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精選28篇)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精選28篇)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1

這本書分行節儉、強自信、講智慧這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由經典要義、故事、生活、實踐和經典誦讀四個部分組成。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本書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中小學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精選28篇)

讀了這本書,不但讓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為的規範,更讓我明白了要把這些道理應用在生活中。比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是警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儉節約,不要奢侈浪費。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不斷增長自己的知識才能,增強自己的獨立性;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不可能總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應該自立自強。

《國學經典》這本書在擴大我們的閲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

從國學經典中感悟師德

春秋時期的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説的創始人,更是中國人的精神偶像、中國文化的代表。

中國人因為孔子而驕傲和自豪,外國人因為孔子而研究中國,“孔子學院”於是成為許多國家研究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尤其是研究中國的古人和今人的學術機構。孔子的經典語錄集《論語》,因其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其推崇備至,不僅影響着今天中國人的思想,更是成為外國學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經典之作。可見,《論語》之影響深遠而巨大。

我們今天再來捧讀《論語》,其現實意義究竟在哪裏?北師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座標”。因此,《論語》可以作為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養性,德行人生

《論語》中關於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於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孔子認為:血氣未定的年少之時,不要沉浸於女色;血氣方剛的成年時期,不要與人爭鬥:而到血氣既衰的老年,不要貪得無厭。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不要固執己見,不要自以為是。孔子還認為,和正直,誠實守信,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諂媚的人,虛偽陰險的人,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時他還認為,如果以適度的禮樂來節制自己,以稱道別人的好處,以擁有很多賢德的朋友為快樂,對人是有益的,而以驕奢淫逸,遊蕩忘返,宴飲荒淫為快樂,對人則是有害的。這些言論,簡潔明瞭,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這幾句話牢記在心,時時警醒自己,應該説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作為教師,為人師表,更是要牢記不忘,並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為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人過分地強調物質利益的追求,因為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利益主體多元化,於是,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多元化,而作為教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着學生的現在,一頭挑着國家的未來,必須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

價值觀. 人生觀的引導,教育學生為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併成為國家的棟樑。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 價值觀.

人生觀,因此,教師必須修身養性,經得起各種不良現象的誘惑。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2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裏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着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之中,成為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這一句就是教導我們學習文化知識要用心,要努力,要刻苦,要實踐,要理論聯繫實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學習到真正的學問,我們才能夠真正起到“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作用。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如果只重力行,對學問不肯研究,就容易執著自己的看法,而無法契合真理。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這一句告訴我們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即:用心記,眼要看,口中讀,三者同步,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才能學習到真正的學問。讀書時要有規範,讀這一段,就不要想到另段,這段還未讀完,就跳到另一段。學習某一科目知識,就不能羨慕別的科目知識,這一科目的知識還沒有學習完,還沒有完全掌握,就不能學習其它科目。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這一句告訴我們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一定要有,一定要刻苦用功,絕對不能投機取巧。遇到難通的地方,要專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達了,這正是 所謂書讀千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如果反覆思考,還不能瞭解的話,就用筆把問題記下來,向有關的師長請教,一定要得到正確的答案才可放過。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書房要整理得簡單清潔,四面牆壁要保持乾淨,書桌清潔,所用的筆、硯、台要擺放端正。磨墨磨偏了,就表明這個人讀書的目的心術不正,亂寫字的學生,就表示這個學生的學習心態有問題。我們一定要愛護好自己的學習環境,把學習的環境維護得井井有序,才有益於我們的學習。懂得從人的微小動作去觀察每個人是否有用,有才,這確實是很有道理的。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存放經典著作,要有固定的書架或書櫃,每一次讀書之後,要將書放回原處存放。書本有殘缺或損壞時,應補好,你愛書,書就愛你,有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穫,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穫。這一句是告訴我們愛惜經典著作是一件頭頂大事,沒有一件事情能夠比愛惜經典著作更重要。我們要像敬愛尊長一樣敬愛經典著作,要養成有條不紊、一絲不苟的認真態度,這是對中國文化的敬愛和尊重,

“非聖書屏勿視敝聰明壞心志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做為一個學子,從小就要立志讀聖賢之書、學聖賢之教、行聖賢之道,不是聖賢之書,則千萬不能看,若在學習聖賢之教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時,絕不能自暴自棄,而是應以聖賢為老師,為楷模,長期熏習聖賢之崇高品德,做“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榜樣。這一句教導我們一定要接受聖賢之教,學以致用,做人決不能自暴自棄,自己的命運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裏,改變命運靠自己的力量。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3

《論語》是一份彌足珍貴的教育遺產,使我們的心靈有所啟迪,有所收益。只有用心去讀,認真品味,才能洗淨內心的污垢,淨化我們的心靈,提升我們的道德水準,做一個實實在在的好人。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在學業上陷入困境。學習就要掌握技巧,也不是死學要與世界上的萬物聯繫在一起,古人説的好“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無止境的。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學識是不斷深化人的精神。三經裏説到:“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我國在很久前就十分注意教育,人在失敗中長大,每個名人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陳平忍辱苦讀書》、《陸羽棄佛從文》、《少年包拯學斷案》、《萬斯同閉門苦讀》這些偉大人物都經歷了艱辛、寒窗苦讀聖賢書、辛勤學習才得到這番作為。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意思是説,廣泛地熟讀典籍,複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識以求融會貫通。是呀,也許我們買來的書,有些人只看一遍,就把它丟棄在一旁了。其實,書中的奧祕之處不是一遍就能看出來的,你得看五遍、六遍,甚至一百遍,每一邊吸收的知識都是不同的,俗話説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以誠待人,以信取人,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為優秀的傳統之一。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一種人人必備的優良品格,一個人講信用,就代表他講文明,講誠信,處處受歡迎;不講信用的人,人們會把他當成空氣,忽略他的存在。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講誠信。如果人不講信用,在這社會上就不會有他的任何一處立足之地,什麼事都做不成。講誠信,不是説説這麼簡單,很多人都是説得容易做起來難,如果講誠信,在商場上的競爭也就都不會存在了。在生活中,我們並不缺什麼,就缺了人心、誠信。我們要講誠信,因為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

學了《國學》,我懂得了許多,體會到了無窮的知識。人的財富不是金錢,而是知識與誠信。古人為我們創造了無止境的知識,我們應該繼承併發揚下去,讓這筆“財富”在歷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國學》是世界的瑰寶,他教會了我們一切,它是歷史的領袖,是中國歷史上的驕傲。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4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學瑰寶似滿天繁星,數不勝數。而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其學説不僅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發展進程,還深刻地影響着每一箇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模式。

自從進入六年級下學期,我們也開始了對國學經典——《論語》的理解與誦讀。孔子是一個偉大的人,他對學生的淳淳教誨,每一句都飽含哲理。我們學的第一句《論語》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一句告訴我們:三個人一同走路,這裏面一定有可以當我們老師的人。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這是最經典的一句。隨後我們又學了“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明白了世上沒有天才,只有肯吸收古人的知識,勤奮敏捷地去求得知識的人才會有學問。“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告誡我們要有坦蕩的胸懷,“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不能空想,要付諸學習,而學過的東西必須經過思考,細細咀嚼,才能真正吸收。我最喜歡這一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懂裝懂,自欺欺人,這才是明智的表現。這一句在千年後的今天,同樣適用,它是一句至理名言。就像老師上完一堂課,假如我們已經完全掌握了,就做一些習題鞏固;如果我們並沒有完全掌握,還有不明白的地方,那我們就不能渾水摸魚了,應該立刻去請教老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完全掌握老師所講的知識。當沒有人理解自己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給你以安慰;當自己排斥別人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給你敲響警鐘;當自己失信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給你教訓;當你想要抓住過去的事不放手時,“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給予你提醒……

《論語》是孔子的智慧結晶,他將一生的感悟都傳給了學生。他的學生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將他的格言收錄下來,編成《論語》流傳後世,孔子的思想從而傳承下來,推動了中國文化的發展,對後人起着醒世的作用。想當年,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如今,《論語》走進了我們的課堂,我們前所未有地感到自己的渺小——在至情至性的格言面前,在博大精深的真理面前。三天新學一條《論語》,同時每天覆習一遍從前學的幾條《論語》,真如孔子所説:“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國學經典是中國文學寶庫的一朵奇葩。品讀國學經典,感悟國學精粹,一部《論語》,受益終生。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5

最近,我們都在學習國學。我也讀了一本書名叫《國學經典》。讀完了這本書,我不由得發出一些感歎。

這本書分為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兩個部分。

第一單元主要講的是節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這句話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在總結唐朝由盛世走向衰敗的歷史教訓時寫下的警世名言。意思是:歷觀前代王朝和古老的家風,往往勤儉節約意味着成功,奢侈浮誇意味着失敗。是呀,這句話用於我們現在是再適合不過了。當我把第一單元讀完時,我想到了我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一次,我在洗碗時,把水開得很大,媽媽看見了,提醒我説:“把水開小一點吧,一噸水可要好幾塊錢呢!”爸爸也在一旁也説:“節約錢是一個方面,重要的是要節約水資源。”我聽了,慚愧不已,連忙關小了自來水。節約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它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用心,我們就會想出節約的好辦法。你瞧,這是我和姐姐想出來的:1、將用剩的小塊肥皂收集起來,做成了大塊肥皂。2、把雨水收集起來,用來澆花。3、把沒有用完的作業本合訂在一起,做成了一個新本子。4、把洗完臉的水用來衝馬桶。怎麼樣?這些節約的辦法你用過嗎?如果沒有,那就從現在開始行動吧!

