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關於市政調研報告(精選7篇)

關於市政調研報告(精選7篇)

關於市政調研報告 篇1

縣委把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作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主題之一,非常切合實際。從我縣的情況看,當前制約發展的因素很多,但其中,發展環境特別是以行政服務為重點的軟環境欠佳,是一個突出問題。最近,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我從自己熟悉的工作出發,就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加強政務中心建設,改善行政服務環境問題做了一些調查與思考。

關於市政調研報告(精選7篇)

一、縣政務中心在改進行政審批服務方面取得的成效

縣政務中心成立於20xx年3月,目前進駐中心的單位共29個審批部門和法定授權組織,現有工作人員73人,進入中心辦理的審批服務事項236項,其中許可159項、非許可49項、初審22項、服務6項。截止20xx年3月底,中心成立來共累計辦結各類審批服務事項25.7萬件,累計徵收各類行政事業性和服務性收費30.1億元。

縣政務中心成立以來,緊緊圍繞“便民、規範、高效、廉潔”的服務宗旨,審批服務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窗口辦件的規範化水平不斷提高。幾年來中心始終把規範辦件作為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一是規範項目。根據縣法制辦的要求,先後對進入中心辦理的所有項目進行了三次清理,分別在公示欄、中心網站和觸摸屏上公示審批服務事項的項目名稱、許可依據、實施機關、法定條件、辦事程序、申報材料、承諾時限、收費依據及標準,接受申辦對象的監督。同時對每個審批服務事項中受理、現場勘察、審查、審批、制證、蓋章、發證、公示、歸檔等具體環節,本着合法、便民、高效的原則與窗口反覆對接進行了規範。二是規範流程。先後對內資企業的一照三證、三資企業設立、建設工程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的流程進行了三次大的優化調整,不斷提高窗口辦件的規範化水平。去年牽頭組織了工商、衞生等部門赴儀徵中心和高郵中心學習辦理食品加工企業證照等方面好的做法,完善了食品加工企業證

照辦理流程,界定了食品衞生許可證的有效期,統一了工商、衞生、環保、發改等部門的相關術語。三是規範收費。每年對各窗口的收費項目進行調查核對,杜絕兩頭收費和超標準收費,去年初啟動了新的收費月度報表,目前各窗口共89項行政事業性及服務性收費項目每月均有統計和彙總。四是規範報表。經過多年探索,基本建立了由8種統計表和8種彙總表組成的業務報表制度,有力推進了窗口的規範化管理,同時也為將來網上監管打下了基礎。五是規範卷宗。去年6月底我們利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對各窗口台帳、卷宗開展了百分檢查考核,對台帳、卷宗檢查發現的問題,通過與相關窗口的逐一對接,對有關審批程序和辦理環節進行了進一步完善。今年我們打算上下半年各組織一次。

(二)重大項目的幫辦服務力度不斷加強。幾年來,從開始的200萬元以上招商引資項目綠色通道,到目前推行的重大項目審批“四辦”制度,強化重點項目的服務一直是我們幫辦服務的重點。一是建立組織。中心適時調整了投資工業企業500萬元以上項目認定工作領導小組,先後成立了重大項目審批“直通車”工作領導小組和重大項目“四辦”工作領導小組。二是制定方案。重新完善了500萬元以上項目認定工作流程,先後出台了重大項目審批“直通車”實施方案和重大項目“四辦”工作實施方案。三是做好服務。對申報的投資5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及時組織相關窗口工作人員進行現場勘察和認定,對重大項目牽頭組織相關窗口進行聯合審批。

(三)“兩集中、兩到位”工作有效推進。07年,在縣“兩集中、兩到位”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各相關部門通力合作,規範、有序地開展了這項工作。一是清理了審批事項。經清理,全縣具有行政審批職能部門46家,審批事項470項,其中許可項目246項,非許可項目151項,初審項目73項,縣政府已以寶政發〔20xx〕154號文公佈。二是歸併了審批職能。全縣37個縣屬管理部門,掛行政服務科牌子的33個,撤銷一個科室建立行政服務科的2個,行政服務科與其他科室合署辦公的2個。三是新進駐了一批部門。進駐中心的審批部門和法定授權組織由原來20家增加到29家,窗口由原來23個增加到31個,審批服務事項由原來153項增加到236項,工作人員由56人增加到73人。四是組織了審批業務培訓。

第一批進駐中心的人員到位後,為新進人員舉辦業務培訓班,規範窗口辦件管理,使窗口人員能積極履行工作職責,獨立開展服務工作。五是開展了檢查考核。07年12月份,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各部門的兩集中、兩到位”工作進行了百分檢查考核,考核結果已作為評選“最佳服務部門”重要依據之一。

(四)四四四工業企業集中聯合年檢工作不斷完善。20xx年以來,連續三年牽頭組織工商、環保、衞生、質監等部門,深入各鎮和縣開發區,對全縣2383家工業企業工商執照、排污許可證、衞生許可證、代碼證、優待證等證照進行了集中聯合年檢。企業反映開展集中聯合年檢有三大好處:一是提高了年檢效率,方便了企業辦事。二是規範了年檢行為,減輕了企業負擔。三是轉變了工作人員思想觀念,提高了部門服務水平。這項工作在省內尚屬率先實質推行。

(五)審批業務素質不斷提升。主要抓了兩個方面的培訓,首先是審批聯絡員培訓。根據近年來,各鎮及開發區幫辦人員的現狀,適時對有關審批聯絡員進行調整優化。去年3月份和12月份分別舉辦了兩期鎮(區)審批聯絡員業務培訓班,對審批聯絡員就行政許可法、縣政府近年來出台的投資興業優惠政策及中心審批服務事項的辦事流程等進行了系統培訓,進一步提高了審批聯絡員的幫辦服務水平。其次是窗口人員培訓。去年7月份開始,利用9個月的時間組織了窗口業務交流會,26個窗口的負責人分別交流了各自窗口的審批業務,使中心工作人員對其他窗口辦理事項的法律法規有了一個概要了解。窗口人員對開展窗口業務交流普遍反映良好,受到了較好的效果。

近年來,社會各界給予了中心及工作人員很多榮譽,中心先後收到申辦對象贈送的錦旗150多面,感謝信230多封。中心連續多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文明單位”、“最佳服務部門”和“先進服務部門”。質監窗口在全省70多個縣、市、區中綜合考核名列第一,衞生窗口被評為省先進行政許可科室,工商等3個窗口分別被評為省巾幗文明崗、市黨員先鋒模

範崗。環保窗口負責人被評為市新長征突擊手,工商窗口負責人當選為市人大代表。20xx年中心又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文明單位”、“最佳服務部門”。

二、縣政務中心在行政審批服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客觀地講,中心過去幾年的工作與依法行政的要求相比、與廣大申辦對象的期望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項目的集中度不高。進中心集中辦理的審批事項只佔全縣公佈審批事項的將近50%,而外地中心的項目進駐率一般都在80%左右,同時,部門內部審批事項的集中度也不夠,有的部門內部審批職能未真正歸併到行政服務科,審批事項仍分散在不同的科室,由不同的領導分管,這些都導致了申辦對象往往在政務中心不能全部辦妥審批手續。二是窗口授權不夠到位。個別部門目前仍把窗口當作“收發室”,前後台配合不夠協調,加之部門的少數負責人授權意識不強,導致個別窗口不能真正在窗口辦結相關審批事項。三是機構建制未明確。儘管20xx年第5號縣長辦公會紀要已經明確政務服務中心為縣政府派出機構,正科級設置,編制9人,但縣編委一直未出文確認機構編制,致使中心管理層人員關係無法理順。目前,中心管理層人員都是由縣組織人事部門從縣有關部門抽調而來,工作關係、工資關係、工作考核全部在原部門,這在全省縣(市)級服務中心中是不多見的。四是辦公場所偏小。目前,縣政務中心的辦公場所借用的是農林局的房子,面積僅20xxm2左右。由於建築結構的限制,沒有實行敞開式大廳化的服務。周邊的高郵市行政審批中心面積為3600m2,江都市4200m2,邗江區3100m2。 “兩集中、兩到位”後,各縣(市)都深感辦公面積不足已成為影響“兩集中、兩到位”工作的制約因素,因而都考慮對中心擴容,江都、儀徵兩市已打算遷址新建,新建面積在1萬m2左右。五是審批方式滯後。目前,外地中心都已運用電子手段,實行網上受理、網上審批、網上管理。而我縣政務中心至目前還未建立局域網,對窗口的辦件管理仍然依靠傳統的制度約束、手工操作來進行。

