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整改措施 >

不合格產品控制措施

不合格產品控制措施

不合格品是指經檢驗和試驗判定,產品質量特性與相關技術要求和圖紙工程規範相偏離,不符合接收準則的產品。那麼控制不合格產品的措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不合格產品控制措施的資料,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不合格產品控制措施

不合格產品控制措施

為建好德昌高速XX標的各項工程,樹立XXXX工程有限公司在江西交通市場的良好形象,對不合格品進行準確識別和有效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產生和非預期使用或交付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嚴格貫徹國家對土建工程建設要求的有效舉措,為此我部制訂如下幾點措施:

一、 職責

1、施工現場技術負責人負責施工過程中不合格產品的標識和記錄,並上報項目總工程師。

2、項目部試驗室負責不合格品的驗證,將結果上報項目總工評審和處置。

3、項目部材料負責人依據審批結果,進行不合格採購產品的標識、處置和記錄。

4、項目總工程師負責主持不合格品的評審和處置。

二、 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分為:不合格採購產品、不合格中間產品(工序)和不太合格終端產品、工程交付後或開始使用發現的不合格部位。

1、 產品控制不合格品的採購。

無論是大宗原材料還是小額零配件,嚴禁採購品種、規格、尺寸、質量證明文件等不符合規定的材料產品;嚴禁採購受潮、受損、變質及過期的產品;嚴禁採購技術指標不符合規定的產品。採購部門要嚴格按照公司的採購程序,購前必須得到試驗室、工程部、總工室對材料的質量認可,如有必要需進行公開招標。

2、 嚴格把好對不合格品的處置關。

(1) 採購產品測量後發現的不合格品,項目材料部負責對不合格品進行標識、隔離以

防誤用。隔離手段可採取塗漆、做標誌、掛牌、劃分隔離等。有項目部填寫不合格報告並及時上報項目總工程師。

(2) 施工過程中發現的不合格採購產品,現場技術負責人負責進行標識、隔離、填寫

不合格報告,及時上報項目工程師。

(3) 在日常檢查中發現的不合格中間產品及不合格工序時,由現場技術人員負責對不合格中間產品(工序)進行標識,採取劃定區域並將不合格產品情況及時報告項

目總工。在未處置前,由內部監理工程師監督,防止其進入下道工序和放行,並填寫不合格報告,説明不合格情況情況、部位、時間、有關負責人等。

3、 嚴格對不合格品的評審。

項目總工程師根據不合格品的報告,組織工程部、試驗室、測量隊、材料部、現場負責人和有關人員參加不合格品評審,記錄評審結果並填入不合格品報告,並註明不合格等級、不符合何項規定等。對嚴重不合格品要通報公司工程部參加不合格品的評審、處置,處置方案由公司總工程師批准。如發現顧客提供產品出現的不合格,需通知顧客參加不合格評審以及處置。

4、 對不合格品的處置與驗證。

(1) 處置。根據制定的不合格處置方案,對不合格品進行處置,主要方法:有:a.返

工以達到規定的合格要求;b.返修或不經返修作為讓步接受;c.降級另作別用;d.拒收或作廢;e.對工程交付後使用時發現的不合格品做修理賠償、致歉。總之,對不合格品的處理由項目總工程師牽頭進行項目會審決定,嚴格控制不合格品進入工程下一步工序或最後竣工工程。

(2) 驗收。不合格採購產品的讓步接受和降級使用,要由項目總工程師批准。如果顧客提供的產品不合格,由顧客認可,填寫《不合格品讓步接受申請表》,上報公司工程部備案;不合格中間產品(或工序)的處置由項目總工按處置方案組織實施。內部監理工程師負責按照不合格品報告的限定期限監督和對處置的結果進行驗證;一般不合格中間產品(或)工序的處置由項目總工批准,嚴重的不合格中間產品(或工序)由公司總工程師批准,檢查記錄中的個別不合格,要求責任人在限定的期限內整改並填寫交驗記錄,由內部監理工程師驗證;交付使用後的不合格部位,由項目經理部進行處置,由顧客驗收,項目維修養護負責人做好記錄,上報公司工程部存檔。

不合格產品管理制度

一 目的

工作的不合格和不合格品進行識別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流出所造成的影響,避免工作上的疏忽造成重大的損失。

二 適用範圍

本程序適用於本公司原材料驗收、產品生產過程和使用現場不合格品及成品檢驗不合格的控制

三 職責

3.1 本程序由品管科管管理

3.2 評審職責

本公司授權檢驗人員負責本廠內不合格品的評審

現場不合格品的評審由本公司委派的人員負責

3.3 處置職責

檢驗人員作出不合格品的處置決定。若不能處置,則上報品管科處置

生產人員根據處置決定及時進行處理

3 工作程序

原料、成品檢驗和試驗中發現不合格品進行標識、評審,確定不合格品的範圍和性質;決定並實施不合格品處置方案,並割據不合格品的嚴重程度和範圍,通知品管領導,品管科有關負責人

