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中秋節端午節演講稿 >

有關端午節演講稿模板(通用16篇)

有關端午節演講稿模板(通用16篇)

有關端午節演講稿模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有關端午節演講稿模板(通用16篇)

端午節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據説,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先恐後的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今天是端午節,我在這裏向四班的老師和同學們表示節日祝賀:“祝你們端午節過得快樂、開心!”奶奶也在家裏給我包粽子,買香包,我端午節也過得很快樂。

端午節演講稿 篇節日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在每年的固定日,共同舉行的儀式或慶典。全民認同並參與,一年一度,周而復始。

我國的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源遠流長,藴涵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影響廣及東方,乃至世界。中國的節日文化,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中國節日,從元日到除夕,計十四個,其中最盛大的節日是端午、中秋、年(春節)三節。

端午節起源,傳説多種。五月正值仲夏,“端”即“初”,端午既初五,古人“俗重五日”。又當“夏至”,漢初定五月五為節日,為逐疫辟邪。唐宋時稱為“端午”(“五”“午”相通),別稱端陽節、重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成為端午節中國兩大民俗。

五月五日又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殉國之日。每逢此日,屈原家鄉人民以竹筒盛糯米,投江中紀念屈原。後演變用竹葉或葦葉代替竹筒並系以彩繩,即“粽子”。於是,端午節包粽子紀念屈原,為廣大人民所認同,兩千年來,代代相傳,延續至今。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任楚國左徒,世稱三閭大夫。他對內主張舉賢任能,改革弊政;對外主張聯齊抗秦,興邦強國。因遭讒臣嫉謗,被楚懷王蔬遠,後又放逐湘沅,雖輾轉艱辛,仍憂國憂民。聞秦軍攻破郢都,憂憤交加,投汨羅河以殉國難。

屈原心繫國運民生,是愛國愛民的賢臣,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詩人。一生寫下《離騷》、《九章》、《九歌》等二十餘篇詩歌。屈原詩歌表現出強烈愛國精神,具有巨大藝術魅力,是高度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是中國古典文學遺產中的瑰寶。屈原和他的學生作品結集《楚辭》。《楚辭》與《詩經》並稱中國古典詩歌璀燦星空中“雙子星座”。

屈原代表作《離騷》,是中國第一首長篇抒情詩,表達詩人憂國憂民眷戀故土的深摯感情和忠誠正直追求光明的高尚品質。《離騷》詩句優美,想象豐富,開中國古典詩歌浪漫主義創作手法之先河。詩如其人,屈原的崇高精神和屈原詩歌的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哺育着中國一代又一代詩人和文學家。

屈原熱愛祖國,關懷人民,忠誠正直,信守芳潔,追求光明,捨生取義。他的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屈原精神就是表率萬世、積厚流光的中華民族精神。

古往今來,端午節紀念屈原,弘揚民族精神,抒發愛國情懷,已成華海內外華夏兒女的共識,這就賦予端午節愛國主義情結,既“端午情結”。

我們永遠紀念中華民族之魂,不斷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有關端午節演講稿模板 篇2

尊敬的同學們,老師:

大家好!

我是木!馬上我們迎來的.就是端午節,聽到這個節日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但我還是要為大家介紹介紹!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也是六月十二日,端午節也被稱為端陽節,午日節,五月天等。

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吧!歸納起來,大概有幾點吧:

一,紀念屈原,屈原是楚國詩人,他在這天汩羅江殉國。

二,迎接伍子胥,當時人們把伍子胥視為河神。

三,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她只有十四歲,每日每夜沿江痛哭。

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她父親的屍體。四,迎濤神,伍子胥含冤死後,化為濤神,後來人們把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江。

在端午節我們會吃粽子,都是用艾葉包的,家人在一起吃,其樂融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粽子的品種很多,有蛋黃粽,有肉粽,還有蜜棗粽等。我們還會在端午節這一天划龍舟,划龍舟是為了祭祀屈原,曹娥。划龍舟不是一個人在劃,而是十幾個人一起劃,有一個人在前面擊鼓。龍舟的樣子更是美輪美奐,非常精緻,都是用木雕成,雕刻家們都是精雕細琢。我們還會看到街上的婦女都帶着艾虎,人們認為艾虎可以驅邪,小孩子們還會戴着香囊,可以驅避毒蟲。今天就講到這裏了,端午節大家也知道了不少吧,我就不介紹嘍!在此

敬禮!

