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河南導遊詞 >

洛陽龍隱景區導遊詞(精選5篇)

洛陽龍隱景區導遊詞(精選5篇)

洛陽龍隱景區導遊詞 篇1

中國龍隱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西泰山原始生態旅遊區內,景區在臨木路泰山村1公里處。同炎黃峯、情侶峯、會仙峯、石人山、白雲山形成一條旅遊線帶。

洛陽龍隱景區導遊詞(精選5篇)

中國龍隱景區內峯巒挺拔,流水四環,且質被豐厚,山產珍奇,特點是:山峻、石奇、花豔、水幽、洞美。年均氣温在11℃左右,是迴歸自然避署尋幽的理想之地。景區以風化的花崗巖石塊組成豐富多彩的幽洞、奇石,並與潺潺溪水相伴,形成中原地區少有的水、石、洞組合景觀。特別是整個景區洞連洞、洞中洞,清泉汩汩、溪水流淌,加上這裏眾多的有關龍的傳説和故事,使龍隱更加神奇,更加誘人。

中國龍隱景區主要景點有:石龍迎賓、鯢躍龍門、龍亭龍椅、龍宮、玉龍湖、龍錫雙喜等含有“百龍圖”中華龍書法藝術,石刻景點數十處。置身於此,若夢遊龍宮。另外還有金蛙嘯天、金猴抱桃等景點。石龍溝植被豐富,奇花異草種類繁多,飛禽走獸上百種。每年春天賞杜鵑,暑天乘涼養神進龍溝、秋賞紅葉,品賞野生小雜果,科觀洞外白雪仙洞及奇石。真是奇石設千古秀,此景不墨千秋畫。

洛陽龍隱景區導遊詞 篇2

龍隱,取意於"潛龍在淵,飛龍在天"。龍隱象徵着修養和閒隱之意,也正合當前親近自然、調養身心、休閒度假的旅遊發展趨勢。

龍隱景區處於海拔800米以上的山間盆地之中,周圍山勢呈羣龍聚首之相,龍與龍之間,三條河流,縱橫流淌,最後在盆地正中央彙集成一條清澈的大河,滾滾而去。

龍水相生相伴,祥瑞生動。汝陽也是"中國恐龍之鄉",這裏曾經是恐龍的家園,迄今為止在汝陽境內已發現了30多條恐龍化石,其中被命名為"汝陽黃河巨龍"的恐龍是亞洲體腔最大的恐龍,長22米,也是世界第二大恐龍,僅次於阿根廷龍。

在方圓60平方公里的龍隱景區內,有罕見的崩塌奇峽景觀;宛如神話般的奇石王國;令人驚歎的水中洞天;滿山盛開的杜鵑花海;清澈見底、縱橫流淌的溪流和湖泊;古香古色的山村民居和住在其中依然保持着傳統鄉村生活習俗的原著居民……

景區景點

龍隱景區由浪漫花溪、神奇靈龍峽、高山湖泊飛來湖、童話桃花源、原始林區杜鵑嶺、"華夏之頂"中央峯和"中原第一雲梯"通天雲梯(也叫通天峽)七大遊覽區組成,是一個特別適合週末、閒暇來戲水、遊峽、賞石、登山、透透氣兒的新景區。

1、浪漫花溪:進入景區,我們首先來到的就是浪漫花溪,這是我們打造的以"閤家歡"為主題的一個休閒遊覽區,她長約1.5公里,我們沿着清澈流淌的溪流而上,兩岸是清新的水草和野花,河裏有沙灘、鵝卵石、圓潤的河牀石,我們可以和家人或朋友們在這裏脱掉鞋子,挽起褲腿,到清澈的溪水裏,親水戲水,賞花捉魚。

