

在行動上下苦功。於老師把上課的每一句話都寫下來,然後自己修改,把不必要的字、詞、句刪除,把不合邏輯的地方改掉,然後背下來,然後,再口語化。寫,也是如此,凡是學校要求寫的計劃、總結,包括班主任對學生的品德評語,都認真寫,一絲不苟。學生作文,自己也常偷偷下水。

於漪老師對專業技能孜孜不倦地追求精神,真是讓人動容。

孜孜矻矻以行副名。在被評上特級教師後,於老師是那樣的謙虛誠懇,虛心好學。於老師暗下決心努力縮短“實”與“名”的差距,為此於老師勤於學習,勇於實踐,聚焦反思。反覆學習重要的理論,緊扣一點深入學習,擴開視野廣泛學。

於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闡釋了一個特級教師的責任與擔當,用自己的勤奮踏實在向我們身體力行地示範如何進行專業學習、專業成長。

於老師説自己也是學生。學做合格的語文老師,學做特級教師,學做校長,邊做邊學,邊學邊做,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於老師樂於求知、勤於學習、勇於實踐的精神,真是人民教師的楷模!

教育離不開“人情”:

教育離不開一個“情”字,師生之間有情,有深厚的情意,工作必能有起色;同事之間有情義,就能出方法,出智慧,形成合力,取得理想的效果。

讓師生心絃共鳴。為了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要發自內心的關愛學生,和學生做朋友,充分了解學生,從思想到學習生活,無所不談。“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祕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絃,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絃對準音調。”

拷問感情與責任。一個學生就是一本豐富的書,一個多彩的世界。要培育他們成長、成人、成才,首先得尊重他們,從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個性。教師要練就一副敏鋭的目光,善於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長處與潛能,善於“長善救失”,把隱藏的種.種潛能變為發展的現實。

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於老師家訪工作切實具體,瞭解問題,與家長做朋友,形成教育合力。於老師拿自己的錢給學生花,甚至把連家長都放棄的孩子接到自己家裏,耐心細緻教導。正如談家楨先生所言,“於漪老師真正做到了有一份熱,發一分光,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獻給了教育,她堪稱是人民教師的驕傲。”

關心愛護同事。於老師對同事、下屬的關心具體入微,發自內心,毫不做作,急人之所急,盡己所能幫助思想上、經濟上有困難的同事。有了這一層情感的温度,方方面面的工作的開展就更容易達成共識。

與同事達成共識。教育要形成合力,不僅要處理好與學生、家長的關係,還要處理好與同事的關係。同事之間感情的交互就是“培育學生”。培育學生的目標是有魔力的,它能凝聚人心,消除不必要的溝溝坎坎。不僅工作上彼此支持,生活、健康、家庭大家也互相關心。

精心培育青年教師。於老師做校長,最大限度地挖掘、發展每個教師的潛能。“你這樣培養不怕她跑了嗎?本領大了,跳出去就方便了”好心的同志提醒她。“跳就跳吧,跳來跳去都在中國。”“跳到國外呢?”“那跳來跳去都在地球上。”她認為,“校長對教師培養與使用,應培養重於使用,起碼培養與使用並重。不積極補充營養,無新鮮血液,課越教越乾癟,無時代活水流淌。學校不但是培養學生成長、成人的場所,也應是培養教師、職工成長、發展的基地。”一個胸懷坦蕩,有如此格局的人,怎能不讓老師心存感激,知恩奮進?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羣人才能走得更遠。合作、團結,仍是集體工作的命門。一個人能多從他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讓教育教學工作多一點“人情”味,達成教育教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教師應勇於執着:

於老師贏得這麼高的讚譽,為教育事業做出這麼多的貢獻,與她的執着密不可分。

與時俱進,牢記育人培養目標。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會學習;會做事;會共同參與;會生存,會發展的人。那語文教師為此能做什麼呢?

對語文學科性質的認識。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學語文不只是讀幾本教科書的問題,和一個人的認識水平、閲讀積累、生活閲歷等緊密相關。“教”無法代替學生“學”,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教師是引領、啟發、點撥,使學生開竅的指導者。只有將求知的火焰旺盛起來,課堂上會出現妙思妙言,驚動四座,把討論的話題推向高峯。

教師與時俱進,牢記培養目標,才能準確而有效地把握語文教學的脈搏。

終身閲讀,累絲不止遂成丈匹。語文真不好教,對教師的個人文學素養,文化素養要求極高。任何知識都或與語文有關。在歷史的進程中,中華民族流傳下了那麼多精深的燦爛文化,如果沒有廣泛的閲讀,深入的研究,怎麼能稱得上是一個文化人,怎麼能站在三尺講台,成為一個讓學生仰慕和崇拜的語文教師?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教師有堅持,勇於執着追求,小步走,不要停,哪怕是一個最普通的老師,也終能在自己的三尺講台上照亮自己,照亮學生。

讀《歲月如歌》,一些教育名言總在我腦中翻飛、重組。於漪老師是教育名言的實踐者,她用實際行動來踐行自己對教育的熱愛與忠誠。

於漪老師的教學生涯,正如她自己所説,“孜孜矻矻,上下求索,左右對照,不斷敲打自己,不斷反思、改進。力求有自己的見解,不追風,不沽名釣譽,不亂提口號,不拾人牙慧壯自己聲勢,堅持教文育人的方向,在培養與提高學生理解使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的過程中,撒播做人的良種,薰陶感染,春風化雨。”

強烈的責任意識,追求不息,行動不止的意意志力,凝聚成了於漪老師如詩如歌的教學歲月。有這樣美麗、有滋味的教學經歷,怎能不如歌曲一樣撥動學生的心絃、自己的心絃,迴響在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內心?!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11

蘇東坡是宋代文化孕育出來的曠世奇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蘇東坡傳》800字讀後感,歡迎大家閲讀,供您參考。

最早喜歡蘇東坡是因為他的詩文,看了林語堂著的《蘇東坡傳》後,為東坡完美的人格所傾倒,肅然起敬的同時又生愛慕之心,胸中湧動着一種激情,似奔騰洶湧的長江之水,繼而化作一股向前的力量,啟迪我的心靈,激勵我奮發向上,這就是東坡千古不變的精神魅力吧!

