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我成為了哥哥》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9篇)

《我成為了哥哥》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9篇)

《我成為了哥哥》讀書心得體會 篇1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少年勵志小説,書名叫《我成為了哥哥》,裏面講了一個名字叫範森的男孩克服困難,讓他的家在一次充滿歡聲笑語。

《我成為了哥哥》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9篇)

故事在一個普通的、日子過得平淡如水的家庭開始了,那一天範森和自己的家人去荒島玩,在路上範森一直很興奮,因為他終於能出風頭了,在以前旅遊的時候哥哥走在前面,薩維埃總是很興奮嘰嘰喳喳説個不停,爸爸也很喜歡和哥哥薩維埃説話和聊天,因為爸爸覺得薩維埃又高又壯,有男子氣概,而自己呢,小屁孩一個,哪有什麼資格加入他們的談話,現在好了他終於能走到父母和哥哥前面啦!這下爸爸媽媽不會在看不到自己了!可到了荒島他才知道哥哥病了,而且病得很重,哥哥得了腦膜炎,也就是説爸爸媽媽最疼愛的大兒子變成了一個智障,這讓一個幸福的家庭就這麼沒了,這件事情過後範森一家人便生活在沉默裏,因為這件事情範森的媽媽的頭髮在短短几個星期裏變成了灰色,但經過一家人的努力,範森的媽媽走出了陰影,薩維埃的情況比以前好了許多,範森也變得有自信、不再羞見於人,這個幸福的家庭又回來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不放棄,無論前方有多大的困難,我們也會挺過去。

《我成為了哥哥》讀書心得體會 篇2

用了一上午的時間讀完《我成為了哥哥》這本書,合上書本,它帶給我的回味和震撼還在腦海中迴盪着。

這本書是由法國作家布里吉特·貝斯奇勒所着,是一篇見證孩子內心變得強大的成長勵志小説。這本書大致講了這麼一個故事。有一對兄弟,哥哥叫薩維埃,弟弟叫範森。在家裏,爸爸媽媽的眼裏永遠只能看到哥哥的優點,所以,弟弟總是認為父母關愛哥哥更多一些,他總認為哥哥搶了他的風頭,他總想成為哥哥,受到父母的重視。直到有一天他們全家去徒步旅行時,哥哥整個人突然變得蔫兒蔫兒的,無精打采,連飯也吃不下了,父母看到哥哥這樣很不滿意,認為哥哥沒帶好頭,而弟弟看着卻很得意,這次他終於有了表現的機會了。但回到家裏,家人才發現哥哥原來是生病了。

因為發高燒,哥哥薩維埃的大腦受到了損害,儘管他的身心會不斷成長,但他只能像一個嬰兒那樣生活,智力降到了嬰兒的水平:他不再會自己穿衣服,不會走路,甚至喪失了語言功能,家裏的每個人心情都糟透了,往日幸福的家被陰霾籠罩着……

哥哥生病後,父母大吵了一架,家裏每個人的心情都糟糕透了,為了照顧哥哥,家裏忙得團團轉,連外婆也來時不時的幫助照顧着哥哥。而照顧這樣一個生病的人實在是太累、太麻煩了,父親甚至都要放棄對哥哥的治療和照顧,但都被弟弟給勸阻了。弟弟説:“我們不能丟下他,因為他是我們的家人!”

弟弟開始放下從前的偏見,積極地投入到照顧哥哥的工作中去。他經常陪着哥哥玩耍,給哥哥講故事,還常教哥哥彈鋼琴,他哥哥最喜歡的歌曲就是《兩隻老虎》。於是,弟弟感覺到,自己就是哥哥了,他長大了,給家裏分擔憂愁了。

讀完了這本書,我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是成長?

現在的孩子,總以為穿上媽媽的高跟鞋和漂亮衣服,塗上口紅抹上眼影就是成長,總以為是穿上了爸爸的西裝、蹬上皮鞋、打上髮膠、噴上古龍香水就是成長。但是,我認為這不是真正的成長。通過閲讀這本書,我理解了什麼是成長。成長並不是你打扮成大人就是成長,而在於你是否意識到來自家庭的責任以及去學着分擔,學會照顧家人也是一種成長。我們要為父母、為家人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幫媽媽做一點家務活,在父母吵架時勸架,在父母煩悶時做他們的情緒垃圾桶,為他們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的學習少讓父母少操心等等。我認為內心的強大、獨立,會分擔責任,這就是成長——真正的長大!這也是我讀完《我成為了哥哥》的感受。

《我成為了哥哥》讀書心得體會 篇3

鳥兒的家是天空,小花的家是大地,小魚的家是大海……,我的'家是幸福的港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同樣,範森也有一個家,他的家怎樣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我成為了哥哥》。

《我成為了哥哥》這本書是法國著名作家布里吉特。貝斯奇勒所著,是一本成長勵志小説。

主人公範森原本有一個美好的家庭,由爸爸、媽媽、哥哥和自己組成。範森是家裏最小的孩子,以前,他總覺得哥哥薩維埃搶了他的風頭,而爸爸媽媽的眼裏永遠只能看到哥哥的優點。直到他們全家去旅行的那天,哥哥因為發高燒導致智力降到了嬰兒的水平,他不再會自己穿衣服,不會走路,甚至喪失了語言功能。家裏的每個人心情都糟透了,往日幸福的家也不見了……

就在家裏人都被哥哥的疾病壓倒的時候,最小的範森卻在心裏告訴自己:“我們不能丟下他,因為他是我們的家人”!他開始學着去做一個“哥哥”,去努力嘗試着幫助哥哥,漸漸地,哥哥有了好轉,慢慢在向前進步……

當我含着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淚珠合上這本書時,心裏久久地不能平靜。

範森,一個年僅12歲的孩子,一個我們的同齡人,一個原來只會關心自己的人,卻對自己的哥哥不離不棄,始終陪在他的身邊幫助他,關心他,對他充滿信心,看着他一天天的好起來……他面對現實的生活是多麼地堅強勇敢,多麼地執着啊!怎能讓我不感動,不佩服!

