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佳范文网 >

演讲稿 >发言稿 >

科技发言稿(精选16篇)

科技发言稿(精选16篇)

科技发言稿(精选16篇)

科技发言稿 篇1

我县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自启动至今已经一年零八个月了,一年多来,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和突破,今天的会议是对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鼓劲。刚才,童刚副县长对一年多来我县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做了全面总结,对下一步主要工作做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三位优秀科技特派员代表也做了很好的经验介绍。从总体看,我县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试点工作有成绩、有经验,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科特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对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认识

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科技人员和农民联结起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增加农民收入,又增加科技人员收入的有效载体,是新时期为“三农”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当前,我县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农民缺乏有效的科技指导和市场经济知识,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加工率低,产业化经营刚刚起步,特色产业规模小,市场占有份额少,农业整体效益不高,农民增收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化经营。

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把市场、科技和农民联结在一起,把农民组织起来,通过科学技术的传播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然后与市场对接;就是要通过建立利益共同体,让科技人员在推广农业技术方面,由过去的让你去推广,转变为科技人员主动去推广,要拿新的实用技术来更新原有的技术、品种,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也不仅仅是动员科技人员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服务,主要是让科技人员带项目、带科技,还要带资金、带市场,与农民、种养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实体,实行科农工贸一体化,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标准化种养水平,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市场占有份额,从而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和科技人员收入。

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是完全符合xx大提出的“四新”要求。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就是发展的新思路,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是改革的新突破,是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创新的新举措。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特点和要义是“创业”,即科技人员到农村创实业。这项工作需要党政推动,科技支撑,项目带动,金融支持,市场运作。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以及广大科技人员,要进一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二、进一步探索创新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运行机制

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作为一种新事物,其产生和发展尤其需要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这在过去一年多的实践中,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尝试,也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取得了许多好的经验,得到了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领导小组的肯定。这就需要我们在探索和创新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科技项目,突出科技创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舞台上,科技具有支撑的作用。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要抓住这个本质,在农业产业化全过程中,从项目的策划,到产品的开发、生产,到市场销售,整个过程都要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技特派员项目的策划和运行要盯住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因此,选择和运营有竞争力的科技项目,始终是科技特派员的立足点和基本特征。科技特派员所确定的创业项目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都要采用新的科技成果,推广大量优质新品种、新的栽培技术和先进设备设施。

在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中,要始终突出科技创业。怎么创业?就是最终要使科技特派员成为业主,或者成为股份公司的一个股东。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意识到,要解决“三农”问题,要发展县域经济,要走向市场化,做大做强,没有一批创业者不行。但创业者不懂科技或不会用科技不行。为了使科技特派员到农村有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县委、县政府在保障措施上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保编制、保工资、保待遇,使科技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创业。在人员选派上要始终坚持行政选派与“双向选择”相结合,县内人才与县外人才相结合,创业型人才与服务型人才相结合的原则。认真考虑基层的需求,充分尊重科技人员的意愿,做到科技人员下到基层顺心,创业时用心,用人单位放心。同时,还要鼓励科技特派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租赁经营、独资创办、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与农民群众和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技创业长效机制。

(二)实施体制创新,注重金融推动

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要做实做大做强,没有体制的推动是不行的。体制没有解决,科技特派员就没有雄心壮志,就形不成长效机制,就很难进入市场领域里面去。反过来也一样,既使有了体制推动,进入市场领域,但没有金融的配合,资金问题解决不了,也不能做大做强。因此,要搞好科技特派员创业,就需要有一种机制的跟进,就必须要进行体制创新。在体制创新上,要逐步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双赢机制;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金、银、铜卡”信用贷款机制和科技特派员多渠道来源的“双向选择”机制。鼓励科技人员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允许科技人员取得合法收入,就是体制上的突破和创新;我县农村信用社推行金卡、银卡、铜卡信用贷款,就是金融支持上的体制创新。大家都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还有一句话,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科技不能与金融很好地结合,没有金融的推动,科技要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比较困难。只有科技与金融结合了,科技才能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关键是要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这两者都要创新,才能结合。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是科技特派员做大做强的前途所在,是大势所趋。

要解决贷款难的问题,必须建立起信用担保机制。目前,在自治区政府的推动下,已经建立了2个以民营企业资金为主的担保公司。成立这些担保公司的目的,就是为在全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和中小企业贷款承担担保,促进科技型企业与金融的结合,促进金融担保业的发展。

当然,在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中,不能仅仅只盯住银行,还要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一起加盟,即所谓的创业投资者、风险投资者的加盟。创业者要做好工作,来证明你的市场价值和潜在的前途,吸引投资者,进行资本运作,寻找投资者把创业项目实施好。

(三)坚持市场导向,实行三线推进

在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中,无论是科技项目、运行机制,还是金融推动、资本运作,创业行动要始终盯住市场理念。有了这样的理念,科技项目的策划和运行才会走向正确的轨道。这样的策划,必须用符合市场的机制把它加以整合,加以运营和发展。为了搞好创业行动,县上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实行党政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三线同步推进。党政资源也就是政策资源,在一开始县委、政府就从最高决策上加以确定,成立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及配套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对创业行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第二条线是社会资源,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中,政府可以推动,可以支持,但最后要由社会去干,组织者应该是社会力量,所以自治区一开始就注重成立科技创业协会。我县也要在农村组建各种类型的创业协会,这个协会会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法人单位;可以是本县的,也可以是外县的。总的来说,建立科技创业协会,是要形成一个社会组织,社会力量,整合各方面的资金和技术来共同参与创业。第三条线是市场资源,科技产业化需要创业投资,自治区已成立了科技创业投资公司,集蓄资本金达5000多万元。县上也将安排资金,主要是瞄准产业化项目,按市场机制运作,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

三、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引向深入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要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区全面展开。而且对试点县的要求更高。因此,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进一步深化。今年的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要深入到全县每一个乡镇,两批下派的100名科技特派员都是通过行政选派与“双向选择”相结合的方式产生的,是经领导小组研究批准的。你们都是我县的宝贵人才,是实施科技创业,调整产业结构,推广农业新技术,转化科技成果,推动全县科技进步的生力军。因此,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县委、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搞好服务协调,全力支持,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促使科技特派员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节本增收创出业绩。

二要进一步拓展。我县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经过一年多的实施,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做法。在创业形式上形成了法人独资型、股份合作型、技术参股型、技术服务型、中介服务型、承包经营型六种模式。要在继续推广运用这些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出更好的做法。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不管运用什么样的模式,都必须要在实施创业的过程中,与农民、与园区、与龙头企业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双赢”机制。同时,要建立起“龙头+基地+特派员+农户”或“园区+特派员+农户”的长效运行机制,以增强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实效。

三要抓好项目开发。项目是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载体。县科特办要围绕我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注重成熟程度、注重科技含量、注重双重效益(经济、社会)的原则,筛选、落实好科技特派员项目,以项目吸引科技人员,以项目作为载体,以项目的成功运作展示科技特派员的才能和业绩。科技特派员要重点围绕我县羊、菜、奶、草、种五大产业确定项目,努力做到人人都要有创业项目。并通过科技支撑逐步把我县的优势特色农产品规模做大,品质做强,形成品牌,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要抓好技术培训。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是科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所以,必须抓好创业项目区农民的培训。既要做好产前、产中的技术培训,又要进行市场信息、管理知识培训。同时,科特办要对科技特派员进行培训,使科技特派员掌握先进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实施好创业项目。当然作为科技特派员只懂技术,不懂市场也不行,还要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和产品营销知识。因此,抓好技术培训,才能加快我县科技人员知识更新的步伐,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

四、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努力开创科技特派员创业工作的新局面

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科技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有眼光有项目的科技人员已经捷足先登,其他科技人员也在抓紧选择创业的切入点。这项工作适应农民对科技的需求,因而受到农民的欢迎,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培育典型。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对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作的领导,不断探索好的模式和机制,树立好的典型和样板,及时总结好的经验,以创新为基础,不断把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作引向深入。

二是组织、人事、科技、农牧、财政、金融等部门要大力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形成工作合力。科技特派员所涉及到的乡镇、单位要为科技特派员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能与本单位工作脱钩的要尽量脱钩,不能脱钩的要充分保证他们搞科特工作的时间。农、林、水、牧和农发办等部门要继续将重点项目向科技特派员倾斜,金融部门要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扩大“三卡”的发证面,以此调动特派员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宣传、广电部门要加强对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宣传,营造全社会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作氛围。广播电视局要跟踪报道科技特派员的工作动态,开设“特派员在农村”栏目,塑造科技特派员的良好形象;同时进一步宣传深入实施“科教兴县”的重大意义,广泛宣传科技特派员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广大农民转变陈旧思想观念,提高科技兴农的意识,增强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是一项服务于“三农”的新举措,需要继续探索,继续创新,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特别是需要广大科技特派员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从理论知识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角度出发,从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出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各自的创业点上做出优异成绩,为开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新局面,为推动我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技发言稿 篇2

同志们:

去年以来,我省的科技工作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及年初提出的任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科技投入进一步增加。重点科技计划的实施成效显著,制造业信息化、有色金属新材料、缩小数字鸿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科技园区建设等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省属科研院所能力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科技工作,地方科技工作有了新的进步。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广泛深入开展,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和星火富民科技工程运作良好。院地院企科技合作向广度和深度迈进。科普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法规体系和联动机制基本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千件大关。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完成省政府的总体工作目标,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科技工作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县市科技工作薄弱、科技成果转化不快、科学技术普及程度不高、科技人才资源短缺等现实问题仍然突出。

通过这次全省科技工作会议,要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思路、提高认识,加快推进新时期科技进步。刚才,天理同志就全省的科技工作作了全面回顾和安排,我都同意。各地、各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按照党的xx大和省委十届四次、六次全委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扎实实落实和做好这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下面,我就省委工作要点和省政府全体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做好今年全省科技工作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落实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和推进新时期科技工作

最近一个时期,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科技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这些指示对我们做好科技工作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指导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强调指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紧密结合我省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重要指示精神,注意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学习落实关于科技自主创新的指示精神,努力提高我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指出,要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从体制机制入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要紧紧扭住为国家发展服务这个中心任务,坚持贯彻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着力提高解决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着力提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知识基础和技术支撑的能力,着力提高保障国家安全、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能力。我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全国的排位比较靠后,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省现有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花大气力在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提升我省的创新能力。要根据我省的实际,扬长避短,坚持创新与引进相结合,努力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新路子。

二是学习落实关于科技创新要突出重点的指示精神,在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上取得突破。指出,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课题,努力把科技资源集中到事关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技术领域,集中到事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性研究领域,集中到事关科技事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基础研究领域,抓紧攻关,争取突破。我省经济实力有限,财力不足,科技工作很难在短期内取得全方位突破,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抓住事关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领域,集中力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在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制造业信息化、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强攻关,取得新的突破。

三是学习落实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我省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指出,要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切实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协调一致和分工合作的良性机制,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的科技支持。健全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努力实现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逐步建设节约型社会,真正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在以改革促发展、创新科技体制和机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工作,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省政府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认真研究和分析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补充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完善领导协调机制,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实事求是,加快改革的进程。

四是学习落实关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指示精神,加快构筑我省区域创新体系。指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加快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我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创新能力远远不足。今后一段时期,要继续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技术高地建设、科技孵化器培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及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为我省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五是学习落实关于人才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科技人才观,营造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以培养造就战略科技专家和选拔尖子人才为重点,带动整个科技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我省科技人才流失严重、人才资源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精神,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继续做好特聘科技专家工作及省属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努力营造科技人才创新和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六是学习落实关于科技投入的指示精神,探索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指出,国家要继续增加科技投入,同时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要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实行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我省科技投入近年来不断增加,去年,从国家争取到的科技经费较上年增长28,省级科技三项费超过4110万元,拉动社会投资6.2亿元。但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相比,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除了各级财政要继续增加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外,还要采取多种措施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鼓励企业增加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建立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多种渠道的投入机制和财税、金融等政策。

关于科技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意义深刻,内涵丰富,提出了科技工作的指导原则、方针和思路,为新时期进一步作好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发展的总方针,是全部科技工作的行动指南。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转变思路,积极部署,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着力解决科技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全面落实省政府确定的科技工作目标和任务,在体制上要有新的突破,在发展上要有新的思路。

二、认真研究省情,突出重点,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今年是"十五"计划实施的总结年,也是启动""计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对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厅根据省委、省政府对今年工作的总体部署,把握科技部对今年科技工作的要求,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科技工作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做了安排和部署,各地各部门在今年工作安排中,要立足于总结"十五",着眼于部署"",贯彻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注意虚实并举,以虚促实,突出重点,抓好落实。

一是要深化对省情的研究和认识,结合省情部署科技工作。深化对省情的认识,是我们正确决策和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分析研究省情,依据省情提出加快发展的举措。认识省情、更好地把握省情,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发展规律,提高决策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都要在深入研究省情上下功夫,集思广益,力求对省情的认识逐步深化。科技厅要按照省委要求,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认真组织做好"深化省情认识加快甘肃发展对策研究"等重大软科学研究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用一年时间,拿出高质量的研究结果,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建议。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在深化对市情、县情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和部署新时期科技工作,突出重点,加强集成。

二是要加快做好科技工作宏观布局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期间是我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做好全省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规划的制定工作,是我省科技工作长远战略布局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实现法治政府的基础。经过一年的努力,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今年要加快进度,全面完成,争取拿出高质量、切实可行的科技工作规划。全省的规划要深入贯彻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及产业化能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总体目标,研究部署新的生产力布局,合理有效配置科技资源。通过制定规划,要进一步理清科技工作思路,凝炼出一批重大科技问题,推动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工程,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要优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布局与建设。优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布局与建设,就是要围绕国民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推动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市场、政策和管理等创新要素的资源整合,提升区域竞争力。要整合和配置省、市、县各级科技资源,优化结构布局。

制定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加快推进全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要加快建设科技信息、自然资源、科研数据、虚拟科研网等开发创新的科研基础平台。启动运行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争取实现省内骨干文献单位的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建设覆盖全省14个市州的科技管理网络。

积极培育科技孵化器,发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孵化功能。要重视和加强对科技园区的服务和指导,兰州高新区、金昌高新区、白银高技术产业园等,要结合各自实际,尽快形成特色产业,培养一批技术含量高、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支持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孵化能力建设和环境建设,支持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省级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发展。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园区的项目管理和建设,充分发挥其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示范作用。

建设我省技术高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动态化管理机制。争取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发展建设优势明显的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培育壮大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优化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强省战略。要贯彻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做好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选聘和省属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培养高层次拔尖科技人才。通过自然科学基金、中青年科技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人才引进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挖掘我省科技人才队伍的潜力,调整科技人才结构,充实扩大高层次人才队伍。

四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抓好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要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提出的"发展抓项目"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围绕我省产业发展重点,选择一批对我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专题,进行科技攻关并力争取得突破。今年在继续抓好兰、白、金有色金属新材料、制造业信息化、农产品深加工、生物技术开发及应用、新药研制与中药现代化、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清洁能源、机电一体化、电子与信息、节能与环保等重大科技专项的同时,特别要在马铃薯产业升级、中药材种植与中药现代化、有色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业等重大技术攻关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工业强省战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五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速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重大科技攻关专项为基础,抓好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继续做好国家和省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速度。以院地院企科技合作为切入点,继续开展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的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促进科技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六是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促进科技创新与科技普及的有机结合。科学技术普及,政府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科普工作会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和《甘肃省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细则》等政策法规,科普工作领导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全省科普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今后一段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科普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制定完善科普工作政策体系,尽快启动《甘肃省科普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地方各级政府要抓紧建立完善科普工作领导协调机制,不断创新科普工作手段和方式方法,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和发展科普事业。要结合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任务,突出科普工作重点对象,创造性地做好科技活动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重大科普活动,坚持做好经常性、群众性的科普宣传工作。近期内,要安排部署好今冬明春的科普活动,掀起一个新的科普工作热潮。

七是以改革促发展,深化和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体制创新。去年以来,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省属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政策文件精神,技术开发类院所加快了转制或改制的进程,社会公益类院所积极制定出台改革方案。省属科研院所改革的总体形势是好的,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改革的意识和责任感紧迫感进有了一步增强,认识逐步深化,态度更加积极。但改革进程仍然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必然会遇到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各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要以大局为重,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原则,坚持有利于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思路,坚定不移地坚持贯彻省政府[]121号文件,特别是开发类科研院所,不能有丝毫的动摇。科技厅要对科研院所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整理,借鉴兄弟省市的作法,结合我省的实际,补充完善有关配套政策。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防止"一刀切"的作法,针对科研院所的不同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体现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要尽快完善领导协调机制,加大协调力度,努力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为院所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八是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要认真做好《甘肃省专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积极推进我省专利管理体系、企业院所专利工作体系和专利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我省的专利战略研究,积极建立专利预警机制。继续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大幅度提高专利申请量。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做好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强化专利保护意识,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把重视专利与保护技术秘密、商标相结合,与新产品的研发相结合,促进专利技术的实施和产业化,更好地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

三、加强县市科技工作,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打好基础

县市是我国功能相对完备的国民经济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去年召开的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县市科技工作主要承担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艰巨任务,反映着国家科技工作的总体成效,是我国科技工作的主战场之一,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层次。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是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到基层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把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随着我省"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县市党政领导更加重视和支持地方科技工作,一些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速农村科技进步方面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模式。目前就全国而言,县市科技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已经成为全国科技工作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我省地处西部,县市科技工作机制尚不完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孵化功能不强,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科技工作开展不好的县市,科技落后与经济发展滞后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一些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缺乏基本工作条件,职能弱化,导致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推广能力较弱,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工农业生产迫切需要的大量适用技术得不到满足。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对我省县市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把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提高到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全局性高度来认识,深入研究和分析地方科技工作薄弱的主导因素和症结所在,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县市科技工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要围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建立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增强县市获取、扩散科技成果的能力,拓宽先进技术向基层转移的渠道,加速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当前,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县市科技工作的定位,强化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县市科技管理部门职能定位不清、作用弱化,是目前县市科技工作薄弱的症结之一。要按照国家部署,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明确科技工作和科技部门的工作定位。县市科技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是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提供系统的科技服务和支撑。重点强化四个方面职能:一是参谋助手职能。要充分利用科技系统的信息、技术和人才等优势,针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建议,起到"参谋部"、"咨询部"的作用;二是综合管理协调职能。通过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科技行政管理,提高行政能力。通过营造政策环境,调动各部门推动科技进步的积极性,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共同做好当地的科技工作;三是公共服务职能。要主动承担起向公众提供科技知识和信息服务的职能,强化科技中介服务,做好项目、技术、人才引进和科技招商工作,加强科学普及和技术培训等公共科技服务;四是组织科技示范职能。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示范户的带动作用,做好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深加工示范,以及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工作,带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优化和改善科技管理部门的工作条件,提供基本的工作环境。县市科技管理部门,要积极查找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更加积极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赢得职能和位置,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主导,充分提升县市科技竞争力。县市科技工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接受和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不足,转化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的供给与需求相脱节。加强县市科技工作,应当把加速成果转化摆在中心位置,积极探索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

以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为抓手,增强县域科技实力。要深入做好"-*年度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工作,结合考核,切实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机制。去年,我省城关区被批准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安宁区等三县(区)被列为"全国县市科技工作试点县"。今年要全面落实示范、试点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创出新的发展模式。同时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更多的县市进入全国示范、试点行列。通过示范和试点,带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科技进步工作,提高我省县市科技工作的整体水平和科技综合竞争力。

以院地院企科技合作为切入点,推动地方产业升级。要全面贯彻落实全省院地院企科技合作(白银)座谈会精神,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以促进全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为核心,继续开展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的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充分发挥大院大所和高等学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推动院地院企合作深入发展。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与实现产业化相统一,在合作的广度深度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体制创新与服务创新相结合,把院地院企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以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为突破口,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在我省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和科技人员的欢迎和拥护,一些地区积极主动开展这项工作。今年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中好的经验和模式,及时研究和解决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试点和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运用地方科技、财政、金融和其他社会资源,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户两个积极性,发挥科技优势,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的健康开展。

三是加强县市科技服务能力建设,为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奠定基础。县市科技工作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落脚点。要以建设科技服务平台和技术信息服务平台为突破口,强化县市的科技服务与信息传播功能,延伸科技创新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以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和星火富民科技工程示范为平台,建立完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经过努力,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和"星火富民科技工程"运作良好,在全国已小有名气。今年要继续加大力度,重点围绕乳业、蔬菜、制种、啤酒原料、草畜业、淀粉加工等产业的发展,组织做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实施农村科技服务、农民科技培训及农村科普、重大农业技术转化、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农村信息化促进科技扶贫等专项行动,逐步建立依靠科技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撑和服务体系。

加强县市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技术综合集成和快速传播。加快县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县市科技服务平台的信息"中转站"和"放大器"作用,可以有效解决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科技厅去年启动的全省科技管理网络建设试点工作,今年要继续加大力度,建设覆盖全省14个市州,并逐步向县市延伸,地方政府要加大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网络功能,充分发挥县市科技信息的传播服务职能,形成社会化、网络化的县市科技综合服务平台体系。