蘇東坡偉大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他完美的人格正源於他豁達樂觀的積極人生態度。

他有一顆仁愛的赤子之心,對妻子東坡柔情似水,“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纏綿悽婉,至死不渝的真情,讓人動容,“惟有淚千行”。他和子由更是手足情深,兩人在宦海中互相扶持,共同高歌,一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道出了對弟弟的無盡思念,令所有寫月的詩篇頓時黯然。

不僅對家人,東坡對朋友對百姓也是至真至誠,仁愛有加,甚至對他的政敵都能以直抱怨。正如他自己所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這是何等的胸襟和大度!所以他的朋友遍天下,快樂一直陪伴他。

東坡一生沉浮宦海,飽經憂患的拂逆,卻仍保持天真淳樸,終生不渝。因為他生性倔強,又過於心直口快,加之才華過人,就得罪了許多奸佞小人,小人的齷齪就是見不得美好,誹謗誣陷永遠是他們的拿手好戲,於是東坡屢遭貶謫、流放,甚至逮捕入,獄險些喪命。面對所有磨難,他仍不憂不懼,泰然處之。因為他身上具有至大至剛的浩然正氣,所以無所畏懼。

在黃州,在嶺南,在海南島,不管環境多麼艱苦,他都能苦中作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在東坡種稻、植桑、種菜、養蠶,自給自足,勞苦之中亦自有其樂。“空皰煮寒菜,破灶燒濕葦”卻也怡然自得。“酒足飯飽,倚於几上,白雲左繞,清江右回,重門洞開,林巒岔入。”如此悠哉遊哉,比之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與灑脱,有過之而無不及。眼前皆美景,只因心中有豔陽!因此他得以實現從現實人生到藝術人生的轉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滿藝術審美情趣的人生,詩意的生活體現在他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創作中。這就是蘇東坡,官身不由己,卻能隨遇而安,不怨天不由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好一個東坡,是真英雄自灑脱,是真名士自風流!

東坡的瀟灑源於他心靈識見中儒釋道混合的人生觀。奉儒而不迂執,好道而不厭世,參禪而不虛妄,他入世而超世,超世而入世,樂天知命,執着人生。他高舉儒家的大旗積極入世,實踐着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美好願望。不管在朝廷在地方還是被流放,他始終憂國憂民,心繫百姓。疏浚鹽道、修建西湖、穩定谷價、救濟饑饉、建立醫院等等,“雖千萬人吾往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以他深得百姓愛戴。

身處亂世,他是無畏的勇者,猶如政壇風暴中的海燕,是庸妄的官僚的仇敵,是保民抗暴的勇士。他挺身而鬥,譴責卑劣的政治手法,主張廣開言路,廢止青苗貸款法,他單槍匹馬向朝廷之腐敗無能進軍,無情抨擊官官相護的虐政,這是何等的膽識與氣魄!東坡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他的謀國之忠,他的至剛大勇怎能不讓人敬佩!

捧讀《蘇東坡傳》,心中湧動着萬頃波濤,無法釋懷,為東坡的情,也為他的才,這也正是林語堂想告訴我們的。

蘇東坡是宋代文化孕育出來的曠世奇才,上天為什麼會如此眷顧他,賦予他那麼多的才情,好生讓人豔羨。他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天才,他的文章如行雲流水,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他的詩如天地奇觀,於境無所不收,於情無所不暢;他的詞如天風海雨逼人,指出向上一路。他揮動如椽之筆,如同兒戲,“春鳥秋蟲之聲”,信手拈來皆入詩文,都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所以讀來給人快樂,難怪宋神宗看他的文章舉箸不食,讚歎不已。

跨越千年,蘇東坡的詩文依舊熠熠生輝,歷久彌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大氣磅礴;“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飄渺深遠;“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富於哲理;“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氣勢恢弘;“若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清秀飄逸;“一蓑煙雨任平生”豪放豁達······他的詩文精彩絕倫,千變萬化,絕不雷同,萬般風情他都能駕馭自如。讀他的詩文或熱血沸騰,或黯然神傷,或忍俊不禁,永遠都是一種藝術的享受。蘇東坡的胸中彷彿藴藏着浩蕩不絕的波濤,層巒疊嶂的峯巖,就如他自己所言“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

蘇東坡的年代已離我們遠去,可他的精神豈止影響千年。於我而言,他是談笑風生的長者,他是學識淵博的老師,他是愛開玩笑的朋友,他是一個大寫的人,永遠頂天立地!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12

這個暑期我讀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書,是楊紅櫻著版的,叫《從外星球來的孩子》。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讓我們學會了關愛和懂得自立。

書中的小貓——胖頭,是笑貓和虎皮貓的孩子。他既沒有妹妹靈巧,也沒有弟弟聰明,但是他有一個非常可貴的優點,那就是認真和專注。我們都應該向胖頭學習這一點,因為你只要認真做好某一件事情就一定會成功!他幫助了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小男孩。這個小男孩在胖頭的陪伴和關心之下,逐漸變成了一個正常的孩子。你看,小男孩的父母和醫生都沒有辦法治好他,唯獨一隻不會説話,但會露出笑容的小胖貓從黑暗中把他救了出來。這説明小孩子應該要有人多陪伴他、關心他,把他當成自己的好朋友一樣愛護他。

記得在我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在課間活動,我自己在一個角落玩玩具,忽然同班的一個男同學跑過來把我手上的玩具搶走了,我望着他時還打了我一下。我一下子哭了起來,老師跑過來問發生什麼事了,那個男同學還搶着説想跟我玩,是我先動手打了他。那時候的我被人欺負,被冤枉了也不敢説出來,從此,我變成了一個內向又害羞的孩子。過了一段時間,有個小女孩對我説:”我能成為你的好朋友嗎?“我聽了後很高興,因為那是第一個主動和我説話的人,而且她也是我第一個好朋友。在她的陪伴和關心下,不久,我就和很多同學成了好朋友,性格也不再內向,變得活潑又大膽。有時候我還主動跟別的同學交朋友,説説悄悄話。

