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春節 >

春節作文示例

春節作文示例

春節是中國傳統喜慶節日,在春節裏,遇到有趣的故事,不妨將它記下來,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作文相關資料,歡迎閲讀。

春節作文示例
春節作文範文一

相傳,很多年以前,在山清水秀的定陽山下,有個不太大的村莊。村頭山坡上,有間小石屋,住着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他家境貧寒,以打柴挖藥為生。那時節令很亂,弄得莊稼人無法種田。萬年是個有心計的青年,想把節令定準。可是,從哪裏下手呢?

一天,萬年上山打柴,坐在樹下歇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就制了一個日晷,測日影計算一天的長短。可是,天有云陰霧雨,影響測記,他就想再做一件計時器具,好彌補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山挖藥,來到泉邊喝水,崖上的泉水有節奏地滴答滴答響着,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望着泉水出了神,思索了一陣,回到家裏,畫了畫、試了試,做成了五層漏壺。

從此,他測日影、望漏水,勤勤懇懇。慢慢的,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從頭重複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那時的天子叫祖乙。節令的失常,使他很着急,就召集百官,朝議節令失常之因。節令官叫阿衡,他不知道日月運行的規律,就説是人們做事不慎,得罪了天神,只有虔誠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寬恕。祖乙齋素沐浴,領百官去天壇祭祀,並傳諭全國,設台祭天。

但祭來祭去,不見收效,時令照樣亂,各地的老百姓為了修建祭台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膽汁拌黃連——苦中加苦。萬年忍不住了,就帶着他的日晷和漏壺去見天子。

萬年見了天子,説了冬至點,講了日月運行週期。祖乙聽罷,心中大喜,即令大興土木,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上日晷台,造上漏壺亭。又撥了十二個童子守漏壺,精心記錄,按時報告。

一天,祖乙讓阿衡去日月閣詢問制歷情況,萬年指着草歷説:“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阿衡一聽,深覺有理,心中卻不安起來。他暗想:要是萬年把節令定準,天子心喜,重用萬年,誰還聽我阿衡的?阿衡想啊想啊,一心想把萬年除掉。

那天阿衡打聽出一個善射的刺客,就派人請到家裏,擺上酒筵,説明緣由,許以重禮。刺客答應當夜就去行刺。

天交二鼓,刺客趁酒興離開了阿衡,向日月閣奔去。怎奈天壇周圍,日月閣下,有衞士嚴守,刺客不能近前,就拉弓搭箭向日月閣上正觀星象的萬年射去。誰知刺客因為飲酒過多,眼睛發花,飛箭只射中了萬年的胳膊。萬年哎呀一聲倒在地上,眾童子急呼拿賊。衞士們聽到喊聲,一齊出動,捉住刺客,扭見天子。

祖乙問明實情,傳令將阿衡收了監,又親自出宮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非常感動,指着申星説:“申星追上了蠶百星,星象復原,夜交子時,舊歲已完,時又始春,望天子定個節吧。”

祖乙説:“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愛卿入閣,三載不出,披肝瀝膽,以月圓準製出太陰曆,真是功高德重。如今愛卿被奸佞暗算,且隨我到宮中調養吧。”

萬年説:“太陰曆雖然草創,但還不十分準確,歲尾還剩有點滴時辰。如不把這歲末尾時閏進去,日月如梭。過來過去又會錯歷。臣負眾生所望,深受天子之恩,願醉心日月閣,細加推算,把草歷定準。”

就這樣,萬年在日月閣中,仔細觀察草木麥菽的榮枯,精心推演,把歲末尾時積日成月閏了進去。那年五月,祖乙到天壇行祭,祭罷天神,又登上日月閣,把祭神的五月鮮桃賜給萬年。萬年獻上太陰曆,祖乙望着日夜操勞的萬年,眉也白了,須也白了,深受感動,就把太陰曆定名為萬年曆,還封萬年為日月壽星。

因此,後來人們也把春節稱作年,每每過年之時要在屋裏掛上壽星圖,象徵新歲添壽,以此對功高德重的萬年寄以懷念之情。

春節作文範文二

眼瞅着過年了。做人家台灣女婿這麼多年,這回得説説台灣過年的事兒了。

老百姓一年到頭就盼着過年這麼點念想兒,可一到了年關又都各家唸了各家的難經。有喜慶的,就有撅嘴的。

比如我吧,娶台灣媳婦時,和她商量的頭件大事就是如何過年。説心裏話,不管是她還是我,不在家陪老人過年,還都是頭一遭。估計和大多數兩岸配偶一樣,到了年關,今年大陸明年台灣,反正總會讓一方老人惦記着隔海相望的兒女。