四、加强领导,转变职能,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加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根本保证,是做好县市科技工作的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研究和部署科技进步工作,增强科技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感。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宏观指导与服务职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真正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一是要加强领导,立足实际研究和部署科技工作。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特别要强化县市科技工作的定位和职能。要在深化对市情、县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和部署新时期科技工作,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地方科技进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科技厅要继续加大对县市科技工作的指导与支持力度,培育扶持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特别要注意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引导和支持。

二是要进一步营造科技进步的良好社会环境。要继续增加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同时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科技人才观,营造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职能,使科技管理工作在改革中不断加强。要跳出部门、地域的局限,把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方面的力量组织调动起来,积极投身于我省科技创新事业,形成部门、地方、院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综合集成的大科技的局面。

三是要切实提高行政能力,在为经济社会服务中求发展。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继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提高行政能力,推进行政工作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要认真研究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新特点、新内容、新领域、新机制,及时为党委和政府的科技决策提出建议,形成上下互动、有效沟通的工作格局。要努力改革传统工作模式,创新项目管理体制,提高抓项目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改革和建立管理科学、运转高效、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监督得力的科技计划管理新体系。

同志们,党的xx大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绘制了宏伟蓝图,xx届三中、四中全会既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大展鸿图的机遇。希望全省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科技工作全局,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再立新功。

科技发言稿 篇3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科技工作会议,主要是回顾总结20xx年科技工作,展望“十三五”,安排部署今年的科技工作。刚才,会议通报了20xx年度科技工作成绩突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的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我县科技战线克服县域经济欠发达,工业腿短,科技创新载体不足等诸多困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科技企业创业和培育工程、科技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千企联百校工程和知识产权行动计划,科技创新取得了新的进步,积累了新的经验,亮点纷呈。去年,获批了历史上第一个科技平台: 湖北省氟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市仅4 个;获批了历史上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 罗田县精农电商孵化器;获批了历史上第一个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宏源药业;获得了历史上科技部第一块牌子: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当年全省唯一一家。这为罗田增加了一张烫金名片,为罗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南,为19 个成员单位向上争取项目、政策提供了优先资格。县科技局申报的互联网+ 大别山农村电商扶贫综合示范项目有望得到科技部较大的资金支持。历史上第一次一年争得两个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全市仅5个;历史上第一次争得中央财政农房抗震改造项目,惠及农民1260 户;第一次争取无偿项目资金过千万元,高居全市科技系统第一,约占全市四分之一,完成县定年度任务344% 。引进转化科技成果11 项、登记科技成果12 件、千企联百校签订技术合作协议11 项,三项指标高居全市第一。技术交易额增长了一倍多,达到1.4 亿元,首次过亿。专利申请和发明专利申请量继续跨越式增长,专利申请总量首次超过100 件,超过到每万人2 件。发明专利申请首次超过每万人1 件。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启动,牵头工作和10 个健全的任务清单得到县改革办肯定。用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牵动科技体制改革的作法得到省科技厅肯定。“科技活动周” 有三名厅级领导、10 名处级领导和一名院士,20 多名教授参加我县活动。争取省“三区”人才计划32 名,到罗田受援企事业单位义务服务,由省科技厅承担工作经费。科技队伍建设也有亮点。科技局退休干部蔡炳文同志去年“七一”被县委树立为十大标兵。

在今年全省科技工作会上,县科技局作为先进县级科技局代表参加,并受到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技厅厅长郭跃进同志表扬。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县科技局作交流发言。市委市政府对县委政府开展科技工作专项考核,我县获得第三名,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通报表扬。县科技局荣获全省科技系统宣传先进单位、科技“活动周”先进集体、地震应急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农村科技先进单位、科技平台创建先进单位、地震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在县党代会、人代会上,科技工作受到高度重视。汪书记多次讲到科技工作。詹县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处提到科技创新。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差距和不足。我县科技投入无论是财政,还是企业都严重不足;科技人才缺乏;体制机制不适应科技事业发展需要。创新能力不强,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不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考核指标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我县去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4 项,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市第一。全县发明专利拥有量42件,每万人0.77 件,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仅次于武穴,但对比全省平均水平3 件,20xx 年全省目标6 件、全国目标14 件,我县差距很大。

二、“十三五”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多次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发展的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省、市党委政府也十分重视科技创新。

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13 号文件,明确了我县科技工作“十三五”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十三五”我县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到20xx 年,自主创新成为罗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全县主要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 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8% 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幅20% 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 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 以上,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 家。

“十三五”我县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健全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支持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机制;建立财政科技投入持续增长机制;优化创新政策环境;加大考核力度。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把科技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考核、任期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作为党政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先进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文件同时还出台了以奖代补策。刚才兑现的就是依据这个文件来的。应该说明,这个目标是县委县政府考虑到罗田经济、科技基础比较差,按照全市目标确定的,低于全国全省目标。对照县委县政府这个目标,我们仍然任重道远。

三、20xx年工作重点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非常重要。

今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平台,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中的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全省全市全县有关会议和县委县政府20xx 年13 号文件,积极牵头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xx 到20xx ),深入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科技创业和培育工程、科技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区域协同创新工程、市校合作工程,助力科技创新创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程度,确保科技考评排名高于县域经济考核排名,主要科技指标高于全市县市区平均水平,高于大别山试验区县市区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增速高于工业增速。

今年的考核指标,市里已下达,刚才作了传达,年终要考核。困难再大,必须想办法完成。

今年我县科技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10 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迎接中期监理。科技部等19 部委局同意我县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一大机遇,但是后面实施规划、实验建设任务还很重,有些考核指标还有很大差距。各成员单位一定要各负其责,按期完成规划中的项目建设,达到考核目标。同时,要利用实验区积极争取计划项目。要争取互联网+ 大别山农村电商扶贫综合示范项目得到科技部立项,一半以上的成员单位争取到实验区项目。

二是争取科技计划项目。重点是科技部实验区项目、技术引导专项扶贫项目,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继续通过发改部门争取中央农房抗震改造项目。要重视项目实施,确保验收,确保效益。

三是按照去年确定的10 个健全的任务,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四是推进科技扶贫。依托扶贫工作队、人才、项目为精准扶贫提供技术支撑。争取科技部技术引导专项对科技扶贫的支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在贫困地区的转化,解决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的技术问题。继续争取“三区”人才来罗田服务。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扶贫式创业服务。

五是突破科技招商。争取引进省高投一笔高新技术产业基金投资,引进一个高新技术项目。

六是推进县校科技合作。建立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和科技国际合作基地,引进一批科技人才,聘用8 名以上科技副总,5 个以上创新团队,引进转化一批科技成果。

七是落实普惠政策,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开发区,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认定3 到4 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上武汉“四板”“科技版”。争取高新技术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双过10% 。科技、财政、税务、统计等部门要落实好国家出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减征所得税和简化审批等对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减负政策。

八是推进科技创业。围绕电商等重点行业,建设专业业科技孵化器。依托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综合科技企业孵化器,争取得到省科技厅认定和政策支持。支持科技人员创业,支持科技创新团队创业。

九是做好专利、成果工作。除了企业以外,各乡镇,教育、卫生各单位都要积极组织。

十是健全激励机制。兑现县委政府20xx年度以奖代补政策。评选20xx 年20xx年罗田科技奖,面向科技工作者评选突出贡献奖,面向科技成果评选科技进步奖,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评选中小企业创新奖。建立完善科技人才库。充分发挥宣传的激励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统筹做好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

同志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好科技工作,关键是明责、担当、落实。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和改善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党政一把手,要关心科技、支持科技、谋划科技,真正做到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责。不能把科技当副业,当搭头。要加大科技政策法规落实力度。依法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要引导企业、社会和金融机构增加科技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争取上级科技计划专项资金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格局。要加强协调配合。县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主动落实好县委、县政府赋予的各项职责和任务。要发挥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同志们,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位于核心位置。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应对新常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扎实苦干,奋发有为,争创佳绩,全力开创我县科技工作新局面,为我县建设精准扶贫样板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绿色发展先行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科技发言稿 篇4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主要是认真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和20xx年全省科技工作,分析我省科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研究“”科技工作思路,部署20xx年具体工作。针对“”工作情况和“”工作思路,李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20xx年全省科技工作情况,以及20xx年科技工作打算。

一、20xx年全省科技工作回顾

20xx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科技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自主创新体制,优化自主创新环境,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全省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333项,获国家科技奖励成果36项,再创新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5.2%,圆满完成了“”任务目标。全省R&D经费支出实现大幅增长,达到519.6亿元,居全国第四位,占GDP的比重为1.53%。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经费近15亿元。根据《20xx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我省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6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培育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增强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

在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把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破口,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我省未来经济发展方向。

一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质和量同步提高。认真贯彻《山东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在高端计算机及服务器、物联网、特种纤维、氟硅材料、新药创制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强了关键技术的攻关,培植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285家。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2亿元。新增2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省达到8家。新增4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总数达到33家。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蓬勃发展,全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16万亿元,同比增长28.85 %,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比年初提高了2.26个百分点。

二是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积极搞好重大专项顶层设计,突出技术创新,将重大专项与《山东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结合起来,针对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安排了80个重大专项,下达资金2.5亿元,着重加强了对高端电子信息、新药创制、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的支持。完善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组织形式,引入招标机制,对“山东省重大药物产值利税双倍增科技示范工程”和“山东省氟化工产品研究开发项目”面向全国公开招标,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是加快高新区“二次创业”步伐。济宁、烟台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这是我省高新区发展的重要一步,省政府分别召开了高规格的建设动员大会,国家高新区增加到7家,并列全国第二位。文登高新区纳入省级高新区管理,省级以上高新区达到20家。创新型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青岛、淄博高新区进入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行列,全省达到4家。全年省级以上高新区批准入区项目2190个,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15.73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552.18亿元,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最快、运行质量最好、创新能力最强、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特色园区,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

(二)着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全面部署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山东省试点工作的同时,积极推动济南市开展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支持青岛市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市工作。

一是积极构建和发展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我省优势产业和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新构建了53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开展了集成创新,突破了部分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环节,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3家战略联盟被批准为国家试点联盟,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5亿元支持。

二是着力培育创新型(试点)企业。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探索不同类型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新增9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总数达到35家,并列全国第一位。积极开展省级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新增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96家,总数达到392家,同时认定了58家省级创新型企业。

三是强化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目前我省已建成各类孵化器60余家,其中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22家,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2家。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达到11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中心12家,省级示范中心23家。

(三)着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占领科技前沿阵地

一是全面部署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目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二期工程建设资金已经得到落实,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在推进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启动了量子保密通信试验网建设,确定了量子通信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方案。山东千万亿次超级计算中心顺利通过专家论证,进入了建设阶段。同时,安排部署了山东钢铁研究院建设,着力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培植新的增长点。

二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新突破。今年新增8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到26家,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位。新增11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到744家。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科技部验收。5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被批准筹建,总数达到10个,居全国首位。3个实验室被批准建设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总数达到6个。

三是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5家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成立了山东省对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联盟。推动中科院有关机构与日照、烟台等市开展了全面合作,建立了多家技术开发平台和产业化基地。通过实施科技合作项目,获国家科技经费支持首次超过亿元大关,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

(四)着力发展民生科技和农业科技,科技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一是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取得重大突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为把医药产业打造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提供了重要保障。重大新药创制体系和重大新药成果转化体系取得新进展,山东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构建了12个单元技术平台,培育了20家国家新药大平台产业化示范企业,启动了“泰山学者-药学特聘专家”专项建设工程,系统整合济南高新区、潍坊高新区和烟台高新区医药科技园区的优势资源,构建了山东创新药物孵化基地,成为全国7个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之一,争取经费3亿多元。中医药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加强。我省作为唯一的试点省正在开展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这是我省发展现代农业、扩大农村内需的重要支撑。滨州农业科技园区被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重点探索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农业良种工程取得新突破,安排了18个重大课题,并重点支持了小麦、玉米、林草、肉牛和水产等农业生物资源创新利用研究。围绕小麦、棉花、蔬菜等全省农业主导产业或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组织认定了26个第一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组织实施了15个省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成效显著,为全省开展超高产创建活动和实现粮食连续8年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五)着力服务全省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一是努力支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制定完善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组织编写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科技优先行动计划》,并积极争取科技部在政策等方面支持我省开展海洋经济试点工作。推动全省海洋大院大所、涉海企业申报承担国家科技计划,加快了海洋领域创新步伐。全年新增国家、省市海洋领域项目412项,合同国拨经费总额3.65亿元。重点培育了现代生态海水养殖、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海洋新兴产业,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并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

二是努力支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充分抓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重点为黄三角经济区打造平台支撑和科技支撑。推动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我国第一个跨行政区域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攻克了一批制约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开发了适合不同类型湿地生态保护的关键技术。

(六)着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为自主创新提供智力保障

把科技人才工作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积极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快推动高层次人才向我省聚集。省农科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山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全省科研院所系统共引进8名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并授予“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称号。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累计引进28个研发团队,其中来自海外创新创业人才领军或加盟的团队达17个。新建48个院士工作站,共有49位院士进站工作,院士工作站达到108个,进站院士119人,院士与企业合作了大批项目,转化了大批科技成果。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亿元,增幅达到38%,有力地支持了基础研究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做好省自然科学基金,加大了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资助力度,特别是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成为了我省公认的高层次人才成长的重要台阶。

这一年来,全省科技工作呈现出诸多的亮点,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并在多个领域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为全国积累了有益经验,特别是高新园区和创新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取得了大丰收,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取得这些成绩,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科技系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开拓进取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省科技厅,向为全省科技进步作出积极贡献的各方面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发挥,离全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离全社会的需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在“”期间,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措施,努力实现科技工作快速进步发展。

二、20xx年全省科技工作部署

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和引领。全省科技工作者要充分担负起这一重要责任,以坚定的信念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20xx年,全省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发展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建设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为支撑,以实施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为抓手,以推进体制创新、培养吸纳创新人才队伍、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为保障,使科技成果更多惠及群众百姓,支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实现山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目标是,力争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增加1个百分点(按新口径),省级以上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增加2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增加0.15个百分点以上,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达到600家,新建10个省重点实验室,20个省企业重点实验室,获国家科技奖励数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

将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作为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进一步落实工作方案,细化分解工作任务,确保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健康有序发展。围绕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进一步完善构建联盟的工作布局,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把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作为联盟发展的重点任务,按照产业技术创新链来开展集成创新,突破关键共性技术,贯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联盟发展的突破口,将活跃的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和高校、科研机构丰富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支持联盟单位承担各类科技计划,并给予倾斜。

二是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引导和支持政策要素、人才要素、技术要素、资金要素和管理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增强研发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各类科技计划将优先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

三是争取开展市、县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县市区和各类园区在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核心带动作用,选择不同类型的、有条件的市、县(市、区)开展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同时,开展创新型县市区创建活动。

(二)加快发展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

一是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继续实施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立足省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加快实施《山东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重点支持新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和海洋科技开发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进一步拓展产业链,发展产业群,形成规模经济和特色优势,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同时,继续加强与国家科技计划和“”科技发展规划的衔接,最大限度地争取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二是按新口径做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考核工作。在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形势下,省政府重新调整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考核办法,并将列入省委、省政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考核监督体系。新口径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包括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海洋开发“四新一海”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山东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确定的十大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统计工业领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及其所占比重,以此考核全省工业领域转方式、调结构的情况。从今年起,每季度将以明电形式按新口径统计发布高新技术产业统计指标数据。这是今年科技工作的一大转变和创新,希望各市认真研究统计指标体系,确定正确的投资方向,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加快实施高新区提升工程。近年来,我省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引领着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高新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国家即将出台《关于加快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意见》,将为高新区提供重要的发展机遇。今年,省政府将适时召开高规格的高新区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加快高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关于加快高新区发展的相关文件,完善高新区考核管理办法。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全省高新区的指导,引导高新区围绕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凝练发展目标,确定调整重点,大力发展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推进高新区量和质的同步提升,加快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步伐。深化我省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工作,力争我省国家级高新区全部进入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行列。

(三)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将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持之以恒地抓好建设工作。突出创新平台支撑发展、整合资源和转化成果的作用,着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占领科技制高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要加快二期工程建设进度,尽快建成海洋分子生物技术、深海科学、海洋高端仪器设备研发和滨海综合实验4个公共实验平台,以及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水资源综合利用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争取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尽快正式批复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同时,与国家自然基金委联合,凝练海洋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支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将聚焦世界信息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建设研发平台、人才聚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四大高地”,重点打造好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千万亿次超级计算中心、卫星产业园和集成电路设计等高端研发平台。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要加快量子保密通信试验网和量子通信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实施好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光纤量子通信综合应用演示网络”主题项目。山东省千万亿次超级计算中心要尽快启动建设工程,以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带动重点支柱产业。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要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力求在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产业化攻关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真正成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这一国家战略的支撑平台。鲁南煤化工研究院要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的合作,强化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方面的攻关,研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煤化工成套工艺和装备。实质性推动山东船舶设计研究院、山东海洋工程研究院、山东钢铁研究院建设,着力在船舶设计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和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培植新的优势。同时,研究制定“”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统计考核指标体系,提高其服务能力和辐射作用。积极争取建设更多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加快发展民生科技

民生科技是全部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省科技工作的传统优势所在,今年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使科技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百姓。

一是以建设山东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和国家山东创新药物孵化基地为突破口,构筑我省重大新药创制体系和重大新药成果转化体系,培育新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软硬件建设,围绕新药技术链,从新药创制、技术平台建设、大品种药培育、关键技术与装备、医药企业孵化基地、医药科技园区等六个重点内容,建立和完善国内一流水平的医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今年重点建设“一个中心区、六类研发基地、二十个示范企业和三十个创新团队”为主要内容的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中心,确保完成国家新药研发大平台建设任务。做好“泰山学者--药学特聘专家”专项建设工程,组建高水平的医药创制团队,力争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二是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加快发展海洋科技。蓝色经济,科技先行。抓紧整合海洋科技资源,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深海基地、综合性海洋科学考察船等科技创新平台。瞄准国际海洋科学前沿,强化低碳技术、深海技术、新能源技术、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六大技术研发。培植现代海水生态养殖业、海洋药物和生化制品产业、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海洋精细化工产业、海洋新材料产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现代船舶制造业、海洋仪器装备产业、海洋工程产业等九大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三是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着力加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信息化基层服务站和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探索农村农业信息化长效运行机制。出台《山东省现代种业科技振兴计划》,省里将拿出1亿元资金支持种业科技发展,加大对种质资源保护、农业良种培育和科技型现代种业企业培育的支持力度,建立从资源保护、种质创新、品种培育到企业培植、种苗扩繁、基地建设、转化应用的现代种业技术体系,推进种子产业化进程。加快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筹建国家黄河三角洲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定出台《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理实施细则》,新认定1-2家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围绕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需求,重点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和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建设。

四是继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重要社会事业两个科技支撑体系。攻克行业节能减排共性技术,建立技术共享机制和政策推动体系,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围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技术集成与攻关,加快绿色城镇建设和污染物减排科技示范,着力解决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和节约问题。重点加强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组织公共安全科技攻关,构筑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

(五)加快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完善学科布局,促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全面发展,着力解决资源、能源、农业等领域的重大基础研究问题,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一是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定“”省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在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领域、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和交叉科学领域,建设好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企业重点实验室,重点支持有特色有优势、有实力和建设运行好的实验室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出台《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健全管理、运行和考核机制。

二是提升科技条件基础支撑作用。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服务功能,建设10个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检测研发公共服务基地。进一步规范实验动物管理,启动实验动物管理立法调研工作。开通科技文献共享网,推进科技文献共享。

三是加快推广应用创新方法。与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相结合,面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型企业,开展创新方法试点应用。成立创新方法研究会,以数字化技术促进创新方法推广与应用。面向广大青少年和儿童宣传普及创新方法,培养创新兴趣,提高创新思维和能力。

(六)加快推进科技合作

科技合作要树立大合作、大科技的理念,高起点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夯实合作基础。针对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重点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全面分析整理国内的院士、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等院校一级学科和国外相关专利等科技资源情况,通过实施科技合作支撑计划,服务好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化院士工作站建设,与院士合作开展更多项目,转化更多科技成果。全面加强与中科院的合作,力争尽快建设中科院山东分院。适时召开与中国工程院的高层次合作会议,开展与中国工程院的新一轮战略合作。全面加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合作,重点深化区域规划设计、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合作。

(七)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原则,强化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以延揽人才,突出支持参与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和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突出科技人才在科技计划实施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做到引进一个领军人才、组建一个创新团队、孵化一个科技项目、兴办一家高新企业、带动一个新兴产业。做好高层次创新人才建设工作,积极参与“泰山学者”工程、引进海外人才“千人计划”和省“万人计划”等工作,加快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向山东聚集。继续做好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为基础研究领域人才提供支持。完善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建立符合人才队伍成长规律的体制机制。大力弘扬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发扬学术民主,倡导百家争鸣,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八)加快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

