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中秋節端午節演講稿 >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精選20篇)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精選20篇)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精選20篇)

大家好!

端午節,現在的已經作為我國法定假期了,這充分證明我們要對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的重視度增強了許多。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國外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 篇2

多少次的期盼,多少次的守望,在這粽香飄香的季節,我們以隨同那屈原的帶領下,一起走進端午節……

“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端午清晨,人們紛紛踏出家門,到各自計劃的目的地進發,這便是端午人們的一個習俗:踏青。路上人山人海,向遠望去,一片沸騰的海洋。出行的人們,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折一些樹枝,再買一個葫蘆,掛在自己的家門上。這,變成了端午的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走進端午節,踏青遊玩,折下樹枝,憧憬希望。

“四更堤外笙歌散,博得人稱假虎丘。”端午,賽龍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河溪兩邊人山人海,鎖吶聲,腰鼓聲,鼓號聲,大鼓聲,匯成一片,響徹長空。隨着一聲槍響,兩條龍舟猶如離弦的箭飛向目標。湖水飛濺着,人們的心情也隨之飛濺,吶喊加油聲絡繹不絕,一浪賽過一浪。

走進端午節,龍舟越過,團結一心,齊心協力。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碧綠的粽葉將糯米包裹其中,略帶着些微微的清香。我也動起手來,開始包粽子,將對屈原那深深的敬意凝住其中,彷彿屈原當時那英俊瀟灑的面孔已浮現在我的眼前,隨之咕咚一身,帶着無限的悲憤,投入江中。百姓們紛紛包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會吃掉他的身體。從此,每逢端午佳節,各家都會包粽子,空氣中粽香不曾散去。

走進端午節,粽香怡人,祭奠屈原,銘記先烈。

走進端午節,領略傳統文化別樣的內涵,感受傳統節日迷人的魅力,縈繞心頭的是纏纏的暖意,揮之不去的是綿綿的情意。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 篇3

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對了,就是端午節。端午節,又稱詩人節、五日節、五月節……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清明節共稱中國漢族四大傳統節日。

端午節這天,大人會包一些粽子給我們吃。同時在五月初四這天晚上,人們會買一些艾草泡在盆裏面。然後把盆放在外面。第二天人們就會分給家人洗臉。大街上還賣虎頭鞋、虎頭帽,小朋友們的脖子上還掛着一個香囊,頭上還塗一些雄黃酒。據説,白娘子與許仙在端午節時喝雄黃酒,白娘子恢復了原形,把許仙嚇得丟了半條命!

端午節的由來還有個呢!屈原是一個楚國人,在楚王身邊當差,一心為國家着想,他是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為楚王出了無數個良策,可楚王聽信了奸臣的讒言,將屈原流放外地。屈原在經過汩羅江時聽説國家被敵軍佔領了,十分生氣,就抱着大石頭跳入江,投江自盡。老百姓聽説屈原投江自盡,紛紛含淚來到汩羅江,把粽子扔進河裏,讓那些魚蝦不吃屈原的屍體。

這就是端午節,我相信端午節這天,人們會開開心心的,忘記煩惱,享受生活。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 篇4

尊敬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國龍團結進取的精神》。龍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偉大歷史的象徵,是崛起的偉大中國人們勤勞、勇敢、不屈不撓、大膽創造、誠信和諧的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

龍是中華民族大融合的參與者和見證物。當年黃帝發動統一戰爭,龍是出了大力的,涿鹿之戰中,黃帝用雄渾的龍吟威懾敵方,並有一條生有雙翅的應龍,為黃帝的事業衝鋒陷陣。

神話裏的大禹是從父親腹中蹦出來的一條虯龍了。他盡力溝洫,導川夷嶽,三過家門而不入,堪稱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典範。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中國又是舞龍運動的發源地,舞龍運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勞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土生土長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顯示出中華民族的風格和特點。

同學們,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我們要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將這種團結進取的精神永遠發揚光大。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 篇5

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宋代: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裏黃鸝時一弄。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 篇6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你們知道端午節的起源嗎?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端午節和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又被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民間節日。自古以來,端午節就有划龍舟、包粽子、掛艾草菖蒲、喝雄黃酒等節日活動。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它在中國南方很流行,在北方靠近河流和湖泊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的習俗。龍舟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