温馨提示:因為海拔高,空氣透明,容易灼傷皮膚,請戴遮陽帽,使用防曬霜。

浪漫花溪主要景點(遠觀):金蟾望頂:在我們前方左向,有一金蟾蹲坐,面向中央峯峯頂,做躍躍欲試之態。俗語:"鳳凰非梧桐不棲,金蟾非財地不居", 金蟾是瑞祥之物,可見龍隱是風水寶地。中央峯(也叫天心峯):我們朝正前方放眼望去,高高的雙峯相對而立,右邊這個山峯就叫中央峯,也叫天心峯。儘管她在我們景區100多座山峯中不是最高的,但因為她位居羣峯的正中央,被羣山羣峯所環抱,所以叫中央峯;當我們登臨峯頂,環顧四周,羣山環狀層層展開,仿若天地以我為中心,我為天地之中央,近可觀三龍戲水,龍相栩生,龍飛在即,遠可望羣山如蓮,藍天為水,天地合一。中央峯被譽為"太極之心,華夏之頂"。只有登上峯頂才能感受到她的美妙。"登上中央峯,好運自然來!"今天大家想不想登上中央峯啊。 2、神奇靈龍峽:經過浪漫花溪,我們來到神奇靈龍峽。她長約2.5公里,以罕見的崩塌地貌為主,壁立成門,巨石成洞,沿溪而上,需不時穿洞而行,歷經五門十洞,十潭十瀑,是中原地區難得一見的奇峽。我們在這裏經歷到的是"頭頂瀑布,不斷穿洞而過"的體驗。峽內奇石遍佈,象形巨石無數,也是名副其實的奇石王國。整個遊程都有溪流、飛瀑、碧潭相伴,玩着不累,清爽宜人。

温馨提示:特別提醒各位遊客朋友,穿過十大洞天,過十個洞的時候,一定要舉起手,摸着頭頂上的石頭走,摸摸奇石,時來運轉啊!還有,你先主動給她打招呼,她就不會給你打招呼了,哈哈!切記切記!

靈龍奇峽主要景點有:袖珍峽:袖珍峽是靈龍峽中的一段微縮峽谷,號稱"世界上最小的峽谷",雖然寬不足2米,長僅約10米,但在這不足20平方米的地方,瀑布、溪流、深潭、幽谷、峭壁構成了一個峽谷所需要的全部元素,堪稱天下奇景。老龍潭:我們進入靈龍峽一公里的地方有一個碧潭,水雖不深,但瀑布飛流,洞中有洞,洞內生長有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大鯢(也叫娃娃魚),該潭叫老龍潭,老龍潭旁有一龍王廟,天旱時當地農民朋友到此祈雨,有求必應。(可以講當地村民們親身經歷的幾件事)轉闕:山窮水盡疑無路時,順祈雨潭盡頭望去,卻現出一個幽洞,給人以一線轉機,此即為轉闕。踏汀步、過轉闕,摸摸轉運石,您一定會"石來運轉"! 龍門有"伊闕"之稱,龍隱有"轉闕"之祥。洞開天城:過祈雨潭,過轉闕,穿過幽洞之後,豁然洞開一座天城,左右前後城牆城門閉合,大將軍、二將軍、三將軍把守城門,氣勢磅礴,我們恍惚能聽到金戈鐵馬,又能好像聽到了天城王朝的街語,給我們帶來無窮的想象。她同時又是一幅無與倫比的山水畫卷。連心洞(也叫情侶洞):連心洞全長20多米,洞內幽暗無光,需藉助燈光而入,相傳,古代村裏的有情人常來此幽會,所以此洞號稱連心洞,而從此洞穿過的有情人,必將愛情長久,幸福美滿。

唐風:細膩的脖頸,圓潤的面部,小巧的鼻、脣,活生生勾畫出一個唐代美女的韻致。雖是一塊巖石,卻被賦予了生命,實乃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藝術傑作,當地人説她是"太平公主"。