我真的很感激她,是她讓我重拾了全新的自己,也讓我明白了:愛和陪伴才是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就像胖頭和小男孩一樣……

這就是我的感悟,我希望能和眾多的小朋友們分享,如果你也看了這本書,也和我分享一下你收穫了哪些”美味的果實“吧!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13

前幾天,文學課上欣賞了曹禺先生的著名話劇《雷雨》,讓我感慨頗多。

相信大多數人和我一樣,最憎恨的人便是周樸園。周樸園——周家的大家長,整起悲劇的源頭。作為一箇舊社會的資本家,其言行表現出唯利是圖和陰險狡詐的性格。在與魯大海的勞資糾紛中,在與侍萍的愛恨情迷中,都是最好的詮釋。當心心念唸的侍萍就站在他的面前,他感到的不是喜悦,而是下意識的覺得侍萍是來勒索他的,害怕她來算舊賬,擔心自己的名譽地位財產會受到威脅。這樣一前一後顯而易見的態度把他資本家的嘴臉暴露無疑,鮮明的性格躍然紙上。

最讓我同情的人是繁漪。曾看過愛情温柔地凋謝,才明白所謂真愛無敵的童話,只不過是當一絲情愫如細草穿沙般掠過心田時,人們彼此心照不宣的謊言。繁漪就是《雷雨》中被傷的最體無完膚的人。在周家這個大庭院裏,周樸園一直思念着他的侍萍,雖娶了她,但並沒有給她任何關懷,甚至認為她病了,每天要她去房間吃藥;周萍——繁漪的所愛,也是她的精神寄託,他一直在為年少時與後母發生關係而懊悔,一直想要擺脱繁漪,不管繁漪是如何的放下身段去求他,甚至願意與四鳳一起分享他,都無法挽留周萍。一個深受封建禮教約束的女子,為了愛情,能夠不顧倫理道德,不顧世俗的眼光,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勇敢地追求,這讓我非常的佩服,同時也非常的同情,一個女人竟能為了愛情做到如此。曹禺先生曾這樣評價:繁漪是一個最動人憐憫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執拗的馬,毫不猶豫地踏着艱難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燃起一堆破碎的夢而救出自己,因為這條路也引向了死亡。繁漪就像是一朵在夜裏悄無聲息地綻放的花,冷漠、詭異妖豔,穿過被灼傷的眼睛,直逼進你的靈魂,尋找苦海深處的共鳴。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14

最近,我在網上閲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著名的歷史學家龐樸曾經説過:“歷史使人聰明,因為歷史是前人的失敗和成功的記錄,是成功到失敗或由失敗到成功的經驗積累。”聽了這段話,你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歷史呢?那麼,請跟我一起暢遊瀰漫着歷史文化的《中華上下五千年》吧!

《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説的是在中華民族歷盡風霜的蒼茫大地上,燃燒着五千年來傳承不息的文明之火。它點燃了千千萬萬個炎黃子孫的奮鬥之夢,照亮了中國歷史的前進之路。

《中華上下五千年》從盤古開天闢地説到大禹治水,從劉邦項羽寫到貞觀之治,從安史之亂談到王安石變法,從鴉片戰爭一直到五四愛國運動。回味炎黃子孫千百年來的榮辱興衰,字裏行間都在傳達着一句話,那就是:我們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已經創造而且正在創造自身新的歷史。

《中華上下五千年》展現了五千年以來的社會變遷,其中最吸引我眼球的歷史故事是:武王伐紂和抗金英雄岳飛。

“武王伐紂”講述了遠古時代,有一個叫商的部落,到了商紂時,紂王非常昏庸,根本不顧人民的死活,只知道一味地貪圖享樂。姬發(周武王)在姜太公的輔佐下,打敗了商紂王,消滅了商朝,建立了周王朝。這則小故事,讓我懂得了:做為一代君王,心中必須有人民,昏庸無道者,必將滅亡。得民心者得天下。

“抗金英雄岳飛”主要講述了愛國將領岳飛,抵抗金兵的故事。岳飛年青時,是一個有着遠大理想的青年,貧窮激發了他的雄心壯志,刻苦的學習增長了他的知識和才幹。他率領着岳家軍,面對強大的敵人,毫無懼色,打得金兵四處逃散。他常對兵官説:“文官不貪財,武將不怕死,一個國家才有希望。”岳飛的領兵之道令我欽佩,岳飛的愛國主義情懷讓我敬仰。

品讀《中華上下五千年》,就如同在時光的隧道中自由穿梭,收穫歷史帶給我的啟示,真是一件快樂的事。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15

我讀了《爺爺一定有辦法》這本書,講了慈祥的爺爺即聰明又心靈手巧,總是能把舊的看上去可以扔棄的東西重新變成新的,使人看見了,聽見了有一種吃驚不小的感覺。我們也能像爺爺那麼能幹嗎?

當約瑟還小的時候,爺爺為他做了一條奇妙的毯子。這條奇妙的毯子不但舒服,而且很保暖,還可以把惡魔通通趕跑,不過約瑟漸漸長大了,這條奇妙的毯子也變得老舊了。約瑟的媽媽説毯子太舊想把它扔掉了。約瑟説:”爺爺一定會有辦法的。“於是他就跑去找爺爺,爺爺一看説這料子還夠做……就喀吱喀吱縫進縫出很快一件奇妙的外套就做好了。過了不久,約瑟又長大了,奇妙的外套也變得老舊了,媽媽又想把它丟了。可約瑟還去找爺爺,爺爺又用同樣的辦法把外套變成了背心。接下來爺爺又把背心變成了奇妙的領帶,領帶又變成了手帕,最後手帕變成了鈕釦。有一天鈕釦不見了消失了,即使是爺爺也沒辦法無中生有呀!第二天約瑟去上學,拿起筆在紙上刷刷的寫着,他説這些材料還夠用……就寫成了一個奇妙·精彩的故事。