掛艾草和菖蒲,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温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人們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艾草特殊的香味,能驅病、防蚊、辟邪。

艾草還代表招百福,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

吃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據史書記載,吃粽子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為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逐漸流傳下來的。

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指定為端午節的食品。當時,粽子的原料除了糯米外,還加入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叫“益智粽。當時周楚人《岳陽風土誌》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就在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

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直到現在,每年5月初,中國人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品種較多。從餡料上看,北方的棗子多包棗粽子;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千年,並傳到了韓國、日本和其他東南亞國家。

端午節就要到了,在享受美食的時候要注意食品是否過期變質,旅遊的時候要注意旅遊安全,在此祝同學們節日快樂!

謝謝大家!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 篇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節日是生活給予人們的饋贈,因為在翹首等待的過程中充滿了驚喜,所有的準備也都是甜蜜的。

端午節的前幾天,是最有氣氛的。勤勞的人們格外忙碌和歡快,空氣裏到處瀰漫着粽葉的清香,這就是幸福的生活吧。

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那麼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

第二,端午節是衞生節。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時插艾葉用以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第四,端午節是美食節。早在晉代,粽子就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可謂粽葉飄香粽子可口。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厚,但有些傳統的習慣已經淡化了不少,希望我們能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過好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傳統佳節,成為古老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謝謝大家!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 篇8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

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説“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消息,中國人除(本站提供)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眼瞅着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

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

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

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

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

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

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

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

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

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 篇9

尊敬的同學們,老師:

大家好!我是木瑾瑾!馬上我們迎來的就是端午節,聽到這個節日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但我還是要為大家介紹介紹!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也是六月十二日,端午節也被稱為端陽節,午日節,五月天等。

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吧!歸納起來,大概有幾點吧:

一、紀念屈原,屈原是楚國詩人,他在這天汩羅江殉國。

二、迎接伍子胥,當時人們把伍子胥視為河神。

三、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她只有十四歲,每日每夜沿江痛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她父親的屍體。

四、迎濤神,伍子胥含冤死後,化為濤神,後來人們把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江。

在端午節我們會吃粽子,都是用艾葉包的,家人在一起吃,其樂融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粽子的品種很多,有蛋黃粽,有肉粽,還有蜜棗粽等。我們還會在端午節這一天划龍舟,划龍舟是為了祭祀屈原,曹娥。划龍舟不是一個人在劃,而是十幾個人一起劃,有一個人在前面擊鼓。龍舟的樣子更是美輪美奐,非常精緻,都是用木雕成,雕刻家們都是精雕細琢。我們還會看到街上的婦女都帶着艾虎,人們認為艾虎可以驅邪,小孩子們還會戴着香囊,可以驅避毒蟲。今天就講到這裏了,端午節大家也知道了不少吧,我就不介紹嘍!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 篇10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能夠站在這裏給大家分享端午節的故事。我們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投江的日子,卻也許少有人知道,五月初五端午節亦是我們這個有着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國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節日,和春節、中秋節、清明節併成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據説,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時代祭奠龍祖演變而來的節日。“端”有古漢語中“開頭”、“初始”的意思,“端午”也就是“初五”,古代的人們習慣把五月的頭幾天分別用端來稱呼,“端一”也就是五月七年級,“端五(午)”也就是我們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了。

端午節有許許多多的別稱,而我們端午節的習俗決定了我們常把端午節稱為“粽子節”和“龍舟節”。在我國許多與屈原關係密切的地方,端午節是要進行龍舟比賽的,所以這一天也被人們稱為“龍舟節”,而傳説中的用粽子去驅散咬食遺體的小魚這一習俗,讓我們都習慣了在端午這一天裏包粽子、吃粽子,每家每户都會把粽子當做我們的食物,一方面祭奠屈原,一方面預祝我們自己端午安康。

我的家鄉正是屈原投江的那個地方,這讓我比其他人對於端午節的重視是要多一些的。我們家鄉到了端午節,都會早早的去江邊等待,等待龍舟賽的開始,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會在站在江邊為划龍舟的隊伍搖旗吶喊。

