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國中語文案例與反思(精選16篇)

國中語文案例與反思(精選16篇)

國中語文案例與反思 篇1

《范進中舉》節選自《儒林外史》。因為吳敬梓是乾隆時期人,所以有的人喜歡把《儒林外史》與《紅樓夢》相比較。兩部作品都有批判現實的意味,有人説曹雪芹是浪漫主義詩人作家,而吳敬梓屬於現實主義批判作家。我比較傾向於這樣一種説法,因為吳敬梓的文筆嬉笑怒罵,讀他的作品,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就展現我們的面前,范進、周進、權勿用、張鐵壁、杜少卿、匡超人、嚴監生、馬二先生……每個人物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國中語文案例與反思(精選16篇)

《范進中舉》的思路非常清晰,課堂教學中大的環節很好把握。首先,簡單介紹科舉考試,重點介紹八股取士,以及吳敬梓自身的遭遇,讓學生明白科舉考試對於讀書人的戕害。尤其是在《儒林外史》的“楔子”中引用王冕的故事意在説明一代讀書人有厄,從此將世道人心看輕了。這王冕的這些話語其實是全文的主旨,作者在批判的現實社會中缺少靈魂,連蘇東坡都不知道是誰,把“先師”理解為是尊稱的這些不學無術,做起詩來也是八股的酸腐讀書人。但同時作者也在尋找理想中的名士,隱居玄武湖畔,不慕名利的莊紹光,提倡一夫一妻的杜少卿,從他們身上作者看到了讀書人的精神追求,但結尾就樓上的“變徵之音”讓讀者感受的還是世道的淪落與悲涼。

帶着對這本書的整體把握與種冷靜的態度去讀《范進中舉》,其實《范進中舉》中的每一個笑點都是淚點。他讓人們在熱熱鬧鬧中感受着世態炎涼、人心不古的可悲。可以説《范進中舉》是一部熱鬧的悲劇。

第一課時,課堂上抓住“中舉”,以中舉前後的變化來抓住整篇文章的情節。由前後對比來分析以胡屠户、張敬齋、鄉鄰三個方面對於范進態度的轉變。進而分析這些人的性格特徵,乃至當時的社會風氣。第二課時,重點欣賞“范進喜極而瘋”的描寫,通過動作、語言、神態、外貌,以及正面與側面相結合的方法,來刻畫范進喜極而瘋的醜態和病態。那麼范進為什麼會瘋?這背後意味着什麼?此時教師可以補充范進他的科舉歷程,甚至可以補充《儒林外史》中周進撞號板痛哭時的場景。“瘋”的背後是科舉對於人生的意義,當一個人把他的全部精力都耗費在某一項事業中而失去了正常的倫理、生活、情感進而導致心理扭曲時,這無疑是可怕的。我們可以斷定范進一定得了“科舉考試綜合症”。

其實在教學中,在與學生討論中,有很多細節看似不起眼,但細細推斷卻很有意味。

一、報錄人的主意

范進喜極而瘋,眾人不知所措時,一位報錄人説:“在下有一個主意……讓範老爺最怕的人打他一個嘴巴”。報錄人為什麼能出這樣的主意?説明報錄人不止一次看到過喜極而瘋的人,報錄人的這一個主意,一下子把“范進式行為”由個案上升到普遍性,這樣批判和抨擊的力度自然會增大。

二、胡屠户的一巴掌

為科舉而痴狂的人何止范進一個。為什麼會如此痴狂,答案很簡單,從范進中舉後的各種好處可以得知。但這種痴狂到了一定極端,就會痰迷心竅,這時需要有一個大罵該死的畜生,將其打醒。胡屠户的一巴掌打在范進臉上,而作者的一巴掌卻打在利慾薰心的讀書人臉上。

三、胡屠户的擔心

范進喜極而瘋、胡屠户打了范進後的種.種反應,不僅僅反應了胡屠户的勢利與虛偽。從另外一個角度説,當時很多人認為考中舉人進士的都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所以這種愚昧的思想,不僅胡屠户有,它是封建禮教統治下的“神權”、“君權”、“族權”對於普通百姓思想的戕害。皇帝是真龍天子,輔佐皇帝的各級官員自然是星宿下凡,統治者有這種方式來維護自己政權的合法性。

四、張敬齋送的銀子

明清時期,銀子雖然是流通的貨幣,但普通老百姓用到銀子的機會很少。《紅樓夢》中三十九回劉姥姥面對看到賈府的螃蟹宴不禁感歎“一共倒有二十多兩銀子,這一頓銀子,夠我們莊稼人過一年”。平均每月應該不到二兩銀子。而張敬齋一出手就是五十兩,這個禮就是相當重了。

五、眾人躲避官員

張敬齋來訪,人們不是夾道歡迎而是“鄰里各自散了”,就連胡屠户也是“忙躲進女兒房裏”。這讓我想到了古代官員出行,鳴鑼開道,號板上寫着“迴避”二字,老百姓望風而逃。慌忙地迴避可以看出他們的複雜心理,一方面千方百計想擠進官場,一方面身處官場之外對官員又充滿着恐懼與自卑,這應該是自古以來的等級制度在作祟。

……

文章中還有很多細節,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人物形象,瞭解社會風貌。俗話説“畫虎畫皮難畫骨”,但吳敬梓的刻畫卻是入木三分。

國中語文案例與反思 篇2

《范進中舉》節選自《儒林外史》。因為吳敬梓是乾隆時期人,所以有的人喜歡把《儒林外史》與《紅樓夢》相比較。兩部作品都有批判現實的意味,有人説曹雪芹是浪漫主義詩人作家,而吳敬梓屬於現實主義批判作家。我比較傾向於這樣一種説法,因為吳敬梓的文筆嬉笑怒罵,讀他的作品,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就展現我們的面前,范進、周進、權勿用、張鐵壁、杜少卿、匡超人、嚴監生、馬二先生……每個人物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范進中舉》的思路非常清晰,課堂教學中大的環節很好把握。首先,簡單介紹科舉考試,重點介紹八股取士,以及吳敬梓自身的遭遇,讓學生明白科舉考試對於讀書人的戕害。尤其是在《儒林外史》的“楔子”中引用王冕的故事意在説明一代讀書人有厄,從此將世道人心看輕了。這王冕的這些話語其實是全文的主旨,作者在批判的現實社會中缺少靈魂,連蘇東坡都不知道是誰,把“先師”理解為是尊稱的這些不學無術,做起詩來也是八股的酸腐讀書人。但同時作者也在尋找理想中的名士,隱居玄武湖畔,不慕名利的莊紹光,提倡一夫一妻的杜少卿,從他們身上作者看到了讀書人的精神追求,但結尾就樓上的“變徵之音”讓讀者感受的還是世道的淪落與悲涼。

