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公司企業工作計劃 >

企業工作思路範本

企業工作思路範本

20xx年是貫徹落實黨的xx大、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之年,也是“xx”規劃的收官之年,“十三五”規劃即將鋪開的承接之年。建設工作的總體思路是: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鞏固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以落實“八項工程”作為推進“兩個率先”主抓手,順應國民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新形勢,圍繞陸海統籌發展配套改革重點工作任務,堅持城建成果惠及於民,堅持依法行政服務為民,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建築市場監督管理,推進建築產業轉型升級,全力推動城鄉建設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為全市爭當蘇中新一輪發展“領頭雁”、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作出新貢獻。

企業工作思路範本

主要預期目標任務是:計劃完成城建投入214億元,繼續完善市區路網體系,注重道路的級配結構和聯繫;加快綠色南通建設,市本級新增綠化面積320公頃以上;新建崇海水廠二期40萬立方米/日;建築業完成施工總產值5800億元以上。

根據以上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任務,20xx年主要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圍繞“消除短板、優化結構”,加快城市道路建設改造

按照“科學安排、量力而行、服務民生、保障功能”的基本原則,道路建設做到“突出功能、抓住重點”。

(一)完善快速路網系統,力求暢通無阻

加快長江路西延工程步伐;根據前期預研成果及實施緊迫性程度,新建機場大道快速路;南通大學—紫琅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通京大道北段快速化改造、鐵路西站快速化通道作為3個儲備項目;預研3項,分別為市區外圍快速路網研究、江海大道再東延快速化研究、通京大道北段快速化改造。

(二)強化區域路網建設,支撐板塊發展

續建永和路、天生路南延、緯七路、人民東路跨線橋、盤香路(車管所西側路北延)等18項工程,同時新建配套建設區域內路網,其中崇川區:新城區的東部金融文化集聚區四條路及相應綜合管廊、園林路東側路(洪江路—老通啟路)2項,觀音山新城的八一路(太平路—經十七路)、中央路(經十八路)(國勝路—人民路)等11項,運河物流園的運河物流園路1(通京大道—運河物流園路2)、運河物流園路2(通呂運河—鍾秀路)、運河物流園路5(通呂運河—鍾秀路)3項;港閘區:市北新城的節制閘路跨通揚運河橋(長平路—怡運路)、怡運路及兩側景觀帶(江海大道—通寧大道)、友誼路及兩側景觀帶(經九路)(秦灶路—幸餘路)、石橋路北延及兩側景觀帶(鐵路北—幸餘路)、秦灶路及兩側景觀帶(緯九路)(江通路—國強路)等5項,唐閘的幸餘路西延(長泰路—城港路)、新華路(長平路—經七路)、經七路(幸餘路—總渠路)3項,裝備產業園的經十三路(幸福鎮中心路—鐵路北)、緯十三路(通京大道—通州界)2項。

(三)加強組團聯繫通道,促進組團發展

加快與通州聯繫通道的建設,新實施青年東路跨瀋海高速跨線橋、工農路北延。同時通州區力爭化解矛盾,保證兩條因丁澗店村對拆遷安置地塊土地利用規劃調整而暫緩建設的城北大道、幸福鎮中心路復工建設。

此外,為軌道交通建設做好相應路網準備,開工建設戰勝路北段(任港路-鍾秀路)、躍龍路改造(世紀大道-虹橋路)工程建設,在星島水岸商圈交通組織方案優化後適時啟動長平路(城閘大橋-大生路)工程,同時對軌道交通建設期間交通組織方案進行研究。

二、圍繞“優化環境、生態宜居”,大力推進綠色南通建設

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抓手,繼續加快新建公園、專類園、小遊園、道路綠化等工程項目建設步伐,不斷增加綠地總量,提升綠地品質。

(一)努力打造“城市公園綠地十分鐘服務圈”

一方面推進綜合公園和專類園建設,新建濱江大橋橋頭公園、五步口地塊綠化、城山公園、白龍湖公園等綜合公園,20xx年開始啟動植物園、動物園建設;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實施一批小遊園工程。以便民利民為出發點,因地制宜,結合舊城改造、環境整治、房地產開發、土地收儲等工程,每年建設10個左右小遊園,力爭通過幾年時間努力,改善市區特別是老城區公園綠地分佈不均的現狀,逐步實現市民出行300~500米就有一塊遊園綠地的要求。不斷優化城市綠地佈局,為老百姓提供更多休閒、遊憩、健身場所。