为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及其金融配套政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技部等五部门印发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联合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并选择国家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市)、创新型试点城市等科技金融资源密集的地区先行先试。试点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为从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这是我省科技发展的一项重要机遇,是短时间内快速增加科技投入的一项重要选择。我省将积极争取进入国家科技和金融合作试点行列,并与交通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开发科技金融产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同时,有条件的市或高新区要探索建立科技银行。

三、深化改革,创新思维,全面实现科技工作各项任务目标

今年是“”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事关大局、事关长远。全省科技系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突破常规,提高新形势下驾驭科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确保20xx年各项科技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深化改革,增强活力。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全省科技工作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努力探索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统筹考虑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基础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等不同要求,对现有省级科技计划体系进行科学梳理和分类,充分发挥科技计划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对科技攻关计划进行合理定位,一方面支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另一方面实现对基础类计划研究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开发。根据省“”科技发展规划,围绕服务科学发展、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提高省科技奖励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充分发挥科技奖励激励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作用。

二是创新思维,整合资源。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首要条件是创新思维。特别是面对我省创新资源较为短缺的状况,更要开阔眼界,树立世界眼光,在全国范围、全球范围内整合科技资源,为我所用。省科技厅系统内部单位之间实现有效沟通,协调一致,资源共享。全省科技系统也要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加强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步调一致推进全省科技重点工作。要摈弃“只有经费才是资源”的观念,积极争取更多国家级平台、品牌,通过平台、品牌凝聚人才,争取各类计划落地。要提升发展的境界,争取更多优质资源。

三是宏观指导,抓好落实。结合山东省“”规划和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科学务实做好我省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确保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思路落到实处。编制省“”科技发展规划,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牢牢把握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注重发展民生科技,以富民强省和建设创新型省份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力度,推动县(市)域经济科学发展。加快修订完善山东省科技进步条例,形成全社会推动科技进步发展的良好格局。

同志们,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攻坚战中,省委、省政府赋予科技工作崇高的使命,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努力实现“”科技工作良好开局,为加快创新山东建设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农历新年即将到来,在这里给各位领导、同志们拜个早年,祝大家猪年吉祥、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科技发言稿 篇5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总结表彰暨动员会议,目的就是对过去一年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大力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特派员,并对今年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动员和全面部署。今年2月份,在全县农村工作会上,县委、县政府对李友林等七名优秀科技特派员进行了表彰,刚才于忠部长宣读了《**年度科技特派员活动实施方案》,王秋华、王志海两位同志做了典型发言,县农牧局介绍了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做法,他们的经验很好,很值得借鉴。下面,我就如何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年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简要回顾

**年9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了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的意见,11月,经县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批准,我县首批35名科技特派员,分别下派到24个行政村及7家企业进行科技帮扶指导工作。一年多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工作目标,以科技服务为载体,充分发挥科技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所进驻村群众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农村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高度重视,规范管理。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科技特派员工作作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科教兴农、提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专门制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了指导思想、选派原则、选派对象、工作职责及有关待遇等,成立了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十分关注科技特派员工作,多次听取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年6月份,根据县领导意见,县委组织部、县委督查室对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明查暗访。大部分科技特派员在工作中切实发挥了扶强扶优、帮贫解困作用,但也有部分科技特派员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县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根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精神,制定了《进一步规范科技特派员管理,推动科技特派员活动深入开展的意见》,取消了未能发挥作用的科技特派员资格,并在全县予以了通报批评,对不适合做科技特派员工作的人员进行了调整,这在全县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当时我在科技特派员现场会上就讲过,我们的各项工作方针措施已定,关键的就是要抓落实,县委、县政府就要首先从不落实的环节、不落实的症结处抓落实,只有解决了这些梗阻,我们的工作才能落到实处。今年,我们的科技特派员工作还是从抓落实着手,两办督查室要在各个环节搞好督查,促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做出成效。

二是明确目标任务,注重工作实效。科技特派员在驻村期间与群众密切联系,通过采取手把手现场讲解、亲身示范指导、入户面授交流、集中培训、出外参观考察等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群众转变了思想观念,增强了科技意识,帮助群众解决了生活、生产、经营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县农牧局科技特派员王秋华入驻**镇郑庄村,她帮助群众分析当前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带领村民到周边参观、学习,建造蔬菜大棚搞蔬菜生产,同时帮助村民培育、组建农产品产销协会,解决农民生产、销售中的难题,群众十分欢迎。蛤泊乡科技特派员王志海入驻鲍子沟村,他积极引导该村发展绿色无公害葡萄,帮助群众做了大量工作,使鲍子沟的葡萄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这些科技特派员都以那种任劳任怨,不辞辛苦的工作精神,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地做了大量的工作,群众是有目共睹的,他们之所以受到群众的欢迎,是因为他们用工作为自己、为县里在群众中赢得了口碑,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三是制定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环境。为了确保科技特派员安心工作,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明确规定,科技特派员下乡期间,职务、工资调整不受影响;人事部门每年单独划定优秀考核指标,由县科技特派员办公室统一使用等。在今年有七名科技特派员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同时,在**年度科技特派员年度考核中,加大了优秀比例。在15名股级科技特派员中,贺成信、顾昭良、王志海、王秋华、杨立新等5名科技特派员评定为优秀档次,优秀比例占考评人数的33.3%。同时领导小组已向县委推荐李友林、郝运国两位科级特派员考核为优秀档次。

总结一年多来我县科技特派员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部分科技特派员服务意识不强,入村开展工作少,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有的科技特派员因工作或选派企业发生变更,已脱离科技特派员工作。为此取消了7名同志科技特派员资格,调整了10名科技特派员回原单位工作;其次,对科技特派员管理还需进一步规范;对科技特派员的培训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切实发挥应有作用。

二、x年科技特派员工作主要任务

**年我县科技特派员工作要紧紧围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合理选派科技特派员作为资源投向农村的新方式,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科技供给与科技需求之间的矛盾,使科技兴县、科技兴农真正落到实处,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今年,科技特派员的选派,采取自愿报名与组织选派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农村、农民急需的科技人员为我县的第二批科技特派员,期限为两年。选派对象重点是县直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在职的农业科技人员以及县直行政事业单位、乡(镇)在机构改革中办理提前离岗的农业技术人员。下派去向重点是我县种植、养殖特色村和发展特色产业有前景的村。县直各有关单位,尤其是涉农部门要切实重视这项工作,组织好本部门的报名工作,要根据各乡镇及需入驻村的需求,结合本部门职能特点选送农村最需求的专业对口科技人员。县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将根据各乡镇需求和有关单位组织报名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派我县第二批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原则上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以真正把工作抓实抓好。

科技特派员工作要立足实际,结合所驻村实际情况,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发展规划。科技特派员进村后,要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在认真了解当地经济、人才、资源等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现状,立足驻点村实际,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村经济发展规划。二是抓好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意识。科技特派员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适时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加大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力度,传授农业高新技术,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重点培养一批农民技术员和科技致富典型。力争每户培养一名科技明白人,户均掌握2-3项实用技术。三是加强科农携手,搞好项目开发。科技特派员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谋划实施一批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要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取得联系,紧紧依托他们在人才、科技、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推进项目启动和发展。要广泛开展同各类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大户的联合,采取技物结合、入股分成、有偿服务等多种形式,共同实施一批开发性项目。四是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科技特派员在指导当地生产的过程中,要大力引进和推广适合当地实际的粮食作物、蔬菜生产、养殖业、林果业等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五是培育科技样板,依靠典型引路。科技特派员要积极探索科技示范的新途径,建立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性强的示范区和典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六是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科技特派员要通过资金、技术入股和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与当地种养大户、营销大户或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努力实现“双赢”。七是广开门路,大力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要把拓展农产品市场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组织各种专业营销协会,引导农民跑市场,畅通流通渠道,解决好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以上七项任务总结起来就八个字:培训、推广、示范、引导。希望大家通过这项工作把科技知识传播到农村、农民群众,为我县农业产业化大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严格管理,加强考核

为了做好科技特派员管理工作,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已制定了《进一步规范科技特派员管理、推动科技特派员活动深入开展的意见》,从制度化管理、培训制度、信息通报制度、下村工作制度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和要求,对科技特派员进一步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一是实施科技特派员下村服务“一本五册一卡”制,即驻村服务时间记录本;示范户登记册、示范基地登记册、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登记册、项目开发和建设登记册、科技培训记录册;村年度科技工作目标管理卡。二是实施科技特派员培训制度。对科技特派员集中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也可以请大专院校的教授授课,同时还要定期组织好科技特派员现场交流学习和外出参观考察工作,以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三是实施科技特派员信息通报制度。每名科技特派员每月至少向科技特派员办公室反馈一篇开展科普宣传、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项目开发与建设等方面的典型信息。四是制定科技特派员下村工作制度。县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对科技特派员每年驻村时间、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工作纪律等提出具体要求,每名科技特派员要根据科技特派员工作职责和总体目标、任务,并结合驻村工作实际,制定自身工作目标任务,经县科技领导小组核准后,作为年终考核依据。两办督查室、科技特派员办公室对科技特派员驻村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明查暗访,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年终进行考评,县委拿出专项资金落实奖励。对确实不能发挥作用的,不仅要取消资格,还要在全县通报。

科技特派员工作涉及面广,要真正抓出实效,让群众满意,任务艰巨,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有派出任务的单位和各乡镇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为科技特派员创造良好条件。宣传、广播电视等部门要大力宣传科技特派员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实例,扩大科技特派员的影响面和辐射面。各位科技特派员也要加倍努力,扎扎实实开展工作,让科技服务真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努力。

科技发言稿 篇6

各位领导、同志们:

正当公司上下深入贯彻落实能化公司年度工作会议精神、誓夺“首季满堂红”之际,能化公司科技大会今天隆重召开了!这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方针,动员全体员工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立足矿井实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加快建设和谐平安能化公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此,我代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工作者,向一直关心、支持科技工作的能化公司和兄弟单位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贵州煤炭资源丰富,但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煤层瓦斯含量高,甚至多数主采煤层还具有突出危险性。我们进入贵州开发三年来,针对贵州特有的成煤环境和地质条件,紧紧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依托科研院校,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三软”煤层支护技术、斜井支护技术、瓦斯涌出规律等研究。

安全揭露了突出煤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突出煤层中进行了安全掘进。煤矿按时实现了试生产,小矿顺利通过了生产验收等。回顾过去,我们在矿井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譬如矿两次瓦斯突出和公司的瓦斯燃烧,表现了我们在技术管理上不严不细,在技术手段上还比较落后,思想上不够重视。展望未来,我们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一是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怎样提高矿井地质勘探手段,为合理布置采掘工作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煤层突出危险性严重,怎样提高突出煤层的单进。

三是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如何利用物探、化探等先进科技手段摸清矿井的富水和含水情况。

四是现有的一些行业规范、细则已经严重滞后于现场的机械化生产程度,怎样防止综掘工作面突出事故。

五是如何提高低透气性煤层的抽放效果等。所有这些面临的课题和难题都需要我们尽快去解决。现代先进煤矿企业已经开始从机械化向自动化方向转型,我们怎样在高瓦斯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自动化生产已经成为亟待攻克的难题。所有这些,都需要广大科技工作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课题,我们一定要乘首届科技表彰大会和首届职工岗位技能比武的东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力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兴企战略,不断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竞争力,实现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目标。

一、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以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和矿井科技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建设质量效益型高产高效矿井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全面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攻关步伐。

总工程师是企业科技管理的第一责任者,我们要在党政的领导下,团结广大职工,带领科技工作者,建立健全各项科技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等各类技术行为,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积小胜为大胜,集小成为大成,增强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科技管理是一丝不苟的,不能有半点虚伪,必须做到深、严、细、实。

细节决定成败。在技术管理上,只要有一个细节想不到或现场落实不到位,小则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大则矿毁人亡。从国内许多煤矿重特大事故可以看出,他们不是因为投资、设备、人力跟不上而出事故,而是因为技术管理不细、不严所致。

科技人员要发扬不畏艰难、甘于寂寞、淡泊名利、以苦为乐的精神,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加快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步伐,努力把我们的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企业的发展,依赖于科技进步;科技的进步,依赖于人才。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和“人才兴企”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岗位培训和教育,造就一批行家和能手,切实解决安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要抓好人才的培养工作,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到淮南、松藻、神龙等一些先进企业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请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来公司授课,让大家掌握最新的科技手段,依托大专院校创办各种学习班,提高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扎实开展好“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鼓励职工自学成才,着力培养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文化技术知识,适应岗位变化要求和煤炭资源开发建设需要的各类知识型职工。

要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同时把“创争”活动和职工素质工程、劳动竞赛、安全生产、技术技能比武等活动,与公司发展要求紧密结合,与能化公司的中心任务紧密衔接,通过多种途径,锻造人才。以优惠政策吸纳优秀人才为我所用,认真采纳科技人员合理化建议,并将懂技术、会管理的科技人员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工作上出成绩、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为人才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大搞群众性技术创新,促进矿井安全生产。

理论来自实践、实践来自基层。科技工作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今后两年科技工作应放在小改、小革、小发明、小创造上,进一步调动全体员工特别是科技工作者大搞“四小”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各单位完成的“四小”成果,及时核实评议,对符合申报专利条件的,积极推荐申报专利,并大力推广应用,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少投入、多产出,为矿井发展做贡献。

四、大力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走科技兴企、高产高效之路。

一是倡导“拿来主义”。学习借鉴其他煤矿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结合本单位实际,消化吸收、改进提高,为我所用。

二是产学研密切结合。紧紧依托科研院校,加强防治瓦斯、防治水和支护技术的研究。

三是重装备、重投入。大力引进先进设备和科研手段,加强矿井地质、瓦斯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积极探索高瓦斯、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模式,突破制约矿井高产高效的瓶颈,实现企业产能规模和效益规模。

五、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数字化”贵州能化。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是大型企业集团信息时代的要求,是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牢牢把握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构筑强大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的收集、传输与共享,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快企业内外部信息交流速度,增强应变能力,实现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和数字化。

六、确保科技资金投入,管好用好科研费用。

科技投入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保证,财务部门要保证科技资金的正常提取,特别要保证关键技术、重点项目的实施。

要积极拓宽科技资金投入的渠道:

一是要充分利用瓦斯发电及CDM清洁能源发展机制项目所获得的资金,反哺瓦斯治理。

二是争取政府部门、集团公司的资金支持,用好国家对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

各位领导、同志们,回首过去我们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面对能化公司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旗帜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实施自主创新,不断开创科技事业新局面,促进矿井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做强做大能化公司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科技发言稿 篇7

同志们:

这次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统一思想、调整思路,研究部署明年的科技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吴新雄省长作出重要批示,省纪委尚勇书记为与会同志作专题讲座。 等一会, 王海厅长将对具体工作进行部署,请同志们结合各自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科技战线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坚持科技创新与科技普及相结合,积极实施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重大科技行动,科技事业稳步发展,科技创新亮点纷呈。一是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取得新成效,整合 2 亿元资金支持的 32 个项目进展顺利,对全省优势产业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二是科技大开放取得新成果,争取国家项目 337 个、资金 3.36 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了 43% 和 55% ;以科技支撑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中心议题的部省会商取得圆满成功;参加第十届深圳高交会,签约项目资金 22 亿元,为历届最好水平;承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知识产权成就展和江西科技创新成果展引进项目 79个、资金 49.2 亿元,成效明显。三是 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 四是高端人才培养取得新进展 , 颜龙安同志成功当选了中国工程院院士,3 位院士后备人才直接提拔为院校负责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科技发展战略和思路符合实际、正确实施的结果,是全省科技战线的同志克服各种困难、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受吴新雄省长的委托,我代表省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20xx 年科技工作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我省的科技创新应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以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培养壮大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和加快形成优势产业、产品、技术的实际成果作为检验科技工作成败的标准。二是 坚持 大开放战略,强化大科技理念,积极争取国家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争取发达地区科技资源为我所用。三是 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主攻大项目、抓好大工程,推进高新成果产业化,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度、显示度。四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加强条件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增强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科技创新在全国的位次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科技需求不断增加与供给不足、科技投入不足与产出率有待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与成果转化滞后、普通人才大量增加与领军人才缺乏等四个方面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因素的影响,20xx年我省的科技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正确选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进一步增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面对当前严重的危机及其带来的严峻挑战,我想和大家一起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战略?

先看这次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据有关资料介绍,二次大战以后,美国和前苏联争霸,投入大量财力用于军品开发,并积极支持其他高科技领域与军事有关的科技活动,研发出了通讯、计算机、互联网等新技术,带动了90 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乃至成为全球新经济发展的引擎。然而,随着冷战结束,美国失去了大量投入军事研发的动力,国家整体科技投入尤其是基础研究投入下降,研发经费每年减少5% ,导致科技进步下滑,经济失去了稳定增长的源泉动力。20xx 年中期,美国经济开始衰退。为刺激经济,美国政府没有选择科技驱动的战略,没有把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放在通过科技创新做强做优实体上,而是过分依赖虚拟手段,刺激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危机爆发已是迟早之事。但危机也使美国政府重新审视科技支撑发展的重大作用。例如,拿出174 亿美元支持三大汽车公司渡难关的严格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实施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研发生产电池和油混合动力的汽车。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出了大力支持科学研究的一揽子计划,包括在未来10 年,投资1500 亿美元重点支持新能源发展,基础研究经费翻一番,永久性实行研发税收减免计划,等等。

再看我们国家是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目标,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中央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这些充分说明:战略的选择是关系国家安危和经济兴衰的头等大事。经济发展必须以实体经济稳定支撑为基础,实体经济的稳定支撑作用来源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活力。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靠什么“变”压力为动力?靠什么“化”危机为生机?靠什么“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的机遇期?归根到底,要靠国家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要靠企业源源不断的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来推动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第二个问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科技战线的同志担负什么样的责任?

这场危机不仅对实体经济产生压力,也对科技工作产生了很大压力。一是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企业纷纷“关、停、限产”,经济效益明显下滑,直接影响财政增收和企业研发的投入。例如受到严重冲击的我省铜产业,凡是技术含量低、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粗铜生产企业基本停产,十月下旬前,铜材加工企业大部分处于半停产状态。二是国际市场需求显著减少,我国传统的竞争优势逐步减弱,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对科技创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据统计,1 —11 月,省属国有企业虽然总体上赢利,但增幅比1 —10 月下降了13.2%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去主要靠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低劳动力成本等传统优势形成的低质量、低水平的竞争力,根本无法抵御金融风暴的冲击和激烈市场竞争的压力。而目前我省省属国有企业平均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5% ,与创新型企业要求差距甚远。三是危机使国际间的科技壁垒进一步加强,企业赖以生存和抢占市场的新技术难以得到,对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提出了更高要求。江铜集团公司新上10 万吨铜板带项目,非常希望引进美国奥材公司、荷兰奥托昆普公司、日本住友公司等世界一流的技术,但这些公司有的明确拒绝,有的以种种理由拖延。四是随着经济多年来的粗放方式增长,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对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呼声越来越高。据江钨集团介绍,受危机影响,公司现在生产的中低档产品APT ,订单显著下将,每吨售价几万元,存货已达几百吨。而技术含量较高的钨硬质合金挤压型棒,虽每吨售价几十万元甚至一百多万元,但产品仍然供不应求,明年的订单都已接满。同样的市场,面对同样的金融风暴,为什么有的产品变成了库存、订货单变成了退货单、身价“跳水”;而有的产品供不应求、订单应接不暇、身价稳固,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实现了产业升级。

分析金融危机给科技工作产生的压力,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提高创新能力,是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工程;是做强企业、做大产业、解决群众就业问题的民心工程;是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抢资源、抢市场、抢订单能力的重点工程;是扩大开放、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赢得良好外部发展环境的纽带工程;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程!全省科技战线的同志们都是这项伟大工程的建设者,担负着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时不我待,义不容辞!

第三个问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应当确定什么样的科技发展思路?

这次金融危机,虽然直接的原因是次贷衍生产品的泛滥,但深层次的根源,还是20 世纪90 年代后,美国始终缺乏足够的创新成果来支撑新产业兴起,导致经济增长乏力。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科技创新才能支持产业兴起和提升,才能保持经济增长不竭动力的角度审视科技工作,用全球化理念、世界性眼光、国际化视角谋划和部署科技工作。不仅要把科技创新与当前的扩内需、上项目、调结构、保增长的政策要求结合起来,更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全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加快有江西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形成我省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

有江西特色科技创新体系是不是应该有这么几个特色,在此提出来与大家共同研究:

第一 ,更加注重开放。经济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化解危机、实现科技创新也应该是全球性的。建设大开放的科技创新体系,才能真正“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利用世界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 ,更加注重为企业、园区和产业化服务。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价值在于为优强企业、优势产业和做大经济规模服务。宜春的“科技入园”、“科技进村”为服务企业发展、产业聚集和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尤其是科技服务“五入园”措施,深受园区企业好评,起到了不断聚集企业、人才、资源、项目、信息的作用。他们的经验启示我们:园区是企业发展的摇篮,产业是企业发展的依托,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靠什么抢资源?抢市场、抢订单、抢人才?靠的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这个平台!资金、技术、项目、信息随着人才走,人才随着什么走?人才随着创新的企业、创新的平台走!因为那里有他们发挥作用的舞台!