帶着對這本書的整體把握與種冷靜的態度去讀《范進中舉》,其實《范進中舉》中的每一個笑點都是淚點。他讓人們在熱熱鬧鬧中感受着世態炎涼、人心不古的可悲。可以説《范進中舉》是一部熱鬧的悲劇。

第一課時,課堂上抓住“中舉”,以中舉前後的變化來抓住整篇文章的情節。由前後對比來分析以胡屠户、張敬齋、鄉鄰三個方面對於范進態度的轉變。進而分析這些人的性格特徵,乃至當時的社會風氣。第二課時,重點欣賞“范進喜極而瘋”的描寫,通過動作、語言、神態、外貌,以及正面與側面相結合的方法,來刻畫范進喜極而瘋的醜態和病態。那麼范進為什麼會瘋?這背後意味着什麼?此時教師可以補充范進他的科舉歷程,甚至可以補充《儒林外史》中周進撞號板痛哭時的場景。“瘋”的背後是科舉對於人生的意義,當一個人把他的全部精力都耗費在某一項事業中而失去了正常的倫理、生活、情感進而導致心理扭曲時,這無疑是可怕的。我們可以斷定范進一定得了“科舉考試綜合症”。

其實在教學中,在與學生討論中,有很多細節看似不起眼,但細細推斷卻很有意味。

一、報錄人的主意

范進喜極而瘋,眾人不知所措時,一位報錄人説:“在下有一個主意……讓範老爺最怕的人打他一個嘴巴”。報錄人為什麼能出這樣的主意?説明報錄人不止一次看到過喜極而瘋的人,報錄人的這一個主意,一下子把“范進式行為”由個案上升到普遍性,這樣批判和抨擊的力度自然會增大。

二、胡屠户的一巴掌

為科舉而痴狂的人何止范進一個。為什麼會如此痴狂,答案很簡單,從范進中舉後的各種好處可以得知。但這種痴狂到了一定極端,就會痰迷心竅,這時需要有一個大罵該死的畜生,將其打醒。胡屠户的一巴掌打在范進臉上,而作者的一巴掌卻打在利慾薰心的讀書人臉上。

三、胡屠户的擔心

范進喜極而瘋、胡屠户打了范進後的種種反應,不僅僅反應了胡屠户的勢利與虛偽。從另外一個角度説,當時很多人認為考中舉人進士的都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所以這種愚昧的思想,不僅胡屠户有,它是封建禮教統治下的“神權”、“君權”、“族權”對於普通百姓思想的戕害。皇帝是真龍天子,輔佐皇帝的各級官員自然是星宿下凡,統治者有這種方式來維護自己政權的合法性。

四、張敬齋送的銀子

明清時期,銀子雖然是流通的貨幣,但普通老百姓用到銀子的機會很少。《紅樓夢》中三十九回劉姥姥面對看到賈府的螃蟹宴不禁感歎“一共倒有二十多兩銀子,這一頓銀子,夠我們莊稼人過一年”。平均每月應該不到二兩銀子。而張敬齋一出手就是五十兩,這個禮就是相當重了。

五、眾人躲避官員

張敬齋來訪,人們不是夾道歡迎而是“鄰里各自散了”,就連胡屠户也是“忙躲進女兒房裏”。這讓我想到了古代官員出行,鳴鑼開道,號板上寫着“迴避”二字,老百姓望風而逃。慌忙地迴避可以看出他們的複雜心理,一方面千方百計想擠進官場,一方面身處官場之外對官員又充滿着恐懼與自卑,這應該是自古以來的等級制度在作祟。

……

文章中還有很多細節,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人物形象,瞭解社會風貌。俗話説“畫虎畫皮難畫骨”,但吳敬梓的刻畫卻是入木三分。

國中語文案例與反思 篇3

學生提的問題有時看似不着邊際,然而加以引導,就成了燎原的星星之火。但是燎原不是天馬行空,教師在引導時尊重作者,尊重文本是解讀文本的根本。在新課程課堂上創新入魔是一種病態的課堂,不信請看由此而衍生出的諸如“創造性閲讀”、“補白式閲讀”、“故事新編式閲讀”等新形式。

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新課程課堂上,老師扇情鼓動,學生十八般武藝用將出來應和,語文課堂成了一調味瓶,語文課也在創新外衣的掩蓋下被調成了音樂課、美術課、表演課、社會課,甚至法庭課,惟獨缺了語文這一味。這種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的創新活動由於離開了文本而信馬由韁,學生只能在一個膚淺的水平上滑行,失去了對語言進行涵泳和浸潤的機會。

聽過這樣一堂公開課,教師為了達到創新效果,將《孔已己》課堂設計成道德法庭,孔已己為原告,丁舉人為被告,控辯雙方在“丁舉人是否是兇手”的問題上糾纏不休,爭得面紅耳赤,學生扮演的法官覺得雙方都有理而一籌莫展,最後靈機一動宣佈“本法官難斷這個案子”而草草收場。教師的這種脱離文本賴以存在的社會、歷史背景,一味鼓勵學生追求所謂的“創新”,是對文本的一種褻瀆。

於是乎,有的學生讀《愚公移山》讀出了愚公真愚,因為愚公不會靈活變通,不會採取科學方法;讀《皇帝的新裝》讀出了兩個騙子真聰明,一個一眼就能看穿的騙局,竟然暢通無阻,令人佩服;讀《背影》讀出了父親為“我”買橘子時的爬站台屬於違反交通規則。如此“解讀文本”,還美其名曰提高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真叫人哭笑不得。其實,創新也好,拓展延伸也好,説到底,都必須源於文本,再回到文本。脱了文本的創新,創新有多遠,離語文就有多遠。

