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陝西導遊詞 >

介紹陝西黃帝陵的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

介紹陝西黃帝陵的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

介紹陝西黃帝陵的導遊詞範文 篇1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墓,位於黃陵縣城北橋山。1961年,國務院將黃帝陵公佈為全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號稱“天下第一陵”。黃帝陵墓之前的“黃帝陵”三個大字為蔣介石所提。 黃帝陵古稱“橋陵”,為中國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黃帝的場所。據記載,最早舉行祭祀黃帝始於公元前442年。 陵區景點包括:天下第一陵、軒轅橋、陵墓區、軒轅廟、黃帝手植柏、誠心亭、掛甲柏等。

介紹陝西黃帝陵的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

喬山山體渾厚,氣勢雄偉,山下有沮水環繞。山上有千年古柏,四季常青,鬱鬱葱葱。整個陵區宏大磅礴。 天下第一陵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長48米,環冢砌以青磚花牆,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橋山龍馭”,意為黃帝“馭龍昇天”之處。在前為一祭亭,歇山頂,飛檐起翹,氣宇軒昂。 亭內立有郭沫若手書“黃帝陵”碑石。陵園區周圍設置紅牆圍護,東南側面為櫺星門,兩側有仿製的漢代石闕。

陵前正南,陵園圍牆以外是土築高台,即“漢武仙台”。《史記•封禪書》載:“漢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漢武仙台,即漢武帝祭祀黃帝所築,台高20餘米,現已用塊石砌築並建有登台石階及雲板,護欄等。 黃帝廟前區氣勢恢宏,面積約10000平方米的入口廣場的地面。選用5000塊大型河卵石鋪砌,象徵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

黃帝手植柏位於陝西省中部黃陵縣軒轅廟院內,高20餘米,胸徑11米,蒼勁挺拔,冠蓋蔽空,葉子四季不衰,層層密密,像個巨大的綠傘。相傳它為軒轅黃帝親手所植,距今50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當地有民諺:七摟八揸半,圪裏圪墶不上算。謂七人合抱猶不圍。

介紹陝西黃帝陵的導遊詞範文 篇2

黃帝聯合炎帝打敗蚩尤後,由華族部落聯盟首領成為天下共主,使華夏民族由蠻荒時代跨入了文明時代,黃帝的豐功偉績理所當然地受到後世的敬仰和崇拜。黃帝死後,人們為了表達對這位人文初祖的懷念之情,便在橋山起冢為陵,立廟祭祀。在黃帝死後的幾千年裏,歷代祭祀黃帝的活動從未中斷。從虞、夏、商、周到秦、漢、隋、唐、宋、元、明、清,除了有的時段將黃帝同時作為“天神”、“帝王”祭祀外,都無一例外地將黃帝作為祖先祭祀。

秦始皇掃滅六國統一天下後,規定天子的墳墓一律稱作“陵”,一般庶民墳稱 作“墓”。漢代又規定天子陵旁必設“廟”,漢朝建立伊始,漢高祖劉邦便頒詔於天下——“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諸神當祀者,各以其時禮祠之如故”,在橋山西麓建起“軒轅廟” 。其後漢武帝親自祭祀黃帝陵,《史記·卷十二·孝武本紀第十二》 和《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第六》 載:“其來年冬,上議曰:‘古者先振兵澤旅,然後封禪。’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釋兵須如。”元封元年(前120xx年)冬,漢武帝領軍十萬北巡朔方,返回時專程來到橋山,祭祀黃帝之冢。這是正史中第一次記載黃帝陵。

唐宋以降,因各朝皇帝的重視,不斷整修添土,使陵冢有所加大。

唐代宗大曆五年(770年),鄜坊節度使臧希讓上奏:“坊州有軒轅黃帝陵闕,請置廟,四時享祭,列於祀典”,得到了代宗的批准,唐王朝在橋陵大興土木,開始了為期兩年的大規模修繕活動,修建黃帝廟,並栽植柏樹1140株。從此,祭祀黃帝升格為國家大典,橋陵也成為了官方唯一指定祭黃場所。這不僅有助於規範祀典,更在客觀上起到了加強政治統治和文化認同的作用。

經過唐末五代的戰亂,包括黃帝陵在內的前代帝王陵寢已經出現了“樵採不禁”的情況。而祭祀的建築“隳毀”,則讓正常的祭祀活動無法進行。為此,宋太祖趙匡胤一即位,就於建隆元年和乾德初兩次下詔,規定黃帝陵及炎帝、高辛、唐堯、虞舜、夏禹諸陵“各置守陵五户,歲春秋祠以太牢”,“隳毀者修葺之”。開寶二年,因沮河水連年侵蝕,橋山西麓經常發生崖塌水崩,威脅廟院存亡,地方官員上書朝廷,宋太祖降旨,將軒轅廟由橋山西麓遷移橋山東麓黃帝行宮,即今址。

介紹陝西黃帝陵的導遊詞範文 篇3

黃帝陵,素有天下第一陵的稱號,黃帝陵相傳是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園,它位於黃陵縣城北的橋山頂上。黃帝陵古稱“橋陵”,為中國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黃帝的場所。據記載,最早舉行祭祀黃帝始於公元前442年。自唐大曆五年(770年)建廟祀典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的場所。黃帝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一位偉大的部落首領,是開創中華民族文明的祖先。我國後來能巍然屹立於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列,這與黃帝的赫赫殊勛是分不開的。