三、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務中心建設的建議

做好行政審批工作,努力營造讓企業和羣眾滿意的政務環境,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地方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障。下一步,我們要在加強中心建設,提高行政效能上再下功夫,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來推動我縣的科學發展。為此,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強政務中心行政效能建設。首先,要轉變觀念,強化服務理念。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繼續在工作人員中強化公僕意識和服務意識,引導大家真正把服務對象的滿意程度作為衡量和檢驗工作的唯一標準。經常聽取羣眾和企業的意見,不斷加強和改進我們的.審批服務工作。其次,要深化改革,再造審批流程。要進一步科學設計審批流程,以項目最少、收費最低、時效最快、服務最優為目標,堅持能減則減,進一步簡化程序,為羣眾和企業提供方便。堅持能並則並,把各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向一個科室集中,同時向窗口集中。堅持能進則進,原則上凡審批項目必須全部進入政務中心,實行一個窗口對外,杜絕“體外循環”。堅持能快則快,做到一次性告知,實行項目名稱、法律依據、辦理程序、申請條件、申辦材料、承諾時限、收費標準依據等公開告知;提倡一條龍服務,實行聯合辦公,並聯審批,堅持一個窗口收費;堅持首辦負責,重大項目堅持實行“四辦”制。第三,要強化監督,加強權力制約。進一步加強內部的權力制衡。充分發揮新聞媒體、投訴中心、行風熱線的作用,進一步擴大社會監督。切實加強對審批過程中容易發生問題的部位和環節的監督,嚴禁無監督審批;加強效能監察,維護政令的統一性和嚴肅性,嚴厲查處不作為、亂作為的行為。

(二)加強政務中心辦公場所建設。目前我縣中心的辦公場所遠遠落後於周邊縣、市、區,已遠遠不能適應本地形勢發展的需要,特別是開展“兩集中、兩到位”工作後,由於受場所的限制,第一批進駐中心的只是選擇了與經濟建設、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人民羣眾生產生活關係密切的部門和項目,與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如第二批部門和項目再進駐中心已沒有一點空間。07年初公安局要求再進中心十名人員因場所問題沒有實現。建議縣委、縣政府另選適宜場所,改善中心辦公條件,確保審批項目的集中度和部門的進駐率。

關於市政調研報告 篇2

黨的__屆三中全會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確定了方向。 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自願、規範、有序地流轉,又如何通過有效的土地經營權流轉,促進農業經濟科學發展,是各級黨委、政府都十分關注的問題。最近,就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及經營權流轉情況作了一次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土地承包管理情況

各縣(市、區)以穩定土地承包關係、維護好農民利益為基礎,進一步加強和規範了土地承包工作,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進一步落實。1998年以來,全市範圍內開展了為期30年的第二輪土地承包工作,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與農户簽訂了土地承包合同,縣(區)統一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屬證書。全市43個鄉鎮(管委會)518個行政村二輪土地承包合同應籤214298份, 3528654畝,已籤205973份,3431981畝,土地承包合同簽訂率96%;土地經營權屬證書已頒發207328份,土地經營權證書發放率97%。

(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進一步加強。在土地承包30年工作基本完成後,及時將工作重點轉移到土地承包的規範化管理上來,把加強制度化建設作為促進農村承包關係長期穩定的首要措施.一是規範土地承包檔案管理。青銅峽市、鹽池縣對土地承包合同進行整理歸檔,統一編號,納入縣(市)一級統一管理,其他縣(區)由鄉鎮統一管理,在此基礎上,各縣均制定了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檔案管理制度,明確責任,強化管理措施。二是妥善處理承包土地糾紛。以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為核心,建立和完善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定期報告、信訪、調節、糾紛處理及反饋等制度,規範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處理程序,確保黨在農村的土地政策得到切實落實。三是嚴格耕地保護,遏制違法違規徵用農村土地行為。各縣結合開展農村土地專項治理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了土地承包自查和梳理工作。通過專項治理,土地承包規範管理得到加強,違法違規徵佔農村土地的突出問題得到明顯遏制。同時,還通過強化徵地補償的審計監督工作,切實維護了農民利益。

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

(一)流轉基本情況

目前,全市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總體上還處於初始階段,規模較小。至20xx年涉及農户19821户,流轉總面積168611畝,佔承包農户的9.2%,佔承包面積的4.8%,其中:轉包的4927户,91131畝,佔流轉總户數的25%,佔流轉總面積的54%;轉讓的797户,4300畝,佔流轉總户數的4%,佔流轉總面積的3%;互換的741户,12373畝,佔流轉總户數的4%,佔流轉總面積的7%;出租的13356户,60807畝,佔流轉總户數的67%,佔流轉總面積的36%。

(二)流轉特點

近年,承包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流轉的規模逐步擴大。20xx-20xx年間,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規模較為穩定,其中,20xx年全市流轉總面積只佔到承包耕地面積的1.9%左右。近幾年呈加快趨勢,特別是到20xx年末,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總面積達168611畝,比20xx年增長71655畝,增幅74%,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明顯加快。

二是依法流轉的意識明顯增強。過去,農户間土地流轉基本處於隨意和無序狀態,矛盾糾紛不斷。《農村土地承包法》頒佈實施後,各縣(區)結合實際,在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了農民依法流轉的意識。農户更信任以鄉、村為中介的依法流轉。去年以來,流轉土地的農户大都簽訂了合同,部分過去隨意流轉土地的農户,也紛紛補簽了合同,維權意識進一步增強。

三是流轉對象呈多元化趨勢。除農户之間流轉外,近年來一些工商企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大户等規模經營主體作為受讓方參與流轉,並呈逐步增加趨勢。

四是流轉形式以轉包、出租為主。儘管近幾年流轉的形式多樣,但轉包、出租一直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要形式。20xx年轉包、出租面積151938畝,佔流轉總面積的90%。

五是流轉帶動了農業結構調整。特別是設施農業、養殖園區用地不斷增加,僅利通區金積、高閘兩鎮近兩年通過土地流轉新增設施農業17000畝。同時促進了招商引資工作開展,構築了加快發展的平台,推動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

(三)流轉成效

土地流轉對改造我市傳統農業,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增收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一是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有序流轉,為建設區域特色農業,形成佈局合理,規模化經營奠定了基礎,特色突出的甘草、奶牛、攤羊、高酸蘋果、葡萄、優質糧食、設施農業等十大農業基地建設,都規模不等地涉及到土地流轉。一些有資金有技術有意向擴大種養規模的大户、企業和合作組織有了較大的發展空間。二是促進了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農村土地流轉,把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騰出精力,外出務工經商或從事二、三產業。實現了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的雙贏。青銅峽大壩鎮大壩、陳俊、利民等村,引進北京純真種子公司、區農技公司、北京先仁達公司等3家企業,以租賃承包形式租賃農民耕地20xx畝,種植無公害蔬菜發展設施園藝,帶動當地農民就業由原來的100人增加到800人,農民在得到每畝500元租金的基礎上,還為企業提供勞務服務,每月至少可增加600元收入。鹽池縣綠海苜蓿產業公司,租賃土地8000餘畝,發展牧草產業,沃能公司租賃1萬畝土地種植甘草。農民不但獲得部分土地租金,同時在公司打工,獲得務工收入,較好地解決了該地區閒散土地多,粗放經營效益低的問題。三是促進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通過土地流轉,建立了託牛所、奶牛養殖基地,形成佔有半壁江山的奶產業。娃哈哈看好奶源來吳投資建廠。利通區高閘鎮馬興西瓜協會通過自身規模種植帶動周邊農户種植早熟西瓜上萬畝。企業與農户、協會與農户以合同訂單把家庭經營過渡到公司+農户、科技+農户、協會+農户,農民接受企業現代經營理念和制度化管理方法,按照市場信息、經營戰略、經營目標實施標準化生產。四是促進了農業提質增效。通過土地流轉,全市僅設施農業面積累計達到20.37萬畝,改善了我市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農業經濟效益,有力地推動了我市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部分村組土地承包合同未籤,經營權屬證書未發。從各年度調查情況來看,二輪土地承包合同簽訂及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全市仍然有3%的二輪土地承包合同未籤和4%的經營權屬證書未發;特別是撤鄉並鎮等原因使合同丟失,土地台賬不完善等問題均有存在,這些問題將為實施土地流轉帶來不利因素。

