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中秋節端午節演講稿 >

端午節的演講稿範文_中華文化(精選3篇)

端午節的演講稿範文_中華文化(精選3篇)

端午節的演講稿範文_中華文化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的演講稿範文_中華文化(精選3篇)

大家早上好!

昨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民間流傳着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那麼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後來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衞生節。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害漸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期。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蟲子,淨化空氣。 端午這一天,成年人還要喝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 這些習俗表達的是古人驅瘟避邪、祈福健康平安的願望。這樣來看,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衞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羣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渡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第四點,端午節是美食節,因為我們要吃可口粽子。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的“筒粽”。 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可謂粽葉飄香粽子可口。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因為地域不同,各地的習俗也稍有不同。有些傳統的習慣已經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國旗下講話,我們瞭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們能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積極學習和保護我們的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讓古老的華夏文明煥發新的風采!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端午節的演講稿範文_中華文化 篇2

各位同學:

端午節就要到了,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淚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xx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謝謝大家!

端午節的演講稿範文_中華文化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雨打芭蕉,簾卷西風,歷史如奔騰的長江悠悠而去,也留在了我們的心中。這些被一代代堅守的傳統文化,匯成了我們的民族魂。

兒時,我愛託着兩腮饒有興趣地看着奶奶靈巧的手把那大紅色的紙剪成一幅藝術品。紙屑飄落在她的袖口、指尖,一條高高躍起的紅鯉魚逐漸呈現在紙上。“真好看,奶奶好棒!”我愛不釋手。奶奶欣慰地看着我,眉宇間夾雜着淡淡的憂傷:“這窗花剪紙是中華傳統藝術中的一寶,裏面有濃濃的年味,濃濃的中華情。可惜,現在關心的人越來越少了,不知道能不能一直傳下去。”在奶奶的薰陶下,我小小的手拿起了剪刀。

對傳統文化的堅守,還在那整齊的方塊字裏。“楊老,幫我家也寫一幅吧!”“真好看,謝謝啊!”每到春節,爺爺家門口都會擠滿找他寫春聯的人。爺爺平日裏沒什麼其他的愛好,就喜歡寫毛筆字,只要村裏有紅白事或其他需要寫字的就都找爺爺,爺爺也非常熱心去幫忙。我小時候就時常圍在爺爺身邊看他寫字,幫他硯墨。“爺爺,我也想要學寫毛筆字。”我羨慕不已。“好啊,現在科技發達了,人們都不常寫字了,但這方塊字博大精深,電腦這冰冷的機器哪能懂得。”在爺爺的帶領下,我走進了方塊字的世界。

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在那精緻華美的戲眼裏。外公外婆喜歡京劇,於是我就開始學習京劇,擺起蘭花指,邁出凌波步,揚起眉頭,“裝模作樣”地唱了起來,雖然只是不懂含義的模仿,但我還是從外公外婆眼裏看到了欣慰之情。外公早年買了一套京劇的正旦服,如今將它送給了我,“丫頭,京劇可是我門的國粹,你堅持着好好練,可不能辜負了這戲服,糟蹋了國粹。”外公語重心長地囑咐着。我鄭重地接過來,對外公微微一笑。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另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的確,在這個流行音樂風靡的時代,我們能做什麼?或者只是默默地關心與堅守着我們的驕傲——“國粹”京劇。

世界各地,天涯海角,堅守傳統文化,每處都會有堅守着中華傳統的華夏兒女,連成一個紅紅的中國紅,飄揚的中國紅世代相傳,匯成厚重古老的中華魂,生生不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zhongqiu/4jr8y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