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黑茶調查報告(精選5篇)

黑茶調查報告(精選5篇)

黑茶調查報告 篇1

安化黑茶是20世紀50年代絕產的傳統工藝商品,主要由於海外市場的徵購,這一原產地在安化山區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紀之初璧現,並風靡廣東及東南亞市場。20__年安化黑茶走入中國上海世博會,成為中國世博會十大名茶之一,經過幾年的發展,黑茶市場逐步擴大,已成為現今的熱門話題其聲譽之盛,已不亞於當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權威的中國台灣茶書譽為“茶文化的經典,茶葉歷史的濃縮,茶中的極品”。不過限制黑茶發展的原因也大有存在,如勞動力短缺、行業競爭無序、市場開拓乏力、龍頭企業培育和品牌建設能力不強等因素。針對安化黑茶未來的發展和遇到的困難等系列問題,我對長沙及安化地區的黑茶專賣店、茶園及兩地區的人們做了調查,對安化黑茶進行了進一步的瞭解並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

黑茶調查報告(精選5篇)

關鍵字

安化黑茶 價格 市場 競爭壓力 茶園 勞動力

調查時間

7月28日—8月15日

調查地點

湖南省長沙市 益陽市安化縣

調查對象

長沙市和安化縣各黑茶專賣店 茶園 兩地區的人們

調查目的

瞭解安化黑茶的發展前途及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並提出合理的建議

調查方法

抽樣調查 問卷調查 網絡調查 實地調查

調查人員 吳鸞雲

注:共發放紙質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36份,網絡有效問卷回收54份。

一、 調查分析

(一)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男性佔62.86%,女性佔37.14%,年齡在21-30歲之間的佔31.8%,31-40歲之間的佔32.7%,其餘20歲以下和40歲以上各佔一半。所受教育程度高中和本科各佔30%。有61.3%的人每月收入在2500-5000之間,其餘均勻分佈在2500元以下、5000-8000元、8000元以上。

(二)關於茶葉的基本情況:

1.調查結果顯示有60%的人經常喝茶,從不喝茶的人只佔到3%,而這3%的人不喝茶的原因主要是沒有適合的品種或感覺喝茶並沒有什麼作用,即使這樣,喝茶顯然已經成為了大部分人生活的一部分。

2.調查結果顯示偏愛清香型和濃香型茶葉的佔大多數,各佔30%,而淡香型的稍微少點佔20%。關於茶葉品牌,最多人熟知的就是紅茶,佔40%,黑茶佔30%,而黃茶、烏龍茶、白茶、花茶等都只佔少數,這就説明了黑茶品牌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的。

當問到人們通常會選擇什麼品牌的茶葉時,鐵觀音成了首選,佔了25%,接着便是普洱茶佔了20%,而龍井茶、碧螺春、安化黑茶各佔了15%,説明安化黑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需要把自己的品牌再打響。

3.有30%的人喝茶的目的是解渴和保健,25%的人是習慣,15%是提神,這説明了茶葉已經漸漸代替礦泉水成為人們解渴的工具。在專賣店和超市購買茶葉的各佔了30%,而網購和在茶葉場地購買的只佔了10%,並且他們購買茶葉的用途多數是用來自己家用和招待客人,只有少數是用來送禮或收藏。這説明茶葉經銷商需要利用互聯網這個便利工具來擴大自己的市場,茶葉場地也應該多做些活動來擴大知名度。

(三)關於安化黑茶的基本情況:

1.調查結果顯示有84%的人喝過黑茶,而聽過安化黑茶的佔90%,購買過安化黑茶的佔65%,這就説明雖然很多人聽説過安化黑茶這一個品牌,可是購買過的人卻大大減少,這其中的原因大部分還是因為安化黑茶的市場太狹窄,在長沙安化黑茶的專賣店也屈指可數。當被問到如果現在推出一款新包裝的黑茶,有75%的人願意嘗試。而當提到黑茶時,55%的人會先想到安化黑茶,湖北黑茶和雲南黑茶排第二佔15%,四川黑茶10%,廣西黑茶5%,湖南黑茶品牌最多人熟知的就是安化茶廠、臨清源和邊江源,各佔了30%,白沙溪茶廠、益陽茶廠、樂道各佔15%。

