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靈山導遊詞(通用22篇)

靈山導遊詞(通用22篇)

靈山導遊詞 篇1

各位朋友:

靈山導遊詞(通用22篇)

大家好!歡迎到古靈山景區參觀遊覽,我是導遊,相信我會陪您度過一個美好愉快的靈山之旅,靈山導遊詞。

古靈山景區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中國最佳文化旅遊景區,古靈山風景區是電視劇《封神榜》故事發生地,是殷紂王降香、女媧修真處,文化悠遠,景色逸人。主要由一像、一宮、一洞、一花、一湖、一谷、五泉、五峯構成。古典文學名著《封神演義》開篇第一章“殷紂王女媧宮降香”指的就是古靈山女媧宮。古靈山風景區位於淇縣縣城西北8公里處,遊覽面積18平方公里,因殷商時期建寺而古,因女媧世代神佑而靈。據明代《淇縣誌》記載,南北朝樑普通年間,曾任昭統寺大統、綱領全國僧尼達40餘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也曾在此修行主持。《尚書》、《淮南子》等作品中記載,古靈山是遠古時代傳説人物女媧捏土造人、煉石補天的修真地,而在西山峭壁,還巍然矗立着一尊自然形成、鬼斧神工的女媧峯,另外還有女媧宮、古佛洞、醒目泉、祖師銅頂、靈光閣等景點,景緻獨特,耐人尋味,藴含着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藴。接下來我們可逐一參觀遊覽,需要時間大約三個小時。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女媧廣場,眼前這尊高十三米的花崗巖雕塑,就是女媧託石補天的形象,她分為前後兩部分,咱們現在看到的正面部分是女媧補天的形象,背面也就是後面那部分則是女媧捏土造人的形態。女媧雕塑的底座由三層平台構成,第一層平台是石雕十二生肖,女媧煉石補天,捏土造人,被稱作是人類的始祖、共同的母親,這十二生肖便代表了華夏億萬有情兒女依偎在母親的身邊,共享天倫之樂;踏上第二層平台,大家看到的是玄妙無比的八卦,象徵着女媧法力無邊,神祕莫測。向東走,我們可以看到這裏有一幅浮雕,上邊生動描述了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四個遠古時代的人物場景:盤古開天劈地、隧人氏鑽木取火、女媧託石補天、后羿射日。來到北邊,您抬頭看到的是女媧捏土造人的形態,相傳女媧在捏土造人時感覺用手捏的速度太慢,便急中生智,折斷了身旁的一根柳枝蘸着泥漿往外甩人,但在甩的過程中難免用力不勻、磕磕碰碰,所以就形成了現在世界上的殘疾人,而女媧先前用手捏的那部分人便成為了現代社會中的貴族階層,柳枝甩出來的則成為了平民百姓。是啊,女媧創造了世界,創造了萬物眾生,被稱為人類共同的母親,而古靈山主要突出的又是女媧文化,所以古靈山又被稱作是“母親山”。再向西走,大家請看這幅浮雕:紂王降香女媧宮。提到紂王,大家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古典文學名著《封神演義》,在這部作品中,很多章節您都可以看到“朝歌”這個名字,這裏的朝歌就是現在的淇縣,它是殷紂王早年執政時期的都城。而這幅浮雕上,便生動再現了紂王當年慕名女媧之靈氣,親率文武百官以及八百御林軍、三千鐵騎前來古靈山女媧宮降香的盛況。關於當時降香的具體情節,呆會兒女媧宮咱們再細説端詳。這邊請。

一直以來,古靈山以“古、靈、美”而著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朋友到此觀光遊覽。提起“古”,主要是創建年代古老久遠,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滄桑;提起“靈”,則是由於這裏因女媧世代神佑而靈,來此是求財必發、求官必升、求子必靈、求福必驗,可以説是求啥應啥;而提到“美”,咱們的眼睛也可以逐一發現體會,是啊,這裏羣峯聳翠、山水相映,的確可稱為“人間仙境”,所以也難怪女媧也相中這塊風水寶地修行呢!而且,明嘉靖年間縣令于慧遊覽到此,總結出了著名的“靈山十景”,像“危巖少進、羣峯聳翠、列柿流丹、一徑蓬壺、半巖風雨、九天鳴佩、巨崖走蛟、雙劍橫秋、東海龍吟、西山虎嘯”,也無不描繪出了這裏引人入勝的景緻。

的確,這裏不僅有人文景觀女媧雕塑,自然景觀也令人讚不絕口。有道是“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接下來,站在這個特定的位置,從這個特定的角度來看對面西山峭壁上突出來的部分,就是古靈山天造地設、鬼斧神工的女媧峯。這是一自然形成的景觀,高70餘米,與現在山東嘉祥武氏祠保存的漢代女媧神像極為相似。大家可以看到,她的鼻子向外突出,下巴微微上翹,臉部輪廓非常形象,胸前長着一棵草,好像胸花一樣非常別緻。而且,她高高挽起的髮髻後邊,還揹着一個小揹簍,好像在揹着自己的孩子一樣,特別親切,而頭上那把保護傘,也在日復一日地甘心情願為女媧遮風擋雨。只不過,儘管如此,女媧的面部表情依然是那麼的端莊肅穆,沒有咱們想象中的母性的慈祥和和藹可親,為什麼呢?這還得從殷紂王説起了。咱們邊走邊聊。

大家非常熟悉的電視連續劇《封神榜》第一集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為全劇中的紂王形象定下了一個基調:紂王到女媧宮降香,見到女媧雕像姿容俏麗、栩栩如生,便隨即在女媧宮的粉壁上題下了一首風流詩褻瀆女神,最終卻因此而落了個國破家亡的可悲下場。這部演繹作品,把紂王描寫成了一個驕奢淫逸、殘忍暴戾的昏君,致使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錯誤的理解了殷紂王。其實,真實的殷紂王並非只是這樣一個簡單的角色。眼前的這塊碑刻向大家簡單介紹了紂王以及紂王到女媧宮降香的經過。紂王從繼承王位到兵敗自殺,共在位52年,一生中的前半期他曾是一個志向遠大、統治賢明的君主。司馬遷的《史記》這樣記載紂王,説他“資便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説”,在他的統治下,殷商曾是一個先進富庶的強大帝國,紂王曾親自統兵出征,平定東夷,使中原的疆土,開拓到遙遠的淮河和長江流域,將先進的中原文明傳播到尚未開拓的蠻荒的南方,進而推動了古代中國的統一和中華民族的融合。所以,孔子的著名弟子子貢曾説:“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焉------”意思是説紂王的功績比他的錯誤要大的多,近代史學家、大文豪郭沫若也曾這樣評價紂王説“統一神州賴此人”,今天的淇縣仍然流傳着許多關於紂王建功立業的傳説,他也應該和中國歷史上許多著名的君王一樣,是一個功過摻半、功大於過,應該得到人們客觀評價的歷史人物。在中國歷史上,也有許多統治者像紂王一樣,在建立了非凡的文治武功之後,卻淪於荒淫暴戾,最終走向毀滅。

在《封神演義》這部演繹作品中為紂王后半生種下禍根的就是刻在石刻上的這首詩:“鳳鸞寶帳景非常,本是泥金巧樣粧。曲曲遠山飛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帶雨爭妖豔,芍藥籠姻騁媚裝”。原本,女媧的博愛仁慈、傳神絕美教化德澤了百姓眾生,也裝扮了古靈山的俊山秀水,所以也難怪殷紂王遊覽到此時情不自禁作詩吟唱,但是,他不該生出“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的輕薄臆想,也正是這最後兩句感歎,使這個放蕩不羈、輕浮多情的君王惹了禍端,一向慈悲為懷的女媧惱羞成怒,仰天長歎,一怒之下派出狐狸精,魂附烈女蘇妲己身上,進而迷亂無道昏君,最終導致了百年成湯基業毀於一旦、商代王朝大廈崩傾的悲慘結局。也正因為如此,女媧走出了行宮,來到西山山巔,千百年來站在那兒櫛風沐雨,看人間真善美、觀世間假惡醜,保佑着後代子孫的延嗣安康。所以也難怪咱們剛才看到的女媧峯神情那麼獨特呢,真可謂端莊中略顯慈祥,肅穆中透露着和藹,剛毅還夾帶着無奈。《封神榜》作為一部演繹作品在民間廣為流傳,慢慢地形成了現代人對紂王的誤解。紂王之所以落得這樣的可悲下場,可以説既是他人造成的,也是當時的歷史和體制造成的。

這裏就是女媧宮。裏邊供奉的分別是女媧和伏羲。女媧是我國遠古傳説時代母系羣團或氏族的著名首領之一。最初記載女媧名字的典籍有:《楚辭》、《禮記》和《山海經》,這些都是戰國或秦漢時代的論著。女媧和伏羲二名並稱則始於西漢《淮南子》。

相傳女媧、伏羲後來來到崑崙山結為夫妻,成婚育子繁衍人類,其族人逐漸壯大。後來,這個部族擴展到古冀州,居於“雷澤”邊的洪洞一帶,這個就稱為“女媧”部族。

女媧創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們配合起來,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傳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這位中國的第一位媒人,被後世尊奉為媒師,那些結了婚而沒兒女的,紛紛到此求子。

傳説,女媧以黃土造人,煉五色石補天,還曾經遺留在人間兩塊奇石,一塊化作了《紅樓夢》裏的賈寶玉,另一塊就遺落在了古靈山,成為了古靈山的鎮山之寶--五彩神石。這塊石頭是1998年陰曆三月十五日,女媧生日那一天在女媧峯峯頂上發現的,而在這裏,還有一首詩:未遇補天滯人間,盛世淡粧立庭前。靈性本是自然美,春夏秋冬對雲煙。可以説對五彩神石描繪的淋漓盡至,相信您讀過之後也會對五彩石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大家請看,這塊石頭的左半部顏色明亮而右半部則相對較暗,中間這條線被稱為陰陽分界線,它把這塊石頭分為兩部分,發亮的這塊代表陽間,而發暗的這半部則代表陰間,石頭正中有一老者,面部輪廓形象逼真,眉毛、眼睛、鼻子、嘴巴清晰可見,頭後飄起的長髮則將陰陽兩界連接。據《百神圖》考證辨認,這就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像下方是一位頭戴王冠的女性形象,她就是王母娘娘。玉帝像上方有一白鬍子老頭為南極仙翁,如果把仙翁眼睛下方的部位看作是一金冠的話,咱們還能看到頭戴金冠身背金箍棒的孫悟空。大家有興趣的話也不妨再仔細看看,您將會在這塊石頭上發現七十二位全神。作為古靈山的鎮山之寶,靈氣大無邊,摸一摸財運發,拜一拜免災難,真的是不摸不知道,一摸心歡笑呀!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石塔,叫超公和尚塔。1981年從古靈山寺巖內挖出。該塔是青石雕造的圓塔,總高2.75米,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此塔沒有經年銘文,但從1974年該塔旁出土的超公禪師石棺上銘文,可知此塔建於金大定二十八年,塔的形制與技藝在古建築和石刻藝術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接下來我們要到的下一個景點是古佛洞。

在我們當地,流傳有這樣一首詩:每逢到靈山,必鑽古佛洞。若問為何故,健身又祛病。壁石多元素,巖漿造化成。奧妙説不盡,陶醉自然中。所以每一位到古靈山來參觀的遊客也無不進洞領略其妙。來到古佛洞口,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幅對聯,“靈山寺山靈,古佛洞佛古”。上念下唸完全一樣,是一個迴文聯,耐人尋味。

這是一個天然石窟,高8米,深30米,洞內鐘乳石形成數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貼於崖壁,非常神祕,別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傳,此洞是古靈山大佛修煉成真處。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約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兩耳垂肩,體態豐滿,形象逼真。由於洞口狹窄,入洞時必須貼佛心而過,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稱此佛為相心佛。此洞窄長,曲徑奧妙,靈氣幽幽,宛如迷宮,令人神往。貼壁擠身進洞,洞內涼氣襲人,清爽異常,奧妙無窮。仰卧下滑而出,頓覺身心爽快。大家鑽洞時也請注意安全。

鑽出古佛洞,各位不妨再回頭看“人生再造”,都説此洞有坦途也有曲折,有光明也有黑暗,由此出來,真可謂人生再造呀!

這裏是醒目泉,泉水經層層頁巖石過濾之後流出,礦物質含量特別高,對眼睛非常有益,當地人也都表示:用此水洗眼,小眼可以變大,大眼可以變成雙眼皮。當然,心誠則靈哦!