我還很喜歡這本書的圖畫,下空有小老鼠的家庭,充滿生活氣息,它們也忙忙碌碌着,用爺爺剪下來的零碎布做牀單,窗簾,桌布,還有衣服等……用勤勞的雙手把自己的家庭裝扮得漂漂亮亮,看上去很温馨。真是美妙極了!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深深感到我的爺爺也是同樣愛我,經常給我買我喜歡的東西,從來不罵我,我好幸福,我也愛我的爺爺。還使我懂得了在生活中要養成節約不浪費的好習慣,更要認真學習,像約瑟的爺爺那麼聰明,做任何事情都要動動腦筋,多想想辦法,這樣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16

我懷着緊張萬分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環遊世界八十天》這本書後,有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的感覺,又彷佛坐上了時光機,身歷其境。書中的主角霍格,是一位非常富有、英俊的英國紳士,他勇於像不可能的事挑戰,因此與朋友以一半的財產打賭 ─ 以八十天親自環遊世界一週,只為了向別人證明他能克服種.種困難,獲得成功。

到世界各國旅遊,應該是很輕鬆和新鮮的經驗才對。為什麼會緊張懸疑呢?因為故事發生在公元一八七二年,那時沒有飛機,只能靠火車和輪船,有時會因氣候或人為的因素而延誤。因此這算是高難度的挑戰呢!賭注有可能會面臨破產,不但不能自在逍遙的玩,還得提高警覺,再加上被誤認為是搶走銀行鉅款的大盜,隨時都有可能被逮捕,真是雪上加霜啊!

當讀到霍格一路上被刑警追捕,甚至被囚禁,我有一種莫明的感動,想起自己也有被誤會的時候,眼淚就像忘了關緊的水龍頭,不停的流下來,可謂感同身受。另外,我還從書上深深的體會到,世界上有成功的人,也有失敗的人,他們的成功不在於財富,也不在於運氣,而是在於努力的程度。霍格的成功就在於他憑着智慧、毅力和努力來克服所有的困難,他這種堅強的意志力,是值加大家學習的。

我讀完這本書之後,對霍格這個人勇於接受挑戰的精神感到佩服。在一百多年前的交通並不發達,即使是現在先進的英國也是如此,最後還是以他的勇氣和毅力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雖然他沒有贏到金錢,但是他得到了一輩子最難忘的經驗。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17

我最近讀了一本叫淘氣包馬小跳的書,書中描寫了馬小跳在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奶奶家度過了一個難忘暑假的故事。

馬小跳在奶奶的村子裏認識了叫小非洲的小男孩,跑的跟馬一樣快的小豬“黑旋風”,愛管閒事的大黃狗,話説的很溜的鷯哥。他還幫助胖猴子減肥,當他發現村民在夜裏捕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便跑到專賣野生動物肉的野味餐廳,將關在那裏的娃娃魚等各種野生動物全部放生了;他還發現一座黑暗的小屋子裏關着一頭黑熊,便機智的將這一情報傳到“黑熊保護中心”,這頭被折磨了十一年的黑熊成功的救了出來。

讀完這本書,我認識到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不能傷害動物,要保護動物。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18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它的名字就是《野性的呼喚》。我首先給大家介紹大概內容:一隻南方狗巴克,遭到不幸被賣到了北方。他開始了那艱苦、危險的北方生活。

他參加了運輸文件的狗隊,並在狗隊中不斷的學習。艱苦的學習中,他那原始的野性開始被喚醒。出於野性和權力的渴望,巴克先是隱忍,繼而不斷的製造麻煩,往後的日子裏,他終於和兇悍、老辣的領頭狗斯比茨展開了一場惡鬥,巴克勝利了,他取代了斯比茨的位子。轉賣新主後,結識了新主人善良的桑頓。當在一次荒地探寶的旅行中,桑頓遭野人襲擊,不幸身亡,憤怒的巴克為主人報了仇,回到樹林成為了狼之王!文章描寫生動,巴克身上的野性,把他天生狼的品格發揮了出來,並不斷學習,收穫經驗。

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向巴克學習:來到一個新的環境中,我們應該學習比自己能力強的人,吸取別人失敗的經驗,使自己不要再犯同樣的錯,從而讓自己超越別人。這樣你就是一個成功者,一個勝利者!在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事:在我們做課堂作業的時候,往往有幾位同學先寫完,給老師改。畢竟“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幾位同學的作業不一會就有了錯誤。

老師便在那細心的指導他們,正在檢查的同學可以用心聽。如果別人的作業錯了這道題,而你沒錯,你也可以想想他為什麼錯,保證自己不犯同樣的錯。而你也錯的話,你就細心想想,怎樣才能不把這道題寫錯,也保證自己下次不犯相同的錯。我相信大家看了《野性的呼喚》以後,會從中得到更多的東西。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19

最近,我讀了童話小説《香草女巫》。這本書講述了一個關於真正女巫的童話故事:世界上真有女巫嗎?那還有假!重要的不是有沒有,而是我們應該學會識別她們,然後把她們幹掉!因為如果不幹掉女巫,她們就會殺死孩子。女巫每天都要殺死一個孩子,如果她們辦得到的話。遇到女巫可不是好玩的事,特別是當她們開大會的時候,當女巫大王宣佈她的祕方的時候!你會被變成老鼠的!可是要記住,即使你被變成一隻老鼠,你也要學會勇敢地面對,而且你還有機會去消滅她們。因為有愛和勇氣,即便是變成一隻小小的老鼠,也能夠消滅全世界最最強大的女巫。

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這個故事的小主人公,一個7歲的英國小男孩,他從小失去了父母,和姥姥相依為命。在被女巫大王變成小棕鼠後,沒有慌張害怕,而是變得更勇敢更聰明瞭。因為他不僅要為自己報仇,還要拯救全英國的孩子不被女巫變成老鼠。讀完這本書,我非常佩服小男孩的勇氣和機智,他的勇敢和自信正是我該學習的!