第二單元主要講的是強自信。“天地之性,人為貴。”這句話選自於,《孝經。聖治章》。意思是:天地之間的萬物生靈,都一樣的得到天地之氣成形,稟天地之道成性。但只有人最為尊貴。這句話説得多麼好呀!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都有自己的特長,只是有很多人自己沒有發揮出來罷了。我就把自己的優點和特長髮揮出來了:1、我把字寫得很好。2、我的作文常被老師稱讚。3、我的舞蹈跳得很不錯哦,還獲得了證書。4、我很守時,上學,集會從不遲到。瞧!我的優點和特長很多吧!相信你也一定有很多優點和特長,趕緊發揮出來吧!

第三單元主要講的是智慧。“知者創物”。這是《周禮。冬官。考工記》中的一句話,意思是:由有智慧的人設計發明。用智慧來解決問題的人也很多,下面讓我給你們介紹一下吧:賀龍同志在緊要關頭讓戰士們扔掉草帽,使敵軍自相殘殺。包公運用智慧,使用了計謀,從毛驢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還有許多的例子……就不一一説明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靈家園。國學是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誦讀國學,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涵養民族修為,承繼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華氣韻和民族氣質的現代中國人,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6

記得讀中學時老師講《孔雀東南飛》一文,文章並不算太長,我們學了一個星期,卻一點不感到累。在這一週裏我們被故事的內容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筆是那樣的流暢、優美,用詞是那樣的精闢,悽美的情節讓我們為之而動容。後來在課外,讀了王勃的《藤王閣序》,更是愛不釋手,其文章情文並茂,奔放自然之勢,讀來攝人心魄,其中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真是千古絕唱,讓我感山川是那麼的壯美,意境是那樣的深遠,有一種想投身於大自然中,去過閒雲野鶴般生活的衝動。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

不可否認,國學之“中庸之道”,也確實影響併發生過中國社會歷史上某些被現代人認為喪權辱國的事實。君君臣臣夫夫子子的封建禮教,也確實是麻痺老百姓思想維護封建貴族利益的一種精神枷鎖。

但是,1820xx年,拿破崙曾經説過這麼一句話:中國並不軟弱,它只不過是一隻睡眠中的獅子,中國一旦被驚醒,世界會為之震動。此話一出立即產生了轟動效應。儘管當時拿破崙的預言離現在是那麼的遙遠,而現實絕對給足了這個野心勃勃的戰爭狂人面子。我想,其中之含義絕不外乎他已經預感到;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中國人口眾多、文化深厚。只有這樣的國家才具備不怒而威的力量,而這種力量終究要爆發。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吸收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許多優秀的思想精華永遠值得我們發揚。

“自強不息”的開拓精神;“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精神,“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憂國憂民的情懷等等,這些凝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思想,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接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這是一件大好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從做人開始。如果沒有做人的基礎,那就既不會有民族精神,更不會有革命精神。做人從哪裏開始?從灑掃庭除,應對進退開始;從國學啟蒙的“三百千”開始。這種學習不光是識字和道德思想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來對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把它稱之為“國學”。以國學啟蒙的範本“三百千弟”為例。《三字經》最重要的特點是條理清楚、文理明暢、概括精闢地傳授歷史文化知識,倫理道德知識,團結友愛的重要性,以及學習應當刻苦等等,被譽為“袖裏通鑑”。且反覆勸勉學童勤學,敦促家長、老師認真對待對子弟、學生的教育。誦《百家姓》使我瞭解了中華民族姓氏的淵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遠,使用人數最多的兒童國學啟蒙讀本,在中國教育史、文化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文化的小百科全書。《弟子規》是關於品德修養、行為規範的國學啟蒙讀本,將中華文化所倡導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語言,淺近的歷史典故講述清楚。所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揚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啟蒙開始。回溯源頭,傳承命脈,“國學”是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

我們不妨把國學之“儒家思想”比做一種精神武器,在中國幾千年歷朝歷代的封建勢力掌握之下,只要對封建王朝達官貴人有利的,都可以拿來針對被壓迫者使用。另外,從現在的唯物主義觀點來看當時,無論孔子也好,孟子也好,老子也好,莊子也好,墨子也罷,從人的自身保護意識上來説,也絕對無法脱離當時社會現實而盡力維護當權者的利益。不然,刀架到脖子上,怎麼去周遊列國?那兒來的三千弟子?所以,《論語》也好,《孟子》也好,《道德經》也好,《逍遙遊》也好,《兼愛》也罷,明顯地傾向於當權者的利益。

那麼,有人要問;難道這就是“和”與“禮”的真諦嗎?當然不是!因此,在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被摧毀之後,中國的老百姓聽到了兩個新名詞,一個是“革命”,一個是“民主”。

現在,我們可能已經明白;“和”必須建立在人性化平等的基礎之上,才具有它真正的含義。“禮”應該保持人類善良的仁愛真實性,才能達到人與人之間完整的和諧。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在中國大地展開的一場,把國學、西學、一切知識學科幾乎一掃而光。知識分子成了臭老九,許多國學大師都成了牛鬼蛇神。什麼“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克己復禮”成了妄想復辟資本主義的大帽子口號。反覆闢!批林批孔!一個高潮接一個高潮,國人的嘴似乎忘記了吃飯,滿嘴都是“造反”與”革命”的口號。國人的精神思想已經被麻痺到幾乎崩潰的地步,而國學的地位早已經蕩然無存。

三十多年過去了,一個剛剛遭受了精神浩劫的中國,終於從改革開放的道路上走到了現在。國學已經不是“四舊”或精神,國學文化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户。現今,中央電視台的〈百家講壇〉吸引了多少人的眼球。于丹成了國人眼裏的美女,閻崇年成了中老年人的偶像,成了當代的明星,紀連海的相貌也成了“有特點”的楷模。這一切,都是國學帶給他們的魅力。這一切,都説明國學文化是提高社會文明、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我想;在當今物慾橫溢的社會裏,無論八零後也好,九零後也好,都應該拿起老祖宗留下的那些文化國粹認真的讀一讀,淨化一下我們私慾氾濫的靈魂,讓天上的古人安心、讓地上的老人幸福。從“百善孝為先”的教誨之中,我明白了怎樣交友,我明白了“孝”就是“和”,和而德、德而孝。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7

國學,其意有二,原意指古代國最高學府,即國子監或太學。現在國學指中國學術,是相對西方學術而言的一個籠統概念。

國學作為學術名詞而存在源於20世紀初,也就是“西學東漸”之風盛行之時,早期的國學研究者(如梁啟超、章太炎)等為相對與西學而稱我國古典學術為國學,是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國學之中,其主流為儒家學説,內容包羅萬象,中國古代歷史、思想、地理、數算、醫學等均在其範圍內。國學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和中國傳統文化劃等號,但又不完全是。在更大範圍上講,國學不僅是漢學,還包括中國所有少數民族的文化。但也正因為其包羅萬象,所以內容就有精華與糟粕之分,和對待傳統文化一樣,對待國學也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近年來,國學大熱,整個國內颳起一股學國學之風,一些所謂的“國學大師”也就“應運而生”。試想,連季羨林老先生都堅辭“國學大師”的名號,其他小輩又安敢造次。在教育方面,一些學校已經把三字經、弟子規等列入課本,甚至要求學生全文背誦。

在我看來,國學大熱是好事,説明國人增強了對文化的歸屬感。但對於這股熱潮卻不能盲目跟風。國學內容廣博,就其中經典來看,也卷帙浩繁。我們該讀什麼?怎樣去讀?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在21世紀這個世界高速發展、我國向社會主義更高階段邁進的時代,國學之中已經有很多內容不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比如“二十四孝圖”宣揚孝道,但內容多為愚孝,是不應該借鑑的。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説》裏寫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所以,國學教育應從小抓起。為什麼我國近幾十年沒有大師級人物?為什麼沒有產生世界級著作?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傳統文化的底子太薄。中國古人的發明(如祖沖之推算的圓周率、畢昇的活字印刷、郭守敬的《授時歷》、張衡的地動儀等)都在當時世界上遙遙領先,可見古人之智慧,如能多加學習國學之中經典之作,那麼我們後世兒孫為什麼不能重塑中華之輝煌?

