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精選22篇)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精選22篇)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 篇1

袁宏道的滿井遊記為我們展現了京郊初春的迷人景色。課文學完了,同學們都被其優美的景緻陶醉了,總覺得餘味未盡。我想,如果能換個方式展現或宣傳此美景,啟不是既能鞏固課文知識有能鍛鍊學生潛力的一舉兩得之美事?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精選22篇)

冥思苦想之後,廣告給了我靈感。對,給滿井設計一則廣告----“假如你是滿井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的廣告設計師,請你為滿井設計一則廣告,招攬更多的遊客。”鼓勵學生富有創意的表達,如海報,有書有畫;電視廣告,有情景或對白;曲藝形式,有説有唱……

同學們興趣大增,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大顯身手。

效果甚佳,其中不乏佳作,現錄幾則,以饗大家----

電視廣告:

1.一位大學生第二十四次被女友拋棄後,大哭

2.他決定上吊,但他放棄了,因為他怕喘不上氣

3.他決定跳樓,但他放棄了,因為他怕高

4.他決定吃安眠藥,但他放棄了,因為他怕苦

5.他決定用刀刺進自我的胸膛,但他放棄了,因為他怕痛

6.他決定觸電,但此時卻停電了

7.……

8.他決定投滿井,但他又放棄了,因為他被滿井的美麗景色吸引了

9.他又開始了第二十五次戀愛

10.他把女友帶到了滿井,徜徉其間……

怎樣樣,滿井的魅力夠大吧!

另外還有像“今生不到滿井遊,枉在世上走一遭”之短小精悍之作,也有傾情的訴説“朋友,到滿井來吧!那裏的水鏡子般清澈,令你神傾;那裏的山少女般秀美,令你陶醉;那裏的柳柔梢披風,令你遐想;那裏的麥田淺鬣寸許,令你充滿希望”,還有“竹板這麼一打呀,別的咱不誇,誇一誇滿井景色優美景色甚佳……”

透過這次作業,我深刻認識到指導作業需樹立動態的知識觀,開放的作業觀。教師憑藉開放的作業設計,辨證的傳授知識,靈活的運用知識,動態的呈現知識;學生憑藉開放的作業的完成,動態的理解知識,靈活的應用知識,融匯的深化知識。從而讓學生在創新的實踐空間中,得到語言實踐的充分參與,語言思維的充分訓練,語言營養的充分吸收,使語言知識內化為他們的語言庫存,轉化為他們的語言潛力,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 篇2

袁宏道的文章,清新而富有靈氣,其中的景物描寫藴涵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從中我們不難看到一個封建文人的思想的解放和張揚的個性。

教授這篇文章,我感受頗深,總結教學反思如下:

1、自己動手,蒐集資料:

為了讓學生對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更深的瞭解,我課前多方面收集有關作者簡介和文章的寫作背景,讓學生明白,封建時代,並不是所有的文人都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讓學生一開始就對本篇文章產生濃厚的興趣。

2、重視文言實詞

作為一篇文言文,在教學過程中,我強調學生要特別重視文言實詞、虛詞的積累,給他們着重強調“之”字和一些詞類活用字的用法

3、重視表達與能力:訓練學生的語感和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4、賞析與提高

和學生共同分析寫景作文的妙處,學習之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 篇3

《滿井遊記》是文言文單元的一篇遊記本文描寫了早春二月作者遊覽京郊滿井的景色以及作者出遊時喜悦的心情,既做到傳山水景物之神,又處處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可以説是遊記的典範本文文字簡練,描寫生動,尤其是獨特的比喻,更為文章增添了許多詩情畫意

本文教學我採取讓學生在第一課時自讀課文並解釋課文、朗讀課文等內容;在第二課時分析課文,如:作者描寫了哪些景色?是採用什麼方法來寫的?景物有哪些特點?等內容,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自主分析課文的方法

關於文言文的教學,我個人認為既要選擇性地繼承傳統的教學方法,又要有所創新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讀、議、析在讀中訓練語感,培養語感後來議,在議中析,逐層深入

有關文中的“山、水”的描寫,作者用了兩個精妙的比喻,但這兩個比喻較難懂我請同學聯繫他們在物理課上所學的“光的反射”知識來分析“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這個比喻句,使學生形成正確認識順理成章 我在上課過程中能夠自如地引導學生,且與學生深入交談,學生又能夠有自己的不同見解並願意拿出來與大家共同討論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把作業佈置給學生,這又體現了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民主性。

我個人認為這堂課的亮點,在於教學設計上有講究,其最為突出的特點有三個:

第一,突現語言積累。語言積累是語文教學內容中最為重要的積累之一。成塊成段成篇的語言材料的讀背識記,對學生尤為重要,因為它們是語言運用的借鑑和模式。本設計從教學內容看,指導學生讀背課文是語言積累,指導學生清理課文中的四字寫景詞語是語言積累,讓學生回憶、聯想原來學過的內容,集聚精美的詞語板塊,也是語言積累。全課教學要點突出,教學內容豐滿。

第二,巧妙利用課文。本設計自然而巧妙的地方是將本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延伸,牽引出大量的寫景詞語。這裏面有一個重要的課文因素就是:《滿井遊記》是全套教材中最後一篇文言寫景文,它又有很多寫景的四字短語,利用它來進行遷移,進行牽引,既有利於上新課,又有利於複習;既有利於“知新”,又有利於“温故”;既有豐富的教學內容,又有充足的課中活動。這樣的教學設計,非本課莫屬。

第三,鋪設美感氛圍。從內在的教學美感看,這個教學設計有着明晰的層次之美。全課的教學由兩個大的層次構成,兩大層之中又各有小層,甚至於分解在第一大層中的朗讀訓練都有層層遞進的訓練要求。從外在的教學美感看,課文教學在重要的環節處注意突出“美”對學生的薰陶感染。如請同學們在評析的基礎之上用帶“美”字的文句概括介紹課文內容,如指導學生大量聚集寫景的精美詞語等。