唐孕:曲線分明的上半身,微微隆起的腹部,找找看這個美麗婦人的頭藏在哪裏了?原來千百萬年來她從未見過這麼多遠道而來的貴客,不好的意思的將臉藏在那淡淡(濃濃)的綠色裏,她就是唐韻。當地人説她是"武后臨盆"。

富貴崖:洛陽有"牡丹花城"之稱,花開四月,遍城賞花,此處峭壁頂上常年盛開的牡丹,不知何因散落此處,堪稱"中華牡丹王",牡丹花開富貴,因此此處既是牡丹崖,也稱富貴崖。當地人説她就是武則天讓她盛開的黑牡丹。淨心潭、水簾洞:走到30多米長的淨心潭,我們發現潭的兩邊都是石山石壁,而且只見碧潭卻不見水的源頭在哪,在潭的盡頭也是一面巨大的石崖石壁擋住去路,正在懷疑是否"山窮水盡"時,會發現前方巨大石崖石壁的下方連着淨心潭的水面上有一處只容一人通過的小小洞口。我們踏過180多個蓮花汀步,探身小心進洞,光線突然暗下來,幾乎看不見路,卻突然聽見"嘩嘩譁"的水聲,摸索着往前走五六步,光線逐漸變亮,就能看見一個巨大的水簾從頭頂上傾瀉而下,光線也隨着水簾投射進來。透明的飛瀑銀練,和諧潔白的光束,清脆轟鳴的水聲,濺身欲濕的水珠,構成了中原地區少有的美輪美奐的水簾洞。千年古柳:穿過水簾洞,走出洞口,豁然開朗,但見溪水流淌,植被茂密,藤蔓纏繞,一派世外桃源的原始景觀。在溪水的一邊,一顆千年古柳靜靜地守候在水簾洞的外面,盡顯山水的寧靜和綿遠流長。千年古柳為線葉柳,屬楊柳科,樹齡約為900多年,國家二級保護古樹,與通天峽內國家一級保護古樹千年古藤(葛藤)同為龍隱景區的鎮山之寶。滴水觀音:在水簾洞的上出口千年古柳旁,朝正東方向望去,是一個很高很長的山嶺,是一處石林景觀。最高處有一尊巨石,酷似觀音菩薩。腳下就是水簾洞,仰望高處觀音端坐,當地村民把這裏叫滴水觀音。熊貓石:從千年古柳往前走200米,在右邊半山樹叢中有一塊巨石酷似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大家親切地叫她"歡歡"。

3、高山湖泊飛來湖:緊接靈龍奇峽的就是高山湖泊飛來湖。湖面長約1公里,原來此處就是一個天然湖,天大旱時,山下村民來此乞雨,後來開發旅遊,攔壩成湖,庫容達到20萬立方米,形成一個高山湖泊。大家都説真沒想到在山頂上會有這麼大一個湖,當地村民把她叫着飛來湖。這裏將來不僅要上水上娛樂項目,還要在湖邊興建臨湖餐飲中心。

温馨提示:飛來湖水深有十幾米,屬於高山湖泊,水温很低,嚴禁游泳。即使夏季水温也很寒冷,不能下水游泳,以免抽筋出現意外。臨湖遊道不是很寬,要注意安全。釣魚台還沒完工,目前還不能投入使用,請不要在上面玩耍和照相,以免落水。

4、童話桃花源:我們順着飛來湖的沿湖遊道望前走,就會看到幾片零星的耕地和綠樹掩映下的幾户山裏人家,原始的生態環境和原始的生活場景把我們帶到了童話般的桃花源。桃花源緊連飛來湖,長約2公里,中間有雄偉壯觀的巨石峽(也叫清風峽),最上面有母豬峽與嵩縣相接。巨石峽已建成開放,母豬峽山勢奇偉瑰怪,時有野獸出沒,山民們已陸續遷到山下居住,耕地房舍大多荒蕪,是探險和野營的理想之地。母豬峽等待二期開發。