國中語文案例與反思 篇4

一是對朦朧詩的理解,二是對《星星變奏曲》的解悟。朦朧詩是特定年代特定詩人的特定詩歌,是當代的一個獨特的詩學概念、一種新詩潮。有論者稱,朦朧詩,是“詩人在覺醒與叛逆、迷惘與清醒、痛苦與莊嚴、失落與尋找、追悔與重建的感傷詩情中試圖建構的一個新的詩學主題”。像顧城、江河和其他“朦朧詩人”所代表的這一代,都是在中長大,心靈的成熟包括着對苦難的承擔,或者是在不斷的受傷害中經歷成長,然而苦難卻給予了他們超越性的信念和理想,使他們時時企圖透過時代的陰暗尋找光明,時時企圖在精神的嚮往與追尋中戰勝苦難。這些,正是要讀透的內容。

由“朦朧詩”導入,但不夠簡潔,事實上學生也不見得明白,後來,我乾脆直接讓學生閲讀教輔資料中的相關內容,讓在3分鐘後談談自己從中獲得的從而獲得了對“朦朧詩”和課文的第一認識。這樣引入,學生理解更明確,加上是的自主學習,效果自然就更好了。

在教學過程中,我用一組閃爍的星星的圖片導入後,讓學生回憶了馬致遠的《秋思》,文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些事物就是詩中的意象,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悽清,傷感,蒼涼的意境。那麼這首詩的主要意象是什麼呢?學生有了意象的感性認識,知道這首詩的主要意象是“星星”。聯繫當時的背景,詩中的星星這一意象象徵着什麼?詩人反覆詠歎星星,表達了內心怎樣的渴望?這兩個問題是課後的習題,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到星星象徵着光明,象徵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詩人反覆詠歎星星,表達了他對光明的渴望。

由朗讀切入,重點引導學生要入情朗讀,這節課感覺做得較好。學生朗誦進步很大,在句子的品析“我喜歡……因為……”時,學生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發言的人很多。雖然佔用了較多的時間,影響了後面教學環節的進行,但我還是很滿意的,因為這個班的學生一向不愛説話,能在學校集中觀課時有這樣的表現,讓我看到了的進步。

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實現的自主學習,我堅信這是省時、省力、高效的最佳途徑。

國中語文案例與反思 篇5

1、在上課時,教師應勇於“讓位”給學生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為此,教師要改變以往教學中“滿堂灌”、“一言堂”、而要勇敢地“讓位”,勇敢地把課堂還給學生,勇敢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整堂課,透過畫畫引導孩子去學英語、説英語,用畫畫把孩子的思維得以最大限度的展開,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流着並且互相傾聽着,碰撞着,從由一個單詞到一個句子,最後成一篇小文章。而我只是作為一個引導者,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思維去探索,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交流。我想:只有這樣,老師才能算是整正地“讓位”,才能算是讓學生從真正好處上進行自主學習。也只有老師這樣真正地“讓位”,孩子們的學習,才會是那麼的投入、那麼的主動、那麼的用心!

2、教師還要努力為學生帶給展示自己的舞台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每一個人在其內心深處都強烈渴望着被欣賞、被發現,作為國小生尤是如此。他們生性聰慧、活潑、同時也擁有着更加強烈的表現欲!身為老師,只有完全瞭解學生,在教學中努力為學生帶給各種能夠展示自我的舞台,讓他們盡情地、淋漓盡致地表現自己的才華、發揮自己的潛能,才能進一步激起他們渴望學習的信心和熱情!

國中語文案例與反思 篇6

陰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的工夫,一個學期就很快就過去了,又迎來了新的一年,新的學期,又有新的工作等着我們來學,等我們來消化,去理解。

在上個學期,我沒有好好去學習,去理解,所以在上個學期的考試才會考得那麼糟糕,那麼差。不過,現在又是新的一年,新的學期,我要整裝待發,要以一個全新的我去迎接這個學期的起點站,奮發圖強,永不停步。

在這個學期裏,我不能像上個學期一樣浪費時間,不懂得珍惜時間,所以,我要在這個學期裏自我反思,要珍惜現在的時間,不會再浪費時間了。如果老師講的課我沒有聽懂或者是沒有聽清楚,下課後,我要馬上跑去問老師,直到弄懂為止。在家裏,先把老師講過的課温習一遍,再講給爸爸聽沒,要是我將得很流利,很舒暢的把老師講過的重點説一遍,證明我把這一天老師上課所講的我全都注意聽了,沒有講小話,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上課時,要專心聽講,不可以跟前後左右講小話,要勤做筆記,把老師講過的重點記下來。回到家裏,把今天老師講過的課文複習一遍,再做老師佈置的作業。做完了作業,找一些有關今天的資料看一看,做一做,這樣就不會忘記今天老師所講過的課,還可以順便預習明天老師所要講的課,做好一個預習的準備。

在作業上,我要用認真的態度去對待作業。要把作業寫得工工整整,先把算是或者是把答案寫在草稿紙上,確定對了以後才抄到作業本上。要是作業有弄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問同學老師,也可以恩爸爸媽媽。

我會在這個學期裏好好學習,爭取用優秀的成績彙報爸爸媽媽。

國中語文案例與反思 篇7

1、學生基礎差,錯別字多,拼音錯誤多,一些知識點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中仍應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在新課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學仍是必須的。雖然在新課程教材中,並沒有將拼音和錯別字作為一個專門的知識點,但教師仍需重視其教學。另外在練習中出現一些老知識點(如成語積累等),學生不懂,教師也要適當講解。

