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精選12篇)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精選12篇)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 篇1

想找出一本影響了中國的書並不難,從《詩經》到《易經》從《左傳》到《史記》都能如此説,但要找到一本能夠長遠地影響中國發展進程以及對中國人的精神品性有着千絲萬縷的滲透的書,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經典之作——《論語》。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精選12篇)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長,比不上莊子的逍遙灑脱,卻是一劑樸素的靈丹妙藥,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輩子。

論語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則,莫過於“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第一則説孔子想住九夷那蠻荒之地去,大家覺得奇怪,就去問他怎麼去住那麼落後的鬼地方呢?他卻答“君子住在那,又怎麼會閉塞落後呢?”此話又説到了兩個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環境的好壞,畢竟自身內心的清淨重要於外界環境的清淨。二是人改變環境,還是環境改變人,有一則小故事説把胡蘿蔔放到開水裏,胡蘿蔔變軟了,把雞蛋放水裏,蛋清蛋黃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開水裏,水就成咖啡了,這足以説明三種對於外界環境的態度,是“窮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直到被環境慢慢改變還是與環境對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境,孔子正是説,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境,那裏就不會閉塞落後了。

對於第二則,我有切身體會,以前,我有一個朋友是廣東番禺人,一次和他閒聊時,我突然憶起魯迅的《故事新編》中的一篇曾提到,禺是古代對一種猴子的稱呼,後來我查了詞典,也的確如此,而番(pān)字的另一音番(fān)有外國的意思,於是我故作神祕的問他是否知道番禺在古語中的意思,然後又拿出詞典,一邊笑着一邊查給他看,他的臉色便慢慢的難看起來,我卻自顧自的補充道“你們番禺人就都成外國猴子了……”話沒説完,他勃然大怒,扭頭就走。後來我也覺得是自己沒考慮他人的感受,沒做到“慎於言”,便向他道了歉。

至於第三則,我每到一個新的班級就會有這樣的感受,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同學,都可能有自己的幾個獨門“絕技”有籃球猛將,堪稱喬丹第二,有數學天才,堪稱華羅庚再世,有科學愛好者,大有創造超越《相對論》的《絕對論》的雄心壯志……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想像大海一般的淵博,就得學會向身邊的人學習一點一滴的精華,如此的好學精神,才造就了孔子那樣的偉人。

小小的一本語錄體書籍,從治國,到為政,再到做人,無不有詳細的思想與感悟,宋朝的宰相趙普曾稱,他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現在我們普通人也能説,我們以一本《論語》治人生。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 篇2

唐代韓愈、李翱之《論語筆解》曰:“韓曰:‘説者謂忠與恕一貫、無偏執也’;李曰:‘參也魯,是其忠焉。參至孝,是其恕也。仲尼嘗言忠必恕,恕必忠,闕一不可。故曾子聞道一以貫之,便曉忠恕而已’。”

宋代錢時《融堂四書管見·卷二》曰:“參乎者,呼曾子名而語之也。貫,通也。唯者,黙喻而深領之辭。門人者,曾子之門人也”。又謂:“這個不是事事物物上鬥合得來。會得後,自然光明洞徹,無所不通,本一貫也。非貫之而後一也。夫子以一貫語曾子,直是指得清切。曾子以忠恕答門人,直是斷得清切。不清切,後一‘唯’字如何撰得出?後學不悟本一之旨,直向事物上逐項尋討,安得曾子者而論忠恕哉?”。他在卷十三又云:“忠恕即道也。於此用力則去道不遠,指初學者求道之方而言也。非謂別是一物也。苟忠恕矣,何違之可言哉?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即所以用力於忠恕者。”

宋代朱熹與周公謹的一段對話有助於進一步理解孔夫子的一貫之道。周公謹問:“在內為忠,在外為恕,忠即體,恕即用”。曰:“忠恕是如此。夫子曰‘吾道一以貫之’。何故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曰:“是曾子曉得一貫之道,故以忠恕名之。”先生曰:“且去一貫上看忠恕,公是以忠恕解一貫。”曰:“一貫只是一理,其體在心。事父即為孝,事君即為敬,交朋友即為信此。只是一貫。”曰:“大概亦是,公更去子細玩味,治國、平天下有許多條目。夫子何故只説‘吾道一以貫之’?”公謹次日復問:“‘吾道一以貫之’,聖人之道見於日用之間,精粗小大,千條萬目,未始能同,然其通貫則一。如一氣之周乎天地之間,萬物散殊雖或不同,而未始離乎氣之一。”曰:“別又看得甚意思出。”曰:“夫子之告曾子,直是見他曉得,所以告他。”曰:“是也。所以告曾子時無他,只緣他曉得千條萬目。他人連個千條萬目尚自曉不得,如何識得一貫?如穿錢,一條索穿得,方可謂之一貫。

