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埃及金字塔教學反思(通用16篇)

埃及金字塔教學反思(通用16篇)

埃及金字塔教學反思 篇1

第三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數字來體會金字塔的宏偉和精巧,並最終轉向對寫作方法的體會。首先,請學生分別找出能讓他們感受到金字塔宏偉和精巧的句子,然後説一説,這些句子到底是哪些地方讓他們有了這樣的感受呢?在此引出“列數字”的説明方法。接着,一起來體會這些數字所代表的意義。對於難以想像的數據,作者採用了什麼方法讓我們更加容易理解呢?此處體會“作比較”的好處。最後,作者在這麼多座金字塔中單選胡夫金字塔來體現埃及金字塔的宏偉與精巧,這就是應用了“舉例子”的説明方法。整個過程環環相扣,通過數字體會寫作方法,通過數學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在語言教學中滲透着寫作教學,用寫作教學強化語言教學,並深化情感教學,彼此互為相長,學生也較容易理解與接受。另外,讀是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多讀能熟記,還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加深理解,因此作為重點教學內容,此處安排讀的次數也比較多,講解前後各齊讀一次,中間自由默讀一次,以此來加深學生的印象。

埃及金字塔教學反思(通用16篇)

整個教學過程結合得較為緊密,一張一弛,節奏緊湊,較好地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是,整節課下來,依然存在着需改進的問題:如:板書不夠及時。及時的板書能夠幫助學生對知識結構進行有效地梳理,還能加深印象。但在本節課的講解過程中,由於自己的疏忽和急於進入下一環節,有時竟忘了板書,而後想起來了才補上去,這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多加註意,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埃及金字塔教學反思 篇2

本單元的重點要求學生能初步掌握用聯繫上下文、註釋等方法理解詞語。我覺得一般單調的理解詞語往往會讓孩子覺得枯燥,所以我繼續在課堂中安排幾種不同的方法去理解詞語“法老、角錐形、巍然屹立、據説”。例如:利用課後註釋理解詞語“法老”;利用圖片結合課文語句理解“角錐形”;用合併詞義、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巍然屹立”等。

除此之外,本單元還需要學生學習用聯繫上下文、抓句中關鍵詞語等方法理解有關句子。在體會金字塔的宏偉和精巧時,我抓住數據和關鍵詞句進行理解。數據的運用最能體現出金字塔的宏偉,我學用書上打比方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這些數據,讓這些數據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例如:在教學“最大的一塊重160噸”時,學生對噸幾乎沒有概念,我把學生平時經常能看到的集卡拿出來進行打比方,由於是和學生生活經驗相聯繫,學生就能體會出金字塔的宏偉。在體會金字塔的精巧時,抓住關鍵詞句“很平整、很緊密、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方便學生去理解。

埃及金字塔教學反思 篇3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説明性的文章,課文着重介紹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的形狀及其建築歷史;寫出了外觀宏偉、結構精巧的特點以及建造金字塔所用的辦法,熱情謳歌了古埃及人民傑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幹。在重點介紹埃及金字塔的特點以及建造方法時,使用了大量的説明方法。

基於教學目標,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介紹胡夫金字塔外觀和構造的第3自然段,對於介紹金字塔的作用、結構及其名字的第2自然段,我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首先學生自由朗讀,然後交流,從這一自然段中瞭解到了哪些關於金字塔的知識。設計時我曾想,學生到時候一定會捧着書本一字一句的把他們找到的讀出來,可沒想到,有的學生用一句話就概括全了。這讓我突然發現,我的學生其實已經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了,而之前,由於我低估了他們的能力以至於一直不敢放手,使學生不知不覺養成了依賴我的習慣。這個結果令我有些驚喜,同時也開始反思自己在以往的教學中沒有充分了解學生,並且未能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

埃及金字塔教學反思 篇4

從教學內容傳送的角度講,這是一堂沒有懸念的課。甚至可以説,沒有老師的講,學生也能將7的乘法口訣倒背如流。那麼這堂課的意義又在哪裏呢?我想我們對於乘法口訣的理解不能僅限於熟背成誦,而是更加深入的理解乘法口訣產生的意義和如何將它運用到乘除法計算中。這節課我着重想體現的是乘法口訣產生的意義和運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的便捷性。所以,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力圖表達我的創意。由於事先對於時間的預算不夠,第三個層次的練習沒有呈現。