到了中午的時候,我們都會回家去吃粽子。粽子是我們每家每户勤勞的“主廚”們提前幾天包好的,粽葉是我們這羣小孩去水邊摘來的,粽葉裏面包着的,有純糯米的鹼粽子,有紅豆的甜粽子,也有在中間藏有一小顆肉的鹹粽子,不管是哪一種,擺上餐桌的那一刻,我們都會挑上自己喜歡吃的那一種,進行端午節吃粽子的儀式。我家因為我很喜歡吃粽子,我的媽媽業會給我多包一些粽子,凍在冰箱裏,等到我又想吃粽子了,拿出來解凍,粽子也就成為端午節之外的一種零食或者主食了。

同學們,你們對端午節有什麼特別的故事嗎?如果有的話,也都上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吧!我們需要重視我們這些傳統的節日,這些都是我們祖宗們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了!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 篇1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你們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傳統節日嘛?(端午節)對,是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便把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據説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後來,為了防止飯糰被蛟龍吃掉,人們便提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辦法,這便是粽子的原型。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最後,預祝大家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謝謝!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 篇1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

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lun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 篇13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

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日。

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的楚國在列強環視的狀況下,卻不能及時的發現自己的錯誤,依舊墨守陳規,沒有改革的鋭志,在國力方面遠遠地被倡導地主階級政治改革的國家拋在了後面。面對連年的戰爭失敗,割地求和,統治階級採取的辦法是偏安一隅,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裏,他對當前的形勢有着清醒的認識,於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譭攻擊。

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鬥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

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麼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知道自己胸前的紅領巾來之不易,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懷持愛國的理念,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嚮往,掃淨了自鴉片戰爭之後瀰漫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來的。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 篇14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按照原計劃,端午節馬上到了,我今天要講的話題是有關中國的傳統節日,這是喜慶的話題,因為在大部分中國傳統節日裏,一家人都團聚在一起,有吃有喝有玩,非常開心。但是,這幾天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開心不起來,心裏非常難受——四川地震了,傷亡慘重,損失慘重,死亡人數預計在5萬人以上,22萬多人受傷,幾十萬人無家可歸,親人、房子、財物頃刻間化為烏有……

地震到現在已經整整一個星期,國務院宣佈:從今天到21日,全國哀悼三天,火炬傳遞停止三天,所有娛樂活動停止三天……

但是,地震留給災區人民的悲痛何止三天!可以想象,在即將到來的五月初五端午節的時候,很多孩子都吃不上粽子了,也聽不到大人們講屈原的故事了;在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時候,很多孩子也不能夠坐在月光下,吃着月餅,聽爺爺奶奶講嫦娥的故事了;在明年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時候,許多孩子再也看不到花燈了;而明年四月五號清明節的時候,會有多少災區人民的眼淚灑在親人的墓碑上,所以今天我不想談節日,也不能談節日。

不談節日,但我們可以懷念,可以惦記一些東西,就像端午節我們懷念屈原一樣。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最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同樣,在地震災區中,也有很多動人的故事去讓我們永遠銘記。

5月13日,在北川廢墟里面,救援人員發現了一位母親,她已經死了,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他上身前傾,雙膝跪地,雙手支撐着身體,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禮,救援隊長忽然在她的懷中發現了一個嬰兒,大概三四月大,因為母親身體庇護着,他毫髮未傷,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的睡着,他熟睡的臉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到很温暖。隨行的醫生過來解開被子準備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裏,醫生下意識的看了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卻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着,每個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淚了。

5月15日,在綿竹有位大媽已經在廢墟埋了三天,他的鄰居抱着她的小外孫女在外面等着她。她的女兒28歲,是一名教師,她在救了13個小孩子出來之後,再抱着兩個孩子從危房裏跑出來,不幸被塌下來的大梁壓住犧牲了,而她抱着的其中有一個孩子還活着,這位女教師在最後一刻用身體護住了這個孩子。當這位大媽聽説女兒因為救了13個孩子犧牲了,她在廢墟里面哽咽地説了一句話:我很驕傲。

