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三八婦女節 >

3.8婦女節的來歷

3.8婦女節的來歷

婦女節在中國又稱"國際婦女節"、"三八節"和"三八婦女節"。那麼你知道3.8婦女節的來歷是怎樣的嗎?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3.8婦女節的來歷,希望對你有幫助。

3.8婦女節的來歷

世界3.8婦女節來歷

第一代西方女權主義:西方女權主義起源於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啟蒙運動以後,19世紀下半葉出現第一代,和歐洲工業革命同步。最初的訴求是婦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應當平等,在經濟上與男性平等。她們主要是從經濟方面訴求婦女的解放。中國19世紀20-40年代的一些社會主義者受到的女權主義影響,主要是屬於這一代的。這一時期,女權主義還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主要是一些實踐活動,像克拉拉·蔡特金領導的婦女同工同酬的運動,和“三·八國際婦女節”的誕生。

英、法等國資本主義大工業的迅速發展,為婦女運動的產生提供了經濟條件,19世紀30--40年代,英、法等國進入到機器工業大發展的階段,以大機器為主體的工廠制度代替了工場手工業制度,社會生產力得到迅速而巨大的發展;資產階級革命在各國取得勝利,為婦女運動的產生提供了政治條件,資產階級婦女積極參加了本國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婦女運動伴隨着資產階級革命而開始興起;資產階級文藝復興運動,宗教改革運動和啟蒙運動中的“自由”、“平等”、“天賦人權”思想為婦女運動的產生提供了思想條件,如美國的《獨立宣言》和法國的《人權宣言》,啟發了婦女爭取平等權利鬥爭的覺悟,是婦女運動產生的直接思想根源和理論基礎。

在產業革命的影響下,先進女性衝破中世紀以來的封建束縛,走向社會,擁有與男子同等抗衡的社會分量。然而,新興的男權政客依然蔑視婦女,於是她們開始了爭取平等權利的鬥爭。

中國3.8婦女節來歷

從1920xx年中國人第一次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以來,該節日己經成為了國共兩黨領導中國婦運的重要場域。“三八”國際婦女節代表革命傳統及其作為中國百年婦運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間。中國人首度公開、正式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在1920xx年3月的廣州,當 時正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蜜月期。

1920xx年7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始關注到婦女問題,在中共二大《關於婦女運動的決議》中提出“婦女解放是要伴着勞動解放進行的,只有無產階級獲得了政權,婦女們才能得到真正解放”這一後來以一貫之的婦女運動指導方針。隨後,向警予出任中共第一任婦女部長。在隨後的幾年裏,她多次在上海領導女工鬥爭,僅1920xx年一年間就在上海的六十間絲廠、三萬名女工中先後發動十八次罷工。但是當 時中共內部婦女力量薄弱,1920xx年6月時只有女黨員4名,到1920xx年6月時也不過13人。 建立廣泛的婦女運動統一戰線的需求迫在眉睫,在1920xx年6月中共三大《關於婦女運動的決議案》中就提出“一般的婦女運動如女權運動、參政運動、廢娼運動等,亦甚重要” 、“本黨女黨員應隨時隨地指導並聯合這種種運動,口號應是“全國婦女運動的大聯合”、“打破奴隸女子的舊禮教”、“男女教育平等”、“男女職業平等”、“女子應有遺產承繼權”、“男女社交自由”、“結婚離婚自由”、“男女工資平等”、“母性保護”、“贊助勞動女同胞”。這些口號之外,還應加入“打倒軍閥”、“打倒外國帝國主義”兩個國民革命運動的口號,以引導佔國民半數的女子參加國民革命運動” 。

就在中共二大召開的這一年,孫中山在上海召集國民黨改進會議,再次改組國民黨,在新修訂的黨綱與總章裏規定設立“婦女委員會”,以“調查國內外婦女狀況,並研究國內婦女問題之解決方法”。1920xx年1月,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婦女部部長何香凝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一大上提出了“婦女在法律上、經濟上、教育上一律平等”的提案,獲大會通過,促使《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的政綱中明確規定:“於法律上、經濟上、教育上、社會上確認男女平等之原則,助進女權之發展。” 從而確立了婦女在社會各方面平等合法地位的原則。何香凝作為中國國民黨早期最重要的婦女運動領袖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這一時期,作為國民黨中央的一個黨務部門,國民黨的婦女部同樣關注“國民革命是婦女的唯一生路”,將婦女解放與國家救亡緊密相連;在這一點上,國共兩黨婦女工作有着基本的共識。

當國共第一次合作實現後,遵照兩黨的決議,女共產黨員和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參加國民黨各級婦女部的領導工作。向警予、蔡暢、鄧穎超、楊之華等中共早期婦女工作領袖都先後在國民黨中央婦女部和滬、粵等地的地方黨部婦女部擔任領導職務。

