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端午節 >

端午節的來歷(精選14篇)

端午節的來歷(精選14篇)

端午節的來歷 篇1

端午節於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舉行,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與春節、中秋同屬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來歷(精選14篇)

傳説屈原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但是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傳,而且不少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故此有人推測,端午節源於對惡日的禁忌

另外一種説法指出古代中國南方有個少數民族自認為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他們把食物裹在竹葉裏,投到江裏面去,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端午節的來歷 篇2

中國的傳統文化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有過年的倒福、中秋節、還有端午節,現在我就給你介紹一下端午節。

傳説楚國的皇上是一個昏君,只顧吃喝玩樂,屈原卻説無效就投江自盡了,他投江時候還抱着一塊巨大的石頭,因為這樣他一下江就沉下去,在也上不來了。

屈原投江以後兩岸的老百姓划龍舟去救屈原,人們把江都找遍了,但是還是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在這個緊張危險的時候,突然有一位百姓站出來,他説我們就不了屈原不要緊張,我們可以丟魚和蝦愛吃的東西比如:粽子、雄黃酒、蛋等東西去江裏……

從此,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端午節,人們一到端午節就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

時間慢慢長久了,傳統文化也慢慢流傳下來。

端午節的來歷 篇3

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一位大官叫屈原,他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那時候有一個最強大的國家叫秦國,一直想攻佔楚國和齊國,屈原就提議楚國聯合齊國一起去攻打秦國。可楚國的國君沒有聽屈原的建議,反而把他貶官流放。

後來秦國果然侵佔了楚國。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國被消滅心如刀絞。所以他在農曆五月初五寫下了最後一首詩《 懷沙 》 ,然後抱着石頭投入了汨羅江。

人們聽到這個消息後,爭先恐後地划着船來救屈原。可他們一直追到洞庭湖,還沒有看見屈原的蹤影。人們悲痛欲絕,生怕魚蝦來吃屈原的屍體,就用那棕葉包着糯米紮好扔進水裏,給魚蝦去吃。

從此以後,人們把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直到今天,每年的端午節人們還在賽龍舟,吃粽子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的來歷 篇4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有生氣勃勃的春節,秋意濃濃的中秋節……但是我最喜歡端午節,端午節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呢!

戰國時期,請過為了統一中國,向楚國發兵攻打,但是卻攻打不下來。就假裝發求和信,楚懷王就打算簽下求和信。這是,愛國詩人屈原,他是大臣阻止楚懷王,而受到楚王和眾臣的指責,被降職回老家。就在五月初五的時候,楚懷王被秦國殺害,楚國就滅亡了,屈原聽到消息後,百感交集、心如刀絞。最後抱着一塊石頭,跳進了楚江裏,自殺了。這是,正是農曆五月初五。

後來,屈原的愛國精神把老百姓感動了,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他們都到楚江邊,為了不讓江中的魚蝦吃了屈原,就把米飯投進江中,不讓屈原被持刀,還在那一天坐小舟去打鬧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出現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和掛艾草的端午節習俗。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不僅是端午節,還有許多節日值得我們去探索,屈原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端午節的來歷 篇5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當這個時候,各家各户都包好了粽子,準備那一天吃得飽飽的。還有一首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怎麼樣,這首兒歌好聽吧。

端午又稱“重五”,所以很多習俗都和“五”這個數字有關聯。而且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子、手腕或者足踝,稱為長命縷。

端午節的來歷/習俗都很多,説也説不完。其中有一個來歷是這樣的,古代有個詩人叫屈原,他受到壞人的誣陷,為了證明自己是清白的,他投汨羅江而死,主張愛國主義。後來的人們賽龍舟是為了撈救他,投粽子是為了讓魚蝦吃飽,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們柳州過端午節的方式是:一大早,大家先去買艾葉和菖蒲掛在門口,再貼上紅紙。我奶奶還會包粽子,粽子的材料是豆子、板栗、豬肉。吃起來可香了!

説了這麼多,相信大家都瞭解端午節了吧。

端午節的來歷 篇6

我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講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吧!

從前,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你們猜一猜他是誰?對了,他就是屈原。屈原被別人誣陷了,被迫跳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一天就將粽子扔進汨羅江,餵飽魚蝦,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這一天,還要賽龍舟,是為了撈起屈原的屍體,可沒撈起來。屈原離我們有幾千年,屍體早就腐爛了,我想這大概是人們為了紀念屈原的才一直這麼做的。

我們這裏端午節是這樣過的:一到端午節,清早長輩們就去菜場買回來艾草掛在門前窗户上,掛艾草是為了驅蚊避邪!

端午節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歡樂,還讓我們學到了知識!啊,過端午節可真好啊!

