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七年級上科學教學計劃(精選9篇)

七年級上科學教學計劃(精選9篇)

七年級上科學教學計劃 篇1

一、學期全冊教材分析

七年級上科學教學計劃(精選9篇)

科學新教材加強學科間的聯繫,促進了課程綜合化發展,較好地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交叉整合,而不是作簡單的拼盤式處理。

科學新教材圖文並茂,大量實物彩色圖片、形象的模型圖與優美生動的文字相結合,將科學知識生動直觀的展示出來,而不只是缺乏生氣的抽象文字符號。

科學教材重視探究學習與實踐活動等學習方式,鼓勵獨立思考,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克服課本中心和知識中心傾向,不單純強調獲取間接經驗。

科學新教材側重於提供大量科學信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留出發展空間,而不在於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多少,更不要求學生掌握系統而連貫的知識。

以上特點,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和現代科技知識,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實踐創新精神。

教材安排的順序是科學入門、觀察生物、地球與宇宙、物質的特性,組成了從宏觀到微觀不同層次的物質系統。考慮到學生剛剛接觸到這門課程,雖然有一定的知識作鋪墊,但不能過難過深,所以還是以比較直觀的描述性內容為主,較少出現需要抽象推理的內容。同時沒有出現公式,也不要進行定量計算。

二、本學期教學重點、難點

《科學入門》的教學重點是: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培養科學探究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初步掌握實驗、觀察和記錄的方法,形成測量的基本技能;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温度計和托盤天平。 教學難點是:刻度尺等測量工具的正確使用及讀數,科學探究意識的形成。

《觀察生物》的教學重點是:學會分類方法,知道合理的分類有助於科學研究;體驗生物的個體組成與羣體組成與其它物質一樣都是有層次性的;學會用放大鏡和顯微鏡進行觀察;瞭解簡單的探究過程;知道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知道細胞的結構、分裂、生長、和分化,知道動物與植物的區別,知道多細胞生物的組成,知道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是:顯微鏡的操作技能,生物分類的理念的建立,細胞分裂、生長、分化等生理活動,組織、器官、系統以及對微觀世界的認識能力。

《地球與宇宙》的教學重點:通過實驗觀察,探究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方法,通過觀察人造衞性星拍攝的地球照片和比較赤道半徑與極半徑差值,闡明地球看上去是很圓的球體。通過觀察地球儀和圖表,知道經緯度和南北半球、東西半球劃分;通過地球儀和經緯網的閲讀,瞭解運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位置的方法,通過活動課,製作小型地球儀並進行討論和評比;通過觀察平面經緯網圖的製作,瞭解地圖的繪製,通過各種常用地圖的閲讀比較,瞭解地圖三要素;學習使用常用地圖,開展地圖上的“假想旅行”;通過活動課,繪製平面示意圖。學習掌握天文望遠鏡的使用方法;學習找北極星;使用活動星圖,觀察四季星空;通過探究活動,瞭解月相變化的規律;通過實驗觀察,瞭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和類型;通過望遠鏡觀察和圖片觀察,瞭解太陽活動類型、週期及對地球的影響;瞭解月面上的環形山。通過觀察圖片等,瞭解九大行星的表面特徵。 教學難點是:地球形狀的證明;東西半球劃分界線的觀察判斷;小型地球儀制作中地軸傾斜的判斷和地球儀評比要素的歸納;經緯網地圖投影的觀察理解;比例尺大小與地圖內容詳略的關係;平面示意圖繪製的步驟;活動星圖的製作;使用活動星圖觀察四季星空;探究和理解月相變化的形成原理;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理解太陽活動和月球上的一些物理現象;建立太陽系、銀河系及宇宙的空間概念。

《物質的特性》的教學重點:晶體的熔化、液體的汽化;物質的構成;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是:晶體熔化、凝固和液體沸騰時物質的温度不變,但要吸熱或放熱;晶體和非晶體熔化的圖象;分子及分子運動圖象的建立;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判斷。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科學是一門與生活的聯繫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教師應正確引導,以期在測試中取得好的成績。本期擔任七年級1、2 班的科學教學任務, 共有學生66人。這些學生來自於農村,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教師要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進步。

四、提高教學質量具體措施:

1、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

科學基本概念的教學對於學生學好科學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學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由於概念是逐步發展的,因此要特別注意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對於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徹地揭示其涵義,也不應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絕對化。在教學中要儘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過對實驗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使學生形成概念,並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勞動中應用學過的概念,以便不斷加深對概念2、加強實驗教學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科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要堅決防止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偏向。在實驗教學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學生愛護儀,節約藥品。