如君之於仁,臣之於忠,父之於慈,子之於孝,朋友之於信,皆不離於此。”問:“門人是夫子之門人否?”曰:“是也。夫子説一貫時未有忠恕,及曾子説忠恕時未有體用,是後人推出來。忠恕是大本,達道所以為一貫。”公謹復問:“莫是曾子守約,故能如此?”曰:“不然,卻是曾子件件曾做來,所以知。若不曾躬行踐履,如何識得?”公謹復問:“是他用心於內,所以如此?”曰:“只是樸實頭去做了。夫子告人不是見他不曾識,所以告他。曾子只是曾經歷得多,所以告他;子貢是識得多,所以告他。忠如瓶中之水,恕如瓶中瀉在盞中之水。忠是洞然明白,無有不盡。恕是知得,為君推其仁以待下,為臣推其敬以事君(泳)。”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 篇3

我想《論語》給予我們現代人的意義就在於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代的規則之下圓潤地融合成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的生命在智慧光芒的照耀下,讓我們每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無愧於自己的一生。

天地人之道是《論語心得》中的第一道,讀這一道時,我的感觸也是最大的。

我們現在常説,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隆、事業成功的基礎。但人的力量如此強大的原因,就在於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人的內心,使天地人達到完美結合的程度,結成一個整體,所以,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的內心的時候,他的強大,無堅不摧。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就是大地上萬物和諧而快樂的共同成長,僅此簡單而已。讀到這裏,我想,在當今社會,競爭如此激烈,我們應該如何為人呢?只要你的胸懷無限大,許多事情就小了,原來如此,就是“忠恕”二字啊!簡單的説,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時要想到別人;拓展一點説,“恕”字就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

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了傷害,你也應該寬容。但是,真正做到寬容,又談何容易呢?有很多時候,一件事情已經過去了,而我們還老是在那兒想,這麼可惡的事,我怎麼能原諒它呢?然後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咀嚼中,一次又一次再受傷害。這就是孔子告訴我們的,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了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論語》告訴我們的,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該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所謂“予人玫瑰,手有餘香”,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的心中充滿幸福感。

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就這麼簡單。那麼,怎樣做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呢?孔子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你自己想要有所樹立,馬上就想到也要讓別人有所樹立;你自己想要實現理想馬上也要想到幫助別人實現理想。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推己及人,這就叫“仁義”。

讀完這一道,聯想起生活中的自己,不禁羞愧萬分。現實生活中的自己自私、蠻橫、無理、霸道,這跟書中相差了多遠啊!我仔細的考慮了,我以後一定要做到寬容、關心愛護他人等。這樣,自己的人生不是才會更完美嗎?

我想聖賢的意義就在於,他以簡約的語言道出人生大道,而後世的子孫或矇昧地,或自覺地,或痛楚地,或歡欣地,一一去實踐,從而形成以個民族的精神。

趙普曾説:“半部《論語》治天下,”而我此刻只是略知皮毛而已,但我的心靈卻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 篇4

結合區教育局和學校開展“品讀好書共鑄師魂”讀書徵文活動,我利用短暫的寒假仔細閲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這本書,讀後雖不能大徹大悟,但感觸頗深,給人一種心靈的觸動,心中頓生一份感悟。

大多數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而於丹教授卻用通俗易懂、樸實無華的語言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對《論語》中孔子的一些為人處事作了經典的詮釋。使我們對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有了一個再認識,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們的眼中變得清晰、親切而温暖。對我的生活觀、為人處事觀、教育教學觀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第二屆上海市十大“平安英雄”頒獎晚會上,當主持人問黃埔區法官徐文娟“為何在信訪調解上成績斐然”時,她説是國小班主任楊老師的一句話鼓勵她努力、勇敢、奮進。由此可見,教師的言行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下面從兩方面談談體會:

一、讓“快樂”陪伴我們的教師。

孔子説,“居之無倦,行之以忠,”他主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就強調教師要有愛崗敬業的精神和終身學習的理念。作為一名教師,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務,努力教好自己的學生,向他們傳授有用的知識,讓他們有所發展。還應利用平時的休息時間來不斷學習,來適應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在工作和學習中,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水平中,一種涵養一種自信讓我感受到無比的充實和快樂。

在今天這麼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教師,只要自己擁有健康的心態,才能培養出擁有健康心態的學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麼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量。

比如這幾年,我任教三個班級數學,課時少,內容多,要求高,班內差生多,教學任務繁重,每天備課備得頭昏眼花;同時又擔任班主任和教研組長,每天有一大堆的事務需要處理。又由於所帶的班級學生年齡小,許多事都要老師親力親為,手把手教。但是我經常告訴自己:每天認真備課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更好地教我的學生;一名優秀的班主任應學會遇事冷靜、對學生有耐心,有愛心,不能讓壞心情一直圍繞你,否則會影響工作的心情,效率,甚至一事無成。

其實學生都怕老師,特別是犯錯誤後,更不敢在老師面前抬起頭來,這時老師如果大發雷霆,往往不起作用,如果是平心靜氣地談話,在情在理地耐心教育,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經常聽老師説,我們很盡力,也很認真負責,但一次次的考試成績卻不盡如人意,總感覺自己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

在每一次考試成績出來後,總有一段時間心情是很鬱悶的。讀了“論語心得”後,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們要明確這個缺憾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也許有較長時間的面對,絕不要抱怨學生的懶惰,抱怨家長的不配合,抱怨領導的不理解而是要積極思考,班級裏儘管有部分差生,但也有較多好學生,説明我們的教學不是完全失敗的,對於那部分學困生,只要我們不斷反思,努力尋找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終有一天他們也會進步的。

正如那句經典的老話:“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要學會積極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快樂成為教師生活的主旋律。

二、用“真愛”對待我們的學生!

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精髓的東西之一是“仁”,于丹老師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讀了“關愛別人,就是仁”。對於我們教師來説就是要愛學生。那麼怎樣愛學生呢?

于丹説得好,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而恆久。學會了寬容,老師就可以走進學生及家長的內心世界,學生及家長也就會感恩於老師的付出;學會了寬容,我們的內心將會有一種坦蕩蕩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

作為教師的我們,與學生的接觸較多,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學生,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我們在處理時,多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問題,要少一些指責和抱怨,要多一些鼓勵和讚揚。只有這樣,你才會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才能正常地開展。只有這樣,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才會和諧與融洽。

《論語》告訴我們: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心態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

尊重學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學生。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差異出發,因勢利導,給學生髮言的機會,傾聽他們的意見與呼聲,給予他們適度的寬容與諒解,體諒理解他們的難處與苦衷,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不説任何傷害他們自尊的話語等,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看到自身的價值,鼓起他們自信的風帆,讓每個學生都可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隨着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而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關愛學生是師生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學會寬容與包容,要以智慧去解決,以人格去感化;愛由心生,心中有愛,言行才能有愛!所以教師必須要有一顆寬容、博大的愛心!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 篇5

不同於春節紅紅火火,讀書要心自然涼,要的是專注修心,火候不可太過。

似乎曾經見過,一千年前也許與他品過茶論過學;他對世俗施教對人民的教誨不難看出;看他風情淡雅學富五車書,那和睦之下更沒有更深之意。如何想如何做又不温不火,如他是船伕不需錢直接渡河也許還能改變人心修教。

似乎與論語而從他相見,又于于丹更深領悟,更喜歡翩翩君子而不是莊重面孔,孔老夫子為何賢德賢能為何寬宏大量飽含其中,並不是在品書似乎更能親人,似乎不是誦讀而是直接對調,他為講師,吾為學生,于丹為聚緣人。