像大媽女兒這樣的教師還有很多,綿陽武都國小一些老師的屍體被挖出來時,手臂還緊緊地抱着學生

還有一位水電工程師,他在廢墟中埋了80多個小時,而在這期間,他的妻子一直守在廢墟旁邊,為他唱歌,鼓勵他一定要堅持。那名工程師出來之後,説是妻子的歌聲讓自己活了下來,他還説,今年國慶節就是他們結婚10週年的紀念日,到時要好好地慶祝一番,我想,他們一定會為此感動一輩子,幸福一輩子。

映秀國小一位消防官兵把今年10歲的尚婷抱出來時,他被深深震撼了。尚婷的左眼已經被戳瞎,左手已經被壓斷,小姑娘身上壓着兩名死者,屍體已經完全腐爛,小婷的頭一直被壓在腐臭的屍體上……然而一個10歲的小女孩,在這樣的環境中硬是堅持了100多個小時,就連小尚的媽媽劉順秋也不相信,女兒還能活着出來……。

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雖然平凡,他們的名字沒有屈原響亮,我們也不能用特殊的節日來紀念他們,但他們以及他們的精神與屈原同在,與傳説中勇敢的后羿、忠貞的牛郎、織女沒有兩樣,他們就是汶川明天的希望,他們讓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天的唐山,就是明天的汶川。

面對災情,我們時刻被感動,我們每個人也因此捐獻了自己的一份愛心,因此,我想用一句話結束今天的演講:一點很小的善心,乘以13億,就會變成愛的海洋;一個很大的困難,除以13億,就會變得微不足道。

謝謝!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 篇15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

明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日。

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在列強環視的狀況下,卻不能及時的發現自己的錯誤,依舊墨守陳規,沒有改革的鋭志,在國力方面遠遠地被倡導地主階級政治改革的國家拋在了後面。面對連年的戰爭失敗,割地求和,統治階級採取的辦法是偏安一隅,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裏,他對當前的形勢有着清醒的認識,於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譭攻擊。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鬥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

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麼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學會珍惜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懷持愛國的理念,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嚮往,掃淨了自鴉片戰爭之後瀰漫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來的。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 篇16

尊敬的領導,同志們:大家好!

今天是端午節,我要給大家講以下內容: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辦好端午文化節的重要性和緊迫感

_已經成功舉辦了兩屆國家級的端午文化節,實踐證明,辦好端午文化節,是更好地宣傳_、推介_,讓世界瞭解_、讓_走向世界的重要舉措,是擴大招商引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契機,是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深化文明創建的有效載體,是推動_跨越趕超、科學發展的大事要事、好事喜事。我們要精心籌劃、精巧構思、精緻打造、精彩展現,力爭把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辦成精彩、難忘、成功、節儉的盛會。

我們要通過端午節的成功舉辦和持續開展,做旺_的人氣,做大_的名氣,做濃_的文氣,做活_的財氣。

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是經國家清理和規範節慶活動領導小組批准,將在_長期舉辦的國家保留的重要文化活動。

今年的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活動由文化部和省人民政府主辦,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作協等國家部委領導,港澳台相關人士,省、市領導及省直、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將參加開幕式。這是展示_形象、擴大_影響、提升_美譽度的最佳時機。

我們要看到,端午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世界性的節日。_有地緣優勢,有歷史文脈優勢,但是對端午文化品牌的打造,無論是從文化內涵挖掘、文化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推動等方面來看,我們還做得不夠好,特色還不鮮明,品牌還不夠響亮。而國內許多城市如浙江的嘉興、廣東佛山等對端午龍舟文化的挖掘做得很好,值得我們借鑑。

我們要形成這樣的一個理念和共識:“世界端午看中國,中國端午看_”。要在這樣的理念下,創新有_特色的端午節慶文化。要儘可能地調動我們的文藝工作者、_的一切力量和智慧,甚至全國的才智,共同來為_特色端午出謀劃策。只有特色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特色的才能走向世界。

同時,我們要加強世界各地知名端午城市與_的緊密聯繫與友好合作,讓_端午發源地成為世界的聲音。我們要以此為契機,讓_端午文化揚名全國,走向世界。

當前,我們一定要把思想統一到縣委縣政府的決策上來。在中央關於轉變作風“八條規定”的前提下,在第二批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大背景下,從_發展的全局出發,縣委縣政府經過認真研究,下決心舉全縣之力、聚全縣之智把端午文化節辦好,目的是把_的文化旅遊業進一步推向前進,使_文化旅遊的優勢進一步得到強化。同時,通過節會進一步擴大_影響,樹立_形象,以節慶促進各個方面事業的發展。