《我成為了哥哥》讀書心得體會 篇4

《我成為了哥哥》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的布里吉特·貝斯奇勒。書中的主人公範森是家裏最小的孩子。以前,他總覺得哥哥薩維埃搶了他的風頭,而爸爸媽媽的眼裏總只看到哥哥的優點。直到有一天,哥哥整個人突然變得無精打采,連飯都吃不下去,爸爸媽媽看了很不滿意,但範森心裏很得意,這次他終於有表現的機會了。實際上,哥哥是生病了,而且是病得很嚴重。家裏每個人的心情都糟透了,而哥哥,他再也不是那個世界最厲害的哥哥了。當家里人被哥哥的疾病給壓倒時,範森卻告訴自己:“我們不能丟下他,因為他是我們的家人。”他開始學着去做一個“哥哥”,去嘗試着幫助薩維埃。

我覺得範森是個要強的孩子,他在哥哥生病後漸漸長大了,可以從別人的立場看東西,知道要幫助家人度過難關。

我也有個哥哥,哥哥比我大5歲。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工作忙,哥哥經常在家照看我。爸爸媽媽總是誇哥哥很能幹,我很不服氣。什麼事都爭着去表現,結果弄出很多笑話。

記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在家。我看見爸爸在房間裏看文件,我就偷偷的在客廳把魚缸的小金魚都撈出來,讓它們排隊“剪指甲”。媽媽晚上回家發現小魚全死了,並且尾巴全被剪了,氣的臉色發白,要打我。哥哥拉着我躲起來,他還説:“傻妹妹,小魚的尾巴就是小魚的腳,不是指甲。下次不能做傻事,以後做事前一定要告訴哥哥。”

我哥哥現在長得很高,比爸爸還高,他上中學了,而且還要住校。每次他上學前媽媽給他準備很多零食,他總是每樣都給我留點。很讓我感動。在他上學後我就會給他打掃房間,每次他回家總有個整潔的房間。

有個哥哥真好,我也努力的讓哥哥感覺到有個妹妹真好。

《我成為了哥哥》讀書心得體會 篇5

前些日子,我拜讀了斯托夫人的成名之作《湯姆叔叔的小屋》。為人正直、心地善良,篤信宗教的湯姆叔叔;有勇有謀、聰明好學的混血奴隸喬治;唯利是圖、冷酷無情的奴隸販子黑利;人性泯滅、天良喪盡的雷格里;有正義感、但隨波逐流的聖克萊爾等栩栩如生的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使我最難以忘懷的是聰明活潑但野性十足,後來被調教得自尊自愛人人喜歡的黑奴小姑娘託普西。

託普西是黑人裏最黑的了,一雙圓圓的明亮的眼睛像玻璃珠子一樣閃閃發光,外貌有點怪,臉上的表情是精明與狡猾的奇妙組合,像個小妖精似的。她愛偷東西,偷了之後還撒謊,擺出一副無辜的表情;她品行不端,對所有惹她的人實施報復,惡作劇;她會趁着主人出去,瘋鬧幾個小時,把家裏弄得亂七八糟。她的主人想盡了一切辦法懲罰她,教育她,試圖改變她的不良習慣,但沒有用,這只是因為沒有愛。

想想吧!這原本可愛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淪為奴隸,她的一切只屬於他們的主人,那些所謂主宰着她命運的主人。她從小就在奴隸主的打罵中成長,令她養成了説謊、偷東西的壞習慣,把她原來那美好、純潔的心靈玷污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像託普西一樣的孩子。他們品行不良,沒有愛心,不可理喻,那麼千萬不要厭惡他,用愛去理解,寬容,剝去綠色嫩芽外的一層枯黃的東西,用愛來感化麻木的心靈。要永遠記住;愛的力量是巨大的,至高無上的!《湯姆叔叔的小屋》這本名著出版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了,它之所以能在今天依然使讀者們深深感動,也是因為作者在書中宣揚的博愛與人道在奴隸制消失的今天已然是人類永恆的追求。《湯姆叔叔的小屋》的全書都被同一個主題所主宰:奴隸制度的罪惡與不道德。

《我成為了哥哥》讀書心得體會 篇6

《甜橙樹》是一篇淚與笑交融的作品,甜橙樹是一種象徵,是彎橋的一個夢想。這個象徵和夢想不同於其他小説中的象徵與夢想,因為彎橋是一個殘疾人,一個有嚴重後遺症的人。

它寫的是一個殘疾孩子和一羣健康孩子由不和諧相處到和諧的故事,這種和諧的代價是殘疾人內心世界的真是的傾訴,以及這四個健康孩子為自己的惡作劇而感到慚愧,最後感動,達到和諧的故事。

彎橋,他失去了常人的記憶,他的記憶中的這四個好朋友,——儘管他們並非如此——至少是他心靈中認定的朋友,卻在他毫無防備的時候,去捉弄他,如果説在他沒有得病之前,這四個人也把他當作朋友的話,那就不會出現後來的事情了。

弱者比我們更高貴,更富有人性,更善良。彎橋沉醉在自己的傾訴之中,沉浸在往事的回憶之中,他的思維永遠停留在自己內心的美好上。他的一切不僅僅感動了文中的四個孩子,也深深地感動了我。

如果人人都有一顆善良之心,憐憫之心,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我成為了哥哥》讀書心得體會 篇7

很久以前看過這本書,此刻已經拍攝了3D版的電影,更想寫寫對這本書的印象。

“地心遊記”是一部描述冒險的書,它出自“科幻小説之父”法國作家凡爾納之手,他也被譽為“科學時代的預言家”,(我們最瞭解的就應是他的那本《環繞地球八十天》,我就是看了那本書後才找到這本來看的)。這本書描述地十分精彩,全書講述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書籍裏偶然得到了一張羊皮紙,發現前人曾到地心旅行,李登布洛克教授決心也做同樣的旅行。他和侄子從漢堡出發,到冰島請一位嚮導,他們按照前人的指引,由冰島的一個火山口下降,經過三個月的旅行,歷盡艱險和種種奇觀,最後回到了地面。書中的漢斯,阿克塞爾,李登布洛克教授在地心環遊了地球一週,好幾次險些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他們從魚龍的嘴裏死裏逃生,遭遇水源的危機……最終他們最後排除萬難,在一次危險的火山噴發中被炙熱的炎漿噴到了地中海的斯德隆布利島。

一本好書,就是一輪太陽。一千本好書就是一千輪太陽。燦爛千陽,會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也會讓這個世界所有的祕密在我們面前一覽無餘地展開。凡爾納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作家,他一生寫了六十六部小説,一共一百多萬字,一百多年來,他的作品一向受到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愛。在跟隨這本書歷險的同時,我明白了許多有關地層結構及考古學的知識,他似乎在用十分有力的科學理論向我們論證着自己無法實現的科學幻想之夢一般,讓我們讀着他的小説,不自覺地走向地球的中心。

地球的中心到底有什麼?有夢的孩子才會成功,讀這樣的書,讓我們更堅持為自己確定的目標而奮鬥,這個前提,當然是有科學的理論。看這個電影時,也能夠先看看這本書,書籍遠比電影寫得更值得相信哦!