從課堂效果來看,這是一堂沒有起伏的課。從環節的實施看,沒有做到步步為營。這主要是因為備課不充分所至,再加上教者的精神狀態不佳,給聽課的人呈現了鬆散的教學狀態。

從教學過程看,本堂課在每個環節都沒有做到細緻。所謂“課不磨不成形”,計算課的教學研究才剛剛開始,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細心琢磨,認真學習,將計算課的研討進行到底。

埃及金字塔教學反思 篇5

《永遠的白衣戰士》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記敍了護士長葉欣面對極具傳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不顧個人的生命安危,不知疲倦地從死神手裏把患者一個一個地奪回來,自己卻染上非典型肺炎而不幸犧牲的動人事蹟。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朗讀、感悟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説説護士長葉欣是怎樣冒着"高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搶救工作的,從而體會、感受“白衣戰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圍繞教學的重點,我在教學中抓好以下兩個方面:

一、利用好課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我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質疑,帶着問題來閲讀文章,最後,讓學生在自主閲讀感悟中釋疑,再次領會課題的含義。這樣的教學遵循了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閲讀過程。教學中我這樣設計:1、讀課題,説説通過預習你對"永遠的白衣戰士"這個題目,有了哪些瞭解?生:白衣戰士指的是葉欣。(師介紹葉欣生平。)生:因為葉欣永遠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所以稱為永遠的白衣戰士。師:你對“永遠”這個詞瞭解很深刻,請你再讀讀課題。師:我們以前都稱護士們為白衣天使,為什麼這裏卻稱為白衣戰士呢?這裏我沒有急着讓學生回答問題,而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一起來研讀和體會這篇感人的文章,這樣激起了學生閲讀探究的強烈慾望。2、深化課題平常我們都把醫護人員稱為“白衣天使”,那課題可不可以改成“永遠的白衣天使”呢?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組織學生小組討論。這時的學生對課題的理解是深刻的,他們懂得聯繫課文內容理解課題,此時他們明白了:葉欣是“白衣天使”,但更是一名戰士,因為她是在抗擊“非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犧牲的。課題用“永遠的白衣戰士”比用"永遠的白衣天使"好,這樣更能突出"戰爭"的殘酷和葉欣的英勇精神。再次齊讀課題。

二、聯繫生活,激活體驗

課文的(4-7自然段)詳細描寫了護士長葉欣的英雄事蹟。為了使學生體會感受"白衣戰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學中,我拋開煩瑣的講解,直接問學生:"讀了這篇課文,你有沒有受到感動?什麼地方最讓你感動?"然後讓學生再讀課文,找找受感動的地方,把有關的詞語和句子劃出來,然後説説為什麼感動,再好好把受感動的地方讀一讀,讓別的同學也能受到感動。這個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的。

學生經歷一個默讀、體會、感悟的過程,再進行相互的交流,在老師的引導點撥中去咀嚼和品味語言文字,同時,在交流和評價中指導感情朗讀,情感才得以昇華。學生再此進行交流,感悟和體會比前面更加豐富多樣。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説過:“教學決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告訴,教學應該是一種過程的經歷,一種體驗,一種感悟。”而經驗是體驗的基礎。要想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課文情境,必須緊密聯繫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和頭腦中儲存的相關信息作為感悟課文內容的前提。最根本的手段還是要抓住課文的關鍵詞句,精心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去體會,鍛鍊其敏鋭的語感。一句話,激活經驗,以讀求悟,讀中見悟,品讀悟情。通過師生的平等對話交流,讓學生自己發現受感動的地方,然後根據自己生活中的已有經驗認真讀讀,細細品味。這樣,不僅能體會人物形象,表達自己的情感,還加深了對“白衣戰士”的理解,激活了自己的情感體驗。

