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精選21篇)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精選21篇)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 篇1

以前我是一個很驕傲、很愛炫耀的孩子,從不懂什麼叫謙虛,就拿一個故事來説吧!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精選21篇)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級刊物上,我高興地告訴了父母讓父母分享我的快樂。他們聽了後不住地誇我,但也不住告誡我:“不能驕傲喲!”我哪裏能聽進去,因為我早已被驕傲給“駕馭”了!

就在我興奮的同時,我的性格也有了極大的變化——變得更加驕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誰的作文寫得好時,我就在他們比面前炫耀,若不順心便“發揮”出我暴躁的脾氣;和同學們聊天時也會炫耀我的“光輝”史……我就和同學們比了下去,最後到了一個朋友都沒有了,我心裏卻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寫的好嗎?我還不想和你們在一起呢!從此我驕傲成了癮,暴躁成了性,一發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徹底改變了。那次測驗,我原本以為只要一動筆,就能寫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錯了,上午兩節課,我居然才寫出了一個題目幾句話,結果可想而知,我不僅受到了老師的批評,還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實,他們都語重心長地對我説:“孩子呀!記住一句話‘滿招損,謙受益’千萬不能驕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義。

自從我校掀起了“誦讀《國學經典誦讀》”的活動,我也積極地參加活動並被《國學經典誦讀》裏的一樁樁,一件件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別是馮異的謙遜把我給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稱為“大樹將軍”,他自幼好學,率領的有規矩,為人謙遜。特別是每次將軍們圍坐爭功領賞時,只有他從不居功自傲,總是隻身一人坐在大樹下思考戰鬥的經驗和教訓,正是因為他與眾不同的作風,才有了“大樹將軍”的美名。而劉秀髮現他的行為習慣與作風之後,就更器重他了。我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許多道理,如:“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道理不但使我學會了戒驕戒躁,而且還讓我學會了要厚物載德,更要有一顆赤子之心。

這本書不僅使我從一個“遊手好閒的小皇帝”,變成了一個勤勞的“忠僕”,還讓我明白了中國的一句古語“百善孝為先”的含義:只有“孝”才能推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做一個讓人尊敬的人。現在我已學會了為勞累了一天的爸媽端上一杯清香的茶,為奶奶端上一碗熱騰騰的米飯,並且學會了做飯,洗衣等家務活,為父母減輕了一半的負擔。

《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使我與驕傲絕交,與暴躁斷絕,最後又讓我走上了正直、謙虛、誠實與愛國的人生征途,大家都來從這本書裏感悟真諦吧!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 篇2

週一的時候,梅老師就指定了10個人參加國學知識大賽,其中也包括我。比賽那天到了,我們全都學校電腦房裏進行了考試。測試時我發現我有好多題目都不會做,但我還十分阿Q,安慰自己,自己不會做的,別人肯定更不會做。可是當測試結果出來時,令我大跌眼鏡:我居然只考了34分!這個結果我似乎根本沒有預料到。虧我剛開始還笑人家只考了36分,現在我才明白原來自己並沒有比人家好多少。

這時我才開始後悔,當時比賽前為什麼不多看看,為什麼嫌麻煩就不看了呢!哎,現在考出了個這麼丟人的成績當初還……哎呀!看着同學們一個個的分數都比我高,心裏真不是個滋味兒。再到排行榜上去一看,其他同學不是90分就是100分,最低的也有80多分。像我這樣——30分,真是比“名落孫山”還“名落孫山”。

看來,我真的得用功地看一看了,畢竟“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沒有付出,就想得到回報,那是不可能的。老天爺是公平的,他不可能讓懶的人不勞而獲,只有那些勤奮的人才能擁有自己所想有的東西。就像這個國學大賽,只有多看,勤記,才能考出好的名次來。一切收穫都得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來。

要知道,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同時我也看到了同齡人中的強者,我們對於那些佼佼者來説,簡直就是“井底之蛙”。也許,你在一個小領域內是“雞頭”,但是再擴大範圍比一比我們也許就只是鳳尾了。所以,我們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去改正。不要只滿足於現狀,要充滿鬥志,時刻準備着,去拼搏一把。要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 篇3

中華民族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燦爛歷史,而國學經典又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讀了《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後,讓我受益良多:

寬 容

“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與別人有些摩擦,在這時,我們如果與之相持不下,則二者之間的關係不僅會越來越差,甚至有時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反之,若我們各自退後一步,寬以待人,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韓信忍一時的胯下之辱,最後卻成就自己光彩照人的一生。“退一步海闊天空”只要我們寬容對待他人人,別人也同樣會寬容對待你。

毅 力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成大事者必有毅力,無毅力者則一事無成。有毅力做事才有始有終,才會有所成就。就如孔子讀《易》一書。當時的書都是用竹簡編成,翻閲不易,耗時頗多,但孔子不怕困難將這部書三遍,都有不同的收穫。這件事告訴我們:“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毅力,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惜 時

“讀書不覺已早春,一寸光陰一寸金。”作為中學生,學習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時間也就成了我們學習的強有力的保障。我們青春正茂、朝氣蓬勃,時間就是我們的生命,為了美好的未來,我們就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不要造成“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放會讀書遲”的遺憾。

節 儉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應從小事做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裏,以備意外之需。總之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艱苦奮鬥是我們黨不斷取得事業勝利的法寶。經過歷史的積澱,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已經成為一種精神品格和民族象徵。

讀了《國學經典誦讀》,我知道了作為一名中華兒女,應繼承中華民族寬以待人、有毅力、珍惜時間、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並將其發揚廣大。這既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成功的墊腳石。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 篇4

讀了這一套書以後我真是感慨萬千,它讓我知道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它似一個知識庫,點亮了我的心靈。“仁”裏面的《美金的價值》、“義”裏面的《大義橋》、“智”裏面的《無心的鹿》……其中我最喜歡“信”這本書,我能從中體會到“信”讓人受益非淺,那一句句簡練的語言卻藴含着深刻的哲理,例如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言心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古今中外誠信使人們走向文明。季布大家一定都熟悉,他只要答應別人的事無論多困難他都想辦法辦到。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大將,曾幾次打敗漢軍。劉邦當皇帝后下令通緝季布,季布只好化裝到山東一朱姓家當傭人,朱家知道他是季布後收留了他,而且幫他向劉邦説情。劉邦後來封季布為中朗。季布有個朋友叫曹丘生,專愛拍馬屁,聽説季布當了官便來巴結。季布見曹丘生來就虎起了臉,罵了他幾句。誰知無論季布態度多嚴厲,曹丘生照舊陪着笑還説:“我聽説楚地有‘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季布聽後很高興就待他為上賓,曹丘生走後到處宣揚,季布的名生就越來越大。這就是一諾千金。

