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景區導遊詞範文(精選15篇)

景區導遊詞範文(精選15篇)

景區導遊詞範文 篇1

各位遊客

景區導遊詞範文(精選15篇)

我們今日將要遊覽的是著名的趵突泉公園,它位於山東省的省會濟南市,在前往趵突泉的途中我給大家講一講山東的概況,山東現轄17個市,總人口為9400萬,自古就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區之一。同時那裏還是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山東是僅次於廣東的經濟大省,以農業為主。擁有國家5A級景區3處,分別是曲阜、泰山、蓬萊。山東省的高速公路里程居全國前列。

濟南是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中心,也是國家批准的副省級城市。濟南屬於暖温帶大陸性氣候。濟南市總面積8177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257平方公里,現轄歷下、市中、槐蔭、天橋、歷城、長清6個區,平陰、濟陽、商河3個縣和章丘市户籍總人口為700萬人。

濟南歷史悠久,是中華禮貌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那裏是舜的故鄉,也是龍山文化的發現地。自明清以來,濟南一向是山東省省會。1929年7月設立濟南市。濟南誕生了許多歷史上著名的人物,像扁鵲、房玄齡、李清照、辛棄疾等。另外李白、杜甫、蘇軾、曾鞏都曾先後在濟南生活、遊歷過。

説話間我們就來到了趵突泉公園,趵突泉的泉水是有濟南地區複雜的水文地質條件決定的。濟南南部山區的石灰巖被水溶解侵蝕,構成溶洞和裂隙,吸收地表上的降水和徑流,由南向北潛流。

當這些地下水流至市區時,遇到東西北三面的質地堅硬的火成巖的阻擋,水流很多彙集,構成強大的靜壓力,在低窪的市區湧出地表,構成天然湧泉。趵突泉公園建於1956年,因為院內有趵突泉而得名。它位於濟南市中心,總面積10.5公頃,與大明湖、千佛山併成為濟南市三大名聖。

趵突泉為濟南72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與其附近的27處泉組成了趵突泉公園。我們此刻來到了東門,大門匾額上的“趵突泉”3個大字是有郭沫若同志題寫的。走進大門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這座假山。俗話説逢峯右轉,此刻就請大家隨我往右轉,在我們面前的小橋叫晴雨橋,是因下頭的晴雨溪而得名。前面的一塊高聳的名石叫龜石,是一塊著名的太湖石,是元代的張養浩收藏的。過了龜石我們來到馬跑泉。

據説此泉是由北宋抗金名將關勝的戰馬刨出來的,故得此名。此刻在我們的左邊的就是漱玉泉了,據説李清照曾在此居住過,經常在泉邊洗漱,全因而得名。我們右手邊的這座古典風格的建築是“李清照紀念堂”這是根據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邊的記載,與1959年為紀念這位傑出的女詞人而建造的。

與1999年擴建,此刻面積4000多平方米,成為國內面積最大的李清照紀念堂之一。屏風上的墨跡是郭沫若與1959年為李清照題的詞,前面是“一代詞人”後面是“傳送千秋”。大家來看紀念堂正廳前抱住上的楹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柳深處”,下聯是“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

正廳中的塑像就是李清照,用石膏雕塑的,象徵着李清照清清白白的一生。牆上的畫像,是李清照31歲時的畫像。大家隨我右轉,去蠟像館瞭解一下這位著名女詞人的一生。蠟像館分為四個部分:父母教誨;師壇綻秀;志同道合;流寓江南。有關她的記載截止到73歲,可是這位女詞人的詩句和高尚情操卻將永世流傳。

出紀念館過柳絮泉、金線泉我們來到了尚志堂,那裏是古時官家或私人藏書和講學的地方。我們此刻來到了趵突泉的主景區,在我們面前有三座大殿,分別是娥英殿、三聖殿、濼源堂,首先我們看一下濼源堂楹聯,是元代趙孟頫的詠泉佳句,上聯是“雲霧潤蒸華不注”,下聯是“波濤聲震大明湖”,是著名書法家金棼先生寫的。趵突泉古稱濼。魯桓公曾“會齊侯於濼”。酈道元《水經注》記載:

“濼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曾鞏始稱“趵突泉”禮貌於劉鶚的《老殘遊記》和老舍的《趵突泉的欣賞》。我們右前方的幾塊石碑,“趵突泉”三字是有明代山東巡撫胡攢宗題寫的。“觀瀾”二字是由張欽書題寫的。

“第一泉”是由乾隆皇帝所提,王鍾霖所寫的。趵突泉西邊的亭子叫“觀瀾亭”,亭上的楹聯是張養浩的詩句:“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常吼半空雷”,走到盡頭我們看到的就是雙御碑了,這兩塊碑分別有康熙、乾隆皇帝的墨寶。康熙於1684年題寫了“激湍”。乾隆於1784題寫了“擬喚天龍醒痴眠,今宵一灑功德水”。

過了雙御碑我們就來到了南大門景區,在我們右手邊的小園叫“滄園”,滄園的西北側有一水榭,名叫風榭。供遊人休息,欣賞楓溪景色。觀賞完楓溪我們的遊覽就到此就告一段落,自由遊覽後在東門集合。

景區導遊詞範文 篇2

這是我們來到河源的第一日,大家匆匆忙忙的來到河源,對河源的景點都想提出無數個問題,一連串的問號在我們的腦海裏產生了,我們都想更加了解河源。

我們將要到達的第一站是名遊四海的河源旅遊景點:桂山。桂山,不就是一座山嗎?嘿!你可別小看桂山,它可是名不虛傳的一個風景區。

新豐江國家森林公園桂山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

這個風景區,有許多獨特的風格,很有特色。桂山風景區依山面湖,山環水抱,這獨特的大自然風光吸引着成千上萬名遊客。桂山的特色是森林生態旅遊,它的主題是山水清閒。

桂山這個風景區就像一幅幅美麗的畫卷,畫卷裏頭的桂山風景秀麗,那麼,這畫卷的作者,可真是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完美程度了。這裏是人們體驗野趣的歡樂世界。

