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北京導遊詞 >

遊北京導遊詞簡介範文

遊北京導遊詞簡介範文

北京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6處)最多的城市,是全球首個擁有世界地質公園的首都城市,是個旅遊城市,很多人喜歡去北京旅遊。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遊北京導遊詞簡介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遊北京導遊詞簡介範文
遊北京導遊詞簡介範文1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中央直轄市、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中國政治、文化、教育和國際交流中心,同時是中國經濟金融的決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端,東南與天津相連,其餘為河北省所環繞。北京有着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850餘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其最早見於文獻的名稱為“薊”。北京薈萃了自元明清以來的中華文化,擁有眾多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是全球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北京也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歷史悠久的國際高等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也坐落於北京。

北京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6處)最多的城市,是全球首個擁有世界地質公園的首都城市。北京旅遊資源豐富,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達200多處,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宮紫禁城、祭天神廟天壇、皇家花園北海、皇家園林頤和園和圓明園,還有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勝古蹟。全市共有文物古蹟7309項,9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北京段)、32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國家地質公園、15處國家森林公園。世界文化遺產:故宮、長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天壇、頤和園、明十三陵。世界地質公園:北京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八達嶺―十三陵、石花洞。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國子監街、煙袋斜街。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密雲縣古北口鎮。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齋堂鎮靈水村、龍泉鎮琉璃渠村。

西周時成為周朝的諸侯國之一的燕國的都城。自金朝起成為古代中國首都中都。自元代起,開始成為全中國的首都。明朝自成祖後開始對北京進行大規模擴建,明朝時期北京成為第一個漢族王朝的首都。清朝在延續明北京城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些修繕和擴建。至清末北京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北京有着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859餘年的建都史。自秦漢以來北京地區一直是中國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1860年,英法聯軍打進北京;1920xx年,八國聯軍再次打進北京,美麗的北京城受到了非常嚴重的破壞和洗劫,大量文物被侵略軍和壞民劫掠。1920xx年辛亥革命後,民國元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同年3月遷都北京,直至民國十七年中國國民黨北伐軍攻佔北京,張作霖敗回東北,北洋政府下台。民國伊始,北京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稱順天府。直至民國三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直轄於中央政府北洋政府。這一時期,北京新建了有軌電車系統,和一批現代的文化教育機構,如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協和醫學院等。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佔領。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此成立,且將北平改名為北京。1945年8月21日,入侵北京的日本軍隊宣佈投降,重新更名為北平。1949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北平市,實現對北京的解放。同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 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更名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北京城不僅匯聚了世界上著名的五大宗教(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而且這五大宗教建築和文化也各有特色。比如,現在我們行駛的朝阜路上,短短几公里,就聚居了四個宗教(朝陽門外的東嶽廟、東四清真寺、隆福寺、廣濟寺、歷代帝王廟、白塔寺)的建築,而在北京宣南地區,以北京建城紀念柱為中心的周邊地區,可以説聚集了五大宗教的許多著名活動場所。這些場所有:佛教的天寧寺、法源寺、長椿寺;道教的白雲觀;基督教珠市口教堂;天主教宣武門教堂(南堂);伊斯蘭教牛街禮拜寺;這種“宗教文化區”在世界大城市中是罕見的,體現了東方“和”的文化氛圍,體現了北京城市文化的獨特魅力,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凝聚力。

北京是座千年古都,歷史上,因長期處於中原與北方民族的交匯處,故而曾融合了眾多民族的文化、習俗與語言。久而久之,便產生出了富有本地特色的北京風俗習慣。例如集吃喝玩樂於一體的北京廟會等。

北京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裏,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特色的節日如龍慶峽冰燈藝術節、香山紅葉節、白雲觀廟會、東嶽廟廟會等。

遊北京導遊詞簡介範文2

飽經500餘年風雨滄桑的天安門廣場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它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的市中心,故宮的南側,與天安門廣場隔長安街相望,是明、清兩代皇城的大門。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裏舉行了開國大典,它由此成為現代中國的象徵,並被設計入國徽。天安門以其500多年厚重的歷史內涵,高度濃縮的中華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新中國的象徵和無與倫比的政治矚目和神往,是中國各族人民嚮往的地方。她記錄了中華民族不懼流血和犧牲,爭取獨立自由的勇氣和堅強;寫下了新中國誕生的光輝一頁,和中華民族走向強盛的壯麗詩篇。