妙句不説,精髓片面何處不在,置身仙境之處的人何不嘗知道內也如凡塵一般。從偷窺者到勝任只一步之遙,只是否到情到義是否為灑汗好男兒亦或是郎才小書生時代隨於變化,本心質不變便天變樣,一千年前教書知道又豈是今日草草二十章能理解?解字解意最重要為解心,人又七情六慾但並不會看一字有同樣體會,那些感覺豈豈不過千張便收尾?她所之事不可能只出於于丹之口但于丹之説定位他心之所向眼之所見只不過不同之意不同之人領罷。

如何?手捧竹卷書頭扎髮帶盤頭嘴裏唸唸有詞身旁是等石桌伸出桃園世外桃花緩緩落下,此處美景何處有?志心中心如神明便若斯飛天也不覺如讀書來的輕盈,聽他談國家大事何治何説何學何親,似以為朦朦欲睡安心睡便可,一切如他所説如果能一張嘴説完所有人睡熟無人高議自己飛上一片寂靜又豈不是天下太平?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 篇6

這本被稱為“橫掃美國亞馬遜排行榜”的書,與其説是懸疑類小説,不如説是一本有關愛和教育的傑作。每一個看完了《無聲告白》的人,心底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先對這部小説作一個簡短的介紹:

小説開篇便告訴讀者,迪莉婭死了,就此埋下伏筆:她怎麼死的?隨着作者謀篇佈局的深入,讀者漸漸自己撥開了真相的面紗:這女孩活的好痛苦,那些愛她的人,那些在她生前對其百般關注、在她死後痛不欲生的人,實際上是以愛之名,行謀殺之實。

書中提到,每一代人的言行往往都與上一代人有關。她的母親是一個不甘平庸、希望與眾不同的女人,最終卻還是嫁人生子,成為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儘管中途她掙扎過,沒留下隻言片語離開這個家,希望繼續完成擱置的夢想,但卻因腹中孕育了第三個小生命——漢娜而再度放棄。她短暫的離去卻在迪莉婭身上留下了童年的陰影。迪莉婭要努力地扮演好一個讓父母滿意的角色。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是被期待着的,她的興趣,她的交友,她的未來都是被期待着。而正是莉迪亞過於成熟的心智,讓她不能擺脱這種期待,以致於發生了之後的悲劇。

我以為在開放民主的美國很少有這種事情,後來才發現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願。家長習慣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小孩比較,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爸爸覺得應該學珠算,媽媽覺得應該學舞蹈,沒有人問孩子喜歡什麼。看到書中有一處這樣描寫“她每次都是真心徵求女兒的意見,但是她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開口的時候緊張地屏住了呼吸,在聽到女兒的是的之後,呼吸才會恢復正常。”不得不佩服作者,沒有任何一處的落筆是粗疏的,用詞精準而剋制。

看似幸福的這一家,其實並沒有表面的如意,所有人的隱忍和退讓都是為了維護這個家的平衡。

“我的大腦裏總是憧憬着另一種生活,但實際情況事與願違。”這是瑪麗琳第一次離家出走時留下的字條,後來自己又撕碎了,可以説所有軌跡的正是從這件事情開始偏離。她希望和自己很像的女兒可以過得和自己不一樣,可以與眾不同,所以給了女兒很多期待。而詹姆斯則因為自己是中國人如此與眾不同的特質一直活在自卑中,他渴望和周圍的人一樣。所以他也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彌補自己不善交際的弱點,廣交好友。所以莉迪亞就擔任了這個平衡家庭裏面各種需要的主角。

至於哥哥內斯和妹妹漢娜也有着很多不能説的祕密。在父母面前,他們顯得有些多餘。所有的愛和温柔的注視,親吻都是屬於莉迪亞的。他們的心裏肯定都這樣想過。但是沒有一個人跑去和父母説希望你能多看看我,注意到我的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

“至少我知道我是誰,我要什麼。至少我不恐懼。”對於局外人傑克,我一直很佩服。我覺得他是整本書裏面活得最自由的一個人。或許有人會反擊因為他從小缺少管教,不用承載父母的夢想,也就活得肆意。但有些事情生來就是不公平的。

這本書探索了身份危機、人生成就、種族、家庭以及個人道路,而且沒有任何一處落筆是粗糙的,但我不喜歡這本書,因為太過壓抑了。最後用書封面上的一句話作為結束: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 篇7