現在,__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的總體方案已經敲定,這個總體方案是前期籌備組反覆徵求意見,認真謀劃後形成的,內容詳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

相關部門的同志們一定要把行動統一到這個總體方案上來,認真學習研究總體方案,認真研究制定執行方案,同時充分發揮各自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力爭把此次端午文化節辦成一屆雅俗共賞、精彩紛呈、令中外來賓流連忘返、難以忘懷的文化盛會。

二、精心組織,突出重點,確保端午文化節各項籌備工作順利推進

(一)要抓緊做好具體籌備工作。

端午文化節的籌備工作已進入緊張的倒計時階段,必須做到重點突出、有條不紊。當前要抓好三個方面的具體工作。

一是要根據總體方案迅速制定各項活動的執行子方案。各相關責任部門要根據責任分工,倒排時間,把任務明確到人、落實到天。

二是迅速加大對上爭取和協調工作。要抓好對上活動銜接,力爭早日得到文化部、省政府批覆文件和對本屆端午文化節的具體要求和支持措施,便於儘快轉入實施階段。同時,積極向上級相關部門爭取資金,彌補本屆活動經費不足的問題。

三是要切實做好聯絡接待工作。參加端午文化節活動的領導和嘉賓層次高、人數多,聯絡接待工作要做到科學安全、熱情周到。聯絡接待工作由縣委辦公室牽頭抓總,縣政府機關事務局具體負責,相關部門要積極參與,統籌做好聯絡接待工作。

(二)要搞好迎節慶項目建設和市容環境整治。

要將辦節與項目建設、城市整理相結合,與文明縣城創建相結合,按照“綠、潔、暢、亮、美”的要求,確保建成一批文化、旅遊、交通、城建、園林等項目,使市容市貌明顯改觀,為端午文化節營造一流的節慶環境。

5月份要集中開展好市容環境的整治,住建局要大力開展城市道路沿線景觀綠化、建築物綜合整治、燈光亮化、圍擋設置整治、店面招牌整治工作,城管局要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各相關部門都要想在前,抓在前,搶時間,搶工期,搶進度,確保端午文化節順利舉辦。

(三)要大力宣傳造勢。

要堅持“全媒體、廣覆蓋、大影響”,為端午文化節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城管局和相關單位要在機場、車站、碼頭、高速公路出入口、城區各主要道路、公園廣場佈置廣告宣傳牌,為端午文化節營造簡樸、熱烈的節慶氛圍。宣傳牌和標語要至少提前一週佈置到位,同時要做到多而不亂,精而不雜。

要堅持兩個宣傳主戰場一起抓,一是報紙、電視和電台等傳統媒體要組建宣傳專班,由主要領導親自掛帥,開闢專版、專欄、專題;二是要積極調動縣內外新聞網站、知名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參與端午節宣傳,加強議題設置和推送,全方位、多角度宣傳端午文化節的各項籌備工作和節慶盛況。

(四)要全力做好安全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

逐一排查全縣各類安全生產隱患,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和治安綜合治理。要開展全面安全檢查,及時發現和整治事故隱患。工商、質監、衞生等部門要加大工作力度,堅決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做好安全防範工作,營造安全和諧的節日氣氛。

公安、交通、旅遊等部門要對車站、碼頭、機場等重要窗口進行專項檢查,嚴格規範交通秩序和客運經營秩序。

三、強化責任,統籌協調,確保端午文化節取得圓滿成功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各個工作組的牽頭縣領導和所有涉及到的部門主要負責人要切實擔負起領導責任,既要當指揮員,又要當戰鬥員。各工作專班要及時向領導小組或主管領導通報相關進展情況,遇到問題及時報告、及時協調解決。