(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手續不完備,合同不規範。一是一些村對轉包、出租、互換和其他流轉形式不予備案,也不留存相關的流轉資料和記錄,發生流轉糾紛後無據可查。二是對承包地經營權已經變更,當事人已提出申請的流轉事項(轉讓)沒有做完整的變更登記。一旦發生糾紛或徵、佔用承包地,勢必造成轉讓方、受讓方的責、權、利不清,土地糾紛日益增多。三是部分村土地流轉合同格式不規範。流轉合同文本存在隨意制定、要素不全、條款不明、權利義務不平等和其它不符合法定要求的情況。

(三)流轉短期行為較普遍,市場機制尚未形成。目前,農村二、三產業還不發達,農民仍把土地作為外出經營風險的退路,大多數採取短期流轉的方式(1-5年),造成承租户在生產上的短期行為或掠奪經營,加之土地流轉形式單一,承包土地的流轉尚處於自發階段,缺乏流轉管理服務組織,沒有形成有效的流轉市場機制,通過各種流轉方式實現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的加快尚有難度。

(四)農民轉移就業空間小,社會保障滯後。一方面,我市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比較弱,就業壓力大,且平均工資水平比較低,缺乏吸引力。加之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偏低,轉移就業的能力較差,目前針對農民的職業培訓、就業指導、維權服務等機制還不完善,要通過在城市和企業打工取得比經營土地更長久穩定的收益,難度仍然較大;另一方面,由於農村的養老、醫療、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農民主要還是依靠土地收入解決看病、上學、養老等問題,普遍把土地作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要素來看待,承包土地轉出存在後顧之憂。

(五)機構職能弱化,執法力度不夠。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一直是由縣市農經部門來負責的,近幾年由於機構改革,各縣(市)農經部門由原來的正科級單位變為農(牧)業局的副科級事業單位,鄉農經站也因農業技術服務體系的改革成為無編機構,農經人員變為鄉鎮事業人員。雖然中央、自治區先後出台了一系列關於農村土地承包的政策法規和條例,賦予了農經部門行政執法權,但農村承包合同管理機構職能弱化、人員不穩定,在開展農村土地法律和政策執行方面缺乏強有力的行政手段和權威性,只能做一些指導性工作,一旦發生糾紛,農民利益受到侵害,將會影響農村社會的穩定。

四、對策及建議

(一)提高認識,落實政策。認真貫徹黨的__屆三中全會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本着積極、穩妥、有序的思路,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承包關係長久不變的前提下,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指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正確把握流轉的主體是農民而不是幹部,流轉的機制是市場而不是政府,流轉的原則是依法自願有償,流轉的形式可以在法律允許範圍內多種多樣,流轉的底線是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等政策界限,尊重農民的意願,不搞一刀切,也不一哄而上,因勢利導,循序漸進的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

(二)擴大就業,完善保障。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推動土地流轉。堅持以轉移農民、減少農民來促進農村土地流轉。要進一步加大我市“兩大任務”工作力度,大力發展新型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吸納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大力加強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轉移就業能力;認真落實全民創業計劃,培養造就更多的農民企業家和個體工商户,使更多的農民成為市民,帶動土地流轉;加大農村社會保障資金投入力度,完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機制,儘快把已經放棄經營土地、進城就業的農民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推進最低生活保障體系向農村延伸,特別要加快解決60歲以上和已經喪失勞動能力的農民社會保障問題,讓農民放心流轉土地。

(三)優化環境,培育龍頭。加強土地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土地價值。改善土地生產條件,創造流轉優勢。一是加強農業綜合開發,大力改造中低產田,配套完善水利排灌設施,建設穩產高產農田。二是以生態建設為中心,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污染。三是加強以道路、電信、電網、供水等為主體的生產生活設施建設,增強綜合開發利用能力。四是以政策服務為中心,營造流轉氛圍。結合實際,制訂鼓勵流轉的政策,特別明確土地開發利用政策,權益保障、環境、信貸、服務方面政策。五是綜合規劃,選好發展項目。以“十大產業基地”建設為牽引,按照區域化、特色化、產業化思路,進行規模經營、集約經營規劃,着力招商引資,着眼農產品多層次增值,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營銷業、儲藏、保鮮、包裝產業。

(四)規範管理,強化服務。一是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基礎性工作。通過健全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流轉等制度,全面落實好農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儘快做好承包面積、地塊、合同和經營權屬證書“四到户”工作。規範合同文書、檔案,確保合同、經營權屬證書、台賬的一致性管理,為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奠定基礎。二是做好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工作。建立縣、鄉、村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機構,明確職責、編制、人員;搭建土地流轉信息服務、法律諮詢、價格評估平台。規範土地流轉程序,加強土地流轉業務指導,在土地流轉期限、流轉價格、兑現方式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三是建立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與相關職能部門,檢察機關、司法機關聯合辦案機制,落實各種行政處罰和責任追究,嚴厲打擊各種土地違法違規行為。妥善處理承包土地糾紛。堅持以鄉村調解、就地處理的原則,通過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機構和運用法律手段予以解決,避免因承包土地糾紛而引發的上訪案件的發生,確保土地經營者和參與土地流轉的農民的利益不受損害。

關於市政調研報告 篇3

按照市政協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發展調研工作安排,市婦聯結合實際,找準婦聯組織與全域旅遊發展的結合點,對全市巾幗農家樂發展情況進行了面上調研,併到河東區、沂南縣、蒙陰縣、莒南縣進行了實地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及特點

(一)發展現狀。從發展數量上看,目前,全市有巾幗農家樂39家,在工商部門註冊的x9家。從經營及投資規模上看,經營面積大多數集中在300平以上,以經營餐飲業為主,有牀位5400餘張,xx0xx年,接待遊客557萬餘人,經營總收入。46億元,帶動婦女就業xx180人。從分佈區域上看,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及北部縣區,南部、東部較少;從經營模式及類型上看,有獨户經營、“農户+合作社”、“公司+社區+農户”等形式,80%以上都是獨户經營,有餐飲、住宿(民宿)、採摘、觀光農業、休閒垂釣、農耕體驗等多種形式,逐漸由單一的農家樂餐飲向綜合休閒服務轉變。

(二)基本特點。一是發展速度快。市及各縣區婦聯突出蒙山沂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集現代鄉村特色餐飲、民宿民居、休閒娛樂和農副產品銷售為一體的“農家樂”旅遊,通過打造“沂蒙大姐居家靈活就業”農家樂旅遊示範基地,帶動巾幗農家樂快速發展,尤其是餐飲業發展速度較快,範圍已由縣城周邊郊區擴充到鄉鎮村落,僅沂南縣就發展農家樂飯店500餘家。二是經營特色各異。各縣區巾幗農家樂發展注重突出縣域特色,蒙陰縣抓住“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幹農家活、享農家樂”這一鄉村旅遊特點,指導扶持婦女開辦巾幗農家樂,形成了以紅色遊為代表的孟良崮,以神奇地貌岱崮為代表的崮鄉人家,以《舌尖上的中國--煎餅》為代表的椿樹溝,以桂花為代表的蒙山桂花園,以休閒採摘體驗為主要內容的山旺農莊、蔡莊等。郯城重坊鎮立足中華銀杏園,推出“三灣六園”鄉村旅遊發展框架,全力打造集觀光、娛樂、垂釣、採摘、養生、福壽文化於一體的休閒觀光型鄉村旅遊點。其中紅楓緣巾幗農家樂,僅xx0xx年就接待遊客xx萬人,經營收入xx00多萬元。三是品牌化發展。以“沂蒙人家”為統領,各縣區紛紛推出農家樂品牌。沂南縣推出了“紅嫂人家”、蒙山旅遊區推出“蒙山人家”、蒙陰縣推出“崮鄉人家”、蘭陵縣推出“蘭陵人家”等,農家樂品牌已然叫響。四是發展不平衡。由於區域位置不同,縣區重視程度不一,我市巾幗農家樂發展也極不平衡。沂水、沂南、平邑、費縣、蒙陰、蒙山旅遊區等北部、西部縣區,巾幗農家樂發展迅速。河東、郯城、蘭陵、莒南、臨沭等縣區巾幗農家樂發展規模檔次有待提升,蘭山、羅莊、經濟開發區、高新區、臨港區等巾幗農家樂發展相對緩慢一些。