在這節課上,我也有不滿意的地方就是在“議”的這個環節當中,我對學生的引導不夠深入,結果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夠透徹,生成的問題並不多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注意這些細節的,繼續努力探索教學方法,使自己做得更好!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 篇4

時間流逝,新的學期已來臨,此時,孩子們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本學期,我們班又插了不少新生,對於這些剛來幼兒園幾天的孩子,大家相互都不是很熟悉。為了讓小朋友之間能夠開心玩遊戲,本月在主題活動《我和朋友在一起》中,安排了《哈羅哈羅》這一音樂活動。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感受歌曲的歡快愉悦情緒與同伴之間伴舞的快樂。

剛開始,我以一個娃娃引出話題,“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我們應該怎樣向他打招呼呢?”只聽到有小朋友們迫不及待地説:“你好”,“嗨”。“小朋友們真是太熱情啦,那我也跟他打個招呼把,“哈羅哈羅-----”。通過對話,來引出歌名,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同樣,我請每組幼兒找到好朋友,並相互學着打招呼,邊説邊揮手,來提升興趣。

對於打招呼的方式,在平時的生活中,基本以“你好”為主,因此,讓幼兒以“哈羅”的方式,幼兒感覺比較新鮮、好奇,對於性格偏內向的幼兒來説,不敢大膽的打招呼,但在老師的多次引導中,才漸漸習慣。又由於班裏來了好幾名插班生,孩子們對於她們還不夠熟悉,因此,在對於(一新一老)這樣的一對搭檔中,孩子顯得有點不自然,因為,“以老帶新”的方式,對於性格外向的幼兒來説,極為有效。在針對一些情況後,後來我換了一種方式,就是調整了部分搭檔,就是一位開朗,一位偏內向,這樣,讓幼兒在一動一靜的帶領下,調動更大的氣氛。

通過唱歌,來表達各自的心情;通過遊戲,讓幼兒開心的玩一玩;通過表演,讓幼兒有進一步的接觸。相信,在接下來幾天的時間裏,孩子們便會更深層的融入到班集體中。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 篇5

這個學期本人就《用百分數解決問題一》上了一節全校的公開課,課後對本次課進行了反思,發現有成功之處,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

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有價值、有趣味的問題往往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課的教學中,開課前,我問:同學們,你們喜歡運動嗎?你們知道我校運動的宣傳口號是什麼?學生很開心地回答。然後我説學校領導很關心你們的身體健康,除了每週安排了三節體育課和每天30分鐘的大課間,還舉辦了體育節展示你們的體魄,並要求體育老師對你們的體育鍛煉情況進行測評跟蹤。我呢,也關心每位同學身體健康,也關注你們的體育鍛煉情況。前兩天,又去了體育老師那裏一趟,想了解前段時間體育老師對你們的體育測試情況。而你們體育老師説:“你來得正好啊,我正要填寫相關數據,你就幫我算算吧”,她給了我下面的信息,教師出示例1。這樣我就很輕鬆、自然地由學生前段時間的體育測試導入到例1體育達標問題。學生在我創設的情景中不知不覺地解決了有關達標率的問題

二、注重了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讓學生説一説生活中的百分率(課件出示)的具體含義,學生通過説與聽,調動了多種感官。再讓學生動手寫一寫公式,手腦並用,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

三、密切聯繫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求出達標率,在理解百分率基礎上總結出百分率的計算公式,然後學生列舉生活常用的百分率並説出其含義,如“出勤率”“近視率”“優秀率”等等,並當場統計班級的“近視率”等問題,將數學融於解決問題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四、加強了德育教育

如結合達標率,我拓展今年安徽大學聯考體育合格率不足7%,教育學生從小加強體育鍛煉,強身健體;由發芽率對於農民種田的作用,教育學生節約糧食,珍惜農民的勞動果實;學生計算出“近視率”後,教育學生要保護好視力,科學用眼,常做眼保健操等等。

不足的地方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

一、表揚、激勵性的言語不多。

二、整堂課雖然比較流暢,但是學生的練習不夠,教學設計中的拓展延伸練習沒能完成。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 篇6

《單細胞生物》一節,主要以草履蟲為例講授單細胞生物“觀察草履蟲”學生實驗的基礎上,將草履蟲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的實驗設計改為探究實驗,並加入了收集資料等要求,嘗試着將此課變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培養能力的一節課,充分實現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目的。體,通過這節課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增強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因此,在課上學生要做的

在課前,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上網、去圖書館、上書店等),收集了大量有關單細胞生物的資料。他們懷着極大的熱情與教師和同學進行討論,大大增加了他們獲取知識、鍛鍊思維的能力和機會。

在上課過程中,學生先用自己的語言形容草履蟲的外形、運動、取食、消化、呼吸等,使課堂顯得生動有趣,也讓我感到學生尚未被束縛住的豐富想象力。在接下來的探究實驗中用不同的刺激因素(糖、食鹽等)刺激草履蟲,觀察比較草履蟲的應激反應,從而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樣,既能有效的完成教科書上的教學要求,又能鍛鍊觀察和表達能力。

這樣處理教材、設計本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各種潛能,學生記憶深刻,教學效果甚佳。這種教學設計,既教授了新知識,又鍛鍊了各種能力,體現了教學活動是一個學生不斷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教師在此過程中是引導學生學習和創新的參與者。在本節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一起充分享受到了主動學習的樂趣。

不足之處:

1、受實驗材料的限制,課堂時間把握的不好,有些前鬆後緊。

2、探究實驗的討論不是很充分。

3、如果將草履蟲的收集管和伸縮泡處設計成動態課件將會有更好的效果。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 篇7