3、積極開展科學課外活動。

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科學課外活動,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開闊知識視野,培養和發展能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課外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應,靈活多樣。在活動內容方面可包括聯繫社會,聯繫生活、結合科技發展和科學史,以及擴展課內學過的知識等;活動方式可採取做趣味小實驗、舉行知識講座,科學知識競賽和專題討論,或組織學生製作教具,進行參觀訪問等。在組織課外活動時,應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4、注重學生"動手"與"動腦"的結合

教師應當認識到,只有使學生將進行科學探究與學習科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全面提高科學素養。在科學課程的教學中,必須創造多種機會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在親身參與科學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感受科學過程,獲取事實證據,檢驗自己的想法和科學理論,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5、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習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造各種條件和形式,開展學生之間的交流。例如:在探究活動中要求學生認真做好觀察和實驗結果的記錄與分析,鼓勵他們運用口頭、書面、繪畫、圖表、數學公式等多種方式進行交流。在學生之間營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氣氛,培養學生提出論據、回答質疑的能力,鼓勵學生進行開放性的討論,對彼此的科學解釋提出批評和質疑,要引導學生學會放棄錯誤的觀點,接受更合理的科學解釋。

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利用協作性的小組形式開展探究活動,使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小組工作,使學生認識到小組的成員在探究嘗試中各有所長,其知識和技能可以互補,通過這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6、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習態度、學習習慣

①採取多層次教學、因材施教,運用獎勵機制,要求學生做到:課堂內專心聽講,不做小動作,積極開動腦筋,並大膽舉手發言,發言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回答問題完整、不含糊、不羅嗦,並能對其他同學的回答作評價。

②教育學生認真思維,不懂發問,鼓勵學生認真自學,培養能力。要求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從正面引導為主,樹立榜樣、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好奇心。激發學生競爭性,採取同桌競爭的方法。

③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發揮工具書的作用。預習要同桌檢查,教師經常抽查。

7、課前鑽研教材,上好每一節課

⑴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⑵課堂上的情況。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七年級上科學教學計劃 篇2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七年級共四個班,據瞭解,個別學生的家裏有電腦,而且大部分學生在國小學過計算機,對計算機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比較感興趣。但從學生上課情況看來,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各人接受水平不一,所以今後要做好培優輔差工作。同時,由於機房條件所限(需兩人一台、機老易卡)學生都還是小孩子,心態好玩,自我控制能力比較低,所以在上課時,還要注意各班的上課紀律,讓他們養成良好的上機習慣,保證上課順利進行。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是青島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

教材中設有一些固定欄目。[閲讀與思考]欄目是給學生提供了與知識、技能、情感和價值觀相關的問題情境,引發大家進行思考,進而引出個性化的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 [學習目標]明確了本單元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本欄目設置了範例精講、加油站等是基本知識和技能學習的主要環節。 [實踐與創新]學生可在學習過程中靈活運用基本知識與技能、進行自我評價。[我的收穫]本欄目是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總結。

教材注重培養學生探究信息技術的興趣,通過一

些學生感興趣的主題探究活動,培養學生信息收集、加工、分析問題、語言表達、與人協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及其應用對人們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方面的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時代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四、擬定本學期教學目標:

教學強調基礎知識,重視教學方法、教學技能;注重教學生動形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課堂中注重小組互助合作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加強學生上機實踐操作管理和引導教育加強學生上機紀律管理,完善機房管理條例,約束學生不良行為、組織優勢生輔導後進生上機實踐操作,實現小組互助合作學習與教學。