温馨提示:母豬峽尚沒開發,但景色很美,建議進去的散客往裏走的不要太遠(不超過300米),下午3點以後就不要進去了,切記,一定要原路返回走杜鵑嶺,往中央峯方向。探險和野營愛好者團體可以在上面露營。

5、杜鵑嶺:我們進入景區山線首先遊覽的就是中原地區面積最大的高山野生杜鵑花海--杜鵑嶺,她是長1.5公里的生態林區。遊道走在山脊上,我們穿行在林蔭裏,視野開闊,和風通透,清爽宜人。特別是每年4月20日至5月15日,汝陽杜鵑花節期間,滿山滿嶺,杜鵑花開紅豔豔,一簇簇,一團團,一片片,人從花海里穿行,鮮紅的杜鵑隨時就在我們的頭頂上、肩上、胸前、臉旁,我們恍惚在美麗的夢境中。"洛陽看牡丹,汝陽賞杜鵑",汝陽賞杜鵑,就到杜鵑嶺。

温馨提示:看花賞花不摘花,是我們的美德。景區有禁止摘花的提示牌警示牌,也有巡視工作人員,發現摘花,是要教育和罰款的。林區也不能吸煙。

6、中央峯:穿過原始林區杜鵑嶺,直達有"太極之心,華夏之頂"之稱的中央峯,這也是我們龍隱景區最核心最震撼的部分。登臨峯頂,環顧四周,羣山環狀層層展開,仿若天地以我為中心,我為天地之中央,受羣山羣峯之擁抱,接三河匯流之擁戴。近可觀羣龍戲珠,真龍戲水,龍飛在即;遠可望羣山如蓮,藍天為水。

洛陽龍隱景區導遊詞 篇3

龍隱居於伏牛山東入口,位於洛陽城西南隅,距離二廣高速55公里,曾經是恐龍故土,卻仍“隱在深山人未識”。

命名緣由。秦嶺西起甘肅經陝西至河南,綿延1600餘公里,橫貫華夏之東西,被尊為中華龍脈。秦嶺東出陝西入河南,南支為八百里伏牛山,謂之伏牛即秦嶺之首,龍隱又為伏牛之東啟,故今龍隱所在,實為中華龍脈之端首。秦嶺西高東低,俯潛向海,狀若潛龍,而今龍隱之地,羣龍盤聚,若隱若現,是故,命為龍隱。 “潛龍於淵,飛龍在天”,龍隱同時還象徵着修養和閒隱之意。

龍隱,實為寶地。四周環山,中為盆地,山峯海拔1300多米,盆地海拔800多米。景區坐北朝南,左右兩條河流至景區大門處交匯。左首,三條山脈呈龍形聚首盆地中央,正謂青龍;右首,一山蔓延,南高北低,如虎盤踞;南方,中央峯、東側峯,兩山對望如鳳與凰;北方,山巖突兀,雄奇壯觀,是為玄武巖,更為奇特之處,玄武巖頗有異象,每逢雨霧天氣,玄武巖必雲蒸霞蔚、雲霧繚繞,久不散去,猶如仙境,常有高人道為聚氣聚寶之地。

龍隱現由七大遊覽區組成: 浪漫花溪、神奇靈龍峽、高山湖泊飛來湖、童話世界桃花源、原始林區杜鵑嶺、“華夏之頂”中央峯和“中原第一雲梯”通天雲梯(也叫通天峽)。

洛陽龍隱景區導遊詞 篇4

中國千唐志齋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33公里的新安縣鐵門鎮境內,距310國道800米,是由辛亥革命元老張鈁先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創建的文化園林,館藏唐代石刻兩千二百餘方,是國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唐史研究基地,盛唐文化營地,中國書法聖地。所藏志石和歷代名家書畫碑刻是研究唐代三百年曆史興衰和書法藝術的史料寶庫。