誠信是不分國界的, 在美國一個莊園主的家裏有一把新斧子,莊園主的兒子看見了十分喜愛,他想試試斧子快不快,就對準一棵櫻桃樹砍去,只聽“咔嚓”一下樹被砍斷了。男孩一看不好,就把斧子放在原位躲進了小屋,但後來因為‘誠信’還是承認了自己的所作所為 。這就是美國總統華盛頓小時候的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情。

不管是季布還是華盛頓,在他們身上都有個共同點“信”,我們必須要以誠待人,正如李嘉誠的所説“我們要以誠代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

國學,是你使我的知識一天天充實,是你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大聲對你説:“謝謝你”!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 篇5

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後,十分羨慕魯迅先生在百草園度過的美好時光。文中充分描寫了百草園給魯迅先生的童年帶來的無限樂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光這些景色,就讓魯迅先生百玩不厭。百草園這個樂園彷彿會讓讀者恨不得馬上去那兒飽飽眼福呢!

文中的長媽媽還給魯迅先生講過一個關於美女蛇的故事。故事告訴我們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然而這個故事給魯迅先生有了些“後遺症”。魯迅先生從此在夏夜乘涼時,總有些擔心,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這合理的寫出了魯迅先生年幼時害怕的心情。

當魯迅先生要到上學的時候,家裏人將他送到三味書屋,也就意味着魯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蓮等……要説拜拜了。

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生活。儘管如此,魯迅先生還是經常和同窗們出三味書屋後的一個小園玩。雖然能折梅花、尋蟬蜕、喂螞蟻,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這遠遠不及在百草園的自由、快活。

這篇文章不僅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嚮往自由的心情,而且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達了魯迅先生兒童時代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情。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 篇6

這幾天,我很喜歡看一本名叫《愛麗絲漫遊奇境記》的書。

書中的主人公愛麗絲是個十分可愛的小女孩。她天真活潑、充滿好奇心;她懂得明辨是非,富有同情心。在她的身上,充分體現了兒童那種純真的天性,但是,這種純真常常會遭到破壞,因而,純真的愛麗絲的一場奇幻旅行,對我們來説是彌足珍貴的。

你知道一個小女孩的夢多麼荒.唐離奇嗎?一個無聊的午後,一隻揣着懷錶的兔子就帶着這個可愛的小女孩開始了她的奇幻之旅。

愛麗絲的故事充滿了各種奇特的幻想:能變大變小的身子、組成王國的撲克牌,能穿入的鏡子世界、使人忘記名字的小樹林……這一切就像是孩子的一個五彩夢,是孩子們嚮往的童話世界。而那個善良可愛的小姑娘更是其中的一顆明珠。她也許並不聰明,因為她經常用錯詞,還鬧出不少笑話,但是她有一顆純淨的愛心,對一隻小鵝都彬彬有禮。加上她那雙明亮的眼睛,一個生動的女孩形象躍然在紙上!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 篇7

《安妮日記》的作者是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這本書記敍了在荷蘭被德國納粹佔領的兩年中,13歲的猶太少女安妮一家躲進狹小的密室中,他們猶如坐在一個即將噴發的火山口上,腳下是滾燙的巖漿,火山隨時都有噴發的可能,憤怒、恐懼、絕望、悲傷、甚至瀕臨崩潰,就是在這樣一個極端與特殊的環境下,安妮從沒有絕望!堅持學習寫日記,記錄了周圍環境、人與事對自己的考驗、磨礪和成長的經歷。她盼望世界和平,自己能成為一名記者和作家,為社會做出貢獻。她用她的堅強快樂去鼓舞身邊那些絕望到極點的大人們,使他們重燃信心和勇氣。

從這本日記中,我們看到一個純潔、率真又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少女形象。我們對她孩子氣的頑皮、倔強、焦躁、苦惱感到理解和同情;我們更為這樣一個年僅十四五歲的孩子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身處逆境卻不屈服、不沮喪,反而勤奮學習、懷抱理想的頑強性格感到欽佩。她在日記中記載的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恐懼、猶太人的悲慘遭遇是法西斯罪行的鐵證。特別令我們感動的是,安妮看到理想被粉碎,人性的醜惡暴露無遺,世界正在變成荒漠的可怕現實,感到無比痛苦的同時,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於失敗,反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用汲取知識、精神上的充實,彌補物質的匱乏,追求心靈世界的最大自由。這些文字出自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之手,不是更給人以鼓舞嗎?

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個天然的電影劇本,它承載了人類所有的美好詞彙——樂觀、信念、感恩、勇氣和愛。

安妮,你讓我們知道,温暖,美好,信任,尊嚴,堅強;你讓我們知道,頹廢,空虛,迷茫,不過是糟踐自己;你讓我們懷念,你讓我們振作;你讓我們知道,要好好去愛,好好生活細細地品讀完安妮·弗蘭克的《安妮日記》,這個女孩,這個與我同齡的女孩,着實給了我很大的震撼。猶太少女安妮13歲時,為躲避德國納粹的追殺而住進狹小的密室,他沒有自由,她恐懼,她痛苦,如花的生命隨時會因一次大意而喪失,她的生活沒有保障,就連解決最基本的温飽都成了問題,而這樣的生活她足足呆了兩年之多……

真的很難想象,當人們因生活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感到痛苦時,安妮卻仍然能夠以樂觀的心態將這一切化為了為自己理想而努力、奮鬥的動力。

文中有一段曾寫道“我經常心情沮喪,可是從不絕望。我將我們躲藏在這裏的生活看作是一場有趣的探險,充滿危險和浪漫情事,並且將每段艱辛的事情當作我日記的材料。”安妮雖然恐懼,但她不放棄,而是把逆境化為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可見她的精神家園是豐碩的,富有的。

再看看我們自己,從小就在糖水中泡大的我們就好似一個美麗的泡泡,儘管耀眼奪目,但卻經不得一點風吹草動,隨時可能破碎。因此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輕言放棄,但相對於經歷戰爭痛苦的安妮,我們所謂的“逆境”是多麼的渺小,多麼的微不足道。