五、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信息與信息技術

第1課:信息的特徵 1 課時

第2課:現代信息技術與生活 1 課時

第3課:計算機探祕 1 課時

第4課:使用計算機管理文件 2 課時

第5 課:信息安全信息道德 1 課時

單元小結 1 課時

第二單元:我的新學期

第1 課:歡迎參加辯論會 2 課時

第2 課:為運動員加油 1 課時

第3 課:我心中的班級 1 課時

第4 課:文學社的新成員 1 課時

第5 課:班級風采 2 課時

單元小結 1 課時

第三單元:暢遊齊魯

第1 課:策劃準備 1 課時

第2 課:設計外觀 1 課時

第3 課:組稿編輯(一) 1 課時

第4 課:組稿編輯(二) 1 課時

第5 課:播放展示與發佈 1 課時

單元小結 1 課時

七年級上科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教學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為指導。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是青島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 教材中設有一些固定欄目。[閲讀與思考]欄目是給學生提供了與知識、技能、情感和價值觀相關的問題情境,引發大家進行思考,進而引出個性化的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 [學習目標]明確了本單元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與探究]本欄目設置了範例精講、加油站等是基本知識和技能學習的主要環節。 [實踐與創新]學生可在學習過程中靈活運用基本知識與技能、進行自我評價。[我的收穫]本欄目是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總結。教材注重培養學生探究信息技術的興趣,通過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主題探究活動,培養學生信息收集、加工、分析問題、語言表達、與人協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七年級共八個班,據瞭解,個別學生的家裏有電腦,而且大部分學生在國小學過計算機,對計算機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比較感興趣。但從學生上課情況看來,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各人接受水平不一,所以今後要做好培優輔差工作。同時,學生都還是小孩子,心態好玩,自我控制能力比較低,所以在上課時,還要注意各班的上課紀律,讓他們養成良好的上機習慣,保證上課順利進行。

四、教學目標及要求:

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及其應用對人們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方面的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時代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擬定本學期教學目標: 教學強調基礎知識,重視教學方法、教學技能;注重教學生動形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課堂中注重小組互助合作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加強學生上機實踐操作管理和引導教育加強學生上機紀律管理,完善機房管理條例,約束學生不良行為、組織優勢生輔導後進生上機實踐操作,實現小組互助合作學習與教學。

五、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信息與信息技術

第1課:信息的特徵 1 課時

第2課:現代信息技術與生活 1 課時

第3課:計算機探祕 1 課時

第4課:使用計算機管理文件 2 課時

第5 課:信息安全信息道德 1 課時

單元小結 1 課時

第二單元:我的新學期

第1 課:歡迎參加辯論會 2 課時

第2 課:為運動員加油 1 課時

第3 課:我心中的班級 1 課時

第4 課:文學社的新成員 1 課時

第5 課:班級風采 2 課時

單元小結 1 課時

第三單元:暢遊齊魯

第1 課:策劃準備 1 課時

第2 課:設計外觀 1 課時

第3 課:組稿編輯(一) 1 課時

第4 課:組稿編輯(二) 1 課時

第5 課:播放展示與發佈 1 課時

單元小結 1 課時

六、 改 進 教 學 的 措 施

1、落實教學“五認真”的具體措施。

教學中以教學大綱為綱,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在開學初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認真落實“五認真”具體措施:

認真備課:力爭集體備課,明確教學重點、難點關鍵,探索、研究疑難問題及有關微機實踐。分析學生情況,統一教學要求,盡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課必備,寫好教案。領會大綱精神,鑽研教材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做到十備:一備滲透德育;二備重點突出,突破難點方法得當;三備信息技術基本概念;四備信息技術基本操作用語、基本術語;五備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六備疑難問題的解決思路;七備信息技術實驗操作的增補及成敗關鍵;八備學生自學提綱;九備操作練習作業精選;十備課堂教學的總設計。

認真上課:以啟發式教學為原則,以操作訓練來強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精講多練,前後連接,板書規範清楚,教態親切、自然,採用多種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及時總結,做好教學後記。

認真佈置作業:要求學生每節新課前做好預複習工作,以利於鞏固教學重點和克服薄弱環節,有利於強化信息技術術語、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

認真組織信息技術操作考核:對學過的每一單元及時進行雙基考核,及時分析、指正、查漏補缺。

認真組織輔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採用多元化的輔導,幫助分析原因,啟發思維,尋求正確的操作習慣和方法。採用多關心、多提問幫助學困生,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對於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以培養學生的特長。

2、提優補差的內容、途徑和方法。

對於優秀生可以適當學《考試綱要》以外的知識來充實自己,並在學習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對於學困生在課上、課後給予更多關心、幫助和指導。對於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以培養學生的特長。

3、教研工作目標和計劃。

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通過探討學習,總結得失,並將自己的實踐活動轉化為理論,學期結束時,至少寫一篇經驗總結或論文。

七年級上科學教學計劃 篇4

一、學期全冊教材分析

科學新教材加強學科間的聯繫,促進了課程綜合化發展,較好地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交叉整合,而不是作簡單的拼盤式處理。

科學新教材圖文並茂,大量實物彩色圖片、形象的模型圖與優美生動的文字相結合,將科學知識生動直觀的展示出來,而不只是缺乏生氣的抽象文字符號。

科學教材重視探究學習與實踐活動等學習方式,鼓勵獨立思考,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克服課本中心和知識中心傾向,不單純強調獲取間接經驗。

