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變形記讀書筆記700字(精選13篇)

變形記讀書筆記700字(精選13篇)

變形記讀書筆記700字 篇1

《變形記》卡夫卡短篇代表作,是卡氏藝術上的成就,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説作品之一。

變形記讀書筆記700字(精選13篇)

記得剛看完變形記的時候,我説了這樣一句話:“這就沒了?”

的確,那就是結束了。

很多人看變形記後,都説看不懂,不知道它到底在寫什麼,而這樣一部不知道寫些什麼的短篇小説居然代表了“卡氏藝術上的成就,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説作品之一。”

剛開始看完,的確不解,但如果你試着換種方式去理解,比如類比的方法,如果主人公格雷戈爾不是變成了個甲蟲,而是生病了,得了一種怪病,使得自己的身體都變了樣,那你會怎麼看?一個人生了病,變了個形狀,家裏的人漸漸的不把它當個正常的人看,然後慢慢地排斥它,最後最後那個生病的人為了不拖累他的家人,選擇了死去,而他的家人,因為這個生病的人終於死了,不會再拖累他們了,一起出去郊遊了,這你會怎麼看?

在我中學時期,我就敏鋭的察覺到了:這個世界很冷。我不知道的是在地球的另一半,早就有人發現了這個現象,並且還用超現實主義的手法把它寫出來了。變形記描述了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孤獨感與陌生感,即人與人之間,競爭激化、感情淡化、關係惡化,也就是説這種關係既荒謬又難以溝通。但這卻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存在,真真確確的存在。

我最佩服這本書的還有一個地方,這本書描寫了一個冷酷的社會現實,可作者併為對此做任何批判,這是很少見的,一般來説,作者寫書往往會帶入自己的感情基調,最明顯的屬三國,在三國中,劉備一定是仁慈的,曹操一定是-的,因為他不是漢室正統。而這本書卻並沒有任何的批判。這個我只在紅樓夢裏面見過,能寫這樣的文章,其作者非有大胸襟不可。

我看過卡夫卡寫給他父親的信,僅僅5、6頁的內容竟用了上百個不同的描寫心裏的詞彙,其內心的敏感程度可見一斑……我非常欣賞他的才情,也很同情他的遭遇。據説他當年寫了很多文章,在臨終前讓他的朋友把他的文章全都給燒了(很多文人都喜歡這樣做),但他的朋友因佩服他的才情最終沒有按照他的遺囑行事。我想,卡髮卡也還是想把他的文章讓世人看,不然他大可以自己一把火燒了,而不用假手他人,之所以假手他人,是內心還保存一個希望,希望自己的書能夠面世……

變形記讀書筆記700字 篇2

卡夫卡的敍述是你看了之後覺得就那樣,但你即使要模仿也模仿不出來,形式上可以做到類似,內涵上就差遠了,帶着先入的模仿心態創作,餘華的很多早期作品就是這樣。

格里高利是莊子所説的“外忘形骸,內德充實”的其中一個,雖然他沒那麼高的內德,但他出於為家人考慮的初衷實在是太純良了,即便在一個人與人之間氣氛非常冷漠的環境裏。這小説虐就虐在即使受到無論怎樣不公的待遇,也出自純真善良地為別人考慮這個主題。其實同樣一個主題,到了雨果那兒是浪漫主義,到了卡夫卡這兒就被人忽略了。異化怎麼能是這小説的主題呢?明明是一種被疏離的孤獨感,在人與人之間瀰漫,即使是最親近的人。虐就虐在,共同生活的親人竟然那麼在乎你的形骸,竟然無法從最根本上理解你,竟然沒法再體會你善意的初衷。格里高利有三次無法忍受,最後一次升級到被父親拿一個蘋果砸傷,他終於放棄任何自己還是家庭成員的一個的期望,最後一次用死亡讓家人擺脱恥辱和負擔。

“他懷着深情和愛意回憶他的一家人。他認為自己必須離開這裏,他的這個意見也許比他妹妹的意見還堅決呢。”“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後一絲微弱的氣息。”