傳統的古詩文教學是“字字落實”,解釋詞句成了古詩文教學的主要任務,結果是把一篇篇充滿着深刻意藴、豐富情感和詩情畫意的古詩文肢解得支離破碎。其實,古詩具有“一詩一畫”的特點。“一畫”,就是當初誘發詩人有所“感”的場景。我們學習古詩首先就要帶領學生看到詩人所感的那個場景,才能由此進入詩意的境界,誘發學生的情感。

在本次教學中,我不是讓學生根據詞語意思進行組合,而是藉助音樂、圖片,讓孩子先在頭腦中展開想象,浮現出相似的畫面,順應詩境的朦朧,再根據詩句中詞語的提示,按照自己習慣的語言方式表達出來,讓孩子們進入了詩所描繪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們去看、去想、去説、去聽、去悟。學生的思維在擴張,認知在深化,每個孩子眼中有畫,心中有景,此時此刻他們的情感也在不斷積澱、不斷昇華,對秋天的讚美之情自然溢於言表。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 篇8

《小蝴蝶和毛毛蟲》是冀教版二年級下冊第7課,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學童話。講完這一課後,我感到授課過程中成功之處,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和需要改進的教學方法。

首先,在導入時,我讓學生欣賞了幾張花蝴蝶的圖片,目的在於讓學生更深的體會到蝴蝶的美麗,與毛毛蟲的醜陋形成對比,學生興趣濃厚,對毛毛蟲和小蝴蝶充滿了興趣,在後面讀課文時就好像帶着問題再學習一樣。

其次,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蝴蝶的生長髮育過程,這也是一個難點,關鍵在於如何讓學生一步一步地瞭解蝴蝶的生長過程,即卵--毛毛蟲--蛹--蝴蝶,這是蝴蝶媽媽告訴小蝴蝶的,教學這部分時,我找了一些蝴蝶生長過程的圖片,學生在欣賞時既加強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豐富了課外知識,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深刻地理解了這部分內容。

第三,在導入蝴蝶與毛毛蟲的對話時,我先讓學生整體的感知一下課文: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引出蝴蝶與毛毛蟲的對話,再讓學生反覆的練習朗讀,通過自己讀,同桌讀,小組讀,再引入課堂交流讀,學生讀得津津有味,讀得非常投入。

這節課的不足是,由於時間關係,課文其他朗讀和理解用時稍少了些,生字認讀用時也有些緊張。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學會更好地調配時間,合理安排課上40分鐘,努力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 篇9

我們來下棋,也稱為對弈,是一種古老的遊藝活動。它源遠流長,歷史悠久。發展到今天,棋類已分為圍棋、國際象棋、中國象棋、軍棋、跳棋、遊戲棋等等,其中有些種類已成為世界性範圍的腦力體育活動。下棋融科學、藝術、競技三者為一體,能培養下棋者靈活敏捷、綜觀全局的思維習慣,是陶冶性情、健康身心的益智活動,既可以兩人對弈也可以多人對局。

平時兒童最愛玩的棋是遊戲棋,這類棋一般由成人設計。而本課卻是讓兒童玩自己設計的棋,這對於處在“自我”意識較強階段的學生來説,是件非常得意的事情,對於培養美術學習的興趣很有幫助。第一課時我讓每個學生設計一個棋盤,同桌之間下下棋,看看誰是真正的棋王,這立即引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一直到下課同學們都還興致勃勃的下棋。第二課時更有趣,用橡皮泥設計棋子,並把他們擬人擬物化,孩子們的想象力真是豐富,一塊小小的橡皮泥在他們的手中不一會的時間就變成了可愛的國王、王后、將軍、士兵、小馬......離下課還有5分鐘的時候我把一些優秀的學生作品在班上展示,學生們興奮的不行。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既強調創意,又要注意活動的功能與目的。課中將繪畫、手工製作和遊戲結合起來,既安排了立體造型設計,又有平面圖形設計,讓學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掌握設計的一些簡單步驟和法則,培養設計意識,逐步提高了他們的審美評價能力。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 篇10

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説:“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那麼,新課程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我覺得首先應該給學生的是一堂充滿“激情”的課。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在整堂課中我一直以充滿激情的狀態進行教學,除了讓文本中的情來感染學生,更易我的激情來渲染、薰陶學生。

其次,應該是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童年的朋友》這篇課文時,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小熊的可愛之處了!我提出:“你們讀讀課文,覺得文中的小熊是一隻怎樣的玩具,你從哪裏感受到的,你能通過朗讀體現出來嗎?”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在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我竟然要拿曾經給過我快樂的小熊來練拳時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我就創設了一個語境,學生真正領悟了作者的自責、內疚、慚愧,那種情很自然的溢於言表。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 篇11

本課在教學設計上符合了學生的特點,課件及錄相的適時播放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本堂課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學生“動起來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較好的鍛鍊。以下是我這次教學的心得:

一、良好情境的創設可以使教學事半功倍

在這堂課裏我適時的播放了錄相“威尼斯的風光片”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好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不住的發出嘖嘖的讚歎,這就為學習課文體會“威尼斯的美”奠定了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一直推崇情境的創設,並奠定一個情感基礎,以此達到與文本的共鳴。多媒體的出現集音像等為一體,對這一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條件。當然在這裏我們要注意多媒體的使用要恰到好處,否則有的太多太爛反而影響了課堂的質量。

二、讀中感悟,體驗“美”

我們都知道培養學生的理解力和感悟能力,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就是“讀”,採用多種形式的讀,比如:教師的範讀、自由朗讀、默讀、競賽讀等等。著名語文教育家於永正、於漪都是採用這種教學法是學生乃至教師達到情感的共鳴的。