科學新教材側重於提供大量科學信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留出發展空間,而不在於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多少,更不要求學生掌握系統而連貫的知識。

以上特點,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和現代科技知識,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實踐創新精神。

教材安排的順序是科學入門、觀察生物、地球與宇宙、物質的特性,組成了從宏觀到微觀不同層次的物質系統。考慮到學生剛剛接觸到這門課程,雖然有一定的知識作鋪墊,但不能過難過深,所以還是以比較直觀的描述性內容為主,較少出現需要抽象推理的內容。同時沒有出現公式,也不要進行定量計算。

二、本學期教學重點、難點

《科學入門》的教學重點是: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培養科學探究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初步掌握實驗、觀察和記錄的方法,形成測量的基本技能;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温度計和托盤天平。 教學難點是:刻度尺等測量工具的正確使用及讀數,科學探究意識的形成。

《觀察生物》的教學重點是:學會分類方法,知道合理的分類有助於科學研究;體驗生物的個體組成與羣體組成與其它物質一樣都是有層次性的;學會用放大鏡和顯微鏡進行觀察;瞭解簡單的探究過程;知道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知道細胞的結構、分裂、生長、和分化,知道動物與植物的區別,知道多細胞生物的組成,知道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是:顯微鏡的操作技能,生物分類的理念的建立,細胞分裂、生長、分化等生理活動,組織、器官、系統以及對微觀世界的認識能力。

《地球與宇宙》的教學重點:通過實驗觀察,探究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方法,通過觀察人造衞性星拍攝的地球照片和比較赤道半徑與極半徑差值,闡明地球看上去是很圓的球體。通過觀察地球儀和圖表,知道經緯度和南北半球、東西半球劃分;通過地球儀和經緯網的閲讀,瞭解運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位置的方法,通過活動課,製作小型地球儀並進行討論和評比;通過觀察平面經緯網圖的製作,瞭解地圖的繪製,通過各種常用地圖的閲讀比較,瞭解地圖三要素;學習使用常用地圖,開展地圖上的“假想旅行”;通過活動課,繪製平面示意圖。學習掌握天文望遠鏡的使用方法;學習找北極星;使用活動星圖,觀察四季星空;通過探究活動,瞭解月相變化的規律;通過實驗觀察,瞭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和類型;通過望遠鏡觀察和圖片觀察,瞭解太陽活動類型、週期及對地球的影響;瞭解月面上的環形山。通過觀察圖片等,瞭解九大行星的表面特徵。 教學難點是:地球形狀的證明;東西半球劃分界線的觀察判斷;小型地球儀制作中地軸傾斜的判斷和地球儀評比要素的歸納;經緯網地圖投影的觀察理解;比例尺大小與地圖內容詳略的關係;平面示意圖繪製的步驟;活動星圖的製作;使用活動星圖觀察四季星空;探究和理解月相變化的形成原理;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理解太陽活動和月球上的一些物理現象;建立太陽系、銀河系及宇宙的空間概念。

《物質的特性》的教學重點:晶體的熔化、液體的汽化;物質的構成;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是:晶體熔化、凝固和液體沸騰時物質的温度不變,但要吸熱或放熱;晶體和非晶體熔化的圖象;分子及分子運動圖象的建立;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判斷。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科學是一門與生活的聯繫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教師應正確引導,以期在測試中取得好的成績。本期擔任七年級1、2 班的科學教學任務, 共有學生66人。這些學生來自於農村,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教師要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進步。

四、提高教學質量具體措施:

1、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

科學基本概念的教學對於學生學好科學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學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由於概念是逐步發展的,因此要特別注意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對於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徹地揭示其涵義,也不應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絕對化。在教學中要儘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過對實驗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使學生形成概念,並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勞動中應用學過的概念,以便不斷加深對概念2、加強實驗教學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科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要堅決防止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偏向。在實驗教學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學生愛護儀,節約藥品。

3、積極開展科學課外活動。

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科學課外活動,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開闊知識視野,培養和發展能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課外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應,靈活多樣。在活動內容方面可包括聯繫社會,聯繫生活、結合科技發展和科學史,以及擴展課內學過的知識等;活動方式可採取做趣味小實驗、舉行知識講座,科學知識競賽和專題討論,或組織學生製作教具,進行參觀訪問等。在組織課外活動時,應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4、注重學生"動手"與"動腦"的結合