這些志石講述着女皇武則天等皇帝的文治武功,開國功臣屈突通的輝煌業績、宰相李德裕的宦海沉浮,大唐安史之亂的民不聊生,酷史周興的慘無人道,女道士馬凌虛的紅顏薄命,眾宮女鮮為人知的悲苦人生,莫不令人時而驚奇,時而歡愉,時而扼腕,時而歎息。歷史故事,引人入勝;人生百態,無所不及。

這裏珍藏有唐代宰相狄仁傑、大書法家徐浩、以及宋徽宗趙佶、宋書法家米芾、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明代書法家董其昌、清代書畫家鄭板橋、神筆王鐸、宰相書法家劉墉、近代草聖于右任、帝師康有為等歷代名家的書畫碑刻。書藝之美或似蛟龍之蜿蜒、或若鸞鳳之徘徊,足見驚雷掣電之功、統攝鏗鏘之意,堪稱書法聖地。

洛陽龍隱景區導遊詞 篇5

大家好!首先我歡迎各位來泉州參觀、考察。

泉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已經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早在唐宋時期,泉州就被譽為東方的重要通商港口,世界各國的商人、學者、傳教士紛至踏來,因此給泉州留下了許多極為珍貴的歷史宗教遺蹟和古典建築。在泉州就並存着七種宗教,分別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婆羅門教、摩尼教等,這在世界上是極為罕見的,所以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館之稱,同時泉州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這些都證明了當時泉州港經濟的發達,社會的繁榮。今天我們第一站要參觀的是泉州偉大的古建築——洛陽橋。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於泉州城東13公里,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它是當時廣東、福建進京城的必經之路。講到這裏也許各位來賓會提出疑問,洛陽橋應該在河南洛陽,此橋為何取名洛陽橋呢?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帶居住着夷民主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於社會動盪不安,時有戰爭爆發,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遷,遷到泉州及閩南一帶的多數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帶的人士,現在泉州乃至整個閩南地區所用的語系稱為河洛語,也就是現在所説的閩南語,這些中原人士,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發達的農業技術和經驗,引導當地人們開墾、發展,他們來到了泉州,看到這裏的山川地勢很象古都洛陽,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為洛陽,此橋也因此而命名。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洛陽江畔的洛陽橋頭。我們面前的這座橋就是聞名海內外的洛陽橋。當時洛陽江“水闊五里,波濤滾滾”。人們往返只能靠渡船過渡,每逢大風海潮,常常連人帶船翻入江中,所以主人為了祈求萬無一失地平安過渡,就把這個渡口稱為“萬安渡”,橋也因此稱之為“萬安橋”。據《泉州府志》記載,舊萬安渡是北宋慶曆初郡人李寵甃石作浮橋,後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橋。洛陽橋始建於北宋皇祐五年四月至嘉祐四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053年至 1059年,花了六年零八個月的時間,耗資一萬四千多兩銀錢才建成。洛陽橋原長1200米,寬5米,橋墩四十六座,兩側有500個石雕扶攔28尊石獅,兼有7亭9塔點綴其間,武士造像分立兩端,橋的南北兩側種植松樹七百棵。我們身後的這棵松樹就是當年遺留下來的,已經有900多年的歷史。

當年主持修建洛陽橋者為泉州郡守(太守)蔡襄。相傳蔡襄為天上文曲星下凡,他自幼聰明博學,十八歲高中狀元,遂本朝為官,但他從小受其母教誨,為官後要為郡人修橋,為民解難。所以他在朝庭不久便申請回本府為官,為泉郡守(知府)。他回到泉州後為洛陽江水深浪大,難造橋基而日夜發愁。一天他突然夢見觀音大士指點他派人向海龍王求助。蔡襄一覺醒來十分驚奇,便給海神寫一封求助公文,問手下衙吏:“誰人下得海。”一個衙吏隨即答道:“小人夏得海!”原來此人姓夏得海,誤以為老爺叫他,隨口應答。於是派他前往海神處投遞公文。夏得海知道此去必無回,便告別了妻子,買了一壺酒喝得大醉卧在海灘上,想讓潮水捲走了事,哪知一覺醒來,黃色的公文袋變成了紅色公文袋,於是連忙回來交給蔡襄,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着一個“醋”字。