姓名:

時間:xx月xx日

有關端午節演講稿模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按照原計劃,端午節馬上到了,我今天要講的話題是有關中國的傳統節日,這是喜慶的話題,因為在大部分中國傳統節日裏,一家人都團聚在一起,有吃有喝有玩,非常開心。但是,這幾天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開心不起來,心裏非常難受——四川地震了,傷亡慘重,損失慘重,死亡人數預計在5萬人以上,22萬多人受傷,幾十萬人無家可歸,親人、房子、財物頃刻間化為烏有……

地震到現在已經整整一個星期,國務院宣佈:從今天到21日,全國哀悼三天,火炬傳遞停止三天,所有娛樂活動停止三天……

但是,地震留給災區人民的悲痛何止三天!可以想象,在即將到來的五月初五端午節的時候,很多孩子都吃不上粽子了,也聽不到大人們講屈原的故事了;在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時候,很多孩子也不能夠坐在月光下,吃着月餅,聽爺爺奶奶講嫦娥的故事了;在明年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時候,許多孩子再也看不到花燈了;而明年四月五號清明節的時候,會有多少災區人民的眼淚灑在親人的墓碑上,所以今天我不想談節日,也不能談節日。

不談節日,但我們可以懷念,可以惦記一些東西,就像端午節我們懷念屈原一樣。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最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同樣,在地震災區中,也有很多動人的故事去讓我們永遠銘記。

5月13日,在北川廢墟里面,救援人員發現了一位母親,她已經死了,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他上身前傾,雙膝跪地,雙手支撐着身體,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禮,救援隊長忽然在她的懷中發現了一個嬰兒,大概三四月大,因為母親身體庇護着,他毫髮未傷,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的睡着,他熟睡的臉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到很温暖。隨行的醫生過來解開被子準備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裏,醫生下意識的看了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卻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着,每個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淚了。

5月15日,在綿竹有位大媽已經在廢墟埋了三天,他的鄰居抱着她的小外孫女在外面等着她。她的女兒28歲,是一名教師,她在救了13個小孩子出來之後,再抱着兩個孩子從危房裏跑出來,不幸被塌下來的大梁壓住犧牲了,而她抱着的其中有一個孩子還活着,這位女教師在最後一刻用身體護住了這個孩子。當這位大媽聽説女兒因為救了13個孩子犧牲了,她在廢墟里面哽咽地説了一句話:我很驕傲。

像大媽女兒這樣的教師還有很多,綿陽武都國小一些老師的屍體被挖出來時,手臂還緊緊地抱着學生。

還有一位水電工程師,他在廢墟中埋了80多個小時,而在這期間,他的妻

子一直守在廢墟旁邊,為他唱歌,鼓勵他一定要堅持。那名工程師出來之後,説是妻子的歌聲讓自己活了下來,他還説,今年國慶節就是他們結婚10週年的紀念日,到時要好好地慶祝一番,我想,他們一定會為此感動一輩子,幸福一輩子。

映秀國小一位消防官兵把今年10歲的尚婷抱出來時,他被深深震撼了。尚婷的左眼已經被戳瞎,左手已經被壓斷,小姑娘身上壓着兩名死者,屍體已經完全腐爛,小婷的頭一直被壓在腐臭的屍體上……然而一個10歲的小女孩,在這樣的環境中硬是堅持了100多個小時,就連小尚的媽媽劉順秋也不相信,女兒還能活着出來……。