二、工作措施

一是推動出台扶持政策。市及各縣區婦聯把發展巾幗農家樂作為解決婦女創業就業的有效抓手,作為推動全市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載體,從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市婦聯推動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下發《關於大力發展全市婦女居家靈活就業工作的意見》,聯合市旅發委、市扶貧辦、市廣播電視台下發《關於開展巾幗鄉村旅遊扶貧公益行動的通知》,鼓勵支持發展巾幗農家樂。蒙陰縣出台《關於加快發展休閒農家樂的實施意見》、《蒙陰縣旅遊產業精準扶貧實施方案》,將鄉鎮旅遊工作列入縣委、縣政府專項考核。沂南縣出台《沂南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快鄉村旅遊發展的意見》,縣婦聯積極引導婦女投身旅遊開發,以農家庭院為陣地,開展“農家樂”型旅遊休閒服務,鼓勵婦女大力發展巾幗“農家樂”旅社、飯店。二是給予資金扶持獎勵。市婦聯爭取財政每年從婦女創業就業資金中列支部分資金,對發展勢頭好、年營業收入80萬元以上,年接待遊客3000人次以上的巾幗農家樂每處給予5—8萬元不等的資金獎補。從上級婦聯爭取到貧困母親救助循環幫扶資金75萬元,

扶持平邑、費縣、蒙山旅遊區等xx8名貧困婦女發展農家樂。蒙陰縣對新發展農家樂、採摘園達到縣級以上標準的貧困户、旅遊企業、新型旅遊合作組織分別給予一次性5000元、xx000元、xx00元的獎勵。同時,積極為有發展願望,但又缺少資金的農村婦女提供婦女創業擔保貼息貸款,xx0xx年全市發放婦女創業擔保貼息貸款3。45億元。三是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各級婦聯組織把巾幗農家樂經營培訓作為新農村新生活培訓的重要內容,全市共培訓xx00萬餘人。同時,組織巾幗農家樂經營户負責人、巾幗鄉村旅遊帶頭人等參加全省鄉村旅遊女帶頭人培訓,着力提升巾幗農家樂從業者水平。組織縣區婦聯主席、巾幗鄉村旅遊帶頭人到安徽、南京市、蘇州、常熟學習考察巾幗農家樂經驗,開闊眼界。四是強化示範帶動引領。市婦聯全員聯繫蒙山旅遊區,每位班子成員聯繫一個村,指導xx户、幫扶3户,面對面授課,手把手指導,全力打造巾幗“農家樂”示範户。命名並認定了一批沂蒙大姐居家創業就業農家樂示範基地,以點帶面,全面推進巾幗農家樂發展。

三、存在問題及不足

一是基礎設施配套設施不夠完善。農家樂用房多為農民自家住房經過加工改造而成,大多是個體經營,房屋自己投資興建,早先建成的房子和設施早已老化,基礎設施簡陋。還有就是縣區鄉鎮已實現道路硬化,但是存在公共交通不完善的現象,大多數鄉村一天只有一趟公交車,還有部分無法實現公交直達,導致遊客出行不便。

二是缺乏品種特色和文化內涵,項目單一。大多數“農家樂”規模較小,以農户為單位負責接待和服務,絕大部分是餐飲服務,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垂釣、果蔬採摘、農業休閒觀光等,品種特色和文化內涵不夠豐富。對民俗文化、農家樂文化挖掘不夠,菜色單一,菜品服務項目相似,經營特色不夠明顯,經營無個性。城市化現象正在蔓延,有的蔬菜、水果、糧、油、飲料等從城裏購買,飯菜與城市區別不大,鄉土風味不濃。

三是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完善。大部分巾幗農家樂屬於“夫妻店”,家庭作坊式粗放管理、鬆散經營,小農思想嚴重,存在坐門等客現象。經營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管理經驗,市場意識淡薄,對農家樂管理跟不上,服務質量偏低。大部分未制定管理制度或者對於制定的制度難以落實,對顧客提出的問題,往往因為管理滯後、人員少等原因不能及時解決。

四是存在安全隱患。巾幗農家樂經營户缺乏衞生、治安、消防等方面知識,未定期進行消防方面的知識培訓,不能及時處理突發事件;沒有相應的夜間安保人員,夜間無人值班,住宿人員的人身、財產安全存在隱患;廚房存在用火隱患,在做農家飯菜的過程中,違規操作,有可能因漏電漏氣引發火災。

四、建議及對策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部門協調聯動。通過調研發現,巾幗農家樂發展各縣區重視程度不一,推進發展的力度不同。建議多部門合作,建立聯動機制,整體規劃佈局,

在扶持政策、金融資金、衞生安全、星級標準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推進農家樂發展。

二是加強學習培訓,提升服務水平。巾幗農家樂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尤其是餐飲業農家樂,有的還處於較低水平。建議今後加大對農家樂從業人員廚藝、營銷、管理、服務、禮儀、衞生等培訓,全方位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組織農家樂負責人外出參觀,學習成功的經營管理方法和經驗,提高經理管理和服務水平。

三是注重打造品牌,形成區域特色。農家樂品牌運作,單靠個體農家樂發展進程緩慢,建議政府介入做整體策劃宣傳,抓住區域特點,突出本土特色,作為區域公共品牌運作發展,才會有影響力,才會發展長遠。

關於市政調研報告 篇4

為全面瞭解掌握xx市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情況,進一步促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我市的貫徹落實,市政協於20xx年10月25日起,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就xx市青少年違法犯罪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xx市青少年違法犯罪情況和就我市如何進一步貫徹《兩法》切實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所提建議報告如下:

一、xx市近兩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情況和特點

(一)xx市近兩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情況

從20xx年1月至20xx年10月,xx市共有574名青少年違法犯罪,佔全部違法犯罪人員(1164人)的49.3%。

1、20xx年青少年違法犯罪情況

20xx年共抓獲犯罪嫌疑人615人,青少年違法犯罪303人,青少年違法犯罪佔49.2%。其中不滿14歲的14人,佔青少年違法犯罪的4.6%。14至15歲的51人,佔青少年違法犯罪的16.8%。16至17歲的69人,佔青少年違法犯罪的22.7%。18至25歲的169人,佔青少年違法犯罪的55.7%。

2、20xx年青少年違法犯罪情況

20xx年1-10月共抓獲犯罪嫌疑人549人,青少年違法犯罪271人,佔49.3%,其中不滿14歲的28人,佔青少年違法犯罪的10.3%;14至15歲的41人,佔青少年違法犯罪的15.1%;16至17歲的63人,佔青少年違法犯罪的23.2%;18至25的131人,佔青少年違法犯罪的48.3%。

(二)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特點

1、青少年違法犯罪呈現上升趨勢,18歲以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上升勢頭明顯。

20xx年青少年違法犯罪佔違法犯罪總數的49.2%,其中14至17歲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134人,佔青少年違法犯罪的44.2%。

20xx年1-10月,青少年違法犯罪比率已高於20xx年全年。

2、青少年違法犯罪主要集中在盜竊、搶劫兩類侵財案件。

20xx年破獲盜竊案492起,搶劫案25起,其中青少年違法犯罪157起,佔整個違法犯罪的30.3%。14歲以下違法犯罪人員14人,佔青少年違法犯罪的6.35%。

20xx年1-10月20日,破獲盜竊案430起,搶劫案22起,其中青少年違法犯罪258起,佔整個違法犯罪的57%。14歲以下違法犯罪人員28人,佔青少年違法犯罪的13.5%。