2、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較差。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問題答案心知肚明,卻不知該用如何的詞語來表達,往往表達出來的意思並不是很確切,與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過程中也是這樣,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章,結果寫出來的文章乾巴巴的,不夠生動形象。由此可見,學生的詞彙存儲量是很小的,課外閲讀明顯偏少。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閲讀美文,多摘錄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彙存儲量,並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3、學生的閲讀能力差,閲讀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時連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如《愛心》一文中提問到: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許多學生答道:是一位媽媽讓孩子體驗沒有水的感受,而沒抓住愛心這個重點。古文閲讀更差了,一些字的常用意義都不瞭解,無法對語句進行正確的翻譯,根本不瞭解古文所寫內容,答題自然是一蹋糊塗了。因此教師要多開展一些閲讀練習,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4、學生的兩極分化嚴重,形成了活躍和沉默兩派。活躍的經常是這幾個,活躍人數較少,大多數學生甘於沉默,不願發言。因此教師要想辦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發言,參與課堂討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國中語文案例與反思 篇8

英語閲讀在英語教學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幾年的國中畢業英語試題中,閲讀題佔總分的55℅,閲讀亦為英語學習輸入的重要手段。下面是我總結的上好閲讀課的幾點建議。

一﹑選好合適的閲讀材料。

1﹑長短適中。課堂教學必須要考慮時間。文章太長,當堂課不能完成,課堂任務單調,學生容易倦怠。

2﹑難易適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可高估學生的水平,太難會挫傷學生學習英語的鋭氣和積極性。

3﹑可閲讀性。文章要貼近現實,符合學生的愛好。要有趣味性、科學性、知識性、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二﹑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設疑啟智、營造高效的課堂氛圍

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英語閲讀教學中每一教學步驟應設置合理的信息溝,層層遞進,可根據一定的語言材料,設計適量靈活性較大的思考題,或讓學生從同一來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的答案,培養學生積極求異的思維能力。

三﹑採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技術具有集圖象、聲音、動畫、文字於一體等多種信息功能,而電腦接入因特網後,具有信息量大,信息變化速度快,信息資源高度共享等特點,是過去任何一種傳媒無法比擬的。

四﹑教會學生閲讀的方法和技巧

作為英語教師,我們的任務就是:“TeachstudentshowtolearnEnglish”而不是“TeachstudentsEnglish.”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英語閲讀教學中,我們首先教會學生閲讀的方法和技巧。

總的來説,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閲讀課,充分開發閲讀課的潛力,有效地利用閲讀課的資源,通過各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國中語文案例與反思 篇9

隨着時間、社會環境的改變與發展,今天的體育教學,不在是單純地追求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教學,而是一門充滿學問、道德、健康、禮儀、合作等等在內的學科。身體虛弱,它將永遠不全培養有活力的靈魂和智慧。由此可見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根據近幾年來國民體質監測結果來看,中國小生體質健康存在在嚴重的問題:肥胖、身體機能下降、疾病抵抗力低、體育知識缺乏、鍛鍊投入少等等。作為一名中學體育教師,如何開展好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將具備嚴峻的考驗和挑戰。

20xx年的網絡學習就讓我受益匪淺,所開展的課程也讓我提高很大的興趣,特別是把教師禮儀,學校法律糾紛,教育綜合改革等課程更加的讓我收穫蠻多,我對本次網絡學習總結如下:

一、教師禮儀的必要性

所謂教師禮儀,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務活動、履行職務時所必須遵守的禮儀規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交流互動的平台,也是彰顯禮儀交際的重要場所。教師課堂禮儀的掌握情況,密切關乎到學生的禮儀素養培育情況以及課程的教學質量。課堂如同一個小社會,師生之間的交往都必須要用禮儀文明去規範、組織。唯有如此,才能建立起一個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為此,教師應增強課堂禮儀的認知程度,並在教學實踐環境中落實課堂禮儀,真正將正確、健康的禮儀素養傳播出去。

教師禮儀要求教師要嚴於律己,它具有率先性、示範性、整體性和深遠性。具體説來,教師課堂禮儀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儀表禮儀。主要包括儀容、服飾及髮式等,是教師展現在學生面前的外部形態。在中學的課堂上,學生的審美觀還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受到教師的影響,所以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首先儀容必須必須經常清潔,保持乾淨,教師化粧美容是儀容禮儀較高的要求。服飾方面,教師在課堂上着裝應該大方整潔,簡明自然,讓學生把注意力力放在聽課上。髮式長髮則儘量紮起來,短髮要自然,給學生起好帶頭作用。

(二)、表情禮儀。表情是指眼睛、眉毛、嘴巴、面部肌肉以及它們的綜合運用反映出的心理活動和情感信息。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課堂上師生情感的交流,是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與良好智力環境的主要因素。在交流中教師的表情對激發學生的情感有着特殊的作用。構成表情的主要因素是微笑和目光。=570;

(三)、語言禮儀。語言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工具,良好的語言修養是教師必備的條件。文明健康、真誠和藹、得體適度、科學規範是職業對教師語言的禮儀要求。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具備駕馭語言的功力,使你的語言成為與學生溝通的橋樑,讓你的學生在你的課堂上不但可以學到東西,並且學得輕鬆、學得快樂。這是對教師語言能力的一個挑戰,正如格拉西安的至理名言:説得恰當要比説得漂亮更好。=571;

(四)、舉止禮儀。教師的儀態被視為其“第二語言”,也叫做“無聲語言”,從某種意義上説,絕不亞於人的有聲語言所發揮的作用。一位訓練有素的教師,在和學生交往之中,會不知不覺地以自己優雅的儀態,展示出自己良好的教養和美的風度。教師的優美儀態,能夠充分表達自己對學生的信任、友好、尊重。

二,學校法律糾紛的保障性

學校要盡到學生在校的安全教育義務和監管職責,加強安全教育。同時,學校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上,作為校方領導,班主任老師要提高處理應急事件的能力,加強法制知識學習,依靠法律武器,使學校的權益得到最大的保障。

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發生後,通過多種途徑,各種方式,向社會、家長、師生介紹事故經過、責任、處理過程,宣傳學生傷害事故處理的法律法規,正確引導輿論,最大程度消弭負面影響。

盡最大努力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積極給師生做好心理輔導及後續教育。意外傷害事件往往是比較孤立的事件,常發生在少數學生身上,但處理時卻要應眼於大多數,着眼於教育的效能。應從個別的事件中,讓學生找到某種必然性以及值得吸取的經驗和教訓和處理方法。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樣化,譬如組織主題班會,開展主題討論。

