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中秋節端午節演講稿 >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精選29篇)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精選29篇)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精選29篇)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文化

今天是6月16號,農曆五月七年級。到本週五,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為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着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在此,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謝謝。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四五種説法,而我最習慣的是紀念屈原的説法。

兩千多年前,一位十分愛國的楚國詩人屈原,因自己的國家被秦國佔領,傷心欲絕,跳江身亡。千百年來,人們紀念他,祭奠他。

我國會在這天全國放假。我們家全家人聚在一起,忙得跟過年一樣:爺爺把雄黃倒進白酒中,攪拌均勻,撒入各個角落,是驅蟲用的;爸爸媽媽把剪得像箭一樣的菖蒲插在門前,據説是驅邪用的;奶奶在廚房煮了一盤又一盤我愛吃的菜:炒土豆絲、筍片、肉絲炒洋葱、炒蝦仁……我的口水呀,流得滿地都是。我們一家圍在桌旁包食餅筒,澆上肉汁,咬一口,嗯,真是色香味俱全啊!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節日讓我們知道祖國悠久,文化燦爛,更讓我們知道了要像屈原那樣熱愛自己的祖國。

謝謝。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3

老師和學生

大家好。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文化的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著名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的長期積累和凝聚過程。從這些傳統節日中,我們可以隱約看到古代人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今天是_月_日。再過九天,就是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了。所以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關於端午節的思考。

端午節讓我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看到了自己國家的滅亡,人民的流離,他想報效國家,卻無法重返天庭。憤怒之下,他投汨羅江自盡。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這一天,人們在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

也許,這個古老的傳説已經無法打動21世紀的現代人。我記得一個震驚中國人民的報道!據《人民日報》報道,遼寧大學民俗學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學教授吳冰安向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發來緊急信息,稱據可靠消息稱,一個亞洲國家即將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文化遺產,該國已被列入“國家遺產”名單,並將很快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中國人過端午節已經有幾千年了。如果變成了別人的“文化遺產”,你不覺得是天大的笑話嗎?如果有人告訴你,過了幾年,中國人要划龍舟,要吃粽子,要過端午節,需要從其他國家寫這篇文章,你肯定會説:“你在國際上跟我開玩笑吧!”幾千年後,中國的端午節成了別人的“文化遺產”。更何況?一場關於“保衞端午節”的辯論在民間悄然展開。有人説:“我們必須以實際行動堅決捍衞這一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有人説:“我一直對端午節情有獨鍾,每年都吃棕子看龍舟賽。如果端午節真的被其他國家搶了,我會覺得特別彆扭。”後來經過核實,韓國宣佈了自己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並不是想竊取我們的傳統節日。不過韓國的聲明可以説是提醒了我們,一個國家改變對本土文化的態度是多麼有價值。所以也是一種激勵,來捍衞我們祖先的“遺產”,實現他們的珍貴。

同學們,端午節的爭議讓我們對傳統歷史文化資源產生了憂患意識,並引發了一些相應的行動。怎樣才能把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我們的生活,永遠保持新鮮的活力?要有文化的內在驅動力。內在驅動力來自哪裏?教育。改善國民教育,加強個人實踐。當整個國民教育得到改善時,人民就會對自己的文化資源有廣泛的認識。當一個人的修養達到一定程度,民族文化的種子就會在靈魂中生根發芽。能在一個人心中紮根的文化資源,將是新鮮而永恆的。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保留着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加強和洗禮。讓我們帶着尊重和珍惜來看待中國的每一個傳統節日。

謝謝大家耐心傾聽。請接受我端午節的祝福:端午節快樂!謝謝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又稱午日節、端陽節、龍舟節等,它是中國第一個被世界博物館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在我國閩南地區有幾種風俗習慣,那就是包粽子、賽龍舟和在門前插艾草。

我一直不太明白為什麼要在端午節吃粽子。為此,我特地去百度搜索了一下,原來,人們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愛國為民,被讒言所害,於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羅江。楚國人沿江苦尋屈原蹤影,又害怕江魚吃掉屈原的屍體,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由此風習相傳,人們為了緬懷屈原,每年五月初五這一天便以粽子投江。

“五月五,是端陽,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前後幾天,大江南北都要賽龍舟。賽龍舟又稱龍舟競渡,在中國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現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俗話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這天,家家户户都會在門前插上幾棵艾草,以此來驅魔避邪。星期二下午,弟弟從城關回來,他手上還繫着一條五彩繩,這也是用來驅魔避邪的。

這就是我們閩南地區的風俗習慣,不知道各位同學的家鄉又有什麼風俗習慣呢?