教師應當認識到,只有使學生將進行科學探究與學習科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全面提高科學素養。在科學課程的教學中,必須創造多種機會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在親身參與科學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感受科學過程,獲取事實證據,檢驗自己的想法和科學理論,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5、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習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造各種條件和形式,開展學生之間的交流。例如:在探究活動中要求學生認真做好觀察和實驗結果的記錄與分析,鼓勵他們運用口頭、書面、繪畫、圖表、數學公式等多種方式進行交流。在學生之間營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氣氛,培養學生提出論據、回答質疑的能力,鼓勵學生進行開放性的討論,對彼此的科學解釋提出批評和質疑,要引導學生學會放棄錯誤的觀點,接受更合理的科學解釋。

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利用協作性的小組形式開展探究活動,使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小組工作,使學生認識到小組的成員在探究嘗試中各有所長,其知識和技能可以互補,通過這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6、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習態度、學習習慣

①採取多層次教學、因材施教,運用獎勵機制,要求學生做到:課堂內專心聽講,不做小動作,積極開動腦筋,並大膽舉手發言,發言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回答問題完整、不含糊、不羅嗦,並能對其他同學的回答作評價。

②教育學生認真思維,不懂發問,鼓勵學生認真自學,培養能力。要求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從正面引導為主,樹立榜樣、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好奇心。激發學生競爭性,採取同桌競爭的方法。

③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發揮工具書的作用。預習要同桌檢查,教師經常抽查。

7、課前鑽研教材,上好每一節課

⑴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⑵課堂上的情況。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七年級上科學教學計劃 篇5

一、學期全冊教材分析

科學新教材加強學科間的聯繫,促進了課程綜合化發展,較好地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交叉整合,而不是作簡單的拼盤式處理。

科學新教材圖文並茂,大量實物彩色圖片、形象的模型圖與優美生動的文字相結合,將科學知識生動直觀的展示出來,而不只是缺乏生氣的抽象文字符號。

科學教材重視探究學習與實踐活動等學習方式,鼓勵獨立思考,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克服課本中心和知識中心傾向,不單純強調獲取間接經驗。

科學新教材側重於提供大量科學信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留出發展空間,而不在於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多少,更不要求學生掌握系統而連貫的知識。

以上特點,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和現代科技知識,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實踐創新精神。

教材安排的順序是科學入門、觀察生物、地球與宇宙、物質的特性,組成了從宏觀到微觀不同層次的物質系統。考慮到學生剛剛接觸到這門課程,雖然有一定的知識作鋪墊,但不能過難過深,所以還是以比較直觀的描述性內容為主,較少出現需要抽象推理的內容。同時沒有出現公式,也不要進行定量計算。

二、本學期教學重點、難點

《科學入門》的教學重點是: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培養科學探究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初步掌握實驗、觀察和記錄的方法,形成測量的基本技能;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温度計和托盤天平。 教學難點是:刻度尺等測量工具的正確使用及讀數,科學探究意識的形成。

《觀察生物》的教學重點是:學會分類方法,知道合理的分類有助於科學研究;體驗生物的個體組成與羣體組成與其它物質一樣都是有層次性的;學會用放大鏡和顯微鏡進行觀察;瞭解簡單的探究過程;知道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知道細胞的結構、分裂、生長、和分化,知道動物與植物的區別,知道多細胞生物的組成,知道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是:顯微鏡的操作技能,生物分類的理念的建立,細胞分裂、生長、分化等生理活動,組織、器官、系統以及對微觀世界的認識能力。

《地球與宇宙》的教學重點:通過實驗觀察,探究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方法,通過觀察人造衞性星拍攝的地球照片和比較赤道半徑與極半徑差值,闡明地球看上去是很圓的球體。通過觀察地球儀和圖表,知道經緯度和南北半球、東西半球劃分;通過地球儀和經緯網的閲讀,瞭解運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位置的方法,通過活動課,製作小型地球儀並進行討論和評比;通過觀察平面經緯網圖的製作,瞭解地圖的繪製,通過各種常用地圖的閲讀比較,瞭解地圖三要素;學習使用常用地圖,開展地圖上的“假想旅行”;通過活動課,繪製平面示意圖。學習掌握天文望遠鏡的使用方法;學習找北極星;使用活動星圖,觀察四季星空;通過探究活動,瞭解月相變化的規律;通過實驗觀察,瞭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和類型;通過望遠鏡觀察和圖片觀察,瞭解太陽活動類型、週期及對地球的影響;瞭解月面上的環形山。通過觀察圖片等,瞭解九大行星的表面特徵。 教學難點是:地球形狀的證明;東西半球劃分界線的觀察判斷;小型地球儀制作中地軸傾斜的判斷和地球儀評比要素的歸納;經緯網地圖投影的觀察理解;比例尺大小與地圖內容詳略的關係;平面示意圖繪製的步驟;活動星圖的製作;使用活動星圖觀察四季星空;探究和理解月相變化的形成原理;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理解太陽活動和月球上的一些物理現象;建立太陽系、銀河系及宇宙的空間概念。