我們旅遊的第一天裏,驕陽似火,人們簡直是熱火朝天,我的臉蛋都被曬得黑黝黝,這可是夏季裏最炎熱,最難熬的一天了。沒有意思的風,只有一束束耀眼的陽光,太陽發出的熱光照的人難受,我們頂着火熱的太陽,感到無比的炎熱,這一天,怎麼會如此倒黴。

可是,當你走進桂山的森林裏頭,我們身上的熱氣一下子就消散的無影無蹤了,我已感到渾身霎時間沒有了一絲的熱氣,隨之而來的,是一陣陣涼風,令人感到無比的舒暢,涼爽,已完全沒有了夏天的炎熱。我臉上那一顆顆抖大的汗珠雖然還在不停的滾落,可是,微風輕輕的撫摸我的臉頰,我感到無比的爽快,為什麼一走進桂山,就讓人有一絲的涼意?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麼?

想要見識見識桂山的壯觀,必須得不停的登山,只見校路的四周,都種上了一棵棵茁壯的大樹,它們雖然枝幹很細,可是,數量卻很多,足以擋得上所有照耀大地的陽光。每一棵樹的枝幹上都長滿了嫩綠的枝葉,它們越長越茂盛,密密麻麻。它們都是生態森林中最重要的東西。

桂山風景的特色是樹木終年常綠、四季花香果熟,還有“植物王國、動物樂園、旅遊天堂”之稱。

景區內有許多條石挾清溪,小山間流淌着一條條清澈的小溪,溪水清澈見底,小溪很淺,還沒沒過我的膝蓋,小溪裏還放着許多的大石頭,不少遊客脱了鞋子,坐在大石頭上,把雙腳浸泡在小溪裏,享受桂山的山水清閒。這裏的溪水非常的清涼。

沿着彎曲的小山路,走15分鐘,就可以看見一條壯觀的瀑布,我們為了看到瀑布,哪怕走得喘大氣也要到達。

當我們走了13分鐘足左右時,遠處常來了一陣陣潺潺的流水聲,持續不斷。又走了大約1分鐘,流水聲就清晰可辨了,每當我跨上幾步,空氣就越來越清新,顯然,我們離大瀑布越來越近了。

沿着陰涼的小路走了不久後,我看見了壯觀的大瀑布!真的!我看見了!站在瀑布前,令人感到很清新,很涼爽,我的內心又興奮,又激動。

瀑布水爭先恐後的從石縫中湧出來,它們飛馳而下,瀑布温順的拍打着流淌的小溪,發出“啪、啪、啪”的聲音,被瀑布水拍打過的小溪,有一些白花花的泡沫,不過,很快就消失了。噫?瀑布不就像一個音樂大師嗎?瀑布,就描繪出了美妙婉轉的歌曲。

因為,我離瀑布比較近,所以,瀑布水輕輕的濺在我的臉頰上。我猛地吸了口氣,感覺空氣非常的清新、陰涼。

我不禁想起了張九齡詩人寫的那首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雲。”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景區導遊詞範文 篇3

平樂金雞溝緊鄰平樂鎮集鎮區,位於沉寂而秀美的大山之間,令人神往。金雞溝內竹林茂盛,竹海面積達幾萬餘畝,而其溝內山川俊朗,怪石突兀,並且空氣清新。被人們譽為“天然氧吧”、“超潔淨空間”、“綠色幽谷”等,金雞溝同時也極賦清潤秀美的個性,溝內峯巒起伏出沒,幽谷呼應隱現,羣峯環抱淙淙細水匯流成溪,溪流之水源自於山林,自溝內而出,自成天趣,又令人倍具親切之感。金雞溝為平樂宋代以來造紙之寶地,現溝內古造紙作坊依稀可見,古石板路見證着這裏曾經的繁忙景象。

作為南絲綢之路,古川南蜀道上的重鎮,古鎮還有許許多多的旅遊資源,具有濃郁佛教文化氛圍的觀音院;保存完好的古驛道和倒石橋、倒馬坎、落憑寺、五通碑、三義廟等一大批名勝古蹟;還有極具開發利用價值的水上風景張飛灘、獅子灘以及兩條充滿奇峯怪石、峯迴路轉的金雞溝、蘆溝;獅子山、金龜山錯落有致,景色宜人。尚有明代造紙作坊遺址、鄧通和卓王孫冶鐵遺址、天官試劍石、江西會館、湖廣會館、古碼頭、邛南第一橋、元帥井等眾多古蹟、景點。

