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申請書 >

提升高中辦學水平項目自評報告

提升高中辦學水平項目自評報告

為落實省政府辦好十件民生實事,提升500所普通高中辦學水平的有關部署,學校上下高度重視、齊心協力,以此為契機,推動學校新一輪的發展。經過半年來的努力,三個提升項目陸續完成,並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完成情況自評如下。

提升高中辦學水平項目自評報告

一、學校基本情況

我校學校開辦於xx年,是一所國有民辦普通高級中學,現為xx省一級學校。學校現有班級xx個,學生xx人,其中共青團員有xx人,佔學生總數的59%。現有教職工xx人,其中專任教師為xx人,高級職稱的教師17人,中級職稱的為xx人;共產黨員xx人,佔教職工總數的30%。

“xx”期間,學校全力以赴創建等級學校。xx年1月獲評為xx區一級學校,xx年1月獲評為xx市一級學校,xx年12月正式被評為xx省一級學校。四年時間,學校實現了辦學等級的三級跳。

學校努力探索適合基礎薄弱學生的有效教學,整體教學水平不斷提高。xx、xx年,連續兩年獲評“xx市大學聯考工作先進單位”、“xx市體育大學聯考縣級單位”,xx年獲評“xx市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

二、確定提升項目的背景

(一)項目一“編制學校發展規劃”的背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xx—2020年)》和xx市、xx區“xx”教育發展規劃的制定,明確了普通高中教育發展的方向,對滬教院xx實驗學校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xx”時期,是學校獲評省一級後實現發展和突破的重要時期。但是在學校發展的過程中,缺少先進文化的引領,辦學特色不夠明顯,師資隊伍不夠穩定,尤其是年富力強的優秀教師的大量流失,影響了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對學校多年來探索取得的有效教學經驗的傳承和深化帶來不利影響。同時,近年來,隨着學校規模發展較快,薄弱生源的態勢也隨之相應地擴大。更為重要的是,隨着人民羣眾對優質高中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長,民辦普通高中創建辦學色、提高本學水平成為重要的趨勢。為此,滬教院xx實驗學校亟待通過制定新的發展規劃,明確學校的發展定位、發展思路與發展目標,重構學校文化,儘快確立特色、培育特色、彰顯特色,推動學校在省一級學校基礎上取得新的發展和突破。

(二)項目二建立“教職工工作綜合考核評價方案”的背景

教師是學校教育中對學生施加教育的主體 ,中國小教師肩負着實施基礎教育的重任 ,能否堅決地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 ,面向全體學生 ,培養每個學生健全的個性 ,取決於基礎教育階段的每一個教師。而教師工作的績效如何 ,需要對他們作出正確的評價。學校原有的考評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評價功能單一,僅是作為發放教職工獎金的主要依據;二是評價內容不全面,僅僅是出勤和教學工作(或行政服務工作)兩個維度;三是評價主體不客觀,僅僅是職能部門對教職工的考評。

為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使評價功能更趨向於促進教師的自主發展;使評價內容更為廣泛,從教學涵蓋到育人等方面;評價主體更為多元,由教師本人、學生、教研組、年級組以及學生參與,特申報該項目。

(三)構建“提高民辦薄弱高中學生學習適應性有效教學模式”的背景

當時代進入到“xx”發展時期,我校也即將步入辦學的第十個年頭時,一個新的發展定位也就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學校應該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也就是第三階段——特色發展期。

如何確定學校的辦學基本特色,我們主要從下列三個因素出發。一是辦學特色的個性化,即如何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來確定辦學特色;二是辦學特色的價值性,即這一特色是否能解決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問題,從根本上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以實現辦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發展價值;三是以學校原有的相關研究成果為基礎。

我校是一所生源較差的民辦高級中學,學生錄取分數線遠低於全市所有的公辦學校。由於學生的學習基礎處於較低的水平,因此大部分的學生入學後,面臨着高中階段新的學習環境、新的學習課程以及新的學習任務,對學習生活明顯處於不適應的狀態。儘管在規範辦學階段,我們通過制定課堂教學常規等措施,規範了教師的教學行為,基本保障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從大學聯考升學率的角度而言,低進高出不斷有所突破。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學生進入高中後,在學習方面出現持續分化的狀況。究其願因,是我們規範化的課堂教學,只能適應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無法解決所有學生進校後不適應高中學習生活的狀況。基於這一原因和上述三個因素,我們把構建“提高民辦薄弱高中學生學習適應性有效教學模式”,確定為我校新的發展階段的主要辦學特色。