埃及金字塔教學反思 篇6

語言純淨優美富於韻律美,詩中的“我”熱愛春天,熱愛自然,對生機勃勃的春天充滿了熱切的嚮往。

在第一課時,我通過導語的精心設計力求與文本、學生產生心靈的共鳴,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在這種交流中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把自己的感受充分的表達出來。我在備課時想了很多,但感覺總是不滿意。這是,我想起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説過要“簡簡單單教語文”,我想“簡單”就是語文教學特別是低年級語文教之教學最好的方法。因此,教學這節課我也是本着這樣的原則整堂課我“簡單教”甚至“不教”,只一個字,就是“讀”。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解詞,在讀中品意,在讀中悟情,一切的教學任務均在讀中完成。課堂上我運用多種讀書方式,或範讀,或指名讀,或齊讀,或男女生賽讀。每一次讀書前都有明確的目的,讀書後都有及時的反饋,使學生既讀懂了課文,更培養了讀書能力,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在課堂上我尊重了學生個性化的選擇,一方面激發了學生表現欲,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使閲讀成為一種享受,使課堂成為他們自我表現的舞台。另一方面各種不同方式在課堂上出現,也使學生不僅在閲讀中學到了知識,更得到了美的享受:聆聽優美的歌曲、品味飽含激情地朗讀……在這種輕鬆、活躍、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孩子們的思維和想象被激活了。

雖然一堂課下來感覺自己能較順利的完成教學,但還有一些遺憾之處,沒能將課前的設計意圖很好的展現出來,課堂上時間掌握的不太好,有點兒前鬆後緊,在“美讀”環節由於時間關係指導學生朗讀的不到位,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太單一,不能很好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朗讀及時跟上激勵性評價語,對學生進行鼓勵。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揚長補短不斷改進,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及教學能力。

埃及金字塔教學反思 篇7

這是一節以計算為主的課堂,目標是讓學生體會分數連乘的方法,能快速正確的計算分數連乘運算;藉助已有知識,體會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課堂是按照這樣的幾個環節設計的:

一為複習鋪墊,為新課做準備;二為提出和課本同步的嘗試題;三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學課本;四學生嘗試練習,檢查自學效果;五學生討論交流嘗試練習,説説為什麼這麼做;六教師評講、引導總結歸納;七為課堂反饋練習提高。

整節課,注重學生思維的發展,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能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主動學習探索新知。

課前備課,雖不是挖空心思,但也費盡腦力了。課本78和79兩頁知識點較多,有連乘、連除、乘除計算,還有分數混合運算應用。為了便於學生自主嘗試學習,我認真研讀教材,翻閲人教版相應的課題,仔細研讀教學用書和他人教學案例,翻閲自己的以前所做的筆記,最後把課本濃縮的知識一一挖掘出來,讓課堂目標變得單一明瞭。

課堂回顧:

一、在自學環節,總是擔心學生自己學不會,花了較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學課本78頁的內容。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信心有點動搖。還好,堅持了原來的想法。回顧以前的課堂和這節課,發現一個問題:學生不善於向同學或老師提問題。比如“這個是怎麼計算的”、“這步計算,表示什麼意思”。 學生在碰到不理解問題的時候,不敢甚至不會求助。這除了師生關係影響外,更多是“提問”這個學習習慣的培養上沒有做好。如何讓學生學會求助,這是一個要嘗試解決的問題。

二、這一個關於學生討論交流引發的問題。習題做完後,學生的一個鮮明舉動是高舉小手並“老師,是這樣做的嗎?”。在你的課堂中,請留意這一點。當然,學生完成練習後,問老師是很好的一件事——能把想法告訴老師,從而得到肯定——這是一種被動的肯定。我們能不能針對這個“被動”再做些動作呢?比如先讓學生自己去尋找來自其他人的肯定。這種肯定就先來自他的同學、好朋友、好夥伴,而不僅僅是他的老師。這就需要有時間有空間讓學生去討論交流。

我是這樣處理的:當學生完成練習之後,就可以自由下座位,找自己想找的同學討論交流解題方法和過程,最後統一答案。當然,整個課堂需要學生做到令行禁止,不然課堂紀律會比較亂。和學生約法三章,當聽到老師説回座位等停止討論的信息時,沒有馬上按要求做的,下次將不能在課堂上離開座位。學生也是願意接受的。如果學生直接來找老師交流答案,當然你可以建議他先和其他同學討論交流,統一答案後再回來和老師交流。