2.調查顯示有40%的人選擇安化黑茶的原因是因為安化黑茶功效好,30%的人是因為口感好,而只有10%的人是因為收藏價值高和夠氣派。有45%的人認為安化黑茶的降脂降三高、養胃護肝功效最有用處,38%認為膳食營養最有用處,減肥去膩和清熱去火、排毒養顏分別是15%、35%、10%。這説明了當今人們選擇一個產品最看重的還是它對身體的益處。當問到最能接受什麼價位的黑茶時,62.3%的人選擇了100-500元之間,也有20.47%的人選擇500元以上,這也比較適合當代人們的生活水平。

3.調查顯示有59.25%的人願意接受新的黑茶品牌,也有2.65%的人無所謂。大部分的人是通過親身體會或朋友介紹瞭解到新的黑茶品牌的,而只有8.75%的人是通過媒體廣告瞭解的額,媒體是當代各個商家推銷商品最好的工具,黑茶經銷商也應該加大媒體和廣告宣傳。44.2%的人在選澤安化黑茶時最看重的是質量,42.58%的人看重的是價格,包裝、品牌、服務和功效這幾個看重的人都是24%。

關於黑茶的包裝,有53%的人更傾向於木質的,這樣顯得更加的自然,而選擇塑料包裝的只有6%的人。

4.調查顯示對安化黑茶的認識最多的就是產於湖南安化縣的茶葉,佔了78%,而安化黑茶歷史悠久,具有降三高、減肥、安神和美容的突出功效有43.86%的人瞭解,至於安化黑茶口感醇和、湯色通透這個特點只有13%的人瞭解。這説明對安化黑茶完全瞭解的人還是太少,宣傳力度不夠。當問到安化黑茶在市場上規模會推廣的話,需要加強哪些方面的工作時,58%的人認為要提高產品質量、提高服務水平,也有50%的人認為要加強廣告宣傳,還有41%的人認為要定價合理、多開展品茶促銷活動。

5.最後當問到對安化黑茶的評價時,有20%的選擇很好,比較好的有35%,一般的佔15%,比較差和很差的各佔5%,説不清楚的佔15%,還有20%的人選擇了其他。這説明在大部分的人心裏安化黑茶還是有較好的口碑的,不過也有不足的地方,成長的空間還有很大。

二、總結和建議

在黑茶的發展道路上,多重因素制約,茶園建設阻力重重。

勞動力缺少。茶葉產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無論是老茶園的改造,還是新茶園的開發,無論是日常性管理,還是季節性採摘,都需大量的勞動投入。安化、桃江等山區都是典型的勞務輸出地,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向外轉移,使得黑茶產業發展所需的勞動力得不到保障,影響了茶葉種植規模化問題的解決。 規模化困難。連片集中種植是黑茶產業產業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的必經之路,因為統一規劃的連片集中種植不僅能減少勞動力的耗損,提高效率,還為機械化耕種以及搞茶園觀光提供了可能,能大大提高綜合效益。然而,我縣目前的茶園種植基本還顯得“小、散、弱”,規模化程度不夠高。龔巨成説,究其原因,自從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田、土等都分散到户,不便於連片集中開發。 管理粗放。茶樹的種植必須要講究科學、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才能有好收成。在安化,不少茶園為上世紀的老式茶園,很長一段時間處於無專人護理的狀態,使得茶園種植密度稀疏、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茶園水利化程度低等問題得不到解決。

此外,基地建設滯後、行業競爭無序、市場開拓乏力、龍頭企業培育和品牌建設能力不強等因素也極大的制約了安化黑茶產業的發展。因此,加大力度掃除

茶園建設發展路上的各種障礙,提高茶葉產量和質量尤為迫切。

黑茶產業覆蓋面廣,與大多數農户直接相關。黑茶產業的加快發展,直接惠及全縣廣大茶農、茶企、茶商,縣鄉財政也能從中受益。要確立黑茶產業的戰略地位,真正把黑茶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作為開發生態旅遊的切入點來抓,搶抓當前的有利機遇,採取有力措施,促進黑茶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加快把安化打造成為國際國內名副其實的黑茶之鄉和茶文化旅遊勝地。

具體來説我有以下幾條建議:

(一)加大政策支持

儘快建立和完善茶葉產業建設領導機構與工作機制,制定出台扶持黑茶產業發展的具體實施政策,高起點、高標準制定中長期和近期黑茶產業發展規劃,分年度、有計劃地予以實施,確保黑茶產業每年都有新的較大的發展。要繼續向上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積極反映,爭取國家和省、市對安化黑茶產業的重點扶持,將黑茶產業納入相關經濟發展戰略規劃。