第三,更加注重发挥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人才是创新体系建设之本。创新体系是创新人才的“吸铁石”、健康成长的“营养地”、充分发挥作用的“大舞台”。只有源源不断出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的科技创新体系,才是真正充满生机活力的体系。因此,一定要把吸引、培养、使用好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创新人才的作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四 ,更加注重形成网络。我省科技资源相对匮乏,而且条块分割、自我封闭较为严重。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必须整合资源,使各类科技条件平台、研发机构、科技服务中心、中介组织、投融资体系联成网络,加大交流合作和优势互补力度,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集成创新、协作创新格局。要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发挥其在网络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强科技研发机构、基础条件平台科技服务中心建设,发挥其在网络中的纽带作用;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城、特色产业基地和科技园区建设,发挥其在网络中的支撑作用,使之成为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载体、带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前沿阵地。

二、进一步落实科技创新工作措施,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成效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使我们明确了战略、明确了责任、明确了思路。从我省实际出发,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成效,关键是要狠抓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

第一,加快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

加快推进步伐,着力点在“四个提高”上:一是提高在建项目推进速度,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使项目尽快达产达能。承担项目的地方和单位要定目标、定进度、定时间、定责任,形成项目实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二是提高服务质量,主动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健全和完善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加强调度和跟踪检查。四是提高产品抢市场的能力。危机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机遇稍纵即逝,产品如果不能尽快占领市场,就会丧失先机,产业化就会失去意义。

确保实施成效,着力点则在“三项机制”上:一是健全完善项目评审机制,坚持“部门推荐、专家评审、综合平衡、好中选优”原则,强化评审机制,确保达到标准的项目优先列入重点扶持范围。二是健全完善扶持投入机制,加大科技资金整合力度,重点进行开发性、先导性、基础性投入。三是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动态跟踪,严格年终评估,严格按要求兑现奖惩。

第二,加快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按照“明确方向、把握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完善体制、健全制度;突出服务、激发活力;政府主导、多方共建”基本原则,坚持地方需求与国家布局相结合、自主经营与政府支持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将条件平台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主要是 “四个一批”:一是筹备争取一批,抓紧做好新余国家光伏产业材料产业化基地、LED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红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生猪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中药国家级生产力中心筹备组建工作,力争在2-3 个领域实现突破。二是加快建设一批,围绕高校重点学科和科研院所优势研发领域,组建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大力支持我省优势领域、主导产业、产业集群和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工程中心,组建研发团队。三是开放共享一批,按照“全面开放、有偿使用、政府补贴”的模式,促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学开发自有平台,最大限度地提高省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社会使用率。 四是引进联合一批 ,学习广州科学城的做法,对国内外研发机构到我省建立分支机构的给予奖励,并享受用地、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

第三,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基础建设。

落实“一个成果”、开好“两个会议”、处理好“三个关系”。落实“一个成果”,就是落实好20xx年部省会商成果,加强与科技部相关司局的对接,切实做到项目落地、资金到位。开好“两个会议”,就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指示,抓紧做好“国际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和“江西省科技项目、人才、技术对接会”筹备工作,以此推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项目 。处理好“三个关系”,就是要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处理好重大科技项目和条件平台建设的关系,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通过抓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推进条件平台建设,通过建设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平台,吸引、支持、扶持更多的科技创新项目;处理好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关系,通过理论研究的指导和实践探索的检验,把握以科技创新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处理好聚合功能建设和辐射功能建设的关系,使区域内外的科技资源能有效聚合起来,使区域内的创新能力和成果能有效发散出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第四,加快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

在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依靠技术创新的中小型科技型企业成长周期非常短。因此,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必须快。一是在对象上,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尽快帮助提高“四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持续赢利能力。二是在资金上,加大创新基金投入力度,加大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创新项目支持力度。三是在服务上,围绕特色产业园、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一批技术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各项科技配套服务,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当前困境,步入良性发展快车道。

第五,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

一是 以水稻、果业、油茶和生猪产业的重大战略产品研发为重点,组织科研力量联合攻关,力争在关键技术、名牌产品上有新突破。二是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设计和筛选生态农业项目,在生态养殖、面源污染治理、红壤改良及综合开发等方面,建立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三是通过实施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促进我省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和农村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四是引导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主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中心,增强持续创新能力。五是加强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发挥其在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广农村科技成果中的积极作用。

(六)加快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队伍,是提高我省创新型能力的根本保障。当前,一是抓住危机带来的“人才抄底”机遇,有的放矢,加快引进步伐,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二是以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为抓手,以支柱产业、重大基地、重点科研项目和工程为依托,以股权激励、职称评定、成果奖励、知识产权保护、政府津贴等政策措施为手段,重点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物、科技骨干和创新团队。三是加强培训,广泛开展“双培”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尽可能更多地把科技工作者培养成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把懂经营、善管理的领导培养成科技素质较高的人才。四是进一步创新人才选用和激励机制。不重资历重能力,不拘一格选拔使用好科技人才。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保护知识产权,鼓舞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充分体现科技人员的劳动价值。

三、加强对科技工作领导,进一步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切实把科技工作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认真研究推动本地、本部门科技进步的新思路、新举措, 为科技创新提供组织保障。

第一,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一是坚持科技政策在公共政策中的优先地位。 认真落实国家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推进国家和我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相关配套政策及其实施细则的落实,逐步形成包括科技资源共享,促进企业研发、人才激励、公共平台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等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在科研立项、经费支持及评价体系方面向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倾斜。积极实施扶持自主创新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政府采购制度。二是强化科技投入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共科技投入机制,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重点加强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公共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加强对企业和社会投入的引导,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基金和担保机构,完善相关政策保障,拓宽科技投融资渠道。三是完善政府领导联系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制度。坚持和完善“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制度,各设区市、县(市、区)的每一位政府领导都要负责抓一项科技创新项目,为项目推进排忧解难,建立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的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确保重大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二,进一步完善对自主创新工作绩效的考核制度。

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对项目的立项、审批和管理进行优化和改革,不断提高科技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对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情况的调度、监督和考核。加快研究科研院所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制度和办法,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规范薪酬激励措施,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年度科技投入的量化考核,抓紧研究对科技投入的量化考核办法。落实考核目标、考核措施、考核责任,强化各级主要领导的科技意识,全面提高我省科技工作的综合绩效。

第三,进一步加强各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自身建设

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对科技工作规律的理性思考。党的xx大报告提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放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位置,对科技部门同志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了,对研究解决科技问题能力提高的要求也更高了。明年初,全省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希望大家抓住契机,自觉学习,加强调研,重点思考和研究几个问题。比如,为什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应该解决哪些突出问题?建设科技创新体系主要采取哪些措施?科技工作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务,有哪些基本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的目标和主要抓手是什么?还有,要注意在调研中发现成功应对当前危机的典型,总结有效应对的办法,宣传创新发展的经验,使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二是提高抓落实的能力。要善于吃透上情、了解下情,创造性地抓落实;善于沟通上下、联络各方、形成合力抓落实;善于遵规守纪、不折不扣抓落实。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全省科技战线的同志要大力弘扬抗冰救灾和抗震救灾精神,迅速融入各类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融入大中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入重点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融入重点科技条件平台、融入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做到带资金、带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感情到一线去,为提高我省创新能力搞好服务。

同志们,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考验,为我省加快崛起、科学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新年即将到来,借此机会,我给全省科技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拜个早年,祝大家新的一年,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科技发言稿 篇8

同志们:

这次全县科技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县委xx届五次全会精神以及县“两会”精神,回顾总结20xx年全县科技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科技工作,统一思想,夯实任务,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发展步伐,推动科技工作再创新局面,再铸新辉煌。下面,我就今年的科技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坚定做好科技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应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形势下,我县仍然实现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加强科技支撑作为“实现率先跨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技术改造,培育新型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 、科技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不动摇,实施“科教奠基”战略,把科技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目标责任制中统一进行考核,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在决策中更加关注科技事业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注重依靠科技事业的发展,在公共财力中确保对科技的投入。始终把引进、推广、普及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不仅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且提升了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先进工作者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使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稳步提高。主要领导能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求出发,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的观念,带头增强科技意识,坚持以科学思想武装头脑,以科学理引领发展,以科学态度观察分析问题,以科学方法指导推动工作,对科技工作中的重大决策、重点任务和重要问题亲自过问,及时研究解决科技工作和科技发展中困难和问题。人大加大了对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的执法检查力度,政协也组织委员对科技工作定期进行视察。科技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得到全面贯彻,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严峻形势下,我县连续第五次捧回“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桂冠。扎实推进了科技工作。实践证明,科技不仅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2 、科技与经济结合日趋紧密。 县委、县政府把科技工作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紧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重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从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凝炼科技工作的重点,一抓到底,促进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农业上实施“良种工程”引进小杂粮新品种 42 个、瓜菜新品种 40 个、杏果优良品种 25 个进行推广,良种覆盖率达到 97 %以上;实施“丰产方工程”,引进推广 30 多项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提高了农业主导产业的技术层次和整体水平;实施“改良工程”,对优势畜产品细毛羊、绒山羊进行了改良,推广“一村一品”特色养殖模式,一大批特畜珍禽养殖技术日臻成熟,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优良品种的引进、先进技术的推广、特色产业的兴起,增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 20xx年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工业上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大技改投入,大力引进推广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新技术、新工艺 30多项,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40 多个,有 6 个新产品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有极高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成为“拳头”产品,有 5 个产品成为“陕西省名优产品”。这些新技术的成功应用,新产品的成功开发,加速了我县传统工业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20xx年科技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2 %以上。

3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加快。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组织科技攻关,争取省“ 13115 ” 产业化项目 1 个,市科技攻关项目 6 个,目前在我县实施的省科技项目 3 个,市科技项目 12 个,项目资金达到 258.5 万元,这些重大科技产业项目的相继实施,带动了我县新兴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科技项目规模虽然小,但它的带动辐射作用大,产生的成果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强。 09 年在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推广过程中,取得了近 60 项技术水平较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科技成果,有一半得到了转化。卫生系统引进创新的 20 多项成果,有 10 项已在临床运用中得到转化,3 项申请国家专利进行保护;教育系统试验创新的 2 项成果在全市中国小中推广,有 1 项申请县科学技术奖励评选;县农业科技人员在新技术引进推广、新品种选育繁殖过程中形成 10 个更新换代的新品种和 10项科研成果均在全县得到推广,其中“动力摧送毒烟灭鼢鼠”成果在全市大面积推广,经专家鉴定为国内首创,效益巨大,推荐参加市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评选;农业机械方面产生的 7 项成果, 4 项申请国家专利并己全部转化为农机产品;在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产生了 10 多项成果,有一半得到了转化,其中糜子黄酒、尚好家免、精梳绒、营养米、铺膜机等 17 个成果转化为产品,己形成了产业化发展的“雏形”。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4 、民营科技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生力军。 至 09 年底,全县民营科技企业达到 7 家,技工贸总收入超过1 亿元,从业人数 200 多人,在我县自主创新机制不健全,政策不到位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施技术创新项目 10 个,创新资金 7000 万元,实现新增产值 1.8 亿元,对全县新技术产业新增产值的贡献率达 80 %以上。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成功范例将为我县培育“四群一园”工业格局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典范。

5 、政府科技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 以“创建”统揽科技工作,使政府科技管理的重心从直接管理项目和资金,转到研究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开发规划、制定政策发规、引导社会力量、创造环境条件、优化公共服务上来,建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管理科技事业的新机制。

6 、科普网络建设进一步健全。 县上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县级部门建起了13 个学协会,乡镇建起了 13 个协会,全县建起了 76 个专业技术协会,组建了由 625 人组成的科普志愿者队伍、由 34 人组成的科普讲师团,这些科普网络的建设,有力的推进了科普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开展。

站在新的起点上审视我们的工作,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县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既往的成绩是我们工作的压力,当前的危机是对我们工作的挑战。尚且我们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一是自主创新的政策不到位;二是科技基础薄弱;三是科技人才严重溃乏;四是科技投入不足,三项费运行不规范;五是技术转移率偏低。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推动我县率先跨越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科技是战胜危机的武器,是实现经济持久繁荣的动力,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困素,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实施“科教奠基”战备,努力推动全县科技工作再创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实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

20xx 年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之年。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世界经济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大的危机常常伴随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每一次经济的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并通过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摧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如今,我县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突出。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更加重视知识和科技的力量,努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新兴产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今年科技工作的重点是:“两保(保票子-科技三项费,保牌子-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科示范县)”“两引(引进技术、优良品种推广,引进人才、项目进行培育)”“两鼓励(鼓励科技发明、鼓励成果转化)”。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抓住机遇,奋力开拓创新,勇攀科技高峰,将科技工作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让科技支撑跨越发展,让科技引领可持续发展。

1 、精心组织,切实制定好科技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今年县政府将要讨论制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乡镇(管区街道办)、各部门要紧抓机遇,制定科技工作中长期规划,一是要及早启动规划制定工作。县上将成立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拿出框架性的意见,落实具体工作方案。希望各乡镇(管区、街道办)、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关注、支持、参与这项重大工作,把“”科技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二是要扎扎实实搞好规划战略研究工作。零六年国家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出台了《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其配套政策,省政府也及时召开了全省科技大会,出台了《陕西省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其相关配套政策,这次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县一直没能召开全县科技大会,已经延误了五年,要认真调研,组织专家论证,精心设计规划战略研究的专题,特别要针对农业科技发展、企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公共科技等战略问题上确定各自专题的总体思路和研究框架,适时提交县委、县政府研究,争取早日召开科技大会颁布实施。三是集思广益,科学决策。要充分发挥科技、经济、管理、社会等各方面专家的作用,广泛征询、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要通过制定规划,深刻认识我县科技发展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真正弄清我们在哪些方面是特色的,重点的,一般的,凝练出我县优先发展的科技专项,进一步梳理我县科技与经济更紧密结合的制约因素,确定科技发展方向,明确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作思路、战略举措和着力点。总之一句话,要把规划工作设计好,组织好,落实好。

2 、加强科技项目攻关,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开发上取得新突破。 要进一步凝聚重点产业,选准重点技术领域,从产品入手,从关键技术攻关入手,力争 2-3 个项目进入省“ 13115 ” 产业化项目之中, 5-6 个项目进入市科技攻关项目之中,通过项目带动,着力提高产品和产业的竞争力,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开发上取得新突破。工业科技要围绕“一个支柱、多点支撑”的结构调整布局,突出技术集成和技术创新,组织石油企业联合石油院校、大型企业,针对提高原油采收率、降低递减率进行科研攻关,有必要时,要召开我县首届石油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专题进行研究部署。“四群一园”企业要加强新材料、高效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农业科技要重点抓好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绿色农业的重大技术攻关,各乡镇(管区、街道办)、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特色农产品加工、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研究制订主要农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的无公害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选择苹果、绒山羊等重点产业,建立标准化综合示范基地。社会发展要围绕我县人口、资源、环境、全民教育、公共卫生、食品安全、重大疾病防治等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进行科技攻关,开展试点示范。软科学研究要瞄准产业开发前沿和重大科技经济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政策性的决策咨询建议。

3 、壮大民营科技企业,在科技项目招商引资上打开新局面。 要坚持不懈地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做大做强。第一,各级政府工作的着力点还是创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要及时研究民营科技企业中带有共性、倾向性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帮助民营科技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第二,要积极引进来,走出去,引进技术,引进高科技企业和产品落户志丹,特别要借助“西洽会”、“农高会”平台,组织科技项目推荐和招商活动。要建立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通过举办多场项目对接会等形式,在科技项目招商方面打开新局面。第三,继续帮助有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融资,吸引社会资本,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

4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在创新能力建设上有新提高。 一是逐步建立综合协调、科学合理的科技宏观调控体系。要打破人员、机构、设备的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充分调动全县的科技力量,纵横联合,以强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更多地组织和承担涉及经济社会发展面广、影响深远的科技项目,形成“大科技”的管理运行机制。二是要健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围绕培育新兴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一视同仁地支技他们实施一批科技项目,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建立一批成果转化示范企业,设立一批产业化建设示范基地,开办一批科技培训班,选派一批科技特派员,推动全县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要建立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以科技开发中心为依托,要建立健全技术市场管理服务平台,推动技术贸易和技术转移;要搭建好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科技网络的服务功能;各乡镇(管区、街道办)要完善各种涉农技术站的服务功能,在实用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和农民技术培训等方面发挥好服务职能;要按照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发展和规范相结合的原则,培育形成以各种中介机构为支撑的科技服务体系,整合全县科技资源,拓宽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5 、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工作,在专利技术产业化方面有新进展。 知识产权工作要以加快行业发展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促进企业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制度,防范和突破他人技术壁垒,提升我县企业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示范工作,选择优势产业,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技术转移和扩散,在专利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新进展。要高度关注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医疗卫生及石油开采等方面的成果和技术,鼓励科技人员积极申请专利成果。今年县上要在适当时候召开科技成果表彰大会,对科技成果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在全县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工作氛围。

6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在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上有新突破。 科技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实践靠人才。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把培养、使用、引进人才作为主要任务,不断壮大我县的人才队伍。一是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要给人才创造能干事、干成事的创新平台,以重点产业、重点学科、科技产业化基地、科技项目为依托,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一批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形成我县自主创新的人才高地。二是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要健全机制,加大力度,加快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三是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的力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引进措施吸引一流的人才来我县投资创业,把项目工作同人才工作结合起来,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结合起来,解决好人才需求的错位问题,真正使人才有创业的机会、干事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四是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重点做好完善政策、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努力创造一个拴心留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分配、产权、奖励、社会经济价值激励等方式,鼓励科技人才进入市场创新创业。

7 、 抓机制、建网络,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 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科协工作要点,扎实做好“十抓、二争、二保”工作。十抓既一抓科普知识宣传普及;二抓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三抓科普网络建设;四抓科普阵地建设;五抓科普宣传设施建设;六抓科普典型培育;七抓科普惠农项目申报;八抓学术交流活动;九抓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推广;十抓“四下乡活动”。两争既一是争一个省级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惠农项目,一个科普带头人科普惠农项目;二是争一个国家级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惠农项目。两保既一是原有省级先进,二是保“全国科普示范县”。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开创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完成任务的关键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要做到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确保各项工作抓出成效。

1 、要切实加强领导。 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好科教奠基和人才强县战略的高度出发,加强和改善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关心科技、支持科技、谋划科技,真正做到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要实行党政主要领导科技目标责任考核制,切实做到责任履行到位,工作落实到位。要用创建科技先进乡镇支撑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创建活动,建立定期研究科技工作的机制,把科技工作罢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制定规划凸显科技,工作部署突出科技,力量安排加强科技,真正把科技融入到行业工作和全县的经济工作中去。

2 、要加大科技政策法规落实力度。 要按照省、市科技工作相关精神要求,切实加大对科技法律法规、科技政策的宣传普及和落实力度,建立督查机制,加强对科技法律法规、条例的落实检查,以及对科技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评议,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的良好环境,依法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

3 、要加大科技投入。 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科技投入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科技法规和政策,努力加大科技投入,确保我县科技“三项费”在达到上级要求的基础上稳定增长。各乡镇科技经费也要纳入本乡镇财政预算;县直相关部门都要安排一定的科技经费。科技“三项费”要重点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要引导企业、社会和金融机构增加科技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争取上级科技计划专项资金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格局,打破科技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制约,促进科技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4 、是要加强协调配合。 县科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主动落实好县委、县政府赋予的各项职责和任务。县科技主管部门要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大局,充分发挥好第一生产力的先导作用。认真履行好全县科技工作的参谋、协调和综合管理职能。县农业、农机、畜牧、林业、卫生、人劳、教育、环保、计生、粮食、财政、金融等部门要根据分工,做到政策和经费主动向科技倾斜,为科技进步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宣传、广播电视等部门要大力宣传科教兴县战略,不断加大科普工作宣传力度,积极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共同促进我县科技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和支撑。贯彻落实县委xx届五次全会精神,建设全国百强县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强科技工作。希望我们大家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努力推动我县科技工作再创新局面,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科技发言稿 篇9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落实省市科技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年的科技工作。首先,我就全县的科技工作先谈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等一下徐立县长和科技局国平局长还要作具体布置,请大家按照他们的部署安排做好今年的工作。