《我成為了哥哥》讀書心得體會 篇8

讀《細節決定成敗》——有感

在暑假期間匆忙地看完《細節決定成敗》一書後,我發現本書用諸多的實例告訴我們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上,只有重視每一個細節才能真正立於不敗之地,提倡“關注細節,把小事做細”的精神,教育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比別人多思索一點細節,比別人眼裏“多做一點活”;否則,任何忽視細節的行為,就會有“1%的錯誤導致100%的失敗”的慘痛教訓。

此書引用的一系列的案例,具有很強的説服力和吸引力,聯繫到自己所從事的幼兒教師這一職業,幼兒教師的工作非常的瑣碎與細小,但需要我們養成一種習慣,即用心認真對待每一件事,不忽視每一個細節。

我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每天都和小朋友在一起,耳邊圍繞着孩子們的嬉笑、吵鬧聲,一天下來時常會覺得筋疲力盡。但在帶班時我要求自己做到“人到、眼到、心到”,關注孩子的一言一行。班內有36位孩子,有時孩子間的一些小摩擦如果老師不注意觀察是不會發現的;另外有些孩子生性內向、膽小有事也不會告訴老師,這些都需要我們老師細心地觀察孩子的表情才能發現。象我班的李思源小朋友,他要大、小便從不與老師説,但他有一個習慣動作那就是他有便意時他會用眼睛看着老師、並站着不動,這時就需要老師請他去小便,否則就會尿在身上。

在日常的工作中老師除了細心觀察孩子的表現外,還應關注到家長。記得有一次離園時,我聽到了一位家長與孩子的對話,她問孩子今天的毛線衣有無穿反?我聽了即與家長進行了溝通與瞭解,原來前一天回家時,孩子的毛衣前後穿反了。確實,隨着天氣的寒冷,孩子的衣服越穿越多,起牀時個別孩子難免會把衣服前後搞錯,而老師在幫孩子整理時也容易忽視孩子裏面的衣服。自這件事後,我在幫孩子整理時更注意了孩子裏面衣服的穿着情況,發現穿反的及時更換。使家長在接孩子時看到一個不僅外表整齊、裏面也穿戴整齊的孩子。還有就是隨着孩子衣服的增多,在幼兒洗手後捲起的袖子會出現外面的拉下來了,可裏面棉毛衫的袖子還沒拉下來的現象,這些都是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可從這些小細節上能看出我們老師對工作的責任心,能讓家長感到我們老師對他們孩子的關心。孩子游戲中的無意碰撞、跌倒等這些問題在不發現擦破、腫塊時都是我們老師非常容易忽視的,可這些小細節卻不允許我們老師忽視,而要多加關注,尤其是與家長及時溝通、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發生的情況,便於家長也注意觀察到孩子事後有無異常出現,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不論在哪個崗位上,都要重視小事,關注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也只有把小事做好,才能做大事,一句老話説的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汪中求先生説的很對,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在多數情況下只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把自己該做的小事都做好,做細,做透,我們的工作將會做得更加好。

《我成為了哥哥》讀書心得體會 篇9

依稀記得第一次知道《飄》這部作品是我在上高一的時候,看着同學拿着那麼厚的一本書在看,我不由的傻了眼,被那麼厚的書給嚇到了,但當我被告知説這本書的內容很豐富,很有哲理的時候,我卻又不由自主的捧起它,細細的閲讀了好久好久……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作品,是一部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反映南北戰爭題材的小説。這本小説所塑造的人物頗多,人物的形象也非常豐富,每個不同的角色給人精神上的鼓勵也不同,正如主人公斯佳麗身上表現出來的叛逆精神和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一直令我們每位讀者為之傾心。

當現在的我提起筆來寫這篇小説的讀後感時,思緒不由得把我帶回三年前看這部小説的時候,女主角斯佳麗的形象也忽然間浮現在眼前。我對斯佳麗始終持有一種敬佩之情。在美國南北戰爭發生的時代,

這也是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斯佳麗在面對因戰爭而變幻的生活時的勇敢,無疑是我們現在在校的每個大學生應該好好借鑑和學習的。在戰爭中,大火燒了她的莊園,她以前一切美好的生活也隨着熊熊的大火而消失殆盡,留下的只有一片令人絕望的黑色焦炭。更糟糕的是,就在這時,她還要承受母親病逝,父親發瘋的痛苦。在這關鍵的時刻,她並沒有退縮,而是勇敢,堅強地站出來擔當起整個家庭的責任,表現出令人震撼的堅強的一面。她是如此的獨立特行,她果斷的選擇迎接困難,擔當責任。這不禁讓我拿之與現在的我們進行對比,試想一下,現在的我們生活衣食無憂,有着良好的受教育環境,但是當生活給我們輕輕地一擊時,卻有多少人叫苦連天,承受不了,抱怨上帝的不眷顧?又有多少人可以站出來説,我要是也遭遇到這種情況,我也可以像斯佳麗一樣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21世紀的生活在給我們安逸舒適的環境的同時,無疑也在慢慢抹殺掉了我們心中那深藏的堅強的一面。多麼可悲的事情!

但是,斯佳麗在面對自己的愛情時的猶豫不決,卻是我不敢苟同的。但失去之後的淡然處之卻又是讓我欽佩。或許是因為她面對失敗時的不言敗,那種傲氣使得她在面對自己的真愛時不敢去承認,還是一路苦苦的尋找,卻是一次次的錯過。但是當自己心愛的人離開時,她也只是堅強地安慰自己: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她對明天永遠是充滿希望,充滿鬥志,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絕望。她的堅強讓人為之動容,為之震撼!這種精神難道不正是現在的我們所缺乏的嗎?

大學,讓很多人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流於平庸,每天渾渾噩噩的生活讓一切變得無力與蒼白。但是,殊不知一個正確的目標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是多麼的重要啊,不要因現在安逸的生活而沉淪,因為這樣只會讓你在面對挫折時顯得不堪一擊,誰能保證自己在面對困難時像斯佳麗那麼堅強,那麼勇敢?我們要珍惜當下,更要感恩當下!