本堂課我在教授“研讀課文,欣賞美”這個環節時,我讓學生通過比較閲讀,體會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的好處,在用讀的方式表示對小艇的喜愛。發揮想象,體會情景——如果你也乘上了這樣的小艇,飽覽着威尼斯水城兩岸秀美的風光,你會有怎樣的感受?會產生哪些新奇的想法?有了這個前提,在請同學們帶着這美好的感覺一起朗讀他們就很容易的讀出了“坐在小艇裏的情趣”。

通過這樣反覆的不同形式的朗讀,學生的情感被激發了出來,有效的實現教學目標,體會到了俄“威尼斯的美”,從而理解了課文內容尤其是明白了“小艇與威尼斯人的密切關係”。當然指導朗讀時,我的語言還有待於精煉。

三、朗讀的同時,感悟寫作方法

本課一個教學的難點就是對於寫作方法的領悟。這篇課文采用了抓住事物特點並把人的活動同景物、風情結合起來進行描寫的方法。寫作方法一向是教學的難點。如何實現這個目標我想了很多。最終決定教師的引導要多一點。我就把這種提示分散到幾個環節,比如在“小艇樣子”這部分時,我讓學生找出小艇的特點,並想想在表達上有什麼不同之處,學生很快就説出“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想到這裏就説明學生有所瞭解了。在最後的總結環節中,我再引導,學生的體會就深一些。對於抓住特點來寫的寫作方法就能掌握些。在課下的小練筆中學生的作品讓人耳目一新。

一直以來我都在反思我的教學,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通過這堂課的反饋,感覺的出還是適合本班的學情的。在激發興趣方面還是可以的,只是我自身的語言表達和情感感染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我每次講課都有個遺憾,就是教學設計在課堂中體現的不是很好,所以我的課堂的駕馭能力還要加強。

我想教學能力的提高在於不斷的學習和不斷的實踐,並不斷的反思。我一直將語文教育家賈志敏的“紮實、平實、樸實”的課堂標準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爭取在學習別人優點的同時,不斷反思,不斷進步。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 篇12

在執教《童年的朋友》時,我逐步引導讓孩子們自己思考,你曾經和你的玩具有什麼形影不離的情景,學生的想象竟超出了老師想象的空間,"當我乘涼時,我把小熊抱在懷裏,和我一起欣賞月亮裏的嫦娥".當我踢足球時我也讓他坐在旁邊,他舉着雙手好似在為我鼓勁加油……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説"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最後,我覺得應該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把人家的情感如何變成自己的情感.我在教學課文的第三小節時,我就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體會文中的作者與玩具小熊之間的那種真摯的感情,朗讀時孩子們充滿着激情,飽含着對玩具小熊無比的喜愛之情……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如何把文中的語言加以積累,我設計了一個説話練習,把文本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當然,在教學中有很多不足之處,對學生的朗讀訓練得不夠,因此學生對於文中的重點句讀得不夠味.我的時間還不是把握得最好,朗讀的次數和深度都沒有到位,也是因為有了想面面俱到的心理.學習環節中最後一個環節,複習鞏固來不及完成了.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 篇13

《將相和》這篇課文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而成的一篇歷史故事。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記敍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三個小故事相對獨立且又互相聯繫。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課文,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接着重點教學《完璧歸趙》,畫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總結學習方法,最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我注重對學生進行“抓住人物特點”的學習方法指導。藺相如被封為上卿,廉頗很不服氣。我讓學生體會廉頗為什麼不服氣,有個學生説要站在廉頗一邊,他説:“廉頗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拼了命地在對抗敵人,多危險啊!所以廉頗不服氣,我能理解。”被他這麼一説,個別學生一致贊同他的看法,都覺得藺相如不過是憑一張嘴,就爬到廉頗頭上,覺得不公平。於是,我拋出探討的問題:“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張嘴,沒什麼能耐?説説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並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學生通過學習討論,找出句子説明藺相如並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如“……我指給您看”這是有謀。“我的腦袋和璧就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這是有勇。“我就跟你拼了”這是捨身救主。“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為趙王擊缶。”這體現了不畏權勢。

當我問到課文中你更喜歡誰的時候,很多學生説喜歡兩個人,並且能細緻地説明喜歡的理由,特別是説藺相如的,把人物的性格特點説得很全面、很到位。比如有:政治眼光長遠,懂得權衡利弊,不與廉頗爭執,心胸寬廣,機智勇敢,一心為國,維護國家尊嚴。而説廉頗的基本是英勇善戰和勇於認錯。

通過學習,學生對兩個人物的形象有了基本認識,但是要想真正領悟品質還需要一個內化的過程。為此,我大膽地請同學自編、自演課本劇,學生可以從中選擇一個故事或一個角色進行表演,本課的課本劇表演有進步 ,孩子們能夠把人物的特點表現出來。比如藺相如説話時的理直氣壯和廉頗的不服氣和後悔、慚愧都能奶好地表現出來。

通過演課本劇,學生們對人物性格的感受越來越真切,但同時也會對廉頗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產生偏差。所以我最後安排了小練筆“廉頗深夜靜思”。孩子們的思考過程,其實就是廉頗認識轉變的過程。練筆之後,廉頗的形象也在學生們的腦海中樹立起來了。此時,他們明白了:藺相如也好,廉頗也好,他們的偉大就在於以國家的利益為重。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 篇14