3、共同犯罪佔有相當的比例。市法院20xx年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共同犯罪的案件佔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57%;20xx年為62%;20xx年截止到10月份為65%。團伙犯罪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未成年人在結夥作案過程中,既互相壯膽,又逞強好勝,往往相互傳習,形成交叉感染,使許多團伙成員很快從作案的“單面手”變成“多面手”,社會危害極大。

4、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齡集中化。從市法院近兩年來辦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來看,犯罪年齡多集中在16、17歲。此年齡段多為未成年人對社會有了一定的認知程度,但又較為模糊,極易受到不良社會現象的影響。如,20xx年5月破獲的一起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案,有犯罪嫌疑人17名,其中16至18歲的就有14人,還有在校高中學生3名。

5、未成年人犯罪主體以在校學生和輟學學生為主,學生佔有相當的比重。20xx年學生佔未成年人犯罪比例為68%,20xx年截止10月份為45%。

6、未成年人犯罪中男性佔絕對主流,女性犯罪較為少見。20xx年女性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件3人;20xx年截止10月份為1件1人,案件類型為盜竊、搶劫。

7、單親家庭易造成未成年人性格孤僻,心理承受力差,違法犯罪的可能性大。如:20xx年11月破獲的二中學生王皓故意殺人案,就是因其父母離異,心理比較封閉,以致其母親的一句話使其陷於犯罪深淵。

8、網絡媒體上色情兇殺等不健康的信息,致使是非辨別能力較差的未成年人盲目模仿,造成違法犯罪。

二、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幾點建議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全社會都應共同做好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預防工作。

1、公安、檢察、法院、司法等部門,在辦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過程中,要繼續認真貫徹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充分發揮各自職能作用,使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辦理工作獨具特色,充分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為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

2、建立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長效機制。堅持並完善已有的法制教育工作體系。如,學校設立法制副校長,法律教育進校院、進課堂,學校建立法制教育基地,聘請專家作為校外法律輔導員,少年法庭工作向社會延伸,新聞媒體設立少年法制宣傳欄目,用形象生動的形式教育青少年等措施,增強青少年法律意識和防範意識,通過接受預防犯罪的教育使青少年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深刻認識到違法犯罪所應付出的代價,從而自警、自律、自強,遠離犯罪,達到教育、預防與矯治相得益彰。

3、加大青少年課外活動設施投入力度,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文化活動。各學校要克服文體設施單一的狀況,認真解決學生文體活動匱乏的問題,把有限的課外活動時間充分的利用起來,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體育活動,達到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要求。

4、加強網吧、遊戲廳的有效控制,嚴厲打擊違禁經營的網吧、遊戲廳。定期或不定期的對網吧、遊戲廳進行合法經營大檢查,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接納未成年人的網吧、遊戲廳予以重罰和堅決取締,以淨化青少年成長的社會環境。

5、依法對違法犯罪未成年人監護人予以必要的處罰,使監護人切實負起教育管理責任,形成社會家庭相結合的教育機制。

6、對已量刑的未成年人迴歸社會、學校、家庭時,全社會應一視同仁,不能另眼相看,社會各界應齊心協力,對未成年人犯罪者回歸社會時,在工作、就學等方面給予照顧,使未成年人罪犯真正走出歧途,走向光明。

7、強化社區服務功能,做好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基礎工作。

一是要逐步完善社區服務設施,建立社區青少年工作隊伍,充分利用社區文化、教育資源,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文化體育活動。

二是要建立完善培訓、就業機制,配合人事勞動部門開展對初、高中畢業而未升上學的學生的職業技術培訓和就業扶持工作。

三是對流浪在社會上的少年兒童,要配合民政部門及時給予幫助,妥善處置。

四是切實落實社會保障措施,對因貧困而失、輟學的學生,要幫助他們重返學校就讀。

五是管段(片)民警要隨時掌握轄區內未成年人的動態,協同社區開展具體的幫教活動。

總之,要把各項預防措施落實到基層,把各種誘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危險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

未成年人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哪個部門或哪些人的事,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協調配合。只有把保護未成年人作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切實落實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才能提高社會綜合保護能力,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關於市政調研報告 篇5

近日,縣政協法制羣團專委會組織部分委員就巴川城區市政管理開展了視察,並召開了座談會。委員們認為,縣市政管理局成立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認真履行了城區市政、交通、環衞、路燈、園林綠化、街道標牌設置管理等17項職責。經過一年多的工作,巴川城區市政市容有了較明顯改變,較好地塑造了龍鄉銅梁的形象。

一、巴川城區市政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現在的巴川城區,面積已從原來的不足3平方公里,發展至9平方公里。人口,從不到3萬,增長到5萬。市政局成立後,首先狠抓了城區環境衞生,改革了清掃保潔工作的運作方式,對主要街道的衞生,實行了面向社會公開招標承包制;支街巷道執行定人、定段、定責的分段包乾責任制,獎懲逗硬。清除了陳年的暴露垃圾,巴川城區髒亂差現象得到有效治理。二是狠抓了市容市貌的綜合整治,清除了過時陳舊廣告招牌,亂張貼的印刷品,拆除了臨街面有損市容的防盜網、違規建築;協同有關單位對空中不規範的電力、通訊、廣播電視線路進行整治。積極籌措資金更換街道地名標牌,設置城區道路交通標誌線路和臨時停車位。及時糾正查處各類違章。改變了原巴川城區市政管理鬆弛無序的狀況。三是狠抓了路燈及燈飾工程的建設管理。安裝路燈2390餘盞,亮燈率98%。積極組織主要街道的部門完成了一期燈飾工程,為建國50週年和巴川城區夜晚增添了光彩。四是狠抓了園林建設和綠化管理,做到了建設一片,綠化一片,管好一片。現城區人均綠化面積已達3。5平方米,綠化覆蓋率增至20.5%。

市政管理工作成績顯著,效果良好,值得充分肯定。但也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城區的市政公用設施數量少質量差,不能滿足城市發展需要。有的新區方圓幾百米或幾條街沒有公廁和垃圾台。有的建設單位在修建街道、下水管等市政基礎設施中,偷工減料,加之竣工時又沒有進行嚴格的質量驗收,造成一些地方下水道排水不暢,人行道下沉,踩板缺損。特別是有的單位在人行道施工後,未對回填土方夯實,導致人行道凹凸不平。路燈的安裝設置疏密不均,夜間有的地段浪費很大,有的地段又昏暗不明。廣告亂拉亂扯和印刷品亂髮亂送。

2、職能職責交叉錯位,市政管理執法力度不夠。市政管理局它不具備執法主體資格,城區房屋的亂搭亂建,攤點亂設亂擺等違規行為按銅編(19xx)25號文件規定市政局不負責執法,而在實際操作中統統由市政局負責,這樣遇到的社會矛盾、焦點多,羣眾意見多,社會壓力大,很容易引起“吃官司”,直接影響市政管理的力度。

3、市民和執法人員的素質都有待進一步提高。巴川鎮屬於農村縣城,有相當一部分市民文明意識、環境意識、衞生意識和生活習慣都很差,有一個素質提高的問題。現在亂丟果皮、紙屑、煙頭、亂倒垃圾、隨地大小便等損害環境的不良現象隨處可見。另一方面,有的執法人員和義管隊員在市政管理和糾正違章中,方法簡單粗暴,甚至出手打人,以罰代法傾向突出。依靠發動各單位、各部門和街道居委會對羣眾的宣傳教育管理工作差。

4、市政管理資金嚴重不足。環衞保潔、園林綠化、市政設施設置,廣場管理,路燈安裝維護等資金缺口很大,人頭經費都難以保證。現已欠水電費86萬元,給市政管理的運作帶來了一定困難。

二、幾點建議:

1、應廣泛依靠和發揮各單位、各部門和街道居委會的作用,對廣大市民進行文明意識、環境意識、衞生意識、生活習慣和城市管理法規的宣傳教育,努力提高廣大市民的思想素質。藉助報紙、電視、公益廣告等在廣大市民中開展“巴川城區是我家、共建潔淨家園”的活動,樹立起“講衞生光榮、不講衞生恥辱”的文明意識。動員廣大市民行動起來,愛護市政公共設施,保護環境,做文明市民。