《我成為了哥哥》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朱先生自己有兩種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種方法裏,我把自己擺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塊玩把戲;在第二種方法裏,我把我自己擺在後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兒裝腔作勢”。

“我無論站在前台或站在後台時,對於失敗,對於罪孽,對於殃咎,都是一副冷眼看待,都是用一個熱心驚讚。”

朱光潛的《談美書簡》是先生新近送我的一本書。對於朱先生,我雖有耳聞,但他的文字卻是首次得見,真是歡喜得不得了。樸實流暢的文字和隨和真誠的作文態度正是我所喜歡的。首先讀的是朱先生當年從海外寄給國內青年人的《十二封信》,其中談論的都是青年人生活中極其普通的話題,但同時也是極易引起青年人困惑的問題。比如,讀書與作文,動與靜,情與理,人生與我。讀朱先生對這些問題的看法真是一種享受,夏丏尊當年在為“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寫的序裏説,朱先生的這些信“就是勸青年眼光要深沉,要從根本上下功夫,要顧到自己,勿隨了世俗圖近利”。看來夏先生對這些信太瞭解了,單就這句話就引我一頭扎進了這些信裏。

“談人生與我”是最後一封信,其中講到朱先生自己有兩種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種方法裏,我把自己擺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塊玩把戲;在第二種方法裏,我把我自己擺在後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兒裝腔作勢”。這兩種眼光真是獨特,朱先生真是一個很有“趣味”的人。關於“人生與我”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一輩子都未必真正思考過。然而,不論思考與否,我們卻由不得不受這個問題的影響。人來到世間,活在現世,快樂與否,幸福與否,都與這個問題脱不了干係。同樣是人,有的樂觀,有的悲觀,有的積極,有的消極,有的有出世的態度,有的有入世的精神,有的能活出生命的精彩,有的終其一生只感到索然無味,這個中滋味也多半受這個問題掌控。既然如此,如何看待人生與我的關係,可是決定我們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的大事,也是關乎每個人一生的大事,我們最好還是學習一下,思考一下。

朱先生看待這個問題的眼光非常獨特。他把人與草木蟲魚一樣看待,同時也把自己與草木蟲魚一樣看待。他説人類比其它萬物感覺到苦,是因為人覺着自己比草木蟲魚重要,同樣,一些人比另一些人覺着苦,也是因為這些人覺着自己比另一些人重要。這些見解實在精彩!細想想,還真是這麼回事。也許有人會反駁,人是萬物之靈,怎能與草木蟲魚同日而語?!當然,這樣的説法無可厚非,但人家朱先生講的是一種看問題的方法,我們就沒必要糾纏於什麼低等與高等的差異問題了。順着朱先生的話想一想,的確,人幹嘛非要那麼在意自己呢。説實在的,這偌大一個天地間,多我一個,少我一個,我欣喜也好,悲苦也罷,實在是無礙於“天地之和”。看那些草木蟲魚,無論和風甘露,還是悽風冷雨,不都是一樣地活着,草木該繁茂時即繁茂,該凋零時即凋零,蟲魚該強健時即強健,該衰老時即衰老,誰也沒有覺着自己幸運或者不幸,欣喜或是悲苦。惟獨我們人類,七情六慾俱全,最易自艾自憐,自尋煩惱。

既然把他人把自己都當作草木蟲魚看待,人生豈不慘淡?事實上恰好相反,朱先生看人生的眼光似乎全在“趣味”二字。無論看人生的喜劇,還是人生的悲劇,總帶着欣賞的成分,總覺着有趣味,總能尋到美的感覺。也許正是這種眼光,這種特質,使朱先生最終功成名就,開我國現代美學之先河。可是,古往今來,多少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慨歎着人生的無趣無味,又有多少人在無趣無味中苦度了一生呢。現在看來,人生到底有無趣味全在你自己的一雙眼一顆心,朱先生眼中的喜劇別人未必能看到,朱先生眼中的悲劇別人也未必感受得到。既看不到也感受不到,人生也就少了許多把玩的對象,自然毫無趣味可言。許多人終其一生,全部的注意力只在一己身上,悲喜全從自身而來,這樣的人生難免趣味無多。

學了朱先生的眼光,我發現人生的喜劇遠遠多於悲劇。比如,之前總看不慣某些人身上的毛病,甚至厭惡,如今換一種眼光,便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有的還真是趣味無窮呢。如有的女人不論別人是否感興趣,總愛在人前誇讚自己的老公,其實無非是要告訴大家其老公如何如何能幹,如何如何能與達官顯貴同進同出,如何如何享盡人生浮華,我之前很反感這樣的人,覺得她們無聊膚淺。現在換了眼光,把自己放在後台袖手旁觀,便覺得這種女人也着實可愛,於是也便能以另一種態度欣賞她的津津樂道與沾沾自喜了。欣賞之餘,還意識到自己當初也不免有狹隘之嫌,的確,她們能在這些事上尋到無盡的樂趣和人生的滿足感,我們又何必嫌惡呢。還有,之前很看不慣一些口是心非的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總是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以前的一位同事,一次如廁時見到了A同事,A同事剛燙了捲髮,我的這位同事就誇讚説,哎呀,你的頭髮燙得真好看,多麼適合你的臉型和氣質。

A走後,B同事也來如廁,剛巧,B同事也剛剛燙了捲髮,我的這位同事馬上又扭頭誇讚道,哎呀,你燙的這個髮型真好看,剛才我看見A,她的頭髮燙得一點兒都不好,還不如不燙呢。一邊説着一邊興沖沖地往外走,誰知話音剛落,便看到A還站在衞生間門口,這位同事當時窘得無地自容。後來在工作中屢次遇到這樣的人和事,雖不如這個例子典型,但總是大同小異。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我總不免從心裏鄙夷其兩面三刀,説話辦事不講原則,做人沒有誠意。但現在換個眼光看,便也覺無妨大礙。一個人是什麼樣的脾性,他的話該如何聽,時間久了周圍的人自然會有共識,這樣的人若能從口是心非中獲得些樂趣,就隨他去,若能獲得些教訓,也算是得了生活的教化,豈不更好,我們完全可以拿它當個喜劇看看,實在無妨。

如此這般,人生的趣味真是多了去了。

人生的悲劇我見得不多,但也並非沒有。比如我的同胞哥哥,由於學業無成,一直未尋到合適的工作,有幾年遊手好閒,苦悶之餘便生出一些事端。爸媽眼看着兒子一步步誤入歧途,家庭也墮入困境,二老終日愁眉不展,悔自己沒有教育好兒子,歎自己不該一次次縱容遷就。哥哥也終日愁苦,悔自己做錯了事,辜負了青春好年華。他們都是我至親至愛的人,看着他們愁苦,我也愁苦,覺得父母不幸,哥哥不幸。 現在學了朱先生,換一種眼光看,正所謂“我們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為它是最不完美的”,“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人生的路有千萬條,但每個人只能擇其一,有的人一生道路較多坦途,有的人較多磨難,雖説有時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命運,但更多時候人在命運面前也是無能為力。至於為何有的人命好,有的人運差,似乎千百年來也沒人説得清,佛家講前世,講因果,講輪迴,就是為了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但不論信與不信,我們卻或多或少不能擺脱命運的安排和捉弄。既然如此,儒家所謂的“知命”就是立身處世的根本。順也好,逆也罷,我們都須在這世上走一遭。