婦女節的意義

國際婦女節是婦女創造歷史的見證,婦女為爭取與男性平等所走的鬥爭道路十分漫長。古希臘的莉西斯特拉塔就領導了婦女鬥爭來阻止戰爭;法國革命時期,巴黎婦女高呼“自由,平等,友愛”,走上凡爾賽的街頭爭取選舉權。

3.8國際婦女節是全世界婦女的節日。這個日子是聯合國承認的,同時也被很多國家確定為法定假日。來自五湖四海的婦女們,儘管被不同的國界、種族、語言、文化、經濟和政治所區分,但在這一天能夠同時慶祝屬於自己的節日。讓人們再回首那九十年前的為得到平等、公正、和平以及發展所做出的鬥爭。

國際勞動婦女節是全世界勞動婦女團結戰鬥的光輝節日。在這一天,世界各大洲的婦女,不分國籍、種族、語言、文化、經濟和政治的差異,共同關注婦女的人權。近現代以來,聯合國的四次全球性會議加強了國際婦女運動,隨着國際婦女運動的成長,婦女節取得了全球性的意義。這些進展使國際婦女節成為團結一致、協調努力要求歸還婦女權利和婦女參與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權利的日子。

“三八”國際婦女節是全世界女性共同的節日。它是各國婦女爭取和平、平等、發展的節日,也是慶祝各國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作出的貢獻和取得的成就的節日。而這一節日得以確立並廣泛推行的背後,是各國婦女長達一個世紀的不懈努力和艱苦鬥爭。

在一些地方(比如俄羅斯、中國),這個節日已經失去了政治意味,成為了簡單的男人表達對女性的愛的時刻,類似於母親節與情人節的混合。然而在其它一些地區,政治權利與婦女權益的主題由聯合國指定領導強烈的、政治的及社會的感受女性在世界各地的奮鬥,並且以希望的方式檢驗。

婦女節的影響

婦女節對國際的影響

從文化上、第一代西方女權主義:西方女權主義起源於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啟蒙運動以後,19世紀下半葉出現第一代,和歐洲工業革命同步。最初的訴求是婦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應當平等,在經濟上與男性平等。她們主要是從經濟方面訴求婦女的解放。中國19世紀20-40年代的一些社會主義者受到的女權主義影響,主要是屬於這一代的。這一時期,女權主義還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主要是一些實踐活動,像克拉拉·蔡特金領導的婦女同工同酬的運動,和“三·八國際婦女節”的誕生。

從政治上、在這一天,世界各大洲的婦女,不分國籍、種族、語言、文化、經濟和政治的差異,共同關注婦女的人權。近幾十年來,聯合國的四次全球性會議加強了國際婦女運動,隨着國際婦女運動的成長,婦女節取得了全球性的意義。這些進展使國際婦女節成為團結一致、協調努力要求歸還婦女權利和婦女參與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權利的日子。[48]

從思想上、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它是全世界的婦女組織所慶祝的重大節日。關於婦女節的這個想法早在20世紀就被提出來了,但是直到1920xx年才在美國舉行了第一個婦女節。1920xx年,第一個國際婦女節在德國、奧地利、丹麥和歐洲其它一些國家舉行。從那時起,這個日子在許多國家被作為全國性假日來慶祝。它標誌着女性在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上所取得的成就。各國的婦女們都慶祝這個重要的日子。因為它代表了公平、公正、和平與發展。

婦女節對中國的影響

從文化上、“三八”國際婦女節——這個全世界婦女的節日,到21世紀已經走過了一百年的歷史;從1920xx年中國人第一次慶祝這一節日,至20xx年已有90個年頭;從1960年中國第一批萬名(個)“三八紅旗手(集體)”誕生,這個光榮稱號也已經年過半百。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婦女以各種各樣的形式紀念這一節日:北伐路上的遊行、抗戰街頭的募款、內戰時的示威、阮玲玉的自殺、丁玲的隨筆,等等;“三八”國際婦女節這百年的歷史,與中國的婦女運動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了中國婦女運動的特殊公共文化空間。

從政治上:廣州各界婦女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活動,在中國婦女運動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僅為中國婦女爭得了第一次慶祝自己節日的權利,而且體現了革命婦女力量的大聯合,成為首次國共合作時期,國共兩黨結成婦女統一戰線的標誌。” “為中國婦女運動史上開了一個新紀元”。

從思想上、與其它節日——諸如國慶節、植樹節、聖誕節等不同,“三八”國際婦女節有其鮮明的性別屬性——它是婦女專屬的節日。以“三八”國際婦女節紀念活動為主題的罷工、集會、遊行示威等,正是中國婦女在20世紀以來形成新的“社會性別”認同的最重要的場域之一。

標籤: 婦女節 來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jieri/sanba/nxo7v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