景區導遊詞範文 篇4

我們眼前這個平台有20多畝,據説,燕昭王曾在這裏求過仙,因此,此台被稱為“燕王求仙台”是白石山的六台之一。大家往遠處看,我們前面是一個幽深的大峽谷,這個峽谷被稱為三谷,我們路上經過的白石口,是長城的重要隘口,被稱為雲谷重關,在雲谷的中間,有一道著名的山嶺叫鼻子嶺,因為從北部的長城上眺望此嶺,會看到象人鼻子一樣的山峯,惟妙惟肖。沿雲谷向東北方向眺望,遠處那個村是黃土嶺村。震驚中外的黃土嶺戰役就發生在那裏。那次戰役發生在1939年11月3日至8日,戰鬥是從白石口沿雲谷展開的,11月3日、4日在雁宿崖村殲滅了十村大佐率領的近500日軍,11月7日在黃土嶺一線殲滅了由阿布規秀率領的1000多名日軍,創下了我八路軍一次戰役殲滅日軍1500名的紀錄,擊斃了名將之花“阿布規秀”中將,這是在遠東戰場打死的日軍最高將領(詳細故事見後面導遊詞)。好了,請大家上車,我們馬上就要到達韭菜園,是因為滿山遍野生長着粗壯的野韭菜。野韭菜在林間樹下成片生長,一茬接一茬,生生不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天然大菜園。韭菜味道當然很純正,大家到那裏可以品嚐到山韭菜餡餃子,吃上一口鮮味十足。

我們現在到達的地方就是海拔1858米的韭菜園停車場,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一同下車。請大家注意,在這裏你有沒有聞到一股強烈的辣味呢?這就對了,這股味道就是從山坡上翠綠的山韭菜身上釋放出來的,這裏的韭菜園大概有二千多畝,所以“韭菜園停車場”也就由此而得名。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這裏有這麼多的山韭菜呢?關於這個問題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説。相傳王母娘娘姐兒三,老三為人刁鑽,她怕別的神仙在這裏修建廟宇、寺院,就撒了韭菜籽,嗆得諸位神仙不敢近前。其實呢?這兒韭菜生長茁壯、味辣好吃,尤其在農家,生醃在菜缸裏,終年不變質不變色,味濃可口好吃,這裏加工成的韭菜花別具風味,説到這裏,大家自然就明白山韭菜的來歷了。

好了,大家跟我一起參觀一下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對白石山有一個全面而概括的瞭解。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是進行科普教育的好地方,它涉及地學、水資源、動物學、地理學、生態學、環境及保護、人文歷史等諸多學科,可以説它是一座天然的大課堂。我們眼前的這個展室,展出了白石山地區的主要巖石和礦石標本,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示了白石山地形地貌的形成過程。

景區導遊詞範文 篇5

俗話説“不到長城非好漢”,攀登長城要有持之以恆、永不退縮的毅力和決心,不能中途放棄!我們可以一邊觀賞一邊攀登。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長城:長城是由關城、敵樓、煙墩、烽火台、敵台、牆台、宇牆、垛口、望洞、射孔等組成的。烽火台和煙墩是用來傳遞敵情的。白天在煙墩上燃煙,煙堆的多少代表敵兵的數量。晚上看不見煙,就在烽火台上生火。這種傳遞信息的方式,在那個時代是最迅速、最有效的,烽火台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這時,我看到有個小孩子在城牆上爬。我把他抱下來後對大家説:“請注意不能在城牆上爬,這是很危險的。城牆外是險要的山峯,跌落下去可不是好玩的!” 下面,我再給大家講講有關長城的故事:從前,有個人叫孟姜女,她去為修長城的丈夫送衣服。她到了長城,卻沒找到她的丈夫。她連忙問別人,別人説他已被埋在長城裏了。她傷心的哭,哭了很多年,最後,她把長城哭倒了,終於看到了她的丈夫。

長城很美麗、很壯觀,蜿蜒曲折,歡迎你們細細遊賞!

景區導遊詞範文 篇6

期待很久的一天,終於到了。我們很早就起來了,爸爸帶我們開車奔馳在路上,我們要去的地方叫做“雞冠洞”,這是一個充滿神祕色彩的地方。這個地方很遠,需要三個小時。走到欒川時旁邊到處都是山,從遠處看,雲霧中的一座座山交叉着,真是又美麗又壯觀啊!

終於到了“雞冠洞”,但想進去可沒那麼容易,需要先走一公里路,這還才是到達洞口下,還要走許多許多的台階才能到達洞口。弟弟提議,我們比賽誰先上去。剛開始,我迅速地上,在第一大節樓梯中,成了第一名,因為過度用力,在第二大節樓梯中和弟弟並列第一,在後兩大節樓梯中,沒有了力量,落後了,最終,弟弟第一,我第二,爸爸第三。

經過重重磨難,終於進洞了。真涼快啊!一陣清涼的空氣撲面而來,後來聽過解説才知道,洞內長年恆温18度,非常的舒適。先進去的地方叫做“玉柱潭”,一根根鐘乳石,自上而下,像一根根玉柱,又像一支支快要融化的冰激凌,從旁邊經過時,我用手輕輕的摸了一下石柱,又涼又滑,手感很舒適。接下來還有“溢彩殿”、“疊幃宮”、“迎賓廳”、“瑤池宮”等等。裏面還有許多造型奇特的石頭,如“鯉魚躍龍門”、“天狗望月”、“仙人指路”等等,一個個唯妙唯肖,要知道這可是天然形成的啊!此類奇觀,真是前所未聞,不愧被人們稱為“北國第一洞”啊!最後看到的“中華第一柱”,更是“雞冠洞”的標誌性景觀,據説,雞冠洞這麼大一個地下宮殿。都是靠它來支撐住的,這個地方我一定要留張影!