平時我是依賴性特別強的孩子,當我遇到困難時,我常常會求助於我的兩個小姨,我總喜歡把困難扔給她們,由她們來幫忙。其實,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可以把事情做好的,只是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畏畏縮縮的,沒有勇於地去面對。我想我應該向小男駭學習,勇於去面對困難,迎接困難,從而戰勝困難!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20

《簡愛》一文是由英國小説家夏洛蒂所寫,用女主人公簡·愛的視角以自敍方式講述了一個受盡摧毀、凌辱的孤兒,如何在猶如兒童的人間地獄的孤兒院頑強地生存下去,成為一個獨立、堅強、自尊、自信的女性的成長故事。

簡·愛是個孤兒,從小寄養在舅母家中,受盡百般欺凌。後來進了慈善學校洛伍德孤兒院,靈魂和肉體都經受了苦痛的折磨。也許正是這樣才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她以頑強的意志以成績優秀完成了學業。為了追求獨立生活,她受聘在桑菲爾德莊園任家庭教師。故事的重點是身份低下的家庭教師簡·愛與男主人羅切斯特之間歷經磨難的愛情。這段愛情因男女主人公懸殊的社會地位和個性的差異而充滿了激烈碰撞,也因兩人志趣相同、真誠相愛而迸發出燦爛的火花。作者以簡·愛鮮明獨特的女性視角和敍事風格娓娓道來,真實而有藝術感染力。特別是簡·愛的獨特個性和思想,愛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她有頑強的自尊心。在打動身為貴族的男主人公的同時,也緊緊抓住了我們讀者的心。

簡·愛作為愛情小説的女主人公是以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出現在這部十九世紀的文學作品中的。以往愛情故事的女主人公都是些美麗温柔、高貴賢淑的女子形象。而簡·愛,她“貧窮,低微,不美,矮小”,但她擁有的一顆智慧、堅強、勇敢的心靈,使那些外在的美在這內在美面前黯然失色。更為可貴的是簡·愛並不因為自己的貧窮和外貌而自卑,相反,她勇敢堅定:“我和你的靈魂是平等的。”“我跟你一樣有靈魂,——也完全一樣有一顆心!”“我現在不是憑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憑着血肉之軀跟你講話——這是我的心靈在跟你的心靈説話,就彷彿我們都已離開了人世,兩人一同站立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就像我們本來就是的那樣!”也正因為此,簡·愛敢於去愛一個社會階層遠遠高於自己的男人,更敢於主動向對方表白自己的愛情——這在當時的社會是極其大膽的。幸福不再是某個人、某個階層的專利,她屬於芸芸眾生的每一個人。只有兩個相互對等的靈魂才能組成一份完整的愛情,所以簡·愛堅持,自身的獨立與追求愛情的完整是不能分離的。後來,簡·愛含着悲痛離開了羅切斯特,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她決不能允許自己和一個有婦之夫結合在一起。那會是一份不完整的愛。如果她繼續留在羅切斯特的身邊,那她也就不會還是原來那個獨立、平等的簡·愛了。如果説簡·愛的這次離去是由於無法改變的現實而不得不做出的一次理性選擇的話,那麼她最後的歸來則是她出于堅持感情的追求的又一次理性選擇。

在現實社會中,也同樣有簡·愛這樣不屈不撓的人,不向困難低頭,不屈服於不公平的待遇,永不放棄。《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也像書中的女人公一樣有着坎坷的命運道路,夏洛蒂筆下的簡·愛彷彿就是她自己的影子。我希望陽光下,鮮花裏有更多的簡愛走出來,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是美貌,還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靈和充實的心胸,都能以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個性生活。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21

今天爸爸帶我去丹尼斯買書。到了那兒,我看了一本有趣的書。名字叫------《淘氣包馬小跳》。書上説杜真子像個瘋丫頭,因為她到馬小跳家住了幾天就讓馬小跳難受的不得了。杜真子是個很有個性喜歡指揮馬小跳的女孩,一到馬小跳家就佔着馬小跳的卧室,把他的東西全都扔了出來。並對他説:“以後這個卧室就是我的了。”順手寫了張紙條貼在了屋門上,上面寫着:“女孩兒的卧室男孩兒免進!”沒辦法,馬小跳今晚只好睡到了沙發上。

讀完這一段,我覺得杜真子很沒禮貌。更不幸的是杜真子又把她家養的會笑的貓帶到了馬小跳家裏。那隻貓有個特點,只要一見到自己討厭的人,就會冷笑,耳朵一動一動的,挺嚇人的。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22

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時,心中並沒有任何觸動,甚至覺得用這樣一句話作為一本書的名字,似乎有點不妥,只是那龍應台三個字對我實在誘惑力太大,引得我非要看看究竟這個書名背後藏着怎樣的文字。幸好,並沒有因自己對書名的第一印象而錯過這本書。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其實是一本中國台灣作家的短文選集,文章大多數圍繞着“憶”這個主題,或是作家回憶自己的往事,或是回溯歷史的沉思,或是作家着筆故事主角的往昔,文風多清淡質樸,温婉雋美,直扣心絃。

驀地,思憶起朋友黃大頭在兩年前曾經對我説過的一句話:“不要再活在過去了,向前走。”那是在我突逢那時人生最大的轉折與挫傷的當下,我每一日裏的流連舊地,尋找整理翻看舊照。終於,在我又一次將新尋到的舊時相片上傳到空間時,黃大頭忍不住了,在QQ上狠狠地訓斥了我——完全無視我是她半個師傅的身份,那樣的直言不諱,那樣的一針見血,醍醐灌頂也不過如此。

記得當時愣住了好久好久,回過神來時,已經走在東區灑滿落葉的街道上,直到眼淚不知不覺地滑落,方才在一處偏靜的草地上停下,嗤笑自己竟如失戀一般地留戀追憶一份自己絕然狠心放手的東西。

跟吳花果説我要珍藏過往,不再盲目留戀,勇敢邁步向前時,他竟不相信。問他為什麼,他説:“你這個人,要是‘感性’和‘理性’打架,‘感性’一個小指頭就碾死‘理性’。朋友都是十幾年的老友,戀愛不談個九年你都不打算跟我結婚,玩個無聊的網頁小遊戲都能上玩五六年,一份那麼辛苦的工作只因同事領導人好便堅持做上這麼多年。你能這麼輕易就完全放下過去嗎?”最後,他下結論:“你頂多活在當下的同時,心裏仍暗暗糾結於過往。”我雖然一臉黑線,卻不得不折服於他的結論,這個世界上最瞭解我的人莫過於他了——我也確實至今仍不時回想往事,暗自懊悔難過。