四 評審、記錄

4.1.1 原料檢驗過程中發現的不合格品由收購檢驗人員根據合同規定的相應技術標準和補充要求作出評審,做好記錄,不合格原料不予收購。

4.1.2經輔料質檢員檢驗且判定為不合格的進貨物料,輔料質檢員應在不合格物料的“原輔材料進貨檢驗單”上標識不合格,倉庫保管員對其標示、隔離存放

4.1.3產品生產過程中不合格品判定由生產技術人員根據標準作出評審,做好質量記錄,並通知質管科。

4.1.4對標有本廠標識的成品進行調查、評審、記錄,並寫出書面報告交供銷科。

4.2 標識、隔離

4.2.1原料收購檢驗時發現的不合格品,一律拒收。儲存過程中發現的不合格品,由倉庫保管員作出如下標識:不合格品應設立紅色標誌另行隔離堆放。

4.2.2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不合格品,由該崗位人員根據技術規程規定作出相應標識,有條件時,應與合格品隔離。

4.2.3對不合格品粘貼“不合格”識別標記,並填寫“不合格品通知單”及註明不合格原因

4.2.4不合格品的隔離方法。對不合格品要有明顯的標記,存放在工廠指定的隔離區,避免與合格品混淆或被誤用,並要有相應的隔離記錄

4.2.5不符合規定檢驗標準的產品,不允許包裝入庫

4.3 處置

4.3.1檢驗人員對不合格品評審有作出處置決定,由相關人員進行處置。若有爭議,則由品管部負責人仲裁。

4.3.2收購原料時發現不合格,由供應方自行處置。

4.3.3生產過程中,結於標準允許返工的不合格品,生產人員應按相應標準和技術規程的操作工藝,予以返工,並經檢驗員重新驗證合格後方可放行。

4.3.4對已判定不合格的成品或經返工仍不合格的產品另行堆放,並做好標識。

4.3.5原料/成品儲存過程中發生的不合格品,由倉管人員進行處置。

4.3.6已經外銷不合格由本公司委派的人員和客户協商處理辦法,做好記錄,並寫成書面報告交供銷科。

4.3.7對於制度制定不合理、執行情況不好或有差錯等工作不合格,對此類不合格應及時採取糾正措施。

五 糾正和預防措施

質量負責部門根據數據分析發現的不合格或潛在不合格的嚴重程度,確定實施糾正和糾正措施。

5.1糾正措施,採取糾正措施的時機:

5.2產品實現過程中出現質量不合格品並重復發生。

5.3走訪或與顧客座談,結果對產品質量不滿意,並有具體事例比較嚴重時。

5.4收到反饋的質量不合格的記錄。

5.5顧客的投訴或顧客對同類問題連續提出抱怨。

5.6供方的產品或服務出現嚴重不合格。

5.7內審和外審發現的不符合項;管理評審中發現的不符合項。

5.8質量管理工作中,出現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時

5.9質量負責部門負責對數據分析發現的不合格進行評審,確定是否需要採取糾正措施。

5.10責任部門負責人對確定需要採取糾正措施的不合格原因進行分析並確定原因和需要採取的糾正措施。

5.11經理組織項目質量負責部門對責任部門提出的糾正措施進行評價並確定所採取的措施。

5.12責任部門負責人組織實施評價後的糾正措施。

5.13經理組織項目質量負責部門對責任部門實施的糾正措施效果進行驗證。

5.14經理負責將糾正措施實施效果提交管理部門進行評審。

5.15質量負責部門保持記錄。

六 其它

6.1 各級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中,發現的不合格品,執行上述程序。

6.2 若客户要求使用不合格成品時,必須經供需雙方商定,並形成書面接受文件,需要時右供銷科向客户説明情況,各相關職能部門做好標識和記錄。

不合格品的判定

1、產品質量有兩種判定方法,一種是符合性判定,判定產品是否符合技術標準,做出合格或不合格的結論。另一種是“處置方法”的判定,是判定產品是否還具有某種使用價值,對不合格品做出返工、返修、讓步、降級改作他用、拒收報廢的處置過程。

2、檢驗人員的職責是判定產品的符合性質量,正確做出合格與不合格的結論,對不合格的處置,屬於適應性判定範疇。一般不要求檢驗人員承擔處置不合格品的責任和擁有相應的權限。

3、不合格品的適應性判定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應根據產品未滿足規定的質量特性重要性,質量特性偏離規定要求的程度和對產品質量影響的程度制定分級處置程序,規定有關評審和處置部門的職責及權限。

標籤: 控制措施 合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baogao/cuoshi/qz76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