面對人生的悲劇,埋怨毫無作用,有時連抗爭也未必管用。之前我也埋怨哥哥不懂事,做事不負責任,也怪怨爸媽太驕縱兒子,對兒子的事大包大攬。可這些都於事無補。後來,我逐漸冷靜下來,換了一種做法,既不埋怨哥哥也不責怪父母,而是盡己所能做些實際的事。我讓哥哥離開原來的環境,到北京自謀生路。大半年下來,他雖生計艱難,但至少平靜了心情,端正了生活態度,而且能憑藉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爸媽看到兒子終於自食其力,心也漸漸安定下來,我從他身上也越來越多地看出堅定與信心來了,家裏又有了歡聲笑語。朱先生説,“悲劇也就是人生的一種缺陷。它好比洪濤巨浪,令人在平凡中見出莊嚴,在黑暗中見出光彩”,我想,説的就是這個意思。

朱先生在文章最後寫道:“我無論站在前台或站在後台時,對於失敗,對於罪孽,對於殃咎,都是一副冷眼看待,都是用一個熱心驚讚。”這樣的人生態度讓我倍感温暖。一副冷眼,一個熱心,便道盡了“人生與我”的關係。我們對待人生的悲喜劇,對待他人,對待自己,都既用得着一副冷眼,也用得着一顆熱心,一副冷眼能讓我們氣定神閒,從容大度,既不要自命不凡,也勿隨了世俗去,一顆熱心能讓我們發現趣味,發現美,既關愛他人,也顧到自己。

文中還有一句話也啟迪了我的心智。朱先生説,也許有人認為他拿人比禽獸諸物,會將其視為異端學説,那他本可以搬出古聖先賢來為自己的理論辯護,如孔子所謂“知命”,孟子所謂“儘性”,莊子所謂“齊物”,宋儒所謂“廓然大公,物來順應”,和希臘廊下派哲學,他都可以拿來作為護身符。但朱先生認為不必如此,因為“我雖不把自己比旁人看得重要,我也不把自己看得比旁人分外低能,如果我的理由是理由,就不用仗先聖先賢的聲威”。這句話之於我有格外重要的意義,它使我認識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個人更應看重自己的悟性,而不要被古聖先賢嚇得畏首畏尾縮手縮腳。之前,我一直很有種自卑感,覺得自己沒有生在書香之家,對於人文哲理,雖有興趣,可缺少底藴,更談不上學養,後來年紀稍長,漸漸有了些人生體悟,也想偶爾抒發一下情懷,但常常缺少勇氣,羞於表達,生怕被人笑話,在古聖先賢面前出了醜。讀了朱先生的這句話,總算對待自己也有了另一種眼光和態度。

古聖先賢與我,時代雖有古今之分,天分雖有高低之別,但同樣為人,人性大抵是相通的,每個人從生活中得到的感悟也是相似的多,不同的少。只是有的人悟得深,有的人悟得淺,有的人悟得早,有的人悟得晚,有的人能將悟到的東西説出來總結出來,有的人説不出來總結不出來。但無論如何,總不至於有大區分,既然如此,何必擔心在同類面前出了醜。我只要相信,我於這個人世間體悟到的必是人類真理中的一部分,我的理由就是理由,不必顧及古聖先賢是否説過,或是如何説的。這樣的話説出來,不知會不會引起誤解,以為我竟然膽大妄為到不把古聖先賢放在眼裏。事實上,朱先生的這句話並不能減少我對古聖先賢些微的敬畏之情,只是讓我有了勇氣重視自己。單為這個進步,我也該好好感謝朱先生。

《我成為了哥哥》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星期二,我們學習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

當我讀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的時候,我被激怒了。

圓明園素稱“萬園之園”,是一個美麗的、舉世無雙的皇家園林。它由圓明、長春、萬春3園組成,用了150餘年的時間才修建成。

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台樓閣;又象徵着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徵着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鋒夕照;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台,武陵春色。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築,還有西洋景觀。漫步園內,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着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裏。

圓明園不但建築宏偉,還收藏着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所以,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如此秀麗、華美的一座園林,就這樣被英法聯軍蹂躪、摧毀,變成一片廢墟。那幫可惡的、無惡不作的強盜軍隊,奪走了無以計數的珍奇異寶、名書古畫,肆無忌禪的焚燬了“萬園之園”。是誰給予了他們權利,讓他們在中國的領土上為所欲為、橫行霸道?他們燒燬、破壞了中華多少代人智慧的結晶啊!

再想想一個半世紀前,圓明園是多麼豪華美麗。人們常説,希臘有巴特農,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競技場,巴黎有聖母院,而中國有圓明園。而如今,圓明園只剩幾根殘柱。回想起來,英法聯軍當初獲得的可真是“豐功偉績”,收穫豐碩!將那座舉世無雙的皇家園林搶掠一空,放火焚燒後,兩個勝利者眉開眼笑,“光榮”地返回了歐洲。

難道他們就不感到羞愧?在歐洲列強眼中,我們中國就是野蠻人,可這就是“文明人”對“野蠻人”的所作所為嗎?

在圓明園毀滅後的一個世紀裏,英、法兩國還在笑嘻嘻地議論、炫耀着各自從圓明園掠奪來的精美絕倫的寶貝。我真盼望有一天,他們能夠洗心革面,將所有搶掠去的珍寶物歸原主。但這可能嗎?

讀完這篇課文,氣憤之餘,我感到一絲悲哀。一個擁有上億優秀兒女的民族,一個擁有上億雙有力的手的民族啊,卻只能待在那裏,眼睜睜地看着這座“萬園之園”被搶掠一空後化為一片灰燼……

這就是清政府的腐敗與無能。我深知,英法聯軍焚燒、毀掉的不僅是圓明園,更是一個民族的自尊。

所以,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讓今後的祖國日益強大,讓圓明園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

《我成為了哥哥》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今天,我讀了一篇很美的童話故事,叫做《豌豆上的公主》,這是童話大師安徒生創作的童話故事。

故事的內容是:有一位王子想和一位公主結婚,公主多的是,怎麼才能看出她是真正的公主呢。有一天晚上,忽然起了一陣可怕的暴風雨,真有點使人害怕!這時,有人在敲門,老國王就走過去開門。站在城外的是一位公主。她説她是一個真正的公主。“是的,這點我們馬上就可以考查出來。”老皇后心裏想,可是她什麼也沒説。她走進卧房,把所有的被褥都搬開,在牀榻上放了一粒豌豆。於是她取出二十牀墊子,把它們壓在豌豆上。隨後,她又在這些墊子上放了二十牀鴨絨被,公主就睡在這牀上。第二天大家都問她睡得怎麼樣,公主説:“太難受了,幾乎一夜沒閤眼,牀上有個小東西非常硬”。大家判斷出來了,她是一位真正的公主。

這篇故事告訴我:不能夠因為生活中的一點挫折和困難而愁眉苦臉,要敢於去嘗試,敢於去戰勝困難,這樣才能證明自己!