一、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党的xx大报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就是要转变现有的生产方式,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县委也高度重视科技工作,20xx年12月11日我县新一届县委产生,12月12日紧接着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全县科技大会,在家的全体四大家领导都出席了,国家到现在还只开过四次全国科技大会,而我们召开的那次大会是第五次,说明县委很重视科技工作。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竞争资源还是人力?都不对,竞争的是科技,竞争的是科技发展能力,竞争的是科技创新能力。日本一个小小的岛国,没有很多的资源,人口只有1.27亿,但他们的GDP 20xx年底是4.9万亿美元,我们号称物产丰富、地大物博,人口13亿多,GDP总量却只有2.6万亿美元,只有日本的一半,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20xx年他们的GDP总量是13.22万亿美元,是中国的5倍多,产生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科技落后,所以xx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而且把它放在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八项措施之首,希望大家回去看一看xx大报告中的原文,好好领会一下。20xx年是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落实年,是我们融入武汉城市圈、着力建设"两型社会"的起步年,是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实现跨越提速的关键年。如何实现跨越,消耗资源是不行的,要大力发展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对我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二、要切实做好科技工作

现在大家都在提科学发展观,提提口号容易,但是如何在具体工作中去落实,就需要我们下功夫了。我们所处的地方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发展就会有千差万别,我想首先要解决的还是思想观念问题。

(一)自主创新,谁是主体?我认为企业应该是主体,以往一提到研究、创新,大家总认为是科研机构的事,我们应该改变这种认识,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我县天雄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实施自己的专利技术生产"径向密封式汽车动力转向油罐"后,市场得到迅速拓展,产品深受福田、东风、华菱、宇通、柳汽等多家知名汽车厂家认可并出口到印度等国家,受到热烈欢迎,现在年产值已达到亿元。目前他们正在申报省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还要动员它到中小板上市,融资扩大规模。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它应该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创新,应该知道如何应用创新成果。

(二)要抓好成果转化。刚才我们表彰了六家成果转化应用得很好的企业。现在东部的技术、设备、产业在向中西部转移,有些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我们再去研究,得走不少的弯路。我们该怎么办,把别人的拿来,实行"拿来主义",在它们的基础上去创新,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技术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这方面,我县科技特派员工作是一个亮点,科技特派员在成果应用转化上起了带头作用,仅20xx年就引进农业动植物新品种近30个,引进种、养、加新技术新模式20多个,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9项,其中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承担UNDP资助计划项目6项,科技特派员自行开发项目8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科技成果的引进和推广,科技开发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了农业技术进步,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希望我县工业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引进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三)加大科技投入。县政府每年财政预算对科技有部分投入,靠这一点行吗,肯定不行,每个企业撒一点,起不到多大作用。我们只能有针对性地向一些优势企业倾斜,其他企业怎么办,等明年后年我们有资金给你的时候再动行吗?再说我们给你的只有一点启动资金,大笔的资金还得你们自己想办法。那为什么有些企业不愿投入,我想主要是意识有问题,科技意识淡薄,嫌科技投入见效慢。当然,科技投入,不会像企业生产的流水线那样,这边刚刚投下原料,那边就有了成品产出。但是要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有投入,就有产出!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高瞻远瞩,少一点大轰大嗡,多一点润物无声,坚持不懈地投入,积少成多,你的企业就会不断壮大。

(四)加强领导。首先各级领导、科技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的学习,现今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作为科技的主力军,要不断地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其次各级领导要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克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不要认为科技对自己的政绩没有很大的显示度,科技进步了,企业发展了,人民生活富裕了,你的工作好搞了,你的政绩就有了。县科技局要不断改进对科技工作的指导,加强对科技进步工作的考核力度,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组织好对各级的科技进步考核。各级领导要始终把科技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把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一把手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一把手要抓第一生产力。

同志们,这次会议开得很必要,将对我县今年的科技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精神。会后要针对各自不同的行业特点,抓好各领域的科技工作,提升科技对我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希望明年召开科技工作会议时,全县涌现出更多更好的科技典型。

科技发言稿 篇10

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

学校第三次科技工作会议即将胜利闭幕。这次会议对于全校师生员工进一步深刻领会科技工作的神圣使命,准确把握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着力深化科技工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学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奋力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老师们知道,上半年我们胜利召开了第三次党代会,学校党委认真学习调研、凝聚师生智慧、反复研究论证,作出了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提出“开启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奋斗目标。我曾多次强调,这一奋斗目标在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现在,目标已经确定,关键在于落实。不抓好落实,任何宏伟的蓝图、美好的愿景,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建设研究型大学,任务非常艰巨,涉及到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从哪儿入手?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意见高度一致,就是把科技工作作为转型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所以,我们把转型发展的第一个条线会议确定为科技工作会议。

今天上午,袁校长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学校科技工作五年来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深刻分析了科技工作在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我完全赞同。刚才,几位同志的交流发言,非常感人,听后很受启发很受鼓舞。在分组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总的来说,这次会议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开得很成功。在此,我和袁校长一起,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学校科技工作、事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作出无私奉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关于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科技工作,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明确使命,充分认识科技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的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高校科技创新活动与高等教育质量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我们要充分认识高校科技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一,做好科技工作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党的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抉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今年 9月,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在学习会上指出,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有助于加快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家知道,高校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重要源头,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相关统计显示,近 10 年来,高校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承担“ 863 ”项目三分之一以上,承担“ 973 ”项目三分之二以上,每年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国家科技三大奖中占 50% 以上,高校发表 SCI 论文数占全国的 80% 以上,高校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国的55% 左右,横向科研经费十年增长了 4 倍占总拨入经费的 3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校科技创新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高校科技工作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当前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紧紧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牢抓住国家科技发展的“黄金期”,自觉承担起高校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做好科技工作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部,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研究显示,美国拥有 120 多所世界一流的大学,这些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是依靠其强大的科技创新来实现的。大家知道,高等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研究的支撑。一所大学的科研质量、科研实力、学术水平决定了这所学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可以说,科学研究是目前高校最丰富的资源之一,是支撑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强大动力。当前,迫切需要我们推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有效协同,使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社会服务的资源,实现科教结合。只有实现了科教结合,科学研究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促进育人氛围的优化和学生科研水平的提升、促进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最终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三,做好科技工作是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 党的强调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样,对学校来讲,要实现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就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支撑,牵住了这个牛鼻子,就走好了先手棋,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从世界范围看,研究型大学都具有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依托科技创新,他们形成了一批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学科及研究领域,产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培养了大批杰出创新人才。可以说,没有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就难以培养出高素质创新人才,就难以培育出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就难以支撑高水平学科(领域)的形成。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工作对学校事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推进学校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于今后一段时期学校的科技工作,袁校长已经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这里不再重复。我要强调的是,科技工作要认清发展形势,瞄准科技前沿领域,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突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我校科技工作水平。

一是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 袁校长在报告中提出科技工作“做大体量、做亮特色、做高水平、做强能力”四个方面的总体要求,我非常赞同。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做高水平和做强能力。大家知道,基础性、原创性的研究在科技竞争中具有制高点的地位。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是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重要源头。可以说,原始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是检验我们能不能跻身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准。怎样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就学校来讲,要面向国际学术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要敢于面对一些难题甚至是世界级的难题,加强基础性研究。要重点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杰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重大合作项目上下功夫,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高端平台上下功夫,争取在基础研究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产生一批原创性、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二是瞄准重大需求协同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国家提出了 20xx 年前高校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其中有“三个转变”:高校科学研究要超越学科导向,逐步向需求导向为主转变;科研组织要从个体、封闭方式,逐步向开放、协同的机制转变;科研要素和资源要突破孤立、分散的制约,逐步向汇聚、融合的方向转变。通过这“三个转变”推进高校科技发展方式的根本改变,从而提升高校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支撑教育质量提高的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我从这“三个转变”中提炼出两个关键词:需求和协同。这两个关键词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就是坚定不移地推进“ 20xx 计划”。目前,国家相关部委把“20xx 计划”作为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总抓手,放在各项重点改革任务之首。据了解,国家将在 20xx 年之前建设 80 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去年首批认定了 14 家,今年认定了 24 家,目前江苏高校共牵头 5个。就我校研究型大学建设以及在全国所处的位置来看,我们应当有一席之地。因此,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目前,学校已经获批 1 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和 1 个省级培育中心。“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今年也曾奋力冲击国家级中心。下一步怎么办?就是我刚刚提到的两个关键词:需求和协同。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的第一标准是:国家急需。我们已经获批的省级中心、培育中心还是准备筹建的中心都要切实领会“国家急需”这个第一标准,首先要充分证明我们所建设的中心是真正的国家急需,要系统思考国家急需什么、我们的优势是什么、预计取得哪些显著成果,从而真正破解行业、区域等最急需解决的难题。其次,要加强协同,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汇聚队伍,不断凝练、组织完成重大协同创新任务,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来证明我们能牵好这个头。做到这两点,我们的协同创新中心才能成为“国家急需、制度先进、水平一流、贡献突出”的中心,才能不断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才能大力助推学校研究型大学的建设。

三是突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是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根本保障,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才资源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对学校来说也是如此,我们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作为科技工作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源泉。因此,我们要以更大的气魄和胆略招揽高层次人才,要改革人才选聘和培育机制,尽快实现院士的突破,要集聚更多的长江、杰青、千人等高端人才。要创新人才管理机制,采取与国际接轨的模式,实行“一人一议”、“按水平定薪”和“聘期考核”等,确保能承担重大项目,产出重大成果,培养杰出人才。要创新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途径,推进“大师 + 团队”模式,形成“以人才引人才”的集聚效应。要大力培养学术基础扎实、发展潜力突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人才梯队,不断增强科技工作持续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四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加强学校科技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大家知道, 20xx 年以来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在重大科技项目、国家级科技奖励、高水平科研论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这都得益于前些年我们科研政策和制度的调整。因此,在学校事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技工作要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服务社会发展能力以及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挖掘潜力激发活力。去年以来,国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制度和政策,比如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若干意见、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整合 973 、 86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等)、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和科技报告制度、修订科技成果转化法律法规等。我们要尽快熟悉、理解、吃透这些最新政策的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学校党委会已决定,请袁校长牵头,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按照“继承、完善、创新、提高”的原则,进行新一轮规章制度的修订完善。这里我着重强调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改革。今年 3 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这一《意见》在科研项目分类管理、经费预算、结余经费使用、劳务费开支、科技成果处置收益、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等方面对高校科技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同时也为解决高校科研“重申报、轻管理”、完善科研监管体系等提出了明确任务。广大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工作者都要认真学习研究,主动谋划我校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二是进一步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去年 11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对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新世纪人才、创新团队、科研奖励等评价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进一步突出质量、贡献和能力提升,突出科研和经济、教育教学的紧密结合。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完善我校科技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健全科技评价制度体系,把科研人员引导到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上来,引导到加强技术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引导到促进教学提升教育质量上来。三是进一步推进专职科研机构的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校已有的几个专职科研机构已成为学校科技工作的排头兵,为学校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作出了很大贡献。今后,我们要继续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创新需求,整合学科、学院和科研团队的优势与资源,继续组建一批校级专职科研机构。各学院也要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突破点,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成立相应的院级专职科研机构,在全校形成科技创新工作的新格局。这次会议后,学校会尽快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修改出台相关科技政策。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科技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学校科技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的系统工程,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全校上下要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努力实现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要从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高度,紧密结合国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学校“十三五”科技工作发展规划,不断创新争取大项目、建立大平台、产出大成果的思路和举措。要围绕科技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加强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科技工作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各部门、各学院、各科研机构、各学科要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特别是科技条线要更新观念,完善职能,改进方式,要组织好重大项目平台成果的申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技体制机制的改革上,放在科技工作的规划引领上,放在寻求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合作上,实现学校科技能力和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是营造良好氛围。 我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风正气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科研工作也是如此。优良的学风和学术道德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前提。要积极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营造勤奋刻苦、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形成淡泊名利、潜心学问的科研氛围。大家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育人规律。同样,在科学研究方面,“十年磨一剑”甚至“终生磨一剑”,才能取得突破性成果。我们要培养和发扬这种精神。这里我特别强调两点。一是团队协作精神。现代科技创新越来越显现出交叉、融合的特征,单枪匹马很少成功很难成功,更多的是集体团队的力量,以团队合作、多人共同完成一项科研任务的方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所以,我们要大力培育科研创新团队,团队成员要有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要坚决破除山头主义、文人相轻的陋习,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配合,要在团队的发展中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二是学术道德建设。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恪守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严禁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特别要合理规范使用科研经费。社会对高校的标准更高,标尺更严,不能容忍象牙塔内和科学殿堂中的违规乱纪行为。前段时间,一些高校的个别教授因科研经费腐败而被处理,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要高度重视。全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要严以律己,严格依据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各项规定,合法合理、科学有效地使用经费,坚决杜绝科研腐败行为。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 这次会议是一次系统的部署,下一步关键在于落实,在于“创造性落实”。要进一步理清思路,狠抓重点,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使思路举措变成具体行动,取得实际成效。要进一步加强目标管理、科学考核,建立权责对应、职责明确、奖罚分明的考核激励体系,把科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加强改革,真正建立起有利于组织大项目、组建大团队、创造大成果,有利于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体制机制。相关职能部门要不断改进科技工作的管理和服务,为广大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提供一流的指导和服务。各学院各科研机构、各学科各团队要对照学校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将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层层抓落实,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全校教职工要认真学习领会这次会议精神,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形成“人人有压力,个个争贡献”的生动局面。

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科技工作是学校事业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和关键支撑。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团结拼搏,进一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不断开创我校科技工作新局面,努力为研究型大学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科技发言稿 篇11

同志们:

这次全市科技创新创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分析近年来全市科技工作,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工作,为提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促进富民创业提供强大的科技推动力。会议结束前,市委高纪明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两点意见。

第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全市科技工作紧扣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加快发展主题,深入实施科技“五大工程”,切实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建设,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进程,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得到加强。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立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博士后工作站个。某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发泰州市级以上新产品近项,其中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项;项科技成果获各级科技进步奖,其中省部级项,泰州市级项;组织实施国家、省火炬计划项、星火计划项。知识产权工作进展加快,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成立了知识产权局,被列为全省首批知识产权试点市;专利申请量逐年递增,某年首次突破百件大关,某年达件。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不断加大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力度,目前,我市有省级以上“突贡专家”人,泰州市级“突贡专家”人。近两年共引进本科以上高层次人才多名,大学本科及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在%左右,为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是载体建设取得进展。坚持以企业主题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努力培育有姜堰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重点扶持双登科工园、苏中药业园、曙光工业园、河横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和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国家电化学分析仪器产业基地、省医药农药兽药科技示范基地加快发展。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被批准为省级创业中心,注册项目个,毕业项目个,去年实现销售多万元。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知名度提高,发展速度加快,目前基地内企业增加到家,其中家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家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某年,基地实现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三是贡献份额逐年提高。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年来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家,民营科技型企业家。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在数量上有了飞跃,而且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开发实施年销售万元以上重点新产品个,累计实现销售亿元;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列统企业产值比重达%。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亿元,销售收入亿元,利税及利润分别为亿元、亿元,产销利增幅均在以上,均高于列统企业个百分点以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取得新进展,某年以来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项、省攻关项目项、省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项,新增绿色食品个。

四是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不断加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力度,创新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为广大中小企业和基层干部提供信息咨询、认证咨询、项目包装和人才培训等综合服务。科普活动常办常新,每年组织千余人次科技人员参与“三下乡”活动,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培训和现场咨询。城区各小区普遍设立科普画廊、科普橱窗,成为科普宣传的重要阵地。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科技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全社会科技氛围还不够浓厚,一些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科教兴市的战略地位认识不到位,在寻求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上,思考不深,钻研不透,办法不多。二是科技创新后劲乏力,企业投入意识不够浓;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不突出,对产业优化升级的拉动能力不强;科技中介组织和技术市场发育尚未健全,科技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三是人才短缺、人才流失、人才闲置并存,科技人才占比不高,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现有科技人员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上述问题,严重制约我市科技事业的进步,制约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创新是第一推动力、高新技术产业是第一增长点的观念,切实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从姜堰的产业现状看,我市传统产业比重大,工业以加工型、配套型产品为主,农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科技创新,通过产业结构的战略升级,实现姜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突破发展。同时宏观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也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以科技创新来化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从区域竞争的要求看,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姜堰要在苏中地区后来居上,必须倚重科技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之路。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区域率先崛起,科技工作必须率先突破;发展目标倍增,科技工作必须强力支撑;经济后来居上,科技工作必须超人一筹”的工作导向,以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有力的措施,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努力在科技招商上求突破,在高新技术上求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新跨越。

第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进一步落实科技创新创业的关键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强化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建立起符合发展规律、充满生机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到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争达到,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去年主要任务: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列统工业比重达到,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以上。

──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项,其中省级以上火炬、星火计划项目项,高新技术企业家,高新技术产品项;新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家。

──滚动开发能形成产销万元以上重点新产品项,其中当年投产达产的项。

──组织申报各级科技进步奖项,其中省级项,泰州市级项,组织各级科技成果、新产品鉴定验收项;申请专利件。

──申报并获批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家,泰州市工程技术中心家,与高等院所挂靠共建研发机构家,境外共建研发机构家,新建企业研发机构家、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个。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三个重点,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提速增效

⒈围绕产业升级,重点在新型工业化上求突破。新型工业化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市传统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层次低的现状而言,显得尤为迫切。

要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制造业是我市优势产业,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步伐,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积极启动和实施以骨干企业信息化为支撑,面向相关中小企业的区域性网络化制造体系。汽车关键零部件、机械等行业要深入推广计算机设计、制造等先进技术,深入开展快速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打响品牌,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纺织服装行业要围绕高速化、自动化、工序连续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要求,提升企业装备水平;开发应用纺织品整理先进工艺技术;开发附加值高的功能性、生态型纤维、织物及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其他各行各业都要在压缩落后生产能力、淘汰落后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力推广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重点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工业智能技术、高效节能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和性能,增强企业竞争力。

要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结合我市产业、资源和人才基础,依托骨干企业整合科技资源,重点抓好生物技术与新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仪器仪表及环保等产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苏中药业要以成立医药研究所为契机,利用现代生化技术,大力发展以新剂型中药为特色的新医药;康鹏公司和江苏动物药品厂要积极开发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加快动物专用抗生素、新剂型兽药、中药兽药等新品开发,使我市“三药”产品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双登公司和华美液晶显示器,要加大工作力度,力求在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上有所突破。仪器仪表和环保产业我市也具有一定基础,要加强科技攻关,力争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性技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尽快培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要切实抓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尽管我市企业研发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对照科技创新的任务和要求,仍然远远不够,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各列统企业都要把研发机构的设立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确定机构规模,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重点骨干企业和科技密集型企业的研发目标要定位在重大项目、关键技术、重点产品的技术攻关,以及各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和技术的开发上;一般企业的研发工作应以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的消化吸收,以及技术革新为主,在研发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引导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注意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少、机制活、市场适应能力强的优势,加快新品开发和产品创新,努力形成一批在省内乃至国内有定影响的科技“小巨人”。要进一步加强对研发机构的考核,对成果较多、效益明显的有功人员,加大奖励力度;对迟迟不出成果的要实行黄牌警告,直至淘汰,通过动态管理保证开发工作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⒉围绕农民增收,重点在农业科技创新上求突破。农业爬坡,需要科技助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攻方向,加快科技向农村经济渗透步伐。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广应用秸秆还田、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生态农业技术,有计划地实施一批高效生态农业建设项目。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引进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注重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引进工作,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充分利用已经取得的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加大对河横牌大米、金力乳业、溱湖水产、五叶香丝瓜等农产品的扶持力度,培育特色农业产业。要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吸引更多的外资、民资和工商资本参与农业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使我市农业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要不断拓宽为农服务领域。从注重为农业产中服务,转向注重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从注重传统农业技术创新,转向一、二、三产业统筹互动和整体集成;从注重资源开发技术,转向注重产业开发和市场拓展,努力加速农业的市场化进程。

⒊围绕富民创业,重点在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上求突破。富民创业工程是全市各级工作的一条主线。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市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活力渐显。上半年,全市新增注册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为家和家,同比分别增长%和%。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民营科技型企业是民营经济的精华,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业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应该成为民营经济的支柱和骨干。抓住了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就是抓住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关键环节。目前,从总体情况看,我市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数量少,规模小,创新能力较弱。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措施,扶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

要大力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民营科技型企业。一是领办创办一批。大力鼓励机关、企业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毕业生领办创办各类民营科技型企业。二是改造提升一批。我市民营企业数量众多,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要引导民营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将科技融入传统产业,催生一批科技型企业。三是积极引进一批。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产业基础和环境优势,着力吸引大企业、大集团或高新技术企业来我市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或设立研发机构。四是做大做强一批。加快规模化发展是民营科技型企业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重要选择。要引导民营科技型企业在注重新品开发的同时,重视研究市场环境,研究企业成长的基本途径,学会运用资本运作和其他有效形式,驾驭更多的市场资源,走低成本、高效益的扩张之路。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专、精、特、新的“小型巨人”。

要努力增强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文章,是我市民营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最现实、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要大力鼓励民营科技型企业加强技术力量,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不断提升引进、消化和吸收能力,嫁接成熟科研成果和技术,加快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相关部门要在科技计划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工业结构调整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予以倾斜,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活跃,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益高的企业。同时,要积极帮助民营科技型企业申报各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完善担保体系,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加大信贷支持,千方百计拓宽筹资渠道。