安妮,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難都勇於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為什麼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難,請千萬不要在逆境中沉淪,我們應該勇敢地站起來,奮起抗爭,以樂觀的心態直面逆境,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並在逆境中錘鍊自己,把自己磨練得更加堅實!因為,安妮一個不曾絕望的女孩;一個永遠樂觀永遠快樂的女孩;一個面對逆境卻不願低頭的女孩正激勵着我們衝出逆境!也許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輕言放棄,會因為一點小小的困難而怨天尤人,安妮的故事會給我們啟迪和激勵。她那種歷經磨難而樂觀向上的態度,身處絕境卻不放棄希望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讓我們學會在逆境中磨練自己,在困難面前知難而進,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努力!安妮,記錄下她生活的一點一滴,聽起來像夢魘,但卻能讓人感受到那份最真摯的情感。這本書,或許該説這本日記,是陪伴着安妮成長的一件不會消逝的物品,亦是一本讓讀者在看了後,會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的日記。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 篇8

《邊城》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隻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在如今,城鎮的物質建設雖然顯得騰飛發達,但是在建設的背後又顯露出另一方面的破壞。就像自然環境,是那樣的污染不堪:樹木被伐、空氣乾躁、噪聲不斷、垃圾成堆。這樣的環境,使人的身心受了嚴重的壓抑。所以,人又是那麼嚮往農村那種清靜、舒暢的生活空間。或許這也是《邊城》作者的思路。

並且在現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牆,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己與外界的聯絡。

而在《邊城》裏面讓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麼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在寫到主人公翠翠的時候是:“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文章在寫到掌管水碼頭順順時説:“這個大方灑脱的人,事業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為人卻那麼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在説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實如小公牛……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而更讓人稱奇的那隻小狗也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隻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為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着拖船攏岸。”

“美麗總是令人憂愁”。《邊城》作者在給我們展現這一幅人與自然相得相融,優美和諧圖畫的同時,卻又流露出一副面對人生悲涼命運的無奈與困惑的面孔。

本應該是圓滿美好的家庭,在母親與父親相聚不得志而前後離世下,翠翠從小就過着與爺爺相依為命的生活,他們的孤單與悲涼時不時的湧流心頭。“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後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燒成桃花色的薄雲”、“聽着渡口飄來那生意人雜亂的聲音,心中有些幾薄薄淒涼。”、“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為一隻渡船與一隻黃狗,唯一的親人便只那個女孩子。”其中,還讓我們看到不幸的是,作為“水鴨子”的大老卻在水中淹死;以歌聲讓翠翠的心飛翔的二老卻離家出走;與翠翠朝暮相處、形影不離的爺爺,又在雷鳴夜晚中悄悄離世……這一切的發生,猶如一個個巨石壓抑着翠翠幼小的心靈。在《邊城》結尾,作者想通過二老“也許明天回來”來點燃翠翠心靈的一時希望。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又豈不是給她一種無限的困惑、迷茫。一個從小就遭受人生悲慘命運的心靈,本想尋得一處關愛、拯救的歸宿,卻一直得不到實現。這也豈不成了許多人的寫照?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 篇9

《金銀島》這本書中主要描寫一個叫吉姆的孩子,從一個海盜那裏,偶爾得到一張埋藏鉅額財富的荒島地形圖,這事引起了當地鄉紳先生的興趣。於是他們一起去尋寶了。船上不料混入了一夥海盜,他們在獨腿賽爾威的策劃下,妄圖奪下三桅船,獨吞這筆財富。吉姆在無意中得到這一消息,他配合鄉紳先生同海盜們展開了英勇機智的鬥爭,最後終於戰勝了那羣海盜,找到了寶藏。

吉姆原來是一個膽小的孩子,父親死了、自己家的旅館被砸後,吉姆帶着藏寶圖踏上了尋寶的路程,尋寶的途中雖然遭遇了海盜,但吉姆不畏艱險,和鄉紳他們一起與海盜進行鬥爭,最終戰勝了海盜,拿到了寶藏。吉姆的人生道路中經歷了這樣一件重大的事情,使他從一個膽小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勇敢、堅強的孩子。我們做事也要像吉姆一樣,遇事沉着、冷靜,勇敢、坦然面對面前遇到的困難,不畏艱險,這樣困難就會迎刃而解了。

我十分討厭書中的那個賽爾威,他是個陰險、狡猾、善變的人,是一個的的確確的“兩面派”。一會是一個善良的好人,一會又變成了一個壞蛋,一個海盜頭子。我很討厭他。

《金銀島》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在邪惡勢力面前要沉着、穩重,不能在邪惡勢力面前有所畏懼。要勇敢、坦然面對面前遇到的困難,這樣困難就會迎刃而解了。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 篇10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很有趣的書,是英國作家劉易斯·卡羅爾寫的《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書中講述了一個叫愛麗絲的小女孩在夢中追蹤一隻兔子掉進了一個奇妙的世界,那裏有各種奇異的動物,愛麗絲和它們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書中最有趣的是,每個故事非常奇幻,書中有可以讓愛麗絲變大、變小的蛋糕或飲料,還有沒有規則的縋球遊戲,奇妙而有趣的審判。

書的主人公愛麗絲的很多想法和行為讓故事更加有樂趣,例如她本來想和一隻老鼠交朋友,主動和它説話,講自己認為有趣的事,卻以三種不同的方式説到了老鼠最害怕的動物——貓;她很幽默,有時會自己假扮成兩個人,一個自己給另一個自己下命令;她很聰明和誠實,是一個好孩子!

《愛麗絲漫遊奇境記》裏面的故事太有趣了,我非常喜歡,讀了好幾遍,還聽媽媽講了幾段英文的故事內容呢。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 篇11

是戰爭,還是和平?走在世紀邊緣,我們始終面臨着這樣一個兩難選擇。

人們多麼希望:橄欖樹在大地上自由地生長,任由和平之舟擱淺在荒灘上!在這個人類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古老星球上,戰爭,終會被劃上句號,徹底的結束,而和平則能永遠繼續!迎接他們的是人類朝思暮想的兩個字——和平!