《我成為了哥哥》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讀了《水滸傳》中的《景陽岡武松打猛虎》,我有很多感觸,也有很多收穫。

我瞭解到:武松是一位好漢,但是個直性子,總是獨來獨往,不聽別人勸,由着自己胡來;而且,武松還是個很要面子的人。就説那日,武松喝了很多的酒要過山岡,酒家勸他不要過去了,山上最近來了只大老虎,但武松不聽,説酒家騙他,硬要過岡。當武松讀了印信榜文,才知真有虎,想轉身再回酒店去,但又怕被店主笑話,於是就硬着頭皮上岡了!武松豪爽勇猛的英雄氣概由此可見一斑。

文中“武松打虎”那段寫得真是簡潔又傳神,“説是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來,只一閃,便閃在大蟲背後。那大蟲背後看人最難,便把前爪搭在地上,把腰胯一掀,掀了起來。武松一躲,躲在一邊……”這段話中的動作描寫生動、具體,用詞準確恰當,既讓人感受到老虎的兇猛,又讓人覺出老虎雖猛但畢竟還是沒人聰明,正好反襯出武松的智勇雙全……

而讀完全文,我最深的感觸和收穫則是:沒有不可能,只有不努力!在遙遠的年代,武松就能憑藉自己的智慧與力量,一個人赤手空拳打死一隻猛虎。如今,科技飛速發展,雖然我們會面對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但想想“武松打虎”尚能成功,我們還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呢?!我堅信:只要向着一個正確的目標,憑藉自己的智慧與力量,努力!努力!再努力!那麼,“不可能”就一定會變成“可能”!

《我成為了哥哥》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每次看《紅樓夢》,總也看不到結尾,原因無他,只就是覺得林黛玉的生世可憐本就可憐,可為什麼結局也那麼的悽慘,為何要讓她知道寶玉成親,最後氣結而亡。這個結局知道就夠了,沒必要去一遍遍的温習那種心痛。

我知道很多人寫了紅樓夢的續篇,以前對於這種書,然而我總就是排斥的。覺得那些人搞出一個個大團圓,或死而復生或仙境重逢之類的結局,實在就是沒有好處。這麼粗劣的改續,無聊的緊。但就是這次去圖書館,見到書架上好幾個版本的這種書,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卻使我萌動了重讀紅樓結尾幾章的想法。

讀至尾章,聽甄世隱説着什麼“蘭桂齊芳”我不由黯然。然而對於黛玉的遭遇,我依然惋惜哀歎不已,但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一樣,將一生都葬在這片冷酷的園子裏麼?

以前,我一向就是不喜愛薛寶釵的,覺得她就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但就是此刻,我竟然不由不一樣情她了。其實細想起來,她的杯具也許比林的更令人歎惋。

薛家也就是大家族之一,薛寶釵從小就家境富足,飽讀詩書。理解的就是極為全面而正統的教育。賈母總就是誇她“沉靜寬厚”。沒錯,這正就是她從小被教育過的為人方式,也就是古代女子應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應形於顏色,否則就就是“不尊重。”綜觀全書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些束縛。只有一次寶玉將她比做楊妃令她大怒,然而可也只就是冷冷的用一句話反諷過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橋下陷害林的一段。此刻想來,其實也並不就是完全不能夠明白的惡毒舉動。她從小生長在皇商家庭,這種“趨吉避凶”的法門就應就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

雖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許認為人理所應當就該這樣應對。其實她才就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什麼,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就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感情,也沒有誰真正的關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為世界本就如此。認為夫妻間有的不就是真誠的感情而就是“舉案齊眉”的尊重;認為母女間有的不就是血濃於水的親情而就是服從的孝道。這樣冷酷的綱常,竟就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的麻木着。

在封建社會的禮教中,做出這樣的選取,也就是身不由己的。然而她只就是一個典型的循規蹈矩的服從者。她就是聰慧有才的,然而卻被教育着認為女子讀書也就是無用,香菱和湘雲談詩她説道“一個女孩兒家,只管拿着詩作正經事講起來,叫有學問的人聽了,反笑話説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劇作戲曲,卻認為這些淫詞巧句就是不能為端莊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評寶琴的詠古詩;她像任何人一樣期望有完美的生活,但當母親為了賈府的權勢而把她嫁給痴痴傻傻的寶玉時,正因母親告訴説她已經應承了,也就只有流淚理解。

直到最後寶玉出家,她的杯具到達高潮。即使在這時,她依然就是不能由着本性而為的。王夫人説“看着寶釵雖就是痛哭,他端莊樣兒一點不走,卻倒來勸我,這就是真真難得的!”可想想寶釵如此人物,又這樣年輕,此時想起自己的一生將如何結束,她的痛苦其實並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剋制着,這就是她的“尊重”!

與黛玉相比,寶釵的一生也許更為可悲。黛玉至少曾得到過那虛無縹緲的感情,且她沒有看到家族沒落的悲慘下場,而就是一死解脱了時刻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終其一生,也只能就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生命吧!

本應就是一個敢愛敢恨,個性灑脱,恣意生活的寶釵,卻成了紅樓數場杯具中的一個。“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然而對於她的一生,曹雪芹先生就應也就是歎惋的吧!

《我成為了哥哥》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我常常在思索我們的青春,它真是個奇形怪狀的玩藝兒,短短的身子偏偏拖了一個長長的尾巴,像翅膀一樣地揚搖着,久久不肯離去。

不知饒雪漫是怎樣用"左耳靠近心臟,甜言蜜語要説給左耳聽"寫了《左耳》這本小説,把青春寫得那麼淋漓盡致。她把青春和愛情裏的苦難、希望、絕望、温暖寫得像親身經歷過的一樣。不過雪漫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讓我知道了青春的祕密。青春裏的愛情有些迷茫,又有些夢幻,似乎有些可望不可即。青春總是喜歡捉弄無發知的我們,在一切尚未完整無缺時便預示了結局的不完滿,只是我們從未發覺。

青春有渴望愛情。你和我都會常常在思考愛情到底長什麼樣,為什麼以至於多少人淪陷其中。在當我把《左耳》看完了之後,一切都有了答案。我們在愛別人的同時,有很多人在愛着我們,所以我們要更愛自己。《左耳》裏的吧啦就是我們的提醒;小耳朵就是我們的夢幻。雖然吧啦很執着,但她卻不懂得愛自己;我們要像小耳朵一樣,雖然愛着,但卻心如直水,單純的深愛那些愛自己的人。