教學《夕陽真美》時我緊扣文眼——“美”字做文章。複習舊知環節“美已生”:學生認讀着詞串,眼前彷彿就出現了夕陽西下時的美景,自然過渡到本課時的教學情境中“讀着這些詞語,我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傍晚,爺爺和奶奶帶着我去看日落。於是,我們在天地間看到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導讀課文環節“美正濃”:我以“你從哪兒找到了美的感覺”這個問題貫穿始終。課文是按事物自身變化的規律來描寫夕陽的,我覺得按照課文的順序來安排教學比較符合國小生的認知規律。所以,我就按夕陽“西斜——下沉——落山”的順序讓學生自主讀出文中優美的詞句加以品味。他們陶醉於課文中,對“夕陽真美”做了多元的解讀:夕陽真美,美在太陽自身的位置與臉蛋的變化之中;夕陽真美,美在西斜時柔和的餘暉、深藍的天空和壯麗的西山;夕陽真美,美在下沉時緩慢的步伐、漲紅的臉蛋、多彩的雲朵;夕陽真美,美在落山時變紅的臉兒、輕輕的腳步和燦爛的霞光;夕陽紅,映紅了爺爺的臉龐,夕陽美,美得令爺爺陶醉……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了“壯麗、連綿起伏”等關鍵詞句,體悟文中人物的心境,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與文中的“爺爺、奶奶和我”產生共鳴,學生在誦讀中領略到了藴藏在語言文字中的夕陽美。課外延伸環節“美猶存”:音樂聲中我展示了七色的彩虹、深秋的楓林、皚皚的雪景等自然風光圖,引導學生延續尋美的腳步,懷着一顆愛美的心,去發現、去欣賞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更多美的事物。

課堂上我還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去學習”。比如在背誦第2、3、4自然段時,我設計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背給大家聽,並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來背誦,學生於是學得更加主動,讀得更加投入了。在背誦課文出示的掛圖,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背誦自然、流暢而不費力,比較輕鬆地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從學生一個個聲情並貌的神態中,我感受到他們的確被這麼美的夕陽所吸引了。( 勵志天下 )

在教學中,覺得有以下幾點不足的地方:

1、備教材不足。我在挖掘雲的顏色的時候,學生説到了綠色的雲、藍色的雲,我沒有糾正學生。只要還是我不知道雲在陽光的照耀下是不可能出現這兩種顏色的。

2、對學生的訓練不夠紮實。我設計了一個句式訓練,被“夕陽染紅的雲,有的像……有的像……還有的像……”還好幾個學生説像兔子、羊啊什麼的,我沒有進一步訓練孩子的句式,我應該再追問一句“什麼樣的……”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 篇15

百分率知識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是國小數學中比較重要的基礎知識,也是用百分數解決問題中最簡單的題型。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百分率的實質是百分數意義的實際應用。

今天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求“百分率”,知識點看似簡單,卻沒有什麼引人注目的地方,提不起學生的興趣。我只有聯繫生活實際,例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百分率,通過這些知識學習,學生有了一定的興趣,回答問題有了一定的基礎,突破了重點,難點。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參與

在教學中,教師要儘可能地把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教材中原有的例題和練習是求工農業生產中的百分率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距離較遠。因此我對教材做了一些改動,一開始我就出示了學校兩個社團的出勤情況,引用這一學生身邊的例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創設“哪個社團的出勤情況好”這一問題情境,開啟本課學習的入口,學生先進行猜測,再引導出比較他們的出勤情況,其實只要比它們的“出勤率”或“缺勤率”,也就是出勤人數是總人數百分之幾。通過對“出勤率”、“缺勤率”這一相對百分率的交流學習,提供研究的途徑,突出研究百分率的現實意義和作用。

2、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教師教學的對象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由學生看得見的出勤率、缺勤率、達標率、發芽率作基礎,讓自學書本。通過自學書本,學生髮現百分率的計算除了我們之前所用的算式外,還可以有不同的寫法,並能找到他們的聯繫與區別。看書後,讓學生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學生也就很容易從他們的現實生活中去尋找有關百分率的例子。這一切都説明學生在學習百分率這一新知識之前,有關這方面的知識並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有一定的生活積累,教學時就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相信學生,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百分率時,我應該採取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桌交流,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説生活中的百分率,説出它們的意義,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並且讓他們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有許多數學知識,以促進他們更好的學習數學。通過類比遷移,學生自主探究。

3、精心設計練習環節,提升練習價值

數學課堂中練習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我們不能單一的利用練習鞏固新知、訓練解題技巧而忽視了它藴含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思維方式、學習策略、創新意識等等教學價值。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的練習一改再改,旨在注意充分開發、挖掘練習的價值。課堂上我設計了基本練習、變式練習、綜合練習,都來自生活,一環扣一環,層層加深,既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也充分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相結合,使學生真正享受數學帶來的快樂,讓他們在學中樂,樂中學。比如從例題求一對有着相對關係的出勤率和缺勤率,瞭解它們之和是100%,到基本練習達標率、發芽率等從單一的計算百分率,到“種了100棵樹,死了1棵,求成活率”、“25克鹽和100克鹽,求鹽水中的含鹽率”等變式練習,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4、深思:教師語言還需錘鍊

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達內容的形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語言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手段。教師的語言表達直接影響到教學工作的效果。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的語言不夠簡練、精確。特別是在提問、點撥和評價性的語言。提問,是啟發誘導的重要方式。提問的實質是激疑,而激疑的目的是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善啟發者,必善提問。比如,在總結求百分率的含義時,提問:“學習了那麼多的百分率,求百分率就是求什麼呢?”此問一拋,學生頓時無所適從,不能很準確地回答問題。但如果結合之前學習的那麼多百分率,讓學生觀察,從而再讓他們概括求百分率的方法那就自然的多。

點撥式語言也是啟發誘導的重要方式。比如在學生學習出勤率時,不單單隻用“你説,你説”這樣簡單的過渡語讓學生機械式地説出勤率含義和計算方法,而是加上一些點撥語言,讓學生更深入、更全面的瞭解出勤率。