有關端午節演講稿模板 篇4

今天我在國旗下的講話主題是《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進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 可與日月爭輝 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着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地傾聽,在此,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謝謝。

有關端午節演講稿模板 篇5

各位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年的5月28日是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粽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00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有關端午節演講稿模板 篇6

、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的發言題目是:懷着夢想,得到收穫

陽曆的6月,農曆的4—5月,對我們而言,就是一個懷着夢想的季節,因而是忙碌的季節;但也一個多節日的季節,更是一個獲得收穫的季節。

誰都有夢想。於是,距今兩千多年的戰國時代的屈原,面對戰亂頻繁、民眾艱難,他的夢想就是改革圖強,國家統一;他的夢想就是關心民眾生活;於是,他忙碌了:在楚國,他訓練新軍,改革進取;他敢問蒼天,自己“衰民生之多艱”。於是,他路漫漫修遠而上下求索,他即使流放,也保持氣節。有了夢想,有了忙碌,當然,屈原也就有了他的收穫:符合時代潮流的秦國完成了國家統一,人民百姓深知與敬佩他的愛國心、改革心;毫無疑問,今天的端陽節,就是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者,改革者、探索者,浪漫主義詩人。

誰都有夢想。於是,六一的歡樂還縈繞在我們身旁時,高中學子們懷着自己夢想,經歷了大學聯考、學考;不用多休息,國中學子們又將懷着自己夢想,參加會考與會考。毫無疑問,我們學子們的夢想就是理想的大學,就是9科全部合格,甚至都優秀;我們的夢想就是6A,就是生地會考的第一個A;毫無疑問,我們的這些夢想就包含了要感恩父母、回報母校、感謝恩師;毫無疑問,我們學子們的夢想就是進入更高層次的學校學習、深造,就是要回報社會,感恩國家。於是,我可以想到,過完這個端陽,就會得到收穫:那時,大學聯考、會考成績都會傳來捷報;學考、會考、也會傳來喜訊。是的,五月,是仲夏。它既有初夏的鋪墊,又有季夏的盼頭。而五,原本就是中午的“午”。我想,五月五日端陽節,就是一個火熱的夢想、火熱地拼搏,獲得火熱的收穫。穿越時空,我們會發現,夢想與愛國、改革與赤誠,拼搏與收穫,這些熟悉的詞語,依然在我們今天的社會,鼓勵人們的日常生活。夢想,就是動力,夢想,就是目標;有了夢想,我們就會堅實地忙碌,堅實去拼搏;有了忙碌與拼搏,我們就會得到收穫。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謝謝大家!!

有關端午節演講稿模板 篇7

端午遍遊諸寺得禪字

宋代:蘇軾

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

忽登塔,眼界窮大千。

卞峯照城郭,震澤浮雲天。

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

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

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寢,孤燈同夜禪。

有關端午節演講稿模板 篇8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剛過,但屈原的故事我們長留心間。

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鬥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端午節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後來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屈原熱愛祖國,關懷人民,忠誠正直,信守芳潔,追求光明,捨生取義。他的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屈原精神就是表率萬世、積厚流光的中華民族精神。

中華上下五千年,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華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鑄造了我們的靈魂,成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的精神源泉。它積澱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遺產,它藴涵着豐富的人類道德精華,它體現了人類對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着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古往今來,端午節紀念屈原,弘揚民族精神,抒發愛國情懷,已成華海內外華夏兒女的共識,賦予端午節愛國主義情結。 同學們,當你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彬彬有禮地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你學會"寬於待人,嚴於律己"的時候;當你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的時候;當你志存高遠而又腳踏實地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這就是在承繼和弘揚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 現在,端午節被列入國家法定節假日,也正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但是現代人如果只是吃粽子,或是看看電視裏的划龍舟,就失去了端午節原本的意義。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

讓我們永遠紀念中華民族之魂,不斷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謝謝大家!

有關端午節演講稿模板 篇9

大家好!