我國在現今施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所以,課本就是孩子們接觸國學的最佳平台。但現在的學生,從小開始就揹負了沉重的學習負擔,如果在課本之中增加國學經典名段恐怕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負擔。在我個人的國小、中學生涯中,我記得中國小生除語文課本外,還有一本讀本,其中不乏中外名著與國學經典,如能用國學經典替換其中一些篇目,應該是可行的。但從目前情況以及我親身經歷來看,學校學生都未對讀本引起重視,以至於編者的心血付之東流。

那麼如何從學生抓起,我認為在除讀本在一途徑外,還應該減少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用以學國學。我國現行的英語教育不得不説很是失敗,學生只是一味地背單詞、學語法,而日常口語卻不能流利説出,英語學習僅僅停留在書面上。為什麼現在出現了很多的英語培訓機構,那正是因為學校教育的失敗,學生才不得不花費額外的時間與金錢去那些英語培訓機構學習。眾所周知,孔子學院近年來在海外盛行,孔子學院正是向外國人講授以儒家為中心的國學經典。看着越來越多的老外能説一口流利的漢語,能背誦唐詩宋詞,而有的中國人尚且不能達到,我不禁為之感歎。而中國的孩子,卻深陷英語學習的迷茫之中。文化開放不是一味地學習外來文化,學習外來文化的基礎是先鞏固民族文化之基石。近來韓國人大肆叫囂“端午節”、“清明節”是韓國人的傳統節日,並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國人聞之為其憤怒,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反映中國人對文化的保護意識不夠,韓國才會有機可乘。

那麼,我們應該讀什麼國學經典?怎麼讀?我認為對於成人而言,經史子集之中篇目,皆可讀來,開卷有益。而對於孩子來説,應擇優入取,這也需要教育家費點腦子,從國學中選取適合孩子們學習的經典之作。

關於怎麼讀。目前在百家講壇欄目盛行之後,一些專家、學着紛紛著書立説,大談自己對一些名著的心得體會,于丹就發表了《論語心得》、《莊子心得》等,但是我並不建議人們拋棄原著,直接去讀這類書籍。在初讀之時,仍應忠於原著。人們常説“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也可以有一千個孔子、一千個莊子,一千個孫悟空、一千個林黛玉。由於先入為主的思想,人們在看了別人對名作的心得體會之後,自己也覺得有同感,這樣就少了爭辯、少了交流、少了百花齊放、少了百家爭鳴。因此,讀經典要先讀原著,如有不懂之處,可查閲字典等工具,或者相互討論,再或者請教老師,最後,在自己有了一定的理解之下,去一些關於別人心得體會的書。這樣,經典才更會耐人尋味,就像璞玉,只有經過打磨才會更具光澤。

國學之中有許多精華之所在,我們應該積極探索其中之智慧,以揚我中華之文化,讓中華民族於世界之林永存。

賦詩一首歌中華文明:盤古一分天地開,三皇五帝分至來。殷商銘文青銅刻,文王占卜獸甲傳。春秋孔孟儒經作,戰國孫氏兵法成。秦王一統經典逝,萬卷經典皆作塵。西漢文章兩司馬,東漢歌賦父子曹。陶潛歸隱晉桃源,酈元遊歷三峽岸。唐時明月太白詩,宋時江水東坡詞。元代尚有小曲在,清代唯有容若存。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8

《娛樂至死》是對20世紀後半葉美國文化中最重大變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術時代步入沒落,而電視時代蒸蒸日上;電視改變了公眾話語的內容和意義;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務領域的內容,都不可避免的被電視的表達方式重新定義。

1. 有2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

一種是讓文化成為一個監獄 另一種就是把文化變成一場娛樂至死的舞台

2. 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美麗新世界》

3.如果一個民族分心於繁雜瑣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義為娛樂的周而復始,如果嚴肅的公眾對話變成了幼稚的嬰兒語言,總而言之,如果人民退化為被動的受眾,而一切公共事務形同雜耍,那麼這個民族就會發現自己危在旦夕,文化滅亡的命運就在劫難逃。

4. 掩藏在電視新聞節目超現實外殼下的是反交流的理論,這種理論以一種拋棄邏輯,理性和秩序的話語為特點。在美學中這種理論被稱為“達達主義”,在哲學中被稱為“虛無主義”,在精神病學中被稱為“精神分裂症”。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9

閲畢《綠山牆的安妮》讀後全文,我感到十分驚訝。一開始,我只是抱着嘗試的心情來讀這本在加拿大幾乎是家喻户曉的書,可是我卻一口氣將這本書從頭讀到尾讀完。在讀的過程中,總有一個扎着長辮子,臉上長有雀斑的紅髮女孩牽動着我的情緒,令我有時忍俊不禁,有時着急,有時暈頭轉向。她,就是本書的主人公——安妮·雪莉。

這本書主要講了安妮是一個開朗樂觀,而又充滿着幽默想象力的女孩。但不幸的是,她在三個月大時便父母雙亡,在孤兒院中生活,直到有一次,來自綠山牆農舍的一對善良樸素的兄妹馬修和瑪麗拉將她陰差陽錯地領回了家。兄妹倆本想領養一個男孩來幫馬修幹農活,所以差一點便將安妮退了回去。而這位小姑娘卻憑藉着自己連珠炮般大段大段而又充滿着幽默豐富的想象力的話語以及樂觀向上的精神徹底片服了兄妹倆和包括林德太太在內的鄰居們。直到最後,安妮成了一名出色的漂亮女教師。

馬克·吐温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過安妮,雪莉·安妮是繼不朽的愛麗絲之後最令人感動而喜愛的兒童。”不過,如果讓我來評價她,我會用上“樂觀”和“想象”二詞。在綠山牆農舍周圍許多令人陶醉的美景,而我認為之所以安妮這麼覺得,有大部分因素是因為她運用了自己奇特的想象力。諸如“白色的歡樂之路”、“閃光的小湖”、“森林女神的水泡”、“紫羅蘭溪谷”、“柳池”和“雲杉小道”等等,它們既透出一些浪漫的色彩又突出了中心。所以,有時候,我曾想道:“一個有着豐富想象力的人一定非常快樂!”更多的時候,我也嘗試着運用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而生次都會給我帶來驚喜:“原來世界如此美妙!”這樣一想,再怎麼枯燥乏味的事物也能變得生動起來,取而代之的,自己也會變得樂觀起來。

樂觀與想象可以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也可以是一對姊妹。如果你也想感受由想象而帶來的樂觀,那也不妨像我一樣試試吧!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10

長篇小説《家》以20xx年代初期中國內地城市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國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縮影。從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讀書知禮、事事如意”,家庭內部尊卑有序,禮法森嚴;但實際上,在這個大家族中處處都充滿着激烈的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

作品在揭露這個封建家庭罪惡的同時,還側重表現了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對青年一代的摧殘和迫害。作品還表現了以覺慧為代表的一代覺醒了的青年同這個罪惡家族的鬥爭。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生運動,一方面在家庭內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鬥,最後,他們真正敲響了這個封建大家庭的喪鐘。《家》是一部思想相當深刻的現實主義力作,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腐敗與黑暗,控訴和揭示了大家族和舊禮教、舊道德的罪惡以及吃人本質,並且揭示了其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同時,作品還以極大的激情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抗爭以及他們與罪惡的封建家庭的決裂。

覺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個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他性格上充滿了矛盾,是個“有兩重人格的人”。覺新善良,待人誠懇,原是舊制度培養出來的、有較強傳統觀念、且有着“雙重性格”的悲劇人物。他性格中的這種矛盾性,真實地反映出了當時某些時代特徵。作者通過塑造這一典型人物,批評了“不抵抗主義”,指明對於封建舊制度、舊觀念,反抗才是避免悲劇的惟一出路。 覺慧是大膽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他有正義感,同情下層人物,勇於反對封建束縛。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於大膽反抗。作者對覺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實於生活的。儘管覺慧身上有着明顯的幼稚,但他卻真實地反映出了“五四”時期我國覺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 《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

《家》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高老太爺是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的代表。作為這個封建大家庭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作品突出表現了他專橫、冷酷的性格特徵。在高家,他的話就是法律,誰也不能反對。作品通過塑造高老太爺這樣一位腐朽反動的人物,表現出了封建制度以及舊禮教、舊思想、舊道德必然滅亡的趨勢。

《家》在藝術上有着突出的成就和特色。首先,在人物塑造上,作品非常善於通過細緻入微地刻畫人物心理,展示人物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從而突出人物性格。如作品寫鳴鳳投湖時的心理,就非常細膩,是全書極感人的篇章。它將一位年僅17歲的少女在即將走向生命盡頭時的痛苦、惘然、哀怨、掙扎以及最終絕望,一層層真實細緻地剖示出來,使讀者從這位被凌辱的少女身上,看到舊制度摧殘人性的罪惡,看到這位弱小者生命的寧折不彎。又如,作品寫覺慧在鳴鳳死後的內心也極細緻,作者還利用夢幻來剖示人物內心的隱祕,筆墨中透露出人物內心極度的悲哀與懊悔。除此之外,作品在塑造梅、覺新等人物時,也非常注重採用細膩的心理描寫方法來刻畫人物。如,正是由於作品細緻地寫出了梅的內心,才使梅多愁善感的性格得以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覺新是一位有着“兩重人格的人”,作品多處細緻地剖析他的內心,表現了人物內心深處因受新思想的啟發,對現實不滿,又受舊思想的羈絆而最終不能或無力抗爭的苦悶、矛盾,使人物複雜的性格得以凸現。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11

讀了《呼蘭河傳》,心中生出幾多感悟。

許多作家描寫自己的童年,描繪一個光明燦爛的童真世界,或許他們忘了,只要是紀實,便沒有完美生活,縱使孩子,也會有屬於自己的灰暗的哥特風。蕭紅兒時的那個階段,那是一個沉重甚至沉痛的社會。對於一個孩子來説,這樣的社會在她眼裏是怎樣的,那些人、那些事又會是什麼樣的姿態,的確很難想象。把人物融入背景中,這一直是一個令人困擾的難題。這本書中,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把那些愚昧與無奈不着痕跡地烙進故事裏,給予這段往事足夠的尊重,卻又不會使人感到厚重。讀來是一個有質感的年代,每一個人物都充滿張力,每一個故事都濃縮着一段歷史,所有的見解都源於一個孩子的敏鋭、無知,諷刺、批判、讚揚、歌頌,這些歷來對封建的評頭論足都與這本書沒有干係,平淡的敍事,如同中國水墨的留白,別有一番韻味。