上面有些是本節課的額外語。今天的課堂,只看到那麼一兩個人敢離開座位,説明學生還是很守紀律卻又比較膽小的。總想:公開課也讓學生大膽離開座位討論,而不是僅僅侷限於同桌或前後四人。

三、本節課的連乘計算脱離了情境題,為了計算而計算,沒有讓學生結合例題説一説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雖然學生學會了連乘計算,但沒有聯繫實際問題解説,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課堂教學機智不足,缺少有效調整。在絕大多數學生熟練掌握連乘計算之後,還是按着教案上課,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跳開教案上課,導致後面的練習趨於簡單,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更好的發展。

五、教學語言趨於平淡,教學環節處理不夠有趣、不夠活。針對這點,覺得我們是否應該多看一些綜藝節目等節目,向主持人好好學習呢?因為我們也是整節課的“主持人”。

埃及金字塔教學反思 篇8

在研讀課文學習時,我基本上能通過把握一段話中重點句,重點詞語來指導學生學習體會。例如第一段抓住 “遠近聞名、不夠淵博”,第二段抓住“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於”指導學生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為求學不怕吃苦的精神。

在體會之後,再次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這樣,既符合三年級重視詞句訓練的要求,又通過詞句的學習,進一步進行朗讀的訓練,收到較好的效果。但是在重點學習第二段對話時,本想設計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主的學習,但在學習之後,學生學習的結果,表現讓我意外,因此,慌亂中只顧按照已定思路進行,而沒有采取能夠及時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解決學生對課文內容不熟悉的問題,比如:“再讀對話,説説自己體會到什麼?” 或“你通過讀對話體會到孔子老子是怎樣的人?”,以致在第二次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結果,仍然不能令人滿意,並且,耽誤預先設計的教學內容,沒能從整體上使學生把握課文,對於重點學習的詞句“學習是沒有止境的”,“等候、迎候”學的倉促,落得不實。

本課教學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於課堂上沒能靈活的進行教學操作,只限於備課思路,而沒能很好的關注學生學的狀況,並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出適當的調整,來以學定教。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認識到無論課備得再好也不能照搬,應隨時關注學生學的情況,真正做到為學生的學服務。

埃及金字塔教學反思 篇9

“圓圓的、綠綠的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魚兒的涼傘……”布魯納説過“學習的最大興趣,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

”本課語言生動優美,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想像;這樣的文本載體,將有利於我的教學夢想得以較完美的實現,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讓他們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激趣,綻放快樂的火花。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愛幻想,又非常喜歡小動物,所以在課堂上我儘量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活潑的氛圍,讓學生愉悦地學習課文。首先採用多種策略創設不同的激趣情景,看畫面、聽音樂、做遊戲、猜字謎、戴頭飾、表演等多個情景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識字”與“讀文”的學習,使學生融入課堂、融入文本。當看到屏幕上出現:圓圓的、綠綠的的荷葉、亮晶晶的小水珠、可愛的小青蛙——這些優美的圖畫,學生無不為之動情,無一不對課文產生想學、想看、樂學、愛學之情。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本”思想。

教師的語言是激起學生興趣的法寶。我在課堂上使用的語言極富啟發性,如“同學們你們坐過搖籃嗎?小水珠躺在荷葉這個‘搖籃’上是什麼感覺呀?——請大家閉上眼睛,感覺一下小水珠的心情。

埃及金字塔教學反思 篇10

在大班一日活動中,我這個當老師的常常以挑剔的眼光對待孩子,恨不得孩子們個個十全十美,處處都能合乎我的標準。然而那一次孩子們對我的寬容卻讓我深深的感動,同時也啟迪我對以往的做法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那天下午我組織孩子們續編故事,為了調動孩子的興趣,我事先準備了三幅圖片:白兔、大樹、狼。由於沒找到狼的範例,所以我參照狗的形象作了點加工處理,畫了一隻似狼非狼、像狗非狗的的東西。圖片剛畫好,孩子們立刻“呼啦”圍了上來:“老師你畫的這是什麼呀?”為了避免課堂鬧笑話,我決定先做做準備工作:“你們説這是什麼呀?”“老師,是貓吧!”“不對,是狗!”“是……”孩子們爭論得不亦樂乎。而此時的我只覺得萬分懊惱:我這個孩子們心目中榜樣竟然如此之差。“對不起,老師畫的不好,老師是想畫一隻狼。”我一臉的愧疚。這時忠洲説:“老師,你畫的真像呀,就是一隻狼。”云云也從旁邊隨聲附和“丁老師畫的真好!”啪!啪!啪!孩子們自發地鼓起掌來。霎那間,一股難以言狀的感動湧上心頭。