走出洞口,外面依舊炎熱,我好想再回到洞中啊!可是終究是要離開的,我們心滿意足的走了,可我的思緒還停留在五光十色的雞冠洞中。

景區導遊詞範文 篇7

這邊是馮公祠,是滁州百姓為紀念建造“寶送齋”的馮氏父子而建造的,馮若愚明代崇禎年間南太僕寺少卿,他的兒子為當時滁州的知州馮元彪,有人會問南少僕寺是什麼職位呢?太僕寺是古代國家管理馬政的中央機關,卿士一把手的意思。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打仗的工具,養馬管馬自然就成了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

到了明代,由於朱元璋最初在南京定都,所以把太僕寺設立在一江之隔的滁州,把軍馬安排在那裏訓練,調配,離南京又近又方便管理。朱元璋的兒子朱隸當了皇帝之後,遷都北京,顧於對軍事方面的思考,設在滁州的太僕寺即不能不遷,又不能全遷,最後只能一分為二。遷往北京太僕寺管理黃河一北的範圍,留守滁州的部分管理黃河以南六州馬政。因而又稱“南太僕寺”。

此刻我們看到的這塊石頭,叫做菱溪石頭,邊上的石碑上刻的是《菱溪石記》記載了這塊石頭的來歷。石頭為什麼被叫做菱溪石呢?是因為它是採自滁州邊上的菱溪。原本溪水中有6塊石頭,其中4塊較小的石頭都被愛石者取走了,而留下的2塊是因為太大太重而無法搬運,一向留在菱溪當中。之後歐陽修來到滁州以後,經常去溪邊看這其中一塊

石頭,也就是大家此刻所看到的這一塊,大家都很好奇為什麼太守會特意去看這塊石頭呢?歐陽修就用了三頭牛把這塊石頭拉了回來,親自動手用水把它沖洗乾淨,不讓旁人幫忙。歐陽修對這塊石頭的喜愛程度可見一斑。有人説這塊石頭是女媧補天留下來的那一塊,也有人説這是天空上掉下來的隕石,經過專家考證這是寒武紀巖石,構成於5.7億年之前。是由於海底的石灰巖,砂巖長期沉積構成的。

此刻的這座亭子叫做意在亭,環繞着小亭一週的是一條石渠,名字叫做曲水流觴,又叫做九曲流杯。觴,是方底的酒杯。這是古時候一種供人遊戲的飲酒設施。參加遊戲的人沿着渠邊坐下,把酒杯放在渠水上游,當酒杯漂到誰的跟前時,誰就吟詩作賦。如果説不上來,或説的不好就要罰酒一杯。這是古代文人的一種休閒娛樂方式。

起源很早,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有所描述,這種園林遊戲的建築在全國只有北京的故宮、以及紹興、蘇州等地才有,而我們那裏的酒麴流觴有比其他地方的先進一些,先進在哪呢,大家隨我們到意在亭的後面看一下,那裏有個半月形的池子,如果所有人都把詩做出來了,就沒有人被罰酒了,那麼酒杯就順着水流到這個池子裏,古人利用水流的原理,輩子只會在池子裏打轉而不會流走,遊戲結束時所有人就走到池子旁端起酒杯大家一飲而盡,這時也就是整個遊戲的高-潮。大家之後跟我往裏走。前面是影香亭。

景區導遊詞範文 篇8

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來,我懷着愉快的心情,以當地主人的身份,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到我們迪慶旅遊、參觀、考察,祝願各位能在這裏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各位啟程來迪慶之前,一定已經聽説我們中甸、迪慶的一些傳聞。要不然,各位怎麼地不顧路途遙遠,翻山越令,跨江過河,跋涉千里,來迪慶觀光探奇呢?

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現在,各位已身臨其境,就要親眼看看我們迪慶了。首先,我要謝謝各位的光臨,並用藏語向各位貴賓表示歡迎:“香格里拉!”

聽了我的藏語歡迎詞,您可能會感到莫名其妙,怎麼地用這句洋涇浜來歡迎我們呢?且慢,這正是我要告訴各位的,“香格里拉”是我們藏族的語言,意思是“老朋友,您來了”!即高興地與您打招呼歡迎您,各位懂了這個意思,高興吧?讓我再説一遍“香格里拉”!“老朋友,您來了!歡迎您”!

然而“香格里拉”在英語裏卻是另外的意思,“Shangri-la”即世外桃源。真是無巧不成書啊,我們的迪慶就是一個真正的Shangri-la,世外桃源,人間仙境!要弄清這點,還得從英語一詞Shangri-la的來源開始。1933年,英國著名小説家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寫了一本小説《失去的地平線》(LOST HORIZON)。開始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名叫威的英國外交官與他的三個朋友乘坐了一架被劫持的飛機往世界屋脊。在飛行過程中,汽油燒盡,最後被迫降落在一個冰天雪地的銀裝世界之中。他們知道確切的位置,彈盡糧絕,走投無路。在絕望時刻,他們遇上進山挖黃連、貝母的藏族人。這些好心的藏族人見他們身處絕境,便接濟他們,領他們來到家中,使他們有了安身之處,他們脱離險境,來到了藏民的居住地,第二天醒來,睜眼四看,驚奇的發現,這是個多麼美麗神奇的世外桃源啊!--雪山環抱、土地肥沃、陽光明媚、民風淳樸,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藏民的幫助下,他們踏上歸程。當他們再想回來看看時,卻再也無法找到確切地點了,只記得他們經常聽到藏民説的一句話:“香格里拉”。《失去的地平線》--書中就把這個地方叫做“香格里拉”。並對這個地方的環境作了精彩的描寫:中國西南部藏區是一個永恆、和平、寧靜之地。那裏有四面雪山環繞的草原,陽光燦爛,空氣新鮮,有高深莫測的活佛,神聖靜謐的湖水,輝煌神祕的寺廟,淳樸善良的康巴藏族。一切都如人們夢想中的伊甸園,生命在此可以得到永生……