母親是很善良的,相對來説是最愛格里高利的;父親的角色同卡夫卡自己父親角色有重疊,父子之間從來就無法交流和溝通,在格變形之後父親一直用暴力對付他,暗示了卡夫卡父子之間矛盾;妹妹是格里高利寄託希望的存在,卻也是傷害哥哥最深,妹妹年紀小凡事只從自己出發,幾乎沒有體諒過哥哥,最後也是她讓格里高利徹底放棄繼續生存的希望。這一家人索格里高利於形骸之外,而格里高利與之遊於形骸之內,顯然他幾乎並不對自己的外形有多注意,他的目標明確而清楚。

如果一切都只是晨起之前的一個夢呢?卡夫卡也未嘗沒有這種意圖在裏面。從一開始的變形就是一筆荒誕,接下來祕書主任的親自到訪,從邏輯上來説也不大可能實現。格里高利醒來之後按時趕上火車去上班,他會想起這個夢嗎?他縱然也許知道家人對他變形之後的反映,下班回家之後也依舊要笑臉相迎,為了暫時的幸福和成就感。

人們觀察事物有了徼相和軌轍之後,也隨物所轉,與物俱沉俱浮。要打破這種把握事物的方式,莊子提出了“齊物”,事物的長短、高矮都是相對而言,要“齊物”以打破這種特定的觀察視角。難得的就是七竅未開的混沌。

變形記讀書筆記700字 篇3

《變形記》是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短篇小説,也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經典作品。故事大概講述一個年輕的推銷員格里高爾作為家中的頂樑柱,是家裏的經濟來源。為着那微薄的工資,每天過着繁忙、壓抑的生活;正因為這樣,父母和妹妹都非常尊重他。然而某天早上,他突然從噩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公司祕書主任為他沒有上班找上門找他,父母和妹妹也急忙來詢問,見狀均驚慌失措,這也使他陷入痛苦和絕望絕望中。然而之後家人經歷了震驚、恐懼到冷漠、厭煩等一系列的感情變化,他們甚至以“這隻蟲根本就不是格里高爾”為由,不願花精力養這個既不能掙錢又拖累家人的“怪物”。後來格里高爾終於在受盡了親人的冷漠後絕望地離開了人世間了。死後,家人沒有一絲痛失兒子的傷心之情,反之,他們好似解脱了一般,卸去了格里高爾所帶來的重擔,策劃了一場旅遊,他們認為沒好日子即將開始了!

格里高爾突然發現自己變成甲蟲,他抱怨着為還清父債而受別人的使喚和差使,焦急地想起牀,但怎麼也起不來的,生怕父親的責備,希望能得到父親的體諒,他的惶恐從本質上體現他的孝順、忠實、善良、富有責任感。結果事與願違,父親的狠毒不但沒有體諒他,還很厭惡他的甲蟲外形。即使這樣,失業在家的格里高爾雖過着甲蟲生活,但依舊想着家裏的經濟狀況該如何解決,怎麼讓妹妹實現音樂夢,他聽説家人出去做工掙錢就不禁自責和羞愧得渾身燥熱,這使他的善良一覽無餘。父親的狠心,讓一隻蘋果嵌在格里高爾的背上,疼痛難忍,妹妹的耐心有限,開始對他厭煩了,不再關心他了,認為他是需要設法擺脱的包袱。對於這種狀況,格里高爾身心均受到深深地打擊,他一邊回憶家人的美好,一邊異常冷靜地考慮自己的去處。面對變形,面對親人厭棄,面對死亡,格里高爾驚慌、痛苦、絕望,最終選擇平靜地死去。從這一點看,他又是一個清醒、堅強的人。

除了主人公外,格里高爾的妹妹也是作者着力表現的人物形象。葛蕾特不像安娜卡列尼娜那樣完美,她只是一個社會基層的小人物。從主人公妹妹的情感變化來看,卻能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世態炎涼。作為哥哥的知心人,她的愛卻建立在存活和金錢的基礎上,脱離這兩樣東西,就會威脅到她的美滿生活,那麼愛就不復存在,站在了父母的陣營中,剩下的就只有--的冷酷和殘忍!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可謂入木三分啊!