(二)扶助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

產業大,品牌影響大,才能有大的發展。目前,安化黑茶產業仍然存在企業小而多,品牌雜而濫等突出問題。歷史經驗表明,沒有骨幹龍頭企業的帶動和支撐,僅靠單純的茶葉種植和小規模加工,黑茶產業不可能得到長遠發展。要通過扶持發展骨幹龍頭企業來整合散小企業,整合雜濫品牌,整合黑茶資源,推動黑茶產業的龍頭帶動效應。

(三)引導全民創業。

加強市場引導,向茶農深入分析茶產業的市場和效益情況,使茶農對茶葉產業的發展前景想得到、看得見,並採取以獎代投等方式,對新擴建良種茶園給予補貼;鼓勵荒山種茶,允許將天水田、高坎田、冷浸田等低產稻田改造成茶園;加強茶葉主產區交通、澆灌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改善茶葉生產、流通條件;加大對茶產業的信貸投入,對從事黑茶加工、流通的業主在税費收取、辦證服務等方面提供方便和優惠;對發展黑茶產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實行重獎等,充分調動茶農、茶企、茶商的積極性。

(四)推進產業化經營。

要大力推行“企業+基地”、“企業+基地+農户”等模式,鼓勵和支持企業通過收購、租賃、入股、扶持等方式從茶農手中獲得企業占主導地位的茶地使用權、經營權或管理權,建立完善“統一標準、集中連片、企業經營、農户管理、利益分成”的開發模式,使企業逐步建立和擴大自己的原料基地。努力提高茶產業的組織化程度。

(五)實施科技興茶。

依託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抓好科技培訓,技術引進和試驗示範工作,培養一批種茶和製茶能手。以龍頭企業、示範基地為載體,建立科技實驗基地,重點抓好新品種選育、黑茶精深加工技術、貯藏保質技術、安全性評價技術、黑茶新用途以及加工工藝革新和新機械研發等重點項目的科技攻關。黑茶主產區、黑茶企業要加強與外地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斷吸收、借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黑茶產業從業者素質,為安化黑茶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黑茶調查報告 篇2

調查成員:葉芊 王嘉基 林鋭鵬

一、 調查主題:閩南茶文化

二、 調查目的

為了更好地學習以及瞭解閩南茶文化的魅力和相關知識,來展開這次調查。

三、 調查內容 茶的相關知識:茶原為中國南方的嘉木,茶葉作為一種著名的保健飲品,它是古代中國南方人民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貢獻,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飲食文化的貢獻。三皇五帝時代的神農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傳,黃帝則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茶屬於山茶科,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植株高達1-6米。茶樹喜歡濕潤的氣候,在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有廣泛栽培。茶樹葉子製成茶葉,泡水後使用,有強心、利尿的功效。茶樹種植3年就可以採葉子。一般清明前後採摘長出4-5個葉的嫩芽,用這種嫩芽製作的茶葉質量非常好,屬於茶中的珍品。茶與可可、咖啡並稱當今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為世界三大飲料之首。

閩南茶道為閩南茶文化精髓,閩南茶道保留着古中國的茶道。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是茶藝,它包括:環境,茶葉、茶水、茶具、火候。而作為閩南茶文化精髓的閩南茶道已經具備以上的五點要求。

安溪鐵觀音:鐵觀音,福建安溪人發明於1725-1735年間。屬於烏龍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烏龍茶類的代表。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類,鐵觀音獨具“觀音韻”,清香雅韻,“七泡餘香溪月露 滿心喜樂嶺雲濤 ”。除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外,還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

四、 調查小結

經過這次的學習閩南茶文化的知識與精神,我們從中明白了茶德的高度,“和”的內涵會更豐富,具有一種社會功能,使飲茶者追求一種收斂奢欲、洗心滌煩、振作向上、自我整合、人倫和諧、其樂融融的精神境界。閩南人在這片土地上長期和睦相處,親如兄弟,根植、流傳其間的茶文化,無疑具有深厚的旺盛生命力,是中國燦爛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黑茶調查報告 篇3