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中國最早的愛情公園--桑中。

中國自古就有描寫愛情的成語“桑中之約”,成就了一段關於愛情的千古佳話。這個成語出自《詩經-鄘風-桑中》。提到《詩經》,它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記述了我國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作品,將當時人們的生活、情感、事件等以歌唱的形式表達出來。可以分為風、雅、頌三部分305篇。其中風就相當於現在的流行歌曲,傳唱於民間。雅則比較像紅色歌曲,帶有官方色彩。而頌更像現在傳唱的宗教歌曲。

大家非常熟悉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首千古絕唱就是國風中的一篇,可見當時的民風是十分開放的。我們接下來要了解的這篇《桑中》同樣與愛情有關,詩中一名男子回憶與心愛的女子約會的情景,當時兩人“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意思是我們相約在桑中,於上宮許下美好的誓言,直到夜幕降臨之後,淇水岸邊送我歸去。

如今的桑林、上宮依然存在,隨着大家漫步與其中,那女媧宮中關於愛情的誓言,已經漫過山谷,籠罩着你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讓着纏綿的詩句,在您今後的人生中延續,為您敲響幸福的鐘聲。

【接下來,我們來到的是素有“天下第一銅頂”之稱的祖師金頂,這裏供奉有道教神仙譜系中赫赫有名的天界尊神--真武大帝。因真武祖師大殿屋頂是銅瓦銅板而得名。銅頂位於玄武山頂峯,面對女媧峯,背靠龍虎山,東邊的龍山與西邊的虎山相連形成半包圍,恰似祖師寶座,俗稱柳圈椅。站在銅頂之上,俯視古靈山廟宇金碧輝煌,環視八百里太行山,雄壯、巍峨,銅頂上建有九祖大殿、人祖殿、無極老母大殿、善惡門等多個殿堂,特別是九祖大殿耗資110萬元,仿北京太和殿樣式,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可謂中原地區山頂唯一一座大殿,內奉九位老祖(盤古、三皇五帝),九尊大像均為貼金銅像,威嚴端莊,金光燦燦、栩栩如生,令人瞻仰。

各位朋友,古靈山主景區的講解已經結束,很高興為您講解服務,歡迎您下次光臨,祝您旅途愉快,再見!

靈山導遊詞 篇2

靈山風景區地處太行山東麓,距豫北淇縣城西北 10公里,遊覽面積10平方公里,《封神演義》第一章寫的殷紂王降香女媧宮,就在靈山。

靈山寺坐落於羣山環抱之中,峯巒拱翠,龍虎二山保駕,靈山、饅頭山前後呼應,晝似蓮花怒放,夜如眾星捧月。山巖嵯峨,曲溪清泉,峯迴路轉,步移景遷,綠樹紅花,百鳥歡歌,亭閣相映,景色優美,可謂“靈山抱妙寺,神泉滌心埃”。

據明代《淇縣誌》記載,靈山寺創建於樑普通年間(公元 520)年,由曾任昭統寺大統、綱領全國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創。唐開元年間重修,是淇縣創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靈山為主,故名靈山寺。

唐、宋時期是靈山寺鼎盛時期。這期間寺院所轄面積近 35公頃,高僧200餘人,古磬陣陣,木魚聲聲,遊客雲集,香火旺盛。靈山寺名聲遠揚,驚動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見寺院長老法如到長安垂詢佛事。明代山東副使裴騫專程從山東來遊靈山寺,並寫有《遊靈山寺記》一篇、詩三首傳世,明代主事李繼先隱退湯陰,聞靈山古剎水石甚佳,專程來遊。他感慨地寫道:“今寺唯靈山吾不厭之,而有言張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為可奇也耶。”明代縣令于慧曾把靈山寺概括為靈山十景:一曰危巖少進,二曰羣峯聳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徑蓬壺,五曰半巖風雨,六曰九天鳴佩,七曰巨崖走蛟,八雙劍橫秋,九曰東海龍吟,十曰西山虎嘯。景景如詩如畫,繪聲繪色,淋漓盡致。

靈山寺自然景觀優美,人文景觀迷人。堪稱華夏奇觀,天下一絕的女媧峯就在靈山寺。靈山寺虎山山峯前有一座 70多米高的女媧峯,頭挽髮髻,面慈目祥,身着舒袖褒衣,雙肘曲於胸前,莊嚴肅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觀覽人間的真善美和假醜惡,又若為芸芸眾生默默祈禱,真乃天開地設,鬼斧神工。

與女媧峯正對的建築是女媧宮,人們為祭祀她,在此修建了女媧娘娘廟。據明以來的《淇縣誌》記載,女媧宮歷代皆有修復,現在的女媧宮是近年來修復的。此宮面闊三楹,雄偉壯觀。宮內奉彩塑女媧巨像。女媧是上古一位神通廣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稱為創世神,始祖師,保護神。農曆三月十五日,是女媧娘娘的聖誕日,她往火雲宮朝駕伏羲、炎帝、軒轅三聖而回,看見粉壁上紂王題寫的詩句,柳眉倒豎,即遣蘇妲己毀其江山   。

女媧創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們配合起來,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傳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這位中國的第一位媒人,被後世尊奉為媒師,那些結了婚而沒兒女的,紛紛到此求子。

孕育峯是大自然賜給靈山寺的又一絕妙之作,相連的兩個山頭,酷似一個睡美人,秀髮飄飄,神態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着古城朝歌古往今來的文明,有詩讚曰:“從未見過孕育姿,獨有靈山佔風流。枕山卧霧語是花,面風對雨情為柳。靜中懷抱日月星,夢裏總思人間秋,誰言萬代懷孕無果?分娩紅日照九州。”

在靈山山腰處有一個天然石窟,高 8米,深30米,洞內鐘乳石形成數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貼於崖壁,非常神祕,別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傳,此洞是靈山寺大佛修煉成真處。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約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兩耳垂肩,體態豐滿,形象逼真。由於洞口狹窄,入洞時必須貼佛心而過,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稱此佛為相心佛。古佛洞口鐫一則迴文聯,耐人尋味:“靈山寺山靈,古佛洞佛古”。此洞窄長,曲徑奧妙,靈氣幽幽,宛如迷宮,令人神往。貼壁擠身進洞,洞內涼氣襲人,清爽異常,奧妙無窮。仰卧下滑而出,頓覺身心爽快。民諺曰:“每逢到靈山,必鑽古佛洞,若問因何故?健身又去病。”“鑽鑽佛爺洞,一輩子不生病。”所以遊客無不進洞領略其妙。

據明代《淇縣誌》載,淇縣有八大景:“淇園竹翠、勝水流清、鹿台朝雲、鉅橋夜月,紂窩灘聲,朝歌野色,青巖仙境,靈山龍泉。”其中靈山獨佔兩景即“勝水流清”、“靈山龍泉”。靈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湧不息,古人謂之勝水流清。

靈山龍泉説的是靈山黑龍潭,位於寺院的西北側 500米處。這裏奇峯幽谷,山勢挺拔,泉湧澗飛,碧波盪漾,景色宜人。千百年來,文人騷客紛到沓來,滿眼畫意,滿腹詩情,留下許多華彩詩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孫徵蘭在壁立萬仞處留下詩云:“山卓碧雲插漢,泉滃綠玉飛花,三仁六七賢聖,靈傑千古同嘉。”據載,在明代以前,這裏就建有龍王廟。廟下有三洞,洞口鑿有龍頭,泉水由此流出,聲音湍急,山谷迴應,宛如龍吟。

靈山寺後有一河流,名曰玉帶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帶河自靈山黑龍潭突溢而出,繞千年古剎而過,河水潺潺,叮咚作響,猶如琴絃暢鳴或浪拍石崖濤聲如嘯,呈現出瞬息萬變的天然畫卷。玉帶河流至大聖峯前,形成一個湖泊,名曰白龍潭。湖水清澈,是人們泛舟、垂釣的理想去處。

從寺院沿羊腸小道西行,過鵲橋渡,穿梨樹坡,拾階而上便來到了觀音洞。此洞位於懸崖峭壁上,深 9米,高丈餘,內奉觀音座像。雕工精細,惟妙惟肖。前來求點迷津者絡繹不絕。

據明《淇縣誌》記載:“龍王廟,旱禱輒靈。”清《淇縣輿地圖説》雲:“靈山下有靈山寺,創於樑普通,修於盛唐開元。”遼金期間,寺院擴大,高僧眾多,木魚聲聲,靈氣幽幽,遊客雲集,香火鼎盛。傳説,靈山寺名聲遠揚,驚動天宇。仙女紛紛下凡到靈山寺聆聽木魚聲,觀看人間景,時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軀仍嵌隱在崖壁上,時隱時現,妙趣橫生。謂之“仙女嵌壁”。

壁立萬仞的大聖峯巔,有一天然孫悟空坐像,遠遠望去孫悟空的金身,一對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對垂肩的耳朵藴寓着大福大貴,身穿金衣,頭戴金冠,威風凜凜,令人敬畏。他的髮髻、眉骨、胸腹、脖頸以及下肢輪廓清晰可見。整個外貌比例協調,惟妙惟肖,渾然天成,世人看後,無不驚歎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據傳,孫悟空離開花果山水簾洞,雲遊四海,遠涉天涯,尋找靈台方寸山,訪拜佛、仙、神聖,求長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經過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靈山寺,是佛教聖地,並建有煉石補天,造化人類的女媧行宮。心想,靈山不就是靈台方寸山嗎?人類始祖女媧在此?何不前去。於是,他來到靈山寺,未入寺院就聽到木魚聲聲,佛經喃喃,喜得抓耳撓腮,眉開眼笑,高興之餘,轉念一想,佛門靜土,須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禮方是。他不敢進前,於是坐在山巔,聆聽佛經,謂之“悟空聆經”。

靈山寺歷史悠久,集秀麗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觀和神奇的傳説於一體,欣賞性、娛樂性很強,到靈山旅遊,能夠使您心曠神怡,百愁俱消。靈山還盛產各種野菜,這些野菜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遊玩過後,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豐盛的野菜宴,別有一番情趣。

靈山導遊詞 篇3

靈山寺風景區地處太行山東麓,距淇縣城西北10公里,遊覽面積10平方公里。靈山寺在羣山環抱之中,峯巒 拱翠,龍虎二山保駕,靈山、饅頭山前後呼應,山巖嵯峨,曲溪流泉 峯迴路轉,步換景移,綠樹紅花,百鳥歡歌。可謂“靈山抱妙寺,神泉滌心埃”。

靈山寺自古就是羣山聚匯的風水寶地,南北朝樑普通年間,由曾出任京城昭統寺大統、網領全國僧尼四十年的著名高僧、朝歌人法上創建。唐永徽六年,高宗皇上曾特召靈山寺長老法一人到長安垂徇佛事,唐開元年間,靈山寺又得以重修。這期間,寺院所轄面積500餘畝,高僧200餘人,古磬陣陣,木魚聲聲,遊客雲集,香火旺盛。寺西側有女媧宮,相傳是殷紂王降香的地方。

靈山寺現存女媧峯、古佛洞、女媧宮、玉帶河、黑龍潭、大佛殿、觀音洞、卧虎洞等主要景點40多個。雄渾秀麗的山水景色與千年古蹟、優美傳説融為一體,構成了獨特的旅遊勝地,是人們觀光、朝拜、探險的好地方。

靈山導遊詞 篇4

各位團友,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貴州觀光旅遊,我是你們此次貴州之行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段。貴州是一個山美水美的地方。有一句話是這麼説的“走遍大地神州,最美多彩貴州”。

我們今天遊覽的是黔靈山,大家都知道我們貴陽,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相傳有一位老和尚來到貴陽,發現在貴陽的某座山上,匯聚了大量的天地靈氣,於是老和尚來到這裏倒栽了一棵松樹,結果,這棵松樹居然存活了,而且枝繁葉茂,證明了老和尚的話,這位老和尚就是有名的赤松和尚。於是他在這裏修建了一座寺廟,名曰“弘福寺”,意為弘揚佛法,造福天下。而這座匯聚了天地靈氣的靈山,則叫做“黔靈山”。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山就是黔靈山了,它由大羅嶺、象王嶺、白象嶺、檀山、杖缽峯、獅子台、關刀巖、寶塔峯和北峯組成。現在的黔靈公園就是由黔靈山為主體,後又開闢了黔靈湖,動物園,麒麟洞,二壩和三嶺灣等景點。

在我的右手邊是索道,如果想先登上山頂可以從索道出發。如果想去看看大熊貓、孔雀、獅子老虎的遊客,可以從三嶺灣、麒麟洞去參觀動物園。不過“玩山”的人,特別是朝山拜佛的香客,大都沿着“九曲徑”慢慢爬上去。