《物質的特性》的教學重點:晶體的熔化、液體的汽化;物質的構成;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是:晶體熔化、凝固和液體沸騰時物質的温度不變,但要吸熱或放熱;晶體和非晶體熔化的圖象;分子及分子運動圖象的建立;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判斷。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科學是一門與生活的聯繫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教師應正確引導,以期在測試中取得好的成績。本期擔任七年級1、2 班的科學教學任務, 共有學生66人。這些學生來自於農村,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教師要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進步。

四、提高教學質量具體措施:

1、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

科學基本概念的教學對於學生學好科學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學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由於概念是逐步發展的,因此要特別注意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對於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徹地揭示其涵義,也不應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絕對化。在教學中要儘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過對實驗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使學生形成概念,並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勞動中應用學過的概念,以便不斷加深對概念2、加強實驗教學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科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要堅決防止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偏向。在實驗教學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學生愛護儀,節約藥品。

3、積極開展科學課外活動。

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科學課外活動,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開闊知識視野,培養和發展能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課外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應,靈活多樣。在活動內容方面可包括聯繫社會,聯繫生活、結合科技發展和科學史,以及擴展課內學過的知識等;活動方式可採取做趣味小實驗、舉行知識講座,科學知識競賽和專題討論,或組織學生製作教具,進行參觀訪問等。在組織課外活動時,應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4、注重學生"動手"與"動腦"的結合

教師應當認識到,只有使學生將進行科學探究與學習科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全面提高科學素養。在科學課程的教學中,必須創造多種機會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在親身參與科學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感受科學過程,獲取事實證據,檢驗自己的想法和科學理論,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5、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習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造各種條件和形式,開展學生之間的交流。例如:在探究活動中要求學生認真做好觀察和實驗結果的記錄與分析,鼓勵他們運用口頭、書面、繪畫、圖表、數學公式等多種方式進行交流。在學生之間營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氣氛,培養學生提出論據、回答質疑的能力,鼓勵學生進行開放性的討論,對彼此的科學解釋提出批評和質疑,要引導學生學會放棄錯誤的觀點,接受更合理的科學解釋。

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利用協作性的小組形式開展探究活動,使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小組工作,使學生認識到小組的成員在探究嘗試中各有所長,其知識和技能可以互補,通過這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6、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習態度、學習習慣

①採取多層次教學、因材施教,運用獎勵機制,要求學生做到:課堂內專心聽講,不做小動作,積極開動腦筋,並大膽舉手發言,發言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回答問題完整、不含糊、不羅嗦,並能對其他同學的回答作評價。

②教育學生認真思維,不懂發問,鼓勵學生認真自學,培養能力。要求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從正面引導為主,樹立榜樣、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好奇心。激發學生競爭性,採取同桌競爭的方法。

③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發揮工具書的作用。預習要同桌檢查,教師經常抽查。

7、課前鑽研教材,上好每一節課

⑴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⑵課堂上的情況。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七年級上科學教學計劃 篇6

一、學情分析

通過開學一兩節課瞭解學生信息技術基礎情況,由於國小學習基礎有較大差異,所以在七年級上學期通過分層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快速適應國中階段的學習,在信息技術課堂上都能體會學習的樂趣。

二、使用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國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瞭解信息、信息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

3、學會利用多種方法獲取多媒體素材。

4、學會信息集成與發佈。

5、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四、教學方法

本學期主要採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行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五、教學行事曆:

周次 內  容

1 新學期準備工作

2 認識信息技術

3 認識計算機系統

4 認識計算機系統(實踐活動)