變形記讀書筆記700字 篇4

卡夫卡生前未得到認可,寫作並不是為了發表,死前要求朋友把他未發表的作品全部付之一炬。卡夫卡的藝術創作完全是一種自我的需要,試圖走出自己內心黑暗的需要。卡夫卡在日記中稱“寫作是他祈禱的形式”,卡夫卡常常連續十幾個小時寫作,這種超乎尋常方式和激情除了來自於內心,不可能來自別的任何地方。“事實上,作家總要比社會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對人世間生活的艱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強烈。”此話多少反映出卡夫卡內心的困境。旁觀別人其實也是反觀自己,以往我們看《變形記》總是把這個人變成甲蟲的故事,當作是作者對外部世界的評價與反應,其實我們更應該看到其中很大一部分不安與恐懼是來自於作者心靈深處的積澱。文學家有時看似是在寫別人,寫現實,寫社會,其實真正的能量來自他們自我解脱的需要,去彌補他們支離破碎的過去,逃離那個深陷其中的精神黑洞。

對於真正的作家來説,寫作如果不是名利的需求,那肯定就是命運那隻看不見的手推着他不得不走上這條路。他們在有意識的寫作中,無意識地掙扎於自己的精神黑洞,想在過去與現實的交織中找到自己。但是這些並不妨礙他們作品的偉大,他們不能自拔的真誠態度猶如聖徒虔誠的禱告,説出了被大多數常人忽略與遺忘的真相。他們是孤獨的,偉大的發現和創造往往都聯繫着偉大的孤獨,似乎誰都無法改變。卡夫卡曾經説過“在自己的家庭裏,我比陌生人還要陌生。”其實在這個世界裏,人們對於自己的瞭解其實比他人還要困難和陌生,否則就不會有卡夫卡這樣的大師了,而或這個所謂大師只是一隻他自詡的,不斷呻吟自己內心痛苦的可憐蟲。

變形記讀書筆記700字 篇5

這是寓言,還是夢魘?弗蘭茨·卡夫卡的《變形記》究竟是預示了一個未來,還只是偶然的一場惡夢?主人公究竟是什麼,一隻大甲蟲?還是格里高利?薩姆薩?無數的疑問,伴隨着這篇荒誕不經的曠世奇作的展開而展開,進行而進行,結束而延續。最初的荒誕不僅體現在主人公格里高利無端地變為一隻大甲蟲,而更在於他似乎完全不理解自己的處境,甚至還以為自己能夠生活得依舊正常,對於別人的態度鉅變毫不理會。

可試想世上誰人能自己一覺之後變成一隻甲蟲後不大驚失色,格里高利這種失常的渾然不覺,使小説中隨着故事的開展而逐漸瀰漫開的荒誕更甚於人變蟲的異象。小説在不可思議卻又理所應當中進行着,隱藏在小説中的夢魘也由最初的一小點向四面八方鋪設開,同時,心中卻生起一股莫名的厭惡,自然不是厭惡這篇小説,而是對小説中潛台詞的共鳴。如果説卡夫卡塑造的大甲蟲及它身上的爛蘋果只是給人以造型上的厭惡感,那麼格里高利在這樣一個被異化的社會環境中奇異的生活經歷,則給人以心理上的厭惡。曾是格里高利(或許現在還是?)的巨大甲蟲就這樣蜷縮在薩姆薩一家屋中的角落,經歷了最初的恐怖之後,仍沒有忘記他(它)曾是這個家庭至關重要的一員。他的母親試圖關心它卻又不敢接近,他的父親憎惡這個可怕的東西,屢次攻擊它,傷害它,並在最終直接導致了它的死亡。唯獨格里高利的妹妹,聰明的葛蕾特敢於接近並關心他,可卻無能為力。最可憐的當屬格里高利本人,他試圖靠自己改變一切,甚至想重回職位,可在小説構建的被異化的環境中,一切抗爭都變得徒勞。結果只是——“‘當然死了。’