現在我們腳下的九曲徑共有382級台階,24個“之”字拐,因有9個大彎道而稱為“九曲徑”。沿着山道旁的石壁上,有許多石刻,從“第一山”、 “黔靈勝境”到“南無阿彌陀佛”……引導人們走近佛門,感受“心既是佛”的境界。大家看,這裏有一個巨大的“虎”字,這是清朝的石刻。為什麼在這佛山上會有“虎”字?大家都知道,虎是山中之王,以虎鎮山,還有什麼妖魔鬼怪敢接近呢?於是,佛法弘揚,得一清淨之地。走到上面還有一個“吹螺壁”,一些奇妙的小洞遍佈在石壁上,洞眼大小象手指一樣,如果用嘴貼着石壁可吹出海螺鳴叫的聲音,傳説吹響小洞,就能使人長壽。九曲徑的最後,還有一個泉亭,叫做洗缽池。

到了這裏,我們就走完九曲徑了,各位遊客,現在我的右手邊這幅大型石雕叫做“九龍浴佛”,它説的是釋迦磨尼誕生時,有九條龍吐水為他沐浴。左手邊就是弘福寺了。平時寺門只會開邊上的小門,大家知道為什麼嗎?在佛教,這叫做山門,分別代表空門、無相門和無作門,如果中間的門開了,那就是遁入空門,出家當和尚了。

進入弘福寺,主要景點有鐘樓、藏經閣、説法堂等等。弘福寺是貴州最大的佛教寺廟。弘福寺的香火非常旺,這跟弘福寺的靈氣十足是分不開的。弘福寺是國務院對外開放的寺廟之一,也是貴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外有塔林,為弘福寺歷代祖師及僧人、居士的骨灰安葬處,有名可考者有赤松、參之、柏青、心月等,四周古木參天,景色優美。

來到1300米的象王嶺瞰鑄亭上,一眼望去,青山聳立的黔靈山,高樓林立的貴陽市全景經手眼底,朱德到此處遊覽時還留下了“黔靈山上望貴陽,十年建設換新裝”的壯麗詩句。

大家在弘福寺上香後,我們可以順着這條山間小路往下走,一路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獼猴,十分可愛,不過大家不要和它們親密接觸,要注意安全,以免被獼猴傷到。在山下碧波盪漾的就是黔靈湖了,讓人心曠神怡。在這裏,可以全身心地放鬆,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這裏你可以到湖面上泛舟,如果累了,還可以到湖畔上的茶室砌一壺暖茶。從這邊走過去,有個廣場,聳立着貴州解放烈士紀念碑,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中途還可以到動物園,這裏是青少年認識自然的課堂。

現在我們順山而下,便到了今天的最後一站麒麟洞。麒麟洞是典型的喀斯特溶巖洞穴,洞口崖壁陡峭,雜樹叢生。它的得名是因為在麒麟洞內有一塊巨大的鐘乳石,非常像一頭麒麟。大家不要小看了麒麟洞旁的這個“水月庵”,發動過西安事變的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曾被關押在這裏留下過許多故事。現在在裏面還可以看到趙四小姐和張學良曾經居住過的房間。

好了,各位團友,今天的黔靈山之遊到這裏就結束了,希望各位還會來到神奇而又美麗的貴州觀光旅遊。謝謝!

靈山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們,歡迎諸位來江蘇靈山參觀遊覽。靈山自然風景區距京城122公里,其頂峯海拔2303米,是北京市的第一峯。西與龍門森林公園毗鄰;東與龍門澗景區相連;南與109國道相通,由於其海拔高度所致,使靈山在方圓25平方公里內形成北京地區集斷層山、褶皺山為一體,奇峯峻俏、花卉無垠的自然風景區。靈山自然風景區位於京西門頭溝的西北部,距京城122公里,奇頂303米,是北京的第一高峯,北京的屋脊。北接河北的涿鹿縣;西與龍門森林公園毗鄰;東與龍門澗景區相連;南與109國道相通。由於海拔高度所致,使靈山在方圓25平方公里範圍內形成北京地區集斷層山、褶皺山奇峯峻峭、花卉無限的風光為一體的自然風景區。

這裏天然景觀獨特,夏季氣候變幻莫測,山間雲霧繚繞,既有暖温帶植被又有西伯利亞寒冷地帶親緣植被,生長着杜鵑、丁香、白樺林和榛子、黃花、玫瑰等植物,尤以高山草甸最為著名,是新疆細毛羊、伊犁馬、青藏犛牛在北京唯一的天然繁衍養殖場。靈山無霜期短,四季氣候變化與京城出現極大的變異,呈現春秋短、冬夏長的獨特氣候,日温與京城的差值是10-12攝氏度。

靈山的植被也是隨海拔高度的上升而變化。這裏既有暖温帶植被,又有西伯利亞寒冷地帶親緣植被。其中19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最為出名,他是新疆細毛羊、伊梨馬、青藏犛牛在北京生活的唯一天然繁殖養殖場。這裏是野生動物的樂園,山林裏活躍着松鼠、野兔、山豬、狍子等野生動物,還有可能見到稀世珍禽褐馬雞。

北京第一峯靈山,景色秀麗,夏季氣候怡人,是遊人休閒、度假、避暑的良好場所。進入景區沿途既能見到古代的烽火台,又能飲到四季不涸的幹泉水,您還能品嚐到靈山特產的莜麪卷以及當地的山榛、山韭菜、野黃花和新鮮的菌類。與此同時,卡拉OK、歌舞廳、小酒吧、篝火等娛樂活動將向遊人提供服務。 衣:靈山無霜期短,四季氣候變化與京城出現極大的差異,呈現春秋短、冬夏長的氣候特徵。由於高山低温,遊客夏季登頂,需穿長袖杉、帶雨具,其餘季節需穿厚棉服類服裝。靈山景區有軍用大衣出租,10元/件。食:靈山景區烤全羊800元/只,淡季250元到300元/只。團體餐標有200元—1000元/桌不等。景區內的私人飯館菜價較高,味道一般。住:靈山的旅遊旺季是每年六、七、八、九四個月,十月中旬至來年四月為封山期。每年在北京最熱的七八月的週末時,靈山景區的賓館客房常常爆滿,行前一定要提前預訂。靈山冬、春季旅遊依然開放,但由於遊客數量驟減,景區賓館不能正常營業,所以遊客僅限吃住於江水河村(北京最高居民點)附近的農家中。村裏有許多供遊客食宿的個體農家院和私人旅館(網友比較推崇的有“三兄弟”、“山裏人”等),淡季人很少,但在旅遊旺季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今年八月的某個週末就有房價被炒到七八百元一間的情況。而在非旅遊旺季,週末村裏的房價僅40元/標準間(獨立衞浴),最便宜的牀位間是10元/牀。進入九月以後,房價將普遍有所下調,村裏賓館房間的價格將維持在200元/間(平時)至300元/間(週末)。

靈山導遊詞 篇6

貴陽,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相傳有一位老和尚來到貴陽,發現在貴陽的某座山上,匯聚了大量的天地靈氣,於是老和尚來到這裏倒栽了一棵松樹,結果,這棵松樹居然存活了,而且枝繁葉茂,證明了老和尚的話,這位老和尚就是有名的赤松和尚。於是他在這裏修建了一座寺廟,名曰“弘福寺”,意為弘揚佛法,造福天下。而這座匯聚了天地靈氣的靈山,則叫做“黔靈山”。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山就是黔靈山了,它由大羅嶺、象王嶺、白象嶺、檀山、杖缽峯、獅子台、關刀巖、寶塔峯和北峯組成。現在的黔靈公園就是由黔靈山為主體,後又開闢了黔靈湖,動物園,麒麟洞,二壩和三嶺灣等景點。

在我的右手邊是索道,如果想先登上山頂可以從索道出發。如果想去看看大熊貓、孔雀、獅子老虎的遊客,可以從三嶺灣、麒麟洞去參觀動物園。不過“玩山”的人,特別是朝山拜佛的香客,大都沿着“九曲徑”慢慢爬上去。

現在我們腳下的九曲徑共有380級台階,24個“之”字拐,因有9個大彎道而稱為“九曲徑”。沿着山道旁的石壁上,有許多石刻,從“第一山”、“黔靈勝境”到“南無阿彌陀佛”……引導人們走近佛門,感受“心既是佛”的境界。大家看,這裏有一個巨大的“虎”字,這是清朝的石刻。為什麼在這佛山上會有“虎”字?大家都知道,虎是山中之王,以虎鎮山,還有什麼妖魔鬼怪敢接近呢?於是,佛法弘揚,得一清淨之地。走到上面還有一個“吹螺壁”,一些奇妙的小洞遍佈在石壁上,洞眼大小象手指一樣,如果用嘴貼着石壁可吹出海螺鳴叫的聲音,傳説吹響小洞,就能使人長壽。九曲徑的最後,還有一個泉亭,叫做洗缽池。到了這裏,我們就走完九曲徑了,各位遊客,現在我的右手邊這幅大型石雕叫做“九龍浴佛”,它説的是釋迦磨尼誕生時,有九條龍吐水為他沐浴。左手邊就是弘福寺了。平時寺門只會開邊上的小門,大家知道為什麼嗎?在佛教,這叫做山門,分別代表空門、無相門和無作門,如果中間的門開了,那就是遁入空門,出家當和尚了。

大家在弘福寺上香後,我們可以順着這條山間小路一直下到黔靈湖畔。黔靈湖碧波盪漾,讓人心曠神怡。在這裏,可以全身心地放鬆,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這裏你可以到湖面上泛舟,如果累了,還可以到湖畔上的茶室砌一壺暖茶。從這邊走過去,有個廣場,聳立着貴州解放烈士紀念碑,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

現在我們順山而下,便到了麒麟洞。它的得名是因為在麒麟洞內有一塊巨大的鐘乳石,非常象一頭麒麟。在麒麟洞旁的這個“水月庵”,曾關押過兩位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留下過許多故事。

好了,到了這裏,黔靈山的主要景點都遊過了,還有一些名勝古蹟正在維護和修理中,希望各位朋友下次再來遊玩!

靈山導遊詞 篇7

走到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兩幅古靈山噴繪彩圖,上面有行醒目的大字“封神榜故事發生地 ”記錄了新版《封神榜》劇組來淇縣採風的一些畫面。在這部新版作品中,“朝歌”二字的讀音也由原來的“chaoge”改為了“zhaoge”,有“喜迎朝陽、高歌黎明”之意。淇縣古稱沫邑,又稱沫鄉,殷紂王時改名為“朝歌”,明代時期因淇河繞城而過又改名為“淇縣”,之後一直沿用到今天。今天的朝歌可謂歷史文化悠久燦爛,自然景觀獨具特色啊!

在《封神演義》這部演繹作品中為紂王后半生種下禍根的就是石刻上的這首詩:“鳳鸞寶帳景非常,本是泥金巧樣粧。曲曲遠山飛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帶雨爭妖豔,芍藥籠煙騁媚裝。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原本,女媧的博愛仁慈、傳神絕美教化德澤了百姓眾生,也裝扮了古靈山的俊山秀水,所以也難怪殷紂王遊覽到此時情不自禁作詩吟唱,但是,他不該生出“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的輕薄臆想,也正是這最後兩句感歎,使這個放蕩不羈、輕浮多情的君王惹了禍端,一向以慈悲為懷的女媧惱羞成怒,仰天長歎,一怒之下派出狐狸精,魂附烈女蘇妲己身上,進而迷亂無道昏君,最終導致了百年成湯基業毀於一旦、商代王朝大廈崩傾的悲慘結局。也正因為如此,女媧走出了行宮,來到西山山巔,千百年來站在那兒櫛風沐雨,看人間真善美、觀世間假惡醜,保佑着後代子孫的延嗣安康。呆會兒我們到梨花坡觀景台可以近距離看到鬼斧神工、天造地設的自然景觀――女媧峯。《封神榜》作為一部演繹作品在民間廣為流傳,慢慢地形成了現代人們對紂王的誤解。紂王之所以落得這樣的可悲下場,可以説既是他人造成的,也是當時的歷史和體制造成的。

靈山導遊詞 篇8

靈山景區位於無錫馬山的太湖之濱,佔地面積約30公頃,規模龐大、氣勢恢宏,集自然山水與佛教文化於一身,融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於一體,擁有88米神州之最靈山大佛,已成為華東旅遊的新熱點、太湖明珠——無錫的標誌之一。小靈山的千年古剎不僅恢復重光,且建成了高達88米的中國第一大佛,迎來了千餘年前所未有之盛,成就了今天令世人稱道的“靈山勝境”。靈山景區包括著名的靈山大佛、祥符禪寺、小靈山、靈山文化園等景點。源遠流長的佛教文化與自然山水完美結合,堪稱江南福地,人間淨土。靈山景區不僅是佛教朝拜的聖地,也是遊客博覽中華佛教文化藝術的大觀園。