謝謝。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5

大家好!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説法。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廣為流傳。今天,人們會在端午節那天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蒿,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這首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競渡曲》記敍的就是端午節賽龍舟的場景。

那麼我們該如何過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呢?

首先,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傳統節日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民族精神的家園。端午節那日,同學們可以嘗試着向家裏人學包粽子。一方面不僅可以讓我們學習一門小手藝,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其中所藴含的傳統文化內涵。

其次,學會自主學習。馬上我們就要迎來本學期的一場大考——半期考。假期是彎道超車的好時機。我們不能沉浸在歡樂的節假日當中,還應該合理安排好學習時間,利用節日之餘,好好複習、查缺補漏,爭取在半期考試裏發揮出的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績。

最後,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度過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也預祝所有同學在半期考會考出自己滿意的成績!

謝謝大家!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6

(甲)敬愛的老師,(乙)親愛的同學們:

(甲乙)大家早上好!

(甲)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

(乙)端午節讓我們想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生活在20__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但卻因為他的忠誠和仗義直言而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迴天。悲憤之下,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自投汨(mi)羅江。

(甲)當地百姓聽説屈原投江了,紛紛划船前來救助,把江米裝進竹筒,扔到水裏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久而久之,我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乙)滔滔汨(mi)羅水,悠悠數千年,屈原已去,但是他的愛國熱情卻已化成一座豐碑,牢牢地矗立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甲)也許,這古老的傳説你早已經聽過,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更遺憾的是,現代國人在越來越熟悉西方節日的同時,也在以更驚人的速度遺忘着自己的歷史、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

(乙)中國擁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數不清的文化瑰寶。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日新月異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

(合)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記憶,節日除了是一種習慣之外,更代表着文化和民族的認同。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因為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傳統節日背後流傳的是悠久的歷史、輝煌的文明,積澱的是廣博的底藴和千年不變的民族精神。面對祖先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作為後人,每一個炎黃子孫,都要自覺的做一個維護者和傳承者。從七夕的金鳳玉露,到重陽的登高賞菊,從秦腔的底藴(yun)悠綿,到京劇的唱唸坐打,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華夏浩繁的史帙(zhi)中顯得那樣熠熠(yi)生光、璀璨(cuican)奪目。我們是中華民族未來的棟樑之材,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就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續下去,讓華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甲)我們的演講到此結束

(乙)謝謝大家!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端午節到了,我們班開展了“話説端午節”的綜合實踐活動,老師給大家分配了不同的任務,我負責查找端午節的習俗。通過我與同學們的努力,我們都受益無窮。

這次綜合實踐活動,讓我知道了許多端午節的知識,我知道了端午節為什麼要佩戴香囊。原來是因為那時蚊蟲多,容易被叮咬,而香囊發出的香味能驅趕蚊蟲。在古代傳説有辟邪的作用。

我還知道了端午的由來,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他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國家被他人霸佔,最後投江而死。

通過了這次活動,我收穫了不少東西,我知道了查找資料的方法有很多:查看書籍、問老師、網上搜索等等。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是:網上搜索。

通過這次活動,我也體會深深:生活中的祕密有很多,需要我們一起去探索、發現。我們要仔細觀察生活中的問題,用心去解決。我們一定能體會到探索奧祕的樂趣。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8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早上好!(鞠躬)

“五月五日,是端陽,門上滿艾,香滿。吃餃子,撒糖,賽龍舟,開心。”節日是人生的禮物,因為等待的過程充滿驚喜,一切準備都是甜蜜的。端午節前幾天,最有氣氛。勤勞的人們異常忙碌開朗,空氣中瀰漫着粽子葉的香味。這是幸福的生活。

端午節始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有20__多年的歷史。到了這個時期,年輕的橈手精神奕奕,在初升的太陽光中熠熠生輝。鼓聲響起,

他們的動作整齊劃一,堅實的肌肉隨着動作一起落下,額頭滿是汗水,與太陽的光芒相映成趣。龍舟就像離弦的箭,在平靜的池塘河中無波地飛來飛去。看到這一幕,我不禁想到:戰國時期楚王偏愛奸臣,屈原直言不諱,卻被革職流放。秦國藉此機會攻打楚國,楚國領土被破壞。看到國家的覆滅,人民的流離失所,屈原想報效國家,無法歸天。悲憤之下,他把一塊巨石扔進了汨羅江。當地人聽説屈原被扔進了河裏,就來幫忙。他們順流而下,一路追到洞庭湖,卻找不到屈原的屍體。大大小小的小船在湖上穿梭,數百人爭相游泳,蔚為壯觀。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這一天,人們在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人們也把粽子放進水裏,只是為了餵魚龍、蝦蟹,防止屈原的身體被吞噬。