此書出世,轟動世界,吸引了千千萬萬的讀者,英語詞典裏於是有了香格里拉(Shangri-la)一詞。

多少年來,香格里拉一直是許多欠,尤其是西方世界的人們所神往的“世外桃源”,無數探險家在中國藏區、印度、尼泊爾等地苦苦尋覓這神祕之地,經歷了半個多世紀,這上謎終於解開了,經過多方調查,充分證實,《失去的地平線》--書中所創的“香格里拉""一詞系迪慶藏語“老朋友,您來了”的意思。也引申“通往聖潔之地”,“心中的菩薩”之意。

現在我就把真正的香格里拉--迪慶介紹給各位。

迪慶藏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西北部,西北邊與西藏自治區為鄰,全州面積23870平方公里,包括中甸、維西、德欽三個縣,居住有藏、傈僳、漢、白、彝、回、普米、功、怒等民族。

迪慶藏族自治州處於國家級三江並流風景名勝區的腹心地帶,三江佔兩江,雪山佔七成,形成三江並流風景區的主體。

迪慶州府中甸縣距昆明640多公里。迪慶州是雲南省的制高點,境內有許多高聳入雲的大山,著名的有云南第一峯卡格博峯,海拔6740米,為藏傳佛教的朝覲聖地,位居藏區八大神山之首。其餘高峯有環立於卡格博峯周圍的太子十三峯,太子雪山海拔5396米,白茫雪山海拔5137米,其餘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高峯還有10多座。

在雪山環繞之間,頒着許多大大小小的草甸和壩了,這是迪慶各族人民生息繁衍的地方。這裏土地肥沃,水草豐美,牛羊駿馬成羣,特別是中甸縣的小大中甸,真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風光。五月的中甸草原,碧綠的草地和山坡上的杜鵑花、格桑花和數不盡的各種小花爭相怒放,奼紫嫣紅,爭奇鬥妍,宛如一塊塊色彩斑斕的大地毯,駿馬奔馳,牛羊滾滾,雄鷹翱翔,牧人在白雲在藍天下唱起牧歌,揮動長鞭,這就是人間仙境的生活,一幅活生生的美麗圖畫。

在雪山環抱之間,在草甸中間或邊緣,鑲嵌着一面大鏡子--星羅棋佈的天然湖泊。迪慶著名的風景湖泊有碧塔海、納帕海、屬都海等。這些神聖靜謐的湖泊,照映雪山森林、藍天白雲,引來牧人畜羣,挽留各種飛禽走獸,成為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樂園。

在羣山環抱間,在草甸或山坡上,這裏的各族人民建立起一個個村寨:藏族的厚牆、大蓋頂、寬走廊的土掌房,彝族、傈僳、怒族、納西族的木楞房,以及漢族的四合院,白族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都顯得特色鮮明,引人注目。

我們迪慶,正如《失去的地平線》所述,江河為池,峽谷狹窄而深長。迪慶州,三江並流據其二,金沙江、瀾滄江從青藏高原滾滾而來;在橫斷山區橫衝直撞,裂岸穿石,造成了眾多峽谷;許多地方,兩岸同仁谷緊貼,急流險灘相連,無石不怪,無水不怒,險象球生,真是“有峽無路鳥難飛,猴子爬巖掉眼淚”。

在迪慶德欽縣的瀾滄江沿岸,您可以看到歐亞板塊和印度板塊碰撞的地質景觀,您可以看到“十里不同天,萬物在一山”,由立體氣候產生的立體植物、珍稀動物、名貴花卉、名貴藥材等。

香格里拉意人人間仙境,世個桃源,人人嚮往,於是世界上旅遊界的有識之士便把世界上建得最好的酒店--五星級酒店稱為香格里拉大酒店。

景區導遊詞範文 篇9

龍潭公園位於柳州市區南部,距市中心僅三公里,規劃面積約544公頃,是一個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觀,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亞熱帶巖溶植物科研、科普、植物景觀為一體的大型風景遊覽區。

龍潭公園林木蒼翠、羣山環抱、自成屏障,卧虎山、美女峯、孔雀山等二十四峯形態各異,聳立於一湖(鏡湖)二潭(龍潭、雷潭)四谷地之間。雷山絕壁下湧出一泓清泉在雷、龍二山間匯成“龍潭”古稱“雷塘”,咫尺相隔的“雷潭”經地下河與之相潛通。清澈的潭水經“八龍噴雪壩”瀉入鏡湖後蜿蜒如游龍穿園而過,注入園外蓬花山下的溶洞裏,消失得無影無蹤。

雷龍二潭水温如恆(18—22度),每逢隆冬,水汽蒸騰,煙霧繚繞,故稱雙潭煙雨。雷、龍二山夾水相峙,相傳雷、龍二神在此司掌雷雨,世稱“龍雷勝境 ”。又因崖壁有明代兵部右侍郎,柳州八賢之一的張摩崖石刻詩“山下清泉出,林間百發來。寒雲如可卧,不必問蓬萊”。“龍潭勝境”彷彿蓬萊仙境。

蘆笙坪上幾根蘆笙柱拔地而立,各柱彩雕均不雷同,或盤龍繞柱,或牛軛垂懸,或錦雞翹羽,凡臨此境,彷彿笙歌陣陣迴盪山間,舞姿幢幢躍入眼簾,自擅一方之勝。西來鏡湖流水匯淵成藪,湖光山色,美女迫形,桃紅柳綠,草坡起伏,滿目葱籠。風情線上的“壯鄉”便坐落其間,對歌亭,鎮水亭隔水相望,榕樹橋形動。

龍潭公園園內還建有南方少數民族的村寨、風雨橋,遊人可乘矮馬旅遊車漫遊各民族村寨,品嚐風味小吃和民族菜餚,參加和觀賞壯族的拋繡球、瑤族的射弩、苗族的蘆笙踩堂、侗族的搶花炮、布依族的笑酒等合唱,其樂無窮。