九龍灌浴

九龍灌浴是一座古銅色的銅製蓮花台。這蓮花台上的蓮花含苞未放,下面的一座獅子鼓和四大天王支撐起蓮花,底部還襯托着白色的圓形大理石水池,九條飛龍和八位形態各異的仙女模樣的供養人環繞着巨大的水池,六片巨大的蓮花瓣隨着音樂徐徐綻開,一尊金身太子的佛像便從蓮花中冉冉升起。這時,周圍的九條龍就會一齊噴射出30多米高的弧形水柱,這水柱直衝天際,在空中轟然交匯,為太子佛像沐浴。頃刻間,四周鼓樂齊鳴,噴泉百媚千姿。噴泉隨着音樂的高低起伏不斷地變幻着,一股股水柱忽高忽低,忽揚忽抑,忽起忽落。這些清水把太子佛像沖洗得閃閃發亮。之後,太子佛像旋轉一週。太子佛像沐浴的水將變成聖水,從4尊16個鳳口中噴撒而出隨着音樂聲減弱,蓮花也慢慢合攏。

靈山梵宮

靈山梵宮是無錫靈山勝境新建景觀。它以華藏塔風格為主,糅合了中國佛教石窟藝術與傳統佛教建築元素,集世界佛教三大語系的建築精華,多維立體地展現了佛教的神聖莊嚴和博大精深,美輪美奐,如法如律,莊嚴神聖,雄偉壯觀。

天下第一掌

天下第一掌位於佛手廣場行道的左側,是按靈山大佛右手複製,且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銅質手掌,在靈山,有“摸佛手有福氣,摸佛腳有靈氣”的説法。這是因為這隻右手的印上是“施無畏印”,佛教的説法是寓意除卻眾生痛苦,撫慰眾生心靈,佛掌心的千輻輪,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

大佛特點

聞名遐邇的靈山大佛有什麼特別之處,有哪些特殊的因緣際會。首先,大佛所在位置系由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其次,靈山大佛是在德高望重的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親自主持下建造起來的,得到了中國佛教界以及社會各界的鼎力襄助。在靈山大佛建設過程中,趙樸初先生還提出了神州“五方五佛”的理念――伴隨着靈山大佛的建成,得以圓滿了東方靈山大佛、南方天壇大佛、西方樂山大佛、北方雲岡大佛、中原龍門大佛之“五方五佛”的格局。作為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立像,靈山大佛比四川樂山大佛還要高17米,由1560塊青銅壁板拼裝焊接而成的,總用銅量達到了700多噸,全部銅板展開面積可達到9000多平方米,焊接它們的焊縫總長度達了35公里。在大佛的建造過程中,運用了現代高新科技,如先進的抗風、防震、避雷等措施,其中,避雷針就被巧妙的藏在大佛的髮髻裏。由於使用了特型銅壁板和先進的焊接技術,大佛的外型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大佛右手指天,稱為“施無畏印”,那是大佛在為眾生除去痛苦;左手指地,稱為“與願印”,那是在保佑眾生平安快樂。莊嚴安詳的大佛,時時刻刻都在祝福遊客呢。可以説,靈山大佛是集文化、藝術和宗教於一體的大型藝術珍品。 如此浩大的工程,也只有在國泰民安、國富民強的盛世,才能實現這一盛舉。

不知道在朝拜大佛時是否注意到――瞻仰大佛,不論走近走遠,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總跟隨着,關注着。這是為什麼呢?難道“佛眼”真的會“動”,難道是“佛法無邊,無所不見”麼?其實是雕塑家的神來之筆和建設過程中的天作之合,創造瞭如此神奇的效果。關於靈山大佛的神奇,在民間和遊客、信眾中還有許多傳説,例如靈山大佛開光時的奇異瑞象、太子像開光千僧大法會時的祥瑞天氣等等,如果有興趣,不妨到靈山探個究竟。

此外,到了靈山,可別忘了去抱抱佛腳,這可是唯一能夠親近大佛的方式。常説:“摸摸佛手有福氣,抱抱佛腳抱平安”,在靈山抱佛腳能給大家帶去平安吉祥、福壽康樂。

靈山導遊詞 篇9

靈山位於太行山東麓,距朝歌城北10公里,遊覽面積10公里,遊覽時間大約需1個小時。這裏交通平坦,位置優越,山青水秀,廟宇堂煌。四面環山,東有玉龍峯,西有靈鷲峯,南有靈龜山,北有伏牛嶺,羣山環抱,晝似蓮花吐放,夜如眾星捧月,不但景色優美迷人,而且歷史源遠流長,女媧在此煉石,捏土造人,殷紂王在這兒降香,姜太公在此釣魚,唐太宗在此加封,究竟景色如何?還請您遊覽之後,自己作一番評價!

今天當我們站在景區山門時,首先仰頭抬望觀看到 靈山 二字,是由20xx年8月中國台灣混無禪留下的墨寶。

走入山門,第一個印入我們眼簾的是這個高13米的女媧神像,它是由花崗巖材料做成的。女媧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據<<史記>><<尚書>><<列子>><<淮南子>>。等史記記載,婦媧是一位具有濃厚神話色彩的歷史人物,她煉石補天,捏土造人,並首創婚姻制度,是東方世界古代人類和古代文明的偉大締造者,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唯一的偉大女性先祖。在遠古時期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面對巨大的災難,她挺身而出,無私奉獻,造福人類,澤被萬物,推進文明,是歷史天地的偉大創世先祖。她的行為和事業是鼓舞激勵世世代代中華兒女永遠奮發向上的力量源泉。

大像取女媧補天之資,雙手高摯,面色剛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底座下有三層平台,第一層平台擺放着十二生屑雕塑,表示着天下億萬有情兒女偎依在女媧娘娘身邊與她共享天倫之樂,第二層是植物造型主與鴿子,預示着世界充滿了愛心與和平,第三層擺佈着玄妙無比的八卦圖,象徵着女媧娘娘神祕莫測的高超本領。

大像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面女媧託石補天的雄姿,我們已經領略過了,下面看後面女媧認真地捏土造人。相傳當年女媧捏土造人,後讓男人和女人結合繁衍後代,女媧是人類的始祖,是人類共同的母親,靈山以女媧為主,故靈山也叫母親山。

靈山有人之景觀,女媧大型雕塑,更有天造地設,鬼斧神工的華廈第一奇觀女媧峯,從這兒向西望去,這位人類共同母親的化身。頂天立地,毅立於望娘坡上,觀人間煙火,看世間善惡,宏法度化,佛光普照。

好,下面我們一起走入女媧來觀看,迎面的這兩位把門神位是我們的哼哈二將,傳説他們是西周的大將,後來姜子牙封神,特封他們為哼哈二將,把守佛寺山門。

走出女媧廟,下面我們繼續向前走入女媧宮。靈山是以封神演義出了名的,商朝曾經有四位帝王為靈山的女媧降香,他們是-武丁、武乙、帝乙、帝辛,面帝辛是殷商第三十君王,帝乙之子,紂王,好,我們現在一起到紂王降香處來觀看紂王降香的經過,碑之上講,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是女媧娘娘的誕辰,紂王就率領滿朝文武,八百御林來為女媧降香,看到女媧的美顏。頓起淫心,題風流詩一首,留在行宮粉壁上,風鸞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粧,曲曲遠山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帶雨爭嬌豔,芍藥花姻騁娟裝,但得妖嬈能舉動,娶回長樂待君王 ,那麼女媧娘娘貴為神女,而紂王竟想娶她,簡真是痴心妄想,所以才招至後來成湯百年積業毀於一旦的結局。好,看過之後,我們繼續看旁邊的五色石,傳説當年女媧煉石補天遺留在人間兩塊奇石,一塊是<<紅樓夢>>裏面賈寶玉身上的寶玉,另一塊就是大家面前的五彩石。有一首詩對五彩石描繪的淋漓盡至是:未遇補天滯人間,盛土談粧立庭前,靈性本是自然美,春夏秋冬對雲煙 ,相信讀後,您會對王彩石會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好,現在我們到後面的 千古佛洞 來觀看,千古佛洞又名 驅病洞 位於靈峯壯側的半山腰處,因洞的入口處有一自然形成的石佛而得名,石佛高兩半多餘,體態肥大,兩耳垂肩,面目慈善,形象逼真,鑽佛洞者都要有因洞口狹窄,貼佛心而過所謂佛山有我,我心有佛,人心佛心,心心相印 ,朋友,你心中有難解之事嗎?如果有,我們一起走入千古佛洞穴訴説心事, 當我們來到千古佛洞泊洞口,首先看到一則對聯: 靈山寺山靈,古佛洞佛古, 對仗工整,耐人尋味,看右邊的 題靈山景區 ,朝歌腹地繡靈山,雙劍直插九重天,南聳紫光女媧峯,北卧碧波景龍潭,千古佛洞鑄勝景,萬年古剎聚羣仙,昔日曆經桑滄,今朝又迎明圓,這首詩把靈山景區的景點,歷史以韻律詩的形式形象生動地展現給了遊客,給人一種如詩如畫般的仙境情懷,再看右邊的題詞: 每逢到靈山,都鑽古佛洞,若問為何故,健身又去病,壁石多元素,若將造化成, 妙説不盡,陶醉自然中, 這首詩把鑽千佛洞穴的益處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了,鑽古佛洞有病可以去病,無病可以健身,其妙無窮,身入佛洞,自得其樂。

靈山導遊詞 篇10

靈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羅山縣西南部境內,西南分別與信陽縣、湖北省大悟縣交界,東連雞籠山,西鄰雞公山。它含六大景區:靈山寺景區、逍遙洞景區、金頂景區、龍鳳祥林景區、龍牙寺景區、丸裏落雁湖景區。景區總面積約61平方公里。景區西距京廣鐵路和107國道40公里,東至京九鐵路50公里,北到南信(陽)葉(集)路10公里,京(北)珠(海)高速公路從靈山腳下通過;有羅山—靈山、伍家坡—靈山、雞公山—靈山、大悟—靈山四條公路交匯於此。

靈山,最早叫八山,源於八座主要山峯。其最高峯叫霸山,古人誤以為此峯為縣境最高峯之故。因“八”“霸”音近,後八山被混稱為霸山。此山“每有云氣覆頂必雨,驗之信然”,其中一次高峯叫小靈山,自然與山名吻合,“靈”“霸”二字又同一“雨”頭,故霸山之名漸被靈山取代。

靈山,形成於中生代白輩紀(1。5一0。7億年前),為花崗巖基。這裏山體連綿,層巒疊障,溝豁縱橫,年平均氣温13-15℃。夏季山上山下日温差7℃,夜温差15℃。山中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植物類有1000多種。最值得一挺的是靈山雲霧茶,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毛尖中的精品;其次是板栗、中華彌猴桃,為高營養食品,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杜仲、桔梗、七葉一枝花等是名貴中草藥。動物類有1067種190科之多,僅鳥類就達169種,景區為省級鳥類自然保護區—董寨林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冠和二級保護動物自冠長尾媽等。哺乳類動物主要有野豬、野山羊、狼、金錢豹、大靈貓等。

自然景觀遍佈山林。奇石陡崖、千姿百態、相應成趣;幽谷密林長流水,瀑潭高懸天地驚,青天繁星風無塵;落雁九里淵魚深,唉乃一聲山水綠。據不完全統計,靈山共有大小瀑布36條,大小山洞72個,有名的奇石怪壁108處。其中,智慧姑娘像西方希臘神話中的雅典女神;險石造形神祕,體積巨大,驚險赫人,為天下第一奇石;“駱駝”仰首向天,巨大逼真,生動有趣;逍遙洞是洞連洞、洞疊洞神奇奧妙;仙人洞地處險峻,洞頂造型奇特,世所罕見;銀洞飛瀑,集壯觀、神祕、奇特、險峻為一體,堪稱天下一絕九里落雁湖羣山環抱,湖岸曲折有致,湖光山色相映生輝,靈蝴陰雲,飄飄逸逸,仙氣蕩蕩產八山神筆峯為天公造字,字分陰陽,筆劃規整,結構神妙,令人不可思議……人山谷昕潺潺流水,登山頂着亂雲飛渡,整個靈山仿若一個神奇的世界。