評價是聯繫教師與學生思維、情感的紐帶,在激勵中成長,在反饋中提高,在調整中發展,已成為學生髮展性評價的有效手段。有時教師試圖用鼓勵性的語言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發展,效果並不一定很理想。究其原因,教師的評價可能沒有對學生的認識起到提升的作用。課堂中,有時只是對學生的發現進行簡單的肯定,而沒有關注學生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性評價的內容。

面對新課程改革下開放的課堂,面對一個個性格經歷各異的學生,面對學生隨時出現許多未能預料的想法,該如何很好地運用教學語言的表達藝術去調控課堂和引導點撥學生值得我深思。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 篇16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是不可多得的。而我對它的精巧結構覺得實在是感歎再三。  散文要散,但並非是不着邊際的散亂,要做到散中有神,散而不亂。《醉翁亭記》雖然時而山色露布畫卷,時而水流瀉進畫幅,時而人情喧於紙上,看似散,其實一點也不亂。原因是其中有一條線,即作者的主觀感受──“ 樂,醉中之“樂”。

文章的起承轉和無不統攝於作者主觀感受和體驗的波瀾起伏。寫山水,是抒發“得之心”的樂,寫遊人不絕路途,是表現人情之樂;寫釀泉為酒,野餚鋪席,觥籌交錯,是表達“宴酣之樂”;寫鳴聲婉轉,飛蕩林間,是顯示“禽鳥之樂”,更是為着表現太守自我陶醉的“遊而樂”。全文因景生樂,因樂而抒情,圍繞個“樂”而展開,構成統一的整體。真是“散”豐滿了散文的血肉,增添了散文的生機,增強了散文的內容。真是值得後人好好學習。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 篇17

《夸父追日》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最後一篇閲讀課文。這是我國最早的著名神話之一,也是一則趣味性很強的神話故事,充滿了奇特的想象。故事講述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傳奇英雄夸父,為了讓人們能時刻享受到太陽的亮光,決定把太陽固定下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最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一、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小韋説:“夸父真傻,怎麼能夠追上太陽呢?”話音剛落,教室裏立刻熱鬧起來,大家議論紛紛,都一致認為夸父很傻。有的説:“太陽表面温度6000攝氏度,非常熱,夸父怎麼可能接近呢?”還有的説:“夸父就算追上了太陽,太陽的熱量也會把他烤糊的。”孩子們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待夸父追日的行為,認為他很傻。孩子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作為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不能忽略它的價值,體會其藴涵的深刻含義。針對孩子們的發言,我做了個小結:“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夸父真的很傻,但是他有我們學習的地方,他敢想敢做,堅持不懈、自強不息、敢於拼搏,他想的是造福人類,這種奉獻精神是偉大的。對於傳統的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做既保留了孩子自己的想法,也讓他們知道如何學習別人的長處,讓語文學習不只是膚淺的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夠體會其中藴涵的深刻含義。

二、自主學習,理解主要內容。

課堂以感受故事的神奇為線索。首先解題導入,談談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孩子們提出“1、夸父為什麼追日?2、夸父是怎樣追日的?”接着研讀故事,説説讀了這個故事後的感受,具體找找哪些句子描寫十分神奇。教學時,我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默讀、朗讀、思考或與同學討論來讀懂課文。遇到難讀的字音,不理解的詞語,通過自己動手藉助工具書查找答案。在初讀課文後,我又進一步要求學生深入思考,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要求學生圍繞夸父追日的故事把課文的層次理清,讓學生試着用自己的話説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感受神話的想象和神奇。

作者充分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方法,將這個神話故事寫得很神奇。在品讀句子“於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是風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裏。”這一句時,可以引發學生想象:腿會有多長呢?人會有多高呢?山、河在他的眼裏會成什麼呢?……從神話故事的神奇處着眼,循着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的需求出發,把對故事的認識和感受寓於讀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讓學生感受課文,把原文中簡寫的幾處神奇的地方,通過豐富又誇張的想象具體化。

四、不足之處

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中創新,在創新中提升,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新課標還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本課談話導入引出學習的內容《夸父追日》,激發學生對神話的興趣。接着,質疑“夸父為什麼要追趕太陽?”指導朗讀:“每天夜裏,太陽躲到哪裏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讓學生感悟夸父不怕困難,堅定信念的精神,為下文的理解和朗讀指導作好鋪墊,再以三個詞語貫穿着整篇課文,細細地品讀課文,從課文中體會感悟夸父的精神。本節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複述課文,通過初讀,熟讀、感情朗讀多種形式,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為複述課文打下良好基礎。通過本課教學,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是在背誦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復述,複述較機械性。背誦是對原文一定不漏、不變的陳述,而複述可以去掉一些無關緊要的詞句,可以更改部分內容和表達方式。所以讓學生由機械性複述過渡到活用性複述,是我在以後教學中應去思考的問題。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 篇18

這篇課文特點鮮明,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練習學生快速閲讀,抓住主要信息,提高學生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但是這一環節我處理的不好,課堂設計不流暢,沒有深入到課文中去,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上課的開始,由於不少學生可能沒有見到過屏風實物,所以我在上課的時候提供了一些圖片,學生有了直觀印象後,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有比較好的輔助作用。但是選取的畫面不夠清晰和代表性。

儘管提前預習,儘管詞彙不多,但是檢查預習的時候有些學生還是不能很好的掌握,以後要加大對預習的檢查力度。學生的快速閲讀是有了,但是沒有抓住穩重的重要信息,比如重點的詞彙,重點的語句。這方面的訓練要不斷加強,不段實踐。語文課不是學習本節課的內容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閲讀學習的方法,以後才能學以致用,才能達到教學的效果。在課堂上閲讀的時間也不夠,語文課應該是書聲朗朗的課堂,只有多讀,學生才能品味其中的含義。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但是我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讓學生體會到屏風這種古老藝術的魅力。以後要加強語文課堂的藝術性,最起碼要優點語文味。