2、建議縣委、縣政府進一步理順市政管理局的職能職責,如房屋亂搭亂建,攤點亂設亂擺的管理等應以具有行政執法的職能部門為主,市政局配合來管好市政市容。

3、提高執法人員和義管隊員的政治思想素質、加強教育、培訓、管理。執法人員在執法時,要依法行政、文明執法、注重長效管理,突出以教育為主,不能以罰代處。

4、加強對市政設施的監管,杜絕人為的不良後果發生。要保證已建好的車行道、人行道、下水道、廁所、垃圾台等公共設施作用的發揮,應隨時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垃圾車運送垃圾時應密封,避免垃圾一路滿天揚。公廁的管理人員不能只管廁所,應明確把垃圾台管好,堅持每天清掃。綠化體現多樣性、觀賞性,力爭一條街一種樹。抓好屋頂、牆面、門面立體綠化,實現城區處處有花香。抓好文化一條街的後期工作,以便早日發揮作用。

5、精打細算、節約開支,彌補經費不足。建議:一是上級撥給的城市維護費要到位;二是要落實專人依法按政策徵收規費;三是要本着為市容市貌增光彩和節約的原則,對路燈應實行控時,控段、控盞開關,除節假日外,平時一組燈只開一盞燈照明。灑水車應想法自己開闢沖洗街道的水源。園林綠化應實行公開招標、承包、節省開支。

6、在新建的規劃區內,應規劃和修建公廁和垃圾台。

關於市政調研報告 篇6

市政道路是城市的命脈和載體,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市政道路養護管理,關係到市民的出行安全及日常生活質量的提高,關係到城市容貌的改善和政府品牌形象的展現。隨着我區城市規模的不斷髮展,城市基礎設施維護工作越發嚴峻,維護人員短缺、設備機具落後、資金缺乏嚴重製約了市政日常維護管理工作。現將市政設施基本情況及養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1、市政基礎設施

我區現已建成城市道路67條(面積200餘萬平方米),城市橋樑18座,人行天橋7座,排水系統188.6公里(4大排水系:老城排水系、龍井溝、響水洞和蝦子河、主幹道邊溝、13條獨立乾溝及其它支溝)。道路無障礙設施建設已通過國家無障礙建設城市驗收。

2、養護管理單位

我區市政道路、橋樑、排污溝涵養護單位是“紅花崗區市政養護管理處”,養護處在職職工80人,臨時工20人;

工程車輛2台,無養護工程機械。區財政撥付業務經費每月1.5萬元。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市政設施存在的問題

1、城市道路

(1)混凝土路面

由於城區幹道建成時間較長,臨近使用壽命,雖然平均每年維修約8000平方米,但道路不斷開裂、塌陷。此外,部分新建道路通行不久也出現大面積破損、塌陷現象,其中:南嶺路12450平方米車行道存在不同程度的開裂,嚴重碎裂、塌陷的近6000平方米;銀河南路實地測量,破損面積達到9000多平方米。

(2)瀝青路面

銀河北路、銀河西路、官井西路及遵南大道的瀝青路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瀝青表層脱落(圖1)。

(3)人行道方面

城區人行道經不斷改造,已基本完成了塊料面層鋪貼,但存在部分檔次不高,地磚破損、鬆動維修不及時現象。

目前,尚未完全鋪裝硬化人行道的路段有銀河路、東欣大道等(圖2)。

2、排污系統

(1)排污系溝涵

老城排水系由兩支水系組成:一支是源於紅花崗北面的夾槽溝,經官井,圖書館,體育倉庫至康石橋。另一支源於府後山東北面,由大井坎南行與水井灣和府後山東流來的三條溝匯合後,經撈沙巷至康石橋與磨刀溪匯合。(表2)由於撈沙巷排污系大部分已被建築物覆蓋,檢查孔及具體走向已無法辯明,多年未清掏、維修,溝涵砂石已接近管頂,常年積淤致使排污系統失去大部功能,污水外流、道路積水。如遇洪澇災害將對道路及周邊居民造成嚴重影響,有路面爆裂塌陷、房屋倒塌的安全隱患。

(2)道路邊溝

全區主幹道邊溝雨污合流,斷面狹窄。除步行街為廊道結構外,其餘均為砼管道和方溝,在全封閉情況下僅能對沉砂井進行清掏。由於使用空間有限地下管網種類及功能複雜,通信、供水、供電、燃氣等管網公司管道侵佔排污溝斷面現象嚴重,極易造成下水道堵塞。路面檢查井蓋密集,一有缺損就會對行人及車輛造成隱患。目前,全區排污系統存在不同程度堵塞,其中北京路、中華北路兩側邊溝和延安路北段最為嚴重。

(3)排污配套設施

我區各類檢查井蓋及雨水井箅被盜、損壞嚴重,給過往行人、車輛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圖3、圖4)。市政養護處雖利用政府配套資金進行了購更換,但由於資金缺口太大,無法完全修復,現仍缺失污水檢查井井蓋121座、雨水井箅573套(表7)。

(二)人員及業務經費不足1、管護面積增加,人員匹配不足

我區城市道路由上世紀90年代50餘萬平方米增至20xx年200餘萬平方米管護面積,養護處編制人員沒有隨之增加,缺員嚴重。區財政核批市政養護處臨時工20人,加上在職職工80人,維護人員共計100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85)城鄉勞字5號《城市建設各行業編制定員試行標準》,市政養護處配備養護人員應接近300人,缺額220人。

2、日常維護經費的不足

按照《1994年市政工程設施養護維修估算指標》測算,除道路中修、大修外,不計人工工資、材料上漲等因素,市政養護處日常維護經費每月應達到15萬元以上。實際是區財政每月撥付市政養護處業務經費1.5萬元,只及“估算指標”的十分之一,此經費只夠生產用油、辦公支出。根本不能滿足日常市政設施維修保養等支出。紅花崗區市政道路、排污溝由於資金嚴重短缺,造成道路破損不能及時修復,排污溝年久失修污水外流,既形成安全隱患,又嚴重影響市容市貌。

(三)設備、機具缺乏

養護處現有機具設備極為原始,除兩台非封閉式運輸車輛外,無任何現代化機具設備。

1、排污管溝堵塞污水外流後,僅靠手工疏通,工作效率底下,嚴重影響城市形象。

急需購下水道作業設備:高壓沖洗車1台、吸污車1台、封閉式淤泥清運車2台。

2、缺乏瀝青路面養護設備

由於瀝青路面有吸塵、低噪音、易維修、養護週期短等優點,是城市道路鋪裝發展趨勢。我區現有瀝青路面已超過11萬平方米,而市政養護處無瀝青砼生產設備及攤鋪機具,沒有能力完成瀝青路面維護維修任務。

三、意見和建議

紅花崗區是遵義市政治、經濟、文化、信息和服務的中心,為了進一步提高城區市政道路建設維護管理水平,針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結合我區城區市政設施的現狀,提出以下幾點意見和建議。

1、政府要逐步增加道路養護經費的投入,根據市政設施養管事業機械化、科學化發展的需要,加快提升市政設施養管機械現代化水平。要按照現有道路等級和養護要求,及時購買瀝青混凝土炒拌機、瀝青攤鋪機、混凝土路面施工機械等設備,提高我區市政設施養護機械化水平。增加日常管理維護經費預算,便於養護單位適時開展維修工作,避免專項資金集中大修,干擾城市交通正常秩序。增加養護編制,或增加臨時聘用人員。

2、新建道路和管網改造要市政養管單位參與管理和監督,減少因抓工期或管理疏忽造成的道路施工質量、管網線路佔用排污管道的問題。

3、新建成道路、橋樑等竣工資料應移交市政養護部門存檔,便於數據統計、設施維護。

4、劃撥生產場地,並撥付專項資金用於瀝青混凝土攪拌站的建立、攤鋪機具購。

四、經費概算

為切實改善我區市政基礎設施破舊、養護工作欠賬太多的狀況,根據養護工作正常開展的需要,概算資金需20xx.11萬元。

關於市政調研報告 篇7

12月3日至6日,省政府研究室(發展研究中心)專題調研組一行赴同為“兩型”社會試驗區的湖南長株潭城市羣進行了實地考察,並與湖南省發改委、“兩型辦”、政府研究室等部門就“兩型”建設的推進機制和考評機制等相關問題進行了座談。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長株潭試驗區基本情況