靈山還藴藏着豐富的文化內涵。

靈山是著名的佛教聖地。舊時有大小寺院13所,現存2所,其中靈山寺已有兩千年曆史,為佛教傳入中國最早所建寺院之一。唐玄宗時曾被封為國廟;明太祖朱元璋曾到此降香,封當時的主持陳大用為金碧禪師,並親筆為大寺題寫“聖壽禪寺”匾額。現有大殿7層,僧民30餘人。農曆三月七年級廟會,進山朝拜旅遊者絡繹不絕。

險耍的地理位置,奇特的自然風光釀造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古時,因其山東南的九里關與今信陽境內的平靖關、武勝關合稱冥或嘟〈meng〉塞,為天下九塞之一,北進中原商人楚,唯此三關可通,其東面山腳下就是著名的楚豫古道,故而這裏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在此佔山為王,落草為寇者有之;避兵匪,躲宮害者有之。

靈山秀麗的山色,奇異的景觀,又產生了豐富的與之相關的風物文化,幾乎景景有傳説,石石有典故。這些傳説和典故與景觀相映生輝,將本來就秀麗、神奇的自然景觀裝點得更加秀麗和神奇。靈山還有一大特點,就是遠近風傳它有求必應,非常靈驗,雖無科學道理,但信者甚眾,有求必應的傳聞頗多,有的求財求運者竟不惜跋涉數千裏之遙。

靈山以其豐富的旅遊資源含量及很高的潛在旅遊價值吸引着天下游人,每年來此旅遊者達30萬人次。1994年6月被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並即將被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如今該景區已處在加速開發建設之中。隨着地方經濟的飛速發展,靈山旅遊開發建設的速度也會大大加快,不久的將來,靈山定能擠身於世界名山之列。

靈山導遊詞 篇11

靈山梵宮位於靈山勝境景區內,與靈山大佛比鄰而立,是一座相當豪華的佛教宮殿,內部有精美的裝潢和展品,值得細看。當梵宮聖壇不舉行會議時,每天還有如夢如幻的演出靈山吉祥頌,壯觀震撼,不容錯過。

靈山梵宮的外觀以華藏塔風格為主,並融合了石窟與傳統佛教建築元素,大塊的石板外牆上佈滿了精美的浮雕,五個金色尖頂非常大氣。走進宮殿,殿內的東陽木雕、敦煌壁畫、揚州漆器、景泰藍須彌燈、壽山石雕、景德鎮青花鬥彩缸等藝術珍品讓人目不暇接。寬敞的大廳四處金碧輝煌,你會看到人形的十二生肖金像,各個坐姿不同,神態逼真。來到中庭,精雕細琢的高大穹頂氣派非凡,藍色的頂端宛如蒼天;前方樑柱上有不同形態的仙人雕像,彷彿就要飛出來一般。

穿過中庭走到底,可以看到一堵閃耀着奇光異彩的高牆,這就是梵宮的鎮館之寶“華藏世界”。牆面有100平方米大,由160塊琉璃燒製而成,上面有浮雕,中間鑲嵌着“一大四小”五座金佛,上方是一塊木匾,寫着“妙應無窮”四個金字,整個作品可謂耀眼奪目。

再到聖壇看看,這個寬敞的會場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它斑斕的大穹頂,不斷變化的燈光讓人好似進入夢境一般。這裏的靈山吉祥頌演出講述釋迦牟尼捨棄皇太子地位及奢侈的生活,出家學道,歷經磨難後成佛的歷程,你可以坐在蒲團坐墊上來觀賞。購買了門票的遊客可憑票免費看吉祥頌演出,免票羣體看演出需另付50元,具體演出時間可詳見官網。

另外,在梵宮2樓還有一個珍寶館(單獨售票,30元),展示許多當代美術工藝大師的作品,包括玉雕、瓷器、繪畫等,可以大飽眼福。在3樓的五觀堂還可以品嚐齋飯,淨素自助餐參考價50元。

梵宮外面還有廣場、香水海、曼飛龍塔、五印壇城等佛教景觀建築,可以細細觀賞。

靈山導遊詞 篇12

靈山風景區位於門頭溝與河北交界處,距市區122公里,海拔2303米,靈山是北京地區最高峯,因為海拔高、温度低而成為京郊避暑勝地。雖然靈山方圓只有25平方公里,卻是京郊唯一集高原、草原風光為一體的自然風景區。

靈山風景區天然景觀獨特,夏季氣候變幻莫測,山間雲霧繚繞,既有暖温帶植被又有西伯利亞寒冷地帶親緣植被,生長着杜鵑、丁香、白樺林和榛子、黃花、玫瑰等植物,尤以高山草甸最為著名,是新疆細毛羊、伊犁馬、青藏犛牛在北京唯一

的天然繁衍養殖場。 靈山是天然的動植物園,山裏活躍着松鼠、狐狸、野兔、山雞、林中還有野山羊、狍子、野豬等動物。青海之舟——犛牛也在此紮根繁衍,形成了獨特景觀。尤為讓人慶幸的是在靈山可見到稀有珍禽——褐馬雞,這裏有700多種動物和800多種植物可供欣賞,還有很好的科 學考察的最佳資料。為了方便遊客,1997年靈山景區修建了高空索道,全長1548米,落差430米,只需25分鐘便可讓您到達山頂。

北京第一峯靈山,景色秀麗,夏季氣候怡人,是遊人休閒、度假、避暑的良好場所。冬季銀光素裹、白雪皚皚,是開展滑雪運動的理想場所。進入景區沿途既能見到古代的烽火台,又能飲到四季不涸的幹泉水,您還能品嚐到靈山特產的莜麪卷以及當地的山榛、山韭菜、野黃花和新鮮的菌類。

靈山的植被也是雖海撥高度的上升而變化。這裏既有暖温帶植被,又有西伯利亞寒冷地帶親緣植被。其中19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最為出名,它是新疆細毛羊、伊利馬、青藏犛牛在北京生活的唯一天然繁殖養殖場。這裏是野生動物的樂園,山林裏活躍着松鼠、野兔、山豬、狍子等野生動物,還有可能見到稀世珍禽褐馬雞。

暑天到靈山能有獨特的清涼感覺,但因高山低温,與城裏温差大,最好多添一點衣服。入冬時去靈山,那裏還是深秋,厚厚的黃色草甸鋪滿山坡,別是一番情趣。因為是難得的高原、草原風光,所以這裏是風光攝影、學生考察、生物採集、家庭攝像的好地方。“京都第一峯”靈山位於北京門頭溝區與河北省交界處,具有"首都小西藏"的美譽,是京郊唯一集高原、草原風光為一體的自然風景區,夏季清涼,適合野營避暑。

靈山導遊詞 篇13

靈山寺風景區地處太行山東麓,距淇縣城西北10公里,遊覽面積10平方公里。靈山寺在羣山環抱之中,峯巒 拱翠,龍虎二山保駕,靈山、饅頭山前後呼應,山巖嵯峨,曲溪流泉 峯迴路轉,步換景移,綠樹紅花,百鳥歡歌。可謂“靈山抱妙寺,神泉滌心埃”。

靈山寺自古就是羣山聚匯的風水寶地,南北朝樑普通年間,由曾出任京城昭統寺大統、網領全國僧尼四十年的著名高僧、朝歌人法上創建。唐永徽六年,高宗皇上曾特召靈山寺長老法一人到長安垂徇佛事,唐開元年間,靈山寺又得以重修。這期間,寺院所轄面積500餘畝,高僧200餘人,古磬陣陣,木魚聲聲,遊客雲集,香火旺盛。寺西側有女媧宮,相傳是殷紂王降香的地方。

靈山寺現存女媧峯、古佛洞、女媧宮、玉帶河、黑龍潭、大佛殿、觀音洞、卧虎洞等主要景點40多個。雄渾秀麗的山水景色與千年古蹟、優美傳説融為一體,構成了獨特的旅遊勝地,是人們觀光、朝拜、探險的好地方。

靈山導遊詞 篇14

靈山位於太行山東麓,距朝歌城北10公里,遊覽面積10公里,遊覽時間大約需1個小時。這裏交通平坦,位置優越,山青水秀,廟宇堂煌。四面環山,東有玉龍峯,西有靈鷲峯,南有靈龜山,北有伏牛嶺,羣山環抱,晝似蓮花吐放,夜如眾星捧月,不但景色優美迷人,而且歷史源遠流長,女媧在此煉石,捏土造人,殷紂王在這兒降香,姜太公在此釣魚,唐太宗在此加封,究竟景色如何?還請您遊覽之後,自己作一番評價!

今天當我們站在景區山門時,首先仰頭抬望觀看到靈山二字,是由20xx年8月中國台灣混無禪留下的墨寶。

走入山門,第一個印入我們眼簾的是這個高13米的女媧神像,它是由花崗巖材料做成的。女媧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據<<史記>><<尚書>><<列子>><<淮南子>>。等史記記載,婦媧是一位具有濃厚神話色彩的歷史人物,她煉石補天,捏土造人,並首創婚姻制度,是東方世界古代人類和古代文明的偉大締造者,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唯一的偉大女性先祖。在遠古時期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面對巨大的災難,她挺身而出,無私奉獻,造福人類,澤被萬物,推進文明,是歷史天地的偉大創世先祖。她的行為和事業是鼓舞激勵世世代代中華兒女永遠奮發向上的力量源泉。

大像取女媧補天之資,雙手高摯,面色剛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底座下有三層平台,第一層平台擺放着十二生屑雕塑,表示着天下億萬有情兒女偎依在女媧娘娘身邊與她共享天倫之樂,第二層是植物造型主與鴿子,預示着世界充滿了愛心與和平,第三層擺佈着玄妙無比的八卦圖,象徵着女媧娘娘神祕莫測的高超本領。

大像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面女媧託石補天的雄姿,我們已經領略過了,下面看後面女媧認真地捏土造人。相傳當年女媧捏土造人,後讓男人和女人結合繁衍後代,女媧是人類的始祖,是人類共同的母親,靈山以女媧為主,故靈山也叫母親山。

靈山有人之景觀,女媧大型雕塑,更有天造地設,鬼斧神工的華廈第一奇觀女媧峯,從這兒向西望去,這位人類共同母親的化身。頂天立地,毅立於望娘坡上,觀人間煙火,看世間善惡,宏法度化,佛光普照。

好,下面我們一起走入女媧來觀看,迎面的這兩位把門神位是我們的哼哈二將,傳説他們是西周的大將,後來姜子牙封神,特封他們為哼哈二將,把守佛寺山門。

走出女媧廟,下面我們繼續向前走入女媧宮。靈山是以封神演義出了名的,商朝曾經有四位帝王為靈山的女媧降香,他們是-武丁、武乙、帝乙、帝辛,面帝辛是殷商第三十君王,帝乙之子,紂王,好,我們現在一起到紂王降香處來觀看紂王降香的經過,碑之上講,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是女媧娘娘的誕辰,紂王就率領滿朝文武,八百御林來為女媧降香,看到女媧的美顏。頓起淫心,題風流詩一首,留在行宮粉壁上,風鸞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粧,曲曲遠山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帶雨爭嬌豔,芍藥花姻騁娟裝,但得妖嬈能舉動,娶回長樂待君王,那麼女媧娘娘貴為神女,而紂王竟想娶她,簡真是痴心妄想,所以才招至後來成湯百年積業毀於一旦的結局。好,看過之後,我們繼續看旁邊的五色石,傳説當年女媧煉石補天遺留在人間兩塊奇石,一塊是<<紅樓夢>>裏面賈寶玉身上的寶玉,另一塊就是大家面前的五彩石。有一首詩對五彩石描繪的淋漓盡至是:未遇補天滯人間,盛土談粧立庭前,靈性本是自然美,春夏秋冬對雲煙,相信讀後,您會對王彩石會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好,現在我們到後面的千古佛洞來觀看,千古佛洞又名驅病洞位於靈峯壯側的半山腰處,因洞的入口處有一自然形成的石佛而得名,石佛高兩半多餘,體態肥大,兩耳垂肩,面目慈善,形象逼真,鑽佛洞者都要有因洞口狹窄,貼佛心而過所謂佛山有我,我心有佛,人心佛心,心心相印,朋友,你心中有難解之事嗎?如果有,我們一起走入千古佛洞穴訴説心事,