這堂課的整個教學過程雖然有感知,有體驗,但是線條比較模糊,思路並不清晰以後要增加訓練情趣,聽、説、讀、寫的能力訓練,調動學生課堂的積極性。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 篇19

《永遠的一課》教學反思 本課是長春版教材國小語文第七冊第十一版塊《考驗》一組課文中的 第一課。課文講的是在一個風雪交加的日子,歐陽老師帶領同學們在 空曠的操場上經歷風雪考驗,站立五分鐘的事。這一課在同學的心目 中是”永遠的一課”。在教學本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深入感悟課文內 容,向課文的主人公學習,從小磨鍊自己的品格,使自己勇敢的接受 考驗,獲得成功。 這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充分預習

的基礎上進行的, 學生課上興趣很濃、 感悟很深。對作者表達的感情能有一定的感悟。當學生的情感已經被 激發起來時, 我應該抓住時機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去讀。 多讀、 讀透, 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昇華情感。這節語文課我十分注重 讓學生在讀中培養語感和進行情感體驗, 尤其是語言文字的閲讀訓練 和思維訓練融為一體,充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究,還有創 造性地想象、 創造性地朗讀, 做到了張弛有度、 收放自如, 有的放矢。 本節課為學生創設的這些“機會”,為學生創造性閲讀開闢一片“綠洲”。 學生擁有這片“綠洲”,自然就敢想、敢説、敢創造了,那麼,我們的 課堂教學也就自然“活”起來了。 我想一位老師在課堂上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 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可以適應社會,獨立生存的人?人生在世,都 要經歷一些考驗。經受住了考驗,我們才能逐漸走向成功。而《永遠 的一課》這篇文章不僅僅是讓孩子們印象深刻。也給作為老師的我以 深深的震撼。 教育是什麼?如果所有的老師都有把眼光放在學生是否

學會文化知識上,那麼我們的教育只能是重複着過去的老路,如何開 拓?如何創新?是我們作為教育人必須考慮的問題。 我想教育的關鍵 還是鍛鍊學生的品格,只有學會挑戰自我,磨勵自我,才會逐步走向 成功。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 篇20

在大班一日活動中,我這個當老師的常常以挑剔的眼光對待孩子,恨不得孩子們個個十全十美,處處都能合乎我的標準。然而那一次孩子們對我的寬容卻讓我深深的感動,同時也啟迪我對以往的做法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那天下午我組織孩子們續編故事,為了調動孩子的興趣,我事先準備了三幅圖片:白兔、大樹、狼。由於沒找到狼的範例,所以我參照狗的形象作了點加工處理,畫了一隻似狼非狼、像狗非狗的的東西。圖片剛畫好,孩子們立刻“呼啦”圍了上來:“老師你畫的這是什麼呀?”為了避免課堂鬧笑話,我決定先做做準備工作:“你們説這是什麼呀?”“老師,是貓吧!”“不對,是狗!”“是……”孩子們爭論得不亦樂乎。而此時的我只覺得萬分懊惱:我這個孩子們心目中榜樣竟然如此之差。“對不起,老師畫的不好,老師是想畫一隻狼。”我一臉的愧疚。這時忠洲説:“老師,你畫的真像呀,就是一隻狼。”云云也從旁邊隨聲附和“丁老師畫的真好!”啪!啪!啪!孩子們自發地鼓起掌來。霎那間,一股難以言狀的感動湧上心頭。

六七歲孩子對我這個成人尚且能如此寬容,那麼我以往那種齊步走的統一管理模式,那種不尊重幼兒個性差異,扼殺幼兒創造性的做法應怎樣改變呢?從孩子們身上我找到了答案。在教育孩子、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上,我們一直倡導的是賞識教育,孩子的年齡小、自我約束的能力差,所以需要我們不斷地賞識,肯定和指出正確的目標。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 篇21

《程門立雪》是一篇成語故事。本課通過描述“宋朝大學問家楊時和同學去向程頤老師請教問題時,不願意打擾老師午睡,寧願在風雪中等待”這一故事,使學生體會到楊時很愛學習和非常尊敬老師的好品質,同時教育學生知道尊師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培養尊敬師長的情感。

上課時,我通過:(1)揭示課題,進行質疑。開門見山地引出課題,然後讀題、看圖,提問。(2)整體感知,學習生字。帶着提出的問題齊讀課文,然後自由交流,我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適時地做一個小結,把課文主要內容和文中生字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概括成一段話並適當進行板書,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學習生字,進一步感知課文。(3)再讀課文,感悟內容。這是本課的重點,我主要讓學生圍繞“他很愛學習,也非常尊敬老師。”這句話來讓學生找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這一點,由這一個問題貫穿全文,品詞品句,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理解課文,從讀中感悟課文。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理解課文內容,讀出感情,讀出對楊時尊敬和讚美是朗讀訓練的重點,因此,在朗讀第三自然段中楊時尊敬老師的句子或詞語時,我指導學生一邊讀一邊體會:“悄悄地”“一聲不響”“默默地”“靜靜地”的情景,體會楊時他們生怕有一點動靜都會吵醒老師的心情,程老師和楊時的對話也是朗讀的重點,在指導學生理解“心疼”“慈祥”“驚動”等詞語所藴涵的思想感情後,我通過指導學生用深沉的語調讀出程老師愛學生和學生愛老師的濃濃師生情,讓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4)課外拓展,完成練習。由課文學習延伸到學生自己身上,聯繫實際,讓孩子們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滿井遊記教學反思 篇22