老媽子説,一面用掃帚將格里高利的屍體遠遠地撥到一邊去。”荒誕情節中生出的夢魘與蒙克在其著名畫作《尖叫》中那現代式的憂慮極為相似。美國作家奧登説:“就作家與其所處時代的關係而論,當代能與但丁、莎士比亞和歌德相提並論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因為他的困境就是現代人的困境。”文中人物的無助,那種被束縛在異化環境中的個人與四周那看不見摸不着但時時處處都存在的力量,所作的毫無希望的掙扎,才是人厭惡之所在。為什麼我們厭惡?因為厭惡即恐懼,恐懼我們的無助,我們的無能為力。我們擁有這個星球上最強的力量,我們幾乎改變一切,無助似乎是不應該的。可卡夫卡在《變形記》中揭露的事實卻破碎了我們的美夢,所以我們厭惡,可其實對象卻是我們人類自己。卡夫卡作品含有的空虛、固執的懷疑,向前追求一種無信仰的安全感,這種焦慮,正是人類文明千百年發展中不曾除去的隱痛。這種痛楚並沒有因為文明的日趨完善,人類改造能力的日益增強而減弱,反而愈加凝重。

變形記讀書筆記700字 篇6

20世紀現代主義文學大多都十分晦澀難懂,需要讀者閲讀時認真的跟隨作者的思路進行思考,並且這些作品的基調是悲觀的,基於以上的兩個原因,所以閲讀現代主義文學是有些難度的。我這次選擇了一篇理解起來非常容易的小説來看,這就是《變形記》。這篇小説早在上中專的時候就曾經學過,當時給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相隔多年,再次回首,又有了新的感受。

對於人變甲蟲的創意,對於中國人來説,並不新鮮。《促織》的故事都是知道的,男孩子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而化身為“促織”來拯救家人於水火之間。故事在這樣的結局下結束:“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男孩的父母親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男孩也從昏迷中甦醒,向父母講述自己“身化促織,輕捷善鬥,今始蘇耳”。而格里高爾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從故事的開始,他就陷入了麻煩——因為自己變成了甲蟲連身都翻不了,而家人因為不知為什麼格里高爾就是緊閉自己的房門,而且從裏面傳出了“動物的聲音”。

讓每個讀者都為格里高爾擔心,也同時也關心故事究竟會如何發展,這樣的安排讓讀者對故事的結尾產生了巨大的懸念。事情的發展讓我們可憐的主人公的境遇愈加的悲慘,直到最後的死亡。但是格里高爾的死亡,卻讓我們有那麼一種欣慰,他終於不用受苦了。他不用在曾經自己的房間,現在是家裏放廢物,破傢俱的地方苟延殘喘。相信每個讀者也會感覺到變成碩大甲蟲的格里高爾,他此時此刻也是家裏的廢物,他從家裏的頂樑柱變成了給家人帶來不快的東西;他不用在吃自己已經無法下嚥的食物。他變成甲蟲後,一些生活上的習慣也越來越“動物化”,離人類的行為習慣漸行漸遠,從探索外界是不再向人類那樣依靠自己的視力,而是使用自己的觸角,並且認為觸角十分的管用。

他終於能從家人的敵意中解脱出來,我們能從家人對他冷漠的言行和通過他心理的迴應中,體會到那種痛徹心底的感覺。雖然時間,地點並不相同,但是《促織》和《變形記》所表現出在社會中,底層人物在現實的重壓之下,異化為“非人”的悲劇,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蒲松齡在之後的評論里加入了自己的評論,但是也只是點到為止,只是講了“一人成仙,雞犬升天。”暗諷統治階級的昏庸。而卡夫卡卻將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中,人所創造的物,如金錢,機器等作為奴隸人,並使之異化的力量進行描寫,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裏,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這樣細緻的描寫讓《變形記》與眾不同。

變形記讀書筆記700字 篇7

許多評論都覺得家人對男主角是冷酷的。

在小説中,如果變成甲殼蟲的是妹妹,保持人形的哥哥會不會與書中的妹妹做法相同呢?如果變成甲殼蟲的是爸爸媽媽,是你身邊所愛呢?

捫心自問:在我們身邊始終被我們所愛的人,如果變成了無法溝通的異類,我們還會愛他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們一定還活在他未變形之前的記憶裏,必須不停地翻出他以前如何如何的記憶,説服我們應當承擔這份責任,繼續照料下去。

但無論如何必須得承認,照料這一隻蟲子確實是一種負擔,時間久了,變成一種忍受。

一個人是無法真實地理解另一個人的痛苦的,這使人與人之間隔離開來,陷入永世的孤獨。因此,説再多也是言不由衷。

換一個角度想,如果自己變的無益於社會,難道社會會包容你嗎?如果在家庭中一無是處,你在這個家不會被邊緣化嗎?尊重人類還是尊重人類的價值,對普通人來説答案是明確的。失去價值的人類,與動物有異嗎?利益至上的社會不僅僅存留在那個時代,存留在當今,是否存在於時空的每個角落?