當我們來到千古佛洞泊洞口,首先看到一則對聯:靈山寺山靈,古佛洞佛古,對仗工整,耐人尋味,看右邊的題靈山景區,朝歌腹地繡靈山,雙劍直插九重天,南聳紫光女媧峯,北卧碧波景龍潭,千古佛洞鑄勝景,萬年古剎聚羣仙,昔日曆經桑滄,今朝又迎明圓,這首詩把靈山景區的景點,歷史以韻律詩的形式形象生動地展現給了遊客,給人一種如詩如畫般的仙境情懷,再看右邊的題詞:每逢到靈山,都鑽古佛洞,若問為何故,健身又去病,壁石多元素,若將造化成,妙説不盡,陶醉自然中,這首詩把鑽千佛洞穴的益處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了,鑽古佛洞有病可以去病,無病可以健身,其妙無窮,身入佛洞,自得其樂。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來到靈梯的前面,靈梯取名原因有三,一是走時腳底下發出叮咚鋼琴一般的聲音,二是地理位置優越,上面是靈峯,下面是玉帶河,它是連接靈山的山和水的紐帶,三是台階數吉祥,一邊是84個台階,民間所説,73、84、一個人活了73、84就是長壽了,大家登過84個台階,祝願大家順利度過84歲,一邊是84,兩邊廉潔168,1、6、8祝願大家一路發。

靈山導遊詞 篇15

靈山寺風景區地處太行山東麓,距淇縣城西北10公里,遊覽面積10平方公里。靈山寺在羣山環抱之中,峯巒 拱翠,龍虎二山保駕,靈山、饅頭山前後呼應,山巖嵯峨,曲溪流泉 峯迴路轉,步換景移,綠樹紅花,百鳥歡歌。可謂“靈山抱妙寺,神泉滌心埃”。

靈山寺自古就是羣山聚匯的風水寶地,南北朝樑普通年間,由曾出任京城昭統寺大統、網領全國僧尼四十年的著名高僧、朝歌人法上創建。唐永徽六年,高宗皇上曾特召靈山寺長老法一人到長安垂徇佛事,唐開元年間,靈山寺又得以重修。這期間,寺院所轄面積500餘畝,高僧200餘人,古磬陣陣,木魚聲聲,遊客雲集,香火旺盛。寺西側有女媧宮,相傳是殷紂王降香的地方。

靈山寺現存女媧峯、古佛洞、女媧宮、玉帶河、黑龍潭、大佛殿、觀音洞、卧虎洞等主要景點40多個。雄渾秀麗的山水景色與千年古蹟、優美傳説融為一體,構成了獨特的旅遊勝地,是人們觀光、朝拜、探險的好地方。

靈山導遊詞 篇16

靈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羅山縣西南部境內,西南分別與信陽縣、湖北省大悟縣交界,東連雞籠山,西鄰雞公山。它含六大景區:靈山寺景區、逍遙洞景區、金頂景區、龍鳳祥林景區、龍牙寺景區、丸裏落雁湖景區。景區總面積約61平方公里。景區西距京廣鐵路和107國道40公里,東至京九鐵路50公里,北到南信(陽)葉(集)路10公里,京(北)珠(海)高速公路從靈山腳下通過;有羅山—靈山、伍家坡—靈山、雞公山—靈山、大悟—靈山四條公路交匯於此。

靈山,最早叫八山,源於八座主要山峯。其最高峯叫霸山,古人誤以為此峯為縣境最高峯之故。因“八”“霸”音近,後八山被混稱為霸山。此山“每有云氣覆頂必雨,驗之信然”,其中一次高峯叫小靈山,自然與山名吻合,“靈”“霸”二字又同一“雨”頭,故霸山之名漸被靈山取代。

靈山,形成於中生代白輩紀(1。5一0。7億年前),為花崗巖基。這裏山體連綿,層巒疊障,溝豁縱橫,年平均氣温13-15℃。夏季山上山下日温差7℃,夜温差15℃。山中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植物類有1000多種。最值得一挺的是靈山雲霧茶,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毛尖中的精品;其次是板栗、中華彌猴桃,為高營養食品,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杜仲、桔梗、七葉一枝花等是名貴中草藥。動物類有1067種190科之多,僅鳥類就達169種,景區為省級鳥類自然保護區—董寨林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冠和二級保護動物自冠長尾媽等。哺乳類動物主要有野豬、野山羊、狼、金錢豹、大靈貓等。

自然景觀遍佈山林。奇石陡崖、千姿百態、相應成趣;幽谷密林長流水,瀑潭高懸天地驚,青天繁星風無塵;落雁九里淵魚深,唉乃一聲山水綠。據不完全統計,靈山共有大小瀑布36條,大小山洞72個,有名的奇石怪壁108處。其中,智慧姑娘像西方希臘神話中的雅典女神;險石造形神祕,體積巨大,驚險赫人,為天下第一奇石;“駱駝”仰首向天,巨大逼真,生動有趣;逍遙洞是洞連洞、洞疊洞神奇奧妙;仙人洞地處險峻,洞頂造型奇特,世所罕見;銀洞飛瀑,集壯觀、神祕、奇特、險峻為一體,堪稱天下一絕九里落雁湖羣山環抱,湖岸曲折有致,湖光山色相映生輝,靈蝴陰雲,飄飄逸逸,仙氣蕩蕩產八山神筆峯為天公造字,字分陰陽,筆劃規整,結構神妙,令人不可思議……人山谷昕潺潺流水,登山頂着亂雲飛渡,整個靈山仿若一個神奇的世界。

靈山還藴藏着豐富的文化內涵。

靈山是著名的佛教聖地。舊時有大小寺院13所,現存2所,其中靈山寺已有兩千年曆史,為佛教傳入中國最早所建寺院之一。唐玄宗時曾被封為國廟;明太祖朱元璋曾到此降香,封當時的主持陳大用為金碧禪師,並親筆為大寺題寫“聖壽禪寺”匾額。現有大殿7層,僧民30餘人。農曆三月七年級廟會,進山朝拜旅遊者絡繹不絕。

險耍的地理位置,奇特的自然風光釀造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古時,因其山東南的九里關與今信陽境內的平靖關、武勝關合稱冥或嘟〈meng〉塞,為天下九塞之一,北進中原商人楚,唯此三關可通,其東面山腳下就是著名的楚豫古道,故而這裏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在此佔山為王,落草為寇者有之;避兵匪,躲宮害者有之。

靈山秀麗的山色,奇異的景觀,又產生了豐富的與之相關的風物文化,幾乎景景有傳説,石石有典故。這些傳説和典故與景觀相映生輝,將本來就秀麗、神奇的自然景觀裝點得更加秀麗和神奇。靈山還有一大特點,就是遠近風傳它有求必應,非常靈驗,雖無科學道理,但信者甚眾,有求必應的傳聞頗多,有的求財求運者竟不惜跋涉數千裏之遙。

靈山以其豐富的旅遊資源含量及很高的潛在旅遊價值吸引着天下游人,每年來此旅遊者達30萬人次。1994年6月被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並即將被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如今該景區已處在加速開發建設之中。隨着地方經濟的飛速發展,靈山旅遊開發建設的速度也會大大加快,不久的將來,靈山定能擠身於世界名山之列。

靈山導遊詞 篇17

靈山風景區地處太行山東麓,距豫北淇縣城西北 10公里,遊覽面積10平方公里,《封神演義》第一章寫的殷紂王降香女媧宮,就在靈山。

靈山寺坐落於羣山環抱之中,峯巒拱翠,龍虎二山保駕,靈山、饅頭山前後呼應,晝似蓮花怒放,夜如眾星捧月。山巖嵯峨,曲溪清泉,峯迴路轉,步移景遷,綠樹紅花,百鳥歡歌,亭閣相映,景色優美,可謂“靈山抱妙寺,神泉滌心埃”。

據明代《淇縣誌》記載,靈山寺創建於樑普通年間(公元 520)年,由曾任昭統寺大統、綱領全國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創。唐開元年間重修,是淇縣創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靈山為主,故名靈山寺。

唐、宋時期是靈山寺鼎盛時期。這期間寺院所轄面積近 35公頃,高僧200餘人,古磬陣陣,木魚聲聲,遊客雲集,香火旺盛。靈山寺名聲遠揚,驚動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見寺院長老法如到長安垂詢佛事。明代山東副使裴騫專程從山東來遊靈山寺,並寫有《遊靈山寺記》一篇、詩三首傳世,明代主事李繼先隱退湯陰,聞靈山古剎水石甚佳,專程來遊。他感慨地寫道:“今寺唯靈山吾不厭之,而有言張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為可奇也耶。”明代縣令于慧曾把靈山寺概括為靈山十景:一曰危巖少進,二曰羣峯聳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徑蓬壺,五曰半巖風雨,六曰九天鳴佩,七曰巨崖走蛟,八雙劍橫秋,九曰東海龍吟,十曰西山虎嘯。景景如詩如畫,繪聲繪色,淋漓盡致。

靈山寺自然景觀優美,人文景觀迷人。堪稱華夏奇觀,天下一絕的女媧峯就在靈山寺。靈山寺虎山山峯前有一座 70多米高的女媧峯,頭挽髮髻,面慈目祥,身着舒袖褒衣,雙肘曲於胸前,莊嚴肅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觀覽人間的真善美和假醜惡,又若為芸芸眾生默默祈禱,真乃天開地設,鬼斧神工。

女媧何以在此仙棲?相傳,當年女媧摶黃土造人,並煉五彩石補天,折斷鰲足支撐四極,治平洪水,殺死猛獸,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爾後,她來到靈山修真,與天下人共頤晚年。一日,殷紂王到此降香,祈國泰民安,目睹女媧尊容,頓生歹意,在女媧宮前留下淫詩。女媧見後怒不可遏,離開行宮,跑到南山山巔,面對蒼天大地長歎:“我創造人類,同此涼熱,誰知紂王不行正道,競敢羞辱於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時值今日,女媧仍矗立於此,目視人間,因此,世人就把此峯叫作女媧峯。

與女媧峯正對的建築是女媧宮,人們為祭祀她,在此修建了女媧娘娘廟。據明以來的《淇縣誌》記載,女媧宮歷代皆有修復,現在的女媧宮是近年來修復的。此宮面闊三楹,雄偉壯觀。宮內奉彩塑女媧巨像。女媧是上古一位神通廣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稱為創世神,始祖師,保護神。農曆三月十五日,是女媧娘娘的聖誕日,她往火雲宮朝駕伏羲、炎帝、軒轅三聖而回,看見粉壁上紂王題寫的詩句,柳眉倒豎,即遣蘇妲己毀其江山 。

女媧創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們配合起來,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傳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這位中國的第一位媒人,被後世尊奉為媒師,那些結了婚而沒兒女的,紛紛到此求子。

孕育峯是大自然賜給靈山寺的又一絕妙之作,相連的兩個山頭,酷似一個睡美人,秀髮飄飄,神態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着古城朝歌古往今來的文明,有詩讚曰:“從未見過孕育姿,獨有靈山佔風流。枕山卧霧語是花,面風對雨情為柳。靜中懷抱日月星,夢裏總思人間秋,誰言萬孕無果?分娩紅日照九州。”

在靈山山腰處有一個天然石窟,高 8米,深30米,洞內鐘乳石形成數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貼於崖壁,非常神祕,別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傳,此洞是靈山寺大佛修煉成真處。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約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兩耳垂肩,體態豐滿,形象逼真。由於洞口狹窄,入洞時必須貼佛心而過,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稱此佛為相心佛。古佛洞口鐫一則迴文聯,耐人尋味:“靈山寺山靈,古佛洞佛古”。此洞窄長,曲徑奧妙,靈氣幽幽,宛如迷宮,令人神往。貼壁擠身進洞,洞內涼氣襲人,清爽異常,奧妙無窮。仰卧下滑而出,頓覺身心爽快。民諺曰:“每逢到靈山,必鑽古佛洞,若問因何故?健身又去病。”“鑽鑽佛爺洞,一輩子不生病。”所以遊客無不進洞領略其妙。

據明代《淇縣誌》載,淇縣有八大景:“淇園竹翠、勝水流清、鹿台朝雲、鉅橋夜月,紂窩灘聲,朝歌野色,青巖仙境,靈山龍泉。”其中靈山獨佔兩景即“勝水流清”、“靈山龍泉”。靈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湧不息,古人謂之勝水流清。

靈山龍泉説的是靈山黑龍潭,位於寺院的西北側 500米處。這裏奇峯幽谷,山勢挺拔,泉湧澗飛,碧波盪漾,景色宜人。千百年來,文人騷客紛到沓來,滿眼畫意,滿腹詩情,留下許多華彩詩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孫徵蘭在壁立萬仞處留下詩云:“山卓碧雲插漢,泉滃綠玉飛花,三仁六七賢聖,靈傑千古同嘉。”據載,在明代以前,這裏就建有龍王廟。廟下有三洞,洞口鑿有龍頭,泉水由此流出,聲音湍急,山谷迴應,宛如龍吟。