好吧,我承認,有些回憶縱使殘酷不堪,我仍無法徹底忘懷,時隔再久,依然刺痛我心。回憶,有時甜美如蜜,有時傷人如刀,我的不勇敢致使某些過往永遠有傷害我的能力。而這些雕刻於骨血的記憶,又如何能在血液裏徹底消融呢?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23

四月二十六,正是芒種節。按照風俗要祭餞花神。大觀園中的女孩子們早開始忙礙了,吾獨不見黛玉。而寶玉見到黛玉總是躲着自己,正奈悶自己哪裏得罪了她,卻發現地上有許多落花,於是他兜起落花,奔到那天和黛玉葬桃花的地方。

再説那黛玉因昨夜到怡紅院遭拒後,心裏很不是滋味,於是吟起了《葬花吟》。聲音悽美動人,讓人好不傷感。

林黛玉為何能吟出這麼一首淒涼唯美的詩呢?這就要提起她的身世了,林黛玉是林如海和賈敏的獨生女,因父母先後去世,外祖母憐其孤獨,接到榮國府撫養。她生性孤傲,天性率真,與寶玉同為封建的叛逆者,她從不勸寶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她蔑視功名權貴,當賈寶玉把北京網所贈的聖上所賜的名貴念珠一串送給她時,她卻説:“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這東西!”她和寶玉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志趣,真心相愛,所以昨夜寶玉沒有和黛玉相見,自然讓黛玉心中又氣又悲,吟出“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由落花無人憐愛哀歎自己身世苦。

而黛玉自從進賈府第一天,知道這裏不同於別處,自是做事處處小心。雖有賈母等人的疼愛,而敏鋭的她更多感受到自己被人冷落,從“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更真實的表現了自己寄人籬下處處提防。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老落人之兩不知!”感歎青春易逝,縱使自己如今擁有稀世容顏,也逃不掉歲月的侵蝕。且自己現在身在他人家中,即使老死也無人知曉,感歎自己的身世。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林黛玉詩書精通,所以性格不免有些孤傲,她以為自己原本高潔的情操也能不被這腐朽污濁的社會所浸染,表現出她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她希望自己可以像鳥兒一樣擁有一雙翅膀可以飛翔,也表明她不受封建束縛,背離封建禮教,追求自由的精神。

一首悽悽艾艾的《葬花吟》道出了一個知性美麗的奇女子,這其間存在的深刻情感,怎樣不叫我們認真領會感悟呢?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24

“媽媽,你和我説話的方式,還是把我當作……小孩看待,你完全無法明白我是個……成人,你給我足夠的自由,是的,但你知道嗎?你一邊給,一邊覺得那是你的‘授權’或‘施予’,你並不覺得那是我本來就有的天生的權利!對,這就是你的生態啊。也就是説,你到這天都沒法明白: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於你的‘別人’!”拿起《親愛的安德烈》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樣一段話,瞬間一種強烈的共鳴撲面而來。的確,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總是會有很多自己的思想,想着走自己的路,選取自己的品味,在搞自己的遊戲,並總是在心底高呼:“媽,你能不能明白,我們要自己出去探索。”這便是我們心中的獨立。

而我是從何時開始變得上述般反叛的,具體自己也説不清楚。或許是我產生“這麼大的人同母親還太親近,代表着本身人格獨立性不夠完整”的觀念開始的。只記得去年自己當選“蠡中年度十大人物”後,家裏沒人知道,直到頒獎的前一天晚上,母親才因我的一句話“明天的頒獎典禮我是獲獎者之一”而得知。“什麼?你申請了?怎樣沒和我們商量?”那一刻望着母親驚愕的表情,心底卻莫名地湧起一種快感,這是這麼多年來我第一次自己做決定,而且是一次成功的決定。於是每每當我想起這一經歷,嘴角便會情不自禁地揚起一絲得意的笑。然而當我讀到書裏第三十四封信中龍應台應對兒子的獨立宣言時的“慘狀”,這抹淺笑滿滿的凍結、封存。

從未想到原來作為母親的她們,應對這樣的言語與場面是這般“無法應付”。那一刻,我首次於她們的角度開始試想。一開始的自己,只是個柔軟地躺在母親懷裏的小嬰兒,大聲地啼哭,傻氣地笑,流着口水親切地叫着媽媽。然而,隨着時刻的推移,我悄然成長,一點點地變得成熟,一點點地追求獨立,然後毅然地奔向那個未知的世界。這一切都在母親的眼裏,而她只能遠遠地站在身後,惆悵地望着我的背影,在遙遠的地平線上變得越來越小……或許,在她心裏依舊清晰地記得,那個柔軟地躺在自己懷裏無助啼哭的嬰兒時代的我,而我卻彷彿一夜之間變得亭亭玉立,説話乾脆,做事自信,又不拈人,並且叛逆地表示,我沒話想和她説。這個時候,一旁的母親真得會很心痛吧。

此時再回想自己,在這羽翼還未豐滿之際,就早已想方設法地追求“獨立”,是否的確疏忽甚至在無形中傷害了有着中國“保護式”教育心理的母親。

一番沉思之後,目光再一次回到手中的書上。書的封面,是英俊的安德烈沉思的樣貌。驀然發現再叛逆的孩子,在母親面前,其實仍然只是一個孤獨成長的少年,一個應對學習、情感、生活常常困惑,卻發奮地去適應和排解的少年,一個擁有和自己一樣血液的優秀、感性、率真、誠實、幽默的可愛少年。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25

一提到狐狸,大家肯定會想到許多上當受騙的故事,如狐假虎威等。覺的狐狸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是我看完沈安溪寫的《再被狐狸騙一次》後,對狐狸有了新的看法。

公狐為了救孩子和母狐,不顧性命,扯斷了自己的腿,露出了白森森的骨頭,血一下子流了出來,彷彿在説:“我真的受了重傷,真的跑不動了,快來追我吧!”作者知道公狐在故伎重演,是要把作者引開狐狸窩,好讓孩子和母狐到安全地帶。作者被公狐的責任心感動了,故意上當,讓母狐和它的孩子安全的離開,公狐自己卻死在了草地上。