當第一眼進入此書開始閲讀時,雖不懂文字串聯所表達的意思,但是語言的優美已深深吸引了我。牛虻,這個理想與追求的化身,沒有人可以否認你的傳奇。

故事一開始是發生在比薩神學院.。書中描寫道:他身體十分單薄,常常的眉,薄薄的脣纖細的手足,身上的沒一個地方都過於精細,過於弱不禁風,看上去不像三十年代的英國中產階級青年,倒像是十六世紀肖像畫中的意大利人.如若讓他安靜地坐在那裏別人一定誤會以為他是一個身着男裝的嫵媚動人的女孩而不是男孩.但是就在他走動的時候,那輕盈敏捷的體態又使人想象到一隻被馴服的,沒有了利爪,失去野性的豹子,大概沒有人會想到,那個曾經的俊美少年會變成最後這“醜陋”的模樣,然而我想,這就是作者伏尼契最成功的地方。《牛虻》之所以能令人心絃激動,就是因為在牛虻的身上,集中了許多方面的“衝突”之故。這就應驗了文學評論家勃蘭兑斯説過一句名言:“沒有衝突,就沒有悲劇。”

這“衝突”或者是政治信仰的衝突,或者是愛情與理想的衝突,而由於這些不能調和的衝突,就爆發了驚心動魄的悲劇。亞瑟從小在家裏受異母兄嫂的歧視,當他進入比薩賓查大學以後,神父即比薩神學院長蒙泰尼裏常常給他講解哲學,並且和他一起讀書,學習.他們相互信任,尊重.亞瑟.非常崇敬蒙太尼裏神甫的淵博學識,把他當作良師慈父,以一片赤誠之心回報蒙太尼裏對自己的關懷。

然而當時的意大利正遭到奧地利的侵略,亞瑟決定獻身於爭取民族獨立這項事業。當時蒙太尼裏調到羅馬當了主教,警方的密探卡爾狄成了新的神甫。在他的誘騙下,亞瑟在懺悔中透露了他們的行動和戰友們的名字,以致他連同戰友一起被捕入獄,出獄後,他得知蒙太尼裏神甫不僅是出賣他的叛徒,更是他的生身父親!他最崇仰尊敬的人居然欺騙了他!這一連串的打擊使他陷入極度痛苦之中。他一錘打碎了心愛的耶穌蒙難像,以示與教會決裂。然後偽裝了自殺的現場,隻身流亡到南美洲,這大概是整本書中最大的衝突,牛虻與他父親蒙太尼裏,這不僅僅是政治上的衝突,更是信仰上的不一。亞瑟在17歲時,明白了上帝只不過是一尊用榔頭就可以敲爛的泥塑,他最親愛的padre騙了他,上帝不是慈悲的,人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亞瑟在苦難中成了一個徹底的無神論者,他憎恨那些虛偽的禱告,憎恨所有的神父,可是他知道,無論如何,他還是愛padre,他不恨他,只要padre能夠在餘生好好愛他,他就會滿足,他就會幸福。可是蒙泰尼裏沒有這樣做,他的選擇依然是上帝。

蒙泰尼裏是看着自己的兒子死去的,是他親手殺死了他,是他,在上帝和兒子之間,毅然選擇了虛假的慈悲的上帝,而放棄了自己那麼可憐又那麼需要愛的兒子。作為偉大的紅衣主教,選擇上帝是理所當然的,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他註定是慈悲的,他註定可以接受所有人的懺悔,而他能做的,也僅僅是接受懺悔而已。他並不能為人們做什麼,他救不了蒙泰尼裏,更救不了亞瑟。可是蒙泰尼裏不懂,一直都不懂,他這樣對待自己的兒子,是多麼得不公平,可是他卻不瞭解,他被上帝所迷惑,他的心裏只有那個空洞的上帝。在牛虻死後,神甫也被這對與錯所糾纏,他痛苦,他無奈,最終,偉大的紅衣主教還是瘋了,還是死了,死在痛苦交加中。上帝不是慈悲的,上帝沒有因為他的忠誠而對他忠誠。他是以這樣一個醜陋的姿態,結束了一生。那麼,蒙太尼裏,你有醒悟嗎?當你必須面對天堂抑或地獄裏的那個上帝時,他又會説什麼,你還愛上帝嗎?還堅持自己的信仰嗎?你會後悔,一定會。你用兒子換了上帝,所以你永遠也找不到自己心愛的兒子了……這是無可避免的衝突,無可奈何的宿命,父親與兒子,這對本來應該站在一起的至親,卻不得不刀槍相向,在生與死中選擇,但是無論選擇哪一邊,都是悲傷的結局,都是無可挽回的境地。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 篇8