結婚那年春節,我從了媳婦,去了台灣。其實心裏也蠻興奮的,至少多了個盼頭,可以看看台灣人是如何過年的。

到台灣過年,總要走親訪友,串串門。一開始,我對春節期間的交通有些發悚。大陸過年時的交通實在把人嚇怕了。老婆寬慰我説,別怕,別怕,台灣年節交通還算可以的。

實話講,在大陸,我也盼着過年,熱鬧啊。但最頭疼的就是交通。年年春節未到,地上管輪子的,天上管翅膀的,都緊張得要命。一旦那紅衞兵大串聯似的人潮開始湧動,各地交通樞紐就成了濃得攪不動的人粥。

老婆説,在台灣,到了春節,台南台北的,東邊西邊的,人員也是大流動,年輕人尤其愛往大城市裏鑽,台北和高雄也是擠滿了淘金的人羣。可島內的交通網線密集,電話、網絡等便捷的訂票系統也比較發達,所以,除個別時段貫穿南北的高速路上有些擁堵外,像大陸這樣逃命般的遷徙是沒有的。

真正到了台灣,才發現沒了擠車這一“傳統項目”,台灣的年味就與大陸不同了。另外,兩岸春節習俗也不完全一致。

像臘八,大陸興喝臘八粥,而臘八之後,就算進入春節的預備期了。買年貨的訂年夜飯的,聚餐的告辭的,還有送禮的賄賂的,也有討債避風的,就跟臘八粥一樣攪在一起了。在北京,市內交通就是一個信號,一過臘八,那開車上街就比平常難走得多。

而台灣,居然不過臘八,這倒讓我有些意外。老婆説,這有什麼稀奇的,你們大陸還不過冬至節呢,頂多吃個餃子拉倒了。冬至,在台灣可是大節日,過年是“春”節,冬至則是“冬”節。

按以前農耕時代的老禮兒,確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説頭。到了冬至,就意味着新的一年到了。台灣還真把這習俗傳承了下來。

在台灣街頭,過節景象也與我想像的不同。大紅的燈籠、高飄的汽球、爆閃的霓虹、高揚的綵帶,這些並不多見。

老婆説,台灣過年確實大不如前了。不像大陸,過年好像人們在大把大把地扔鈔票,而台灣除了在臘月二十九這天之前,要完成大掃除和貼春聯這兩項習俗以外,就沒有太多讓我感覺出要過年的心氣兒了。

説到這裏,她有些感慨,這些年台灣經濟不怎麼景氣,誰還有心思在過年這事兒上花太多錢啊。以前,這時候,早就鑼鼓喧天,張燈結綵,鞭炮不斷了。

就拿鞭炮來説吧,每逢臘月二十九,台灣家家户户都要祭拜。照以前的傳統,祭拜過後,各家都要在門前大放爆竹,一地紅屑,如一條紅毯相連。在台灣很常見的透天厝(類似於聯排別墅)兩旁的街道上,若哪家未放鞭炮,“紅毯”就此斷掉,那就會被看做不吉利。可惜,這兩年中,“紅毯”已經鮮見街旁。

倒是祭拜的傳統,一直沿襲下來。越是經濟不景氣,人越是希望到祭拜中尋求些心理安慰。

臘月二十九祭拜時,各家供桌上,各色水果糕點和燭台香爐金紙都要一應俱全。子醜相交時分,就要焚香對空敬拜,既拜天上四方神明,也拜門前土地,並祭告祖先。除了感謝神明一年的照顧庇佑,也求保一家老小來年平安,風調雨順大發利市。祭桌旁有個火盆,祭拜後將金紙投進熊熊烈火中,誰家火盆興旺,那誰家來年就會紅紅火火,財旺人興了。

到台灣廟裏看一看,也能感覺出超旺的祭拜人氣。大年七年級,一家老小一定要去廟裏拜拜。媽祖廟關公廟土地廟城隍廟,到處是揮散不去的香火煙霧,恨不得將廟宇薰成一座香殿。

值得一説的,是台中南投的一座廟,居然開設了“神明銀行”。和真實的銀行相比,這裏除了發行的幣種不同外,其他“手續”和真實的銀行竟然相似。據説,跟神明貸款越多,來年就越能“錢生錢”。錢生了錢後,來年的春節,再到廟裏向神明“還貸”,然後可以再貸。