二、构建三个平台,健全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

⒈打造园区平台。园区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建设好科技园区,对于整合资源、提升水平、促进产业发展、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要切实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目前我市已形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河横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两大特色产业基地,成为我市经济的品牌和亮点。汽车关键零部件基地要尽快细化产业发展规划,将配套领域向中重型卡车、中高档轿车转移,从零件制造向部件制造发展。各企业要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确保产品质量,提高附加值。充分发挥产业配套优势,把相关项目的引进作为科技招商的重要内容,拉长产业链,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到年,力争把基地建设成为全省业内规模最大、品牌最响、关联度最紧、组织协作水平最高的产业基地,成为国内汽车关键零部件重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实现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利税亿元。河横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是省“十五”农业重点园区,要放大亮点和优势,始终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食品开发,切实抓好特种种养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的建设。同时,借助溱湖风景区初具规模、人气渐旺的有利时机,加大力度建设观光农业和旅游农业,通过年的努力,真正把河横园区建设成为生态经济的示范区、绿色食品的产业带和旅游观光的风景线,使“全球佳”金字招牌叫得更响。二要加快科技园区建设。双登科工园、苏中药业园、曙光工业园、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起步较早,已初具规模,但总体来看,还是醒得早,起得迟,与周边地区的企业园区相比,差距渐显。“二次创业”是这些园区继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战略选择。要按照规划,加大项目实施力度,以引进项目、资金、人才为重点,盘强实力,做大“蛋糕”,大力吸引国际及上海、苏南等发达地区的产业、企业、项目、资本向园区集聚。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要借助搬迁契机,瞄准创建国家级创业中心,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完成规划和建设工作,确保按时搬迁。要把科技含量高、经济体量大、与我市产业关联度紧密,特别是与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有关的科技项目的引进作为中心的主攻方向,健全项目入选机制和入驻标准,与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互动发展,使之成为与基地配套的专业孵化器。认真研究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管理体制,制定产业化项目管理细则,形成有利于项目不断成长,做大做强的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企业和政府共同运作等多种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模式。大力实施“品种、技术、知识”三大更新工程,努力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新品种的转化基地、新技术的培训基地、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的示范基地。

⒉完善政策平台。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今天会上又印发了《姜堰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实施意见(-年)》、《姜堰市市级专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级相关文件的宣传、贯彻和落实,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探索建立政策实施过程及其效果的监察评价机制,努力在实践中落实政策,在落实中完善政策。科技要发展,投入是关键。要着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意识,督促企业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提足用足研发费用,加大科技投入。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和各重点企业要按照不低于销售额的比例,其他中小型企业和民营科技型企业要按照不低于的比例,提足科技开发经费。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支持力度,确保科技三项费用逐步增长、足额到位。各镇也要按照与财力同步增长的原则,提取科技经费。同时,要加强科技三项费用的管理,集中有限资金,突出重点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加大包装上争力度,争取更多科技项目进入省级以上“笼子”,获取各类贴息和专项资金扶持。充分发挥信贷扶持作用,改进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服务。各金融机构要依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建立相应的授权授信制度,增加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加大对成长中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

⒊培育智力平台。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基石,是科技进步的根本。姜堰的科技工作急需一批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专业技术带头人。要把人才工程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工程,抓紧制订和组织实施人才资源开发倍增计划。千方百计引进优秀人才来我市创业发展。要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切实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提供舞台、创造空间,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使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贡献,获得一流的报酬。大力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发挥其在吸纳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大胆采用“年薪制”、“项目招标制”、“专家组阁制”、“技术岗位薪金制”等形式,构筑企业的专业性人才高地。要把蓝领工程放到与金领工程同等重要的位置,尤其对那些要求较高的技术岗位,要加大培训力度,掌握要领,提高效率,避免因失误造成损失。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鼓励和引导基层农技人员参与农业项目建设,拓宽为农服务渠道,激发创业热情。认真研究解决农业科技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确保稳得住、用得好。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挂靠联合,借脑开发。挂靠的层次要高,把一些重点实验室和课题组,以及国家级首席专家作为主攻方向,以求创新层次和水平的提高。挂靠的形式要活,可以采取技术难题委托攻关,或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也可以资助研发或共建研发机构,实现低成本开发。要抓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积极开展科普文明镇村创建活动,组织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带头参加科技素质培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对农民的免费技能培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种养业水平。充分发挥各类职校、业务党校作用,举办科技讲座和短期培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城镇失业人员的创业能力。继续抓好科普阵地建设,通过新建科普画廊等途径,不断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夯实科技创新的群众基础。

三、营造服务环境,凝聚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科技创新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把科技工作摆到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狠抓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

一要改进方法,转变观念。各级干部必须加强对科技工作的学习研究,找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定位,采取积极的政策,引导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要研究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及时掌握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学习用市场的机制、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来解决问题,着力在谋划思路、完善机制和服务上下功夫,增强总揽经济和科技工作全局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各镇、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研究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围绕倍增目标,落实倍增措施。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求真务实的作风,少说空话,多办实事,集中精力抓好落实。要建立健全科技工作的目标考核体系,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推进科技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三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各地、各部门都要围绕推进科技创新这个主题,发挥各自优势,强化服务意识,形成整体合力。科技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既要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又要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服务。计划、经发部门要加强和科技部门的联系与协作,把科技创新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促使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创新能力。财税金融部门要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宣传广电部门要加大创新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有关部门要加大科技维权力度,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和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社会各界都要重视、关心、支持科技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共同促进我市科技事业加快发展。

同志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工作机遇难得,任重道远。希望各地、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全市科技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姜堰既快又好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科技发言稿 篇12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xx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今天正式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六次全委会、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传达20xx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xx年全省科技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全省科技工作。和段琪副省长将到会指导,并作重要讲话。下面,我代表省科技厅做工作报告。

一、开拓创新,圆满完成20xx年全省科技工作

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规划实施和全面启动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全省科技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科技部的部署和安排,以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为重点,完善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着力实施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创新工程,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巩固提升优势、特色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竞争能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全省科技工作成效

20xx年,省级科技计划支持开发新产品222个,其中重大新产品50个,解决产业关键技术331项,其中重大核心技术30项,新产品的产业化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新增产值208亿元、利税30亿元;新增专利授权212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39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两米级光学望远镜和全球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灵长类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基地;培育创新型企业64户,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6家,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引进高端科技人才9名,遴选省创新团队21个,选拔培养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00名。

1.启动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自主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是提升重点产业竞争力。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创新基地,磷化工、煤化工产业化创新基地,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创新基地,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新的进展。20xx年组织实施了49个重点项目,带动企业投入21.1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74亿元,利税12亿元。“昆明国家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即将获国家科技部认定。世界最大锡材加工中心、锡化工加工中心以及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bga焊锡球生产线的建成,标志着我省锡精深加工产品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云南煤化集团解化公司碎煤熔渣加压气化技术成功应用于15万吨二甲醚、配套20万吨甲醇工程建设,固定床绝热反应器一步法甲醇转化制汽油工艺技术应用于国内规模最大煤变油装置,成功生产出合格的93#汽油产品,实现了利用低热值褐煤生产新能源化工产品的产业化。高温高压飞灰过滤器的成功开发,为50万吨/年合成氨工程关键设备国产化提供了支撑;云维公司实施的粉煤气化技术体现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煤气化技术,采用该技术建设的5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已建成投产。昆船公司开发的机场行李自动分捡系统属国内首创,得到国家民航局的认可。昆船公司开发的多功能自动配送系统获专利授权6项,在青岛烟草公司、合肥烟草公司等多家配送中心成功应用。

二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重点产业及优势特色产业,开展高新技术及产品研究、关键技术开发、重大共性技术攻关,一批高新技术开发项目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xx年,我省首批按国家新标准认定了高新技术企业76家,256家纳入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上缴税费、净利润、出口创汇分别达到了703.7亿元、709.8亿元、124.8亿元、38.7亿元、38.9亿元、14.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26.5%、16.6%、36.4%、5.7%、66.4%,64家高新技术企业年总收入超亿元,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8.2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占外贸出口总额的16.5%。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玉溪高新区、大理高新区4家高新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647.12亿元,同比增长19.8%,实现技工贸总收入968.52亿元,同比增长27.1%,实现工业增加值155.6亿元,同比增长22.9%,实现税收总额43.2亿元,同比增长34.5%。昆明云内动力股份公司开发的增压中冷柴油机为国内首家达到欧ii排放标准的自主创新柴油机产品,具备20万台/年轿车柴油发动机生产能力,成为国内最大的多缸小缸径柴油发动机生产企业之一,自主开发的节能、环保型柴油机达到欧ⅳ排放标准,企业开发和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居国内同行业前列。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存折打印机生厂商,其国家重点新产品pr系列存折打印机已累计销售近70万台,连续20xx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三是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对农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农业新品种35个,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200多项,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新增利税近2亿元。20xx年,省科技计划支持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通过审定23个,其中6个通过国家级新品种审定,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11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1064万亩,平均亩增产40-50千克,增产粮食近5亿千克,增加产值8亿元以上。“”以来省科技计划支持选育水稻新品种17个,示范近500万亩,增产稻谷约2.5亿千克,新增产值4.5亿元。花卉产业创新基地初具规模,20xx年,科技支撑花卉产业实现总产值176亿元。共选育出月季、康乃馨、菊花、非洲菊等花卉新品种(系)100余个,其中获新品种权11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鲜切花新品种占全国总数的80%。认真落实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20xx年,共安排培育特色产业项目252项,选派科技特派员1308名、科技辅导员2071名,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万多期,培训农民近160万人次,配套完善科技活动室1402个,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48个。

四是加强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围绕全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组织实施节能减排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及示范工程项目40项,安排省级科技经费5822万元。通过实施省科技计划项目,全年技术节能超过100万吨标准煤,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8%以上。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吨铝电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铝电解、炭素生产各污染物排放浓度远远低于国家标准排放要求。云天化集团采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低温位余热回收技术,年节能近40万吨标准煤。祥云飞龙实业有限公司的“两段中和+组合膜分离”新技术国内领先,建成了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实现铅锌冶炼废水零排放。

五是培育创新型企业。20xx年,省科技厅联合省国资委、经委、总工会,认定了省级第三批20户创新型试点企业,我省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64户,5家企业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截止20xx年,共安排试点企业条件平台建设和科技计划项目经费1.05亿元,引导企业投入研发经费15.77亿元,银行贷款和主管部门配套资金7.2亿元。第一、二批44户创新型试点企业自建、共建研发平台达到100余个,研发了280多个(项)重点新产品和关键技术;共引进和培养高职以上技术研发人才300余名,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新产品认定等340多项,获授权230多项,制定企业标准70余项;试点企业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15%以上,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降低4%以上,第一、二批44户创新型试点企业20xx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00多亿元,利税120多亿元。

六是强化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支撑。20xx年,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第二期建设开始启动,以中药、民族药为核心,实施了六大推进工程,开展了19个中药、天然药物新药的临床前预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研究和原料药二次开发。颁布实施了154个药材质量标准、188个中药饮片标准。“”以来,支持的新药研发项目中,已有23个获新药证书、13个获临床试验批件,形成了以青蒿素、白药、三七、灯盏花等品种为代表的云药体系。在环境保护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和创新性的成果,“滇池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完成集成技术组合示范工程5项,获专利受理34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获专利授权1项,为制定环境保护规划、有效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昆明市作为全国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顺利通过公安部、科技部联合组织的验收考核。通过组织实施“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工程减隔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使昆明新机场航站楼成为全球最大的使用减隔震技术的单体建筑,为昆明新机场的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迈上新台阶,曲靖市麒麟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科技部验收,陆良县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2.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环境得到改善

一是加强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云南科技创新园选址初步确定,与官渡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科技创新园开发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省科技馆新馆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初步形成了省应用技术研究院组建方案,开展了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云南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及服务平台建成。全球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灵长类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基地投入运行。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107家,其中,10家通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二是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启动了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支持、资助我省企业、高校、院所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及国内著名院所,引进高端科技人才9名。新遴选省创新团队21个,使全省创新团队达30个。新选拔培养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00名,使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总数达到501名,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总数达到266名。

三是科技创新产出成效显著。全年申请专利4089件,同比增长31.6%,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474件,同比增长45.4%;228个项目(人)获得20xx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黄润乾院士获得突出贡献奖。国际天文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将一颗行星命名为“黄润乾行星”。我省7个项目9人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云南省化工研究院的“高效利用反应热副产工业蒸汽的热法磷酸生产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成果已在全国行业内20个企业35套生产装置上实施了技术转让,覆盖了国内生产能力的40%。省农科院番兴明研究员荣获20xx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二)做好科技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20xx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我们的工作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领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科技工作的前提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新一届省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个专题会议就是召开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科技工作。省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启动了“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对科技工作进行了视察和指导。

2.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是做好科技工作的关键

一是充分利用部省会商工作机制,召开了第一次部省会商工作会议,积极争取科技部对云南科技工作的支持,部省会商机制建立两年来,我省共争取国家科技经费6.8亿元。

二是设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云南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联合基金。联合基金总额为每年3000万元,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在协议期内每年分别出资1500万元构成,联合基金针对云南的发展需求,解决云南的科技难题,吸引和集聚全国范围的科学家,开展重大基础研究。20xx年,联合基金共立项支持重点项目18项,由云南省有关单位牵头承担的12项。

三是加强与省级部门的工作协调,强化对州市科技工作的指导。联合省经委、省国资委、省总工会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与省商务厅共同实施科技兴贸工作;与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科学大讲坛”。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科技工作的意见》,对科技富民强县等计划实施备案制,启动州市党政“一把手”科技工程项目30项,总投资14亿元。

四是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计划,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上市,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变压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龙生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已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上市申请。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签定了合作协议,20xx年,省科技计划项目共获银行贷款9.8亿元。

3.深化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科技工作的动力

一是深化计划管理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制订了《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配置办法》等一批管理办法,推进科技计划管理诚信制度建设,强化项目中后期管理,建立项目监理制。创新科技计划项目检查评估方式,工作过程更加简洁、规范、高效,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开展州市之间备案核准制项目的交叉检查,积极开展科技计划项目后评估和绩效评价。

二是加强科技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制定了《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对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申请、执行、决算及监督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实行全额预算、过程控制和成本核算,进一步规范了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管理使用。调整科技经费配置思路,调整优化投入结构,探索多种科技经费配置方式。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加强对政府科技经费监督管理,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20xx年以来立项的89个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查处了违规使用经费的少数项目单位。

4.扩大开放,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是做好科技工作的保障

一是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在不断巩固与发达国家开展高水平合作的同时,努力加强和拓展以技术转移和产品输出为主要目标的对东南亚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成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推动粮经作物新品种、关键技术输出和品种资源引进。举办2期国际培训,在沼气、远程医疗等领域达成多项技术转移协议,成功举办了“中药全球化联盟(昆明)研讨会”和“应对气候变化:中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讨会”。

二是国内科技合作以省院省校科技合作、滇沪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重点,突出企业主体,引进先进技术,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20xx年,省院省校科技合作专项立项15项,省科技经费投入3532万元。举办了“沪滇科技成果洽谈会”,签约金额近3亿元,召开了“‘泛珠三角’区域节能减排专题论坛暨重大技术成果和需求项目推介会”;与香港科技大学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上海—云南技术转移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5.转变职能,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科技工作的基础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取得成效,精心组织全厅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贯彻落实四项制度,制定了《云南省科技厅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实施细则》、《云南省科技厅处室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和《云南省科技厅督查督办工作办法》,加强对省科技厅重点工作和承诺事项的督办检查。强化科技管理干部培训,全年共培训各级各类管理干部1700余人次。

全省科技进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部门、行业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全省各条战线上广大科技人员、科技管理部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科技厅,向各部门、地方、行业的领导和科技管理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全省科技事业付出心血和努力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20xx年,全省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新的成效,但是,按照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和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提出的要求,我省科技工作还存在差距。一是贯彻全国和全省科技大会政策措施力度还不够,推进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工作力度还不强,科技政策落实难度大;二是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障碍和管理障碍依然存在;三是部分州市县对科技工作的认识不够、投入不足;四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意识不强、投入不足。

二、应对危机,努力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传导到发展中国家。这场危机对我国的经济运行造成明显冲击,也对我省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而且,危机影响还在继续加深。积极应对危机,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牢固树立抢机遇、促投资、强产业、扩消费、增动力、重民生、抓生态、保稳定的思想,要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对依靠科技、应对危机寄予厚望,全省科技界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用心工作,发挥科技创新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中的重要作用,为战胜危机提供支持和保障。

金融与经济泡沫破裂,引发了这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和大范围的经济衰退。而依靠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摆脱危机、实现增长的根本出路。目前,通过开发核心技术产品、提升创新能力来应对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产业界共同的理念和策略。我们应当利用当前时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产品创新,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认真分析世情、国情、省情,在应对危机中,也为我们科技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

一是跨越发展的机遇。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重大科技成果往往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与繁荣。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技术革命;1920xx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技术革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能源危机催生了计算机、互联网、合成材料等新科技的兴起,使得美国在八十年代迅速走向经济繁荣;最近一次的信息技术革命,也有力地帮助美国从1987年的经济危机中复苏过来。有专家预测,新的科技革命极有可能在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产生,这几个技术领域都与我省的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关联度很大,在某些领域我省还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在这些领域将孕育一批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新兴产业,我们要敏锐地洞察和把握住机遇,借助新的科技革命实现产业和经济的跨越发展。

二是结构调整的机遇。近年来,我省依靠科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力度持续增强、步伐不断加快,但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自然资源开发的基础上、依靠粗放型的投入和规模扩张拉动、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综合竞争力不强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当前,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正处于攻坚阶段。金融危机对加快我省传统发展方式的转变已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从而加快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将使资本更多的投向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培育一批高附加值、替代能源和降低资源消耗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自主创新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这也对我们科技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三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机遇。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能站到最高点。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种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看到,一些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抵御乏力,而一些科技实力较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却逆势而上,实现了更大的发展。20xx年,在全省出口总额增幅下滑的形势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仍保持了19.1%的强劲增长,也说明了高新技术产业不可动摇的竞争优势。危机中的优胜劣汰,也为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提供了良机。

四是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机遇。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少国际知名大公司、大集团纷纷裁员,这些人才具有较强专业能力,掌握高端核心技术,对我省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吸引核心技术人才及创新团队、进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的大好机会。要创造环境,吸收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滇创新创业,把人才强省战略落到实处,实现大力度、大规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集聚领军人才,建立高新技术人才库,为新一轮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三、真抓实干,全面推进20xx年科技工作

20xx年,全省科技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xx大、xx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六次全委会和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年度工作部署和科技部工作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依靠科技扩大内需,以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为核心,以巩固提升全省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优势为重点,着力组织实施一批支撑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技术升级、产品市场供不应求、当年投入当年就能形成生产能力、能对市场形成有效供给的战略性重大项目,加大民生科技工作力度,深化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与交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20xx年,全省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围绕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组织实施30项战略性重大项目,突破50项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开发5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培育3~5户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遴选20户左右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新建和认定3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认定10个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10名以上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培育10个以上省级创新团队,选拔培养100名左右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科技部20xx年的工作部署,根据以上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全省科技工作在全面做好全年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重点产业竞争力

在粗放式发展阶段,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旺盛的国内外需求掩盖了很多矛盾,然而一场金融危机,产业结构层次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矛盾充分显现,科技创新已成为克服危机的突破口,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决心,这也促使科技工作要更多更紧密地融入经济,为中心工作服务,越是在危机的时候越能突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越是在危机的时候越能突出科技工作的显示度。支撑发展是科技工作的第一使命,当前,我们要紧紧围绕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主题,落实激励政策、推进产业升级、扶持企业创新、强化金融支持,为克服危机做出切实贡献。

要引导科技资源向主导、重点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集聚,支持产业升级的科技计划要实现三个转变:从支持单一产品开发向支持产业集成创新转变,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从支持宽泛的技术研发向支持极具靶向的关键技术研发转变,增强核心竞争力;从全面部署转向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培育重要增长点,从而全面提升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优先支持当年立项、当年出产品、当年投放市场、当年拉动内需的项目,简化立项程序,增加经费资助力度。

一是要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创新工程步伐。按照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要求,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做强重点产业,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创新基地、磷化工煤化工产业化创新基地、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创新基地建设,组织实施10~15项关键技术攻关、新产品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依托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建设和认定5~8个研发试验基地。围绕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高耗能企业,组织实施5~8项节能减排重点示范工程和重点节能新产品开发项目,加快节能减排重大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步伐。

二是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翻番工程,大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认定工作,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新遴选20户企业开展省级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