郭沫若評價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創了浪漫主義詩歌,開創了楚辭的風格,“與天地同命,與日月同光”;發明了“只有草木落,美人怕死”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無窮無盡的才華,就像河流匯成大海,浩瀚無邊。中國文學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是他一生的作品。我們要學習他的愛國主義,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日月爭光”的人格。作為一個改革家,由於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屈原的政治理念和改革預期都是失敗的。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作家,他成功了。“天下渾我獨,天下醉我獨”是他的氣節,“路漫漫修遠忙,我上下尋”是他的大力氣。他優雅如菊,聖潔如蓮,他強大的精神力量頌揚後人,激勵無數中國兒女前進!屈原的偉大不僅僅是他那令人難忘的詩篇,更是他那始終不渝的愛國精神,不與姦夫賊子同流合污的崇高氣節。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人民疾苦,受到人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粽子,看龍舟比賽時,不要忘記20__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互相鼓勵,為中國的崛起而學習,做一個能努力工作,為祖國建設做出貢獻的人,為我們的未來鋪路,做一個百花齊放的人,回報關心自己的父母老師,對得起中國人民。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9

每年端午節,大街上時不時飄出一陣陣誘人的香味,而且耳邊還時不時傳來“賣粽子嘍!美味的粽子,快來買哦!”

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在餐桌旁,一邊看《新白娘子傳奇》的電視,一邊剝着粽子吃。端午節啊,桌子上這幾樣菜必不可少: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

爸爸拍拍我的肩説:“女兒啊,你知道端午節的時候,為什麼要喝雄黃酒呢?”

我搖了搖頭,然後又點了點頭,爸爸奇怪的問:“到底知不知道啊?”

“知道是知道,但是有兩個傳説呢!就講一個關於《白蛇傳》的傳説吧!相傳白蛇白素貞為了報答許仙的恩惠,與許仙結為夫婦後,在端午那天因喝了雄黃酒差點現了形的情景,便成為民間端午節的風俗。”我自豪的説道。

“呵呵~爸爸請教你一個問題哦!為什麼要紀念曹娥?”看着爸爸那一臉無知的樣子,我不懷好意的説:“爸爸,你讓別人説故事,不能不給報酬吧!”

“你想要什麼?”原本無知的臉,瞬間提高為警惕。

“哎呦!沒什麼,只是要你的令牌啊!”我笑嘻嘻的説道。

爸爸猶豫了片刻,拿出令牌,轉手拱讓給我。我接了下來,説道:“爸爸,你給我把粽子剝了啊!”

“為什麼?”

“令牌在此,你敢不聽!”

“哼~早知就不跟你換了!”

“你説什麼!”

“呵呵~沒説什麼!”

啊!這次的端午節真快樂!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10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讓我們一起緬懷屈原》。

暮色蒼遠,心緒蜿蜒,有誰在演講時刻注視着你?

麥子金黃,演講艾草幽香,有誰在時刻聆聽演講着你的呼吸?

冷豔的孤寂、悽切清冷的時光,在炙烤演講着你滴血的心。

迷失的漁火,重演講新點燃你對未來的期盼。

端午是竹葉的色彩,端午是艾草的青澀,端午是屈原的祭日,端午是人們永遠的牽掛!

端午,白日,枕着艾草做夢

我的胃裏,一個蜜棗的棕子,正試圖和古代息息相通

三千年前的棕子不是太甜,是太苦,需要用汩羅江的水來解苦

但滔滔江水太遠,救不了近渴

就是今天,一個聲音告訴我,我是屈原的孩子

我的筆應該和屈原的血脈相連

但是我怎麼也寫不出

一隻棕子如何香飄十里

粽子淡淡的清香,在艾草的苦味中飄浮。

笛聲悠遠,麥子飽滿,汩羅江邊,先生那愁苦悲憤的面容,記憶猶新。

興楚無望,為保高潔,你憤然跳入汩羅江。

你那悲壯的一躍

讓淚流滿面的詩句,飄散成綿延千年的梅雨, 淋濕了後人的思念

滔滔江水化作奔湧的激流,你大筆一揮,《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的詩篇,

而你獨自踏浪而去,讓好多記憶日漸冷卻,只留下一圈圈漣漪,盪漾成五月的一個風俗

至今 還依然震撼着世人的心靈。

端午節,傳承了一種情懷,悲壯而悽美,氣吞山河。它向世人所傳達的,是一個詩人憂國憂民、熱愛故土的高尚風格。端午節,沉澱了一種精神,厚重而堅固,歷久彌新。它向世人所闡述的,是一個勇士不畏暴虐、堅持鬥爭的偉大壯舉。兩千多年以來,端午節所特有的這種情懷和精神,從來未曾改變……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11

社區的廣大羣眾:

你們好!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1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紀念傳統節日,傳承傳統文化》。

眾所周知,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故事。屈原的國家楚國被入侵,屈原跳進河裏死了。屈原死後,楚國人民划着龍舟,把粽子和雞蛋扔進河裏,不讓魚吃屈原的身體。

民間流傳着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端午節的習俗是什麼?