《呼蘭河傳》最入人心的是它的意境。開篇,文字帶着利刃劃出嚴冬乾冷的刺痛,字裏行間舊社會市井生活的氣息撲面而來。寥寥幾人的勾畫,彷彿耳畔就響起了清冷小鎮上的幾聲嘈雜。我讀時動筆批註,卻無從評談,似乎哪裏多了或者少了,都會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有了意境,文字才有了深入的可能。這是這本書獨有的意境,通篇都是這樣,極具渲染力,每一句都是陳述,每一句都是詩。

同樣令人稱歎的是書中的人物。這是一部沒有“神”的小説。無論歷史、文學,我們習慣了絕對,美好與醜惡在不同人身上分辨的如此清晰;厭倦了完全正面的“神”,厭倦了“萬惡”。在呼蘭河畔的那個小鎮,那些凡之又凡的平民,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封建落後的影子,每個人又都有人性不可泯滅的良知,他們有屬於自己的是非認知,他們不完美,但他們是完全的、活生生的,在書中哭笑悲歡。

一個不為人熟知的小城,一段漸漸為人遺忘的歷史,一個天真無知的孩子,一個無法觸及的世界。

這就是《呼蘭河傳》的全部,這就足夠了。讀文學作品,讀的無非是一種感覺。把瑣碎的往事收集起來,用平實的語調講述一個明媚而滄桑的故事,讀書人放下書後意猶未盡,一口氣想歎籲卻最終淺笑着呼出。透過一本書,可以領略到呼蘭河畔的世界,碰觸到蕭紅的寂寞,彷彿她就在歎息,這對於一本小説,是最大的價值。

幾多感悟,結為一談。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12

寫這本日記的是杜真子家的貓,他會笑。名字叫笑貓。他珍愛的虎皮貓聾了,老老鼠告訴它一種藍色的兔耳朵草治好虎皮貓的耳朵,在尋找兔耳朵草的路上困難重重,最後終於找到了兔耳朵草,卻被一羣兔子吃了,他很傷心的回到了馬小跳家,綠毛龜告訴我只要心中有愛,奇蹟一定會出現……

讀了這本《藍色的兔耳朵草》後我覺的動物和人一樣都會有感情,在現實生活中我曾聽説過這樣一件事:兩隻小狗過馬路,一隻小狗不小心被車撞了,而另一隻小狗卻沒有走開,而是陪在朋友的身旁,眼睛裏還有絲絲淚花。

其實,不論是人還是動物都一樣擁有自己的感情。我們又為何不把動物當成自己的朋友呢?正如楊紅櫻阿姨寫的一樣這些從嚴冬寫到金秋的故事,猶如温暖童年心靈雞湯,猶如陪伴你成長的心情寶典。相信你將會在幽默好玩、美妙温暖的文字中,發現一條連通現實很幻想的祕密通道,相信你會感動,會流淚,會哈哈大笑,會開始生命中最初的思考等。對這幾本“通往幻想空間的鑰匙”是我最初讀書的詞典

我愛讀書,讀書給了我無限樂趣,楊紅櫻阿姨的書一直是我讀書的指引人,是我讀書的啟蒙老師,讀書是我最最忠誠的夥伴。這冊書給了我無限樂趣,讓我忘掉了所有煩惱,讀書拌我成長,讓書香永遠留在心房。

今天,我要向你推薦一本書那就是——笑貓日記,我覺得這些從嚴冬到金秋的故事,猶如温暖童年的“心靈雞湯”,猶如陪伴你成長的“心情寶典”。相信你相信你將會在幽默好玩、美妙温暖的文字中,發現一條連通現實和幻想的祕密通道,相信你會感動,會流淚,會哈哈大笑,會開始生命中最初的思考。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呢?讓我們來看看吧!

這真是一個令人激動的冬天!伴着陣陣梅花的清香,我和虎皮貓的孩子們終於來到了這個世界。我們的四個寶貝------胖頭、二丫、三寶和小可憐,四個摸樣,卻一樣可愛!在這個格外寒冷的季節,我、虎皮貓、杜真子、馬小跳,還有我那神祕的“熊貓表哥”,都精心的呵護着小貓們,期盼着他們快快長大。然而,突如/其來的厄運,還是在寒風中降臨了,一場突然的寒流小可憐在這場寒流中離我們而去了。

我覺得在本書中讓我感動,讓我流淚,讓我哈哈大笑,讓我開始生命中最初的思考。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13

當在站台上與馬修一起看見那個與我同齡的,笑臉白淨瘦削,身上緊巴巴地裹着短小難看的淺黃色絨衣,頭戴着一頂褪色棕色的水手帽,有着一雙會因情緒而變色的大眼睛的女孩,我就不由得可憐起起她來,為她今後的命運開始擔憂。

當一輛木頭馬車“得兒,得兒”地從一片林蔭路上悠然地駛進綠山牆時,我已深深地被這位天性樂觀,喜歡幻想的,有着一頭紅頭髮的女孩吸引住了,她的臉上洋溢着彩虹般讓任何一個人看了都會情不自禁地微笑的笑容,這位女孩名叫安妮。她是露西·莫德·蒙哥馬利筆下的主人公。這本書的名字叫《綠山牆的安妮》,是我暑假裏讀的印象最深刻的一本書。

安妮是一個父母雙亡的孤兒院裏的可憐孩子。馬修·卡斯伯特和瑪麗拉·卡斯伯特是住在綠山牆農舍的一對兄妹。他們本想從新斯科舍的孤兒院領養一個11歲左右的男孩幫忙幹農活。不料陰差陽錯,把一個紅頭髮的小女孩從火車站領了回來。她就是安妮,因為她不是可以幹農活的男孩,差點被退了回去。她以自己善良美好的內心感染了大家,獲得了大家的歡迎和喜愛,擁有了很多朋友,成為了馬修和瑪麗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安妮長大後,又很懂事。憑着自己的執着與不懈奮鬥考考入女王學校,獲得艾弗裏獎學金。但是在艾比銀行倒閉,家庭資金困難的情況下,毅然決定放棄讀大學,當阿馮利的一名教師,分擔家庭困難。

就是這麼一個臉上有很多雀斑而且嘰嘰喳喳有説不完的話的安妮。她使我由開始的同情,到逐漸吸引、感染,到最後深深的喜愛,把她作為榜樣。她的生活並不特別優越、完美,可她樂觀面對困難、生活,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幻想和奇異的想象。巴里家的池塘是“閃光的小湖”,林蔭道是“白色的歡樂之路”,白杉樹林是“鬧鬼的森林”……一個個浪漫的名字都出自她超人的想象力,使她眼中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多姿多彩。她還是個熱情洋溢喜歡説話的女孩,她那連珠炮般充滿跳躍性的語言常常讓木訥的馬修和古板嚴肅的瑪麗拉跟不上她説話的節奏,感到眩暈。我為她的命運擔憂,為她的長大高興,為她的成功喜悦,為她的決定鼓掌,為她的品質喝彩。在她身上找到了我的影子:愛生活、愛説話、愛幻想、愛笑樂觀的女孩。可我身處的是順境,而安妮是在逆境下仍保持這種品質就難得可貴了。

時代在不斷進步,生活條件也優越了,但我們有些人卻越發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我也是如此,只要遇到一點小挫折,就被打敗。就拿這次考硬筆書法特長章來説,我認為自己已經是創作班學生,而且獲得過不少大賽的獎項考出這個章並不難,結果沒考出,我懵了,我那樂觀、活潑的性格一下子消失了。怨時間老人不公平,怨分配名額這麼少的,甚至都想放棄下學期的培訓了,我整天泡在課外書堆裏,慶幸地是我看了《綠山牆的安妮》這本書,安妮感染了我,讓我思考,讓我學習。其實硬筆書法既要學,也要練,光靠課堂的練是不夠的,以前的成績只代表過去,考前一點不練,考得出才怪呢。明白了在成功之路上,並不是到處都有鮮花的芳香;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我要向安妮學習,遇到困難不氣餒,不放棄一絲希望;始終樂觀而執著地奮鬥進取、追求理想、實現抱負。這就是好書帶給人的力量,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14

友情是光明的象徵,是正義的象徵,它往往能夠創造奇蹟。的確,當年伯牙遇上子期,才足以讓《高山流水》流傳千古。藺相如和廉頗互幫互助,才不使趙國收到入侵。卓文君為了司馬相如,別豪門赴街市,當爐賣酒不言貧富;是啊,我們縱然可以得到數不清的財富,卻無法得到數不清的友情。友情不能拿去揮霍攀比,卻往往比金錢更重要,一個人可以貧困一生,但卻不能沒有朋友,朋友可以在你悲傷時帶來安慰,在你沮喪時帶來動力。沒有朋友,就如同一隻雄鷹沒有了雙翼,永遠無法飛翔。友情不能強加給一個人,只能把它説做是一種緣,它能架起一座橋,把那些志趣相投的人的心相通,讓他們萍水相逢,一個真正的朋友,能做到在患難前不離不棄,在利益前巋然不動,這就叫真正的友情。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15

“武松打虎”這個故事,大家耳熟能詳,而且津津樂道。在《水滸傳》還有一個打虎的故事——黑旋風李逵沂蒙山殺四虎,卻很少被人提起。論打虎數量,他比武松還多出三隻;可論名聲,卻遠不如武松。

我認為李逵殺虎是手起刀落,沒有更多的情節。而武松打虎卻險象環生,扣人心絃。武松在酒店喝酒,店主一再告誡他三碗不過岡,因為岡上有老虎。可他喝了18碗酒仍要獨自過岡。岡上究竟有無老虎?武松的性命如何?在無形中,作者就讓讀者為武松捏了一把汗。武松本想奔入樹林中美美地睡一覺,誰知林中竟跳出一隻老虎。局勢頓時緊張,讀者的心突然懸了起來。隨着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都被武松一一躲過,危險似乎要解除了,但武松的哨棒又斷了,讀者稍稍放鬆的神經又重新繃緊了起來。接下來,情節又一轉,武松跳上前,按住虎頭,同老虎展開最後搏鬥。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呀!