本週我進行了一節公開課的展示活動--《曬襪子》,此活動其實是一節託班下學期的生活活動,主要的知識目標是讓幼兒在遊戲化的情境中知道一雙襪子有兩隻、並且是一模一樣的。在正式開展之前,我對其做了三次調整。

一、我的第一次嘗試1、第一次活動我把它定在託班,活動的目標為:(1)幼兒通過觀察瞭解兩隻襪子是一樣的(2)幼兒能大膽主動地進行找襪子游戲,並體驗到集體遊戲的快樂。

2、活動中幼兒的表現:

整個活動比較亂,幼兒的注意力也比較分散。在他們剛剛坐在地墊上,就有一個小朋友跑到後面的大玻璃旁往外面看,這時有兩個小朋友也陸續跑了過去;不過,當我念兒歌的時候,大多數小朋友的注意力還是被吸引過來了,也跟着一起邊念邊做動作;在活動的第二個環節,他們觀察並説出自己襪子的一些特徵時,基本上只有一兩個在迴應我,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在玩地墊,有的在地墊上面爬,有的則偷偷地跑到後面的大玻璃旁,還有的眼睛就盯着我看,不説話,場面有些混亂;到活動的第三個環節--幫襪子找朋友,大多數小朋友都在拿着襪子"找",不過,只有二三個稍微大一點的孩子真正在找跟其相同的襪子,其他的都以拿到襪子給老師晾起來為樂趣,結果沒幾對襪子真正找到朋友。

3、我的思考:

(1)由於孩子們是第一次到音樂教室,也是第一次在整塊的地墊上活動,所以,他們非常地興奮,對教室內的一切都很感興趣,想去玩一玩,試一試,看一看。因此,在他們剛坐在地墊上的時候,會有一些孩子跑到教室內的大玻璃旁看外面的風景,在地墊上爬來爬去。

(2)託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強,有的年齡較小的孩子還不太能主動説出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所以,在讓他們説出自己襪子的顏色時有一部分孩子只是看着我而不説話(3)託班主要依託有趣生動地情境來開展遊戲。而我在活動的第二個環節,基本上就沒有創設什麼有趣的情境來吸引他們,而直接讓他們觀察自己的襪子。這也是他們注意力分散的一個原因二、我的第二次嘗試1、針對第一次活動時孩子們的表現和現場的情況,我決定做如下調整:

(1)由於剛上託班的幼兒年齡還比較小,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強,在活動中往往還不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所以在第二次活動時,我選擇了小班的孩子。

(2)由於第一次活動時的情境性還不是很強,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也增加了一些情境性和情感性的目標:A、在幫媽媽洗襪子的情境中聯繫搓、夾、卷的精細動作 B、知道一雙襪子有兩隻、並且一模一樣C、在活動中情緒愉快,喜歡幫媽媽做事2、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在活動的第二環節--幼兒探索並嘗試如何洗襪子,並能把洗好的襪子夾起來,當我問到,"我們洗襪子的時候首先要幹什麼" 時,只有一兩個孩子迴應我,其中有一個説:"放在洗衣機裏",我便用"洗衣機壞了"引導他們想起用手洗,接下來我再問:"我們把襪子弄濕,然後要放什麼?"大多數的孩子都一臉茫然,只有一個回答出"用洗衣粉",我便順着往下引導,"用洗衣粉洗好了,有許多的泡泡,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沒有一個孩子知道,我只好把答案告訴他們:"在水裏漂一漂"。在整個幼兒探索如何洗襪子的過程中,多數都是我在告訴他們應該怎樣去做,基本上都是以我為主導,而沒有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也沒有起到拓展他們思維的目的;在孩子們拿襪子嘗試着自己洗的時候,都一起跑到我的跟前來搶我手裏的一盆襪子;在活動的第五個環節,引導幼兒卷襪子時,有的把襪子包起來,有的就一隻一隻地卷,有的沒有對齊就開始捲起來了,什麼卷法都有,有點亂。

3、專家領導的點評+我的思考(1)整個活動我的情緒不是很高漲,比較低沉,沒有把氣氛調動起來(2)孩子們沒有洗衣服或襪子的經驗準備,所以在活動的第一環節探索如何洗襪子的過程中,才會出現教師一言堂的情況(3)教師在分發教具材料時的考慮不是很周到,如:讓孩子們拿襪子去洗或晾的時候教師應該一個一個地拿給孩子,而不是讓所有的孩子來拿一個盆裏裝的襪子,這必然會出現擁擠,搶奪的現象。

(4)教師的教具材料擺放的不是很科學,衞生。如:直接把放襪子的收納盒放在地上。

(5)在情境的設置上還不是很連貫。

三、我的第三次嘗試1、我的調整:

(1)由於第一個環節孩子們沒有洗襪子的知識經驗,所以直接改為以一首兒歌來調動他們的興趣,幫助其儘快融入到教師所設置的情境中(2)在材料的分發上,主要以教師在遊戲的情境中直接分發為主(3)為了讓幼兒能夠更好的瞭解一雙襪子就是兩隻一模一樣的襪子這個目標時,我在他們觀察我的襪子這個環節,設置為只把一隻鞋脱了,讓幼兒先觀察説出其顏色,圖案等特徵,然後再讓他們猜測另一隻襪子的顏色,及圖案。

(4)在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我以兒歌的方式先示範,引導其學會如何卷襪子。

2、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都在積極地洗襪子、晾襪子、並且在觀察襪子的時候,有的孩子還不自覺地一遍遍的説着兩隻一模一樣的襪子就是一雙襪子,可見,第二個目標完成的很好,孩子們真正理解了一雙襪子的含義,在活動的最後,當孩子們看到收納盒裏整齊地放着他們卷好的襪子時,都興奮地叫了起來,臉上充滿了自豪和成就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shuxin/jiantao/wpwn4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