六七歲孩子對我這個成人尚且能如此寬容,那麼我以往那種齊步走的統一管理模式,那種不尊重幼兒個性差異,扼殺幼兒創造性的做法應怎樣改變呢?從孩子們身上我找到了答案。在教育孩子、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上,我們一直倡導的是賞識教育,孩子的年齡小、自我約束的能力差,所以需要我們不斷地賞識,肯定和指出正確的目標。

埃及金字塔教學反思 篇11

《憫農》是唐朝詩人李紳所作, 全詩共四句,語言樸實無華,描述了在烈日炎炎的中午,農民們還在禾地裏鋤草,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中。可有誰知道人們碗裏的每一粒飯都飽含着農民的辛勤勞動呢!道出了勞動的艱辛和勞動果實的來之不易,表達作者熱愛勞動人民及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這首詩告訴了人們糧食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

這首詩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讓學生認識生字,讀通、讀順、背誦詩歌外,還要達到教育的目的,要讓孩子認識到“浪費可恥,節約光榮”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讓他們同情辛勤勞動的農民,對浪費糧食的行為表示憤慨。

我在教學《憫農》一課時,針對課文內容運用掛圖引導學生説了兩次話。一開始我出示掛圖(農民正在烈日下給禾苗鋤草,汗水直往下滴),我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有什麼想説的嗎?”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舉起了手,這一提問給了孩子很大的思維空間,讓他們有話可説,既創設了情境,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又讓他們得到了初步的情感體驗,為學習詩文做下了鋪墊。

第二次是在學生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的。我説:“同學們對古詩的意思也理解了,請你們再看這張圖,如果你們面對着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你們有什麼想對別人或者對自己説的嗎?”因為有了前面的情感體驗,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發言:我想對自己説要愛惜糧食;我想對同學説吃飯時不要掉飯粒;我想對爸爸媽媽説,如果浪費了糧食,農民伯伯的辛苦就白費了……

在中國傳統文化發展中,詩和樂一直是緊緊相伴的。古代的詩是可以吟唱的,而古代的樂也總是帶有許多詩意和想象。因為古詩短小孩子們從小就聽熟或背熟了,教師在教學中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她們能在自己熟悉的歌詞中獲得更多的體驗。同時,結合古詩句的特徵、語氣、語調,培養兒童對節奏的表現和創造能力。( 勵

埃及金字塔教學反思 篇12

我發現了自己需要改進的幾個方面:

首先是一開始的“温故知新”環節,此環節設計意圖是想感悟詩意,檢測學生前一節課學習情況和概括能力。不過學生還不在狀態,我的調動還不到位。一兩個學生後,狀態恢復,回答和朗讀漸入佳境。

其次是經驗不足,第二個教學目標沒有全部完成到位。只抓木蘭形象,忽略分析本詩的語言美、音韻美。並且沒能實現在課上講本詩背誦下來。

EEPO有效教育,是教師有效的指導,有效的調控,更是學生有效的學習。這節課,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自己來組織學習,這麼做,學生的個體意識就能夠有效的被激發出來。而自己只當後台老闆,從旁指點,甚至把自己也作為同學們中的一員來參與學習,這樣不單起到了監督學習的作用,還讓學生感到老師非常親切。在今後的教學中,取長補短,

我還要多花心思,繼續實踐EEPO模式,讓課堂變得更紮實,而不只是一個花架子!