端午節吃粽子是一種傳統習俗。粽子皮是由葉子做成的,裏面有很多種餡料。吃粽子的習俗已經廣為流傳。

同學們,我想問你們幾個問題,你們吃過哪些粽子餡?你做過粽子嗎?知道粽子怎麼包嗎?是的,最常見的是用糯米或棗子來做粽子。我記得,在幼兒園,端午節前舉行過一次一包粽子,當時我和奶奶都參加了。每逢端午節,社區還會組織各民族居民一起包粽子。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習俗。每年電視上都有龍舟比賽。

我從我母親那裏聽説在她的家鄉有很多活動來紀念端午節。例如,清晨用艾葉、艾草、冬瓜插在門上洗手洗臉,用草藥做一些香包,給小孩子戴五彩線,煮雞蛋,包粽子等。喜氣洋洋的。總之,這個節日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大的民間節日。

在端午節之前是中國的兒童節日,每年人們將五顏六色的線團五彩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後一個雨天,人們會把球扔球到下雨的地方,傳説每年將人帶來好運。

我國曆來重視傳統節日。近年來,端午節作為法定節日,全國人民慶祝的傳統節日。

在這裏,我特別想説的是,有很多人忽視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喜歡外國的西方節日,如聖誕節,愚人節,萬聖節,這是不能提倡的,我們是中國人,每個傳統節日的背後都有着深厚的傳統文化,每過一次傳統節日,身心都受到洗禮,我們應該自豪自己是中國人!

同學們,屈原的故事離我們很久遠,但他的愛國情懷卻離我們很近。熱愛偉大的祖國,建設美麗的家園,我們需要每一代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是祖國的未來,要努力學習,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謝謝大家!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13

大家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説法,諸如:紀念屈原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説。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作為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為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謝謝大家。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14

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強烈反對,屈原去職,被趕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等,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些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後來因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業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每年5月5日定位端午節。

端午節,門查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在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

當我們還沉寖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説“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以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聽了這些,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的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多年的歷史的傳統佳節眼瞅着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毋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你不想吃,農耕社會時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術,我國造紙工業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和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手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文化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又民族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落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端午節是一種傳統,也是一種文化。也是我們的魂。屈原並沒有因為別國的強大而拋棄自己的故土。也未因自己人生的失意而投奔別國。他的忠是一種廣義的,一種大愛,一種永恆,不計報酬與代價。用靈魂之歌來譜寫生命之歌。也許我們一生都不會遇到這種大事大非的事。但你是否考慮過在我們平常生活中其實又時刻都體現着忠,不計報酬與代價的忠與你自己,忠於你所愛的人,忠於愛你的人。平凡,樸實沒什麼不好,就看你如何走出自己的路,放出那屬於自己的光芒。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15

“七年級糕,八年級粽,九年級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姥姥念起這些歌謠,我就知道端午節快到了。

每年端午節前後我們小孩子便會挎上籃子和姥姥、姥爺一起上山去採艾草。到了初五這一天,家家户户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説艾草會鎮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聞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和採集艾草的過程對我們來説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和夥伴們都爭着到山上去採集大片的艾草,也採下大片的快樂,並且把快樂分享給大家。

包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之一,今年端午這一天姥姥、姥爺早就準備了粽葉、糯米、大棗、豆沙和草繩……一些材料來包粽子,糯米要用涼水泡一泡,包出來的粽子才會粘。等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我和姥姥便會坐下來包粽子,先拿出一片粽葉把它捲成三角錐體形狀,往裏面裝入糯米和大棗,再將多出的粽葉折回包好,再用草繩一捆一個立體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不長時間我們就包出了滿滿一盆形態各異的粽子。可以下鍋煮了,只見姥姥把包好的粽子像趕鴨子似地倒入鍋裏,和粽子一起入鍋的還有圓溜溜的雞蛋,一小時過去了,終於可以出鍋了,姥姥和媽媽一起把粽子和雞蛋從鍋裏撈出來,全家人圍在一起吃粽子、吃雞蛋。