(二)做優做美城市主出入口、快速路、主次幹道兩側景觀

開工建設人民路東延、幸餘路東延、204國道陳橋段兩側景觀帶等道路兩側景觀帶項目;加強新建市政道路配套綠化建設,處理好行道樹樹穴與周邊管線的關係,加大樹穴規格,確保行道樹種得下、長得活、長勢旺。在加快人民路東延、長江路西延等新建道路綠化景觀帶建設的同時,實施道路綠化林蔭工程,按生態園林城市的要求,推進虹橋路等道路林蔭化建設;加強高架立交橋等垂直綠化建設,實施江海大道、東快速等高架柱墩、隔離欄垂直綠化建設,推進破牆透綠,實施沿街主要道路圍牆、欄杆垂直綠化,結合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推進躍龍路、鍾秀路西延等道路綠化景觀提升及零星地塊綠化。

(三)加快推進“兩河兩岸”景觀帶建設

通呂運河綠廊(通寧大橋—崇川大橋南側段)、(秦灶河—崇川大橋北側段)預計20xx年上半年主體建成;通呂運河星島水岸力爭年初開工建設;通呂運河崇川大橋至通京大橋段兩側景觀帶已初步考慮列入20xx年城建計劃,在崇川區、港閘區前期拆遷推進順利的情況下,將啟動實施。海港引河綠廊(通呂運河至南川河立交)力爭西側20xx年上半年基本建成,河東側將開工建設,20xx年初步建成。通呂運河綠廊(外環西路—長江)等相關後續項目,將抓緊做好前期研究工作,爭取從20xx年開始啟動建設。在兩河兩岸建設過程中,還將結合通呂運河市區段航運功能的調整,充分發揮南通濱江臨海的地域優勢,加快對“兩河兩岸”旅遊資源開發,在通呂運河沿岸因地制宜佈置遊客集散碼頭、集散中心,將長江與運河的旅遊資源有機地整合,着力打造濠河、通呂運河、長江、狼山有機融合的特色旅遊線路。同時,“兩河兩岸”建設還將考慮公共交通與慢行系統有效環通,構造便捷舒適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通過未來3到5年的集中建設,通呂運河、海港引河將由現在的單一水利運輸功能向多功能的城市綠色舞台轉變,成為集生態休閒、藝術文化等於一體的靚麗城市名片。

三、圍繞“民生優先、提升功能”,全面促進公用事業發展

以供水、供氣、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公用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不斷提升城市的保障能力。

(一)着力抓好工程推進

一是抓供水工程建設。根據省政府《寧鎮揚泰通地區區域供水規劃》,服務港閘區、通州西南部及如皋、海安未來部分供水增量;做好李港水廠60萬立方米/日及水庫300萬立方米/日建設的前期工作;新建崇海水廠二期40萬立方米/日;推進南北片清水聯通工程和通如線改造工程;全面推進自來水深度處理工藝建設改造要求,做好洪港水廠深度處理60萬立方米/日的新建工程;推進應急水源配套設施的建設;對中南世紀花城、文景嘉園、城市嘉苑、寶隆花園、瑞景新居、新苑華庭等30多個小區,180棟高層住宅的二次供水設施進行改造。二是抓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東港污水處理廠一、二期提標改造工程,規模為5萬噸/天,從一級B標準提高到一級A標準。推進建設垃圾填埋場7號池工程,做好應急填埋的準備工作;優化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工藝,提高運行處理的能力。三是抓燃氣工程配套工程。對光明新村、虹橋新村部分合計8公里老燃氣管網進行改造;新建80公里燃氣中壓管線;根據市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預計20xx年可發展居民燃氣客户25000户;計劃改造虹橋、新建新村、光明新村等地的1萬户內立管進行改造。

(二)持續加強日常監管

一是積極貫徹落實“智慧城市”要求。完善內部數字化管理,對燃氣管線、自來水管線、市政排水管線、城市照明管線進行勘測,並建立相應的管理系統。二是強化安全供水、供氣。加強對燃氣經營企業的管理,提高安全運行的水平;推進應急水源的工程後續建設,提高安全供水的水平;積極做好國家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三是做好基礎設施運行和養護。全面落實《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加強排水與污水處理的監管,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完善城市功能照明,對照明效果較差的任港新村等6個小區進行改造;對兩區支路無燈區二十條道路的照明進行改造;有計劃對積水路段進行雨污水管網改造,道路破損嚴重的躍龍路(人民路-虹橋路)紫琅路(世紀大道-長江路)進行大修。四是繼續推進水環境整治。牽頭做好河道截污整治工作,協調、督促各相關部門按照年度目標任務抓好推進。