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長48米,環冢砌以青磚花牆,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橋山龍馭”,意為黃帝“馭龍昇天”之處。在前為一祭亭,歇山頂,飛檐起翹,氣宇軒昂。

亭內立有郭沫若手書“黃帝陵”碑石。陵園區周圍設置紅牆圍護,東南側面為櫺星門,兩側有仿製的漢代石闕。陵園區內地鋪着磚,顯得古樸典雅。黃帝廟前區氣勢恢宏,面積約10000平方米的入口廣場的地面選用5000塊大型河卵石鋪砌,象徵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

每到清明時節,來自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常到這裏拜祭。

介紹陝西黃帝陵的導遊詞範文 篇4

黃帝陵相傳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玄遠黃帝的陵園,它位於黃陵縣城北的橋山頂上,黃帝陵導遊詞[智庫]。黃帝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一位偉大的部落首領,是開創中華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車弓矢。他的妻子能養蠶,其史官倉頡創造了文字,其臣大撓創造了干支曆法,其樂官伶倫製作了樂器。我國後來能巍然屹立於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列,這與黃帝的赫赫殊勛是分不開的。

黃帝還以他懲罰邪惡,首次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據説黃帝活了118歲。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間,突然晴天一聲霹靂,一條黃龍自天而降。它對黃帝説:“你的使命已經完成,請你和我一起歸天吧。”黃帝自知天命難違,便上了龍背。當黃龍飛越陝西橋山時,黃帝請求下駕安撫臣民,導遊詞《黃帝陵導遊詞》。黎民百姓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個個痛哭流涕。在黃龍的再三催促下,黃帝又跨上了龍背,人們拽住黃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黃龍帶走了黃帝之後,只剩下了黃帝的衣冠了。人們把黃帝的衣冠葬於橋山,起冢為陵。這就是傳説中的黃帝陵的由來。但是也有人説,黃帝死後就安葬在橋山。

黃帝陵區約4平方公里,山水環抱,林木葱鬱。參觀者到達橋山山頂,首先看見路立的一塊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黃帝陵”3個大字。祭亭後面又有一塊石碑,上書“橋山龍馭”4字。再後面便是黃帝陵。黃帝陵位於山頂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約4米,周長約50米,陵前40米處有一約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書有“漢武仙台”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20xx年,漢武帝劉徹巡遊朔方歸來時,祭奠黃帝,祈仙求神時所築。

黃陵下的軒轅廟裏面尚有一些建築、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跨進廟門,左邊有一棵巨大的柏樹。相傳此柏為黃帝親手所植,故稱“黃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廟門北有一過廳和一碑亭,碑亭裏陳放着47塊石碑。最北邊坐落着大殿,大殿前還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掛甲柏”。據傳,這是漢武帝掛金甲印烙所致。大殿雄偉壯麗,門額上懸掛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間有富麗堂皇的黃帝牌位,其周圍殿牆下還有一些陳列品。

介紹陝西黃帝陵的導遊詞範文 篇5

黃帝陵相傳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玄遠黃帝的陵園,它位於黃陵縣城北的橋山頂上。黃帝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一位偉大的部落首領,是開創中華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車弓矢。他的妻子能養蠶,其史官倉頡創造了文字,其臣大撓創造了干支曆法,其樂官伶倫製作了樂器。我國後來能巍然屹立於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列,這與黃帝的赫赫殊勛是分不開的。

黃帝還以他懲罰邪惡,首次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據説黃帝活了118歲。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間,突然晴天一聲霹靂,一條黃龍自天而降。它對黃帝説:“你的使命已經完成,請你和我一起歸天吧。”黃帝自知天命難違,便上了龍背。當黃龍飛越陝西橋山時,黃帝請求下駕安撫臣民。黎民百姓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個個痛哭流涕。在黃龍的再三催促下,黃帝又跨上了龍背,人們拽住黃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黃龍帶走了黃帝之後,只剩下了黃帝的衣冠了。人們把黃帝的衣冠葬於橋山,起冢為陵。這就是傳説中的黃帝陵的由來。但是也有人説,黃帝死後就安葬在橋山。

黃帝陵區約4平方公里,山水環抱,林木葱鬱。參觀者到達橋山山頂,首先看見路立的一塊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黃帝陵”3個大字。祭亭後面又有一塊石碑,上書“橋山龍馭”4字。再後面便是黃帝陵。黃帝陵位於山頂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約4米,周長約50米,陵前40米處有一約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書有“漢武仙台”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20xx年,漢武帝劉徹巡遊朔方歸來時,祭奠黃帝,祈仙求神時所築。

黃陵下的軒轅廟裏面尚有一些建築、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跨進廟門,左邊有一棵巨大的柏樹。相傳此柏為黃帝親手所植,故稱“黃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廟門北有一過廳和一碑亭,碑亭裏陳放着47塊石碑。最北邊坐落着大殿,大殿前還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掛甲柏”。據傳,這是漢武帝掛金甲印烙所致。大殿雄偉壯麗,門額上懸掛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間有富麗堂皇的黃帝牌位,其周圍殿牆下還有一些陳列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daoyou/daoyouci/vooyp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