景區導遊詞範文 篇10

寧波五龍潭風景名勝區是“寧波新十景”、AAAA級風景區,也是浙江寧波第一家通過ISO9000國際質量認證體系的旅遊風景區,位於寧波市西南鄞州龍觀鄉,距寧波市區約35公里,是一處以自然風光為依託,中華龍文化、浙東山鄉風情、民俗民風為文化內涵,以溪流飛瀑、怪石險峯為特色的風景名勝區。

五龍潭景區面積16.17平方公里,屬山地型旅遊區,區內羣山環抱,峯巒挺拔,懸崖聳立,溪谷幽深,地形變化豐富。以山奇水秀谷幽、山鄉風情濃郁為特色,集遊覽觀光、休閒度假、禮佛朝聖、山地健身功能於一體,可滿足遊客迴歸自然山水、品味山村風光,感知浙東地方文化,享受休閒世界的需求。景區具有濃烈的華夏“龍崇拜”民俗文化特色,欲在國內樹立“龍的傳人”游龍潭、觀龍俗、祭龍祖的品牌形象。

五龍潭首期開發的龍潭飛瀑景區面積6.2平方公里,主要為龍潭五井十二瀑及五龍神堂、古祭龍壇等景觀。五龍神堂、一母四子雕像中都藴藏着一個個美麗的傳説;五井龍潭的孚澤潭、沼澤潭、潤澤潭、利澤潭、顯澤潭都曾被宋理宗、元惠宗剌封相、候的官位,這在歷史上絕無僅有;祭龍壇耗用70噸福建綠孔雀石雕成龍形圖騰柱聳立在近400米的山峯上蔚為壯觀……使很多旅遊者流連。

二期青雲梯景區面積4.58平方公里,由青雲梯、天門二瀑和觀頂湖組成,景觀以“雄”、“險”、“壯”取勝,以“雄關險梯,異石巨瀑”而名。青雲梯,石階段20__級,垂直高差四百多米,其中青雲梯上段台階1368級,登梯如青雲直上,國內尚無如此長的直上石梯,有“天下第一梯”之稱。天門、水門二瀑,落差各達80米,飛瀑直下,氣勢磅礴,雷霆萬鈞,猶如雷奔,號稱“華東第一瀑”、“江南黃果樹”……

三期鳴鳳水景區位於五龍潭景區的總入口,景區以“龍吟鳳鳴”為題意,突出龍文化崇拜的氛圍,營造“飛龍、潛龍、游龍、蟠龍、卧龍”等龍文化景觀,主要有龍漫灘水景、龍歸海水景、鳳鳴山景點等部分組成,整個鳴鳳水景區山襯水、水映山,山水交融,野趣叢生,植物生態羣落體系豐富,體現出“五龍出四明,飛龍入大海”的美好境界,讓人們在優美神祕的傳説氛圍中體驗大自然的魅力。

景區導遊詞範文 篇11

孤山,山雖不高,卻是觀賞西湖景色最佳之之地。孤山既是風景勝地,又是文物薈萃之處,南麓有文瀾閣、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館和中山公園,山頂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東北坡有放鶴亭等。其中放鶴亭是為紀念宋代隱居詩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鶴子之傳説。亭外廣植梅花,為湖上賞梅勝地。

這裏是風景勝地,也是西湖文物薈萃之處:宋理宗在此建過西太乙宮,清康熙、乾隆在此建過行宮;孤山東南隅,有“平湖秋月”;南麓有面湖背山的精美園林中山公園;平台東有景物奇秀的“西湖天下景”園亭、有收藏四庫全書的浙江圖書館、有清代學者俞木越的故居俞樓、有陳列文物史記的浙江博物館、有紀念宋代學者歐陽修的六一泉、有清代我國七大書閣之一的文瀾閣、有百年老店樓外樓;山之西面有我國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學術團體西泠印社,旁有清末女革命家秋瑾墓和雕像;北麓有放鶴亭,為紀念北宋隱逸詩人林和靖而建,千古流傳的“梅妻鶴子”故事發生在這裏;山顛有宋建四照閣,廢后近幾年重建四照亭。

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聞名遐邇,唐詩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明代淩云翰有“凍木晨聞尾畢浦,孤山景好勝披圖”的佳句。古人有詩曰:“人間蓬萊是孤山,有梅花處好憑欄”。孤山碧波環繞,山間花木繁茂,亭台樓閣錯落別緻,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藝術美為一體的立體園林。聞其名便知,乃湖中一孤峙之島,白居易稱之為“蓬萊宮在水中央”。

南宋這裏興建四聖延祥觀和西太乙宮,作為御花園,清康熙年又闢為行宮所在地。

孤山自然風景絕佳,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有詩為證“錢塘之勝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

如走馬觀花,半日就可盡歷西湖天下景、中山公園、放鶴亭、西冷印社、秋瑾墓等勝蹟。

中午還可在樓外樓菜館一嘗杭菜風味,午後,如果您遊興未盡,時間允許,

不妨在西泠印社四照閣泡一杯龍井茶,閒眺西湖秀色,領略“面面有情,環水抱山山抱水”的情趣。

景區導遊詞範文 篇12

閔園尼庵羣位於九華山閔園景區,集中了31座保存完好的尼眾道場,掩映在竹海松濤之中,造型別致。這些集中分佈、錯落有致的庵堂,多為清末民初歷史遺構。這裏庵堂數量眾多,佈局緊湊,道風純正,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尼庵羣落。