靈山寺後有一河流,名曰玉帶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帶河自靈山黑龍潭突溢而出,繞千年古剎而過,河水潺潺,叮咚作響,猶如琴絃暢鳴或浪拍石崖濤聲如嘯,呈現出瞬息萬變的天然畫卷。玉帶河流至大聖峯前,形成一個湖泊,名曰白龍潭。湖水清澈,是人們泛舟、垂釣的理想去處。

從寺院沿羊腸小道西行,過鵲橋渡,穿梨樹坡,拾階而上便來到了觀音洞。此洞位於懸崖峭壁上,深 9米,高丈餘,內奉觀音座像。雕工精細,惟妙惟肖。前來求點迷津者絡繹不絕。

據明《淇縣誌》記載:“龍王廟,旱禱輒靈。”清《淇縣輿地圖説》雲:“靈山下有靈山寺,創於樑普通,修於盛唐開元。”遼金期間,寺院擴大,高僧眾多,木魚聲聲,靈氣幽幽,遊客雲集,香火鼎盛。傳説,靈山寺名聲遠揚,驚動天宇。仙女紛紛下凡到靈山寺聆聽木魚聲,觀看人間景,時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軀仍嵌隱在崖壁上,時隱時現,妙趣橫生。謂之“仙女嵌壁”。

壁立萬仞的大聖峯巔,有一天然孫悟空坐像,遠遠望去孫悟空的金身,一對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對垂肩的耳朵藴寓着大福大貴,身穿金衣,頭戴金冠,威風凜凜,令人敬畏。他的髮髻、眉骨、胸腹、脖頸以及下肢輪廓清晰可見。整個外貌比例協調,惟妙惟肖,渾然天成,世人看後,無不驚歎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據傳,孫悟空離開花果山水簾洞,雲遊四海,遠涉天涯,尋找靈台方寸山,訪拜佛、仙、神聖,求長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經過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靈山寺,是佛教聖地,並建有煉石補天,造化人類的女媧行宮。心想,靈山不就是靈台方寸山嗎?人類始祖女媧在此?何不前去。於是,他來到靈山寺,未入寺院就聽到木魚聲聲,佛經喃喃,喜得抓耳撓腮,眉開眼笑,高興之餘,轉念一想,佛門靜土,須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禮方是。他不敢進前,於是坐在山巔,聆聽佛經,謂之“悟空聆經”。

靈山寺歷史悠久,集秀麗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觀和神奇的傳説於一體,欣賞性、娛樂性很強,到靈山旅遊,能夠使您心曠神怡,百愁俱消。靈山還盛產各種野菜,這些野菜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遊玩過後,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豐盛的野菜宴,別有一番情趣。

靈山導遊詞 篇18

參觀過銅頂之後,沿南側的石徑下山,我們來到的是醒目泉,大家抬頭可以看到上有“醒目白”三個字,大家是不是有點兒疑惑,這是書法當中借景題字的寫法,下面用真水代替“水”字,白加水即為泉,與畫家“畫僧不畫寺、畫魚不畫水”是一樣的道理,更耐人尋味。這是我們淇縣文物旅遊局第一任局長王臣堂書寫的,上面還留有“一任”的字樣。醒目泉水經層層頁巖石過濾之後流出,礦物質含量特別高,對眼睛非常有益,當地人也都表示:用此水洗眼,小眼可以變大,大眼可以變成雙眼皮。當然,心誠則靈哦!醒目泉的神奇功效,咱們知道它是怎麼來的?這還得從商紂王説起,在商朝末年,紂王窮兵黷武、驕奢淫逸,為了抵抗周武王大軍,抓了很多尚不滿十八歲的男童,在靈山裏面有一個村莊叫涼水泉村,村裏住着一位老人和她的兒子相依為命,她唯一的兒子被抓走充當了壯丁,老母親悲痛欲絕,整日以淚洗面,日久天長竟然把眼睛哭瞎了,兒子等到紂王兵敗,鹿台自焚,周王釋放了大批俘虜,他這才得以回家,看到老母雙眼已瞎傷心萬分,便日夜揹着母親遍詢名醫,都沒有看好,不得以只好揹着母親回家,途中路過這溪水邊母親用泉水洗了幾把臉,眼睛居然能看清東西了,兒子高興萬分,四處奔走相告。因此泉能明目,故人稱“醒目泉”,這只是傳説故事,不過專家取水鑑定,裏面的確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鐵、鋅、硒對人體有益的成份,是絕對的純淨水,天然的優質礦泉水,沒有任何污染,所以,許多遊人都紛紛慕名而來取水飲用,接下來咱們大家可親自體會一下這醒目泉水的神奇。

這裏是太公湖,相傳姜子牙當年在朝歌屢不得志,曾到此垂釣,他的魚鈎非常獨特,是直的,所以至今還流傳有“姜子牙釣魚――願者上鈎”的歇後語。

靈山導遊詞 篇19

女媧何以在此仙棲?相傳,當年女媧摶黃土造人,並煉五彩石補天,折斷鰲足支撐四極,治平洪水,殺死猛獸,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爾後,她來到靈山修真,與天下人共頤晚年。一日,殷紂王到此降香,祈國泰民安,目睹女媧尊容,頓生歹意,在女媧宮前留下淫詩。女媧見後怒不可遏,離開行宮,跑到南山山巔,面對蒼天大地長歎:“我創造人類,同此涼熱,誰知紂王不行正道,競敢羞辱於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時值今日,女媧仍矗立於此,目視人間,因此,世人就把此峯叫作女媧峯。

與女媧峯正對的建築是女媧宮,人們為祭祀她,在此修建了女媧娘娘廟。據明以來的《淇縣誌》記載,女媧宮歷代皆有修復,現在的女媧宮是近年來修復的。此宮面闊三楹,雄偉壯觀。宮內奉彩塑女媧巨像。女媧是上古一位神通廣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稱為創世神,始祖師,保護神。農曆三月十五日,是女媧娘娘的聖誕日,她往火雲宮朝駕伏羲、炎帝、軒轅三聖而回,看見粉壁上紂王題寫的詩句,柳眉倒豎,即遣蘇妲己毀其江山。

女媧創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們配合起來,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傳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這位中國的第一位媒人,被後世尊奉為媒師,那些結了婚而沒兒女的,紛紛到此求子。

孕育峯是大自然賜給靈山寺的又一絕妙之作,相連的兩個山頭,酷似一個睡美人,秀髮飄飄,神態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着古城朝歌古往今來的文明,有詩讚曰:“從未見過孕育姿,獨有靈山佔風流。枕山卧霧語是花,面風對雨情為柳。靜中懷抱日月星,夢裏總思人間秋,誰言萬孕無果?分娩紅日照九州。”

靈山導遊詞 篇20

靈山風景區地處太行山東麓,距豫北淇縣城西北 10公里,遊覽面積10平方公里,《封神演義》第一章寫的殷紂王降香女媧宮,就在靈山。

靈山寺坐落於羣山環抱之中,峯巒拱翠,龍虎二山保駕,靈山、饅頭山前後呼應,晝似蓮花怒放,夜如眾星捧月。山巖嵯峨,曲溪清泉,峯迴路轉,步移景遷,綠樹紅花,百鳥歡歌,亭閣相映,景色優美,可謂“靈山抱妙寺,神泉滌心埃”。

據明代《淇縣誌》記載,靈山寺創建於樑普通年間(公元 520)年,由曾任昭統寺大統、綱領全國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創。唐開元年間重修,是淇縣創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靈山為主,故名靈山寺。

唐、宋時期是靈山寺鼎盛時期。這期間寺院所轄面積近 35公頃,高僧200餘人,古磬陣陣,木魚聲聲,遊客雲集,香火旺盛。靈山寺名聲遠揚,驚動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見寺院長老法如到長安垂詢佛事。明代山東副使裴騫專程從山東來遊靈山寺,並寫有《遊靈山寺記》一篇、詩三首傳世,明代主事李繼先隱退湯陰,聞靈山古剎水石甚佳,專程來遊。他感慨地寫道:“今寺唯靈山吾不厭之,而有言張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為可奇也耶。”明代縣令于慧曾把靈山寺概括為靈山十景:一曰危巖少進,二曰羣峯聳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徑蓬壺,五曰半巖風雨,六曰九天鳴佩,七曰巨崖走蛟,八雙劍橫秋,九曰東海龍吟,十曰西山虎嘯。景景如詩如畫,繪聲繪色,淋漓盡致。

靈山寺自然景觀優美,人文景觀迷人。堪稱華夏奇觀,天下一絕的女媧峯就在靈山寺。靈山寺虎山山峯前有一座 70多米高的女媧峯,頭挽髮髻,面慈目祥,身着舒袖褒衣,雙肘曲於胸前,莊嚴肅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觀覽人間的真善美和假醜惡,又若為芸芸眾生默默祈禱,真乃天開地設,鬼斧神工。

女媧何以在此仙棲?相傳,當年女媧摶黃土造人,並煉五彩石補天,折斷鰲足支撐四極,治平洪水,殺死猛獸,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爾後,她來到靈山修真,與天下人共頤晚年。一日,殷紂王到此降香,祈國泰民安,目睹女媧尊容,頓生歹意,在女媧宮前留下淫詩。女媧見後怒不可遏,離開行宮,跑到南山山巔,面對蒼天大地長歎:“我創造人類,同此涼熱,誰知紂王不行正道,競敢羞辱於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時值今日,女媧仍矗立於此,目視人間,因此,世人就把此峯叫作女媧峯。

與女媧峯正對的建築是女媧宮,人們為祭祀她,在此修建了女媧娘娘廟。據明以來的《淇縣誌》記載,女媧宮歷代皆有修復,現在的女媧宮是近年來修復的。此宮面闊三楹,雄偉壯觀。宮內奉彩塑女媧巨像。女媧是上古一位神通廣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稱為創世神,始祖師,保護神。農曆三月十五日,是女媧娘娘的聖誕日,她往火雲宮朝駕伏羲、炎帝、軒轅三聖而回,看見粉壁上紂王題寫的詩句,柳眉倒豎,即遣蘇妲己毀其江山 。

女媧創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們配合起來,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傳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這位中國的第一位媒人,被後世尊奉為媒師,那些結了婚而沒兒女的,紛紛到此求子。

孕育峯是大自然賜給靈山寺的又一絕妙之作,相連的兩個山頭,酷似一個睡美人,秀髮飄飄,神態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着古城朝歌古往今來的文明,有詩讚曰:“從未見過孕育姿,獨有靈山佔風流。枕山卧霧語是花,面風對雨情為柳。靜中懷抱日月星,夢裏總思人間秋,誰言萬孕無果?分娩紅日照九州。”

在靈山山腰處有一個天然石窟,高 8米,深30米,洞內鐘乳石形成數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貼於崖壁,非常神祕,別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傳,此洞是靈山寺大佛修煉成真處。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約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兩耳垂肩,體態豐滿,形象逼真。由於洞口狹窄,入洞時必須貼佛心而過,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稱此佛為相心佛。古佛洞口鐫一則迴文聯,耐人尋味:“靈山寺山靈,古佛洞佛古”。此洞窄長,曲徑奧妙,靈氣幽幽,宛如迷宮,令人神往。貼壁擠身進洞,洞內涼氣襲人,清爽異常,奧妙無窮。仰卧下滑而出,頓覺身心爽快。民諺曰:“每逢到靈山,必鑽古佛洞,若問因何故?健身又去病。”“鑽鑽佛爺洞,一輩子不生病。”所以遊客無不進洞領略其妙。

據明代《淇縣誌》載,淇縣有八大景:“淇園竹翠、勝水流清、鹿台朝雲、鉅橋夜月,紂窩灘聲,朝歌野色,青巖仙境,靈山龍泉。”其中靈山獨佔兩景即“勝水流清”、“靈山龍泉”。靈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湧不息,古人謂之勝水流清。

靈山龍泉説的是靈山黑龍潭,位於寺院的西北側 500米處。這裏奇峯幽谷,山勢挺拔,泉湧澗飛,碧波盪漾,景色宜人。千百年來,文人騷客紛到沓來,滿眼畫意,滿腹詩情,留下許多華彩詩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孫徵蘭在壁立萬仞處留下詩云:“山卓碧雲插漢,泉滃綠玉飛花,三仁六七賢聖,靈傑千古同嘉。”據載,在明代以前,這裏就建有龍王廟。廟下有三洞,洞口鑿有龍頭,泉水由此流出,聲音湍急,山谷迴應,宛如龍吟。