吃完了粽子我又和姥姥學起了縫香包,姥姥一邊縫一邊對我説:“以前香包一是避邪,二是為討吉利。傳説屈原投江的時候正是夏天,蚊蟲四飛,老百姓唯恐屈原遺體遭叮咬,就紛紛用艾草點燃,用艾草煙燻蚊蟲,後來有人建議,可以用布來包裹檀香……延續到後來人們用針線縫好香包後,再串上一根布繩,掛到脖子上,每人一串,預示着蚊蟲污物不敢靠近,慢慢地流傳下來,端午做香包就成了中國的傳統習俗”。邊説邊縫,一個漂亮的香包做好了,帶在脖子上一絲淡淡的香氣散發出來。

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看着電視,這時電視正在播映的節目是“賽龍舟”,只見每支龍舟上都有好多的人奮力的揮舞着小槳整齊地划着,我們被節目中緊張的氣氛和壯觀的場面吸引着,姥爺告訴我:“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候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卻不見屈原的蹤跡。從那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用划龍舟,借划龍舟驅散江中的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延續到現在端午賽龍舟就成了一種習俗”。

今年是我國小階段的最後一個端午節,我過得很有意義,我參與了採集艾草、包粽子、縫香包還了解了賽龍舟的典故。

和家人在一起過節很幸福!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16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明天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春末夏初我國民間最 盛大的一個節日。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留給了我們許許多多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習俗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習俗除了是一種習慣之外,更代表着文化文明和民族的認同。但遺憾的是,現代國人在越來越熟悉西方節日的同時,也以更驚人的速度遺忘着自己的歷史。就比如端午節,大多數人恐怕只知道吃粽子的一種習俗吧!而端午的其它一些習俗已經遠離我們而去。

第一種説法,也是關於端午節流傳最 廣的説法,過端午節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眼見國家處於危難之中,卻無法挽救,他日夜憂愁,最 終投汨羅江而亡。楚國民眾知道後十分哀傷,駕船奮力營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划着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裏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年年歲歲,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這就是端午節划龍舟、包粽子的由來。

第二種説法,是比紀念屈原更古老的的説法,過端午節為了“除瘟去病”。端午節正值農曆五月,天氣漸熱,各種蚊蟲開始出沒,容易引發疾病,所以五月又有“惡月”之稱。古人在五月以安息靜養為養生原則,有的地方還用“天中五瑞”即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五種植物來祛毒。因此,“除瘟去病”是中國普通百姓過端午的一大主題。

過端午節還有第三種説法,是為了“祈雨”。端午時節正是水稻生長的旺盛時節,而此時雨水稀少,因此人們借包粽子,來引誘天公下雨。另外端午這天賽龍舟也是為了求雨,人們攪得水面天翻地覆,是為了不讓龍王躲在水底下,要把“真龍”引出來。

由此看來,一個端午節就包含了非常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對端午虔誠的紀念,無疑展現了我們華夏禮儀之邦的高尚傳統。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比如,春之將至時,人民以美好的祝福表達對未來的希冀,這是中國人賦予春節的原始意義,而清明後的播種和中秋的收穫,更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的品質……

謝謝大家!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17

老師們,同學們:

同學們,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你們對這個節日有多少了解呢?

端午節是愛國節,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公園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江而死。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並以吶喊旗鼓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之情。

端午節是防疫節。端午節前後是春夏交替傳染病的高發時節,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淨化空氣。成年人還要飲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和雄黃的香囊預防疾病。

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一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一項國際體育賽事,也起到了友誼紐帶的作用。

端午節還是美食節,以為我們要吃可口的美食——粽子。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花色品種繁多的粽子,可以讓你一飽口福。

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是浸潤着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化遺產,體現着一種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肩負起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為成為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做好準備。

謝謝大家!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18

大家好!

我聽媽媽説,她的家鄉在端午節有很多紀念活動。比如,清晨用艾葉洗手洗臉,門上插着艾草、彩色葫蘆,用香草做一些香包,給小孩子戴五彩線,煮雞蛋,包粽子等。一派喜氣洋洋。總之,這個節日很重要,是民間的一個大節日。

以前端午節是中國的女兒節,每年人們都會拿五彩線團五彩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後的一個雨天,人們就會把五彩球扔到下雨的地方,傳説這樣會帶給人們一年的好運。