(二)統籌謀劃,系統推進。

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全縣一盤棋”的思想,既要各司其職、分工負責,又要統籌兼顧、通力合作,不等不靠、不推不讓,確保各項籌備工作無縫對接、有效推進。要對照總體方案要求,進一步細化目標、明確責任,查漏補缺、強化措施,做到節奏緊湊,環環相扣,不掉鏈子、不留死角、不留空白。要切切實實各炒一盤菜、辦好一桌席、招待好客人。

(三)節儉辦節,文化惠民。

今年的端午文化節要堅持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籌備工作中的每項具體工作、每個環節上都要做到好上加好,精益求精。對每項工作都要多思考、使真勁,用新招。各責任單位一定要增強效率意識,科學組織,精心調度,確保高質量完成各項任務。

要按照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市委、縣委關於轉變作風的各項要求,要把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反“四風”的要求體現到辦節中去,堅持把節儉辦節、文化惠民貫穿於活動始終,力求在“辦節為民、簡約辦會、創新提升、突出實效”等方面取得實效。

同時,要統籌抓好當前各項工作,做到兩手抓、兩手硬,為完成全年雙過半的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 篇17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五月五過端午”。

我們都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今天我將向同學們介紹這個節日的點點滴滴。

説起端午節,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屈原。屈原是我們歷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他提倡德行,主張富國強軍。

在流亡期間,他創作了《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對祖國和人民產生了深遠影響。

公元前278年,秦軍征服了楚國的首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中始終都不能忍受,不願意就這樣放棄自己的祖國。於是在農曆5月5日這天寫下了他的最後一部作品《懷沙》,然後抱着石頭投進了汨羅江的懷抱裏,用他的一生譜寫了一場壯麗的愛國主義絕唱。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的人民衝到汨羅江向他表示敬意。漁夫們在河上划着小船不停的找尋,卻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一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和其他食物一起投入了江中,算是為這個詩人送行。

直到今天,端午節的活動逐漸演變為了: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當歸、喝雄黃酒。

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端午節是以解放後才有正式的命名。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外,還有豐富的飲食習俗。比如吃稻田鰻魚、吃麪條、吃茶葉蛋。江西省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雞蛋和鹹蛋吃。

蛋類分好幾種,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成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兜,掛在孩子的脖子上,寓意孩子找到好運,平安無恙。

在端午節這天我最喜歡吃粽子,北方和南方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粽子的大小也不一樣,甜的和鹹的,大大小小的樣式都有。

在吃過那麼多的粽子裏,我覺得四川樂山的肉餡粽子最好吃,裏面夾着黃糯米和鹹肉,肥而不膩,吃起來有胡椒和竹葉的香味,口留留香。

到目前為止,端午節在中國人民心中仍然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盛大節日。從_年起,中國將農曆五月初五定為法定假日,以弘揚民族文化,保護民族傳統。

我的發言結束了,謝謝大家。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 篇18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 篇19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日。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的楚國在列強環視的狀況下,卻不能及時的發現自己的錯誤,依舊墨守陳規,沒有改革的鋭志,在國力方面遠遠地被倡導地主階級政治改革的國家拋在了後面。

面對連年的戰爭失敗,割地求和,統治階級採取的辦法是偏安一隅,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裏,他對當前的形勢有着清醒的認識,於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譭攻擊。

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鬥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麼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

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知道自己胸前的紅領巾來之不易,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懷持愛國的理念,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嚮往,掃淨了自1984年戰爭之後瀰漫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來的。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

謝謝大家!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文本 篇20

親愛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五月五過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説很多,主要有: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和紀念曹娥説;據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賽龍舟和吃粽子,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今天我就給同學們介紹一下屈原説: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流放。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蛟龍水獸喝醉暈倒,就不會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今天的棕子。

而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説是為了壓邪。

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吃黃鱔吃麪扇子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着,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吃打糕吃煎堆等等。我最喜歡吃粽子了,南北各地風俗習慣不同,粽子大小不一,有甜有鹹,大的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而小的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我吃過咱們四川樂山產的肉粽子最好吃,黃澄澄的糯米里夾着臘肉,肥而不,吃起來一股花椒和竹葉的清香,口齒留香,味道悠長。最可貴的是價格低廉,每個重有八兩,才二元五角錢。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從20xx年開始,我國為宏揚民族文化,保留民族傳統,將五月初五列為法定節假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zhongqiu/e0wk8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