埃及金字塔教學反思 篇13

本節課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以實驗為基礎,創設以學生為主體的物理情境,使學生通過真實環境去感受、去體驗(即通過獲取直接經驗來學習),貫穿着以科學探究為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主要過程和方法,始終以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濃厚興趣去感知,去認知串聯和並聯電路的特點。教學活動中盡力營造類似科學研究的氛圍,調節探究的節奏,用實驗啟動學生的思維,在實驗中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真正成為探究活動的主體、課堂的“主人”,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把教學的着眼點放在如何幫助學生"學"上,達到了使學生既掌握知識與技能 ,又懂得過程與方法,並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很好地實踐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學習方式。其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較好地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慾望

在本節課中,我充分地信任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把握住了自己教學主導者的地位,給學生提供了一種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課堂氣氛民主、活潑、開放,這樣做有利於學生形成尊重事實,大膽探索的學習態度,鼓勵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在學會連接串、並聯電路後,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教學活動中,我還積極地創設出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例如:通過創設一些有趣的場景(如家裏、教室及串聯和並聯彩燈的實驗等),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為探究新知識,做好了充分的知識和思想上的準備。在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精心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完成了引導學生對串、並聯電路特點探究的教學。

二、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良好條件

每當學生在自己的主動參與下獲取成功時,心情愉快,精神振奮,創新意識增強,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因此,本節教學中我注意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説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説,並且讓儘可能多的學生説。同時,針對學生的個性素質存在差異,教學中,我既面向全體,也注意個體,關注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儘量縮小兩極間的差距,實現有差異發展,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創造的機會,讓他們都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創造學生主動參與的條件。如:在連接並聯電路時,及時對困難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使他們也能通過親自實驗探究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整節課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深入探究,學習積極性甚高,思維活躍,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鬆,他們從中嚐到了學習的無窮樂趣。既為學生主動參與創造了條件,又培養了學生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

三、學中動,動中學,體現新課標的新理念

整個教學活動體現了新課標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體現了“在學習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的現代教學思想。如:以生活中的燈的熄滅現象為切入點,打通學生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讓生活走進課堂。同學們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應用過程,使學生的視野和素質得到拓展和提高。在情景中去發現問題,在問題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認知,在認知中去歸納,在歸納中去提升。同學們在主動參與、積極體驗的基礎上,使獲得的知識真正得到消化吸收,並轉化為經驗。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既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增強了他們交流合作的能力,同學們之間團結協作的精神也得到了加強。

埃及金字塔教學反思 篇14

它與《四季的腳步》、《清澈的湖水》、《植物媽媽有辦法》一同向學生介紹動植物知識、自然常識,進行環境教育。其中,本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敍述方式及樸實而生動的語言,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係。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本課時能積極地思維,並通過學習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它才能造福於人的道理,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獲得創新活動的感性經驗和簡單方法,使外在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得到昇華。

根據課文特點,我抓住這個“變”,利用學生很喜歡的孫悟空來吸引大家。然後,以“他會變,我也會變,想知道我是誰”設疑,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接着我把學生都當作可愛調皮的小水珠,用生字寶寶們來考小水珠們進行生字教學,教師對字音及輕聲音節進行指導。(本節課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課文,讓學生和我一起進入這個角色,用師生互動的方式來讓學生儘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當成“水”,跟着大家一起“變”。這樣設計容易激發學生探求的慾望,按課文特點進行教學,不僅能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而且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用我是“小水珠”來貫穿全文,品讀水的變化:先學習描寫“汽”和“雲”的句子,再學習描寫“雨、雹子、雪”的句子,用“我”來自稱,經過太陽一曬,我就變成汽,升到天空,連成一片之後我又變成雲,碰到冷風,我有時變成水珠落下來,有時變成小硬球打下來,有時變成小花朵飄下來。再把他們之間的變化過程用箭頭連接,使他們能夠初步瞭解。由於時間關係,後面部分就留到下節課。本節課要求會寫的兩個字是“池、浮”。

埃及金字塔教學反思 篇15

有兩次大型的公開課,一次是--開設的區級公開課,一次是-老師在--中學的送課下鄉活動,這兩次公開課中兩位老師所展現出來的東西值得反思和學習。

--老師的公開課,先通過批閲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作業,瞭解學生的困難和錯誤所在,從而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審題進行訓練,指導學生如何在讀題過程中獲取有效信息,同時對能量類問題進行思考,分析能量轉換的過程和方向,並用能量流程圖的方式直觀地呈現在黑板上,進行展開,明確每一種能量的計算方法,同時對提高計算正確性和解題規範性進行了指導,再通過典型例題地訓練鞏固了能量類問題地一般求解方法,最後通過當堂檢測促發學生進行自我整合和自我反思,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地能力。