魯迅《故鄉》讀書筆記之好詞

蕭索家景如許鄙夷恣睢五行缺土

裝瓊腳踝陰晦瑟索惘然髀肩

魯迅《故鄉》讀書筆記之好句

1、瓦楞上許多枯草的斷莖當風抖着,正説明這老屋難免易主的原因。

2、我的母親很高興,但也藏着許多淒涼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談搬家的事。

3、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魯迅《故鄉》讀書筆記之好段

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魯迅《故鄉》讀書筆記之感悟

故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故鄉的樹,故鄉的草,故鄉的人,故鄉的每一處風景都深深地刻在我們的心中,就像我是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我有一顆中國心。無論身處何地,我們的心中永遠都在故鄉,我們的心和故鄉緊緊的連在一起,亙古不變。

故鄉——我們的根。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 篇9

題目:《三國演義》

作者:羅貫中

主要內容:三國演義寫的是東漢末年羣雄紛爭,三國鼎立的故事,三國演義裏有很多紛繁錯雜的人物,他們的性格各有特點。

好詞:一臂之力 一親芳澤 七步成詩 三顧茅廬 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不由分説

好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臨表涕泣,不知所云。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感想:這本書裏體現了作者對那個時代的獨特的洞察力和維護皇室正統的思想侷限。我總是忘不掉趙雲在長阪坡七進七出為救少主不顧自身的安危,這是何等偉大的精神啊。我還忘不掉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忠心,就這一點就需要我好好學習。雖然最後的結局違反了我的期望,但這本書真是一本好書。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 篇10

喜歡上東野圭吾源自於他寫的一本本經典的懸疑小説,喜歡在跌宕起伏的情節中,探尋着兇手與真相。然而《解憂雜貨店》卻稱不上是一本懸疑小説,説的更合適一些,這是一本帶有哲學感悟的心靈碰撞之書,是極具東野圭吾風格的心靈雞湯。

一個偶然的機會,三個躲藏在雜貨店的少年小偷,無意間發現了這個不起眼的雜貨店,隱藏着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祕密,和數封諮商解憂的信件。三個少年,懷着一絲好奇與第一次有人向他們傾訴的驚喜感受,他們用自己不算成熟想法給對方提供了建議,選擇了暫時忘記自己的危險處境,享受着與過去的人通信的奇妙經歷。浪矢雜貨店,書中這是一個老舊卻神奇的地方,它像是所有人的心靈之所,給所有人以勇氣,信心與鼓勵。整個故事的人物一部分是浪矢爺爺本人提供建議的對象,另一部分則是把信寄到未來與三個闖入雜貨店的年輕人發生信件往來的人,而不管是哪一類,在多年以後他們都對雜貨店產生了深深的感激之情。無論是浪矢老爺爺的堅持,還是三個少年的無心之舉,這穿梭在時空之中的一封封信件,安慰了所有人受傷的心,也改變了書中所有的角色。無論是煩惱的人還是解憂的人,都獲得了安慰與救贖。

浪矢爺爺曾對兒子説過:“這麼多年諮詢信看下來,讓我逐漸明白一件事。很多時候,諮詢的人心裏已經有了答案,來諮詢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所以有些人讀過回信後,會再次寫信過來,大概就是因為回答的內容和他的想法不一樣。”每當我們遇到煩惱憂愁,向他人諮詢建議之時,我們的心中卻早早的作出了自己的選擇。我們不斷地詢問,只是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內心的選擇沒有人支持,我們不斷地辯解,只是為了表明自己的選擇是多麼可信多麼有立足之地罷了。我們想要得到別人發自內心的理解。但是即使別人的意見與自己相左,有時候我們也會義無反顧地去做,因為只有我們自己才最瞭解自己。書中並不是所有的人物都悉心聽取了浪矢老爺爺或者是三個少年的建議,但是無一例外的,最後所有曾經收到諮詢回覆的人們都在浪矢雜貨店重生的那一天寄來了感謝信。因為他們要感謝的,是在他們身處困境的時候,能有人傾聽來自內心深處的聲音,無論指導是否具有可操作意義,但是起碼讓當事人感到了安慰,感到自己的疑問被認真地對待着,就像浪矢老爺爺説的那樣:“不管是騷擾還是惡作劇,寫這些信給浪矢雜貨店的人,和普通諮詢者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內心破了個洞,重要的東西正從那個破洞逐漸流失。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無視的。”