長株潭城市羣,位於湖南省東北部,是以長沙、株洲、湘潭三市為中心,輻射周邊岳陽、常德、益陽、衡陽、婁底五市的區域,總面積9.68萬平方公里,人口4110萬,分別佔全省的45.8%和60%。,城市羣實現gdp8761億元,佔全省79%。其中,作為城市羣核心的長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佈,兩兩之間半小時車程,總面積2.8萬平方公里,人口1334萬,去年實現gdp4565億元,佔全省40.9%。 長株潭城市羣提出及批覆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2年至1995年的輿論準備與初步試驗階段

1982年12月,長株潭一體化第一次進入湖南省決策層的視野。

1984年11月,湖南省委常委會議討論了《關於建立長株潭經濟區的方案》,形成了《關於建立長株潭三市經濟區的問題》的會議紀要,正式啟動了長株潭經濟區的建設。

1985年到1986年6月期間,湖南省先後召開了三次市長聯席會議和十二個行業的經濟技術協調會,篩選出了需要聯合開發的10大工程,包括建立三市資金拆借市場、實行票據的同城交換、在三市對重大項目組織銀團貸款、解決三市間貨車“空駛”問題、開通三地間公交車等。在此後長達十幾年時間裏,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大多停留在“坐而論道”層面上,儘管有計劃、國土等部門做過相關規劃方案,卻被束之高閣,實際行動寥寥。直到1995年10月,中共湖南省第七次上,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呼聲再次高漲。

第二階段:1996年至1999年的總體規劃啟動和邊規劃邊實踐階段

1996年11月,長株潭三市和省社科院聯合在株洲召開了“長株潭經濟區發展研討會”,這次會議引起了省委決策者的重視。

1997年3月,湖南召開長株潭一體化專題會議,達成“把長株潭城市羣建成湖南經濟發展的增長極”的戰略共識,併成立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協調領導小組,再次啟動了長株潭一體化進程。

1998年,湖南提出了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五同規劃”,即交通同環、電力同網、金融同城、信息共享、環境共治(後修改為“新五同”)。隨後又制定了《湘江生態經濟帶概念性規劃》。

第三階段:步入規劃實施、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的新階段

編制《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十五”規劃》。

編制實施《長株潭產業一體化規劃》。邀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着手編制《湘江生態經濟帶開發建設總體規劃》、《長株潭城市羣區域規劃》。

湖南省政府頒佈實施《長株潭城市羣區域規劃》,這是我國內地第一個城市羣區域規劃,被認為是長株潭一體化進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區域性規劃。編制實施《長株潭經濟一體化規劃》。

6月,湖南省向國家發改委正式遞交了關於在長株潭地區設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申請。並舉行長株潭三市市長聯席會,制訂了《聯席會議議事規則》,簽署了《長株潭區域合作框架協議》以及工業、科技、環保三個合作協議。

底,湖南省調整了“五同規劃”的部分內容。將電力同網改為能源同體,金融同城改為生態同建。長株潭一體化建設的新目標就此確定,即大力推進長株潭交通同網、能源同體、信息同享、生態同建、環境同治,簡稱“新五同”。此後,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提出,加快以長株潭為中心,以一個半小時通勤距離為半徑,包括岳陽、常德、益陽、婁底、衡陽在內的“3+5”城市羣建設。

12月14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正式下文批准,長株潭城市羣和武漢城市圈同時獲批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從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進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的戰略決策,致力於把長株潭培育成為湖南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至12月14日,經國務院同意,長株潭城市羣和武漢城市圈同時獲批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十年以來,湖南省實施“規劃引導、基礎設施先行、重大項目跟進”的推進方式,與世界銀行合作,開展世行在華的首批城市發展戰略研究,邀請英國、德國等國家的機構進行諮詢設計,形成了20多個規劃。在交通、電力、金融、信息、環境等方面,建設了一大批重大項目,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去年湖南的經濟總量突破1萬億。

二、試驗區獲批以來的主要做法

(一)注重頂層設計。湖南省委、省政府廣泛借鑑國內外先進地區工業化、城市化的經驗,廣納民智,對長株潭試驗區科學論證、高端定位、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全盤規劃,並將改革方案和區域規劃打捆上報,獲得國家的一併審批。這在全國現有的改革試驗區是第一例。方案的核心在“改革“,規劃的重點是“發展“。規劃和方案將改革試驗區從長沙、株洲、湘潭三市拓展到“3+5“(岳陽、常德、益陽、衡陽、婁底)城市羣,並突破傳統開發區的概

念,設計了大河西、雲龍、天易、昭山、濱湖五大示範區,為試驗區建設拓展了空間,明確了模式載體,打造了“一化三基“(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持一化帶三化;加強三個基礎,即加強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基礎工作,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更大平台。

(二)強化規劃統領。提升城市羣區域規劃,確立區域規劃的龍頭地位,發揮理念上、思路上、行動上的抓總作用。緊扣“兩型“主題,體現國際視野,彰顯區域特色。針對建設重點,強化部門和地區專項規劃。修訂《長株潭城市羣區域規劃條例》,出台條例實施細則,強力保障和推進規劃實施。順應綜合交通發展的新趨勢、新理念,編制了全國首個城市羣綜合交通體系規劃-《“3+5“城市羣綜合交通體系中長期規劃》,提出了建設“能力充分、方式協調、佈局合理、運行高效“的發展目標,並着重從點、線、面統籌規劃水、陸、空交通佈局,構建長株潭核心區同城交通系統、外圍區城際複合走廊、中部國際航空樞紐、長江中上游航運中心、全國陸運大通道五大圈層的核心繫統,明確了城市羣綜合交通未來發展的定位和建設的重點。

(三)實施五大工程。一是以“兩型“為主導的產業支撐工程。按照戰略性、先導性、傳統性、限制性分類發展的思路,實施大項目、大企業、大產業戰略。突出產業的“兩型“化,加快促進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着力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突出兩型的產業化,加快建設長株潭國家綜合性高技術產業基地,儘快形成以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兩型產業“發展。二是以交通為先導的基礎設施工程。把交通作為縮短城市羣時空距離,提高運行效率的重要環節,全面完善長株潭同城交通能力,大幅拓寬周邊五市城際走廊,加快構建以軌道交通為核心、陸域通道暢通無阻、水能充分利用、各種交通方式協調發展的“兩型“綜合交通體系。路網:核心區域重點建設“七縱七橫“的城際主幹道,形成以城市主幹道相連的格局;“3+5“城市羣重點建設“二環六射“的高速公路網。鐵路:核心區3市與周邊5市統籌規劃,建設連通8市的城際軌道交通;空港努力建設成中部地區的國際航空中心。到20xx年,能滿足1800萬人次年旅客吞吐量、年貨郵吞吐量20萬噸。港口:重點建設湘江長沙綜合樞紐等“五港一樞紐“,打通對接長三角的江海聯運通道。同時,加強能源、水利、市政、社會設施建設。三是以湘江治理為重點的生態修復工程。把湘江流域生態治理作為試驗區建設的標誌和突破口,以湘江重金屬污染治理為切入點,堅持上下游聯動、水陸聯動、江湖聯動,用5年左右時間,集中解決長株潭面臨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強湘江治理。爭取國家將湘江治理列入全國重點流域治理範圍,加強株洲清水塘等重點地區的治理,集中實施沿江截污治污、工業源頭治理、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態建設等工程。實施水污染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今年確保全部完成設市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明年實現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把環境同治推廣到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區,積極探索流域綜合治理的長效機制。四是以城鎮為節點的城鄉統籌工程。着力消除城鄉二元機構,使城鄉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建設“3+5“城市羣,帶動全省發展。五是以創新為核心的示範區建設工程。規劃設立大河西、雲龍、昭山、天易、濱湖五大示範區,區別於傳統意義的開發區,目的是通過在農村土地流轉、投融資創新、“兩型“產業引導、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開展各具特色、主題集中的改革試驗,快速積累“兩型“改革建設經驗,打造湖南發展的“經濟特區“、新型工業化“先導區“、新型城市化“展示區“、改革創新的“先行區“,到20xx年在經濟上再造一個長株潭。