我聽媽媽説,她的家鄉在端午節有很多紀念活動。比如,清晨用艾葉洗手洗臉,門上插着艾草、彩色葫蘆,用香草做一些香包,給小孩子戴五彩線,煮雞蛋,包粽子等。一派喜氣洋洋。總之,這個節日很重要,是民間的一個大節日。

以前端午節是中國的女兒節,每年人們都會拿五彩線團五彩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後的一個雨天,人們就會把五彩球扔到下雨的地方,傳説這樣會帶給人們一年的好運。

我們國家一直重視傳統節日。近些年來,端午節列為法定節假日,全國人民歡度傳統佳節。在這裏,我特別想説的是,現在有很多人忽視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卻喜歡外國的洋節,比如説:聖誕節、愚人節、萬聖節,這是不能提倡的,我們是中國人,每個傳統節日的背後都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每過一次傳統節日,身心都受到洗禮,我們應該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謝謝。

有關端午節演講稿模板 篇10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説“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消息,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眼瞅着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彩旗夾岸照蛟室,

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

招屈亭前水車注。”

劉禹錫這首《競渡曲》記敍的是沅江一次賽龍舟的活動。

有關端午節演講稿模板 篇11

今年的x月x日是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吃粽子、嘗鹹蛋、賽龍舟等形成了端午節獨特的風俗。

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__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在楚國擔任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屈原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心如刀割,他懷着滿腔悲憤,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屈原死了已有2300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__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有關端午節演講稿模板 篇12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的主題是《端午節的由來》。

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__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淚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__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有關端午節演講稿模板 篇13

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離世已有_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有關端午節演講稿模板 篇14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這段時間在網課之餘,我讀了幾本書令我受益匪淺。同時我也在不同的書中,在不同的時間維度中找到了屬於他們的共性。接下來,請允許我來細細解説我的思考。

長太息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目睹着昏庸無道的君王在無情的壓迫着黎民百姓,不禁發出了自己的哀歎。在這樣一個黑暗無邊的時代,他心繫蒼生,為之心憂。同樣在另一個黑暗無際的時代,魯迅説,無窮的遠方無窮的人們都與我有關。一種屬於中國文人憫天懷人的情感,就在千百年的文字中傳承了下來,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我認為屈原與魯迅一樣,都是一個在黑暗之中為天下百姓所擔憂的悲鳴者。

同樣是在看不見盡頭的黑暗中,屈原選擇退爾復修吾初服。他不願意再看着這個扭曲醜惡的世界了,只要他自己的昭質未虧,芳澤猶存,那麼就夠了同學們,這不就是一種試圖獨善其身的想法嗎?自己的品格固然重要,但是屈原還缺少了一種勇氣,一種無畏。反觀魯迅,他只是説着,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縱然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害怕,不怕的人才有前路。很簡單的話語也恰恰説出來他想要與黑暗鬥爭的勇氣。可見這時,屈原與魯迅出現了差異,一種源自於勇氣的差異。

最後的結局大家早已耳熟能詳,屈原投江自殺,為後世留下來不朽的傳奇;魯迅仍舊在吶喊,驚醒了世人餘音不絕。事實上無論是屈原的伏清白以死,還是魯迅的血薦軒轅,都是他們在以自己的方式來改變這個時代。誠然方式有所差異,但我們依然能夠從中汲取收穫。

有一份熱發一份光,就是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在那時從青年中蒸騰出來的太陽,日光朗朗有聲,混沌隨之消弭散去,光明到來了!我們也應傳承先輩精神,成為時代的光芒!

同學們,書本內外,青春成長。正在號召着我們從書本中傳承先人精神,樹立好青年典範。屈原在汨羅江畔雖九死而不不悔,因為他堅守好了自己的品格;魯迅在暗夜中奔波,於無聲處聽驚雷,因為他守護者中國人的脊樑。同學們,石在,火種是不會滅的。先輩之石已傳入手中,青春之火已點明方向;讓我們以今日之我,逐明日之陽。擎星奮鬥為本色,執青春之筆勾勒出一闋時代的壯麗本紀!