天安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20xx年),1420xx年建成。最初僅是一座三層五間式的木結構牌樓,名字叫做“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天順元年(1457年),牌天安門與華表樓毀於雷火,八年後的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門樓。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軍隊攻入北京,承天門再次被毀。清順治八年(1651年)在廢墟上進行了大規模改建,重修為一座城樓,名字也改成“天安門”,取“受命於天,安邦治國”之意。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1952年經過兩次大規模的修繕。1970年的重建基本保持了1651年改建的形制,天安門比原來高了83釐米,通高34.7米(原高33.87米)。

明清時期,天安門到大清門(明朝成大明門、中華民國稱中華門)之間的千步廊形成佔地幾萬平米的T字型宮廷廣場,其東、西兩次還各設一門,東為長安左門、西為長安右門,國家主要統治機構六部及各院即設在此。這裏是帝國統治機構的中樞。

明清的皇帝們一般都在天安門頒佈重要詔令,稱為“金鳳頒詔”。此外皇帝大婚、將領出徵時祭旗、御駕親征時祭路、刑部在秋天提審要犯(“秋審”)、殿試公佈“三甲”(“金殿傳臚”)等重大儀式也都在此舉行。

1949年後,天安門進行過多次整修,其中1952年和1970年的兩次整修規模較龐大。1988年,城樓開始收費,對社會公眾開放。

遊北京導遊詞簡介範文3

天壇位於北京市崇文區在永定門內大街路東。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場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 (1420 年 ), 以後經過不斷的改擴建,至清乾隆年間最終建成。天壇佔地達 273 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祈年殿、圜丘、 皇穹宇、齋宮、神樂署、犧牲所等。1918 年闢為公園。

天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總面積為273萬平方米。天壇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壇,圍牆分內外兩層,呈回字形。北圍牆為弧圓形,南圍牆與東西牆成直角相交,為方形。這種南方北圓,通稱“天地牆”,象徵古代“天圓地方”之説。外壇牆東、南、北三面均沒有門,只有西邊修兩座大門——圜丘壇門和祈谷壇門(也稱天壇門)。而內壇牆四周則有東、南、西、北四座天門。內壇建有祭壇和齋宮,並有一道東西橫牆,南為圜丘壇,北為祈谷壇。

天壇中的祈年殿是一座宏偉而又極具民族風格的獨特建築,鎏金寶頂三層出檐的圓形攢尖式屋頂,覆蓋着象徵“天”的藍色琉璃瓦,層層向上收縮。檐下的木結構用和璽彩繪,坐落在漢白玉石基座上,遠遠望去,色彩對比強烈而和諧,上下形狀統一而富於變化。

神樂署、齋宮都是祭壇的附屬建築,是祭祀大典的服務用房 , 故齋宮、神樂署都是坐西向東,其建築規格、瓦色、裝飾彩畫均遜於天壇的祭祀建築,強烈地表達了中國古代的 " 敬天 " 思想。天壇有 3500 餘株古松柏、古槐 , 樹齡逾數百年。壇廟在中國古代被譽為國家的 " 萬世不移 " 之基故中國古代對壇廟植樹極為重視明永樂年間初建北京天地壇時即 " 樹以松柏 " 取 " 尊而識之 " 的寓意以後歷朝陸續補植 , 至清朝中葉形成頗具規模的天壇古樹羣落。大量的古松柏分佈於圜丘、祈年殿等祭祀建築周圍,蒼翠的古樹與古老的建築、茵茵的綠草共同構成了天壇莊重肅穆、靜謐深遠的環境氛圍。

從明永樂十八年 (1420 年 ) 北京天地壇初建成時開始,天壇作為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專用祭壇的歷史一直延續了 490 餘年,1920xx年爆發的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也結束了貫穿中國歷史達五千年的祭祀史,專用於為皇帝祭祀服務的天壇從此 " 任人遊覽 ",1918 年民國政府將天壇闢為公園,實行售票開放。1951 年北京市政府組建了天壇管理處,1957 年天壇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護單位。1961 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標籤: 範文 導遊詞 北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daoyou/beijing/8n0qk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