5 獲取與處理圖像素材一

6 獲取與處理圖像素材二

7 獲取與處理文字素材一

8 獲取與處理文字素材二

9 獲取與處理文字素材三

10 獲取與處理聲音素材

11 獲取與處理視頻和動畫素材

12 製作電子報刊一

13 製作電子報刊二

14 製作電子報刊三

15 製作演示文稿一

16 製作演示文稿二

七年級上科學教學計劃 篇7

一、 學生基本情況

本計劃針對七年級全體學生,通過上年的學習,學生對辦公軟件例如word、excel有一定了解,但是由於每一學期信息技術課時比較少,每週只有一節課,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或父母單位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聽課,課後就沒有練習鞏固的機會,所以,這一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生疏;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高,因為信息技術課並不像語文、數學那麼枯燥、單調,也不像歷史、政治需要死記硬背。相對來説學生覺得比較新鮮。但是這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並不是學習,而是打遊戲、上網聊天。所以,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二、 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是使用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信息技術》上冊,內容是全新的。內容包括:信息技術與信息社會,計算機基礎知識,文本處理。其中“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內容佔本教材的50%,可見計算機基礎是這學期學習的重點,又是難點。

知識點:收集身邊的信息,計算機與系統安全,文件管理,網絡探祕、文本處理,設置文字與段落。

三、 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和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意見》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為他們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瞭解什麼是信息、信息技術,以及信息常用的交流方式和載體。

3、初步學會使用計算機獲取和處理文字的技能。能熟練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5、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五、教學措施

本期主要採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行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六、教學進度具體安排如下表

課時 內容

第一課時 收集身邊的的信息、講解學習信息技術的方法和本學期課程計劃

第二課時 縱覽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

第三課時 綜合實踐

第四課時 計算機與系統安全

第五課時 使用資源管理器

第六課時 畫圖程序與使用

第七課時 初識因特網

第八課時 網絡基礎知識簡介

第九課時 綜合實踐

第十課時 輸入與保存文檔

第十一課時 設置文字與段落

第十二課時 插入圖片與文本框

第十三課時 製作簡單表格

第十四課時 圖文混排

第十五課時 綜合實踐

第十六課時 複習

七年級上科學教學計劃 篇8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科學是一門七年級剛開設的新課程,與生活的聯繫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教師應正確引導,以期在測試中取得好的成績。本期擔任七年級科學教學任務,這些學生來自於農村,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大多數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教師要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進步。

二、教材分析與教學策略:

新教材區別於舊教材具備以下特點:

新教材加強學科間的聯繫,促進了課程綜合化發展,較好地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交叉整合,而不是作簡單的拼盤式處理。

科學新教材圖文並茂,大量實物彩色圖片、形象的模型圖與優美生動的文字相結合,將科學知識生動直觀的展示出來,而不只是缺乏生氣的抽象文字符號。

新教材重視探究學習與實踐活動等學習方式,鼓勵獨立思考,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克服課本中心和知識中心傾向,不單純強調獲取間接經驗。

新教材側重於提供大量科學信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留出發展空間,而不在於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多少,更不要求學生掌握系統而連貫的知識。

以上特點,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和現代科技知識,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實踐創新精神。

教學策略:我們必須努力創造條件,改革現行教學方式,包括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激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所以在教學中:

1. 擯棄應試教學,努力實施開放式教學

1.1 開展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

第一、建立“情景與互動式” 教學。

第二,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第三,重視樹立學生的問題意識。

還有,課堂上充分利用教學信息資源。

1.2優化實驗教學途徑。

實驗教學是《科學》教學的重要活動方式,學生只有遵守實驗的“遊戲”規則,具備了基本的實驗技能,才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策略是:《科學》課程要求我們優化實驗教學途徑,用科學的方法使學生初步形成基本實驗習慣,提高實驗能力。

首先,課堂中演示實驗和隨堂小實驗相結合。

其次,對於分組實驗,我們不能將其作為學生驗證科學規律的一種手段,同時學生必須克服“照方抓藥”的通病,否則浪費了時間,實驗習慣的養成,實驗能力的培養便無從談起。

我們還應該充分利用課外、假期開展探究性實驗活動,積極拓展實驗教學途徑。

2. 實施探究性學習,有效地開展《科學》課程教學。

2.2探究性學習的成效,關鍵在於我們作必要的過程和方法的指導。

①對新現象、新知識提出質疑,提出自己的觀點,開展討論;

②應用已有的知識對發現和提出的問題作出假設;

③運用各種實驗方法獲取資料進行初步的科學分析;

④進行邏輯推理,得出比較切合實際的結論;