--的這節公開課,從選題,到編制教學案,教學設計,備課,製作ppt,所有的過程都是由她本人一手完成,例題的選擇有她獨特的思考在裏面,所選的題目新穎,全面,並能形成體系,反映教學理念;習題的講解細,方法指導到位,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反映了一位女教師特有的細緻。本節課也得到了廣大評課教師的一致好評,合情合理。我聽完這節課後,對於能量轉化類習題的講解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説來慚愧,--第一年教九年級就給我上了一課,使我原本模糊的問題一下子豁然開朗,所以不能小看任何一個同事,只有在相互交流和學習中才能積累經驗,獲得真知灼見。同時本節課後的九年級教學研討活動也使我明白了會考複習不同階段的特點和相應的複習策略,以及與平常教學之間的關係,教學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過程,應該從更高的角度看待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目標和任務,以及完成教學目標的特定方法,環環相扣,同時只有嚴密監視學情,相應做出調整,才是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這一點,在-老師的送課下鄉活動中也有所體現。

老師上的是電學實驗,原本準備了三個環節,但實際情況只完成了兩塊內容,即五串一併電路圖能探究哪些問題,和電路連接應該注意的方面,最後一塊電路故障沒有能夠完成。但是我認為課堂的容量並不在多,而是在於學生掌握的效果,如果一堂課能把上面兩個問題講明白講透徹,也沒什麼不好,相反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必然導致每塊內容都是蜻蜓點水,表面功夫。-老師的講解層層深入,娓娓道來,學生互動自然,充分利用課堂生成,針對學情進行方法指導,並當堂出題訓練,語言精練,教態自然,內容詳實,圖文並茂,讓我聽的如痴如醉,見證了-老師作為骨幹教師的實力。儘管如此,我自己上課依然不會刻意模仿-老師,因為我認為每個人的特點和風格都不一樣,強行照搬只會落得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尷尬境地,唯有取長補短,在自身特點的基礎之上進行整合,才能上出屬於自己的好課,回頭看看--和-老師,她們也是這麼做的。總之很感激學校提供了這麼好的學習鍛鍊的機會,能讓自己看到差距和不足,學到先進的方法和理念,在日復一日平凡的磨練中,自然會有春暖花開的時候。

埃及金字塔教學反思 篇16

一、追求平等對話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和組織者。語文課堂應該提供一個平台,讓學生置身於與教材、與作者、與同學、與老師的對話交流的過程之中,師生共同經歷,共同生成。首先,對話的關係是平等的。《小鹿的玫瑰花》一文,要讓學生體驗到“能夠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是不太容易的,但通過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教學中,抓住了一些看似平常實則頗具玩味的詞句,如:“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着。”和“看來,你的玫瑰沒有白栽。”,學生從無疑到有疑,從有疑到解疑,隨着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體驗也在不斷地生成。

二、注重情感體驗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情感流動的過程。有真情付出,才會有心靈交匯;有情感體驗,才能與文本對話。因此,課堂中,教師要以自身的激情引導學生,用他們全部的理智、經驗和情感去感受、領悟、欣賞課文的內涵。《小鹿的玫瑰花》一課,就多處引“移情”進課堂,注重體驗。學生一會兒是小鹿,在“如果你就是小鹿,躺在牀上的那段日子,想得最多的會是什麼?”的體驗中,感受到小鹿是那麼迫切希望看到玫瑰花,感受到他看不到花時的那種惋惜和難過。一會兒又成了黃鶯和微風,在“黃鶯,你為什麼見了玫瑰花就想唱歌?”和“微風,大夥兒在誇你的時候,你心裏怎麼想?”的體驗中,感受到小鹿的玫瑰花給別人帶來的快樂。隨着體驗的深入,學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小鹿自己沒有看到玫瑰花但仍然發自內心的那種快樂。不斷的角色體驗的過程,是學生全部生命活力的外化,是對課文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組合和建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shuxin/jiantao/d07rq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