青春的我們,總有些事可以讓我們心痛,難過,想要放棄,可我們不能,因為人生就是如此,開始,結束,再開始,再結束……不論如何,我們都將揹負着各自的災難和幸福,往前走,不回頭。

就如雪漫説的:重複着我們的十七歲,重複着告訴每一個人,因為愛着,就算痛到至極,也不會老去。因為青春有衝動,所以痛到至極也不會去埋怨。十七歲的女孩想變壞,但因為她的真誠、單純、善良讓她變不成一個壞女孩。讀着《左耳》,慢慢回想着我們,正如十七歲,不知回憶在哪,不知明天如何。

青春的友誼。或許《左耳》裏的友誼都是所有青春者嚮往的,沒有祕密,只有坦然。正如雪漫所寫:我們交換了青春最狠的祕密,卻成了最親密無間的朋友。我們也是交換過祕密的人,可此時此刻,她不一定在你身邊,所以我們產生了恐懼心裏,害怕再次失去,甚至害怕到説一句"我很想你"都沒有勇氣。失去了就不會再回來,就如青春,走過了就不會再有。但有些回憶,總留在我們心中。

青春該有的奮鬥、拼搏和昂揚的鬥志,在《左耳》中也一一展現在我們眼前。雖然都是少年無知,但他們卻有為他們的未來做好了打算,隨着目標去追求他們最初的夢想。我們的青春本該如此,去追逐、去奔跑、去奮鬥、去實現,對我們的夢想負責。你和我應該有更多的信心在我們的青春裏揮動夢想的翅膀。我知道我們每一個人,就算是有了足夠的理由,也無法説服自己改變在初初來時的路上就早已經決定了一個選擇。那是命運的安排,最好的方式,就是微笑接受。

成長總是一件好的事情,儘管很多時候,我們更願意保持單純,是生命本身逼得我們不得不豐富起來。青春,總會讓我們猜不透,預知不了,但我們可以盡灑夢想,在青春的路上,你我就是主角……

青春沒有答案,卻有祕密。

《我成為了哥哥》讀書心得體會 篇16

很早就看到過穆斯林的葬禮這個名字,只是我沒有宗教信仰,我一直以為它是關於宗教信仰的東西,所以我一直都沒有翻過。

後來,有一次,實在無聊了,然後問同桌有什麼課外書可以看,同桌就給我了這本書,説挺好的。於是,我就半信半疑的打開了書。初開始,確實跟我料想的差不多,平平淡淡,跟宗教相關的比較多一點。但是後來,我讀到了關於新月的章節,被新月的純真無邪和活力所打動了。隨着情節的繼續發展,我的心已經完全被牽動了。這是怎樣的一個女孩啊?即使知道得病了,依然如此堅強,依然不忘投身於自己所熱衷的事業。那懵懵懂懂的愛情,深深地刻進了骨子裏,使我這個無知的少年也開始幻想愛情的美好。

雖然最後是一個很悽美的結局,新月依然沒有抗勝病魔,但是她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裏。

《我成為了哥哥》讀書心得體會 篇17

生命總有不完美的地方,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讀完武志紅老師的《感謝自己的不完美》,合上書本,閉上眼睛,似乎看到了另一個自己。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兩個字就是“接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不能改變的,改變可以改變的,只有自己接受一些事情,才能獲得重生。

以前的我有着完美主義,怕自己做不好,遲遲不肯動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先做起來再説,這個公眾號就是個例子,怕自己寫的文章沒深度,沒人看,但是沒有誰可以一下子就做到很完美,都需要經歷千錘百煉,我相信會越來越好的。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想的太多,畏首畏尾,時間久了就容易焦慮起來,領導交代一項任務,怕自己完成不好,遲遲不肯動手,眼看就要到截止日期了,如熱鍋上面的螞蟻,加班加點,也沒有拿出像樣的成果,其實是自己一直不願意面對困難,逃避它而已,面對困難最好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直面它。

武志紅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引導人們學會接納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憤怒,悲傷,憂慮,恐懼等壞情緒,勇敢的正視和麪對自己的不完美。書中的觀點我很贊同也深有體會,當我們遇到重大問題,你不去面對,不接受事實,活在過去,只會愈加痛苦,其中一句話我很贊同:“每一次挫折事件都是機遇,因為它暴露了自己的缺點和弱點,進行自我歸因的人藉此來完善自己,這樣一來,挫折就成了人生的一種財富!”

現在“正能量”這個詞,到處可見,但是有時候我們也是需要發泄一下我們的“負能量”,而不是憋在心裏,假裝快樂,這樣很有可能會造成心理問題,有時候心理有問題比身體有問題可怕的多,身體有問題很大程度上面也是因為心理問題導致的,慢慢的發現心理學還是很有意思的,給我一次重新選擇專業的機會,很有可能去選擇心理學,沒有什麼比人的心理更加複雜的了。

其實每個人心裏都有或多或少的令自己自卑的方面,比如身高不夠高,長得不漂亮,膚色不夠白,經濟拮据等等,但我們都需要真正的去接納自己這些不完美,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許你羨慕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在羨慕着你。你羨慕那些坐在辦公室喝茶看報的公職人員,他們也許羨慕你每天忙碌,充實而快樂。所以,想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就好了。

每個人的心裏都應該有一個瓦爾登湖,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獨處,寫一段簡短的心情日記,放鬆一下自己,也可以讓自己逐漸的看清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學會感謝自己的不完美。

《我成為了哥哥》讀書心得體會 篇18

《小小孩的春天》,我讀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讀完後感覺似深山古剎中一記鐘聲震撼着我的心靈;又是密林中一眼甘泉,滋潤着我的心田。他以入世的情懷做了“一件出世的事情”寫的超凡脱俗,古雅清新。這卻又是我們原原本本,真真正正的童年生活。拜讀的一整天我一直覺得自己處在一個童話世界裏。純真的年代、純潔的友情、純淨的世界、純樸的民風,純粹的語言,這和現代一些城市人,帶着偽善的面具,偽心地做事,偽裝成好人,用偽劣商品騙人等等是多麼大的反差,如果人一生生活在小小孩的世界裏該會多簡單、多輕鬆、多自在啊!

