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節日習俗 >

紅軍長征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紅軍長征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長征最早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紅軍長征歷史背景是什麼?下面本站小編分享了紅軍長征時間,紅軍長征歷史背景等等,希望你喜歡。

紅軍長征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紅軍長征時間:

紅軍長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產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方面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陝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其中紅一方面軍行程為二萬五千裏,因此長征又常被稱作二萬五千里長徵。國民黨稱此為“流竄”。1934年10月10日晚6點12分,中共中央、xx率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部隊共八萬六千人,分別自瑞金地區出發,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從而開始進行紅軍打敗國民黨的轉折點。

轉移時經過:瑞金出發——挺進湘西——衝破四道封鎖線——改向貴州——渡過烏江——奪取遵義——四渡赤水河(意義: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到達陝北吳起鎮——甘肅會寧(長征勝利的標誌: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會師)。1936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結束。長征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是一股不可戰勝的力量,長征是一部艱難的歷史鬥爭。

紅軍長征的歷史背景:為了反抗蔣介石的圍剿

長征,是人類挑戰自然、戰勝自然的真實記錄,是革命與xx兩種力量、光明與黑暗兩種命運的生死搏鬥,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事業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部英雄史詩。然而,紅軍之所以進行長征,則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從根本上説,是黨內“左”傾錯誤和國民黨蔣介石對中國革命的鎮壓所致。

在日軍大舉入侵華北,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的時候,國民黨蔣介石卻依然堅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方針,決心消滅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紅軍,並決定採取持久戰和“堡壘主義”新戰略,同時對蘇區實行經濟,交通封鎖,企圖逐步壓縮病測底摧毀蘇區,發動了對各蘇區進行更大規模的第五次“圍剿”。

黨內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錯誤此時業發展到高峯,認為第五次反“圍剿”的鬥爭“既是爭取中國革命完全勝利的鬥爭”於是,在第五次反“圍剿”初期實行了進攻中的冒險主義,不僅為蔣介石反動派向黨和紅軍提供了藉口,而且由於把中間派別認為是所謂中國革命最危險的敵人,分散了反蔣力量。在這種情況下,“左”傾路線又是行了防禦中的保守主義,因而使紅軍完全處於被動。最後又實行了逃跑主義,使紅軍受到重大損失,中共蘇區大部喪失。黨內的“左”傾錯誤給黨和工農紅軍帶來的最嚴重的的危害,就是黨在1933年底開始的第五次反“圍剿”戰爭中的慘敗。

1933年10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動員近100萬國民革命軍圍剿各中國共產黨控制的農村根據地,並以50萬兵力重點進攻中央蘇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要控制地區)。在前四次戰役中,由於實施毛澤東的運動戰方針,國民政府軍沒有達到預定目標,均以撤退告終。在第五次戰役中,由於毛澤東失去領導權,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原名秦邦憲)採納蘇聯軍事顧問李德的建議,放棄過去四次反“圍剿”鬥爭的積極防禦方針,將這場戰爭定性為國共之間的決戰,採用軍事冒險主義,提出了“禦敵於國門之外”的口號,要求紅軍在根據地之外抵抗國民革命軍,決定在國民黨之前搶先行動,發動所有紅軍展開全面進攻,並爭取蘇維埃在全中國的勝利。

但中央蘇區只有10萬左右的正規軍和數萬游擊隊,在搶先進攻後不久即遭到巨大損失。這時共產黨方面決定進行陣地防禦,輔以“短促突擊”(短距攻擊),意圖抵擋國民革命軍的前進。但這個行動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不久,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府瑞金的北大門廣昌陷落,紅軍死傷一萬餘人。

紅軍長征的歷史意義:預示中國革命新局面的開始

紅軍長征的勝利,是毛澤東戰略思想的偉大勝利,是廣大紅軍指戰員英勇奮戰的結果。它在中國革命史上有着及其偉大的意義:

第一, 長征是歷史的新記錄,是世界上空前未有的。中國紅軍在長征途中,擊潰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戰勝人間稀有的艱難困苦,開闢了中國人民前進的道路。