我們國家一直重視傳統節日。近些年來,端午節列為法定節假日,全國人民歡度傳統佳節。在這裏,我特別想説的是,現在有很多人忽視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卻喜歡外國的洋節,比如説:聖誕節、愚人節、萬聖節,這是不能提倡的,我們是中國人,每個傳統節日的背後都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每過一次傳統節日,身心都受到洗禮,我們應該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謝謝。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19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逐漸淡化與消亡,是近年來文化界的熱門話題之一,幾乎每年的春節和中秋節,都會有人出來唸叨一番。有人甚至將這歸因於“洋節”的流行,認為其實質是強勢文化侵入導致的本土文化衰退。至少有兩方面的因素,是不容忽視的:一方面,是社會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特別是城市居民,過去的節日特定食品如今隨時可以享用,週末的休閒娛樂可以比過去的節日還豐富,傳統節日自然就淡化了;另一方面,傳統節日是在過去的生活節奏中產生的,或者可以説與舊時農業社會的生活節奏相依存,在今天這個社會大變革的轉型時代,生活節奏空前加速,可能是人們不得不疏離傳統節日的更重要原因。換個角度説,“洋節”是伴隨當代生活節奏一起進入中國的,所以最先接受“洋節”的,恰恰正是最能適應當代生活節奏的青少年。與人們對春節與中秋的不能忘情相比,端午與重陽這兩個傳統節日就更是漸行漸遠。

粽子似乎是端午節的標誌。其實南京習俗,吃粽子並不限於端午節,但端午節一定要吃粽子。只是南京的粽子好像從來就沒有出過大名,説到粽子之類的江南小吃,人們只會想起蘇州和杭州。

包粽子本該用糯米,因其黏性好,可以黏住惡龍的牙齒,免得它去傷害屈原。然而一般人家只能以粳米摻少許糯米,甚或以秈米為主,摻上粳米和少許糯米,因為在計劃供應的糧食中,粳米和糯米都是限量供應的,糯米尤少,大約一個節期一人只有一斤,且價格也要高几分錢。貧寒人家,不得不做這種算計。包粽子的米也需要泡一段時間,使其吸收一定水份,容易煮熟,但也不能泡得過久,否則會酥成米粉,那就只能做元宵了。

家裏常包的是白米粽,偶或也能包點夾心粽。一種是素心,在米里摻上紅豆,或紅豆沙,或去了核的棗肉;肉粽,是將過年時省下的臘肉,切成肉丁,每隻粽子裏包入二三丁,吃時揭開粽葉,只覺肉香撲鼻。

不同內容的粽子還得放在一鍋裏煮,就要變換粽子的形式或在扎線上作出記號,以利辨識。常見的有四角粽與小腳粽,後者較難包得規整。包粽子是女人的事,家中的母女婆媳,圍坐在木盆邊包粽子,也是一種手藝的考試與較量。有時鄰家的女人也湊過來看,品頭評足;自恃手藝好的人,還會大方出手,動作麻利優美地包出個挺括的粽子來,得意洋洋地享受一串讚美。近年超市裏賣的粽子多是四角,甚或如日本式,簡單地折成一個長方體,全無藝術可言。煮粽子也要算技術活,往往是頭一天晚上煮開了,就焐在煤爐上,夜裏要起來看幾次,不能耗幹了水,更不能煮得夾生。那一夜裏,真是滿室生香。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20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傳統節日端午節》。

再過幾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端午節開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到現在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入汨羅江之後。人們自發的把裝米的竹筒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現在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講究衞生的節日。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害漸漸增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我們江南地區也將進入悶熱、多雨、潮濕的梅雨季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人們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趕蚊子蒼蠅、蟲子螞蟻、淨化空氣,後來又加上了石榴花、大蒜和龍船花,合稱“天中五端”。

端午這一天成年人要喝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要佩戴藏有硃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樣來看,端午節是中國最 早的“衞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這一天人們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它不僅要有體力、耐力,而且還要團結協作、機智靈活,更要熟悉水性。這些都是長期鍛鍊的結果,絕非一日之功。端午龍舟競賽能對羣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賽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現在,端午節被列入國家法定的節假日,也正在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這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內心力一次加強和洗禮。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底的紅火起來。

還有,等我們過完端午節,整個學期也臨近尾聲。希望同學們能認真上好每一節複習課,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復習,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謝謝大家!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21

同志們:大家好!