寫到這裏我突然想到一句話:人生其實就是一場賭局,關鍵在於為了什麼,你可以願賭服輸。做任何決定也是如此,每一個決定可能都導向迥然不同的結局,選擇了某一條路就意味着你將失去走其他路的機會,如果結局是好的,你可能會慶幸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而結局如果是壞的,你就應該後悔不迭嗎?事實並非如此,在你認真思考了多種可能,並在清楚自己面臨的環境和結果的基礎上,你做出的選擇一定是在那一時刻所能做出的,對自己最為有利的結果,所以你應該是默認為得到那個結果願意付出一些東西的。當然如果最終的付出遠遠超出你當時的估計,那隻能説是你在這場賭局中很不幸地賭輸了,也沒有什麼可抱怨的。畢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畢竟讓你再選擇一次也不能夠保證一定能獲得成功。不論你選擇堅定意志還是屈從現實,你都要做好迎接任何結果的準備。所以意外墜海的川邊綠不會後悔,因為她留給世間一個小小的新生命;犧牲生命拯救了孤兒院小男孩的克郎不會後悔,因為他創作的音樂通過他人流傳了下去並經久不衰,他在音樂道路上的努力並沒有白費,雖然不是以他最為期待的方式。

故事的最後很有意思,三個少年為了確認寄到過去的信是否能被收到,往牛奶箱中投入了一張白紙,而這最後一封回信非常戳人淚點,它來自浪矢老爺爺:“可是換個角度來看,正因為是一張白紙,才可以隨心所欲地描繪地圖。一切全在你自己。對你來説,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這可是很棒的事啊。我衷心祈禱你可以相信自己,無悔地燃燒自己的人生。”

《解憂雜貨鋪》講訴了一個温暖的故事,但我希望它不僅僅是個故事。因為這本書激勵着我們,給了我們方向與希望:要相信自己,勇敢無悔地去生活。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 篇11

《浮生六記》的譯文者張佳諱在序言中寫到“古來通文辭,善解語的才女,和通情達理,痴情一往的妻子許多時候是相互矛盾的,但在芸身上,渾身璞玉地湊成了一體。”林語堂也曾經評價過芸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芸,就是沈復所編寫的浮生六記中閨房記樂中的重要人物。

沈復自小便有親事的,但由於對方病逝,也是無可奈何的,同時也讓他在一次機遇中結識了芸這個温暖賢良的人。

芸所生長的環境不是那麼良好,多年來一直都在除了丈夫疼愛而沒有什麼地位的家庭裏當媳婦兒,雖然有為人婦的許多壓力,但她依舊活地瀟灑自在。而且温柔冷靜,落落大方,總是十分寬容沈復,這做為一個女子,確實是十分可愛的地方。也是芸之所以成為本書的亮點之處。

在文章中我印象很深的便是芸女扮男裝同沈復出門去逛廟會,害怕惹了麻煩,大方地承認自己的女人身份。將芸的活潑可愛寫的活靈活現。還有一處十分令人動容的故事,便是芸主動幫沈復找妾室,而且十分樂意,並説這樣一來便有姐妹同自己一同了,這樣便不會孤獨。後來認識了憨園,也是十分優秀的女子,便幫丈夫暗示,雖説最後憨園還是因為社會的封建而被嫁到有錢人家裏,但這件事卻寫出了芸的心胸開闊,温婉賢良。

芸是《浮生六記》的一抹美麗的色彩,芸的早逝也無不是一個遺憾,但芸的可愛之處卻被眾人所頌讚。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 篇12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

高爾基説得好: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自人類文明史伊始,浩如煙海的書籍記載了人類艱苦求索、認識自然、保護自然、揭示自然界奧祕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絕大多數智慧。

為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

歌德説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於我們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説,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

一,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説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説,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開闊人的視野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繫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説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説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脱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xinde/dushu/8zoo8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