⑤將探究結論與他人合作交流等。

2.3探究性學習的成效,還在於我們進行恰當的教學設計。

3. 開展形式豐富的教學活動是《科學》課程教學的必要補充。

四.教學進度表

七年級上科學教學計劃 篇9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陳忠秋 20xx.9.3

本期擔任七年級(2)班的科學教學任務,本班級本地生不多,大部分學生來自外縣外省,成績不理想,大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科學是一門入門課程,與生活的聯繫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教師應加以正確引導,要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進步。

二、學期教學總目標

1、思想品德方面

加強學習目的性的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課外適當注意個別輔導,找原因找差距。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加強學習是的引導和課外的學習指導,使之更上一個層次。結合學科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2、知識技能方面

以落實教學大綱為重點,加強基礎知識學習,提高教育質量,防止兩極分化。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科學的方法及獨立思考、刻苦鑽研的好習慣。

3、學習常規、學習習慣方面

課前預習,明確重、難點;

獨立思考,勤動腦,勤動手,勤作筆記;

定期進行章節檢測,及時反饋,及時鞏固。

三、本冊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

教材安排的順序是科學入門、觀察生物、人類的家園——地球、物質的特性,組成了從宏觀到微觀不同層次的物質系統。考慮到學生剛剛接觸到這門課程,雖然有一定的知識作鋪墊,但不能過難過深,所以還是以比較直觀的描述性內容為主,較少出現需要抽象推理的內容。

科學新教材加強學科間的聯繫,促進了課程綜合化發展,較好地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交叉整合,而不是作簡單的拼盤式處理。 科學新教材圖文並茂,大量實物彩色圖片、形象的模型圖與優美生動的文字相結合,將科學知識生動直觀的展示出來,而不只是缺乏生氣的抽象文字符號。科學新教材重視探究學習與實踐活動等學習方式,鼓勵獨立思考,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克服課本中心和知識中心傾向,不單純強調獲取間接經驗。科學新教材側重於提供大量科學信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留出發展空間,而不在於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多少,更不要求學生掌握系統而連貫的知識。以上特點,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和現代科技知識,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實踐創新精神。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刻苦鑽研教材,努力提高課堂40分鐘的密度和效率。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設計好教學,使所講內容由淺入深,由表及裏逐層展開。同時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針對學生課後鞏固不夠及時,不夠自覺的情況,每堂課適當抽出時間進行知識點檢測反饋。

2、 提優補差措施

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多鼓勵,多督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及學習自覺性;同時,課後適當所出時間對他們加以輔導。

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課後適當地加以引導、指點,使他們對知識的掌握能提高一個檔次;同時,成立課外興趣小組,利用課餘時間加以輔助,幫助他們拓寬自己的視野。

3、 其它措施

定期進行知識點落實檢測,及時反饋學生掌握情況,並進行補漏工作。

進行章節知識的回顧,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使之系統化,便於學生鞏固。

五、教學進度總體安排

教 學 進 度 表

周 次

日期

教學內容

課時

執行情況

1

9.2-9.8

1.1科學並不神祕

1.2走進科學實驗室

1

2

2

9.9-9.15

1.3科學觀察

1.4科學測量

1

4

3

9.16-9.22

1.5科學探究

第一章複習測驗

2.1生物與非生物

1

2

1

4

9.23-9.29

2.2細胞

2.3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3

3

5

9.30-10.6

國慶放假

6

10.7-10.13

2.4常見的動物

4

7

10.14-10.20

2.5常見的植物

2.6物種的多樣性

機動

2

2

1

8

10.21-10.27

第二章複習測驗

3.1地球的形狀和內部結構

2

2

9

10.28-11.3

3.2地球儀和地圖

機動

2

2

10

11.4-11.10

期會考試

11

11.11-11.17

3.3組成地殼的巖石

3.4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

機動

2

2

1

12

11.18-11.24

3.5泥石流

3.6地球表面的板塊

2

2

13

11.25-12.1

3.7地形和地形圖

第三章複習測驗

機動

2

2

1

14

12.2-12.8

4.1物質的構成

4.2質量的測量

2

2

15

12.9-12.15

4.3物質的密度

4.4物質的比熱

2

2

16

12.16-12.22

4.5熔化與凝固

4.6汽化與液化

1

3

17

12.23-12.29

4.7昇華與凝華

4.8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第四章複習測驗

1

1

2

18

12.30-1.5

期末總複習

5

19

1.6-1.12

期末總複習

5

20

1.13-1.19

期末總複習

5

21

1.20-1.26

期末考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jihua/jiaoxue/nyxnk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