衞衞的童年是我們那一代人的童年,更是我們家鄉那一代人的童年。讀後記憶把我拉回到了30多年前:“高台教化人”這也是我父親常説的一句話,他把我頂在脖子上看秦腔,我瘋跑着從銀幕後看電影,母親牽着我看皮影戲,這就是我們的文化生活。偷西瓜、偷蘋果、偷豆角,物質匱乏年代孩子沒有零食吃,心總記掛在田間,這似乎是我們的營生;跳格子,踢毽子、抓石子、打沙包是我們的娛樂活動。吃一頓白麪饅頭或油餅就很奢侈了,家裏一年四季吃玉米麪、豆麪、高粱面窩頭,如果再動點葷腥那就一定是過年了,這就是我們的飲食。穿的是自家織的土布做的棉衣棉褲,誰要有件洋布衫那就被稱為“財東家”,如果再穿洋布衫去照張相,那在我們小朋友眼中就尊貴得算大户人家了,這就是我們的穿着。我小時候也膽小到怕老鼠,也膽小到在國中一年級當了一學期的班長“膽小“的沒了;我也愛好寫作,從國小五年級堅持寫日記到如今;我也喜歡當”小老師“給鄰居的弟弟妹妹講課,佈置作業,檢查他們。

《小小孩的春天》我很喜歡,不僅因為他是我的同學孫衞衞的力作;也不僅是因為寫我們家鄉我們這一代人的童年生活,因為我覺得它和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個以純樸的文筆寫鄉村兒童的快樂生活,一個以温婉的文筆寫北京兒童的似水年華,共同特點是從兒童的視角去審視社會,觀察生活,這是沒有夾雜半星世俗偏見的“純文學”,真可謂兒童文學中的雙璧。兩部作品應該選作國小生的課外讀本,它們能同時覆蓋城市和農村,滿足眾多兒童對兒童讀物需求。吃着各種小零食,喝着多種添加劑的飲料,打着各種網絡遊戲的現代兒童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們父輩的童年會是這本書中描寫的這樣。但他們有他們童年的快樂。希望我們的孩子也能為他們的孩子留下象《小小孩的春天》一樣優秀的作品,也希望他們快樂着他們父輩們童年的快樂!

《我成為了哥哥》讀書心得體會 篇19

《萬曆十五年》共七章其中就有專門一章描寫海瑞,標題是《海瑞—古怪的模範官僚》。這既是該章的標題,更是黃仁宇先生對海瑞的真實評價。一方面認為海瑞行為處事古怪,與時代發展不符;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認他是明朝的模範官僚。雖然海瑞從政二十多年的生活,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糾紛,但他的一生體現了一個有教養的讀書人服務於公眾並犧牲自我的精神,並且自己也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傳統倫理道德。

在我看來,在海瑞的身上體現出了以下的特質:

一是對傳統倫理道德的信仰和敬畏。作為一個在聖經賢傳培養下成長的文官,海瑞保持着對傳統倫理道德的極大信仰。始終用儒家倫理道德的核心忠孝要求自己,時刻審視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也正是這種強烈地信仰,讓他內心對傳統倫理道德保有敬畏之心,認為傳統倫理道德是神聖的,必須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

二是言行如一,説到做到。可以説海瑞是傳統倫理道德的實踐者和踐行者,海瑞不能相信治國的根本大計是在上層懸掛一個抽象的、至善至美的道德標準,而責成下面的人在可能範圍內照辦,行不通就打折扣。明朝官員的俸祿極低,甚至連基本的生活水準有時都難以維持,但海瑞欣然接受,

他官至二品,死的時候僅僅留下白銀二十兩,甚至不夠殮葬之資。

三是原則性極強,執行規定不打折扣,不論人情事故。回顧海瑞從政二十多年,對成文規定執行地不折不扣。任浙江淳安知縣時,嚴格執行欽差大臣的儉樸規定,致使欽差大臣不入淳安;任南直隸巡撫時,嚴格執行官方限制大户過多佔有土地的規定,強迫自己的救命恩人徐階退田十幾萬畝。

四是精細入微的人文關懷和生活閲歷。文章中提到海瑞審理一起因殺人案件。該案案情是妻子的哥哥前來索取欠款,之後與丈夫發生扭打,進而失手將丈夫推入水塘淹死。為掩蓋真相,丈夫的屍體被哥哥沉入水底。恰巧案發前有一朋友極其僕從在他們家住宿,知道這件事後不敢聲張。後經鄰居報官,至此案發。經初審認定,此案是因奸而致謀殺。例如是死者的妻子與這位朋友必有情,不然,何以偏偏在這位客人到達的那天,丈夫突然喪命等等。後經海瑞審查後發現多處疑點,認為此説法從情理上講不通:一則妻子與她的丈夫生有二子一女,決不會如此忍心;二則這位朋友家境一般,且早已娶妻,最多成為此人的小妾;三則若真有此事,那也應當是參與密謀的人越少越好,為何要牽扯上這位朋友的僕從。正是由於海瑞細緻入微,注重情理,促使一件冤案得以昭雪,無辜的人免受凌遲之苦,也還了多人以清白,避免了司法體制蒙受冤屈。

自己從檢7年,從事過公訴、監所檢察業務工作,接觸過律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服刑人員及其家屬等形形色色的人,也從法學生轉變為執法者。自己也在不斷的思考,應具有怎樣的素養才是合格的檢察官。至少從海瑞身上,找到了部分答案。

一名合格的檢察官,要有高度的自信。這種高度自信源於對自己能力的認可,但更重要的是來源於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認可。只有對自己從事工作的高度自信,對自我價值的充分認可,才會激發我們從事工作的熱情與信心。海瑞作為一個孤獨的鬥士,一個人在踐行着那些紙面上而實際上大家都不再相信的倫理道德,試想如果沒有強烈的自信,他能堅持下去嗎?或許我們的待遇比不上別人,但並不由此就否定我們工作的崇高性;或許我們日常瑣碎,但並不由此就低估工作的重要性。

一名合格的檢察官,要時刻保持對法律的信仰和敬畏。檢察官作為法律人,作為執法者,應當對法律有着崇高的信仰和敬畏,也只有這樣我們的法治才有前途。這也要求我們要加強對實體法的理解和把握,對程序法的程序自覺和程序自信。當前存在許多執法不規範的問題,法律也存在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我們應當有着堅定的法律信仰,保持着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做到嚴格執法、規範執法。

一名合格的檢察官,要具備人性執法,以人為本的思維。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我們與犯罪分子不是敵我矛盾,在辦案過程中不能簡單地粗暴辦案,應當更多的進行換位思考,用我們的真心去體會犯罪分子,讓犯罪分子感受到法律的温情。

一名合格的檢察官,要有良好的職業素能。當今時代,處於信息爆炸的時代,法律也在不斷變化和修改,作為一名執法者必須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能,確保執法過程實現社會效果、政治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xinde/dushu/k070g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