僅僅通過血緣可以維繫親情嗎?比方説如果你的親人變成了現在所謂“三觀不正”之人,頗受人厭惡,並具有攻擊性,你會記得他之前的好,努力改變他嗎?

在知乎裏“如何對待三觀不正的人”的所有答案都是,不要理他,不要試圖去改變一個人的觀念。因為你怎麼知道你的三觀就是正確的呢?

最後:如果自己保護不好自己,也沒必要指望別人;可是有時候自己也是無能為力的——書中是男主莫名其妙變成甲殼蟲,現實中我們個個都帶着原生家庭和時代的我們無法選擇的種.種缺陷。那麼在這種情況中,我們還能做一些反抗命運的掙扎嗎?

書中這樣的結局無疑是最好、也是最真實的。

變形記讀書筆記700字 篇8

還記得那場穆赫蘭道式的噩夢。幾乎是驚叫着爬起來的。爬起來後在牀上不停喘氣。然而夢境的別緻以及我那顆不怕死的心又讓我很快再次在有意識狀態下回憶夢境。伴隨着頭皮發麻。把自己內心讀得徹徹底底不是件温暖的事情。但我因此得到了兩點福利;一是由此對心理學有了更崇敬的態度,在期末考卷上和老師大談夢的神祕與意義,並因此獲得了滿績;二是我終於決定做出一些改變,一些需要銷燬並重建的工程,或許也並非是那個夢促使我改變,只是在過往我無從下手。

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歡卡夫卡如此的表現主義風格,在我讀他的文字的時候,我腦海不停盤旋的就是那個噩夢。

他的文字就像噩夢一樣讓人喘不過氣。他的人物是脆弱的。以致分裂的,病態的,他的意象是可以説話的。

他給我們講有個人在工作強壓下變成了甲蟲,而後又如何被昔日依靠他的家人“拋棄”。

他給我們講有隻猴子模仿人類,進而贏得了人類的尊重,並發表瞭如下結論“相比出路,自由是一種更大的錯覺,但能夠肯定的是,人類對這種錯覺的篤信是一種偉大的感情。但它想要的不過是一條出路,所以它模仿人類,逃離籠子”。

其實每個人都是病態的,脆弱的。

卡夫卡的意思是:剝去你的面具,給你一面鏡子,你猜猜你能從中看出些什麼來。

你説,當年賈瑞在風月寶鑑裏所看到的那張把他嚇丟魂的臉,是鬼還是他自己。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諒解的,因為許多時候,犯錯的明明是我們自己。

我們總是太一廂情願地相信,自己有多麼不同,生活多麼充滿奇蹟,人類的意志又有多麼強大。

變形記讀書筆記700字 篇9

在一個寒冷的下午,終於看完了這篇小説,對於人性的淡漠和絕望,我並沒有更加多的體會,這本來就是生活的本質。令我思考的是,真正定義一個人的,是什麼?

格里高爾算不上一個有志青年,由着生活隨波逐流,但至少能扛起重擔,為一家人的幸福而努力。有自己的小埋怨,有自己的小理想,想到能供妹妹上音樂學院,興奮又有些被自己感動——一個活生生的人,鮮活地就像我們每一個。

上天不公,起牀發現變成了屎克郎君,從此身體每況愈下,家裏缺少了頂樑柱,舅舅不愛姥姥不疼的。全文因為完全是站在格里高爾角度描述的,照理説,會多多少少與主角同仇敵愾,但結尾終於嚥氣之後,連我都舒了一口氣。我突然想起早先看的一部電影,叫《芋蟲》,只剩軀幹的戰爭英雄被送回家鄉,保有旺盛的食慾與性慾,妻子忍着噁心滿足軍神蓬勃的慾望。同樣是異化,軍神如果不受到良心的譴責,可能過得要比格利高裏好很多。