我被公狐這種不惜犧牲自己性命救母狐和小狐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它對家庭的責任心和對孩子的愛心。這讓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每天早出晚歸,辛苦工作不就是想給我一個好環境,讓我快樂成長嗎?有一次,晚上11點左右我突發高燒,爸爸媽媽不顧一天的辛勞,連忙把我送到醫院,在醫院打了一夜的吊針,直到早上5點才回到家。爸爸不顧一夜沒有閤眼匆忙上班去了。媽媽則趕忙向領導請假在家照顧我。經過幾天的治療和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懷,我的病好了。可他們的行為不是和公狐一樣的負責嗎?還有,爸媽平時很節省,吃飯穿衣都很樸素,但他們在我的學習上卻很大方,他們想方設法讓我轉到市裏好的學校就讀,並且媽媽不怕回家工作往返的辛勞,不惜花錢租房,也要讓我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問世間最偉大的愛是什麼?那一定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26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百科全書》,這本書讓我知道:目前科學家已知最大的恆星在御夫座,叫做“柱六”,它比太陽的體積大二百億倍,而最小的恆星是蟹狀星雲中的一顆中子星,它的直徑只有20千米,相當於地球的1/637,但密度大的驚人。我還知道了銀河系是由許多星團及其他天體組成的一個龐大的天體。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顆,它的質量是太陽的質量的800倍……

大自然真奇妙啊!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27

在我的印象中,和尚——守着孤燈寡影,清規嚴律,敲度一生,和尚的世界裏,萬物皆空。 雖説落地生根,逢根生源,但何嘗不是如浮萍般漂浮於空暝之中,生於塵世之間,卻又苦苦追尋 境界,是真忘我還是假忘我?真亦假 時假亦真,吃齋唸佛,豈不是虛度光陰?

《受戒》並不是傾訴和尚苦行的載體,也不是道明受戒苦旅的讀本。明海已經出家四年了,使我不禁以為這唄世人推崇的名篇不過是和尚枯乏生活的絮絮唸叨。我懷着閒讀的心情往下看,不知不覺被其中的字眼所吸引。恬靜閒適的村莊,樸實憨厚的村民,美麗純樸的英子,助人為樂的明子,構成了一幅最為和諧的景圖。

這是一個關於愛與美的故事,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是孔子眼中的大同世界,是唐玄奘心中的極樂世界。在這個小小的村莊裏,我們看到的是一畝畝良田,一座座青山,一個個人家,而不是險惡的人心,利益薰心的村民。這兒有一座小小的寺廟,和尚不用受清規戒律,可以喝酒吃肉,可以娶妻生子,活似神仙。彷彿到現在,我還能看到舟山的英子和明子,聽見山間英子優美的歌聲。村民之間相處融洽,而不是如今的近鄰不識;人們互相幫助,而不是如今的冷眼旁觀別人的悲慘;人們之間無私奉獻,而不是如今的追名逐利。在這裏,我看到了人性,久違的人性之美,陌生的人性光輝。

其作者汪曾祺將這個愛情故事譜寫得淋漓盡致。他的文字並不華麗,卻盡顯文致。他的語言美,但不是矯飾。他寫的愛情純,乾淨的如溪水一般,並不像外國多數作家那樣露骨,明子與英子並沒有經歷什麼風吹雨打,卻讓人刻骨銘心。他們的愛情不像是張愛玲説的,經得起挫折卻經不起平凡。他們的故事是那些在一起以及不在一起的時光,他們的故事在我們的眼裏,在他們的心裏。那份淡淡的卻又濃厚的愛,沉澱在文中的每個字裏,在那小舟上方昇華。

再看現在,人與人之間隔着一層紗,彼此看不清,識不透。再看社會,處處宣傳構造和諧社會,可是食物毒加工,貪官污吏,打砸搶燒的現象屢見不鮮。社會不和諧,是人心亂啊!正如韓寒所説,社會不和諧就是兩種人給鬧的,一種是吃不飽餓的,一種是吃飽撐的。人人都在道和諧,但還有多少人不明白和諧也是需要從身邊做起的道理。政府時時倡導和諧,人民盼着和諧。政府出台政策,是靠人民去構造和諧的,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只能盡微薄之力,真正的力量在於人民。和諧也是一種人性美。

人性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人類能夠超越功利與得失,懂得悲憫、敬重和寬容。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28

已過午夜,丈夫和兒子發出輕輕的鼾聲,我仍在捧着一本書讀得驚心動魄,還差最後三十頁,絕對等不得睡一覺的間隔。小説寫得太精彩了,尤其是作為一位母親,讀來更是寸斷肝腸。

這本叫《無聲告白》的小説,出自一位美籍華裔女作家之筆,扉頁上的她很年輕,也很漂亮,很難想象如此深刻、如此刺痛靈魂的故事是這位優雅、温婉的女士所作。小説探索了身份危機、人生成就、種族、性別、家庭以及個人道路。寫的是成為“異類”的那種負擔與壓力,這種負擔與壓力,通常會摧毀一個人,而不是塑造一個人。

先説説故事梗概:莉迪亞死了,她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遺傳了母親的藍眼睛和父親的黑頭髮。父母深信,莉迪亞一定能實現他們無法實現的夢想。莉迪亞的屍體被發現後,她的父親內疚不已,母親則一心報復。莉迪亞的哥哥覺得,隔壁的壞小子鐵定脱不了關係,只有莉迪亞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

莉迪亞的妹妹看清了什麼呢?