第二, 長征是宣言書,它宣告紅軍師不可戰勝的力量。在長征途中,國民黨蔣介石妄圖把紅軍一口吃掉。紅軍在毛澤東領導下,四渡赤水,佯攻貴陽,威逼昆明,擊潰國民黨軍許多追殲部隊。接着,又向北勝利前進。在長征中紅軍共擊潰國民黨軍410個團和無數土匪、地主武裝,佔領五六十個城市,一路浩浩蕩蕩,所向無敵,是帝國主義和蔣介石的圍追堵截遭到破產。這充分證明了紅軍是英雄好漢,是不可戰勝的力量。

第三, 長征是宣傳隊,它在中國廣大地區內宣告:紅軍的道路就是人民解放的道路。紅軍不但是一支不可戰勝的軍隊,而且又是一支執行革命政治任務的宣傳隊。紅軍在長征途中隨時向羣眾宣傳抗日道理和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尤其是紅軍進入大別山彝族少數民族地區時由於歷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閡,以及反動派的造謠欺騙,曾受到彝族三個家族的襲擊,致使紅軍長征一度受阻。紅軍便向他們宣傳、解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劉伯承還與彝族首領結拜兄弟盟友。此後,紅軍不但安然通過,而且在沿途得到彝族人民的幫助,有些彝族人民還參加了紅軍。紅軍的宣傳,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覺悟,使各族人民深切認識到紅軍是人民解放者,認識到只有跟着共產黨走,才能獲得真的的解放。

第四, 長征是播種機,他散播了許多革命的種子。紅軍長征中所經過的地區,廣大人民羣眾英勇地向反動統治階級進行鬥爭,組織革命武裝,這都是紅軍長征散播的革命種子所獲得的結果

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它使全國人民對革命前途和抗日前途有了希望;長征的勝利促使抗日戰爭得以實現,也保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長征的勝利,保存了紅軍的基幹和黨的大批優秀幹部。特別是在遵義會議上形成了毛澤東在全黨的市級領導地位,為中國共產黨正確地領導人民革命到勝利奠定了基礎。

紅軍長征的結果: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

紅四方面軍原在川陝根據地,為向川甘邊發展,1935年 3月28日至 4月28日取得強渡嘉陵江戰役的重大勝利。然而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人張國燾等擅自決定放棄川陝根據地向西轉移。5月初,共八萬餘人開始長征,中旬佔領了茂縣、理番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紅軍以北上建立川陝甘根據地為戰略方針,中共中央決定將兩個方面軍混合編為左、右兩路軍過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隨右路軍跨過草地,抵達班佑、巴西地區。8月底,右路軍一部在包座全殲國民黨軍第四十九師約五千餘人,打開了向甘南前進的門户。9月張國燾率左路軍到達阿壩地區後,拒絕執行

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針,並要挾中共中央和右路軍南下。毛澤東等於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軍繼續北上,奪取臘子口,突破國民黨軍渭河封鎖線,翻越六盤山,於10月19日到達陝北吳起鎮,先期結束了長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羅鎮戰役的勝利,為黨中央和紅軍紮根在陝北奠定了基礎。

在國民黨重兵對鄂豫皖根據地圍攻的情況下,紅二十五軍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於1934年11月從河南羅山縣開始西移,在鄂豫陝邊建立根據地,粉碎國民黨軍兩次“圍剿”。次年7月過隴東,9月與陝甘根據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軍會師,合編為第十五軍團。第一、三軍團到達後,與之合編為紅一方面軍。

在湘鄂川黔根據地的紅軍二、六軍團,於1935年11月從湖南桑植出發,轉戰湖南、貴州、雲南三省,擊潰國民黨軍的攔截,渡過金沙江,經西康、四川,於1936年6月底至甘孜,與張國燾率領的南下受挫的紅四方面軍會師。二、六軍團合組為二方面軍。7月,二、四方面軍共同北上,在紅一方面軍接應下,10月先後在甘肅省會寧縣城和靜寧縣將台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至此,紅軍長征結束。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整整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標籤: 長征 紅軍 最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jieri/xisu/pxxmz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