人就是他所穿的東西,也是他所吃的東西。格里高爾作為一個正常人所擁有的價值就是養家餬口,為家人起早貪黑,勞累奔波苦。當從他身上抽離了這些之後,他就不再是那個格里高爾了,但卡夫卡更加狠,這些他所珍視的東西除外,他還要剝奪他人的外形。

那麼讓我們試想一下:一、格里高爾生了大病,失去了工作的能力,但是依然以一個人類的模樣生存,結局當然不會相同,但也許就是時間問題,久病牀前無孝子,家人們可能顧及他人類的外表,不至於如此撕破臉。

二、格里高爾變成了屎殼郎,但每天都會拉金子出來。這種情況下,家人可能還是將他鎖在房間裏,但是,會好生伺候着吧,妹妹也不會希望趕走它。如果這時候出現了可以治癒他的藥水,我還是相信,家人們還是會講格里高爾變回人形的吧,但是是立馬嗎?

三、格里高爾變成了可愛的小兔子,而不是屎殼郎。

可能性有無數種,我想説的是,內心的格里高爾,永遠是那個格里高爾,但是外形的變化,能力的變化,卻分分鐘改變了大家的態度。

人生在世,怎麼想沒有多少人在乎,怎麼做無論被動主動,做什麼才是定義一個人的標準,細想其實也有些無奈吧。

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甲蟲,與過去的生活完全顛覆,生活的不協調,內心巨大的恐懼,家裏人的驚恐,格里高爾開始了自己短暫的變形人生。

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家人的態度從驚恐-悲傷-厭惡憎恨的一系列變化。本來是家庭經濟支柱的格里高爾,在變甲蟲後為家裏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家人不得不謀求出路,開始為生活而奔波,家人逐漸發現,格里高爾這一甲蟲使他們的生活無比沉重、無比厭煩,原本家人間的親情逐漸褪去。當對格里高爾的不滿出現在最高點以致家人決定對他掃地出門、拋棄他,陷入絕望的格里高爾亦在無邊的哀傷絕望中結束了自己的變形人生,一切都戛然而止,家人發現,他們又可以過上了滿足殷實的生活。

卡夫卡筆下的變形蟲,當他的出現為周邊的人帶來極為不協調、負擔,即使身邊是至親的人,在受到現實生活的長期侵蝕打擊下,還是會對曾經的至親選擇放棄。“生活比地獄更地獄”,殘酷的生活、無止境的痛苦終將會對維繫人與人關係的情感紐帶給吞食乾淨......

另一方面,作為變形蟲,好比存在於社會現實中的底層羣體,面對的只有無盡的煎熬,永無出頭天日的沉淪,直至消失......

變形記讀書筆記700字 篇10

變形記中,格里高爾負擔着整個家庭的債務和美好生活,每天疲於奔命,卻有一天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甲蟲,他的家人一開始是驚恐,到淡漠,最後是遺棄,大甲蟲格里高爾最終死去。卡夫卡的敍述冷靜得讓人毛骨悚然。除去兩個故事中家人的部分,我想這兩個主人公的生活相似度可達95%。

這是多麼可怕的事!一百年前大文學家的故事竟然赤裸裸地發生了,而大部分人,根本就沒留意到。我不知道現實世界中還有多少人是過着這樣沒有自我,逐漸變形的生活,但我想,在中國,這個過於讚揚奉獻精神的過度,數量是肯定不少的吧。

格里高爾是怎麼讓自己愛到變形的呢?讓我們回到小説中看看。

變形的起因是格里高爾的父母欠了老闆一大筆債,格里高爾為了替父母還債,忍聲吞氣在老闆公司做旅遊推銷員,即使早就想要辭職了,但一想到還得五六年才能還完父母欠的債,他就忍了。別的推銷員生活得像貴婦人一樣,唯有他,把家庭的所有的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壓得氣喘吁吁。然而從後面的文章我們都能知道,他的父母和妹妹都是有勞動能力,就算沒有他也可以自力更生,然而正是因為他的心甘情願地付出,他們便是理所當然的接受,不再付出勞動。很明顯,這樣理所當然的責任轉讓,是格里高爾變形的最大推力。