教師注重反思積累,真實記錄意外傷害事件處理過程,總結教訓,積累經驗,為自己以後的工作提供借鑑。

積極參與校方責任險的投保,減輕學校的經濟理賠責任。

新頒佈的《國中體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是國中體育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國中體育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儘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體育知識,親身體驗科學、技術和社會。因此,在國中體育教學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以外,還應該積極利用其他的課程資源,如影視資料、直觀教具和實物、多媒體光盤資料、網絡資源、報刊雜誌等而現代信息技術以其形式多樣、生動活潑、信息量大、重現力強、操作簡便等優勢與課程整合,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有的教育觀念、方法和模式,從而掀起一場課堂教學的革命。教學資源的拓展性:《國中體育課程標準》指出:在開發國中體育課程資源時,要充分利用信息化課程資源。可以嘗試利用網絡資源,改進體育泛讀課教學(1)從網上下載融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和科學性於一體的適合學生閲讀的材料。(2)材料處理及呈現:將選出的材料剪輯並保存到指定的文件中,設計出閲讀分析題。利用網絡拓展教學資源,可以彌補學校體育實驗條件的不足,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助於學生體育自學能力的培養和個性化發展。

最後,在本次課研教研工作中,除了以上思維覺悟的提高外。我小組針對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我校下學期的體育工作計劃。通過合作,統一了體育教學案的模式,規範了體育課教學計劃,制定了學生體育健康發展目標。

國中語文案例與反思 篇10

多年來從事國中的美術教學工作,我發現國中生對於美術課的興趣有這樣的規律,七年級學生帶着對國中生活與美術課的好奇,興趣較高,參加美術興趣小組的學生也較多,學生的作品種類也很多,有兒童畫、國畫、布貼畫、剪紙等,到了八年級後,開始有學生不準備材料,不帶書本,教師組織課堂頗費心思,到了九年級、初四,有些學校則取消美術課,但在學生看來,它無異於是一節自由課,沒有了任何的主動性、意願性,這一問題説到家,還是我們的美術教育及素質教育中有很多的問題。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脱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課改後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內涵, 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

列寧説:“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維。”

所以光有一個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之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即心靈的溝通。

2.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

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來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麼上;自己做哪些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着“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為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為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信息,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3.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繫, 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 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繫,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説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5.教師應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範畫、參觀、訪問、旅遊,甚至故事、遊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 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電影錄像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對於國中生來説,他們能夠理解電影中所要表達的深層次含義。通過電影他們能夠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歷程,從而加深對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

比如:學習卡通的設計,我使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卡通片《蠟筆小新》《灌籃高手》的片斷,讓大家瞭解兩位畫家的畫風的不同,用筆的不同,內容針對的讀者的不同。這比光説要有效果的多。

6. 教師應儘可能嘗試計算機和網絡美術教學, 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製作出生動的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利用國際互聯網資源,檢索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 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

7.角色互換,拉近師生距離。努力改變“傳道、授業”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讓給學生。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教師可以把課堂自己坐到學生中間去,作為其中的一份子參與討論。從形式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一個愉快教學的氣氛,讓學生放鬆心情,帶着輕鬆愉快的情緒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體驗。當然這需要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提前預習。

8、合理評價,獲得學生信賴。學生不管是完成作品還是回答問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然後對具體的作品要做具體的分析,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分析與鑑賞的能力。合理的評價可以建立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同時也傳遞給學生一種信息——公正、公平的評價方法。

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多種的,可以採用學生自評或互評,再結合教師的點評,最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確立正確的審美理念.

國中語文案例與反思 篇11

語文教學到底該是什麼樣子,應該看以什麼為標準。

若以聽課老師有東西可聽可看,那肯定要求“互動”“層層設問”,從教師的“巧問”到學生的“妙答”,能引向高潮的便是好課!

若以學生聽得有趣為標準,風花雪月武打言情迎合學生趣味,也無可厚非,因為往往是學生説了算。

若以會考應試分數為標準,任何先進高明的理論都無濟於事,任何花哨的教學都只能曇花一現。能考出高分就是好樣的,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很顯然,我們不談學生成績是不行的,我們今天就談談“抓老鼠”的問題,談談怎樣做個好貓?

參加工作以來,開過不少成績分析會。好像領導説的最多的是:管理出成績。我姑且不去評價這句話是否正確,但我確實存在一些疑惑:有些班級的考核分數遙遙領先,但考試成績卻一塌糊塗。有些班級的考核分數不盡人意,但考試成績卻名列前茅。但有些班級確實管理成績和教學成績都不錯。由此看來,管理和教學不能説沒有關係,確實有一定的關係。那它們存在關係的核心點是什麼呢?我認為是學生學習的一種精神狀態以及班級所營造的良好學習環境。由精神,我想到了電視劇《亮劍》。我相信很多老師也看過,我喜歡看這部電視劇,尤其喜歡這樣一句話: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麼強大,就算對方是天下第一的劍客,明知道是個死,也要亮劍。即使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精神。這裏提到亮劍精神,就是李雲龍這支軍隊的軍魂!劍鋒所指,所向披靡!我們不需要我們的學生同別人打架時拼的你死我活,但我們的學生學習時是否需要一種精神?我們的班級是否需要一種靈魂支撐?再説説環境,先講一個簡單的事例:我們經常去別人家做客,主人一打開門,如果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很乾淨的地板,那第一反應應該是要脱鞋。如果看到的是滿地垃圾,我們肯定是直接進入。如果我們再脱鞋,那只有一種情況。我們的腦袋進水了。再説一個常見的現象:讀大學時,如果一個女生宿舍6個人,有5個人在拍拖。那另一個女生出現的情況只能是兩種:第一、快瘋了,受不了了,因為每個女生都在説自己的不BF如何如何的英俊?如何如何的體貼?第二種情況是:第二天馬上找一個男朋友,要求會很簡單:只要是個男的。説了這麼多,只想説明這樣一個問題:環境和氛圍對人的影響非常重要。由此可見班級管理中班級的學習環境學習氛圍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學生把衣服的扣子扣好了,成績就上去了。至於怎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我也不知道。所以這個問題不展開講。