靈山寺後有一河流,名曰玉帶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帶河自靈山黑龍潭突溢而出,繞千年古剎而過,河水潺潺,叮咚作響,猶如琴絃暢鳴或浪拍石崖濤聲如嘯,呈現出瞬息萬變的天然畫卷。玉帶河流至大聖峯前,形成一個湖泊,名曰白龍潭。湖水清澈,是人們泛舟、垂釣的理想去處。

從寺院沿羊腸小道西行,過鵲橋渡,穿梨樹坡,拾階而上便來到了觀音洞。此洞位於懸崖峭壁上,深 9米,高丈餘,內奉觀音座像。雕工精細,惟妙惟肖。前來求點迷津者絡繹不絕。

據明《淇縣誌》記載:“龍王廟,旱禱輒靈。”清《淇縣輿地圖説》雲:“靈山下有靈山寺,創於樑普通,修於盛唐開元。”遼金期間,寺院擴大,高僧眾多,木魚聲聲,靈氣幽幽,遊客雲集,香火鼎盛。傳説,靈山寺名聲遠揚,驚動天宇。仙女紛紛下凡到靈山寺聆聽木魚聲,觀看人間景,時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軀仍嵌隱在崖壁上,時隱時現,妙趣橫生。謂之“仙女嵌壁”。

壁立萬仞的大聖峯巔,有一天然孫悟空坐像,遠遠望去孫悟空的金身,一對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對垂肩的耳朵藴寓着大福大貴,身穿金衣,頭戴金冠,威風凜凜,令人敬畏。他的髮髻、眉骨、胸腹、脖頸以及下肢輪廓清晰可見。整個外貌比例協調,惟妙惟肖,渾然天成,世人看後,無不驚歎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據傳,孫悟空離開花果山水簾洞,雲遊四海,遠涉天涯,尋找靈台方寸山,訪拜佛、仙、神聖,求長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經過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靈山寺,是佛教聖地,並建有煉石補天,造化人類的女媧行宮。心想,靈山不就是靈台方寸山嗎?人類始祖女媧在此?何不前去。於是,他來到靈山寺,未入寺院就聽到木魚聲聲,佛經喃喃,喜得抓耳撓腮,眉開眼笑,高興之餘,轉念一想,佛門靜土,須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禮方是。他不敢進前,於是坐在山巔,聆聽佛經,謂之“悟空聆經”。

靈山寺歷史悠久,集秀麗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觀和神奇的傳説於一體,欣賞性、娛樂性很強,到靈山旅遊,能夠使您心曠神怡,百愁俱消。靈山還盛產各種野菜,這些野菜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遊玩過後,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豐盛的野菜宴,別有一番情趣。

靈山導遊詞 篇21

古靈山風景區地處太行山中,距淇縣縣城西北8公里,遊覽面積10平方公里。靈山寺在羣山環抱之中,峯巒拱翠,龍虎二山保駕,靈山、饅頭山前後呼應,山巖嵯峨,曲溪流泉,峯迴路轉,步換景移,綠樹紅花,百鳥歡歌。可謂“靈山抱妙寺,神泉滌心埃”。

風景名勝主要景觀有靈山、龍山、虎山、尖山、女媧峯、孕育峯、觀音顯聖、雙劍橫秋、金龜攀壁、駱駝峯、眼睛聖母像、竊竊私語、神仙對弈、靈猴石像、情人石、九龍峽、財神溝、清涼溝(碾溝)、靈峪、女媧宮、盤古殿、古佛洞、媧皇洞、觀音洞、老母洞、黑龍洞、滴水洞、靈山泉、醒目泉、黑龍泉、飲馬泉、滌心泉、靈湖、太公湖、黑龍潭、玉帶河、千年古柏、梨花坡、羣峯聳翠、靈光閣、夫妻柿樹、靈山金頂等80餘個。景區內每年7~8月舉辦古靈山女媧文化暨山水旅遊節;10~11月舉辦女媧萬人朝拜盛會;已舉辦了首屆女媧文00化研討會。

最佳旅遊季節最佳旅遊時間:秋季歷史文化明代嘉靖年間淇縣縣令于慧題寫了靈山十景:“危巖少進,羣峯聳翠,列柿流丹,一經蓬壺,半巖風雨,九天鳴佩,巨崖走蛟,雙劍橫秋,東海龍吟,西山虎嘯”。明崇禎時監察御史孫徵蘭摩崖題詩曰:“山卓碧雲插漢,泉滃綠玉飛花,三仁六七賢聖,靈傑千古同嘉”。

靈山導遊詞 篇22

香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中原第一古剎---宜陽靈山寺。靈山寺又名報恩寺,報忠寺,玉泉寺、懸泉寺等。坐落於靈山主峯山腰,全寺因山而建,背依靈山,面臨洛河,不僅以山清水秀、建築精美遐邇,還以其歷史久遠、香火鼎盛和白馬寺東西呼應,稱為姊妹寺。白馬寺作為中國佛教的“釋源祖庭”,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而作為其小妹的靈山寺,其始建年代卻是個謎。據《宜陽縣誌》和現存碑刻所記:靈山寺擴建於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而始建年代,則不應晚於唐武周時期,距今至少1300餘年的歷史。亦可能在漢魏間,為白馬寺創建後向周邊輻射最早的寺院之一,距今1820xx年左右。

關於“靈山”的來由,民間相傳是周靈王葬於此的緣故。也因為此山跟當時釋迦牟尼講經説法的靈鷲山非常的相似。因而得名。靈山又名“鳳凰山”,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説中的百鳥之王,四靈獸(鳳凰、麒麟、龜、龍)之首。它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僅次於龍,羽毛美麗,雄的叫鳳,雌的叫凰。自古以來就是傳説中最重要的吉祥神奇之物,據説鳳凰能火中再生,象徵美好、才智和吉祥。在佛經中,被稱為“涅盤”。靈山主峯兩側與次峯之間的嶺脊自然下凹,形成優美的弧線,狀如鳳凰展翅,翩翩欲飛。

木牌樓前

我們眼前的這條公路是安虎公路,這裏距宜陽縣城7公里,洛陽市30多公里。這座牌坊是一個三門四柱七頂的木牌樓,它的等級僅次於北京故宮。大家知道,只有在皇宮才能是九頂,寺廟即使等級再高也只能是七頂。木牌樓上“靈山聖境”這四個字是由我們中國當代藝術大師歐陽中石先生所寫。

廣場東邊為佛香街,它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佛教文化一條街。總面積10050平米,共兩條街,四排房子,近400套店面,主要經營佛事用品、旅遊紀念品、特色風味小吃等項目。等會出來有時間大家可以進去逛逛。

佛家講“心誠則靈”。希望大家都能夠懷着一顆真誠的心,跟我一起進入寺廟,相信現在的靈山寺一定會帶給您更多的靈氣。 景區入口山門這座山門位於景區中軸線上,大門採用清代仿古建築,黃瓦覆蓋,在古代,黃色的琉璃瓦有在皇宮和皇家寺廟才能使用,説明此門等級之高。設有三門,中間大兩邊小,象徵佛教“三解脱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何為“三解脱門”,就是告誡世人放下功名、利祿、情慾三種非分之想,進入佛門淨地,學習佛法,慈航普渡,解脱世間困厄。

觀音廣場

我們通常講“入鄉隨俗”,當然,寺廟也有寺廟的講究。到了這裏,我們也要遵循佛教上的一些禮儀。首先,我們要做到三戒:戒口、戒心、戒行為。戒口是我們到了這裏,就不要講一些粗話、髒話和一些對佛菩薩不敬的話。戒心是我們要將來此之前一些工作上、生活上的瑣事暫且擱置下來。保持一顆清淨之心,靜靜地跟佛菩薩對話。戒行為是我們來到寺廟裏,三尺頭上有神靈,大家不要去吸煙,因為佛菩薩接受的是香火,而不是人間“煙火”。另外,我們也不要亂扔垃圾,隨地吐痰。進大殿的時候,男士先跨左腳,女士先跨右腳。千萬不要去踏門檻,因為門檻相當於佛祖的肩膀。此外,墨鏡要摘掉,希望我們能正視佛菩薩,而不要帶有色眼鏡去觀望。帽子、傘也要合起來。寺廟向來是清淨之地,所以我們也不要大聲喧譁。

我們眼前的送子觀音像總高度為69.9米,其中底座共三層,第一層高8米,其餘兩層高4.7米,蓮花座高6.6米,法身39米,已經成為洛陽新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觀音兩側分別侍立善財童子和龍女,那麼送子觀音是怎麼出現的,相傳古代王舍城有佛出世,舉行慶賀會。 五百人在赴會途中遇一懷孕女子。女子隨行,不料中途流產,而五百人皆舍她而去。女子發下毒誓,來生要投生王舍城,食盡城中小兒。後來她果然應誓,投生王舍城後生下五百兒女,日日捕捉城中小兒喂之。釋迦牟尼聞之此事,逐趁其外出之際,藏匿她其中一名兒女。鬼子母回來後遍尋不獲,最後只好求助釋迦。釋迦勸她將心比心,果然勸化鬼子母,令其頓悟前非,成為護法諸天之一。 又名“暴惡母”、“歡喜母”。在中國民間將她當作送子娘娘供奉。在佛寺中,造像為漢族中年婦女,身邊圍繞着一羣小孩,手撫或懷抱着一個小孩。展現了觀音的慈悲與博大情懷。三層底座分別向我們展示了不同的內容:一層是化身,展現觀音三十三應身,是遊客體驗朝拜的場所;二層是楊柳、千手、送子、豐財四觀音;三層是大悲咒觀音八十八像,四周供奉觀音。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觀音信仰在中華民族可謂婦孺皆知,影響深遠。洛陽靈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為莊嚴菩薩道場,弘揚大士聖德,乃廣納羣言,發起建造靈山送子觀音露天立像,供諸眾瞻禮或福,得大吉祥。

自古以來,靈山以“靈山八景”和“靈山六絕”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香客。靈山被人稱頌的八大聖景,即:懸崖垂繡,仙掌石棲,慶去洞布,翠停息機,孤峯遠眺,山擬鷲嶺,洛溪眾環,澗號泉鳴。 “靈山六絕”:寺門向北開,山門城樓狀,碑刻牆上掛,僧尼同院住,彩胡臉上現,鳥柏滿山見。請大家同我一起,慢慢的揭開靈山的神祕面紗。

山門

我們眼前的山門是單檐歇山頂,形似城樓,高約4米,方約100米,重修於康熙十年(1671年),1980年重修,下有洞門,為寺院原來的山門,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的“靈山寺”匾額嵌於正門上方。穿過東門在山門的上方可以看到“雨時行”三個字,這是居士們對靈山靈驗的真實寫照,同時又折射了虔誠信使們的美好心願,這三個字怎麼念都可以,雨時行,行時雨,都是祈求佛祖保佑、法雨廣佈、給人帶來福氣、平安之意,也可以理解為願佛祖保佑好雨知時節,適時適度下,這才是雨時行的真正意義。裏面供奉四面觀音,她眼觀四路,耳聽八方,時時保護着世人。牆壁的四周有16幅壁畫,是她的各種化身,大家可以瞭解一下。據説圍着慈悲閣順時針走三圈,代表時來運轉,可以消災去難。

鐘樓、鼓樓

山門兩邊是新建的鐘樓,鼓樓。大家都知道“晨鐘暮鼓”,認為白天敲鐘晚上擊鼓,其實不然,不論早晚,寺廟都既要敲鐘又要擊鼓,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鐘後擊鼓,晚上是先擊鼓後敲鐘。常規的是每次緊敲18下,慢敲18下,不緊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覆兩遍,共108下。中間各念兩句經文。之所以是108下,就像我們的念珠是108顆,台階108級,是因為,佛家講,人有108種煩惱,而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貪、嗔、痴。敲擊108下相當於是走過了佛教中所講的108個法門,從此以後,人的煩惱都拋之腦後。

來到寺廟裏,都要去給佛菩薩上香。那麼究竟為什麼呢?“人爭一口氣,佛爭一柱香。”我們大家知道,人跟人溝通最初是通過氣--語言,時間長了,是通過心--情感。而人跟佛祖溝通確實要通過香火的,只有通過縷縷清香,佛祖才會知道我們此行有什麼目的,希望佛祖幫助我們辦成一些什麼事情。“燈到佛明,香到佛知”。所以在燒香之前,要點燈,燈相當於是佛菩薩的眼睛,當你點亮了兩個蓮花燈,就相當於點亮了佛祖的眼睛,讓他看到我們的到來。它也是智慧之燈,長壽之燈。自己的香要在自己的燈上點,取其意為香火不斷。我們在廟裏請的燈香及任何護身佛,法器,佈施的每一分功德,都是為自己。

標籤: 導遊詞 靈山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daoyou/jingxuan/q9xql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