安化黑茶是20世紀50年代絕產的傳統工藝商品,主要由於海外市場的徵購,這一原產地在安化山區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紀之初璧現,並風靡廣東及東南亞市場。20xx年安化黑茶走入中國上海世博會,成為中國世博會十大名茶之一,經過幾年的發展,黑茶市場逐步擴大,已成為現今的熱門話題其聲譽之盛,已不亞於當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權威的中國台灣茶書譽為“茶文化的經典,茶葉歷史的濃縮,茶中的極品”。不過限制黑茶發展的原因也大有存在,如勞動力短缺、行業競爭無序、市場開拓乏力、龍頭企業培育和品牌建設能力不強等因素。針對安化黑茶未來的發展和遇到的困難等系列問題,我對長沙及安化地區的黑茶專賣店、茶園及兩地區的人們做了調查,對安化黑茶進行了進一步的瞭解並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

關鍵字

安化黑茶 價格 市場 競爭壓力 茶園 勞動力

調查時間

7月28日—8月15日

調查地點

湖南省長沙市 益陽市安化縣

調查對象

長沙市和安化縣各黑茶專賣店 茶園 兩地區的人們

調查目的

瞭解安化黑茶的發展前途及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並提出合理的建議

調查方法

抽樣調查 問卷調查 網絡調查 實地調查

調查人員 吳鸞雲

注:共發放紙質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36份,網絡有效問卷回收54份。

一、 調查分析

(一)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男性佔62.86%,女性佔37.14%,年齡在21-30歲之間的佔31.8%,31-40歲之間的佔32.7%,其餘20歲以下和40歲以上各佔一半。所受教育程度高中和本科各佔30%。有61.3%的人每月收入在2500-5000之間,其餘均勻分佈在2500元以下、5000-8000元、8000元以上。

(二)關於茶葉的基本情況:

1.調查結果顯示有60%的人經常喝茶,從不喝茶的人只佔到3%,而這3%的人不喝茶的原因主要是沒有適合的品種或感覺喝茶並沒有什麼作用,即使這樣,喝茶顯然已經成為了大部分人生活的一部分。

2.調查結果顯示偏愛清香型和濃香型茶葉的佔大多數,各佔30%,而淡香型的稍微少點佔20%。關於茶葉品牌,最多人熟知的就是紅茶,佔40%,黑茶佔30%,而黃茶、烏龍茶、白茶、花茶等都只佔少數,這就説明了黑茶品牌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的。

當問到人們通常會選擇什麼品牌的茶葉時,鐵觀音成了首選,佔了25%,接着便是普洱茶佔了20%,而龍井茶、碧螺春、安化黑茶各佔了15%,説明安化黑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需要把自己的品牌再打響。

3.有30%的人喝茶的目的是解渴和保健,25%的人是習慣,15%是提神,這説明了茶葉已經漸漸代替礦泉水成為人們解渴的工具。在專賣店和超市購買茶葉的各佔了30%,而網購和在茶葉場地購買的只佔了10%,並且他們購買茶葉的用途多數是用來自己家用和招待客人,只有少數是用來送禮或收藏。這説明茶葉經銷商需要利用互聯網這個便利工具來擴大自己的市場,茶葉場地也應該多做些活動來擴大知名度。

(三)關於安化黑茶的基本情況:

1.調查結果顯示有84%的人喝過黑茶,而聽過安化黑茶的佔90%,購買過安化黑茶的佔65%,這就説明雖然很多人聽説過安化黑茶這一個品牌,可是購買過的人卻大大減少,這其中的原因大部分還是因為安化黑茶的市場太狹窄,在長沙安化黑茶的專賣店也屈指可數。當被問到如果現在推出一款新包裝的黑茶,有75%的人願意嘗試。而當提到黑茶時,55%的人會先想到安化黑茶,湖北黑茶和雲南黑茶排第二佔15%,四川黑茶10%,廣西黑茶5%,湖南黑茶品牌最多人熟知的就是安化茶廠、臨清源和邊江源,各佔了30%,白沙溪茶廠、益陽茶廠、樂道各佔15%。

2.調查顯示有40%的人選擇安化黑茶的原因是因為安化黑茶功效好,30%的人是因為口感好,而只有10%的人是因為收藏價值高和夠氣派。有45%的人認為安化黑茶的降脂降三高、養胃護肝功效最有用處,38%認為膳食營養最有用處,減肥去膩和清熱去火、排毒養顏分別是15%、35%、10%。這説明了當今人們選擇一個產品最看重的還是它對身體的益處。當問到最能接受什麼價位的黑茶時,62.3%的人選擇了100-500元之間,也有20.47%的人選擇500元以上,這也比較適合當代人們的生活水平。