武松打虎給我的啟示是:如果文章平鋪直敍,平平淡淡,看了開頭就知道結尾,那就失去了趣味。要動一點腦筋,讓敍述多一點波瀾和曲折。比如,先説事情的結果,再轉頭説事情的經過;或者着力渲染營造一種氣氛;或者説了半截話突然停住,到後面在接上敍述;或者先抑後揚等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更吸引人。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16

活着,怎麼樣地活?為什麼而活?這樣的問題,只有我在無聊的時候,才會突然從腦子裏蹦出來。可是以我的資質,實在是想不透,想不明這麼高深的問題。

看完了餘華的《活着》,這樣的問題彷彿有了微微清晰的答案。整篇小説給人的感覺就是平平淡淡的,沒有華麗的辭藻,每一個字眼都顯得那麼樸實,真摯。

主人公福貴這不尋常的一生,作者餘華用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敍説,而這敍説的語氣也是平靜的。

福貴的一生充滿了坎坷,人世間最最悽慘的事情他都接連遇上了。從他敗家,爹孃死後,再到失去兒子,失去妻子,失去女兒,失去女婿,失去外孫。好在到最後,還有一頭老牛陪着他。作者在描寫餘華的親人去世的方式的時候,讓我頓時覺得心中一沉的是福貴的兒子在為縣長的老婆因懷孕大出血,在獻血時因抽血過度而死亡的片,所謂的醫者仁心,竟然在性命攸關的時刻,活生生的將一個孩子抽血抽到嘴脣發青直到最後沒了心跳,讓我甚至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

在看這篇小説的時候,我能隱隱約約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種種悲哀。從鍊鋼這一片段,可以凸顯出,人們的無知。可見作者對當時的社會也是批判的。

每當福貴的日子過得稍微好一點時候,打擊去不斷的接踵而來,而且死的方式總是那麼的突兀。在這樣一個殘忍的社會和漸進變革的背景下,主人公的生活勇氣令人驚訝。最後的結局是買了一頭牛和自己相依為伴。可能有些人面對這樣的事真的是會找根繩子上吊算了。福貴沒有這麼做,他仍然選擇活下去。他對生活還有期盼嗎?他的內心是如此的強大,在苦根死後,他還安慰自己,説家裏人全是自己送走的,這樣很踏實。福貴的有一句話讓我很印象深刻,他説:“做人還是平常點好,掙這個掙那個,掙來掙去賠了自己的命。”他是拿自己跟龍二和春生打比方,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命,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當代人也常常説,活着才是硬道理!就像餘華作者自己説的那樣,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在如今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財富是越來越多了,人們卻漸漸的迷失了,人們越來越追求物質,為了錢,為了名,為了利而活,可是,當擁有了這些之後,他們還能為什麼而活呢?

活着,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卻包含這一種對生命的負責。當我們從競爭中得到生命的那刻起,就已經是一種生命。只有活着,你才可以體會生活的酸甜苦辣,你才可以回顧昨天展望明天,你才可以感受親情、友情、愛情的温暖。像福貴那樣,到了年老的時候,可以靜靜地跟旁人講述自己的過去點滴……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17

我最近讀了一本名著小説——《金銀島》,它是19世紀英國作家史蒂文森的成名作,也是一本舉世公認的世界名着。這本書中,向我們講述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冒險故事。在這本小説中的主人公吉姆.霍金斯出生在一個生活不是很富裕的家庭裏,他們一家以開旅館維持生計。

書中形象生動地描寫了一個叫吉姆的孩子,從嗜酒如命、脾氣暴躁的老海盜那裏,偶然間發現了一張埋藏了寶藏的荒島形地圖,這事引起了當地富翁屈利勞尼先生的興趣。為了找到這些寶藏,他們駕駛了一艘船去荒島探險。不料船上混入了一夥海盜,他們在獨腳西爾弗海盜的策劃下,妄圖奪下這艘船,獨吞這些寶藏。吉姆在無意中得到這一消息,他配合屈利勞尼先生和正義的船員以及醫生同海盜們展開了拼死一搏的鬥爭,最後終於戰勝了由西爾弗領導的海盜一行人,成功地找到了鉅額寶藏。

雖然我沒有同吉姆一起去探險,但是在我的腦海中,不斷地出現他們尋寶時的畫面,吉姆那正義的面容在我眼前浮現,他在壞蛋面前是顯得那麼的善良、勇敢,他總能在大家的幫助下一次又一次的擊退海盜,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他又是多麼的勇敢,他堅定的説出了,他聽見西爾弗的計劃的事,這使我非常敬佩,一個孩子能説出這樣的話。

當然我也有令我憤恨的人,西爾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他的身上體現的只有虛偽、自私、他為了自己能得到寶藏而不惜放棄所有人的生命,他們根本沒有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愧疚,沒有及時改正錯誤,反而錯上加錯。

《金銀島》體現出了善良與_之間的尖鋭對抗,所以我覺得故事警示我們做事不能自私,因為那是我們心中的一種貪念而引起的,而吉姆身上體現是一種善良、勇敢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向他學習。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18

《茶館》是老舍先生的劇作之一,我讀了之後有很多的感想。

《茶館》的故事發生在清朝末期的北京,那個時期非常混亂,軍閥混戰、敵寇入侵,裕泰茶館裏卻是熱熱鬧鬧,那裏聚集了三教九流、各行各業的人,掌櫃王利發為了適應當時革命的浪潮,不斷改良茶館的經營,把茶館開了下去,但最終還是被軍閥霸佔,成了他的歌舞廳,王利發便上吊自盡了。

茶館本是給人歇腳、喝茶的地方,在《茶館》中,它被描寫成一個縮小的社會,提鳥籠的有錢人、賣蟈蟈的窮人、算命的先生、專橫無理的`士兵、奸詐狡猾的商人都聚集在這裏,人物描寫得非常生動,有正直善良的王利發、常四爺,也有奸詐狡猾的劉麻子、吳祥子等,他們之間的交流與衝突都體現了舊社會的封建與腐朽,就像常四爺的經典對白:“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呀。”

當時的社會局勢動盪,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茶館裏每天都有悲慘的事情發生,這讓我體會到,我們能擁有現在美好的生活,非常不容易,裕泰茶館裏的那些人,不正是為這樣的生活而奮鬥的嗎?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該珍惜這幸福時光、好好學習,成為祖國的棟樑。同時也要不停磨練自己,就像裕泰茶館的改良一樣,接受失敗、知難而上,這樣才會更上一層樓。

這篇劇作也讓我體會到了那時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是多麼困難,談國事談多了就會掉腦袋,他們能堅持下來非常不容易,使我更佩服勞動人民的堅忍不拔,我要向他們學習。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19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到了它——《綠山牆的安妮》。一看到這個書名,我的腦海裏立刻浮現出了很多問題:安妮是個人還是動物?綠山牆是什麼?安妮是住在綠山牆的嗎?

有了這些問題,我便好奇的買下了這本書。這本書講了孤兒安妮被馬修一家收養了,她是一個愛幻想,性格開朗,有着一頭紅髮的女孩。她在學校裏的成績很好,但她愛幻想的性格和一頭紅髮還是給她找了不少麻煩。最後,她為了馬修的姐姐瑪瑞拉留在了綠山牆。

我在“吃”書時心情變化十分快。當我讀到她在寵愛她的馬修的啟發下,去和林格太太道歉時,我十分快樂。是啊,一個人知錯能改是多麼好啊!如果安妮不去和林格太太道歉,她就永遠得不到林格太太的原諒。

當我讀到安妮在不知道德情況下,灌醉了好朋友戴安娜而得不到戴安娜媽媽的原諒。於是,為了戴安娜重新回到校園,我十分驚訝,安妮儘管在校園中受到許多不公正的對待,她卻為了好朋友戴安娜重新回到校園能夠忍受。她這麼做只是為了每天能見戴安娜一面,這友情是多麼的深厚和寶貴呀!