三是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第二期建设。启动实施“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应用基础研究”、“新产品研发”、“现代化生产”、“创新型企业(工业园区)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六大推进工程,认定20个左右“云药之乡”,重点支持一批重要药材品种规范化种植、重大新药研发、关键生产加工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的重大项目,推进我省中药、民族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二)支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围绕建设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创新基地和建设全国最大木本油料基地等目标,积极推进以木本油料、坚果和生物质能源为重点的林产业科技工作。稳步推进畜牧产业科技引领和支撑工作,深入推进20户畜牧企业科技重点项目的实施。加强粮食作物的品种选育及加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创建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区50万亩。围绕国家花卉星火产业带建设规划和花卉产业创新基地建设目标,稳步提升花卉产业基地建设,实现花卉产业产值超200亿元。继续推进云南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确保“六个一”目标的实现。认定10个左右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60~80个省级科技型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农村科技信息化等综合服务工作的新机制。

(三)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改善民生是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人口与健康、环境资源、公共安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社会发展领域的民生科技工作。加强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常见多发病和地方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应用。开展滇池、洱海、阳宗海为重点的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和自动监测预警。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工作。强化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社会治安、城市智能交通、绿色建筑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引导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推进国家及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四)扩大科技合作开放与交流

积极应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继续稳步推进与发达国家开展的高水平科技合作,努力加强和拓展与东南亚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以引进技术、人才、动植物品种资源为重点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实施一批以开拓国际市场为目的、向国外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输出科技成果和产品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以企业为主体,依托省外大院名校,以其先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到我省为核心,大力开展省院省校合作、滇沪合作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国内科技合作。推动我省与中科院继续开展新一轮的全面合作。办好“第xx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中国东盟科技论坛”和“20xx年大院名校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

(五)争取国家部委支持

落实部省会商工作制度,围绕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建设、云南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云南省兴边富民科技工作、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合作等会商议题,凝练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积极争取科技部对我省科技工作的支持。继续抓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云南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联合基金”的组织实施,吸引和集聚全国科技力量,围绕我省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基础研究。

(六)强化科技投融资工作

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投入面临巨大压力,停止投入、放弃研发,无异于“慢性自杀”。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全面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研究提出科技金融结合的政策、措施,引导开发性金融贷款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加大贷款贴息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技项目。加快科技投融资担保平台的建设,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筹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培育3~5户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力度。

(七)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推进云南科技创新园建设,完成项目可研报告审批,加快规划设计、土地收储等各项前期工作,力争项目开工并组织遴选入园的第一批省属科研机构。加快云南省应用技术研究院组建工作。认定3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认定10个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引进创新人才,开展产学研结合。公益类科研院所、有财政投入的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基础设施要加大开放力度,为企业研发、成果转化提供服务。新建设20个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加强5~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功能建设,逐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

(八)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

加大高端科技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工作力度,引进10名以上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并落实相关引进政策。培育10个以上省级创新团队,选拔培养100名左右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九)加强州市县科技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科技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建立省科技厅与州市科技工作会商机制,共同组织实施重点科技工作和重大科技项目,共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实施州市党政“一把手”工程,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和扩大科技计划项目备案核准制,加强对备案制项目的考核评估。加强对州市科技工作目标考核,完成20xx~20xx年市、县科技进步考核。

(十)营造科技创新环境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以来,我省已制订发布促进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文件27件。今年要进一步加快自主创新配套政策的制订工作,将新制订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25件。越是在困难的时候,科技创新对激励政策的需求越迫切,“雪中送炭”更显珍贵,要以研发费用150%加计扣除等重点政策的执行为突破口,千方百计把鼓励创新的政策落实到企业、落实到科技创新第一线。

要建立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工作责任制,制定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督查制度和奖惩办法,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加强对州、市党政“一把手”和各部门(单位)及责任人的绩效考核。加强科技项目中后期管理,启动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多种科技经费配置方式,全面实施重大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度,提高科技投入效益。启动《云南省“”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大力宣传自主创新,办好“云南科学大讲坛”等活动。

今年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确保20xx年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贯彻落实“四项制度”,全面推进“阳光政府”四项制度,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二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行重大科技项目签订廉政责任书制度,试行省科技厅特邀监察员全程监督重大项目制度,完善科技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

三是要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全厅公务员理论学习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厅公务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是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完善网上申报工作,启动网上评审工作,提高科技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同志们,20xx年是充满挑战、充满机遇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全局工作来说至关重要,科技工作承担着光荣的使命。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xx大、xx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六次全委会和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精神上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科技部的总体部署,开拓进取,扎扎实实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作用,支撑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国60周年。

谢谢大家!

科技发言稿 篇13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科技大会,表明了县委、县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推动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兴县战略的坚定决心;今天这个会议,既是我县科技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也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动员部署会。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科技创新新形势

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大家有目共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xx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科技研发力度大的国家和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甚至能够脱颖而出;反之,科技不发达、研发力量不足的企业就明显感觉到压力巨大,发展艰难。当前,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认识到,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掌握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所以说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事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虽然如此,但仍然还只是“制造大国”,在国际分工中仍然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与建成“创造大国”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还有很大距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每年召开科学技术大会,对科技的领头人进行重奖。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也高度重视,20xx年9月召开了全省科技创新大会。近几年,安徽经济发展在中部地区属于领先地位,在全国也居于前列,这与省委、省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分不开。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出台了《科技进步奖励办法》和《岳西县专利资助办法》等一系列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政策文件,特别是在我县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每年财政预算安排400万元做为科技发展资金,设立县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采取无偿资助方式,对我县骨干规模企业和成长性好、主导产品市场前景好、发展空间大的“专、精、特、新”的产品或者是企业给予极大支持,确确实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天表彰的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有自主创新品牌,为我县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起到基础甚至是支撑性作用。“”期间,在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投入等各项创新指标上仅次于桐城市,位居全市前列,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农业、林业与科技也密不可分,没有科技投入和创新,就培育不出像岳西茭白这样的优良地方品种,就没有山区老百姓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主簿、石关等地老百姓运用科技创新带来了收入的大幅增加,生产生活变化非常明显。我县引进的构树种植,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极大提升了我县林业经济效益,甚至能成为百姓脱贫致富的又一新亮点。

近年来,虽然我县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成效,但总体上讲,全县上下创新意识还不是很强,科技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还不大,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还不是十分明显,主动重视科技、投入科技、重视研发的企业还不是很多,部分乡镇认为农业、林业创新没有把握;另外,我县科技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所以,我们一定要认清我县科技发展新形势,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二、激发科技创新新活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提高创新水平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各企业要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部门服务指导下,进一步增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要紧紧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承接合肥、武汉、长三角等地区创新辐射,依托县内骨干企业集聚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重点在机械制造、电子、通信、光伏、生物制药等领域建设创新孵化基地和创新研发中心,走引进创新要素带动自主创新发展道路。鼓励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要积极构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县域创新平台,健全创新服务体系;县科技局要加快谋划筹建进度,鼓励成立创新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要提高科技创新贡献率。科技只有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有强大生命力。因此,要按照“科技服务发展、创新立足需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四个示范县”建设的需要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首先,要围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的力度,促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通过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汽配产业和机械制造产业产品向专、精、强转变,产品结构向关键零部件及总成品转变;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努力创造高端产品品牌,打造区域特色丝绸、家纺产品基地,努力实现纺织服装产业跨越式发展;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升级改造步伐,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实施精深加工,不断提升产品品牌和知名度。其次,要重视市场营销。宇鸿公司把传统家纺研发成社会需求的新产品,适应了市场需求,并且和中石化加油站合作营销,应该是一个跨越式发展,从这例子可以看出,传统产业也可以进行科技创新、科技研发,实现新发展。泉源盛公司生产的路灯产品节能达到80%,这种产品必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未来农业公司生产的30年、50年茶籽油,在安庆市名优农产品(合肥)年货展销会上,价格明显提高,并且市场供不应求。这些都是科技创新的结果、成果。要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使我县更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提升产品档次,实现企业跨越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快速提升。

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事业中的主导地位和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骨干作用,形成全县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形成多层次的创新合作机制。要深化政府公共科技投入体制改革,运用市场机制的力量配置科技资源,坚持科技资源开放和共享。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整个自主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促进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同时,要以县科技创新资金为酵母,引导广大企业走创新驱动型发展道路,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创新型企业流动,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积极发展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完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为中小科技企业和个体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共用。要围绕我县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建立完善创新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共建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提升企业研发(技术)中心发展水平,全面提高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要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是实现科教兴县的重要保证。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着力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动员全县创新人才积极投身创新活动。要优化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进一步改革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办法,特别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长效机制,用事业吸引人才,用感情凝聚人才,用待遇留住人才。各个企业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我县有些企业做得很不错,拿几十万元聘请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这些举措县里都鼓励和支持,在支持工业发展政策中专项补助企业高薪引进技术人才,补助的额度虽然不多,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与关心。要进一步保护好、发挥好我县现有科技人才作用,加大引才引智工作力度,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来我县工作和服务,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三、营造科技创新新氛围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县科技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的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全县科技进步与创新,推进“四个示范县”建设和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科技创新根本在于实现观念的创新,要打破“创新遥不可及”的观念,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把推进科技创新做为经济建设的战略基点,做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做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促进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以创新的思维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只要招商引资进驻我县的企业有一定投入,就要坚定不移地给予大力支持,千万不要因为怀疑,采取否定态度。科技创新也要一样,有些企业可能在科技创新的时候不了解,或者是不懂这个东西,因为科技含义比较精深、比较专业,但我们要采取一种包容、参与、支持的态度,大力支持企业去创新、去研发,即使失败了,也要宽容、包涵。

要进一步强化服务。要在全县上下大力构建“党政领导、部门参与、企业主导、形成合力”的工作格局。全方位多角度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引导鼓励企业成为创新决策、创新组织、成果转化和研发投入的主体。县科技部门要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善于发现企业创新的“金点子”,勤于总结产品创新的独特处,继续保持我县科技创新在全市、全省的先进位次。科技、农业、林业部门,要特别关注茭白、瓜蒌品种退化、品种提升问题。在发展茭白过程中,有的乡镇做得很好,工作非常得力,所以老百姓收入就高;有些乡镇工作做得不够到位,茭白品种退化严重,影响了老百姓增收。在林业发展方面,也存在很多品种退化问题,林业部门要引进一些先进技术,解决板栗、猕猴桃品种退化问题。相关主管部门要组织和安排扎实细致有效的工作,相关企业给予配合和支持,不断地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要放眼县外、市外、省外,主动融于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开阔合作区域、视野,切切实实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要进一步完善投入。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逐步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如果400万元科技发展资金对科技创新贡献率非常大,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还可以加大投入。要大力改革科技投入体制,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等为补充,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特别是岳西属生态县,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地形,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必须把科技放在特别重要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这是推进岳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所在、潜力所在、优势所在。

科技发言稿 篇14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等精神,总结20xx年全省科技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全省科技工作任务。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建星副省长亲自到会并将做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

下面,我代表省科技厅做工作报告。

一、20xx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科技资源优势加快转变为产业优势。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省科技厅、教育厅、商务厅、工信委、财政厅、金融办、新闻办、知识产权局等推进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在全省深入开展了科技成果招商及转化对接活动,遴选梳理出数千项省内外优秀科技成果,通过举办“全省科技成果招商及转化对接大会”、“哈洽会”高新技术科技成果展等多种方式,共组织201场科技成果招商及转化对接活动,落地转化科技成果523项,签约额10.5亿元,带动投资95.8亿元。各市地政府积极承接转化哈工大等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哈尔滨市投入1亿元资金建设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通过参加“国家863项目巡展”等对接活动,落地转化项目259项;大庆市依托石油及石油装备产业,通过参加“科技大篷车”等对接活动,落地转化项目84项;齐齐哈尔市与哈工大对接,签约转化“高精密机床研发制造战略合作项目”等2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绥化市将科技成果招商纳入“产业项目升级招商之夏”活动;鸡西市以石墨产业优势吸引省内外投资17.8亿元。此外,牡丹江、佳木斯、双鸭山、伊春、七台河、鹤岗、黑河与大兴安岭等各市地,也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成果招商和转化对接活动。20xx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实现112.18亿元,同比增长11.62%,其中60%留在省内。

(二)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行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一是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争取到大型核电站关键部件等8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获经费支持3.53亿元,同比增长2倍以上;组织实施了“27吨轴重通用货车关键技术研究”等50个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了“1000MW级核电主设备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等一批产业核心技术。“高层建筑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技术研究与应用”等289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二是推进生物产业建设。省市双层推进生物产业大项目111个,生物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亿元。哈尔滨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联合省医科院、哈医大,建设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已吸引63家企业入驻,售销收入达到120亿元。三是支持特色产业发展。通过组织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纯石墨开发及其典型应用”项目,一批石墨深加工项目在鸡西、鹤岗等地陆续投产,全省石墨产品深加工比重达到37%,石墨精粉就地转化率达到38.5%。20xx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占GDP比重达到13%。

(三)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提升。一是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新组建了8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企业院士工作站,全省企业研发机构达到472个。齐轨交通装备公司组建的国家重载快捷铁路货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获批,全省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7家。二是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新培育和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525家,新认定(复审)高新技术企业152家、高新技术产品547项,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35家。7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5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国家技术创新基金支持1.1亿元。三是支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xx年,全省发明专利和企业专利申请量首次实现双破万,分别达到1.03万件、1.04万件,同比增长46.26%和22.61%。

(四)实施科技园区建设行动,企业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加快建设。已集聚国内外各类科技创新机构143个、研发项目148个、产业项目122个、高端人才2400余名。其中,中国科学院哈尔滨产业育成中心已入驻18家中科院所属院所,13个项目落地孵化;创新城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入驻12个单位,17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正在孵化。二是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省市合力推进佳木斯新型农机装备制造等14个创新型产业群建设。大庆高新区谋划生成乙烯、汽车等18条产业链,培育科技型企业1300多家;齐齐哈尔高新区重型数控机床产业集群成为国家级试点。全省新认定了8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哈工大、东北农大、哈理工大学科技园成为国家级创业与培训基地。20xx年,全省5个高新区实现总产值4063.7亿元,同比增长13.8%;18个科技特色产业基地实现总产值2158亿元,同比增长20%。三是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建设。新认定17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大庆、黑河2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成功晋升国家队,全省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4个。四是科技和金融紧密融合。启动建设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设立了省创新创业天使投资基金,新增科技投融资总额5.3亿元,新增专利权质押贷款1.37亿元。

(五)实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行动,科技服务功能稳步提升。一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有新进展。省科技大厦正式投入使用,省科技数据中心、美国通用电气哈尔滨创新中心、上海万达信息公司研发中心等33家科技服务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入驻,已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150余场。二是行业研究院建设有新突破。省工业技术研院、省绿色食品研究院、省中医药科学院先后启动运行,标志着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十大行业研究院成功组建7家。三是对外科技合作平台建设有新成就。新增哈兽研、哈工大和省对俄工业技术合作中心等3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全省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到15个。四是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覆盖全省。“龙江平台模式”成为全国典型,累计加盟单位630个、大型仪器3075台、检测项目1.93万项,开展服务4.2万次,网上服务金额1.97亿元。

(六)实施科技惠民行动,科技成果更多服务百姓、普惠民生。一是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计划。组织实施了20个科技富民强县计划项目,新认定法人科技特派员215个、自然人科技特派员1286人,推广新技术185项、新品种64个。省农科院佳木斯水稻所育成的“龙粳31”超级稻,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为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组织实施民生科技项目。“饮用水安全保障集成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乳腺癌基因组学研究临床转化应用”、“齐齐哈尔市3G-WIFI城市安全监控系统推广”等一批民生科技项目加速推进。三是群众性科普活动丰富多彩。全省共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5000余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100余万份,培训260万人次。科技活动周期间共有230余个科研机构面向社会开放。

(七)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行动,产学研合作更加紧密。新组建了卫星导航服务和石油钻采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制定了石墨、卫星导航、马铃薯、冷水鱼等产业技术创新规划和技术路线图,石墨、冷水鱼、马铃薯等3个联盟成为国家级试点联盟。全省32家联盟中,有国家级联盟5个;961家盟员单位中,有企业526家、高校147家、科研院所168家。石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企业与科研机构,成立了天然石墨加工新技术与高端应用等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25家企业,合作开展了19项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签约金额达到2亿元。

(八)实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行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一是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共组织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0项,获经费支持4.79亿元;承担省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中,35岁以下年轻科技人员比例由16%提高到37%。二是支持人才团队建设。启动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计划,重点支持了省工研院、中医药科学院、绿研院、农机院、石化院、农科院等6个科研院所建设人才梯队。全省新培育创新创业团队60个。三是通过对外科技合作支持创新创业。成功举办了海外学人创新创业洽谈会,承办了科技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投资对接会等活动,吸引高端智力资源服务龙江发展。有19个项目获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

(九)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工作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加强科技政策落实。分解落实了省委、省政府科技强省建设任务,推进了《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开展了人才强院(所)政策调研起草工作。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二是加强科技计划管理。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省级研发项目全部实现了按企业技术需求申报。开展了财政科技专项经费绩效评价,初步实现了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的量化与常态化管理。三是加强科技宣传。继续打造《科技传奇》电视栏目和《科技厅时间》广播节目,广泛营造创新创业舆论氛围。

(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转变作风。按照中央和省委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在省委督导组指导下,省科技厅党组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领导班子带头,层层传导压力,以整风精神聚焦“四风”问题,以讲认真的态度,扎实推进学习教育和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和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等三个环节的各项任务,规范了权力运行,取得了转变作风、教育干部、推动龙江科技事业加快发展的明显成效。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亟待破解的难题。一是企业还没有成为创新主体。我省建有研发机构的大中型企业只占总数的1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6个百分点,企业的创新意识、研发投入、承接科技成果的能力急需加强。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不高。从全国科技进步水平监测报告看,我省科技综合实力在全国位居第12位,但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在全国排名第25位。三是科技投入不足。我省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1%,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xx年重点工作任务

20xx年,全省科技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是:按照党的xx届三中全会、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五大规划”和“十大重点产业”部署,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省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以市场为导向配置创新资源、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转化科技成果,继续实施科技“5381”工程,为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全年组织实施50个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省内落地转化成果500项,新孵化和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

重点完成五个方面任务:

(一)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以抓产业带企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深入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行动。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围绕培育壮大“新字号”、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鼓励支持“民字号”,以市场为导向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加强重大科技项目顶层设计,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组织实施50个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在新能源装备、卫星应用、优良作物品种、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突破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推进生物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打造生物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二是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支持企业自建或与大学、院所联合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支持专利优势企业、专利示范企业创建。激发非公有制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新孵化和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以上,培育50家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科技“小巨人”企业。

(二)健全技术转移机制。发挥政府搭台、大学和院所创新、企业转化的“三位一体”螺旋架构的作用,推动科技成果省内落地转化与产业化。一是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大力开展科技成果招商和转化对接活动,充分发挥市地主导作用,抓住招商线索,促进意向对接,落实对接合同,盯紧产业化,全年实现省内落地成果50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115亿元。着力提升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孵化和转化功能,促进哈工大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在龙江落地产业化。充分发挥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市场作用,建立起覆盖全省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集聚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服务成果转化对接、促进技术转移。加快科技和金融结合,搭建科技金融平台,集聚金融机构,新设立股权投资和债权融资2支子基金,专利权质押贷款新增支持2亿元,天使基金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项目20项。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采用后补助方式,择优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转化重大科技成果。二是深入实施科技园区建设行动。支持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打造全省最大的孵化经济群,加快产城融合,真正把哈尔滨的科技资源优势转变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优势。支持科技园区提档升级。大庆高新区加快发展超五百亿元、上千亿元的六大特色产业集群;齐齐哈尔高新区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完善服务功能;推动有条件的省级高新区晋升国家级高新区;支持黑河、绥芬河建设以对俄科技合作为特色的省级高新区。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以建三江、哈尔滨等4个国家级和3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整合各类农业科技资源,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把农业科技园区建成“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导区,打造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三)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以市场为导向配置创新资源,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一是深入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行动。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创新运行机制,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推动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制订产业技术创新规划和技术创新路线图,打造绿色食品、新材料、新能源装备、交通装备、机器人、卫星应用等优势产业创新链。二是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行动。进一步完善和发挥省科技大厦功能,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组建科技服务业联盟,集聚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投融资、生产力促进、科学数据等科技服务机构,创建科技沙龙,开展论坛、讲座、新产品新技术发布、成果推介、技术难题招标等科技服务活动。支持十大行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推进省属科研机构资源整合。支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 使我省以对俄科技合作中心为主体的各类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系列化和网络化。

(四)健全科技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推进计划,加强优秀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让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一是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行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加大省科学基金支持强度,重点支持20名45岁以下优秀科技人才承担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支持40名留学归国人员承担留学归国基金项目,支持100名35岁以下青年人才承担青年基金项目,培养和聚集一批能够冲击科技前沿的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支持人才团队建设。继续实施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计划,支持省属科研机构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梯队。建设科技人才库,新培育科技创新创业团队60个。支持人才基地建设。推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大庆高新区建设人才实验区;以提升孵化功能为核心,鼓励各地市、园区发展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80家。支持对外科技交流合作。举办好第五届“哈科会”、“绿色食品”院士龙江行和产业论坛、海外学人黑龙江创业专题洽谈会,吸引高端智力资源服务龙江发展。支持科技人员创业。推进“千名专家下基层”行动,新组建一支工业领域科技特派员队伍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二是深入实施科技惠民行动。支持医药、环保等民生领域开展重大技术攻关,推进哈尔滨环保产业园和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组织实施“伊春北部林区林火远程监控系统应用与民生安全保障”等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组织科技人员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开展好送科技下基层、科技活动周和科普基地建设工作,让先进技术和成果走进百姓生活。