3.調查顯示有59.25%的人願意接受新的黑茶品牌,也有2.65%的人無所謂。大部分的人是通過親身體會或朋友介紹瞭解到新的黑茶品牌的,而只有8.75%的人是通過媒體廣告瞭解的額,媒體是當代各個商家推銷商品最好的工具,黑茶經銷商也應該加大媒體和廣告宣傳。44.2%的人在選澤安化黑茶時最看重的是質量,42.58%的人看重的是價格,包裝、品牌、服務和功效這幾個看重的人都是24%。

關於黑茶的包裝,有53%的人更傾向於木質的,這樣顯得更加的自然,而選擇塑料包裝的只有6%的人。

4.調查顯示對安化黑茶的認識最多的就是產於湖南安化縣的茶葉,佔了78%,而安化黑茶歷史悠久,具有降三高、減肥、安神和美容的突出功效有43.86%的人瞭解,至於安化黑茶口感醇和、湯色通透這個特點只有13%的人瞭解。這説明對安化黑茶完全瞭解的人還是太少,宣傳力度不夠。當問到安化黑茶在市場上規模會推廣的話,需要加強哪些方面的工作時,58%的人認為要提高產品質量、提高服務水平,也有50%的人認為要加強廣告宣傳,還有41%的人認為要定價合理、多開展品茶促銷活動。

5.最後當問到對安化黑茶的評價時,有20%的選擇很好,比較好的有35%,一般的佔15%,比較差和很差的各佔5%,説不清楚的佔15%,還有20%的人選擇了其他。這説明在大部分的人心裏安化黑茶還是有較好的口碑的,不過也有不足的地方,成長的空間還有很大。

二、總結和建議

在黑茶的發展道路上,多重因素制約,茶園建設阻力重重。

勞動力缺少。茶葉產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無論是老茶園的改造,還是新茶園的開發,無論是日常性管理,還是季節性採摘,都需大量的勞動投入。安化、桃江等山區都是典型的勞務輸出地,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向外轉移,使得黑茶產業發展所需的勞動力得不到保障,影響了茶葉種植規模化問題的解決。 規模化困難。連片集中種植是黑茶產業產業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的必經之路,因為統一規劃的連片集中種植不僅能減少勞動力的耗損,提高效率,還為機械化耕種以及搞茶園觀光提供了可能,能大大提高綜合效益。然而,我縣目前的茶園種植基本還顯得“小、散、弱”,規模化程度不夠高。龔巨成説,究其原因,自從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田、土等都分散到户,不便於連片集中開發。 管理粗放。茶樹的種植必須要講究科學、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才能有好收成。在安化,不少茶園為上世紀的老式茶園,很長一段時間處於無專人護理的狀態,使得茶園種植密度稀疏、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茶園水利化程度低等問題得不到解決。

此外,基地建設滯後、行業競爭無序、市場開拓乏力、龍頭企業培育和品牌建設能力不強等因素也極大的制約了安化黑茶產業的發展。因此,加大力度掃除

茶園建設發展路上的各種障礙,提高茶葉產量和質量尤為迫切。

黑茶產業覆蓋面廣,與大多數農户直接相關。黑茶產業的加快發展,直接惠及全縣廣大茶農、茶企、茶商,縣鄉財政也能從中受益。要確立黑茶產業的戰略地位,真正把黑茶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作為開發生態旅遊的切入點來抓,搶抓當前的有利機遇,採取有力措施,促進黑茶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加快把安化打造成為國際國內名副其實的黑茶之鄉和茶文化旅遊勝地。

具體來説我有以下幾條建議:

(一)加大政策支持

儘快建立和完善茶葉產業建設領導機構與工作機制,制定出台扶持黑茶產業發展的具體實施政策,高起點、高標準制定中長期和近期黑茶產業發展規劃,分年度、有計劃地予以實施,確保黑茶產業每年都有新的較大的發展。要繼續向上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積極反映,爭取國家和省、市對安化黑茶產業的重點扶持,將黑茶產業納入相關經濟發展戰略規劃。