蔡襄冥思苦想,終於領悟了海龍王的啟示,當月甘一日酉時動工,果然此時海潮退落,三天三夜不漲潮,橋基終於順利砌成。但是由於當時資金有限,橋的高度不夠,每逢洪水,橋面經常被淹沒。所以後來又傳説泉州郡人大富商李五,為此橋出資增高三尺。李五為泉州大富商,由於他生活的奢侈和揮霍,被小人誣告,無故被抓往京城問罪。當他的囚車過洛陽橋時,水已淹沒路面,他很艱難地過了橋,因此他對天發誓,要是他能平安無事回鄉,一定出資將洛陽橋增高三尺。果然,三年後他順利回家,因此就出資將橋增高了三尺。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洛陽橋已經是經過修葺的,最後一次修葺是1938年,蔡挺楷帶領十九路軍路過泉州時修建的。

下面向各位來賓介紹一下有關洛陽橋的建築特點。早在北宋,我們的先民就以驚人的毅力和無窮的智慧,創造了一種直到現代才被人們所認識的新型橋基 ——筏型基礎。所謂的筏型基礎就是沿着橋樑中軸線的水下底部拋置大量的石塊,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埕作橋基,然後在上面建橋墩,這種建造方式對中國乃至世界造橋科學都是一個偉大的貢獻。為了鞏固橋基,在橋下養殖了大量的牡蠣,巧妙地利用牡額外殼附着力強,繁生速度快的特點,把橋基和橋墩牢固地膠結成一個整體,這是世界造橋史上別出心裁的“種蠣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把生物學應用於橋樑工程的先例。當時沒有現代的起重設備,就採用“浮運架樑法”,利用海朝漲落的高低位置,架設橋面大石板,顯示了我們先民建橋的非凡才智。船形橋墩也頗具特色,它有利於分水。洛陽橋成功地建成了我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是我國古代橋樑建築史上的偉大創舉,我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教授稱讚説:“洛陽橋是福建橋樑的狀元”。

接着我們繼續參觀蔡襄詞。它始建於宋代,歷代均有修葺,現存建築為清代修建,飼堂大廳中間是蔡襄的塑像,中亭有“萬安橋記”碑刻,此碑世稱為 “三絕”碑。文章精練,用一百五十三個字記載造橋的時間、年代、橋的長寬、花費的銀兩,參與的人物等,書法遒美,刻工精緻。此碑為洛陽橋增輝不少。這碑文由蔡襄自撰自書。蔡襄字君漠,仙遊人,曾兩次任泉州知府。是我國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他的一生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優秀作品,除了著名的《萬安橋記》外,還有藏於河南安陽魏公飼的《晝錦堂記》;福州鼓山的《忘舊石》等碑刻。除此之外,他還有大量的紙本書法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這些作品都反映了他對前人優秀書法精華的吸收。有古書《評書》認為“追配前人者,獨蔡君漠書。”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化無窮,遂為本朝第一。由於他大量接受前人的優點,融會貫通,因此蔡襄的書法充滿了藝術魁力。

蔡襄的書法作品表現了一種當時文人的氣息,他效法過王羲之,顏真卿等,取法爭上,超然脱俗,神清氣淡,達到古雅優美的境界。這種境界往往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在欣賞的同時得到提升。蔡襄的書法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創作,不是重複,因此形成一種新的書法格局。學古人而泥古,繼承前人而創造,使蔡書有了新的美學價值,因此他的書法作品永留書法史冊。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這裏,請各位來賓自由活動,留影紀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daoyou/henan/3p4p6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