今天這次端午文化座談會上,剛才,各位專家學者從端午節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人文精神等不同角度做了精彩的發言,講得非常好。在此,我代表本次座談會的主辦單位向各位專家學者表示衷心感謝,並致以節日祝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我國也把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列入國家法定節假日了。包括端午節在內的中華傳統節日,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繫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滋養着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對推動中華文化歷史不斷髮展壯大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源遠流長,它作為我國人民對以愛國詩人屈原等為代表的民族英雄和愛國先驅表達緬懷之情、崇敬之意的傳統節日,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週期性、民族性、羣眾性特點,深深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成為人們抒發愛國情感,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節日。我們這次座談會就是貫徹中央精神的具體行動。借這個機會,我就弘揚端午文化,凝聚愛國精神,談幾點我自己的感受:

一、要突出愛國主義這一主題

端午節自春秋戰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究其由來,説法不一,但以紀念屈原之説影響為最廣最深。 也正是因為利用端午節的各種祭奠活動紀念屈原,表達人們對屈原同情和崇敬之情,才賦予了端午節濃濃的愛國情愫和民族情結。可以這麼説,屈原精神是端午節的節魂。因此,我們要引導人們過好端午節,首先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當前,就要進一步弘揚全國人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抗震救災精神,一手抓好抗震救災,一手抓好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上來,堅持做到抗震救災、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為建設以實力、活力、壓濾機濾布 競爭力為標誌的沿海經濟社會強省做出各自的貢獻。

二、要挖掘端午節的文化內涵

經過五千年的文化積澱,我國形成了豐富的傳統節日文化。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我們要深入挖掘端午節藴含的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即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當前,組織端午節文化活動,至少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是以端午民俗傳統為主題,開展特色羣眾文化活動。比如書法、繪畫、攝影、徵詩、評詩以及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等等。特別要通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愛國詩歌朗誦吟唱、愛國詩歌散文徵集等活動,引導人們感受傳統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2.是以普及民俗知識為重點,濾布 開展民俗知識講座與展示活動。如端午民俗文化系列講座、包粽子比賽等等。

3.是以弘揚端午文化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跑旱船、武術表演,結合奧運會火炬在我省傳遞,積極引導城鄉羣眾積極參與全民健身活動,形成健身熱潮。

4.是以除舊佈新為重點,廣泛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如本站鄉羣眾正確認識端午插艾、佩戴香囊、飲雄黃酒等傳統習俗的科學內涵,結合城鄉面貌三年大變樣活動,通過大力整治庭院居室、公共場所、背街小巷和城鄉結合部的環境衞生,積極引導城鄉羣眾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和生態文明意識。

三、要努力營造節日氛圍

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羣眾並不陌生,但要使廣大人民羣眾真正瞭解端午節,還需要我們做大量的宣傳引導工作,所以希望報刊、廣播、互聯網等各級各類新聞媒體,要安排對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的專題介紹,通過新聞報道、言論評論、專家訪談、公益廣告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宣傳介紹端午節的歷史淵源、人文典故、傳統習俗,使廣大人民羣眾,尤其是青少年加深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識和理解。同時,要營造濃厚的傳統節日氛圍,深入宣傳和報道各地組織端午節主題文化活動的情況,通過創作、宣傳體現端午節思想文化內涵、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文藝精品,製作播出反映傳統節日的影視作品,組織文藝團體深入基層開展文藝演出,開展各具特色的節慶羣眾文化活動,不斷豐富羣眾的節日文化生活,營造濃厚的傳統節日氛圍,使廣大人民羣眾瞭解端午節、認同端午節、喜歡端午節、過好端午節,使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煥發出新的生機。

謝謝大家!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22

端午節,想必大家都知道,它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等。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在這一天,我們都會吃粽子、賽龍舟。可是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那就讓我來給你講講吧。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來的。古代屈原為楚國投江而死,人民很同情他。因為想盡快把屈原打撈上來,人民爭先恐後地划船尋找(後來形成了划龍舟);因為怕江裏的魚餓了會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米團餵魚,逐漸就發展成為了粽子。後來,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粽子,賽龍舟,以此來紀念屈原。

可我卻不這麼認為,我覺得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一是為了填飽我們的肚子,二是為了使我們的身心得到放鬆。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因為我在端午節的時候就很快樂。記得上一次端午節的時候,我吃了好多粽子,雖然已經吃飽了,但是我還是沒有停下來,到最後,我硬撐着把每一個味道的粽子都吃了一遍,我撐得都站不起來了,可是,我必須起來,因為我吃得太多了,必須起來活動一下,於是我猛地一站,終於站了起來,想走兩步,剛邁開腿,由於重心不穩,我一下趴在了地上,全家人都笑了起來,我也笑了起來,因為我給家人帶來了快樂,儘管摔得很痛,但是心裏卻很開心,這不就是痛並快樂着嗎?