格里高爾的父親自從破產後就一直待在家裏,不再出門勞動,把所欠下的債都推給兒子來還,而且在兒子變成甲蟲後沒有半點憐憫,只是嫌棄,由此可見,這是個極其自私之人。

在格里高爾變成甲蟲後,他的家人不曾想過叫一個醫生,或者尋找什麼解決的方法,又或者尋找這是什麼原因。可見,這一家人已經是格里高爾寵壞的一家人,在坐享其成中已經喪失了反省能力、解決問題和感恩的能力。抱怨,自憐,是他們唯一的應對。

從性格上看,格里高爾是個過度的奉獻着,他享受於對家人過度的奉獻中,並以此為自豪。縱使要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他所操心的還是他的家人,“他消滅自己的決心比妹妹還強烈呢,只要這件事情真的能辦得到。”他最終還是奉獻了自己的生命,為家人換取了他們想要的平靜。在家人陷入破產困境時,他付出了自己的所有,為家人換來安逸的生活,即使自己內心其實想離開。在自己變形失去經濟能力沒法帶給家人安逸生活的時候,他依然站在家人的角度消滅自己這個麻煩。這是多麼感人的犧牲啊!這樣的故事放在以孝為先,以奉獻為自豪的中國,定能好好被歌頌一番。

格里高爾愛着所有的家人,卻沒有愛過自己。

變形記讀書筆記700字 篇11

最近讀了卡夫卡的變形記,很喜歡這部作品的風格。

這篇小説反映了當時社會對人性的壓迫,是人們無法生存下去,最終只能在社會的壓力下變形,其實與其説是社會讓他“變形”,不如説是他自己選擇了“變形”。擺脱自己的人形,逃離人的世界,這在格里高爾而言完全是為了不再繼續昨天的噩夢。於是,格里高爾異化了。可是這種方式並沒有使得格里高爾的命運走向期待的幸福,走向光明,相反加速了他的滅亡。格里高爾也和甲蟲一樣,只能無奈地面對這悲慘的結局。他們講述着痛苦,闡釋着痛苦,逃避着痛苦,然後陷入到更深的痛苦中。越是生存得痛苦,就越是不知道反抗,只想躲避,隱藏自己。在這樣不能滿意的環境裏,選擇了最弱的方式——逃避,來求得暫時的心理安寧。

我們不禁為書中主人公的悲劇命運而感到難過,不斷感傷,社會的壓力無形之中可以改變很多,過去的社會如此,現在的社會也是如此,人們每天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學習,工作,生活。房子,貸款,越來越多的人被社會打敗,向社會屈服,社會是無法改變的,那麼我們就應該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不斷的適應社會,這樣才能夠生存下去,而不是被社會的壓力打敗。

同樣悲哀的是家人對他的態度,僅僅是一個掙錢的工具罷了,失去了利用價值便選擇拋棄,在現實中感情是如此的廉價,不禁讓人感歎。

變形記讀書筆記700字 篇12

不管我活着,還是我死去,我都是一隻牛虻,快樂地飛來飛去。”合上小説《牛虻》,我己是淚水漣漣。我被這本外國名著深深打去着,回顧牛虻的一生,我眼前彷彿是一條波濤洶湧的大江,義無反顧地向大海奔去。我深深震撼於這驚心動魄的時代下驚心動魄的故事。他被最依賴的人欺騙過,被最愛的人傷害過,即使淪落到拖着殘廢的身軀在甘蔗國賣苦力,甚至當一名雜耍戲團的小丑,牛虻始終沒有放棄追求。我耳邊迴響起亞瑟堅定的話語:“獻身於意大利,幫着她從奴役和苦難中解放出來!”牛虻,是真正的勇士。

思緒混亂中,他猛地拿錘子砸向房間牆壁上的十字架泥像,隨着轟隆一聲巨響,破碎的雕像落在他腳邊。他放下錘子,似乎突然清醒了,説:“這麼簡單,我真是一個白痴。”

這是《牛虻》中的一個片段,也是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讀完這本書,發現此書有很鮮明的時代背景,很可惜我們的歷史課只能一筆帶過,我也一知半解,不過總算讀懂了一些東西。

當時,年少氣盛的牛虻正受到一次強烈的打擊,這甚至使他試圖自殺。他的心裏非常矛盾,甚至沒有顏面也不想再面對任何一個親人朋友,還有他的信仰,束縛了他、出賣了他……他似乎就被宗教、被上帝這個無形的網網住,沒有方向。在我看來,此舉則是他的轉折點,使他從一個腦子不拐彎的少年,成長為一個機智無畏的領袖人物。