回眸,這是個充滿屠殺戰亂的百年,殘酷的世界大戰,數以百計的局部戰爭,一次又一次將人們扔進了災難的地獄。無數渴望和平的人們,仰着頭向天空呼喊:“和平,你究竟在哪裏?”、“和平的曙光究竟在何方?”

世界將目光投向了中國。中國,曾經是一個任人宰割的弱國。但中國卻以他奠基了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雄壯地喊出了他維護世界和平正義的口號。也正是中國,代表着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們;也正是中國,揹負五十億個生靈奮鬥的目標,高呼着“和平萬歲”!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留給宇宙的只有一次輝煌燦爛的生命。我們與時代同脈搏,我們與地球共呼吸,我們要維護我們的地球,不能留給後代一個破爛不堪的地球,也不能留給歷史一個充滿硝煙的一頁。在未來的世界我們只要和平,不要戰爭,我們要昂首闊步開闢一條通往和平的光明大道!

太陽選擇在黎明前升起,流星選擇在黑夜中閃亮,而我們選擇在和平中成長!

我們熱愛和平,勇於維護和平。願和平鴿自由的在天空中翱翔,讓綠色的橄欖枝“鋪”滿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 篇12

看過《邊城》的一些介紹,其中每個人、每件事物都有一定的象徵意義,把整個時代都寫出來。但作為一般的讀者,我承認自己沒有辦法看得太透。

《邊城》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隻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在如今,城鎮的物質建設雖然顯得騰飛發達,但是在建設的背後又顯露出另一方面的破壞。就像自然環境,是那樣的污染不堪:樹木被伐、空氣乾躁、噪聲不斷、垃圾成堆。這樣的環境,使人的身心受了嚴重的壓抑。所以,人又是那麼嚮往農村那種清靜、舒暢的生活空間。或許這也是《邊城》作者的思路。

並且在現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牆,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己與外界的聯絡。

而在《邊城》裏面讓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麼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在寫到主人公翠翠的時候是:“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文章在寫到掌管水碼頭順順時説:“這個大方灑脱的人,事業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為人卻那麼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在説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實如小公牛……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而更讓人稱奇的那隻小狗也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隻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為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着拖船攏岸。”

“美麗總是令人憂愁”。《邊城》作者在給我們展現這一幅人與自然相得相融,優美和諧圖畫的同時,卻又流露出一副面對人生悲涼命運的無奈與困惑的面孔。

本應該是圓滿美好的家庭,在母親與父親相聚不得志而前後離世下,翠翠從小就過着與爺爺相依為命的生活,他們的孤單與悲涼時不時的湧流心頭。“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後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燒成桃花色的薄雲”、“聽着渡口飄來那生意人雜亂的聲音,心中有些幾薄薄淒涼。”、“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為一隻渡船與一隻黃狗,唯一的親人便只那個女孩子。”其中,還讓我們看到不幸的是,作為“水鴨子”的大老卻在水中淹死;以歌聲讓翠翠的心飛翔的二老卻離家出走;與翠翠朝暮相處、形影不離的爺爺,又在雷鳴夜晚中悄悄離世……這一切的發生,猶如一個個巨石壓抑着翠翠幼小的心靈。在《邊城》結尾,作者想通過二老“也許明天回來”來點燃翠翠心靈的一時希望。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又豈不是給她一種無限的困惑、迷茫。一個從小就遭受人生悲慘命運的心靈,本想尋得一處關愛、拯救的歸宿,卻一直得不到實現。這也豈不成了許多人的寫照?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 篇13

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説《安娜。卡列尼娜》為我們塑造了一個不顧一切追求愛情的女性文學形象。一百多年來,這一文學形象受到了幾代人的追捧,有些人甚至將其提高到了追求愛情的完美女性的高度。然而最近重讀這本經典著作,卻對安娜是否真正懂得愛情產生了疑問,甚至還從安娜身上看出了許多當代女性所具有的四大通病,或者叫着導致婚姻和愛情失敗的四大錯誤。現分析如下,供各位正在經營愛情或將要經營愛情的朋友們參考,也歡迎各位對愛情和婚姻有理論研究或實踐經驗的朋友們共同探討。

一,錯誤的選擇

有評論文章把安娜以一個妙齡美女的身份嫁給年長二十歲的高官卡列寧,説成是安娜悲劇的根源,也把這説成是安娜缺乏婚內愛情的主要原因,以及追求婚外情合理的主要依據,個人覺得這些觀點是不很正確的。只要略微調查一下古今中外的婚姻史就不難發現,一位十幾歲的女孩,嫁給三十幾歲的男人,是不會有太大的生理和心理上障礙的,而年齡差距也不會成為愛情的障礙,否則,我們就無法解釋為什麼二十八歲的女碩士生嫁給八十二歲的科學家還能被稱之為愛情。用另外一個與安娜的婚姻更加近似的例子也能説明這一點:年嶺相差二十七歲的“鬆霞配”,目前正幸福甜蜜地生活在全國人民的眼前,還在結婚不到四年的時間裏先後生了兩個孩子。

從書中介紹的情況來看,我可以大膽地推測,安娜在遇到渥倫斯基之前是幸福的。當時她和卡列寧已經幸福地生活了---年,有了一位八歲的兒子。安娜以青春和美貌獲得了財富、地位、家庭幸福等,甚至因此為哥哥在官場謀得了官職。她從一位一無所有的普通女孩,成為貴婦人,家中奴僕成羣,她什麼事也不需要做,還擁有三個不同的社交圈可以調劑生活的樂趣,甚至可以自由地在那些社交圈子裏與別人談情説愛。她的丈夫除了缺乏英俊的外貌和年齡比她大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缺陷,他不賭不嫖,沒有什麼不良嗜好,生活非常有規律,幾乎是準時上下班,準時就餐就寢,難能可貴的是還有每晚閲讀與工作無關的藝術哲學等書籍的好習慣。用現在的話來説,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説:卡列寧是一個有品位的男人。

我們的社會歷來對年輕女孩嫁給有錢有勢的年長者頗有微辭,甚至將此稱之為“傍大款”。我倒是覺得這種婚姻並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婚姻是兩個人的一種契約行為,只要契約雙方是自覺自願的,而且明碼標價,彼此無欺無騙,男的出售財富和權勢,女的出售青春和美貌,是沒有什麼可譴責的。因此,我並不覺得安娜與卡列寧的婚姻有什麼不妥,也不認為安娜嫁給卡列寧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事實上如果我們有勇氣實話實説,就不得不承認,不論古今中外,像卡列寧這樣的男人都是許多美貌女孩的理想丈夫。