(三)嚴格建立制度規範

做好已出台規範性文件的落實工作,未出台規範性文件的修改完善工作。根據《南通市城鄉供水管理辦法》、《南通市市區排水與污水處理管理辦法》、《南通市老洪港應急水庫水源地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落實好相關工作,加強我市城鄉供、排水管理,加強老洪港應急水庫水源地的保護和水庫水體污染防治工作。制訂《南通市區燃氣管道設施保護管理辦法》,《市區照明管理辦法》,明確燃氣管道設施、照明設施的建設維護、安全運行等相關內容。推進《南通市污水處理廠達標尾水排海規劃》、《南通市區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兩個規劃的編制工作。

四、圍繞“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加快推進建築業現代化

認真學習落實《省政府關於加快建築產業現代化促進建築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精神,以加快轉型升級為主線,以提高建築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科技創新,全面優化體制機制,不斷提升經營層次,為在全省率先實現建築業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1、以科技進步以先導,加快建築業工業化步伐。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行業技術創新體系。引導企業通過組建戰略聯盟,進行戰略合作、校企合作、技術轉讓等方式,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力度,加快技術改造,在工程建設中積極應用先進技術,增大工程科技含量,推進建築業技術更新和創新。積極開展創造優質精品工程,貫徹落實好部省有關綠色建築施工管理的政策文件、技術標準,營造綠色施工氛圍,培育綠色施工骨幹企業、示範工程,積極承建綠色、節能和可循環利用資源的高新技術項目。在中南建築產業集團、龍信建設集團使用NPC技術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進程,積極推動建築結構件的標準化、通用性,進一步提高建築構配件的工業化和施工機械化製造水平。

2、以扶優扶強為重點,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一是扶持龍頭骨幹企業。按照扶優扶強、做專做精、提高產業集中度的原則,鼓勵優勢企業通過跨地區跨行業收購、兼併、重組等形式做大做強,走規模化、集團化發展路子,努力向大型項目管理公司和工程總承包企業過渡。培育發展規模骨幹企業,扶持實力較強的一級企業向特級資質企業發展,引導高資質施工企業向開發與建造、資本運作與生產經營、設計與施工相結合方向轉變。二是積極拓展施工領域。努力適應國家重點投資方向轉移和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形勢需求,引導企業主動適應市場變化,積極調整經營戰略,向符合企業發展戰略、主業突出、贏利能力強、帶動力大、投資回報率高的領域轉移。緊緊抓住國家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加快提升在交通、水利、市政、鐵路等基礎設施領域的施工能力。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引導企業制訂人才發展規劃,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的激勵機制,加強企業與高等學校、職業院校的合作,鼓勵和支持專業培訓機構為企業培養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在當前企業用工困難、特別是高技能的技術工種緊缺的情況下,有計劃、有目的地建立穩固的勞動力基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崗位大練兵、技能大比武活動,加快推進以技工、高級技工和技師為主體的高技能人才隊伍的培養。

3、以綠色節能為目標,加快建築節能體系建設。一是設立建築節能專項引導資金。督促各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繼續積極爭取本級財政資金的大力支持,建立有效的經濟激勵機制,加強綠色建築技術支撐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全力推進綠色建築發展。二是深入貫徹落實系列法規章程。繼續加大力度宣傳《民用建築節能條例》、《江蘇省建築節能管理辦法》和即將出台的《江蘇省綠色建築發展條例》等法律法規;繼續深入貫徹落實《江蘇省綠色建築行動實施方案》,嚴格執行《居住建築標準化外窗系統應用技術規程》DGJ32/J157-20xx及其有關問題的説明等技術文件。三是切實加強建築節能工作。進一步加強建築節能設計方案和施工圖專項審查,加強施工全過程管理,加強節能專項驗收和竣工驗收總把關,杜絕不合格節能工程交付使用;加快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步伐,推進機關辦公建築和大型公共建築的能耗監測工作,嚴把節能技術、材料和產品的登記關,增強能效測評和綠色建築申報。

五、圍繞“依法行政、誠信建設”,切實加強建築市場管理

認真落實“以法治國”方略,切實規範行政執法行為,提高監管水平。以開展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為契機,切實把好工程質量關,工程建設各方質量、安全責任意識進一步增強,監管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實現本市建築市場秩序進一步規範,工程質量總體水平進一步提升。

(一)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和審批制度改革

認真學習貫徹xx屆四中全會重要精神,圍繞《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照國務院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要求,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大力推進機制體制轉變,進一步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進一步完善行政處罰案件集體討論、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等相關配套制度;繼續推進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工作,試行規範性文件和重大行政處罰案件的網上備案;全面提升規範化執法水平,組織開展縣市區行政執法交流檢查,加強三區實施委託執法工作的指導;按照“簡政放權”的要求,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創新工作舉措,加大聯合竣工驗收的力度,試推行聯合審圖;推動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強化作風建設,持續提高行政效能;進一步暢通依法行政調節、信訪、複議渠道,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二)深入開展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