下面談談一些在教學工作中的具體的做法:

一、將分層教學進行到底。這裏我重點講一下作業的分層設計。我覺得班上學生可分為ABCD四組。A組同學是沒有作業的,他們在語文晚休時可以看小説,可以做其它學科的作業,他們是絕對的自由。我絕對相信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課堂上掌握的情況。我們能做的是給他們開一些書單。B組同學的作業一般是以閲讀和寫作為主。C組同學以課內文言文,閲讀,古詩為主。D組同學只需要要默古詩和抄文言文的翻譯。D組的同學能考上50分,我就能開心10多天。當然除了這四組,也許有些班上級還會有特殊人物,他們的成績比較有穩定性,一般在5——10 分。他們屬於“高智商型”的學生,我們實在教不了,真的不想放棄,但也無可奈何。

二、課堂上的時間多些給學生。先説一個事實:上週三我們在舒早霞老師英明領導下開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備課組成績分析會。我們沒有按照以往的會議義務性輪流地説一些,而是每個老師都暢所欲言積極投入到討論中去。我們在輕鬆的氛圍中把自己的疑惑甚至好的建議拿出來一起交流,一起討論分析。應該來説,我們每個人都獲益匪淺。回去之後,我就在反思:我們能不能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多些時間讓學生去交流去討論。美國的教育界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告訴我,我會忘記;分析給我聽,我可能記住;如果讓我參與,我就會真正理解。”我把它做為我教學的宗旨。一堂課45分鐘,如果整節課都是我們在講,累不累啊?答案無疑是肯定的。我們整節課辛苦地自認為把重難點滔滔不覺地講得滴水不漏。學生掌握情況呢?這就不得而知了。也許我們覺得把該講的都講了,應該是 NO PROBLEM 。也許只不過是我們在聊以自慰罷了。也許只不過是我們在求個心安理得罷了。

三、再來聊聊一個古老的話題: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得確很有道理。我曾經無數次的對學生説:如果因為我教你們的語文,你們對語文感興趣,自己會去積累,會主動去讀,會主動去寫。那我的目的達到了。學生因為老師的原因,而對學科感興趣,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我就經常覺得留有遺憾:因為我從國小到高中的數學老師都是55歲到60歲的男老師,把我學習數學的興趣扼殺在搖籃之中。如果換成年輕漂亮的女老師,那也許大學聯考的數學成績不至於那樣“丟人現眼”。總的來説:要讓學生對我們的語文學科感興趣,得讓他們對我們人感興趣。所以我覺得一堂課的前三分鐘先和學生聊聊別的,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如果學生見到我們就想K我們一頓。那無疑不管我們的課堂是多麼的生動,不管我們是多麼的有才華。不好意思,他們不感冒。他們只想早點下課去飯堂,或者整節課在想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扁我們一頓。

四、讓“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不在成為一句空話。

這裏重點講一下書寫。我相信大家都會認為學生的書寫不是很重要,而是非常非常重要。前段時間驀然發現很多省的文科狀元都是女生,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也許和她們的書寫有很大關係。其實,很多聰明的男生,理科成績尤其突出,但恰恰就是寫的字能和醫生相媲美,龍飛鳳舞説得是好聽,其實就是亂草一把。為了閲卷老師少燒一點這些亂草,我們有必要重複N次地提醒學生書寫工整。從七年級開始開設書法課,這也是一種趨勢。當然,九年級的學生也可以在早讀前三分鐘默兩首古詩。要求只有一個,書寫工整。如果長期堅持下來,收效應該是不言而喻的。

五、讓“小組合作”在作業的跟蹤上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我們給學生下達的作業任務,需要跟蹤到位。我們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是非常有限的。我們必須藉助小組長的力量。班級的語文學習互助小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編排。可以四個人一組,一個小組長。如果班上有足夠的語文精英,也可以兩個一組,一個組員和一個組長。組長對組員必須嚴格監督。比方説今天的任務是默寫三首古詩。組長必須督促組員完成,並負責組員的批改工作。如未完成,組長必須陪同組員在下午下課後相約教室,繼續完成那沒有完成的任務,爭取做到日日清。堅決杜絕組長與組員共同作弊。一經發現,老師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或者給定一週的任務,週五下午還未完成的同學,在放學後繼續留教室戰鬥。同時邀請其家長來校上演新時代的“陪太子讀書”。

六、合理利用早讀晚修時間。

早讀時間為25分鐘,分為集體讀和自由讀,或者集體讀和聽寫兩段。效果也許會更佳。默寫和聽寫的內容仍由小組長負責批改。小組長必須把組員易錯的字反饋給科代表。科代表必須找時間在黑板上給與提醒及訂正。

晚自習的時間,應該給學生安排作業。作業的安排可分層設計。強調把作業當考試,保持考試時的高度緊張感。這裏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及差,如未安排作業,整節自習他們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發呆。

説了這麼多,最根本的仍需要學生有好的學習態度,仍需要學生願意去學。如果只是我們老師“一廂情願”,我們再多的方法,再多的策略也枉然。

國中語文案例與反思 篇12

根據我個人學習和教學實踐,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閲讀的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閲讀分析、判斷能力。我在英語日常閲讀課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創造性地實施了“問題情景教學法”的嘗試,形成了以下的認識:

1.“語言點問題”的設計與作用。根據閲讀課文材料,老師精心設計部分“小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語言知識的展現,這些問題淺而易懂,學生通過快速閲讀(或聽力訓練),瞭解材料內容,很快找到問題的答案,有成功感,提高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閲讀的興趣。

2.“整體理解性問題”的設計與作用。隨着詞彙、語言點的處理,老師再精心設計部分“大問題”,促使學生加強對段落的理解,理順事件發生的順序,人物行為,加深對文章整體的把握,獲取中心意思。同時,根據學生對問題的回答,老師可精選幾個重點段落,篇章,引導學生加強朗讀,在朗讀中猜測生詞、難句的意思,加深對句子章節、文章的理解,體驗作者意圖、態度、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閲讀和分析能力