安娜的錯誤在於她擁有了卡列寧所給予的一切之後又想再擁有與渥倫斯基的愛情。因為這不僅違反了婚姻的契約原則,也違反了愛情的原則。長期以來,主張婚外情合理的主要理由之一是: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有追求愛情的權利。每個人都有追求愛情的權利這一點是沒有錯,錯的是這是有限制的。這就好像每個人都有性愛的權利,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像動物那樣隨時隨地做愛。

安娜在沒有和卡列寧結婚之前,與其他人一樣具有追求愛情的權利和自由,但是當她用青春和美貌換取了與卡列寧的婚姻之後,她追求愛情的權利和自由也就受到了限制和凍結,否則,就屬於違約行為,就是一種錯誤。當然,我個人並不認為凡是結婚的人就都失去了追求愛情的權利,我覺得這種權利只是暫時受到了限制和凍結。只要其婚姻關係一旦消除,就能自然恢復其追求愛情的權利。

二,過度的貪婪

如果讓我們做選擇題,要求二選一,結果我們兩個都選,那不僅顯示了我們選擇的錯位,也透露了我們的某種貪婪之心。安娜從一個一無所有的貧家女,通過婚姻這條捷徑成為貴夫人,繼而在充分享受了各種榮華富貴之後,又生出了對愛情的渴望,我想這也是一種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只是生活中許多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卻不一定都是對的,比如説,一個男人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娶了一位妻子,到了四十幾歲,覺的妻子老了,想再娶一位年輕的妻子,那也是一種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然而那卻是應該被譴責的。

安娜如果在享受了八年的榮華富貴之後,提高了對人生的認識,覺得世界上一切都是空的,只有愛情才是最值得追求的,好比當年的李淑同,忽然頓悟,於是不顧一切地去出家,那到也還值得敬佩。遺憾的是安娜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嚴格來説她與渥倫斯基的感情幾乎不能算是一種愛情,最多也只能算是一種膚淺的愛情,也許確切點説,是屬於一種動物性的男女情慾。因為安娜與渥倫斯基一樣,彼此都只是被對方的外表所吸引,而根本沒有什麼內在的共鳴或共同的思想。這也是造成她和他這段感情交往悲慘結局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這樣沒有愛情基礎的膚淺的男女情慾一旦得到滿足,其最完美的結局也只能是分手而已。

安娜對渥倫斯基的情感需求,只是為了尋求一種在獲得了充分的物質享受之後的精神刺激,這與許多人因為無聊或好奇而吸毒有些相似,是一種對人的慾望不加制約的自然表現:明明知道是不應該的錯誤的,還是要去做。

如果安娜為了追求她心目中的愛情,為了與渥倫斯基的愛情,可以放棄已經獲得的一切,包括從丈夫那裏獲得的財富、社會地位、以及兒子等,那麼,也還不失為一位可愛的追求愛情的痴情女。遺憾的是,安娜卻要得更多:兒子、婚姻、財富、情人等,一個都不能少,因此她只能是一位貪婪的、可憐又可恨的世俗女人。

三,無端的猜疑

有些評論文章把安娜説成是一個受害者,社會主義的理論家喜歡把安娜説成是封建社會的受害者,女權主義者喜歡把安娜説成是她丈夫和情人的受害者,其實安娜從來就不是一個受害者而是一個害人者,如果一定要説安娜是一個受害者,那麼只能説安娜是自己害了自己。

安娜的丈夫卡列寧對安娜是夠寬容的,在知道了安娜與渥倫斯基的姦情後,不但諒解了她,沒有斷絕她的經濟,沒有將她趕出家門,甚至還默許她繼續保持那種曖昧關係,唯一的要求是不要讓情夫渥倫斯基到卡列寧的家裏來。遺憾的是貪婪的安娜連這一點起碼的要求也沒有能做到,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作為妻子的安娜對丈夫卡列寧的感情傷害到了何等程度。

安娜的情人渥倫斯基雖然在認識安娜之前是個花花公子,但是自從他開始追求安娜後,卻革心洗面、變得真誠和專一起來。他為了得到和保持與安娜的愛情,放棄了他的前程名譽等一切妨礙他的愛情的東西,也不顧家人的反對和對他設施的經濟制裁,甚至在安娜面臨難產危險時自殺殉情。在安娜情緒失控的時候,也委曲求全地努力遷就安娜的無理苛求,直到安娜報復性自殺之後,依然在悲痛之餘,將所有財產變賣一空,親自組建了一支軍隊奔赴戰場,顯示了以死殉情的一番真情。

不錯,當時的社會輿論確實對安娜的不道德行為進行了譴責,那種譴責,即便以今天的道德標準來説也是正確的。由此我們也不能把安娜的悲劇歸結為當時的社會,就像我們不能把今天安娜式婚外情悲劇的責任歸結為今天的社會一樣。事實上,安娜對於當時社會輿論的譴責是無所畏懼的,她比卡列寧和渥倫斯基更加無視社會輿論的存在,甚至在醜聞暴露之後,還故意到社交場合去挑釁,只是那與其説是一種勇敢,不如説是一種無知。另外一方面,她也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去國外或鄉間生活以迴避故鄉輿論的譴責。所以,如果她和渥倫斯基能有真正的愛情,她和他原本可以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那麼導致她走上絕路的是什麼呢?是她的無端猜疑。她明明知道渥倫斯基對她是真心的,但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就忍不住對他猜疑起來,比如,在渥倫斯基外出時與其他女人接觸時,比如在渥倫斯基的母親為他介紹女朋友時,甚至在渥倫斯基為了處理財產事務需要短暫離開她時,乃至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爭吵時,她都會不可理喻地猜疑發怒。

真正的愛情和男女情慾有什麼不同呢?我想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愛情除了情慾之外還有許多更加美好的東西,比如彼此忠誠,彼此寬容,彼此信任,彼此負責,以及彼此精神上的共鳴和事業上的追求等,因此真正的愛情,不會因為男女之情的激情淡化而淡化。而男女情慾則除了男歡女愛之外,其他幾乎什麼也沒有,因此一旦男女之情的激情淡化之後,這種激情淡化是隨着生理滿足之後必然產生的,彼此的感情危機就會隨之而來。無端猜疑,往往正是這種危機最初的徵兆,處理不好,必然導致悲劇收場。