(四)推進十大改革。一是創新資源節約的體制機制。長株潭是湖南經濟的重要聚集區,也是資源消耗相對較高的地區,目前,80%以上能源靠外輸入。四個方面重點推進:第一,加快清水塘等重點區域、冶金化工等重點行業的循環經濟改造,將長株潭建成全國循環經濟的示範城市羣;第二,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功能,健全完善資源產權制度和交易市場;第三,加強政策的激勵與約束作用,加大節能減排投入,提高新建項目准入門檻,促使落後產能退出;第四,建立城市羣統一的資源節約管理體制,建設節約型城市羣。二是創新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長株潭最大的特色是生態,丘陵地貌,山水相連、綠色相間。但作為老工業基地,歷史上積累下來不少環境問題。通過改革,在國家的關心支持下,逐步還清歷史舊賬,決不欠新賬,還湖南碧水藍天。重點在五個方面率先突破:第一,把湘江治理作為一項標誌性工程,開展綜合治理和保護;第二,對限制和禁止開發區實行生態補償,成為全國生態補償試點地區;第三,建立完善環境產權制度,設立排污權交易市場;第四,推進環境管理制度的創新;第五,建立城市羣環境同治機制,建設生態型城市羣。三是創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體制機制。長株潭正處於工業化中期,產業結構偏重,傳統產業改造任務重。通過改革,加快形成有利於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現代服務業中心。重點是:第一,建立較完善的利益協調和補償機制,引導區域產業合理佈局;第二,制定產業分類指導政策,促使各類產業向符合“兩型“要求的方向逐步轉型;第三,加快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優化非公經濟發展環境。四是創新科技和人才管理體制機制。通過改革,構建支撐“兩型“社會建設的技術創新體系和人才保障體系。重點是:第一,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自主創新體制架構;第二,打造創新平台,建設創新型城市羣;第三,探索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打造我國高水平技術創新轉化基地;第四,創新人才開發與配置的體制機制,使長株潭成為廣泛吸納國內外人才的“窪地“。五是創新土地管理體制機制。通過改革,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重點在國土資源規劃體系、節約集約用地機制、耕地保護模式、徵地用地制度和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制度等方面探索創新。六是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大力發展多層次、高效率的金融市場,健全完善更有活力、更加開放的投融資體制機制,努力建設服務中西部地區的區域性金融中心。七是創新對外經濟體制機制。通過改革,在轉變外資外貿發展方式、建設“大通關“體系、發展臨港經濟、承接產業轉移和發展服務外包、建立湘台兩岸產業合作示範區等方面率先突破,打造我國中部對外開放的門户,為促進“兩型“社會建設提供更廣闊的平台。八是創新財税體制機制。逐步構建適應“兩型“社會建設的財政支持體系、税收激勵機制和城市羣財税管理體制。九是創新統籌城鄉發展體制機制。重點在打破城鄉分割、突破行政區劃壁壘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立城市羣統一的公共服務體系、基礎設施體系和支持“三農“的體制機制,在户籍、就業、社會保障等關鍵領域加快改革。十是創新行政管理和運行機制。長株潭試驗區改革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在多個行政主體下,通過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完善社會治理和社區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利益協調、運轉高效的城市羣建設管理模式。

三、對我省的啟示與建議

長株潭試驗區的建設已初顯成效。一體化進程加快,項目建設強力推動,關鍵領域改革不斷深化,“兩型“品牌聚焦效應逐步顯現。在座談中他們認為長株潭城市羣試驗區在改革發展中與武漢城市圈試驗區建設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但在調研中我們發現,長株潭城市羣試驗區在發展中有些做法值得借鑑。

(一)解放思想,先行先試

湖南省幹部羣眾敢想、敢闖、敢為人先的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提到試驗區就是先行先試,“先行即要行到國務院喊停,先試即要試到禁區裏面去“是我們聽到最多的話。解放思想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在“長株潭“,解放思想已經轉變為實際行動、具體政策和紮實推進的項目。各地積極尋找改革的突破口,如長沙組建了環境資源交易所,株洲公共交通推廣混合動力汽車等。再如,今年初在湖南省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人大代表提出了《關於要着重突出“兩型社會“建設中“省統籌“的地位和作用》、《關於創新融資模式,發行長株潭建設債券》等提案,授予試驗區省級經濟權利等意見建議,都得到了省主要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並組織開展研究。作為試驗區的一大特色和重點,大河西、雲龍、天易、昭山、濱湖五大示範區,一市一個示範區,一個示範區帶動一片區,示範區的總體規劃要點以省政府文件形式下發,

允許先在各示範區內從多角度探索兩型社會建設途徑,形成成功經驗後推廣,降低改革成本。

(二)頂層設計,規劃先行

在推進長株潭城市羣建設中,省政府確定了“省統籌、市為主、市場化“的原則。因試驗區建設是在多個行政主體下推進,“兩型辦“存在着協調難,特別是跨區項目實施難的問題。湖南省委、省政府專門成立了“兩型辦規劃局“。規劃局圍繞省政府確定的原則不越位、不缺位協調。他們的協調方式俗稱為規劃落地。首先提升區域規劃。《長株潭區域規劃》獲批後,湖南省對區域規劃進行了完善與提升;然後以此規劃為綱,由省直部門牽頭組織編制了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環境治理等領域的15個專項規劃和五大示範區規劃;緊隨其後着手“3+5“城市羣八城市總體規劃同步修編,與區域規劃一致。做到區域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三規合一,與投融資規劃一起四規統一。區域規劃、專項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實現從上至下的對接,確保區域規劃不成為空中樓閣。規劃對接完成後,賦予規劃的法律地位,確保落實。今年9月,省人大通過了《長株潭城市羣規劃條例》,20xx年1月起實施,並將出台《條例實施細則》。另外,“兩型辦“規劃局還以八市規劃局長聯席會議形式,建立省級規劃決策平台,以用地審批為抓手,城市羣建設項目先報規劃局長聯席會審批,調整城市羣產業發展趨同的矛盾,實現產業同步不同質的錯位發展。

(三)創新機制,助推發展

如何建立試驗區改革建設總體方案推進機制,湖南“兩型辦“也在不斷探索。一是建立項目庫。項目建設是城市羣試驗區建設的總引擎。兩型辦建立了重大項目庫,建設項目353個,總投資1.57萬億元,以省政府辦公廳發文,明確要求2-3年完成。“兩型辦“在項目推進中建立了動態管理、項目責任人、統計報表、例會報告、監督機制等管理方式。同時,正在着手建立以“兩型社會“為品牌的招商引資項目庫,拓寬項目和引資渠道。二是建立考評體系。為促進長株潭三市和省直部門加強對“兩型“社會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管理和協調服務,形成“兩型“社會建設中的競爭力、發展力和創造力。“兩型辦“本着客觀公正、易於操作的原則,圍繞“兩型“社會建設工作,建立起科學、客觀、操作性較強的考評體系,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考核,突出考評試驗區內各地、各部門在“兩型“社會建設的重點領域、重點環節和重點項目等方面取得的工作績效。考評結果一方面用於“兩型“社會建設的考核驗收,另一方面作為省政府對三市政府和省有關部門綜合績效考評的組成部分,同時,在省委、省政府組織的年度考評中,省目標考核分值為1000分,其中“兩型建設“相關內容佔50分,從而有效地強化了兩型建設目標考核的硬約束。三是建立具有“兩型“特色的投融資體制。湖南省將城市羣投資公司歸口省“兩型辦“管理,有利於“兩型辦“統籌試驗區內重大項目的投融資;有利於“兩型辦“提高試驗區各市重大項目佈局的協調力度;有利於重大公益項目的投融資管理和協調。

(四)建立兩省高層協調機制,共同打造中部地區政策高地。一是湖南省“兩型辦“認為,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羣同屬國務院批覆的兩型試驗區,內容相同,地緣相近,應該建立緊密的合作機制,共同向國家爭取相關政策;二是兩個試驗區均面臨着江河湖泊整治的浩大工程,如何健全和完善相關補償機制,具有很強的借鑑和互補性。湖南省“兩型辦“希望就此問題與我省加強合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baogao/diaoyan/o8d6q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