3.“趣味思考性問題”的設計與作用。在處理了語言點知識,對文章整體認識後,老師可精心設計一些激發學生興趣問題,有些問題可讓學生相互討論。進一步促使學生去了解作者觀點、態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能力。預測事件情節發展或後果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閲讀分析、判斷能力。而這些問題往往也是平時考試中常出現的難度較大的問題。

現在我們流行這樣一種説法:一節課老師最多講15分鐘,剩下的要麼是開展活動,要麼就是讓學生自學。每單元至少有兩篇閲讀材料,我們現在一般都採用閲讀教學法,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獲得知識,強調自學與合作學習。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到底要不要講?究竟應該怎樣講?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樣講。可見教師並不是不能講,而是要“精要地講”。再説,只讓學生暢抒己見而沒有教師精當的講授和適時的點撥,學生的思維不可能深入;只讓學生想象體驗而沒有教師開啟智慧的引導,學生的創新精神很難得到培養;只讓學生誦讀感悟而沒有教師的品詞析句,學生的學習勢必缺少深度和廣度。因此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必須從教育規律和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好自己的“講解點”。那麼,在何時精要地講呢?

1、自讀之前啟發講:即在學生自主閲讀之前,簡明扼要地揭示閲讀要求和重點。

2、重點地方着重講:對材料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之處,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重點講解,該挖掘處必挖掘,該品味,該講深講透的地方必須講深講透。

3、疑難問題明確講:當學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難時教師要鮮明地講,從而為學生解難釋疑,讓學生正確理解、領悟材料內容。

4、合作中提示講:當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能抓住要點進行有效合作時,教師要進行提示性講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

5、總結時補充講:在總結一節課、一篇材料的閲讀情況時,在學生概括、總結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進行補充,以進一步進行提煉和歸納,從而使總結更加完整、準確。

國中語文案例與反思 篇13

根據我個人學習和教學實踐,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閲讀的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閲讀分析、判斷能力。我在英語日常閲讀課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創造性地實施了“問題情景教學法”的嘗試,形成了以下的認識:

1.“語言點問題”的設計與作用。根據閲讀課文材料,老師精心設計部分“小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語言知識的展現,這些問題淺而易懂,學生通過快速閲讀(或聽力訓練),瞭解材料內容,很快找到問題的答案,有成功感,提高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閲讀的興趣。

2.“整體理解性問題”的設計與作用。隨着詞彙、語言點的處理,老師再精心設計部分“大問題”,促使學生加強對段落的理解,理順事件發生的順序,人物行為,加深對文章整體的把握,獲取中心意思。同時,根據學生對問題的回答,老師可精選幾個重點段落,篇章,引導學生加強朗讀,在朗讀中猜測生詞、難句的意思,加深對句子章節、文章的理解,體驗作者意圖、態度、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閲讀和分析能力

3.“趣味思考性問題”的設計與作用。在處理了語言點知識,對文章整體認識後,老師可精心設計一些激發學生興趣問題,有些問題可讓學生相互討論。進一步促使學生去了解作者觀點、態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能力。預測事件情節發展或後果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閲讀分析、判斷能力。而這些問題往往也是平時考試中常出現的難度較大的問題。

國中語文案例與反思 篇14

記得有一本書上這樣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因為學生心理的發展很容易受周圍的人際關係的影響,其中不同的師生關係對學生的影響更為明顯。長期以來受“師道尊嚴”的影響,大多數老師都在有意無意中以居高臨下的姿態應對自己的學生,造成了學生“敢思不敢言”“有話不願説”的局面,師生心靈間缺乏交流和理解,學生畏懼老師,有心裏話不敢或不願向老師傾訴,老師不瞭解學生的內心需要,不知學生內心的喜怒哀樂,老師與學生的這種心靈阻隔既影響了教育、教學效果,也影響了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如果學生不願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願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麼談論任何教育都終歸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我覺得,師生之間心靈彩橋的建立,要求教師不僅僅應是知識的傳授者,智慧的啟迪者,更應如慈愛的父母、知心的朋友。而要成為這種多元主角,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就不應侷限於課堂上與學生隔着課桌的學習問題“問答”式的交流,而要走進學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們的年齡特點、思想狀況、興趣愛好及社會對他們的影響,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教育活動。在工作中,我用看、聊的方法去了解學生。看就是看學生在學習、課外活動中的表現,瞭解學生的思想、興趣;聊就是透過與學生聊天的方式,瞭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內心世界、愛好和語言。

俗話説,眼睛是心靈的窗口,語言是心與心溝通的橋樑。透過這兩種方法,讓我對每個學生有了必須的瞭解,而我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也從不把自己當成老師,而是以一個大朋友、一個傾聽者的身份去真誠地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樣也拉近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覺到沒有距離感,願意跟你説真心話,願意讓你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然後我將這種瞭解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就有種得心應手的感覺,師生的配合也就十分地的默契,從而完成了教學目的。比如跳繩活動,當學生看到老師也參與到他們之中,他們的用心性也就極大的被調動起來了,在自由活動的時候,學生們就自動地、創造性地活動起來,有的跳花樣、有的雙人跳、有的編成小組跳追人,而我這時候也下放到學生中間,與他們一齊活動,一齊探討其它的花樣,一節課的教學資料十分順利地就完成了,而且常常會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是由於我的這種真心相對,真誠地與學生交朋友,既縮小了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讓我從容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到達了一舉兩得的目的。

國中語文案例與反思 篇15

檢測反饋可以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不同的學科在設計檢測題時又各有設計的不同點,我想從語文學科的角度,就培養學生“聽、説、讀、寫”等方面能力來談談如何設計一些檢測題:

一、“聽”的能力檢測設計:

【案例一】:薛法根老師執教的《她是我的朋友》?師:老師這兒有三組詞,請同學們看一分鐘,快速記住這三組詞,看完後把這三組詞默寫下來。教師提示:要看出每組詞語之間的聯繫,把它們連成一句話或者一個畫面。

?休克 輸血 迫在眉睫

?阮恆 草墊 擦試

?捂住臉 掩蓋痛苦 竭力制止

?學生默寫後對照批改,指名交流記憶的方法,即説出是如何把這一組詞中的三個詞連成一句話或一個畫面的。(教師點明:詞語之間是有聯繫的,只有發現這種聯繫才能記得牢,用得準。)