四,罪惡的報復

因為愛而對所愛的人產生猜疑或嫉妒等,也是一種人之常情,在生活中保持一份警惕和小心亦不為過,關鍵是要能妥善把握好猜疑的尺度。從這個角度來説,愛情的能力,嚴格來説是經營愛情的能力,並不是人人都生來就有的,必須後天認真學習才能熟練掌握。於是我想,許多生活中的愛情失敗者會不會是由於他們自身缺乏愛情能力的培養造成的呢?在愛情和婚姻中最最可怕的就是以猜疑為依據,既不求證,也不給機會解釋或改正,便開始實施不可逆轉的報復。

我一直有一個這樣的觀點:一對真正相愛過的人,不管後來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都不可能對另一方實施任何報復。反過來説,如果發現任何人在感情發生變化後會對另一方實施報復,就足以説明他們之間根本沒有真正相愛過,不管過去曾經怎樣海誓山盟還是怎樣多麼甜蜜温柔,都不是真正的愛情。因為你只要真正愛過,又怎麼會忍心去傷害你所愛的人?

安娜的自殺,一方面固然是受到道德良心的譴責,尤其是對一個母親沒有盡到母親職責的譴責,另一方面,是由於猜疑而造成對愛情的幻滅,於是產生了以死報復,也以死解脱的念頭。由此也可以看出,安娜對渥倫斯基的感情主要是情慾而不是愛,或者説是情慾的成分遠遠大於愛情的成分。安娜的自殺不是殉情,是報復,她是懷着對渥倫斯基的怨恨和報復的心情去自殺的。這與渥倫斯基因安娜的去世而悲痛欲絕,決定以參戰的方式來結束生命有着本質的不同。

安娜的自殺不但愚蠢,而且錯誤。她不僅傷害了她自己寶貴的生命,也傷害了渥倫斯基的感情和生命,更嚴重地傷害了她的兒子和女兒的心靈。我在這裏譴責的是安娜錯誤解決問題的方式,但這並不妨礙我同情安娜這位不幸的女人,儘管她是一位小説中虛構的人物。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確信,安娜是一位標準的花瓶女人,她儘管有個華美的外表,卻沒有什麼美好的內在,甚至字許多方面是極端無知的,她不懂得怎樣做一個好妻子,不懂得怎樣做一個好母親,甚至也不懂得怎樣做一個好情人。儘管如此,她卻那麼貪婪,有了還想有更多,結果是連原來擁有的東西也一起失去了。安娜只是一個小説中虛構的人物,然而,安娜式的女人和安娜式的錯誤,在我們的生活中卻並不少見。如果她們及她們周圍的人們能有機會認真讀一讀《安娜。卡列尼娜》這本書,並且順便也讀一讀我這篇評論文章,也許會對她們有所啟發。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 篇14

今年暑假,老師讓我們閲讀冰心奶奶的作品,帶着這一任務,我認真又仔細地閲讀了一篇又一篇,《煩悶》、《繁星》、《春水》等。其中,冰心奶奶的《小桔燈》,帶給了我無盡的思索和深深的啟迪……

文章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七八歲的小姑娘。他的爸爸是一位地下黨員,不在家;媽媽因為遭到特務的毆打而吐血了。面對這些困難,小姑娘不但不害怕,還表現出了無比的樂觀、勇敢和鎮定。她跑了很遠的山路,去幫媽媽找醫生,希望能治好媽媽的病;她堅信爸爸一定會回來的,媽媽的病也一定會好的!所以她對冰心奶奶説:總有一天革命會勝利,大家的生活會好的!多麼樂觀開朗的小姑娘,多麼堅強勇敢的小妹妹啊!快過年了,雖然她和她媽媽的年夜飯只有紅薯稀飯,可是,她還做了一個特別精緻的小桔燈送給冰心奶奶。有了這盞小桔燈,走山路就更安全了。她的周到、樂觀和堅強,讓冰心奶奶打從心裏佩服和喜歡這位小姑娘。再想想自己平時的表現,遇到困難總是退卻,理所當然地讓爸爸媽媽代勞了;每天早晨看着整櫥子的衣服還要挑三揀四的,真是不懂事啊;

而我雖然比小姑娘大,卻是多麼的幸運、多麼的幸福。革命勝利了,大家的生活好了,過上了幸福地生活!我也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像小姑娘的爸爸媽媽那樣的英雄用許多鮮血換來的;我們忘不了這些英雄的先烈們!我更知道,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努力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讓我們的祖國越來越繁榮、越來越昌盛!

小桔燈,你是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 篇15

書,你讓我開闊了視野;書,你讓我增長了知識;書,你讓我又交到了一個朋友。高爾基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確,有了書,人們才充滿智慧,生活才充滿歡樂,書啊,您為我開啟知識寶庫的大門,讓我自由的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你就像我的親人一樣,陪伴我走過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

在上個星期裏,我讀了一本《綠山牆的安妮》,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紅紅的長頭髮,伶俐的大眼睛,魔鬼般的身材,可愛的小雀斑,無暇的幻想。蒙格瑪麗這位加拿大著名作家輕輕幾筆就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既活潑又可愛的,和我同齡的小女孩兒,她,就是安妮.夏利。

安妮是《綠山牆的安妮》這本書裏的主人公,她樂觀、聰明、善良、堅強、積極向上的精神令我欽佩。書中令我最難忘的就是安妮在蒙受不白之冤後還能不計前嫌,機智勇敢地救助戴安娜小妹妹。

戴安娜是安妮最要好的朋友,應安妮之約,戴安娜去安妮家喝茶,安妮盛情款待她的好朋友,她們像大人一樣的喝茶、聊天。可是,由於瑪莉娜的不小心,安妮誤把果子酒當成果汁給戴安娜喝了。由於戴安娜喝醉了,回家後她的爸爸媽媽認為安妮是個壞孩子,以後再也不讓她兩個在一起玩了。安妮很痛苦也很失望,可她沒有怨恨戴安娜的爸爸媽媽,也沒有放棄友誼。但巧合的是,在幾天後,一個寒風瑟瑟、冷風刺骨的夜晚,戴安娜的小妹妹得了喉炎,情況非常的危急,可不幸的是大人們全都去鎮上參加活動去了。於是,安妮勇敢地承擔起了大人的責任,她憑着過去照顧雙胞胎的經驗,在戴安娜和另一個孩子的幫助下,使戴安娜的小妹妹轉危為安。安妮這才贏得了戴安娜父母的信任。