三、主要做法

(一)領導高度重視,組織機構落實

接到關於“xx省提升500所高中辦學水平項目”的通知後,學校在申報三個提升項目時,即成立了由校長、副校長和所有的中層幹部、年級主任、各科組長分別參加三個項目組,都有專人負責,分工合作開展工作。校長不僅擔任三個項目組的組長,還承擔了項目一的主筆編制工作,參與了項目二、項目三的制定與撰稿工作,從而有力保證了三個項目的進度。

(二)加大培訓力度,轉變教育理念

在開學前的校本培訓後洞中,學校把同這三個項目有關的教育理念作為培訓的重要內容,邀請多名xx專家、校長來校做講座,如xx市閘北八中的“成功教育”的新探索、模範班主任工作經驗介紹、課堂教學改革成功案例等。

本學期以來,校長就“以先進文化引領學校的內涵發展”、“學校發展規劃解讀”、“教師的責任”等專題對全校教職工開展培訓,從而為項目的實施做了充分的理念準備。

(三)廣泛宣傳發動,力求人人蔘與

在學校開學的教工大會上,就這三個項目的實施,對全校教職工進行了動員,要求人人蔘與,在參與的過程中促進自身專業化水平的提升。

如項目一,我們的做法一是,把規劃徵求意見稿下發給全校教職工,由教學處和辦公室具體負責組織全校教職工分科組與部門部門進行討論;二是由學生處負責把規劃徵求意見稿交由家長委員會討論;由學生處、團委負責組織學生校長助理、學生會、團委幹部規劃進行討論;如項目二,我們將初步制訂的綜合評價方案,下發給年級組、科組和各部門,發動班主任、學科教師、職工進行討論,分別提出相應的修改意見和建議;項目三則充分利用各學科組的力量,開展研究與探索,並做到了几上幾下、幾易其稿。

四、項目完成情況及實施效果

(一)《學校“xx”發展規劃》經多方聽取意見後已修訂完畢,並在本學年度的工作計劃中正式開始實施。其中:

1、學校發展規劃中涉及到的重構學校文化建設的內容,已完成學校理念文化的建設,重新制定了學校的“一訓(校訓)、二理念(教育理念和辦學辦學理念)、三風(校風、教風與學風)”。同時,在開學前編寫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傳道、授業、解惑》和《亦師亦友亦父母》學校文化叢書,分別發給全校每一位學生、教師和家長,並在開學後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學校文化學習月”活動,對改變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以及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落實德育創新,正式啟動了“德育導師制”,形成了全員育人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圍。

3、推進學生自主管理,落實了“學生校長助理”和“值日班長”制度,班級面貌有了較大的改觀。

(二)“教職工工作綜合考核評價方案”已在校內開始實施,教職工普遍反映良好,初步實現了對教職工發展性評價應有的作用。

(三)“提高民辦薄弱高中學生學習適應性有效教學模式”進入了探索性、驗證性試用階段。高一年級對“強基固本”模式的運用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入學成績較差的學生,取得了不同程度學習與習慣方面的進步。本學期各年級、各科組共舉辦“有效教學研究課”達48節次。

五、存在問題及下一步設想

由於時間短促,除了項目一“學校發展規劃”早期已做了大量的基礎性的工作,制訂的程序較為規範,因此較為成熟。其他兩個提升項目,還需要在實施的過程中作進一步的探索、驗證和改進,才能逐

步完善。尤其是“提高民辦薄弱高中學生學習適應性有效教學模式”在全校範圍內的實施與推廣,涉及到教師對新的理念的學習與內化、固有觀念的逐步轉變、教學方式的不斷優化,更是需要有一個實踐、積累和提升的過程。對這兩個項目,我們已申報為xx市教育科研“xx”課題。我們擬採用行動研究的方法,作進一步的研究與實踐,以將對兩個項目的全面實施,作為打造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推動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shuxin/shenqing/w4n0m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