這是推翻過去的一錘。當時的狀況,似乎是教皇為最高統治,也就是説,宗教是最為權威的力量,只是那是個已經腐朽了的政體。牛虻此舉,挑戰權威,挑戰落後,就好象我泱泱大中國推翻無能清政府統治的那一刻一樣。這一錘,表現了一個年輕人對真理的執着追求,也表現了腐化的東西終將被淘汰的規律。

既是歷史規律,又已跳出牛角尖,找到光明還難嗎?自然是很簡單了!那麼最應當注意的,就是保持宏觀的看待問題,不被教條禁錮。我想,試着從事物的根本入手,就能做到這點,就能把問題變得容易,就好象法律條文都是源於法理一樣。找到根本,找到路。

從根本入手解決問題。對於牛虻來説,他所面臨問題的根本就是宗教,一些對權貴如飢似渴的人利用了宗教,而他應該破除這層羊皮,直刺狼的心臟。對我來説,分析語文語段,就應該從文章主旨入手考慮。當我們這麼做了以後,我們會發現,原來這麼容易。

不能沒有獨立的精神,失去了精神,人就不能成為真正的人;人也不能失去信仰,失去了信仰,人在這世界上就是一具行屍走肉。信仰是精神的支柱,祟高的信仰如同一盞指路明燈,賦予人無窮的精神力量。小説的封面上定着:影響三代中國人的外國小説。今天我以第四代人的眼光讀這本小説,依然有強烈的共鳴:任何人,任何社會,任何時代都需要這股精神。

變形記讀書筆記700字 篇13

隨着現代人浮躁氣息的濃重,越來越多的雞湯文充斥網絡,但是慢慢地反雞湯語錄的出現反而更加受人歡迎。例如: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舒服;鹹魚翻身也還是鹹魚等等,反雞湯語錄一出現,瞬間爆紅網絡,我想是因為它們道出了許多人對於現實的無奈。其中有一句是“何以解憂,唯有暴富。”看到這句毒雞湯時,我想起了曾經看過的東野圭吾寫的一本書《解憂雜貨店》。

故事的開頭是三個因為偷的車拋錨,只能在天亮之前暫避到廢棄的雜貨店裏的無業青年,無意中在店裏的牛奶箱裏接到了一封來自於過去的諮詢信。原來這個雜貨店在三十多年前,是一家能夠解決任何煩惱的雜貨店。那些信件裏面,有參加奧運會的女孩為了給身患絕症的男友圓夢而備戰奧運會,心裏卻種.種不捨,在愛情和事業之間徘徊;為了心中的音樂夢而退學的男孩,遠離故鄉,卻在諾大的都市裏舉步維艱,而重病的父親卻在家族店鋪倒閉的困境裏義無反顧地支持他不要放棄;有優越環境里長大的熱愛披頭士的男孩,遭遇家中變故,負債累累的父親帶着全家潛逃,而男孩卻在半途中掙脱了親情的羈絆,義無反顧地離開;還有為了解決養父母的經濟危機而選擇白天公司上班,晚上陪酒為生的署名“小狗”的女孩。

這讓我們覺得,快樂是一樣的,煩惱卻各有各的不同。如果事先預知了未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又該如何抉擇才更有意義呢?摘抄,女運動員是該把寶貴的時間花在陪伴身患絕症命不久矣的男友身上?還是爭分奪秒訓練擊劍爭取參加奧運會?輟學的男大學生是該堅持遙不可及的音樂夢想繼續在東京漂泊等待機會?還是應該回老家接替父親的小店安分過日子?

書的最後,我們都知道解憂雜貨店中女運動員選擇了追求夢想,那同時也是她男友的夢想,儘管那屆奧運會因為俄羅斯入侵阿富汗造成日本抵制而沒有去成,但是努力了就無悔!那個糾結的徘徊在音樂與現實之間的大學生,最終堅持了音樂的追夢之旅,儘管到死也沒有成名,但是卻啟迪了一位下一代的音樂天才,這樣的人生何嘗沒有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xinde/dushu/jr0rn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