看到這裏的時候,我後悔極了、慚愧極了,想起那天我和好朋友任慧聰。她有一件事沒有告訴我,一直瞞着我,而告訴了另一個同學,我生氣極了,一氣之下説下了“絕交”,只見她的眼淚在眼眶裏打轉轉,就像有什麼難言之隱一樣,我卻覺得自己很委屈,就連好朋友都不信任我,我難過極了,可回頭想想,自己也有做的不對的地方:好朋友就不能沒有自己的隱私嗎?再看看安妮,為了自己的友誼,被別人冤枉都不記恨在心,而是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來感化戴安娜的爸爸媽媽,而且不計前嫌,還幫助戴安娜的小妹妹轉危為安。我和安妮相比,豈不是相差太多太多了嗎?於是,我寫了封信給任慧聰道歉,從那以後,我們就和好如初了。

讀完這本書,我被安妮的執着和善良給深深地打動了,她的堅強與樂觀也在我心目中樹立了一個光輝的形象。從那以後,我也下定決心,要學習安妮執着、堅強和不輕易放棄的精神,用自己的善良和直率贏得真正屬於自己的友誼和真摯的愛。

讀書,可以使人心情變的舒暢、愉快;讀書,可以使人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擁有一本書,就交到了一個新朋友,認識了一個新老師,書啊,我愛你!

《綠山牆的安妮》,你像一盞明燈,在我心裏永遠照亮,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你!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 篇16

《八十天環遊地球》講述了福克先生以堅定的意志,克服了無數自然和人類的障礙。終於在八十天內環遊地球一週,而且還贏得了一份真正的愛情。在這個長達七十九天的旅途中發生了許多感人的故事,如福克先生不顧自己在緊張的時間裏去營救一些跟自己非親非故的人,還花費了不計其數的英鎊,這種不顧自己利益而為他人想的行為使我感動。

讀了這本小説我感到作者和福克先生同樣都有強烈的正義感,從中他也寫出了英國鴉片對中國人民的毒害,使我回憶起當時慘敗的中國人民。同時對人類的未來滿懷信心和熱愛。福克先生八十天環遊地球不光要的是英鎊,更重要的是信心。正因為有了信心福克先生才能克服種.種困難到達目的地。如果沒有信心,不要説八十天環遊地球,就是連一件普通的小事也很難辦到。

《八十天環遊地球》這本書使我學到了不少知識。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 篇17

我在班上換書的時候,換到了一本有趣的書,《明朝那些事兒》,我立馬翻開了這本書,開始津津有味地看着。

這本書塑造了幾個人物形象,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嚴嵩和徐階還有聶豹。嚴嵩是一個喜愛拍馬屁的傢伙,而且奸詐無比。徐階和聶豹則是勤奮好學。

這本書講了在內閣裏發生的許多戰鬥,戰鬥不是指別的,而是指為了利益和地位而發生的內閣內戰。

嚴嵩原本不是一個貪官,但是在原則還是利益面前,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並獲得了一個光榮的稱號“明代第一奸臣”。但是,這場戰鬥最終還是嚴嵩輸了,他最後是被一個熟悉的老鄉—徐階給剝奪了全部財產,被趕回老家,靠沿街乞討維持生計,受盡了大家的白眼,最終,他在一片荒野中就這樣悲慘的死去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知道,無論在明朝還是現在,都不能當一個貪官,不要為了利益而放棄尊嚴,否則,你就會淪落到明代第一奸臣—嚴嵩一樣的下場。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 篇18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趣。彷彿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魯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為伴,採摘野花野果,與夥伴一起捕鳥,雖然總捕不到很多;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氣,當讀書入神時,卻沒發現學生們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文章表現了作者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着。回憶起我的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小時候,在田野裏享受着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採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採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花一會兒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

如今,田野上了造起了樓房,而我在緊張的學習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卻仍舊嚮往着,無論現在能否實現。讀過文章後有了許多感動。雖然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亂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 篇19

我喜歡龍應台的書,不是因為她犀利的《野火集》,是我讀了她的這三本書:初為人母時,讀了她的《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在安安和飛飛(龍的兩個兒子)一點一滴瑣事的記錄中,我體會到一個母親的款款柔情;追隨者孩子成長,我又讀了她的《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讓我提前作了思想準備—孩子終將長大,我們要知道如何與十八歲的他溝通;最近,我關注了她的《目送》,説實話,看到思考“生死大問”這樣的推薦語句時,我真的不想看這本書,因為我不願思考這麼沉重的問題—雖然我們終將面對。最後,還是難以抗拒龍應台的魅力,我買來此書,讀完書中第一篇文章《目送》,我已經滿眼含淚,難以抑制的想寫些什麼了。

《目送》前半部分是寫的媽媽目送安安的幾個場景:他上國小的第一天,媽媽送他到學校,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裏;十六歲安安到美國做交換生,機場的告別,安安“閃入一扇門,悠忽不見。我一直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也沒有。”他二十一歲時,媽媽目送安安坐公交車去上大學,“一會公交車來了,擋住了他的身影。”文章的下半部分,寫到了自己的父親:博士學位讀完之後,我回到中國台灣教書。到大學報到的那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離開時,頭伸出來説:“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後來父親生病了,龍應台去看他,“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後沒入門後。父親辭世送別時,龍應台寫到:掠開雨濕的頭髮,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孩子是父母永遠的牽掛,從小到大,我們會有很多次的送別:他入托的第一天,看着他被老師領進教室,含着淚回頭看着你,口裏無奈的説着:“媽媽,早來接我。”上大學時,他消失在一羣歡快的孩子中,快樂的揮揮手給你道別;工作了,他回家探望你,離開時坐到車上,搖下窗户,對你説:“回吧,媽媽”,然後你就看着他的車子一溜煙離開,留下你孤獨的站在路口,朝着遠方,久久凝望。

可是,我們又都是孩子,年少時,我們需要父母的呵護,或許離開父母時,會回回頭,向身後的他們告別;但當我們長大成人時,在一日日的忙碌中,着急趕路,或許我們都忘記了向身後的背影揮揮手,或許我們忘記了兒時的我們是怎麼樣的離開。而他們,卻默默地遠望着你的背影,似乎要站成一座雕像,在你人生的道路上,他們永遠在凝望,他們在説:孩子,雖不必追尋,我卻永遠牽掛。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 篇20