原來,李先生是一位出身窮困的華人移民後代,從小受到排擠、孤立,最大的夢想就是融入白人的世界。李太太由單身母親撫養長大,雖是地道的白人,卻不願屈從母親期望的女性傳統角色,她夢想擁有自己的事業,比男人更加卓爾不羣。倆人的結合有愛,也有很深的誤解和由誤解產生的期待。等到孩子相繼出生,誤解越來越深,差點導致家庭的崩解。此後,莉迪亞就成了維繫家庭表面安穩的紐帶。她既要安撫父親對友誼的渴求,又要滿足母親對出人頭地的期盼。她被親情綁架,被父母的懦弱壓垮。

在小説中,每個人都有心中的夢想,在現實中卻都舉步維艱。當成人的夢想遭到現實困境,當成人解決不了自己內心的痛苦,這種憤憤不滿,這種失魂落魄,就會轉嫁到幼小而柔弱的孩子身上。

痛苦像瘟疫一樣,不但互相傳染,還會感染給所有的家人。當內心的痛苦深藏成祕密,這些祕密就會讓家庭產生裂痕。我想,每個人都難免心意難酬,難免傷痕累累。但是,這些決不能成為勒索他人的藉口,尤其不能轉化成催逼孩子的重壓。每個人,每個時代,都有不可避免的困境,都有繞不開的難題,那麼,這些都應該由每個時代裏的每個人去求索,去抗爭。轉嫁痛苦是一種怯懦,自己消化不了,扛不下來,也只好自己認,至少不要讓它再去毒害孩子的心靈。“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封皮上的這行字像針一樣刺進你的心裏,告誡你:要有勇氣活出自己,否則,你不但成為不了他人期待的樣子,還會因此自我毀滅,帶給他人更大的打擊。因為,每個人的問題只能自己解決,在別人哪怕是最親近的人身上也得不到徹底的代償。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29

輕輕合上書,指尖緩緩劃過封皮,心中仍有陣陣悸動,久久不能平復。這是一本集愛、死亡與生存的選擇於一體的書,是一本回歸人性,引人深思的書,也是一本無法讓人輕易放下的書。

15歲的單親女孩迪倫的世界一片混亂,這讓她覺得生活被籠罩了一抹灰色。迪倫勇敢地決定去看望未曾謀面的父親,不幸的是,火車運行中突發交通事故,當迪倫拼命逃出火車時,發現眼前是一片荒原,而她也許是唯一的倖存者。

遠處荒原的山坡上坐着一個男孩,是她的擺渡人—崔斯坦,一個年齡與迪倫相仿的,有着金色頭髮與深邃的鈷藍色眼睛的男孩。迪倫不得不聽從他的安排,在荒原上跋涉。途中,崔斯坦告訴了她事實的真相——她是唯一一個遇難的乘客,迪倫坦然接受了現實,這讓崔斯坦不禁對這個年輕柔弱的靈魂產生了憐愛與同情。

一路上,他們相知相依,穿荒原,過沼澤,攀高山,從惡魔兇狠的圍攻中一次次死裏逃生,抵達一個又一個安全屋,越是美好的時光越是以驚人的速度流逝,分別的時刻還是到來了,當迪倫跨過終點邊界線後,她的靈魂也來到了天堂,這也意味着與崔斯坦永遠的別離,沒有崔斯坦的天堂對於迪倫來説只是一座華麗卻荒涼的城堡。於是,她不顧靈魂會灰飛煙滅的危險,毅然決定原路返回尋找崔斯坦,在經歷各種劫難後兩人終於重逢,並一起回到了人間。

在迪倫的靈魂通往天堂的路上,崔斯坦無疑是迪倫的擺渡人。他關心、保護着她,而迪倫從天堂返回荒原後想方設法與崔斯坦重回人間的時候,迪倫似乎又充當了崔斯坦的擺渡人。

是什麼讓一個曾經怯懦膽小的女孩蜕變成為了愛情奮不顧身的勇者?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迪倫已經更加勇敢、堅定了。她敢於直面內心的恐懼感,不懼怕困難與艱險,不再退縮,猶豫不決。在這方面發揮巨大作用的無疑是崔斯坦。他一路引導着她、安慰着她、幫助着她,開拓了她的視野,讓她體驗到了未曾有過的感情,使迪倫的靈魂完成了成長與救贖。

生活中有許多細微的人和事,潛移默化地改變着你,也許是老師的諄諄教誨,也許是父母的苦口婆心,朋友不經意的問候,與路邊流浪小貓小狗深情的對望……不要輕視這些細節,這可能是你靈魂的擺渡人在冥冥之中向你透漏訊息,這有可能改變你的人生。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一句經典的`台詞:“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願我們都能擺脱怯懦的囚籠,願我們在他人的引領下充滿希望,信念堅定,願我們都能遇到靈魂的擺渡人,更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其他靈魂的擺渡人。

史記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30

今天,我讀了《最想要的禮物》這本書。讀後,我頗有感受。

這是一本充滿奇思妙想的一本書。主要講了一個綽號叫伊大碗的女孩有本事把每一次生日辦成家人的受難日。又臭又倔又怪的大碗成了家裏的反面分子。她幻想出一個精靈古怪的筷子弟弟,來做自己的同盟軍和玩伴、她處處和家人作對,狀況不斷,衝突不斷。最後當禮物揭曉時,每一樣都出乎意料,烤番薯一樣外焦裏嫩的大碗忽然意識到家的温暖沒有離開過她,而原諒和被原諒就是大家最想要的禮物。

大碗被父母送到了一所離家千里的學校,遇見一羣像小鬼一樣古怪鬧騰的學生。不過任小鬼們再厲害,再鬧騰,在這個學校都會被乖乖砸高砸軟變的可口又好吃。因為裏面有的是魔鬼老師。經過時間的推移,大碗日漸成熟。她明白人應該有兩個生日,一個真正出生的日子,一個真正意識到自己一直被愛着的日子。 生活中的我不也是嗎?不明白父母對自己的苦心,我行我素。我也會慢慢長大,總會有體諒父母的一天,父母永遠愛我們。只是各有愛子女的方式,我也會從一隻不起眼的麪糰,有朝一日脱胎換骨變成一直很想很有嚼勁的麪包。

當我讀到大碗13歲生日回家時。看到媽媽抱出一大堆禮物,像個雜貨攤時,我不禁感慨萬千,想起我的生日。爸媽何嘗不是滿足我的各種願望,讓自己幸福的像個小公主。可我又何嘗不是有很多時候不理解他們。抱怨他們對自己不夠關心,對自己的無理要求不滿意。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明白原諒和被原諒是大家最想要的禮物。時刻做到相親相愛,彼此真誠,誠實也是最好的禮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xinde/dushu/o8oek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