在汨羅江畔吶喊,是我們對二人的傳承。

謝謝大家,我的發言完畢。

有關端午節演講稿模板 篇1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最喜歡的就是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了。

到那天早上,大家都把菖蒲,艾草插在大門上,據説可以除邪避兇。

端午節能嚐到好吃的粽子。粽子的種類繁多,有豆粽,有紅糖粽,有棗粽,有肉粽……真讓我雙眼發光!我忍不住衝上,拿起一個粽子,使勁一咬,“哇!好美味啊!”我不禁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在端午節還能觀看刺激的賽龍舟。每到那天,江邊就響起了洪亮的大鼓聲、歡呼聲、吶喊聲,響成一片。選手們身穿綵衣,緊握船漿,喊着整齊的口號,奮力地擺動船漿,向終點駛去。一隻只龍舟象一條條巨龍在江河上翻滾、飛馳。人們在河岸邊不停地喊着加油助威。

説到端午節,還有個美麗的傳説呢!傳説楚國詩人屈原因為國家被佔領了而投江自盡。人們怕魚吃了屈原的屍體,就紛紛划着小船來到江面上打撈,還把粽子投下江去,希望魚只吃粽子不傷害屈原的屍身。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你喜歡嗎?

有關端午節演講稿模板 篇16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我今天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端午節讓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我懷想,滔滔汨羅水,悠悠數千年,拳拳赤子心,感天動地情。我彷彿看到:戰國時,楚王寵信奸臣,屈原仗義直言,卻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抱着一塊巨石投汩羅江而去。當地百姓聽説屈原投江了,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湖面上大小船隻往來穿梭,百舸爭遊,蔚為壯觀。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中,只為了餵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屍體不被吞噬。

也許,這古老的傳説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但是,我想起XX年曾經有一篇報道讓中國人震驚了!遼寧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學教授烏丙安給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發送一份急件,説據可靠消息,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同學們,你們不覺得這是天大的笑話嗎?如果有人告訴你,幾年後中國人想要划龍舟、吃粽子、過端午節,需要向別的國家提出申請,你一定會説:“開什麼國際玩笑!”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這還了得?一場“保衞端午節”的論戰在民間悄悄發起。有人説:“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來堅決捍衞這一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有人説:“我對端午節一直情有獨鍾,每年這天都要吃棕子看賽龍舟。如果端午節真被別國搶去了,我會覺得特別彆扭。”還有人説:“我們的端午、中秋、元宵、重陽等傳統節日本來就在聖誕節、情人節等洋節的大舉進攻下漸顯頹勢,如果連端午節今後都改姓了洋,真是愧對祖宗啊。”後來經過查證,韓國申報的是他們本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祭”,並不是想搶我們的傳統節日。不過,韓國的申報,可以説給我們提了一個醒:韓國保護端午祭的經過至少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對本土文化態度的轉變有多麼可貴。因此,這也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們去保衞祖宗的“遺產”,去體悟它們的彌足珍貴。

同學們,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已經納入我國法定假日的議案。我認為,以立法手段保護傳統節日是積極傳承民族文化的一種舉措。但同時我也覺得,申報和立法只是一種外在的行動模式。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一種從內心生髮出來的力量和自信。有了這種內驅力,民族的傳統文化就能得到延伸與豐富,民眾的心態也會變得健康、美好和開放。

怎樣才能讓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我們的生活,永遠保持新鮮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內在的驅動力。內在的驅動力從哪裏來?提高國民教育,加強個人的修行。整體的國民教育得到提升,國民就會對本民族的文化資源有一種廣泛的認同。個人的修身齊家到一定層次,民族文化的種子就會在心靈生根發芽。能在個人的心靈生根發芽的文化資源,就會鮮活而永恆。

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因為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

由端午節想到屈原,想到了端午之爭,想到保護民族文化關鍵在於教化。這些就是我今天站在國旗下的感悟。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zhongqiu/qzx90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