《呼蘭河傳》,作者蕭紅。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想出去走走,多些感受陽光、芳草、感受那些單純而温暖的笑臉。蕭紅——這個內心敏感豐富外表剛強的女子,在寫完《呼蘭河傳》後心中的爐火逐漸無望的熄滅了。

但丁説:“生活於願望之中而沒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衰。”我體會着蕭紅心中那個叫“呼蘭河傳”的悲哀:冰冷深入骨髓,籠罩着作家的後半生,然後她滑入黑暗、無邊無際。

蕭紅是以對家鄉小鎮的體驗進入寫作,這種寫作與童年深刻獨特的記憶有關。蕭紅有着真切的鄉村體驗,作品中充滿原始的氣息,這種原始的血氣構成另外一種美學意義上的美。

她的文字是生命的體驗,在作品中滲透的是粗糙的生命體驗,充滿苦難,她的文字很少文學的修辭、粉飾。這種作品風格在五四以來表現啟蒙、小資的作品中找不到。

國學讀書心得文章 篇21

每樣事物都有兩面性,有陽光的一面,同樣也有陰暗脆弱的一面,一個人如果沒有孤獨、寂寞這些東西,那麼就相當於植物沒有土壤,缺少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初次看這本書,立刻就被書裏面各種複雜的人物關係以及人物名弄得思緒混亂,唯一清晰的是整個布恩蒂亞家族的性格,就如這本書的題目一樣,“孤獨”好像成為了整本書與所有人物的一種基調。整個布恩蒂亞家族,都是不會表達情感的人,他們有的沉默寡言,可以整日不與人説話,有的只執着於一個目標瘋狂地表達,並不考慮到彼此的感受。他們漸漸地使得整個家族與世隔絕,瘋狂致死。家族的第一人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人被螞蟻吃掉。雖然他們孤僻,但他們卻有着堅毅的眼光,不經意言敗的態度,可以用他們獨特的魅力來吸引體態美麗、性格豐滿的女性。

為了對抗這種孤獨的畫面,家族的第一個女性——烏蘇娜作了許多努力,但孩子們卻不可避免地走向孤獨的深淵,最後她仍無法戰勝這種孤獨,遺憾終死。可以説,這一種孤獨應該是一種共性,可以從表面折射出這個社會的深層次;這一種孤獨深入了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們。

本書可以説是一部拉美歷史的興衰史,拉美土地上發生的種種事情的變遷:科技的發展,城市文化的推進,殖民者的入侵,原住民的反抗鬥爭以至於最後安於命運的安排,從頭到尾,從每一個細節,既有着孤獨的基調,又不失言語間的寫實性,讓人好像置身於作者所創造的情境裏面,讀來津津有味。在書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對抗孤獨的方法,或是參加革命,或是遠航,或是暴飲暴食揮霍無度,或是終其一生沉溺於情慾,有些甚至聽起來就很瘋狂。這些看似枯燥的條列式的方法,作者卻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融入故事裏,極端卻真實地表現了人性,表現了整個家族的特性。

家族中的許多女性,最後也跟隨着成為了瘋狂的人。除了之前提到的第一個女性烏蘇娜以及最後出現的阿瑪蘭塔烏蘇娜,她們一直保持着樂觀堅強的信念,而不是被捲入混亂的生活中。前前後後出現了不少牽扯到這個家族的女性,她們的改變究其根本還是兩種不斷循環的男性性格:奧雷連諾和霍阿華蒂奧。他們的循環推動着整個故事,並且使得整個家族的命運充滿了魔化色彩。從創立小鎮,經歷許多循環與波折後,又從同一個地方終結。就像繞了一個圈,最後還是歸到原點。整個家族的這種循環,同樣也是整本書裏最吸引人的地方。

説到孤獨,其實不僅僅是這本書,孤獨在生活中應該是無所不在的,不管外表多麼開朗的人都會有孤獨的時候,只是每個人處理孤獨的方式不同。孤獨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有的人想抵抗,但卻不能讓它完全消失。生活在現代都市裏,在每天的燈紅酒綠、喧囂繁華之後,人們總會在某一時刻感受到一種難以抗拒的孤獨。無論怎樣藉由其它的活動來抗拒逃避,無論是《百年孤獨》裏面那些極端或瘋狂的方式,或是轉換成現實生活中,遊戲也好,電視也好,錢也好,樓盤也好:各種各樣的方式,雖然充實了我們的生活,但我們漸漸也從這每天重複的形式中找不到那種感覺,或者説是找不到真實的自己。

有時即使不是一個人,我們也會感到很孤獨,看着別人能拿到好成績在自己面前笑得開懷時,當別人訴説着和父母在假期的種種趣事時,即使近在耳邊,在眼前,卻好像離自己很遠,不能像他們一樣,所以很孤獨。而既然這種孤獨不能避免,為何不嘗試着去享受它呢?《百年孤獨》裏家族的人們不停地想抵抗孤獨,最後仍體力不支,被孤獨埋葬。這樣的結局誰也不想要。流淌了百年的歷史,最後仍被孤獨侵蝕。孤獨無法遺忘,不會隨時間流逝而消失,不會因有人陪伴而隱去。若是換一種方式,嘗試着獨自完成一些事,以一種驕傲的姿態俯視它,反正到最後總要有一個人的時候,不如獨自適應社會中的一切,獨自承擔責任,找到那種適應孤獨的感覺,不就不用害怕了嗎?

孤獨並不一定是負面的,它有時更是一種動力,讓我們用於體驗人生,勇於面對一個人時挫敗的感覺。如果説有一樣東西,能讓我們認清自己,孤獨時就像是我們與自己的對話,能夠聽清自己的心,能夠在繁華之中有那麼一刻的清靜,好像全世界只剩下自己心跳的聲音,這樣我們便能更好地瞭解自己的心境。孤獨使得一個人完善,更加有深度與厚度。享受孤獨,享受與自己對話的每一秒鐘,為自己留一方空間。

孤獨不可避免,不如把它看成一個朋友,一個能夠讓我們時刻認清自己的朋友,足夠用一生去珍惜,珍惜能與它共處的每一寸時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xinde/dushu/8946n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