最後,馬修去世了,安妮沒有得到在她學校教書的資格。她本來是要去讀書的,可是她卻為了能夠照顧馬修的姐姐,留在了綠山牆。我十分感動,她為了一個和她沒有血緣關係的人,放棄了去遠方讀書的資格。

這個冬天,我因為有安妮的陪伴,所以快樂無比!冬天的寒冷,被綠山牆的安妮那火一般的熱情融化了!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20

每個人由於天生基因、後天經歷的不同,其眼裏的世界都不盡相同。當一個人把自己眼裏的世界,用無論音樂、繪畫或者文學等任何形式表現出來時,其他人哪怕再客觀,對作者瞭解再深入,也會根據認知力的侷限的或受已有的觀點和喜好的影響,對其產生形形色色有偏差的解讀。即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除了閲讀《百年孤獨》和準備寫這篇文章前看了百度百科對這本書的介紹外,沒有同作者更多的交集,也沒有對作者生活的那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習俗有任何的瞭解。並且,我有我的個性和經歷,我具有搞技術工作的人的理工科思維方式。因此,註定我的這篇文章,不乏個人的主觀感受和看法。

這本書我連看了三遍。

第一遍,我被其天馬行空怪誕離奇又順理成章妙不可言的表述方式吸引。當時我的感覺是,這本書內涵太豐富,而以我的智商,未必能領略其中一二。我在頂禮膜拜中迫不及待地看完這本書,對其中重複使用的N個阿爾卡蒂奧和奧雷里亞諾人名,以及錯綜離奇的人物關係也無暇梳理清楚。就如同墮入一見鍾情的情人的情網,被其富有獨特氣質和魅力的外表,藴含太多灼見的思想吸引,難以掩飾傾慕之情,急於瞭解關於他更多的東西。同時,受書中人物無望的孤獨氣質影響,我的心彷彿也逐漸冷卻凍結。

第二遍,由於是緊接着看的,我依然處於熱戀狀態,在我親自賦予情人的閃耀光環中,在其幻景環生、深邃寬廣的懷抱中,我又一次忘情暢遊,洞察人間細微、領略世間萬象。而心中那份孤獨,更加冰冷堅硬 。

第三遍,還是緊接着看的,但由於見慣和了解的深入,情人頭頂的光環已不那麼耀眼奪目,熱切的心情也逐漸恢復冷靜,我才可以按照自己理解能力的節奏瀝清人物的名字和關係,才可以用心領悟作者每一個表象後隱喻的事實。此時,心中凍結成塊的孤獨,已到了我不願容忍的地步。

不得不承認,《百年孤獨》非同尋常的表現藝術,就像梵高壓抑迷亂的畫作,巴赫深沉悲壯的樂曲那樣,具有攝人魂魄的力量,它能巧妙地撥通讀者大腦中前所未有的神經元連接,令你同作者感同身受,欲罷不能地隨着作者的牽引穿越百年滄桑,閲盡馬孔多那個特定時空裏,個人情慾的巔峯和心靈的谷底,家族註定的興旺和無望的衰落,社會暫時的繁榮和實質的倒退,最終看透世相,淪陷於孤獨。對於我來説,這種孤獨讓我覺得自己的內心就象一截死去的木頭、一塊冷漠的冰塊或一坨堅硬的鋼鐵,可以刀槍不入但失去了女人柔情似水卻具有滲透化解以柔克剛的能力,以及由此帶來的幸福感和優越感。這不是我喜歡的狀態。歲月的磨礪雖然也給了我的小心臟一個堅硬的外殼,但只是為了呵護內裏的柔軟、温暖。

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比馬爾克斯有智慧有想法的不乏其人,但能把這些智慧和想法表達出來,讓人們喜歡看,能打動人、震撼人,甚至對讀者產生更久遠實質的影響,需要的是表達的藝術,而馬爾克斯恰恰掌握了這門藝術。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21

我們星學院小組最近的共讀書目就是《八十天環遊地球記》。我超喜歡這本書,讀着福克斯的旅途故事,我也欣賞到了世界各地的生活習俗和自然風光,這是一種特別美好的享受。

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在1872年的倫敦,英國的富豪費里亞.福克斯與俱樂部的朋友打了一個賭,價值2萬英鎊,他要證明在那時的交通條件下,他完全可以在八十天環遊地球。而他那些朋友都認為這根本不可能,因為那時還沒有飛機,他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輪船、馬車等,要想在短短的80天內環地球一週,幾乎是不可能的。

可福克斯帶着他剛剛僱的傭人——路路通,從倫敦啟程,開始了這次不可思議的環球旅行。福克斯先生很大方,他在出發前將自己打牌贏的錢全部給了路邊的可憐人。

這一路上,他們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和意外,一開始他們遭人跟蹤、與僧人對簿公堂、吊橋毀壞、印第安人開搶劫火車、輪船在中國海遇上狂風巨浪、遭暗算貽誤行程,、海上燃料不足,被懷疑為竊賊。後來,在終於到達倫敦,卻又被送進監獄。然而他們最後終於成功歸來,贏得了2萬英鎊。

故事裏的福克斯遇事的沉着冷靜,有信心,有毅力,遇到的困難從不輕言放棄,他的人格魅力贏得了大家的尊重,更贏得了艾娥達的心,兩人成為夫妻。

通過讀這本書,我也懂得了一些道理,遇到困難要想辦法去解決,要善於思考,想辦法去攻克它,哪怕是看似辦不到的事,我們也要去試一試,説不定我們也能做出別人不可能做出的事情,再難也要把它做到底、完成好,最後我們一定就勝利!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22

讀完《雷雨》,感受,這是一部偉大的悲劇,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家庭悲劇,是通過血緣倫常糾葛與性愛衝突,探索人性複雜性與人的悲劇。

《雷雨》寫的是周樸園家庭內、外各成員之間前後三十年的錯綜糾葛的封建家庭中人性的悲劇。

印象最深的是周樸園這個中心人物,他的形象具有複雜性,他年輕時愛上了年輕美麗的侍萍,但是為了娶一位有錢有門第的小姐,周家人逼使侍萍投河自盡,其實侍萍的悲劇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也是必然的。但我認為周樸園對侍萍的愛是真誠的,有他後來的內疚,懺悔,他的愛是真誠的。為她保留的舊傢俱,無論搬過多少次的家,也沒有換過這些舊傢俱,當他向侍萍打聽三十年前的事時,對侍萍的評價是“梅家的一個年輕小姐,很賢惠,也很規矩。”以前的舊雨衣,舊襯衫,還有夏天為侍萍保留的關窗習慣,以及那張僅存的侍萍的照片

……都深深的體現了他對侍萍真摯的感情。但當活着的侍萍再次出現在他的面前,他立即逼問:“你來幹什麼?”這又暴露了他的本性,他對蘩漪的態度,這就充分展現了他的形象的複雜性。

周樸園的複雜性形象時當時封建社會的特徵,他只不過是當時封建社會中普普通通悲劇中的一員,但他折射着當時封建社會的特徵。周樸園逼迫蘩漪“喝藥”這個典型的令人厭惡的事情,讓我們體會到的是當時封建家庭的統治,他自認為他維持着家庭的固有秩序,“我的家庭是我認為最圓滿,最有秩序的家庭。”我認為周樸園的心靈深處是善良的,當他經歷了一天人世滄桑後,以沉痛的口吻命令周萍去認生母,並向侍萍懺悔,這正是他心靈深處的真實性。人在懺悔時往往是人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這也能使我想到這是周樸園的三十年來所向往的吧!

《雷雨》最讓我感到血緣倫常糾葛與性愛衝突的就是周萍,蘩漪,四鳳之間的關係了。也正是因為蘩漪與周萍之間的愛恨衝突,她對周萍的死抓不放,才揭露了這場悲劇,促使這場悲劇真正的發生。蘩漪是一位精神覺醒的女子,她所爆發出的力量使她不顧一切的追求周萍的愛情,不顧一切的反抗以報復,對生活與愛情的熱切渴望。然而周樸園對她的精神折磨,周萍對她的愛情背棄,使她在要求擺脱封建壓迫中,在愛情追求中遭受拋棄,再一次陷入絕望的悲劇,逼使她愛變成恨,倔強變成瘋狂,也正是因為這樣,最後的悲劇由她展開,是她挖掘了這場悲劇,同時也體現了她的悲劇形象。

四鳳是一個雖沒有文化卻知書達理的人,她敢愛,敢於追求自己的愛,同時也是一個孝順的女兒,無論他的父親魯貴怎麼無恥的賭博,欠債,她還都忍了,對母親也是深深的愛。然而,這也正是因為當時封建社會的不公,讓這麼一個純潔善良的,美麗的姑娘落的這般下場,這麼無辜的她,讓我由內心深處而替她感到惋惜。

周衝的性格與當時的封建社會最不符合了,顯得他是那麼的另類,然而他的心是純潔的,善良的,他想讓四鳳讀書受教育,他這種性格不適合在當時的封建社會生活,給我的感覺是在那樣的背景中,他是與社會格格不入的。

魯大海的魯莽性格,我對他沒什麼感想,只能隱隱感覺到他對他妹妹四鳳的愛,以及對母親的孝順,以及他也代表了當時封建社會的一類人,打抱不平,對有錢人的偏見,認為所有的有錢人都不是東西。但他也是一個被封建社會的封建思想所根深蒂固的人,認為妹妹就應該做一個家庭主婦,嫁給跟他一樣的人家。這是封建社會的另一大悲哀。

魯貴折射的是當時封建社會的那種吃裏爬外的,愛好賭博的,自作聰明的,對錢極其崇拜的那種人,他真是社會的悲哀。

最後來説説侍萍吧,她因為三十年前的經歷,極力反對四鳳在有錢人家做事,怕的是悲劇重演,然而上天就是這麼的愛捉弄人,就是這麼的不公平,人們往往越怕什麼,越想躲避什麼,卻越來什麼。最後的悲劇還是發生了,她是一個有骨氣的人,這也正是周樸園愛她的原因之一吧!總之,讀完《雷雨》我對曹禺產生深深的敬意,他把人物性格展現的淋漓盡致,與當時的社會完全匹配,他對中國的戲劇做了一大貢獻,悲劇的發生時必然的,通過對這些人物的性格分析,使我對當時的封建會有了更深的理解。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23