(二)扶助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

產業大,品牌影響大,才能有大的發展。目前,安化黑茶產業仍然存在企業小而多,品牌雜而濫等突出問題。歷史經驗表明,沒有骨幹龍頭企業的帶動和支撐,僅靠單純的茶葉種植和小規模加工,黑茶產業不可能得到長遠發展。要通過扶持發展骨幹龍頭企業來整合散小企業,整合雜濫品牌,整合黑茶資源,推動黑茶產業的龍頭帶動效應。

(三)引導全民創業。

加強市場引導,向茶農深入分析茶產業的市場和效益情況,使茶農對茶葉產業的發展前景想得到、看得見,並採取以獎代投等方式,對新擴建良種茶園給予補貼;鼓勵荒山種茶,允許將天水田、高坎田、冷浸田等低產稻田改造成茶園;加強茶葉主產區交通、澆灌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改善茶葉生產、流通條件;加大對茶產業的信貸投入,對從事黑茶加工、流通的業主在税費收取、辦證服務等方面提供方便和優惠;對發展黑茶產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實行重獎等,充分調動茶農、茶企、茶商的積極性。

(四)推進產業化經營。

要大力推行“企業+基地”、“企業+基地+農户”等模式,鼓勵和支持企業通過收購、租賃、入股、扶持等方式從茶農手中獲得企業占主導地位的茶地使用權、經營權或管理權,建立完善“統一標準、集中連片、企業經營、農户管理、利益分成”的開發模式,使企業逐步建立和擴大自己的原料基地。努力提高茶產業的組織化程度。

(五)實施科技興茶。

依託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抓好科技培訓,技術引進和試驗示範工作,培養一批種茶和製茶能手。以龍頭企業、示範基地為載體,建立科技實驗基地,重點抓好新品種選育、黑茶精深加工技術、貯藏保質技術、安全性評價技術、黑茶新用途以及加工工藝革新和新機械研發等重點項目的科技攻關。黑茶主產區、黑茶企業要加強與外地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斷吸收、借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黑茶產業從業者素質,為安化黑茶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黑茶調查報告範文拓展:閩南茶文化的調查報告

調查成員:葉芊 王嘉基 林鋭鵬

一、 調查主題:閩南茶文化

二、 調查目的

為了更好地學習以及瞭解閩南茶文化的魅力和相關知識,來展開這次調查。

三、 調查內容 茶的相關知識:茶原為中國南方的嘉木,茶葉作為一種著名的保健飲品,它是古代中國南方人民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貢獻,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飲食文化的貢獻。三皇五帝時代的神農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傳,黃帝則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茶屬於山茶科,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植株高達1-6米。茶樹喜歡濕潤的氣候,在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有廣泛栽培。茶樹葉子製成茶葉,泡水後使用,有強心、利尿的功效。茶樹種植3年就可以採葉子。一般清明前後採摘長出4-5個葉的嫩芽,用這種嫩芽製作的茶葉質量非常好,屬於茶中的珍品。茶與可可、咖啡並稱當今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為世界三大飲料之首。

閩南茶道為閩南茶文化精髓,閩南茶道保留着古中國的茶道。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是茶藝,它包括:環境,茶葉、茶水、茶具、火候。而作為閩南茶文化精髓的閩南茶道已經具備以上的五點要求。

安溪鐵觀音:鐵觀音,福建安溪人發明於1725-1735年間。屬於烏龍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烏龍茶類的代表。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類,鐵觀音獨具“觀音韻”,清香雅韻,“七泡餘香溪月露 滿心喜樂嶺雲濤 ”。除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外,還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

四、 調查小結

經過這次的學習閩南茶文化的知識與精神,我們從中明白了茶德的高度,“和”的內涵會更豐富,具有一種社會功能,使飲茶者追求一種收斂奢欲、洗心滌煩、振作向上、自我整合、人倫和諧、其樂融融的精神境界。閩南人在這片土地上長期和睦相處,親如兄弟,根植、流傳其間的茶文化,無疑具有深厚的旺盛生命力,是中國燦爛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黑茶調查報告 篇4

“黑白青,紅綠黃。”中國六大茶葉品類中,只有黑茶是真正意義上的“發酵茶”,行銷全球,飲用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最為深厚。黑茶因產區和工藝、品質上的差別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邊茶和滇桂黑茶之分;黑茶的故鄉在湖南安化;20__年,安化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早的黑茶生產地。湖南安化梅城思遊,傳説為蚩尤故里,蚩尤一統梅山諸蠻,稱炎帝,戰敗於黃帝后身負重傷,遂流亡于山野嘗百草而療傷,謂之神農氏,神農氏,即蚩尤;“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神農氏時代,湖南安化就有茶樹生長,並被神農氏發現和利用,因此,黑茶歷史悠久。