這些習俗雖與大陸有異,但同為炎黃子孫,根,還是一個。文化可以有差異,觀念也可以不同,但融合是必然的趨勢。大同的未來,才是真正的一家人,那時才叫普天同慶。

順便説一下,大陸春聯的橫批都是類似“普天同慶”這樣的四言。在台灣可不是這樣,他們的橫批居然全是七言。我也沒搞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春節作文範文三

倏忽之間,兵已做了十四春秋,每遇了過年,就念着回家。急慌慌寫一封家信,告訴母親説,我要回家過年。母親這時候便拿着那信,去找人唸了,回來路上逢人就説,連科要回來過年了,彷彿超常的喜事。

接着,過年的計劃全部變了,肉要多割些,饃要多蒸些,扁食的餡兒要多剁些。做這些事情時,母親的陳病就犯了,眼又澀又疼,備各骨關節初刀碎了一樣。可她臉上總是笑意充盈着,挖空兒到鎮上的車站,一輛一輛望那從洛陽開來的長途客車。

車很多,一輛又一輛地開來;人也很多,一湧一湧地擠下。她終於沒有找到她的兒子,低着頭回家,夕陽如燒紅的鐵板樣烤壓着她的後背。熟人問説哪兒去了?她説年過到頭上了,卻忘了買又一包味精。那人又説味精不是肉,少了也就少了。母親説,我孩娃回來過年,怎能沒了味精呢?

回到家,母親草草準備了一頓夜飯,讓人吃着,身上又酸又疼,舀了飯,又將碗推下,上牀早早睡了。然卻一夜沒有閤眼,在牀上翻着等那天亮。天又遲遲不亮。就索性起來,到灶房用菜刀小心地剁出一串煩亂的響音。剁着剁着,案板上就鋪了光色,母親就又往鎮上車站去了,以為我是昨晚住了洛陽,今早兒會坐頭班車回家……

這樣接了三朝五日,真正開始忙年。母親要洗菜、煮肉、發麪,掃房屋,請人寫對聯,到山坡採折柏枝柱,着實挖不出空閒,就委派她身邊鄰舍的孩娃到車站等候。待孩娃們再也感覺不到接人的新鮮,母親也就委派不動他們了。那車站上就冷清許多,忽然間彷彿荒野。

這時候,我攜着孩子,領着妻子,從那一趟客車下來,踩着那換成了水泥的街路,激動着穿過街去,回到家裏。推開門時,母親正圍着圍裙在灶房忙着,或在院落剝玉米穗兒餵雞,再或趴在縫紉機上替人趕做過年的新衣。然無淪忙着什麼事情,那塊自染的土藍圍裙總是要在腰上繫着。這時候看見我,妻和孩子,便怔略徽一怔,過來抱了她的孫子,臉上映出難得有一次的紅潤,説你們外面忙,火車上人又是多,回不來就不要回了,誰讓你們趕着回來過年呢?明年再也不要回了。

妻不是農村的人,她一生受到的是和農村文化截然不同的教育,甚至和她同樣的城裏人相比,那教育也很獨僻,所以與鄉村的文化和習俗,她是堅決地格格不入。每次回家,打算着初六返回,八年級她便焚心的急。今午過年,我獨自同孩子回了,且提早寫信,明確日期:臘月三十回家,午時到洛剛,下午響半到鎮上。一切都準時得少見,長途客車顛到鎮上時,我問孩子:

“見了奶奶你怎麼辦?”

“讓奶奶抱着。”

“説啥?”

“説奶奶好,我想你。”

“還説啥?”

“説媽媽上班回不來。媽媽讓我問奶奶好。”

“還怎樣?”

“過年不要奶奶的壓歲錢。”

這就到了鎮上。鎮上一如住年,兩邊擺有煙酒攤、水果攤、花炮攤。商店的門依然地開着,彷彿十四年未曾關過。這時候已貼了大年,採買的人都已買過,賣主們也只等那忘買了什麼的粗心人突然光顧。街上是一種年前的冷清,想必大人們忙着,孩娃也在家裏忙着。我拉着孩子下了汽車,四顧着找尋,除了夕陽的光照,便是攤販收貨回家的從容,還有麻雀在路口樹上孤獨的啁啾。

沒找到我的母親。

孩子説:“你不是説奶奶在車站接我嗎?”