她可能貌不驚人,但她有一種內在的氣質:幽雅的談吐超凡脱俗,清麗的儀態無需修飾,那是靜的凝重,動的優雅;那是坐的端莊,行的灑脱,那是天然的質樸與含蓄混合在一起,像水一樣的柔軟,像風一樣的迷人,像花一樣的絢麗

我有一位同學,出身於書香世家,她從小就在做老師的父母薰陶下,讀遍中外名著。她長得並不漂亮,但她走在花團錦簇、濃粧豔抹的女人中間,格外引人注目。是氣質,是修養,是渾身流溢的書卷味使她顯得與眾不同。腹有詩書氣自 跟她説話總能使人神清氣爽,俗氣全無;跟她交往常使人了無城府,陽光燦爛。的確,一個女人,在讀過足夠的好書之後,她會變得很優秀,因為書給了她底氣,薰陶了她至真、至美、至純的情感,使她變得温文嫻雅,善解人意,充滿書卷氣息。

我感到 :愛讀書的女人是善於思考的人,有思想的人。因為讀書能使人變得睿智與坦蕩,無欲則剛,心底無私天地寬。讀書能使人修德養性、智慧無窮、目光遠大、美化心靈。人生在世,吃山珍海味是一種享受,讀一些震聾發饋的書更是一種享受,前者只能飽一時的口福,後者會讓你終生受益。

誠然,在物慾橫流充滿着金錢和慾望的今天,已經沒有幾個女人能靜下心來讀書了,閒暇時間不是看電視就是逛商場、上美容院、打撲克、搓麻將、閒聊漂亮的女人尤其如此。雖説漂亮是一張門票,但我卻覺得那些漂亮女人過於依賴於上帝的恩賜,上帝愛她們,卻把她們給寵壞了,而有錢有勢的男人,總以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上帝。漂亮女人總能輕而易舉地在男人那裏得到她們想要的一切:金錢、愛情、房子和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男人並不在乎她們是不是愛讀書,是不是有知識、有品味、有情趣,男人們關心的是她們是否賞心悦目,是否擁有足以讓他們在眾人面前笑傲江湖、暢談人生的漂亮資本。所以,從根本上説是男人縱容了女人,為漂亮女人遠離書本製造了足夠的理由。

有一天,在醫院病房,我看見一位中年女人在陪護腿部受傷的丈夫。她靜靜地坐着病牀旁,手捧着一本厚厚的書看得津津有味。我有些好奇,於是問她看的是什麼書這大致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味。她給我看了封面,原來是《中國作家散文選》。我心裏有些佩服這位顯得瘦弱的女人,現在喜歡看這類書的女人可不多見。於是我們興致勃勃地談起了梁實秋、魯迅、朱自清、豐子愷、巴金,張愛玲、林語堂等作品,還有沈從文、餘秋雨等。在我的印象中,女人多半是在牌桌上的好手,而愛讀書的女人很少有打牌的嗜好,因為打牌於她而言太浪費時間,熱衷於牌桌的女人也多半不喜歡讀書。所以我猜她肯定是不打牌的,果然如此,讓我十分敬佩。

書使女人變得聰慧,變得成熟,使女人懂得包裝外表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心靈的滋潤。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歎息。羅曼羅蘭如是勸導女人。

勿庸諱言,一個女人如果不讀書,沒有知識就會變得無知、粗俗,就會被時代拋棄。即使長相貌若天仙,穿得華貴時髦,而那些用物質塗抹起來的面具,終歸是淺薄的,再好看也不會長久。相反,只要她喜歡讀書,充滿書卷氣質,即使穿戴樸素,她依然會顯得那麼高雅雍容,衣服對她來説,只是一種飾品和點綴,只會讓她更加美麗,更具風韻。

愛讀書的女人,心裏有一盞明燈,守得住心靈這個寧靜的港灣,始終視書籍為精神的伴侶。不掛金戴銀,底氣十足,她敢於素面朝天,心清氣爽,身居鬧市,卻能遠離紅塵的繁瑣與喧囂。她愛聽屬於自然的一切聲音:風聲、雨聲、浪濤聲,犬吠、雞鳴、蟋蟀叫。聽到它們的時候,是心情最寧靜的時候,耐得住寂寞,沒有爭逐的安閒,沒有貪慾的怡然。

愛讀書的女人,視讀書為人生的最大快樂。她沉浸在文字編織的故事之中,用眼睛作划槳開波浪,去尋找遙遠的精神彼岸。她沒有時間嘮叨饒舌,沒有時間撥弄是非,當別的女人正津津樂道時尚流行、張家長李家短時,她正陶醉在書的世界裏,洗滌自己,充實自己,憂傷自己,快樂自己。偌大的閲覽室內,愛讀書的女人一個人坐讀,整個世界都是自己的,沒有嘈雜,沒有紛爭,沒有虛偽,沒有疲憊,只有愉悦愜意。

愛讀書的女人,能交上一羣高尚的朋友。林黛玉説:我一生與詩書做了閨中伴。畢淑敏説:好書對於女人,是她們召之即來的永遠不倦的朋友。例如,列夫托爾斯泰、羅曼羅蘭,或者巴金、冰心、錢鍾書、張海迪等。在書籍的海洋中游弋,她們與這些偉人共同投入和痴迷,決不亞於對高級時裝、化粧美容的仰慕。她們往往在不經意的瞬間,獲得了人生的充實和安寧,尋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和真諦。

愛讀書的女人,心有夢想,即使平凡如葉,仍能創造葉的美麗和生活的樂園。把自己引向有花鳥樹木、有藍天白雲、有繁星明月的地方,那永不失去的夢想更是她們生活中的一首詩、一幅畫、一段遐想、一片心境、一點安慰、一些希望。

愛讀書的女人,喜歡寫點東西。日記是她真實心靈的坦白,是每日裏最願完成的功課。日記裏盛滿她的心情,是心靈憩息的小閣樓。所有的甜酸苦辣、喜怒哀樂都能在這裏得到合理又合情的宣泄,最終使她歸於平靜、坦然。當有所意會和感悟,她就隨意寫來,投寄出去,偶爾發表,得到一份額外的欣喜,獨自發出滿足的微笑。

愛讀書的女人看世界,覺天藍地闊人美。她們以聰慧的心靈,寬廣樸質的摯愛,善解人意的修養,將美麗寫在心靈。她把生活讀成詩,讀成散文,讀成小説;把生活讀成誠實、友善、自尊、正直、讓愛和美充實了自身的心靈世界,讓崇高和尊嚴引領着女性的目光;對世人,她不裝腔作勢,不阿諛奉承,總透着一身書卷氣、一股清高味。

愛讀書的女人都懂得:人生有風有雨,書是能遮風擋雨的傘;人生有險灘有暗礁,書便是明亮的燈塔;人生有山窮水盡時,書中有柳暗花明處;人生會失去很好的朋友和戀人,書卻永遠忠誠如一。

愛讀書的女人很美,愛讀書的女人美得別緻。她不是鮮花,不是美酒,她只是一杯散發着幽幽香氣的淡淡清茶。即使不施脂粉也顯得神采奕奕、風度翩翩、瀟灑自如、風姿綽約,秀色可餐。

所以我喜歡讀書的女人。並希望自己也做一個喜歡讀書的女人.堅持經常讀書,使自己變的越來越聰明、擁有一顆年青的心,學會做事,學會工作,在現實工作中,彰顯自己的才能.。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24

很久以前就聽説過百年孤獨這部名著,直到最近才把這本書看完。説實話,第一次看的時候我並沒有看懂,因為這是一部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的鉅著,而《百年孤獨》的另一大魅力就是書中有大量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説,宗教典故,而作者所用的敍述手法更是讓人又愛又恨。對於我來説,這種獨具特色的寫作手法讓我一方面既迷戀,但同時給我理解文章帶來一定的難度。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寫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坎坷經歷,特別的是,這個家族的每個人的經歷都是那樣的充滿神話色彩,無論是從第一代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還是第七代的奧雷利亞諾,抑或是文中出現的每一個人,他們的經歷是那樣的不可思議,以致於有一個作家曾這樣評價過,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深刻到讓你感到害怕。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烏爾蘇拉,她是那樣的充滿活力與激情,在那樣一個不正常的大家庭裏,在經歷種種不幸與變革下,在她慢慢變老後,她還能把每件事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她離去後的這個家庭,在我看來已經是個空巢,沒有了核心,可惜她離開人世的方式讓我的心中始終留下一個結,那種方式遠遠超出我的想象,或許這又是作者的特色吧。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25

一百六十多年前,一個年僅28歲,名叫大衞梭羅的美國人幽居在瓦爾登湖畔三年光陰,獨自一人建造了小屋,並漁獵,耕耘,沉思,寫作,最後誕生了一部偉大的散文集《瓦爾登湖》,《瓦爾登湖》深深影響了一代人,許多偉人也拜讀了此書,時至今日該書仍然閃爍着耀眼的光輝,影響深遠。此書也入選了美國國會圖書館評出的“塑造讀者的25本書”。

哈丁曾説過《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傳世久遠的文學名著,是一部聖書。《瓦爾登湖》