二、“説”的能力檢測設計:

【案例二】:二實小沈麗娟老師《長征》教學中的當堂檢測題:

?先出示:長征是“地球的紅飄帶” (魏巍)

?長征是“前所未聞的故事” (索爾茲伯裏)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長征是一曲感天動地的樂章(沈老師)

?在我眼中,長征是[ ]。( )

?師:用這種方式試着説一説,最後記得署上自己的大名。

?同桌試説

?師:讓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在你眼中,長征是[ ]。

?生1:在我眼中,長征是一座勝利的豐碑。(方曉麗)

?生2:在我眼中,長征是革命歷史的見證。( 林一琳)

?生3:在我眼中,長征有一種激勵人們奮發向上的精神。(林好)

?生4:在我眼中,長征是譜寫幸福的音符,歌唱美好的麥克風。(陳夏穎)

?生5:在我眼中,長征是一本厚重的書。(止靜)

?師:説得真好,看來長征精神已經植入同學們的心中。

?評析:這道課堂檢測題,有效地把課內學習的知識轉化為口頭表達能力,激活學生的思維,陶冶學生的情操,訓練學生語言的邏輯和表達能力。署上自己的大名這細節的設計,更使每一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增強學習的自信心。當堂檢測是一種學習提升,更是一種互動和激勵。

三、“讀”的能力檢測設計:【案例三】:《鷸蚌相爭》的教學

一位老師教學《鷸蚌相爭》,其中關於鷸和蚌相爭的對話,設計了這樣一段朗讀導語:關注一下提示語“威脅”,體會一下,“威脅”時語氣是柔和的還是生硬的?語調是粗重的還是細長的?語態是和善的還是兇狠的?熱情的還是冰冷的?……

評析:這是一個失敗的教學案例。設計意圖是通過比較,辨別出表現“威脅”特有的語氣、語調及語態,然後練習朗讀,揣摩朗讀發聲的變化。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光有這樣的理論指導,學生還是一頭霧水。 學生需要的是在具體朗讀語境中的現場比較、即興示範、反覆模仿與積極評價。所以,教學時可以做出這樣的改進:你用什麼“威脅”蚌?(乾死)體會一下鷸對蚌的態度?(惱羞成怒、氣急敗壞)讀!學生果然讀出了相應的語氣、語調,教師及時評價:有點“威脅”的味道了,誰能比他更厲害?幾個學生爭先恐後地表演朗讀,一個比一個更能表現“威脅”。在此基礎上,教師作朗讀的點化:語氣是生硬的,語調是粗重的,語態是又氣又怒、冷冷的。學生有了具體的朗讀經驗,自然就能辨別分寸之感了。

四、“寫”的能力檢測設計:

【案例四】:教學中寫“拼音”的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課堂書面練習:我會寫,我會注音。(田字格內書寫四會字,括號內書寫本課生字的字音)

從前,有個人種了一[ ][ ][ ]葫( )蘆( ),細長的葫蘆藤( )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 ][ ][ ]了幾個小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 )!

【案例五】:教學中寫“字、詞”的設計:《識字8》

?出示選字填空題,並練習誦讀。

?清,晴,睛,請,情,蜻,青

?(1)天氣( ),池水( )。荷花紅,荷葉( )。( )蛙( )蜓大眼( ),飛來蹦去捉蚊蠅。

?(2)星期天,媽媽( )全家人一起幫忙( )洗衣物。我們做完了事( ),心( )像天空一樣( )朗。

評析:[ht]將漢字所組成的詞語與相應的事物、生活情境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加以識記。這樣的記憶方式稱為“組塊識記”。而選字填空,是檢測學生識記的清晰度。正確地選字填空,表明學生對相近漢字的清晰識別,尤其是在新的生活語境中(練習2),面對陌生的詞句組合,鍛鍊的正是學生正確運用漢字的意識和能力。可見,創設具有一定挑戰性的生活化問題語境,考查的是學生的學習水平,激發的卻是他們的學習願望。

【案例六】:教學中寫“句”的設計:

?於永正老師用“管理”造句:

?師:能不能根據你家長的工作,用上“管理”説一句話。

?生:我爸爸是交通警-察,他是管理交通的。

?師:好,“管理”這個詞用上了。——誰接着説?

?生:我爸爸在路燈管理所工作,他是管理路燈的。

?師:這項工作很重要,以後路燈不亮就找你爸爸。

?生:我爸爸在監獄工作,他是管理犯人的。

?(笑聲)

評析:要二年級學生用"管理"造句,是比較困難的,但經過於老師的指導,學生卻很容易掌握。其原因就在於,於老師善於把造句與學生生活相聯繫起來,這樣引導,能有效地溝通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溝通生活庫存與言語實踐的聯繫。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詞語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而且能提高他們的認識能力。

總之,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老師用心地鑽研教材,細心地發現每一個知識檢測點,就能設計出富有實效的檢測題。

國中語文案例與反思 篇16

畫家亨利曾説,繪畫就是拉根線條去散步。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繪畫和玩的關係。教學《學畫山水畫》第一課時,我通過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水墨之間盡情玩耍中,感受水墨線條的濃淡乾濕和曲直粗細的變化,感受水墨線條的豐富性和動態美。學生用水墨的點線表現人物、動植物和場景,表現實在的事物和想象的事物,表現愉快的事和煩惱的事。無論學生的水墨嘗試是什麼樣的效果,他們都覺得自己是非常優秀的,體驗是成功的,在玩中找到了墨趣,玩出了水墨塗抹的喜悦,創造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上中國山水畫一課時,也可以製作古詩詞與畫相結合的課件,供學生學習欣賞,同時也可以帶領他們欣賞充滿詩情畫意的自然景觀。在許多自然風光中,留下了歷代詩人名人的詞句,為這些自然景色增添了不少的人文色彩。在向學生介紹這些自然風光的同時,給他們介紹歷代學者文人寫下的詩篇,使學生從景色中領略文學描寫之美,併為我們祖國有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這樣既幫助學生理解了作品的畫意又理解了詩詞的含義,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shuxin/jiantao/mqg40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