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中秋節端午節演講稿 >

端午節長篇詩詞演講稿2022(精選12篇)

端午節長篇詩詞演講稿2022(精選12篇)

端午節長篇詩詞演講稿2022 篇1

端午六幺令·天中節

端午節長篇詩詞演講稿2022(精選12篇)

(漢·王充)

千載悠悠,成習俗,天中端午。

逢佳節,粼粼波上,百舟爭渡。

萬户家中纏米粽,三閭廟外吟君賦。

祭聖賢,忠義蕩乾坤,傷君去。

奸當道,謠言布;遭放逐,悲難訴。

歎家亡國破,汨羅歸處。

志潔行廉爭日月,辭微文約傳千古。

子沉江,鶴駕淚淫淫,何其苦。

端午節長篇詩詞演講稿2022 篇2

端午遍遊諸寺得禪字

宋代:蘇軾

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

忽登塔,眼界窮大千。

卞峯照城郭,震澤浮雲天。

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

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

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寢,孤燈同夜禪。

端午節長篇詩詞演講稿2022 篇3

《端午日》

唐代: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端午節長篇詩詞演講稿2022 篇4

屈原塔

宋代:蘇軾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飢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端午節長篇詩詞演講稿2022 篇5

摸魚兒·午日雨眺

清代:納蘭性德

漲痕添、半篙柔綠,蒲梢荇葉無數。

台榭空濛煙柳暗,白鳥銜魚欲舞。

紅橋路,正一派、畫船蕭鼓中流住。

嘔啞柔櫓,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轉,衝破翠錢雨。

蒹葭渚,不減瀟湘深處。

霏霏漠漠如霧,滴成一片鮫人淚,也似汨羅投賦。

愁難譜,只綵線、香菰脈脈成千古。

傷心莫語,記那日旗亭,水嬉散盡,中酒阻風去。

端午節長篇詩詞演講稿2022 篇6

《端午》

唐代: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羣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端午節長篇詩詞演講稿2022 篇7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端午節長篇詩詞演講稿2022 篇8

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宋代: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裏黃鸝時一弄。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

端午節長篇詩詞演講稿2022 篇9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着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節長篇詩詞演講稿2022 篇10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6月6號。再過幾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了。端午節讓我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投汩羅江而去。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

在屈原的絕世名著《離騷》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愛國情懷是那樣的深、那樣的廣。他愛那美麗的山巒,奔騰不息的河流,熾熱的土地和淳樸的百姓,他的愛國不僅僅是忠於國家、忠於朝廷,更是終於他自己,忠於他心中那片他深愛的土地。這所有的一切特別是愛國主義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對後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為了紀念屈原,“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可是這古老的傳説和傳統文化已經難以引起21世紀的現代人重視,甚至一到傳統節日,我們的慶祝方式似乎總都只剩下了假期、旅行和美食。

記得有一則新聞讓中國人震驚了!據報道,韓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這不成了天大的笑話?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這還了得?一場“保衞端午節”的論戰在民間悄悄發起。有人説:“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來堅決捍衞這一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有人説:“我對端午節一直情有獨鍾,每年這天都要吃棕子看賽龍舟。如果端午節真被別國搶去了,我會覺得特別彆扭。”後來經過查證,韓國申報的是他們本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祭”,並不是想搶我們的傳統節日。不過,韓國的申報,可以説給我們提了一個醒:一個國家對本土文化態度的轉變有多麼可貴。因此,這也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們去保衞祖宗的“遺產”,去體悟它們的彌足珍貴。

同學們,端午之爭讓我們對傳統歷史文化資源有了一種憂患意識,並且引發了一些相應的行動。怎樣才能讓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我們的生活,永遠保持新鮮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內在的驅動力。內在的驅動力從哪裏來?教化。提高國民教育,加強個人的修行。整體的國民教育得到提升,國民就會對本民族的文化資源有一種廣泛的認同。個人的修身齊家到一定層次,民族文化的種子就會在心靈生根發芽。能在個人的心靈生根發芽的文化資源,就會鮮活而永恆。

屈原並沒有因為別國的強大而拋棄自己的故土。也未因自己人生的失意而投奔別國。而我們,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樑之才,更不能忘記我們血脈相承的根本!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端午節長篇詩詞演講稿2022 篇11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端午節快要到了,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還是我來告訴你們吧!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

但是今天的端午節,更多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就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為了不讓魚蛟蝦蟹吃屈原的遺體。在這裏,我給大家講一個屈原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為雄,它們各國之間為爭奪土地,使中原大地戰火連天。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徒官,他勸楚懷王要仁治,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懷王不但不聽,還聽信讒言革職屈原。悲憤痛心的屈原,便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騷》和《天問》。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面對國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卻無能為力,於是在極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長江東邊的汨羅江。聞訊趕來的楚國百姓紛紛划船,到江中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拿來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蛟蝦蟹,讓它們不要啃吃屈原的屍體。兩千多年過去了,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農曆五月初五,人們就要划龍舟,吃粽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當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包、賽龍舟。我們這兒除了上述的這些,還有送綠豆糕、吃綠豆糕的習慣。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不僅僅因為它能吃粽子和綠豆糕,更因為它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端午節長篇詩詞演講稿2022 篇1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南方流傳的兒歌。説起端五,我立即便想到幼時學包粽子的情形。

那時我八歲,非常玩皮。端五節時見奶奶聚精會神地包粽子,手也癢了起來,盯住粽子不放。奶奶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説:“你想包粽子?不夠本,你媽還不會呢,”説罷哈哈大笑。

我不服氣,搶來工具,肉餡,糯米。開始包人生“第一個粽子”。我先拿三張整齊的粽葉,然後把它們裹成一個漏斗型,接着往“漏斗”裏放米,放一半時再把肉餡放進去然後再放米,接着就開始包粽子。

怎麼裹也裹不好,我急死了!後經奶奶的指導,終於把它裹起來了。最後再用紅線饒幾圈一紮,就這樣我的人生第一個粽子誕生了。奶奶吃驚地看了看我手中的粽子又看了看我,笑眯眯地説:“凡凡還包得不錯呢,不過以後遇到困難彆着急,要有耐心!”然後奶奶就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高壓鍋裏燒。我好不容易等到粽子熟了,沒等到粽子涼下來我就迫不及待地咬了起來。

哇!味道太好了,現在想來嘉興的粽子也沒我包的味道好!

想想今年的端午節也快到了,我情不自禁地就想起在這次四川大地震中堅強活下來的兒童們。我想到時候請奶奶多包點給他們郵寄過去。也讓他們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zhongqiu/ew7nq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