端午節的來歷 篇7

晚上,我請爺爺講端午節的來歷。

飽學的爺爺用蒼老的聲音,穿越了遙遠的時空,將我帶到楚國。

楚國時,朝廷腐敗無能,官員們魚肉百姓,人民怨聲四起。楚國走向衰落。

當時,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着遠大的政治抱負,他連續幾次寫出改革朝綱的奏摺呈給皇帝。但是皇帝不但沒有采納屈原的正確主張,還把他拘禁起來……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屈原以死抗爭,毅然跳下滾滾汩羅河。

屈原的愛國精神感動了人民。人們紛紛趕來,划着竹排小舟沿江找尋屈原,但尋找多日未果,就無奈地往河裏撒一些白米,希望魚兒們不吃屈原的屍體。可是米粒太小也容易分散,魚吃不到怎麼辦?於是有人就想到包粽子的方法。用葦子葉捲成一個尖尖的小筒,往裏面塞上糯米,再用細細的馬蓮草纏好包成一個個粽子,丟進河裏,魚兒就可以吃飽,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

為了世世代代紀念屈原,人們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為端午節。

後來,人們就以吃粽子,賽龍舟的方式,永遠紀念屈原。聽到這裏,我不禁流下了晶瑩的淚水……

端午節的來歷 篇8

離端午節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街上飄着陣陣粽香。

我和我的媽媽準備好糯米、粽葉和線等,開始包粽子。我目不轉睛地看着,只見媽媽拿一張粽葉捲成漏斗型,再往裏面加上參有紅豆的糯米,然後用粽葉包成三角形,最後用線把它拴好。看着媽媽包粽子,我不解地問媽媽:“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媽媽耐心地給我講到:“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由一個着名的詩人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陰曆5月5日這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真是太可惜了!”聽完媽媽講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歎息道。

媽媽繼續説道: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媽媽停下手中的活,抬頭問我:“你看見過賽龍舟吧。”“我們去年在新津看見過啊”我不解地問。“其實,賽龍舟也與端午節有關。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哦,是這樣的。想不到一個節日還有這麼多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們經常過的節日,竟然有這麼多的文化。

吃着香噴噴的粽子,我深深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我發誓要好好學習中國文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端午節的來歷 篇9

今天是端午節了,但我不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媽媽告訴我,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屈原的大臣,小人對皇上説了屈原的壞話,皇上不再信任屈原,就把他流放到遠方,他很傷心就跳河殉國了。老百姓們為了紀念他,就往河裏扔吃的東西,最後形成了端午節。

端午節我們吃粽子,系彩繩,賽龍舟,真是熱鬧非凡呀!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端午節嗎?我們吃粽子的時候別忘了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呀!

端午節的來歷 篇10

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 不知道的那我告訴你們。

奶奶説是這樣的:“端午節吃粽子的傳統風俗與紀念屈原有關。傳説屈原投江後洹羅江附近的漁民聞訊立即駕漁舟趕來搶救。為了儘快救到屈原的遺體,大家有的用木板、扁擔當漿片,幾個人划着一隻船,爭先恐後,沿江而下到洞庭湖,一直沒有找到。這裏的漁民耽心屈原的遺體被魚吃掉,就用竹簡裝米丟在水裏,讓魚去吃,免得傷害他。東漢初年(公元1世紀)長沙有個叫區回的人,白天睡覺,夢見屈原對他説:“聽説你要來祭我,我很感謝你。

可是每年大家投在水中的祭米,都給蛟龍搶吃了,希望你用楝樹葉把桶塞好,外面用五彩絲線纏起來,因為蛟龍怕這些東西,區回就照他的話去做。這就是五月五日————端午節家家户户都包粽子的由來,據蕭樑時吳均(續齊諧記)説:“世人作粽,並帶五彩絲及楝葉,皆汩之遺風也。”

端午節的來歷 篇11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和媽媽帶着我去表姐家玩。

一路上,我懷着高興的心情,來到表姐家。到了表姐家,表姐説要給我講一個端午節由來的故事,表姐説:“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樂章。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表姐説的頭頭是道,我聽的津津有味。現在,我終於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了。

端午節的來歷 篇12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説一説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端午節的來歷 篇13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説一説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端午節的來歷 篇14

今天是農曆五月五日,也就是我們説的端午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相傳楚國滅亡了,屈原投了汨羅江,當地百姓馬上划船去江中救屈原,一直劃到洞庭湖。那天正好下雨,好多小船都在岸邊停放,當那裏的人們得知是為了救屈原之後,也冒雨出動,爭相進洞庭湖尋找,後來就演變成了划龍舟。百姓們怕江河裏的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把自家帶的米團投進江中,後來就演變成了吃粽子。

端午節還有吃蛋黃,系五色線,採艾葉,掛香包的習慣。吃蛋黃是因為它是黃色的食物,因為這個時候青黃不接,吃黃色食物意味着接上了,系五色線是祛除疾病的意思,端午節繫上,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出現彩虹之後,把五色線扔進水裏,就是把病趕走的意思,採艾葉,掛香包,意思是這個季節蚊蟲比較多,它們具有特殊的味道,可以驅走蚊蟲,趕走疾病。

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下面來説一説端午節這天我所經歷的事情吧。端午節早上,還在睡夢中的我被奶奶給我係五色線的小動作驚醒。奶奶還在我的書包上繫了個香包,希望我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起牀之後爺爺給我剝了兩個粽子,拿了一個雞蛋,笑眯眯地讓我吃,我知道吃粽子和雞蛋有好的寓意,於是就大口吃起來,糯米綿軟,紅棗香甜,雞蛋是鹹的,蛋黃黃的流油,香噴噴的,吃完走出門,我發現我家大門口放着兩把艾葉,離很遠就可以聞到艾葉的味道,有了它,蚊蟲就不會再進我家門了。

端午節我紀念了愛國詩人屈原,又瞭解到了端午節的習俗,還吃到了好吃的粽子,這個節日我過得好快樂。

標籤: 端午節 來歷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jieri/duanwu/k3x4k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