女性出家人,又叫“比丘尼“。比丘尼,指歸入佛門,受持具足戒的女子。  依《大愛道比丘尼經》記載,比丘尼的出家,始於佛陀的姨母摩訶波?波提,她誓守八敬法,而被允許出家受戒。在我國,依據《比丘尼傳》所述,西晉建興年間(313-317),尼僧淨檢從西域沙門智山剃髮、受十戒。昇平元年二月(357),請曇摩羯多立比丘尼戒壇,淨檢等三人共於壇上受具足戒,這是我國比丘尼的開始。關於比丘尼的戒律,在佛滅後、部派分裂以前教誡極嚴。至部派分裂再分裂後,對比丘尼也較為放寬了。然而,因相傳女人障重,相對戒條也就多,依《四分律》記載,比丘須遵守250條戒律,比丘尼則要遵守348條戒律。

這裏的尼庵,不同於九華山上那些宏大巍峨的寺院禪林,這些尼庵通常看起來與當地的民居沒有什麼兩樣。在修行之外,女性出家人都會像周圍的山民一樣,從事農業生產勞動,過着自食其力的簡樸生活。

景區導遊詞範文 篇13

大雄寶殿位於天王殿之後,是一座歇山頂懸山建築,氣勢磅礴,金碧輝煌。殿內所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為金身,是早年泰國友人所贈。在佛祖左右兩旁的壁畫上繪有觀音菩薩和文殊菩薩的畫像,兩肋則為善財童子和龍女。右首的文殊菩薩為睿智明理之菩薩,他騎着獅子,象徵智慧威猛。左右兩壁還有栩栩如生之十八羅漢。

萬善寺還計劃修復伽藍殿、祖師殿、觀音殿、地藏殿和方丈室等,到那時,萬善寺將是如虎添翼,更加聲名濕赫,來此遊覽朝拜的人也一定會更多。希望各位也能屆時光臨,一睹新萬善寺的綽約風姿。

石塔遺風朋友們,這裏原有一片塔林,是明清兩代僧人的墓地,因年代久遠加之保護不利,大部分已不復存在,目前只胃f下我們眼前的這一座石塔。它是砩教臨濟宗三十四祖無暇禪師的衣冠塔,石塔為7級,高8米,為青石雕鑿,造型古樸別緻,塔身上雕刻有銘文,工藝精細,不失為一處石雕精品。此

外,這石塔還有一奇。説的足,近年來許多遊人在此塔前拍照留念時不約而同地都出現了一抹紅光,閃耀在石塔正上方,其景十分奇特。那麼,這光究竟是從何而來,至今仍是個謎,也許這就叫做“佛光”吧!

此外,在萬善寺的後門還有一條小溪自高處流人清池,溪水清冽廿甜。小溪旁建有一座小廟,乃“思格之神”,即財神爺,雖不能名列佛寺,但虔誠的人們也不忘來上炷香以求財源滾滾、興旺發達。朋友們,我們現在就去那裏,為自己、為家人求一個富貴安康吧!

景區導遊詞範文 篇14

走進正陽門霍然入目的“配天門”,是取孔子語“德配天地”而名,為岱廟的第二道門,配天門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20_年),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式建築,殿內原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四方星宿。兩側原有配殿,東為“三靈候殿”,祀周朝諫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傳宋真宗東封時,在南天門見三神人,加封為“三靈候”,後來建此殿專祀。西為“太尉殿”是祀唐朝“雖出入將相,而奉自願厚養”的分國公杜宗的。與配天門南北相連的“仁安門”是取孔子語“天下歸仁”之意而名,為岱廟的第三道門,元代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創建。建築結構與配天門雷同,殿內原祀天聾、地啞之神,兩側有東西門神。配天門的西側有碑碣20塊,最著名的是《宣和碑》和《祥符碑》,雙碑高大雄偉,東西對峙,龜跌螭,氣勢非凡,為岱廟現存兩大碑碣。

配天門西南方的“唐槐院”,原有“大可數抱,枝幹蔭畝許”的唐槐,民國年間,兵燹戰亂,古槐倍受摧殘,漸漸枯死。1952年,岱廟主持尚士濂又在枯槐幹中植小槐一株,並取名“唐槐抱子”。今新槐已成大樹,扶疏鬱茂,又成為岱廟一大佳景。

唐槐之東舊有延禧殿、藏經殿、環詠亭、雨花道院,皆毀於民國年間。1984年,在藏經堂舊址上新建仿古文物庫房48間,內藏泰山歷代珍貴文物4000餘件,古書籍3000餘冊。

北過仁安門透過蔽是遮天的蒼松翠柏向北望去,只見一座五光十色、金碧輝煌的大殿矗立在高大的露台上,這就是岱廟的主體建築——宋天貺殿。天貺殿又叫峻極殿,創建於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20_年)。公元1020_年,宋、遼在澶淵(今河南濮陽)交戰,宋真宗雖大勝遼軍,但無心再戰,卻簽訂了屈辱的條約,歷史上稱為“澶淵之盟”。宋真宗為了平息朝野的怨憤之情,鞏固其統治地位,他採納了副宰相王欽若策謀的“天降昭書”的騙局,於同年十月率領羣臣,車載“天書”來到泰山,舉行了隆重的答謝天恩告祭大禮,並定於每年六月初六為“天貺節”。笠年,下昭擴建岱廟,又在原泰山神殿的基礎上,建造了天貺殿。

天貺殿東西長43.67米,南北寬17.18米,高22.3米,殿闊九間,進深四間,重檐八角,斗拱飛翹,上覆黃琉璃瓦,檐間懸掛“宋天貺殿”的巨匾,檐下八根大紅明柱,柱上有普柏枋和斗拱,外槽均單翹重昂三跳拱,內槽殿頂為四個復鬥式藻井,餘為方形平棋天花板。整座大殿欒櫨迭聳,雕樑彩棟,貼金繪垣,丹牆壁立,峻極雄偉,雖歷經數朝,古貌猶存,它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並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築。