而在少數民族眼裏,黑茶是神聖的,是日常生活必需品,所以有“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之説。

安化黑茶的傳統產品有:三尖、三磚、一卷(即花捲茶,也稱千兩茶)。 三尖又稱湘尖,即:天尖、貢尖、生尖,以天尖為最好。選用較細嫩的安化黑毛茶,以篾簍為包裝,經傳統工藝手工精製而成。清?道光年間(1825年前後)被列為貢品,專供皇室飲用。

三磚:茯磚、黑磚、花磚。

茯磚:因在伏天加工,故稱“伏茶”;又因其有土茯苓的香氣和藥效,被稱為“茯茶”;又因其保健功效好,喝後強身健體,被稱為“福茶”。發花是其關鍵工序,古代採用純手工築制,現大多采用機器壓製。發花是指冠突散囊菌在茯磚中的繁殖生長。

黑磚:黑磚較茯磚壓制緊實,且不要求發花。

花磚:由花捲茶演變而來,工藝似黑磚,磚面四周印有花紋。

花捲:源於百兩茶,即一卷(支)茶,淨重約為老秤100兩(十六兩為一斤),後創新千兩茶、十兩茶等不同規格的產品,經絞、壓、跺、滾、錘等二十三道傳統工藝,以蓼葉或者筍殼裹茶,外包粽葉、黃篾,再用竹篾捆壓箍緊。純手工踩制,經七七四十九天日曬夜露,高温風吹,自然晾乾。茶外包裝篾簍織成花格狀,故稱花捲。

安化千兩茶以產品重量命名,約為老秤1000兩(十六兩為一斤),被譽為“世界茶王”。

黑毛茶加工的基本工藝流程是殺青、初揉、渥堆、復揉、烘焙。

對茶葉研究不多的我們,以為茶葉都是一樣的,可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體現在方方面面,在小小的茶葉裏都淋漓盡致的詮釋。黑茶不僅有濃厚的文化底藴,而其本身對人大有益處,適合養生。我相信安化黑茶會走出中國,邁向世界。

黑茶調查報告 篇5

摘要:隨着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本文通過對路口鎮實際調查走訪,分析和概述了農村空巢老人面臨的主要問題:經濟拮据,日常生活難以自理,身體健康與醫療沒有保證,情感孤獨,缺乏與子女之間的溝通,生活乏味,沒有足夠的娛樂活動,與鄰里關係也時常緊張。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指出農村空巢老人問題的主要成因,提出瞭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問題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農村空巢老人; 生活現狀; 主要原因; 想法與建議

一、調查概述

“空巢老人”是指不與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無子女的老人,也包括與子女分開居住的老人。當前,隨着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髮展、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行列,(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統計全國老年人佔到人口總數的10%,並將在20xx年達到兩億。) 如何安置老年羣體度過晚年,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老齡化成為社會工作的一項重要的內容。為了仔細瞭解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存狀況,與老年人和諧相處,我們“愛尚崇陽”實踐隊將“空巢老人”作為社會實踐的調查主題之一。

本次的調查目的地為湖北崇陽縣路口鎮。路口鎮位於崇陽、通山、赤壁、鹹安四縣市區交界處,是崇陽縣的“東大門”。面積235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231個村民小組、12個居民小組。截止到20xx年總户數為8962户,其中農業户為8409户,總人口約4萬人,農業人口約3.6萬人。20xx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5.7億元,財政收入達到800萬元,分別比20xx年增長17%和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80元。

路口鎮區位條件優越。106國道和省道橫路線穿境而過,與京廣鐵路相距35公里,20xx年建成通車的寧樟高速公路貫穿集鎮腹地,交通十分便捷,1小時可到達省會武漢。

本次調查的對象為路口鎮地區55歲以上的老人。他們中或者子女外出務工、定居,身邊無子女共同生活; 或者子女雖與自己居住在同一地區,但不與自己共同生活; 或者甚至膝下無後人照料。調查的題目包括:經濟狀況、日常生活狀態、健康與醫療問題、心理狀態、娛樂活動等方面共計28個題目。調查問卷共計200份,全部回收有效。問卷回收後,我們對問卷進行了系統的整理、統計和分析。