(五)健全公开透明的科技项目和资源管理评价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科技管理科学化水平。一是改革科技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按照“钱随事走、集中力量、形成能力、解决问题”的原则,把资金用到刀刃上,促进政府引导支持和市场导向作用有效结合,建立财政科技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坚持科技立项由支持项目向支持方向、由支持专家向支持团队、由支持企业向支持产业的“三个转变”,完善项目生成机制。二是优化科技项目审批与管理流程。建立公开透明的申报、评审、立项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和信息公开。加强各类科技计划统筹协调与有机衔接,整合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全程记录、痕迹管理。加强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监管,强化法人责任,健全绩效评价、动态调整和终止机制。建立科研诚信和“黑名单”制度,杜绝一题多报、重复资助等现象。启动建立科技报告制度,探索建立创新调查制度。三是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要更多地整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服务机构等省级各类平台创新资源,更多地引入国家平台创新资源,形成区域资源与创新服务的集成优势。

20xx年,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创新、服务发展。一是讲政治。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对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自觉与党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二是重成效。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制订并落实好支持科技创新创业、鼓励创新人才双向交流的相关政策,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三是建阵地。聚焦“十大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园区、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和成果转化的核心载体。四是强队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加强科技人才培养、科技管理干部培训和对市、县科技工作的指导。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贯彻国务院第二次廉政会议,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为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科技发言稿 篇15

这次会议是公司××年以来召开的规模较大的一次科技信息座谈会。公司领导十分重视这次会议,明确指示要重点开发对公司安全稳定运行和经营有益处的、实用性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把手要抓第一生产力,信息化工作也要一把手亲自抓,公司将在适当的时候召开科技信息工作会,这次会议将为开好公司系统科技信息工作会奠定很好基础。这次会议既是多年工作的总结会,又是落实中央领导对科技信息工作指示,做好下一步工作的部署会。

刚才,××同志就公司科技信息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具体措施和要求做了重点发言,我完全同意。一些单位也做了发言,都有很好的经验值得总结,是大家辛勤劳动的结晶。下面结合座谈会中提出的有关问题,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对科技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科技进步、社会信息化正在形成新的浪潮,推动着社会经济迅速走向知识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从事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工作的同志,必须紧跟形势,跟踪技术发展方向,真正认识到科技、信息工作的重要性,把科技信息工作当作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

坚持把科技信息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马克思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更是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党的xx大又做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号召全党坚持科教兴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依靠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是提高经营和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科技和信息工作在公司的重要作用已逐步得以确认和提升。公司领导一贯重视科技信息工作,对科技信息工作有明确的指示:依靠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安全稳定运行水平。要紧紧围绕解决安全、稳定、高效、经济运行,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开展科技创新,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推广。重视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扎实搞好信息资源整合,以信息化推动电网管理现代化。因此,我们要从提高安全、稳定、经济、优质运行,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抓好科技信息工作,为全面提高公司规划、设计、建设、生产、运营、试验研究和经营管理的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全方位的服务。

二、加强领导,不断理顺管理体制

⒈“一把手”的重视是搞好科技信息工作的关键

各单位的“一把手”也要尽快到位,完善领导机构,成立一把手担任组长、主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技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并报公司科技信息部备案。“一把手”必须真正对科技信息工作负起责任,亲自抓,“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抓信息化建设。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这麽一句话:“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面都不难”,只要你们单位一把手重视,没有钱会变成有钱,没有人会变成有人,肯定会做好科技和信息化等各项工作。但是,不管怎么说,总工程师在科技和信息化工作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取得一把手的支持,在一把手的领导下把科技、信息工作抓好。有作才会有为,有为才会有位。要切实发挥科技信息领导小组的作用,做到科技信息工作“领导小组总体负责、主管领导具体负责、科技信息管理部门归口管理、各部门各司其职”的要求。

⒉完善机构和充实人员,提高科技、信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

组织机构和专业人员是搞好科技和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各单位应该理顺管理体制,对科技信息工作的组织机构进行重新梳理和职责定位,理顺工作关系。有条件的单位,也可以设立科研研究机构。公司这次机构调整,精简了个部门,但是保留了科技信息部,充分体现公司领导对科技信息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公司是系统反应最快的单位,他们很快在原来科教科的基础上设立了科教信息部,由总工程师协助局长分管。他们还成立了科研研究机构。这样既可以做到减人增效、又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贡献,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关于人员问题,该充实的一定要充实,但更重要的是要留住现有人员。大家一定要以感情、以环境、以事业、以待遇来留住人,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没有高新的技术,就没有必要要博士生、硕士生、大学生;只有科学技术发展了,只有干一些高精尖的技术才有这些人才的使用场所,不然的话,干两年行政,干两年事务性的事情,博士就变成硕士了。大家要以高新技术项目来留住人才,保持和提高人才的技术水平;待遇当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在信息技术方面,建立一个省公司的核心层,这就是以科技信息部为主和其他各个部门领导、专家组成,公司管的各个单位人员是我们的骨干层;第三层就是我们外围的专家层。我们搞信息化建设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有一批大专院校的优秀人才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

⒊健全科技信息工作会议制度

科技、信息工作是一项学习型、创造性的工作,不断地学习、交流经验,查找不足是我们搞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措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科技、信息工作,刚刚结束的省科技大会出台了不少的政策。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将召开科技信息大会,会议将表彰先进、出台有关政策。科技信息部要每月召开一次月度例会,组织公司管各单位一年召开一次科技信息工作座谈会,各单位也要及时召开科技信息大会,定期召开科技信息座谈会,宣传科技、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动员、鼓励单位内部职工参与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的热情。

三、结合大家的发言谈几点想法

⒈落实资金问题。公司每年都拿出部分资金用于科技项目开发和信息化建设,重点支持重视科技信息工作的单位和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也鼓励单位自筹资金进行科技攻关,公司将帮助组织成果鉴定和评奖,并在系统内予以推广。

信息化设备更新较快,不能满足发展应用的要求,各单位在每年的更改和成本费用预算中,应考虑信息系统的更新、维护费用,以满足实际需要,保证信息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我想,首先,要根据卢总的要求,管好、用好现有的钱,才会有更多的钱用。其次,光要钱,用不好也是不行的。

⒉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力度,科技成果推广和产品转化才是科技开发研制的最终目标。成果推广要充分考虑到科技成果的时效性,在当时为领先水平的成果,过后就可能不是领先的了,因此,要具有一定的科技敏感性,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及时将成果进行推广应用,才能真正为经营、管理、运行服务,真正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英明论断。我们将来要强力推行自己开发的成果,不再重复开发已经开发过的项目。

⒊公司对在科技信息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有突出成绩的个人,要大力表彰,给以鼓励,对于做得不好的,当然也要进行批评。公司将出台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希望各单位也制定本单位内的科技信息工作的奖励办法,以充分调动科技信息工作者和广大员工对科技创新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⒋请大家认真阅读本次会议发给大家的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和奖励办法,并提出修改建议,同时认真填写发给大家的调查表,按时反馈给公司科技信息部。这次立项时,基本上每个单位都有项目,一是为了普及科技、信息项目研究工作,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二是解决部分单位科技、信息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还有对过去项目的清理、上报工作,请大家月底前必须完成,这也是对大家的工作作风、能力和水平的一次检验

公司将建立科技项目的申报、咨询、立项、下达、进度跟踪、评审、后评估的常态机制,即项目可以随时申报;申报完成后立即组织专家咨询;咨询通过的分批下达;下达的项目必须每季报完成情况、务期必成;项目完成后进行评审和后评估。进一步完善科技项目软、硬件的招标制,以后发展为科技项目的招标制、合作单位的招标制。希望大家要有做好科技、信息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我们还将建立类似成果发布形式的科技项目发布方式,以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利用,防止重复上报项目。 ⒌要高度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随着信息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网络与信息安全日益重要,公司已把网络安全运行率纳入公司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网络与信息的安全工作。在下一步公司安全项目统一实施中,各单位要积极做好配合,整体完成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工作。

⒍关于信息网络联网工作。目前信息网络还有四个单位没有实现与公司的联网,今年我们要完成这项工作,以全面实现公司信息网络的互联。前天已经召开了未联网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会议,要求这几个单位立即行动、积极配合。

、关于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开展信息资源整合是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信息系统应用发展的必然。但是,整合的难度也是非常之大的。公司已运作一年,今年已正式开展此项工作。目前,一期开发进入了实施阶段。按照“先机关后基层,先易后难,先数据后流程”的原则推广。

⒏公司科技信息部要作好优质服务工作,各单位也要主动积极与公司科技信息部保持联系,做到“及时沟通、上下同欲”,发挥科技、信息队伍的整体优势。我也想提醒大家一下,总工程师一定要有大局观念,一把手安排的事要干好,副职的急事也要办好,同时要准确定位,一定要种好自己的地,千万别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四、关于会议的贯彻

会后,希望大家积极向单位党政“一把手”汇报,取得党政“一把手”的支持,召开一次办公会办公会,专题汇报本次会议情况,讨论和布置科技、信息工作,认真分析本单位的优势和查找自己的不足,使本单位科技、信息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同志们,在座的各位都是科技信息工作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担负着促进公司和本单位科技进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责任。希望大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科技发言稿 篇16

尊敬的潘市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新春伊始,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科技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奖励大会、科技工作会议和市“两会”精神,回顾总结去年科技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工作任务,进一步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潘强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20xx年全市科技工作回顾

去年,全市科技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深入实施“蓝黄”两大战略,不断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支撑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集聚优势科技资源,着力培育壮大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 的良好开局。我市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峡山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正式授牌,为转方式调结构和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能力显著提高

---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全市新口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349.7亿元,同比增长30.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4.9%,比年初提高1.12个百分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6家,居全省第一位,总量达到324家,居全省第二位。歌尔声学、沃华医药等7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8家。潍柴动力创建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山起重机、富维薄膜等14家企业创建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总数达到33家,居全省首位。半导体照明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大功率LED路灯应用数量突破10万盏,居全国首位。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试点工作调度会上,我市作为全国第一批试点城市代表,作了典型经验介绍,万钢部长对我市的工作机制、运营模式、技术创新等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重点行业发展优势明显。汽车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造、轮胎制造等产业产值达到1192.75亿元,超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量的1/2强。其中,汽车制造业总产值达到576.71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为25.41%;合成材料制造业达到196.74亿元,占比为8.67%;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达到218.19亿元,占比为9.61%;轮胎制造业达到201.11亿元,占比为8.86%。

---园区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把高新区作为全市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龙头,着力加快“63513” 全省新兴高端产业示范工程实施,推动建成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创新型半导体发光产业集群建设获国家科技部批复。全市已建成LED半导体照明、动力机械、电声器件、潍坊光电、磁电装备、卤水综合利用等6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光电子、软件、生物医药、潍柴动力、歌尔LED等园区。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创新平台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新增潍坊特种纸等58家市级和山东大型收获机械等2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累计发展到423家,其中省级96家,国家级1家。潍柴动力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年开展创新项目202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完成专利申报221件,主持、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5项。新建歌尔声学等6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12家,居全省第2位。认定市级孵化器6家,宝兴孵化器被批复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潍坊软件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12家,其中,省级4家,国家级3家。

---创新工程引领作用成效明显。全市承担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76项,争取上级无偿经费3.2亿元,项目、资金数居全省各地市首位。其中潍柴混合动力系统开发等2个企业项目列入科技部重大专项, 盛瑞传动8AT和歌尔声学智能电声器件项目新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支撑专项,亿嘉集团、领潮化纤等7家企业获得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资金扶持。

---科技成果培育取得新进展。全市认定自主创新产品67个。培育优秀科研成果390项,评审出市级科技进步奖150项,95%以上的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6项,其中,晨鸣集团的“速生杨高档铜版纸”等2项成果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科技合作与交流向纵深发展

---科技合作渠道不断拓宽。潍柴动力和盛瑞传动被科技部确定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组织实施潍柴M26柴油机、盛瑞8AT、康跃高效涡轮增压器和华光数码新型自动制版设备4个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其中,盛瑞传动世界首款前置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正式投产下线,打破国际垄断,迈入批量生产阶段。全市产学研合作基地达到126家,示范企业达到67家。继续加强了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的深度合作。

---创新战略联盟和院士工作站建设实现新突破。新建地热利用及余热回收等1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卤水精细化工等6家联盟被批复为省级产业技术创新示范联盟,全市创新联盟达到20家,其中,省级6家,国家级1家,总量居全省第1位。新建天维膜等10家省级院士工作站,总数达到20家,居全省第2位,其中华特磁电建成我市唯一的省级综合院士工作站,全省仅设4家。

---科技融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征集发布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最新科技成果20xx多项;加强与我国驻俄罗斯、英国、加拿大等驻外使馆联系,发布1000多项国外高新技术成果;发布中小企业技术需求信息600多条,促成230多家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

(四)科技服务民生工作成效显著

---突出抓好农业科技创新。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类重大项目23项,获得上级无偿经费支持1770万元,创历年新高。寿光市、昌邑市、寒亭区纳入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发展“一城两区百园”战略部署。青州华盛承担了省刚刚启动的科技型种业创新重大专项,加速了高端蔬菜种子的国产化进程。寿光市建成全省首个蔬菜生产信息化服务系统,实现了对大棚的实时监控。在昌乐等县市区建立了20个基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有力助推了潍坊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快推进科技园区建设。独立建成峡山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潍坊高新区和诸城市创建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市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1个,省级3个,市级25个。潍坊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成为山东省“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

一区六基地二十个示范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聘任2名“泰山学者-药学特聘专家”。富康制药、沃华医药、尧王制药3个企业成为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山东)产业化示范企业。

---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组织实施了“造纸污泥自动控制快速堆肥及专用肥生产技术研究”、“黄河三角洲绿色盐化工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地下卤水综合利用”等一批国家“863”示范项目。金丝达公司的“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列入了国家““重大专项预备项目。全市共安排节能减排项目36个,支持经费604.5万元。

(五)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深入贯彻新修订的《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着力构建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改进和完善了科技奖励指标评价体系,市级科技进步奖向实体经济领域倾斜,加大了工业、农业等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的奖励比重;认真开展了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科技融资工作新路子;加大厅市会商力度,把创新平台、科技专项、产业基地建设纳入厅市会商内容;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将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建设等科技指标纳入了全市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氛围更加浓厚;落实自主创新产品政府优先采购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15%所得税率、研发经费税前列支等优惠政策,为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收4亿多元;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各部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创新方法研究推广工作,提高了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以“科技引领未来发展,创新建设美好潍坊”为主题,举办了第十一届科技活动周,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我市的科技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省长姜大明等领导多次到潍坊考察指导,对潍坊的创新举措给予了充分肯定。《科技日报》、《大众日报》等新闻媒体先后对我市整合国际国内资源、推动自主创新的经验做法,作了典型宣传报道,极大提高了我市科技工作的地位和显示度。 一年来,在推进全市科技创新和科技事业发展中,广大科技人员和科技管理工作者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科技战线围绕中心、融入大局、奋力开拓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科技局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形势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整体科技创新实力与我市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匮乏的瓶颈尚未从根本上突破,创新平台数量和研发能力与先进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二是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新兴产业规模偏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十分突出。三是科技管理部门同有关经济部门的协调创新不够,特别是与发改、经信、税务、金融等部门之间缺少经常性沟通。我们科技系统内部在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科技进步中也有待于进一步强化。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20xx年全市科技工作重点任务

今年是我市实施“”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市xx届人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的起步之年。全市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市 “两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六四三”工作部署,围绕支撑蓝黄“两区”建设和发展重点,全面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措施落实,努力实现科技工作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的新跨越。工作中,要围绕“一个目标”,突出“六个重点”。

一个目标是: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6%,增幅高于全省水平;抓好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确保实现科技创新投入的新突破;争创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确保实现创新载体建设的新突破。

六个重点是:第一,着力打造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集群。抓住省政府“”期间每年安排10亿元财政资金,重点支持4个示范性创新产业集群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省市联动,提前做好项目筛选、储备和衔接工作,争取主动。重点推进生物医药等2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产品的产业化,着力培植壮大浪潮华光、豪迈科技等100家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按照国家和省实施高新区发展提升工程,重点提高高新区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强力推动高新区“63513”全省示范工程实施,科学规划创新型半导体发光产业集群建设,重点以歌尔光电等为龙头,带动50家中小型企业链式环绕,打造全国一流的创新型半导体发光产业集群。推动各类园区尽快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转型,力争年内建成诸城东城项目区、高密经济开发区两家省级高新技术园区。以动力机械、光电等5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为基础,着力打造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软件与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新材料、农用车装备、卤水综合利用、磁电设备、子午胎模具等10个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工作,年内推广应用LED路灯3万盏,争创全国示范城市。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00家,争创全省第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6%以上。

第二,着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国家和省技术创新工程,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年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30家。组建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潍坊分院、中国科学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潍坊分中心和山东省科学院潍坊分院。重点支持潍柴动力创建国家内燃机企业重点实验室,歌尔声学、盛瑞8AT创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骨干企业为龙头,整合产业优势和科研院所资源,新建1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以山东邦泰为龙头建立采暖散热器战略联盟,以蓝天节能环保为依托建立印染行业余热回收战略联盟。积极推动非织造材料、软件与动漫等10个战略联盟进入省计划。引导金融、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推动华特磁电、恒安散热器等10家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跨入省科技创新型试点企业行列。突出抓好潍坊科技融智公共服务平台、高校科技转移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区软件园、清华科技园等机构建设,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第三,着力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针对省里今年将继续拿出2.5亿元资金,按照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发展要求,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核心,重点支持新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和海洋开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继续加强与国家、省科技计划和“”科技发展规划的衔接,把国家和省里的既定目标与我市创新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最大限度争取和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全年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00项,争取科技资金达到3亿元。重点推动山东贝瑞康白介素亚型蛋白、福田新能源汽车、华辰生物新型基因工程囊素三肽、山东天一溴化苯乙烯材料合成、亿能光学等项目列入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抓好8AT、M26重大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的实施,力争山东美晨科技等项目列入国际科技合作重大专项,康跃科技、华光数码建成国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加大科技成果培育和转化力度,努力推动盛瑞8AT、金丝达公司生活垃圾处理成果申报为国家、省级科学技术奖,全年培育优秀科研成果130项以上。

第四,着力推进农业和民生科技创新。贯彻实施中央和省1号文件精神,重点抓好国家级农业高新区创建、农业种业工程实施、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业科研机构改革四项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围绕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主导产业,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引领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型发展,建设有机蔬菜、畜牧能源循环模式、海水健康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按照《山东省种业振兴规划(20xx-20xx年)实施方案》,实施种业生产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现代种业企业培育工程等,推进我市种业产业率先发展。扎实推动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专业信息服务系统和专业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建立可持续的农村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体系。深化社会领域科技发展,组织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科技攻关,开展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社会安全、食品安全、垃圾资源化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构筑科技支撑体系。加快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推进峡山、黄河三角洲(潍坊)、潍坊高新区、诸城市4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推动潍坊高新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第五,着力抓好科技与经济、文化和金融的结合。一是抓好科技与经济结合。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理念,坚持技术创新带动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升级,引导创新要素向经济主战场集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打造高端、高附加值产业链,推动“潍坊制造”向“潍坊创造”转变,进一步凸显科技进步在支撑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中的作用。二是抓好科技与文化结合。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针对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对科技的重大需求,抓住一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科技问题,加强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广,着力培育动漫、电声乐器等10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中动传媒、惠影科技等100家重点文化企业,提高科技对传统文化业态的提升和对新兴文化业态的创生能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抓好科技与金融结合。深化与金融部门的合作,尽快与金融部门研究签订支持科技发展的框架协议和授信协议,搭建互利共赢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引导推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各类资本,为小微科技型企业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投资。支持科技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及在股权代办转让系统挂牌交易。全力开展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力争潍坊高新区建成国家首批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地区。

第六,着力加强科技管理系统自身建设。注重学习调研,深入基层和企业,实行点对点服务,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了解科技新发展,为科技服务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把握新时期科技发展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注重用市场化的方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创新意识,在加快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拓宽新思路、研究新办法、推出新举措,着力提高科技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同联动,坚持开门抓创新,形成齐抓共管新格局;多办群众所用、企业所急、发展所需的大事,注重工作实效,积极组织开展科技服务、科技培训、科技合作等活动,促进科技惠民;改进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注重廉政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建立健全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 各位领导,同志们,推动科技创新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任务光荣而艰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奋发作为,为实现科技创新新跨越、加快 “四个潍坊” 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标签: 发言稿 精选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jfww.com/zh-cn/yanjiang/fayan/ylonep.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