我説:“奶奶接厭了,不來啦。”

我牽着孩子的小手,揹着行李從街上穿過,行李沉極,全是過年的貨品:酒、煙、水果糖,糕點、麥乳精、罐頭和孩子穿小了或款式過時卻照樣新着能穿的小衣。我期望能碰到一位熟人,替我背上一程,可一直到家,未曾見了哪個村人。

推開家門時候,母親正圍着那塊圍裙,在房檐下攪着麪糊。孩子如期地高喚了一聲奶奶,母親的手僵了一下,抬起頭來,欲笑時卻又正色,問,就你和孩子回來了?我説,孩子他媽廠裏不放假。母親臉上就要潤出的喜紅不見了,她慢慢走下台階,我以為她要抱孩子,她卻只過來摸摸孩子的頭説,長高了,奶奶老了,抱不動了。

到這時,我果真發現母親老了。孩子也真的長高了,已經到了他奶奶的齊腰。我很受驚嚇,彷彿母親的衰老和孩子的長成都是母親語後的事,突然間的事。跟着母親,默默地走進上房,七步八步的路,也使我突然明白,我已經走完了三十三年的人生。

我問母親:“怎的也不去車站接我們?”

母親説:“知道你們哪天哪一陣到家,我就可以在家給你們按時燒飯了,不用接了。”

説話時,母親用身子挨着她的孫子,麪糊在他的頭上方攪得很快。她問:“在家住幾天?”

我説:“過完正月十五。”

她説:“半個月?”

我説:“十六天。”

“當兵十多年,你還從沒在家住夠過這麼長時間哩。”母親這樣説着,就往灶房去了,小小一陣後,端來了兩碗雞蛋麪湯,讓我和孩子吃着,自己去擀葉兒包下扁食。接下,就是幫母親貼對聯,插柏枝,放鞭炮……

鞭炮的鳴炸,宣告大年正式開始了。

夜裏,我抱着睡熟的孩子陪母親熬年,母親説了許多村中的事情。説誰誰家的女兒出嫁了,家裏給陪嫁了一個電視機;説誰誰家的孩考上大學了,家裏供養不起,就不上了。最後就説我的那個姑死時病得多麼的重,村裏哪個人剛四十就得了癌症,話到這兒時,母親看了一眼桌上擺的父親的遺像。我便説,娘,你獨自在家寂寞,不妨可以信信佛教、基督教,信迷信也行,同別人一道,上山找找神,廟裏燒燒香,不説花錢,來回跑跑身體會好些。

母親説:“我都試過,那些全是假的,信不進去。”

再就不説了,夜也深了進去,森森地黑着,便都靜靜地睡下。來口,我絕早起牀,放了七年級鞭炮,先將下好的餃子敬上神位,又將另一碗端到孃的牀前。娘吃後又睡,直睡到太陽走上窗面,才起來説,大真好啊,過了個好年。

七年級這天,母親依舊很忙,出出進進,不斷把我帶回的東西送給鄰舍,回來時又不斷用衣襟包一兜鄰舍的東西,如花生、核桃、柿餅。趁母親不在,我看了母親的過年準備,比任何一年都顯豐盛,饃滿着兩箱,油貨堆了五盆,走親戚的禮肉,一條條掛在半空,共七條。我有四個姑,三個舅,我算了,馬不歇蹄走完這些親戚,需我五天至六天。可在我夜間領着孩子去村裏看了幾個老人後,回來時母親已把我的提包掏空又裝滿了。

她説:“你明天領着孩子走吧。”

我説:“走?我請了半月假啊。”

母親説,你走吧,過完七年級就過完了年,你媳婦在外,你領着娃娃回來,這是理道不通的哦。你和孩娃,還有孩娃媽,你們才是真正的一家人,過年咋樣也不能分開的!

我説:“過完十五再走。”

母親説:“你要不是孝子,你就過完十五再走。”

一夜無話。來日母親果真起牀燒了早飯,叫醒我和孩子吃了,就提着行李將我們送往鎮上車站。這個年,是我第三十三次在老家過年,是我在家過得最短的一次,前計後算,也才滿了一天,且走時,母親交待,説明年別再回了,外面過年比家裏熱鬧。

標籤: 示例 春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jieri/chunjie/n89rg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