(1)全面落實五方責任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明確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勘察單位項目負責人、設計單位項目負責人、施工單位項目經理和監理單位總監理工程師在工程設計使用年限內,承擔的相應質量終身責任。實現由“被動管質量”到“主動管質量”的轉變。所有工程質量驗收由質量責任主體組織及參與,並對工程質量及驗收結論負責。切實推行質量終身責任承諾書和竣工後永久性標牌制度。建立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信息檔案。加大質量責任追究力度,對履職不到位的項目負責人,給予罰款、停止執業、吊銷執業資格證書等行政處罰和相應行政處分,及時在建築市場監管信息平台公佈不良行為和處罰信息。

(2)嚴厲打擊違法發包、轉包、違法分包及掛靠行為。督促企業開展自查自糾,嚴格規範承發包行為。將對在建的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項目的承發包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檢查建設單位有無違法發包行為,檢查施工企業有無轉包、違法分包以及轉讓、出借資質行為,檢查施工企業或個人有無掛靠行為;嚴格執行《南通市施工合同備案管理制度》,加強建設工程合同備案管理。將充分應用“兩場聯動”機制,將合同備案情況作為建築市場檢查、工程現場監督的重要內容,嚴格執法,努力提高工程合同備案率。未經備案的合同,不得作為辦理工程報監、施工許可、資質升級、評優評先、信用考核的依據,形成建築市場工程交易的閉合管理。

(3)加快推進建築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健全各方主體的信用評價體系,按照“數據一個數據庫、監管一張網、管理一條線,整體把握,整體推進”的思路,進一步完善我市建築市場信用評價體系,在開展針對建築工程、市政、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的信用考核基礎上,研究、探索監理、設計等行業的信用評價標準,全面建設建築市場各方主體的信用平台;從企業基本信用、綜合考核和日常考核三部分開展信用評價工作,加強對商品房、保障房、拆遷安置房、城中村改造等涉及民生的重點重大項目的巡查和抽查;加大信用評價成果應用範圍,大力推動信用考核得分與企業招投標的掛鈎工作,實現綜合評估企業經濟、技術和企業信用的三合一綜合評標法,加強建築企業信用檔案公佈和運用工作,通過各種媒介向社會公佈企業信用情況,全力營造“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良好氛圍。

(三)切實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一是強化責任落實。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明確工程建設各方主體責任,強化建設單位的主導作用,督促其全程參與工程施工的綜合管理,全面落實建築施工單位安全主體責任、領導帶班制度以及監理、設計等單位的安全責任,形成各方主體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工作機制。二是深入開展隱患排查工作。認真梳理施工現場的重大危險源和危險性較大的作業點,抓好施工現場大型設備、高支模、深基坑等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的安全監管工作,並着重抓好重大隱患整改工作,實行重大隱患掛牌督辦制度。三是強化標準化施工。結合安全生產動態考核評價,推動企業市場行為規範化、安全管理流程程序化、場容場貌秩序化和施工現場安全防護標準化,促進企業建立運轉有效的自我保障體系。特別是在總結“雙百日”集中整治成果的基礎上,利用揚塵排污費徵收之機,加大施工揚塵控制檢查和處罰力度,確保施工揚塵得到有效控制。四是突出安全監管信息化。落實江蘇省建設工程現場管理信息平台(LBS定位系統),全面掌握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管理情況,為差別化層次化管理提供依據;推廣使用《江蘇省建築起重機械安全監督管理系統》,規範起重機械的產權備案、安裝、檢測、使用、拆卸;推廣使用塔吊全過程安全監督系統,保證起重機械處於安全受控狀態。

六、圍繞“陸海統籌、新型城鎮化”,着力推進村鎮建設示範引導

根據創建陸海統籌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任務要求,全面加強村鎮建設,推動城鄉統籌發展。一是加快我市重點中心鎮建設。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意見》要求,加強對全市19個市級中心鎮和9個臨海重點鎮建設的指導,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相關鎮的規劃論證,加強對市級中心鎮和臨海重點鎮基礎設施配套的指導與管理。二是認真做好全市農村危房現狀調查和危房改造試點工作。根據省廳的工作部署,按時做好全市農村危房現狀年度調查和20xx年危房改造試點工作,確保通過國家和省級考核驗收。三是加強對村莊建設項目的督查指導。加強對20xx年度省 “美麗鄉村”試點項目(該項目跨年度實施)進行督查和指導,按時完成市級考核,確保全市8個試點村圓滿完成試點任務並通過省級驗收。四是全面開展各項創建工作。通過開展全國或省級園林小城鎮、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樂遊農家等項目的創建以及小城鎮規劃建設試點項目的實施,全面提升我市村鎮建設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jihua/gongsi/no9g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