二、調查結果

走訪調查中,我們小組選擇了路口鎮市老人作為調查對象,通過採訪交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的老人對現在的生活狀況比較滿意。通過我們與老年人的交流得知,他們認為滿意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隨着經濟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不

再因為吃喝問題而發愁。多數老人期待和兒女一起生活,他們認為和家人一起生活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而對生活水平的要求比較低。但由於住房、代溝或者不願意給子女添麻煩等種種原因未能夠與子女一起生活。

我們調查對象年齡在60~80歲,其中60~70歲的老人佔57.10%,71~80歲的老人佔42.90%;另外,男女比例各佔50%。

“空巢老人”外出務工的子女由於忙於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有些老人的子女並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於“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甚至逢年過節都是兩家分開度過。老人們只能圍着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裏,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鬱鬱寡歡。 除了天倫之樂的缺失,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受經濟發展水平低的限制,路口鎮沒有活動室,沒有圖書室,更沒有健身、康復的器材設備。在我們調查的對象中35.7%的老人獨自在家感到孤獨,

30%左右的農村困難“空巢老人”享受了農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30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養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這點錢用於買油、買鹽、穿衣、治病等都很緊張,更不要説其他方面了。這些六七十歲乃至七八十歲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種糧、種菜生活將更加艱難。

而85.80%的老人經濟主要來源是農耕,自給自足; 而14.20%是靠低保或者子女的贍養;57.10%的老人生活基本得到保障,但是仍有35.80%是沒有保障的。

三、現狀分析

(一) 健康問題——人老了,病痛自然多。

關於老年人健康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身體狀況比較健康,而有42.90%的老人多病纏身。令人難過的是,有一位老爺爺淒涼地表示老人一生病就沒有人願意照顧了。雖然農村老人絕大多數參加了新農合,可由於自費部分難以承擔,門診費用又不能報銷,針對老年人的就醫保障或者醫療保險,雖然黨中央一再頒佈各項優惠政策,解決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舊有34.80%沒有享受到任何的就醫優惠。

(二) 娛樂活動—— “老有所樂”是絕大多數老年人的共同心聲。 在我們進入福利院進行文藝表演的時候,爺爺奶奶們都看得很認真,也看得很開心。我想這樣的文藝表演雖然簡單,但是對於他們來説卻是一天中的亮點,一天中的美好回憶。像路口鎮這樣的小鄉村,老年人的娛樂文化比較單調且落後,不像城市那樣有專門的老年人文化中心或者俱樂部。但是,經濟條件較好的老人也有自己娛樂的小圈,打麻將,下象棋,釣魚,看話劇等等,在空巢老人中,也存在着兩極分化。

在我們調查的尾聲,老人們提出的意見和希望:社會保障制度落到實處; 多組織適合老年人蔘與的活動,豐富老年人生活; 在農村給年輕人提供工作機會,從而可以保障家庭經濟收入,從而能夠保障他們能與子女生活在一起。

四、建議

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老齡化的問題已經席捲全球。西方發達國家早就面臨着老齡化問題,因此,在解決“空巢老人”的問題上,發達國家比我們更有經驗。例如,德國政府通常會安排一些大學生同“空巢老人”一同居住,平時幫助老人洗衣、做飯等,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不用繳納房租。這樣,即節約了大學宿舍資源,還能保證“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在日本,政府為更好的關愛“空巢老人”,防止老人發生意外情況,甚至出現在家中死亡而無人知曉的狀況,日本政府會把“空巢老人”家庭進行統計,並將老人每月的用水量,用電量等基本生活信息通知其子女,使子女能夠及時瞭解老人的生活狀況。這些措施可以給我國解決“空巢老人”問題帶來啟迪我覺得這些做法值得借鑑推廣,對解決人口老齡化,“空巢老人”問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後記

通過崇陽實踐的調查,我們與老年人有了一次親密接觸,對所調查區域內的老年人生活、心理、健康等狀況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當前正值我國社會老齡化的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需要我們

去理解、關愛。我們有責任、全社會也有責任找到與老年人溝通的契合點,在全社會形成一股“尊老、敬老、愛老”的風氣,使老年人感到社會的温暖,安度晚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baogao/diaoyan/yv89v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