端午節,一個快樂的節日,一個充滿着歡笑的節日,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23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説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説法,諸如:紀念屈原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説。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為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謝謝大家。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24

馬上就要端午節了,有種暮然回首的感覺。昨天突然的看見了一人家門口的許多的枯萎的艾草和菖蒲,沒怎麼去想,就覺得是端午節過了許久了。

去年的端午節的記憶仍舊那樣的清晰,轉眼遍又是一年了。只記得去年端午節近乎是睡過去的,在下午很晚的時候醒來了,有些飢餓,發現牀頭有一個粽子,於是抓起來就剝了吃了,也算是過了一個端午節。事後才發現粽子不是給我的。而前年的端午節好像連粽子也沒吃,就如此的過過來了。

這擱小時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的。年少的時候特別的喜歡過端午節。奶奶總是會煮上很多的蛋,包上許多的粽子,蒸很多的包子。現在看來,那些包子都是很奇形怪狀的,顏色也不像現在的包子,可是味道卻是很好。我們總是帶上很多的熟雞蛋去碰蛋玩——就是拿自己手裏的蛋和別人去碰撞,看誰的堅硬,要是贏了的話是很有 成就感的。現在想想,哪吃得了那樣多的鹹蛋呢,大多是浪費了。

而端午節似乎和淅淅瀝瀝的雨是分不開的。每次端午節便是帶上一把雨傘,帶上奶奶給的幾塊錢,帶上滿滿的期待,和着幾個朋友,就到后街去看龍舟比賽了。其實看比賽是很次要的,重要的是在路上可以買許多的吃的,有冰棒,也有桃子。而最為重要的是可以往夏豬家門前路過,偷偷的狠狠瞄上幾眼,便可以高興幾天。童年的快樂可以簡單到如此地步。

記得我會考的時候是在端午節以後,而母親也在會考前回來了,這是我僅有的幾次和母親在一起過的除了春節以外的節日的記憶之一。而就是在那次,自己居然還生病了,把母親急壞了。

轉眼便又要到端午節了,如果口袋能帶上幾塊錢,手裏撐着一把雨傘,拿着幾個奶奶做的包子,心裏會有多高興。真想再去故地重遊,看上一場龍舟,淋個落湯雞也好。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2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最 喜歡的就是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了。

到那天早上,大家都把菖蒲,艾草插在大門上,據説可以除邪避兇。

端午節能嚐到好吃的粽子。粽子的種類繁多,有豆粽,有紅糖粽,有棗粽,有肉粽……真讓我雙眼發光!我忍不住衝上,拿起一個粽子,使勁一咬,“哇!好美味啊!”我不禁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在端午節還能觀看刺激的賽龍舟。每到那天,江邊就響起了洪亮的大鼓聲、歡呼聲、吶喊聲,響成一片。選手們身穿綵衣,緊握船漿,喊着整齊的口號,奮力地擺動船漿,向終點駛去。一隻只龍舟象一條條巨龍在江河上翻滾、飛馳。人們在河岸邊不停地喊着加油助威。

説到端午節,還有個美麗的傳説呢!傳説楚國詩人屈原因為國家被佔領了而投江自盡。人們怕魚吃了屈原的屍體,就紛紛划着小船來到江面上打撈,還把粽子投下江去,希望魚只吃粽子不傷害屈原的屍身。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你喜歡嗎?

謝謝大家!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2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有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又稱五,聽説端午節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繩綁在兒童的脖頸或手腕上,稱為長命線。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不再吃屈原的遺體。我還知道: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撒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這就是我們的端午節,你們是否也喜歡端午節?

謝謝。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27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的主題是《端午節的由來》。

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__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淚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説: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着槳,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__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這一傳統佳節吧!提前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28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領導:

今天講台上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説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説法,諸如:紀念屈原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説。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節演講稿範文 篇29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讓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他生活在20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但卻因為他的忠誠和仗義直言而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迴天。悲憤之下,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自投汨羅江。當地百姓聽説屈原投江了,紛紛划船前來救助,把江米裝進竹筒,扔到水裏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久而久之,我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滔滔汨羅水,悠悠數千年,屈原已去,但是他的愛國熱情卻已化成一座豐碑,牢牢地豎立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也許,這古老的傳説你早已經聽過,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但是,我們要知道20xx年11月,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而且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説及無形遺產著作"。這絕不僅僅是中國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個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文化記憶的節日卻成為了他國的文化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但遺憾的是,現代國人在越來越熟悉西方節日的同時,也在以更驚人的速度遺忘着自己的歷史、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中國擁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數不清的文化瑰寶。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日新月異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

我們是中華民族未來的棟樑之材,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就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續下去,讓華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zhongqiu/xl7ye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