走進殿堂,正面高大的“東嶽泰山之神”彩色塑像是1984年重塑的,坐像高4.4米,頭頂冠冕十二旒,身着袞袍,手持圭板,肅穆端莊,造形生動,大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泰山神”是道教所信奉的“百鬼之神”,可主宰生死。唐代被封為“天齊王”,宋時封為“天齊仁聖安”,元朝又封為“東嶽天齊大生仁皇帝”,明太祖登基後,認為給泰山神加封號是“瀆禮不經”,故去掉所有封號,改稱“東嶽泰山之神”。從此,岱廟的地位也就不可一世,享有“東嶽神府”的盛名了。

塑像兩邊的楹聯為清人吳雲所書,“帝出乎震,人生於寅”。橫額是清康熙帝於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朝泰山時所題“配天作鎮”巨匾。殿堂內擺放着明、清時代的部分祭器。殿內東北西三面的《泰山神啟蹕迴鑾圖》傳為宋代所繪。壁畫全長62米,高3.3米,畫面借描繪泰山神出巡時的浩蕩宏偉場面,表現宋真宗東封泰山時的威嚴和氣勢,整幅壁畫以大殿後門為界,東為“啟蹕圖”,描繪泰山神出巡的場面;西為“迴鑾圖”,描繪泰山神返回的情景。整個畫面共有人物697人,其裝束、儀態無一雷同,加以祥獸坐騎、亭台樓閣、山川河流、花草樹木等,組成一幅瑰麗無比,氣勢雄偉的場面。畫面筆力遒勁流暢,結構嚴謹,佈局勻稱自然,人物眉目傳神活潑,衣着線條清晰,表情逼真生動,再加上色澤的絢麗協調,給人以極高的美學享受。

大殿在古時,曾受火災和地震的損壞,壁畫也受到影響,從壁畫的藝術處理上可以看出,壁畫的部分畫面是後來重繪的,但整幅畫基本上保留了宋代原作的面目,它仍為中國繪畫史、道教壁畫史上的一幅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天貺殿前寬闊的大露台分上下兩層,雕欄環抱,站在大露台上,大有豁然開朗之感。露台兩側各有一座御碑亭,內立乾隆皇帝拜謁岱廟的詩碑。中間是明萬曆年間鑄造的大香爐。露台下古柏相夾的甬道向南延伸,盡頭是一個方形石欄小池,俗稱“閣老池”。皇帝舉行大典參拜泰山神時,羣臣就恭候在這裏。池內及周圍9塊姿態怪異的太湖石是金大安元年(公元1220_年)泰安縣令吳銜與其母王氏所獻。每塊石頭各俱特色,仔細觀賞耐人尋味,甬道中間有一玲瓏石卓然而立,名為“扶桑石”。扶桑石北面有一株古柏獨立階下,名為“孤忠柏”,民間傳説唐朝女皇帝武則天懷疑其也與大臣石忠謀反,便將其殺害,石忠冤魂不散,便來到東嶽大帝前告武則天滅子之狀,從而化為孤柏。據説,遊人矇住雙眼繞扶桑石左右各轉三圈,然後去摸對面的孤忠柏,凡能扶到的,都是神氣很大的人。這些富有浪漫色彩的傳説固不可信,但卻顯示了泰山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的發達,那些編寫傳説的民間才子,把人間的善與惡巧妙地融匯在柏樹的形象中,給後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感慨。

景區導遊詞範文 篇15

訾洲公園位於桂林市區中心灕江東岸水濱的訾洲上,和象山隔江相望,是桂林最年輕,又是最古老的公園。這裏江山會景,人文薈萃,濃縮了桂林山水及歷史文化的精華,是一個集生態、文化、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

訾洲是灕江上最著名的一座綠洲,它位於桂林城東灕江與灕江叉河之間,訾洲碧水環繞,羣山簇擁,每到秋天,洲上蒼翠之中,紅黃秋葉翩翩,“訾洲紅葉桂林秋”為桂林勝景。遠山如畫,近水涵碧,日升霧起,最美是在煙雨迷濛時節,雲紗霧幔,訾洲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江上煙波浩渺,羣山若隱若現,浮雲穿行於奇峯之間,雨幕似輕紗籠罩江山之上,像一幅幅千姿百態的潑墨水彩畫。自古以來,訾洲煙雨就被訾洲公園(6張)列為桂林八景之一,排名第二位。

訾洲風景開拓歷史悠久,是桂林有史可考的最早的園林遺址。自古以來訾洲即為文人墨客駐留隔江觀象之聖地。公園在20xx年的春節建成開園,公園內新開煙雨湖,建有名人與桂林展覽館、詩畫廣場、煙雨樓、雅竹居、幽蘭軒、怡閒館、訾家洲亭、燕亭、流芳亭等風景建築,設置柳宗元、裴立行、范成大、張孝祥等歷史名人雕像,恢復了“訾洲煙雨”和“訾洲紅葉桂林秋”的勝景,形成了飛瀑落虹、詩畫汗青、楓葉留丹、煙雨涵碧、竹林清境、香樟擁翠、幽篁傘蓋、銀杏淌金、碑亭流芳、江山水月等10個新景觀,佳木葱蘢,翠竹搖風,境地清幽,是市民新的休閒娛樂健身好去處,也成為中外遊客遊覽桂林山水、領略桂林文化的旅遊新亮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daoyou/jingxuan/wl30m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