字裏行間都洋溢着梭羅對於瓦爾登湖的熱愛,對於小屋的熱愛,對於山林的熱愛,對於林中小動物的熱愛,對於大自然萬物的熱愛,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操!讀這部書時我經常嘗試着把自己放在梭羅的位置上,我感到在那時我才活得真誠,沒有了矯揉和造作,書中所有的事情都那麼自然,所謂的心靈淨化就是指這個吧!更讓人歎服的是,每次讀後都會有全新的感受,平淡的語句中涵藏着最深沉的哲思,很多地方必須得反覆讀才能體會得到其感情的豐厚!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26

《茶館》這部話劇主要講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館在時代的變遷中逐漸走向破滅的故事。《茶館》該劇可以説是很現實,好人不一定有好報,而惡人不一定有惡報。讓人唏噓不已。

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刻畫的人物性格特點十分鮮明。每個不同的人物都代表了當時社會不同職業、階級的不同羣體。看似多達幾十位的出場人物,卻無一顯得重複。王掌櫃、常四爺、鬆二爺等等身世不同、個性顯著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只需讀過一次,就能把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深深刻在腦中。例如裕泰茶館的王掌櫃,正如卷首老舍先生予其的定位一般:精明、有些私心而心眼不壞。

通覽全文,在我眼中他作為一個掌櫃,很圓滑又顯得軟弱,遇事就給錢、説好話。然而,在結局中他不忍看到茶館被高官與小人奪取,默默地在後院逝去。這一情節,彷彿出乎了人們的意料,但仔細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讓人心酸不已。這麼一個走着中庸之道的掌櫃,卻選擇以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老舍先生通過一個人物,以其行為與性格的強烈反差,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悲哀,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風氣的諷刺與不滿。

《茶館》的成功在於語言的成功和戲劇結構的巧妙、嚴密。話劇全憑台詞塑造人物,一個人的性格全體現於他的每一個字眼中。“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的語言功力令人歎為觀止。《茶館》中每個人物的台詞都有生活氣息卻意味深長。在戲劇結構上,《茶館》可以説是“形散,神不散”。整部話劇雖年代跨度大,沒有主線故事,但毫不顯得零散難懂。老舍先生通過一個主要人物,從壯到老,貫穿全劇。這樣,故事雖鬆散但有了連貫性。

故事中人物父子相承,雖然年代變化了,但每個人物所代表着的羣體依舊存在,並隨着時間的遷移有了細微的變化。令故事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每個人物都扮演着自己的故事,同時又與各自所處時代密切關聯。揭示了社會一角,展覽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生活。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27

每樣事物都有兩面性,有陽光的一面,同樣也有陰暗脆弱的一面,一個人如果沒有孤獨、寂寞這些東西,那麼就相當於植物沒有土壤,缺少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初次看這本書,立刻就被書裏面各種複雜的人物關係以及人物名弄得思緒混亂,清晰的是整個布恩蒂亞家族的性格,就如這本書的題目一樣,“孤獨”好像成為了整本書與所有人物的一種基調。整個布恩蒂亞家族,都是不會表達情感的人,他們有的沉默寡言,可以整日不與人説話,有的只執着於一個目標瘋狂地表達,並不考慮到彼此的感受。他們漸漸地使得整個家族與世隔絕,瘋狂致死。

家族的第一人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人被螞蟻吃掉。雖然他們孤僻,但他們卻有着堅毅的眼光,不經意言敗的態度,可以用他們獨特的魅力來吸引體態美麗、性格豐滿的女性。

為了對抗這種孤獨的畫面,家族的第一個女性——烏蘇娜作了許多努力,但孩子們卻不可避免地走向孤獨的深淵,最後她仍無法戰勝這種孤獨,遺憾終死。可以説,這一種孤獨應該是一種共性,可以從表面折射出這個社會的深層次;這一種孤獨深入了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們。

本書可以説是一部拉美歷史的興衰史,拉美土地上發生的種種事情的變遷:科技的發展,城市文化的推進,殖民者的入侵,原住民的反抗鬥爭以至於最後安於命運的安排,從頭到尾,從每一個細節,既有着孤獨的基調,又不失言語間的寫實性,讓人好像置身於作者所創造的情境裏面,讀來津津有味。

在書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對抗孤獨的方法,或是參加革命,或是遠航,或是暴飲暴食揮霍無度,或是終其一生沉溺於情慾,有些甚至聽起來就很瘋狂。這些看似枯燥的條列式的方法,作者卻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融入故事裏,極端卻真實地表現了人性,表現了整個家族的特性。

家族中的許多女性,最後也跟隨着成為了瘋狂的人。除了之前提到的第一個女性烏蘇娜以及最後出現的阿瑪蘭塔烏蘇娜,她們一直保持着樂觀堅強的信念,而不是被捲入混亂的生活中。前前後後出現了不少牽扯到這個家族的女性,她們的改變究其根本還是兩種不斷循環的男性性格:奧雷連諾和霍阿華蒂奧。

他們的循環推動着整個故事,並且使得整個家族的命運充滿了魔化色彩。從創立小鎮,經歷許多循環與波折後,又從同一個地方終結。就像繞了一個圈,最後還是回到原點。整個家族的這種循環,同樣也是整本書裏最吸引人的地方。

説到孤獨,其實不僅僅是這本書,孤獨在生活中應該是無所不在的,不管外表多麼開朗的人都會有孤獨的時候,只是每個人處理孤獨的方式不同。孤獨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有的人想抵抗,但卻不能讓它完全消失。生活在現代都市裏,在每天的燈紅酒綠、喧囂繁華之後,人們總會在某一時刻感受到一種難以抗拒的孤獨。

無論怎樣藉由其它的活動來抗拒逃避,無論是《百年孤獨》裏面那些極端或瘋狂的方式,或是轉換成現實生活中,遊戲也好,電視也好,錢也好,樓盤也好:各種各樣的方式,雖然充實了我們的生活,但我們漸漸也從這每天重複的形式中找不到那種感覺,或者説是找不到真實的自己。

有時即使不是一個人,我們也會感到很孤獨,看着別人能拿到好成績在自己面前笑得開懷時,當別人訴説着和父母在假期的種種趣事時,即使近在耳邊,在眼前,卻好像離自己很遠,不能像他們一樣,所以很孤獨。而既然這種孤獨不能避免,為何不嘗試着去享受它呢?《百年孤獨》裏家族的人們不停地想抵抗孤獨,最後仍體力不支,被孤獨埋葬。這樣的結局誰也不想要。

流淌了百年的歷史,最後仍被孤獨侵蝕。孤獨無法遺忘,不會隨時間流逝而消失,不會因有人陪伴而隱去。若是換一種方式,嘗試着獨自完成一些事,以一種驕傲的姿態俯視它,反正到最後總要有一個人的時候,不如獨自適應社會中的一切,獨自承擔責任,找到那種適應孤獨的感覺,不就不用害怕了嗎?

孤獨並不一定是負面的,它有時更是一種動力,讓我們用於體驗人生,勇於面對一個人時挫敗的感覺。如果説有一樣東西,能讓我們認清自己,孤獨時就像是我們與自己的對話,能夠聽清自己的心,能夠在繁華之中有那麼一刻的清靜,好像全世界只剩下自己心跳的聲音,這樣我們便能更好地瞭解自己的心境。孤獨使得一個人完善,更加有深度與厚度。享受孤獨,享受與自己對話的每一秒鐘,為自己留一方空間。

孤獨不可避免,不如把它看成一個朋友,一個能夠讓我們時刻認清自己的朋友,足夠用一生去珍惜,珍惜能與它共處的每一寸時光。

關於國學讀書心得感想 篇28

在馬孔多這一片土地上,沒有進步,沒有創新,每天重複上演同樣的劇情,生活在那裏的居民註定是不快樂的。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的歷史是不斷重複着的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荷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孔多的繁榮。因為馬孔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闢一條道路,把馬孔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他曾向妻子抱怨説道:“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地過日子。”可惜的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顆大樹上,幾十年後才在那棵樹上死去。荷塞死去了,連同馬孔多的文明。之後的幾代人,也重複上演着同樣的悲劇,導致馬孔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到最後整個馬孔多就被一陣來歷不明的風颳走了,從地球上消失了。

讀這本書的時候心情是壓抑的,因為整本書幾乎沒有向上的積極氣息,有的只是孤獨和頹廢。才發現自己是這麼地害怕孤獨,討厭孤獨。我們每天都生活再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裏,科技發達,文明進步,我們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於是我們開始反思,是不是節奏太快了?是不是步伐太倉促了?是不是該停下來,尋覓一份安靜,讓心靈歇歇腳?可是隻有停下來才會發現,原來我們不停地往前趕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只有不停地創新,不斷地進步,我們才會快樂。

當我讀到:當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看到被螞蟻吃得只剩下一小塊兒皮的兒子時,他終於破譯出了梅爾基亞德斯的手稿。手稿卷首題辭是:“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正北螞蟻吃掉。”原來,這手稿記載的正是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在他譯完最後一章的瞬間,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把整個馬孔多從地球上颳走了,從此這個村鎮就消失了。

有什麼東西在我內心深處輕輕地爆炸了,一朵一朵小小的淡白色的雲朵炸開了,就像花朵不得不綻放一樣。我多麼希望,所有人的孤獨都能消失,我們要的不是一個熱鬧的表象,而是一個真實的未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xinde/dushu/eynz8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