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三分鐘演講稿 >

關於愛的演講稿三分鐘十篇

關於愛的演講稿三分鐘十篇

關於愛的演講稿三分鐘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關於愛的演講稿三分鐘十篇

大家早上好!我是八一班的宋紫薇。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用勤奮寫仁愛》。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殿堂,我們學校的理念是知識重要,育人更重要,而我們堅持的“仁愛”正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愛人”。可以説,愛即是仁,仁即是愛,愛是仁的起點,又是仁的歸宿。總管中國歷史上,堅守“仁愛”最成功的,莫過於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當我們誦讀《論語》時,不禁會被他那崇高的人格所折服。孔子能成為“仁愛”的典範,與他一生的勤奮密不可分。

説到“勤奮”二字,也許讓你感覺是老生常談。當老師、當家長在你耳邊嘮叨“勤奮”二字時,你是否感到迂腐、感到厭煩?

你也許驚歎那漢字的珠圓玉潤,一首首七言律師竟成為千古絕唱,可你是否看到“詩聖不休”的執着?你也許曾矚目那一小段燈絲的炫目,給了人類無窮的光明和希望,可你是否又看到“發明大王”那以前多次失敗後的鍥而不捨?“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不是春風拂面的輕鬆,而是重逾千斤的辛勤付出!

不要埋怨自己的愚笨,那隻能説明你懶惰;不要責怪命運的不公,那隻能説明你懦弱;不要羨慕別人的成功,那隻管你能説明你不夠勤奮。清晨醒來,你手捫心口,感受着自己強勁有力的心跳,微笑着對自己説説:“我必然是勤奮的!”那麼,我要恭喜你,你已經抓住了通向成功的金鑰匙。如果你能在每天睡覺前愉快地對自己説:“真好,我又勤奮、重拾地過完了這一天。”那麼,我要敬佩你,你的這般金鑰匙已在你的養護下山上發光,成功也在悄無聲息地向你飛奔而來。

朋友們,杜甫用勤奮再現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愛”,他的推己及人讓人感受到“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博大;而異國的愛迪生也在用他的勤奮給人類帶來福祉,他的樂於奉獻讓人感受到人類共同的崇高靈魂。他們都用自己的勤奮書寫了仁愛,那麼,作為威尼斯的學子,作為沐浴在濃濃儒家文化中的我們,又將怎樣的行動去書寫仁愛呢?聰明的你一定是有了堅定有力的答案了吧?

關於愛的演講稿三分鐘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很榮幸能擁有這次在國旗下演講的機會,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父愛如山》。

六月的第三個星期天就要到來了,大家知道那一天是什麼節日呢?沒錯!那一天就是父親節啊!雖然現在一般人對於父親節的慶祝活動,不像對母親節一般的重視與熱鬧,但是父母對於我們的愛是一樣的。父愛,偉岸如青山;聖潔如冰雪;温暖如嬌陽;寬廣如江海!請同學們想一想當母親含辛茹苦地照顧我們時,父親其實也在默默地關心着我們,用他自己的方式來保護着我們;或許當我們努力思考着該為父親買什麼樣的禮物過父親節之時,不妨反省一下,我們有否注意到父親給我們的愛,注意到他也為我們無私地付出一生呢?

記得小時候,爸爸曾經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又高又大的蘋果樹。一位小男孩,天天到樹下來,他爬上去摘蘋果吃,在樹蔭下睡覺。他愛蘋果樹,蘋果樹也愛和他一起玩耍。後來,小男孩長大了,不再天天來玩耍。

一天他又來到樹下,很傷心的樣子。蘋果樹要和他一起玩,男孩説:“不行,我不小了,不能再和你玩,我要玩具,可是沒錢買。”

蘋果樹説:“很遺憾,我也沒錢,不過,把我所有的果子摘下來賣掉,你不就有錢了?”男孩十分激動,他摘下所有的蘋果,高高興興地走了。然後,男孩好久都沒有來。蘋果樹很傷心。

有一天,男孩終於來了,樹興奮地邀他一起玩。男孩説:“不行,我沒有時間,我要替家裏幹活呢,我們需要一幢房子,你能幫忙嗎?”

“我沒有房子,”蘋果樹説,“不過你可以把我的樹枝統統砍下來,拿去搭房子。”

於是男孩砍下所有的樹枝,高高興興地運走去蓋房子。看到男孩高興樹好快樂。

從此,男孩又不來了。樹再次陷入孤單和悲傷之中。

一年夏天,男孩回來了,樹太快樂了:“來呀!孩子,來和我玩呀。”男孩卻説:“我心情不好,一天天老了,我要揚帆出海,輕鬆一下,你能給我一艘船嗎?”

蘋果樹説:“把我的樹幹砍去,拿去做船吧!”於是男孩砍下了她的樹幹,造了條船,然後駕船走了,很久都沒有回來。樹好快樂但不是真的。

許多年過去,男孩終於回來,蘋果樹説:“對不起,孩子,我已經沒有東西可以給你了,我的蘋果沒了。”男孩説:“我的牙都掉了,吃不了蘋果了。”蘋果樹又説:“我再沒有樹幹,讓你爬上來了。”男孩説:“我太老了,爬不動了。”

“我再也沒有什麼給得出手了,只剩下枯死下去的老根,”樹流着淚説。

男孩説:“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我感到累了,什麼也不想要,只要一個休息的地方。”

“好啊!老根是最適合坐下來休息的,來啊,坐下來和我一起休息吧!”男孩坐下來,蘋果樹高興得流下了眼淚

同學們其實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這棵樹就是我們的父母。

小時候,我們喜歡和爸爸媽媽玩長大後,我們就離開他們,只在需要什麼東西或者遇到麻煩的時候,才回到他們身邊。

無論如何,父母永遠都在那兒,傾其所有使你快樂。你可能認為這個男孩對樹很殘酷,但這就是我們每個人對待父母的方式。記得看過一個廣告,裏面有這樣的一段話:小時候,父親的背是我們仰望的大山;長大後,父親的背是我們休息的港灣。是啊,父親一直是我們的依靠。無論我們遇到什麼事,只要打開家門,看到父親微笑的臉,似乎就什麼都能解決了。

雖説父愛如山,但在高再大的山,如果不斷地挖掘而不採取一些保護措施,那麼這座山也會有采盡的一天。現在該是我們為這座山做出一些貢獻的時候了,我們要給這座大山種上一些四年常綠的松柏,讓大山常年葱蘢、繁盛。從這一刻起,我們要向父親表達出自己的愛意,在爸爸上班時説上一句叮嚀,在爸爸下班回家時幫他捶捶肩,平常多聆聽爸爸説的話,即使感到不耐煩。這些簡單的事情,卻能令我們的父親,印象中堅忍不拔。無堅不摧的父親變得熱淚盈眶。

每個人的父親都是獨一無二的,我的爸爸也是我心中的。爸爸,如果生命可以輪迴,來生我還做您的兒子!在父親節即將來臨之際到,我只想在您耳邊説一句:爸爸,我愛您!這是一個兒子的心聲,同時也祝願天下的父親母親身體健康!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關於愛的演講稿三分鐘 篇3

從小到大,媽媽為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心血。大到開家長會、去醫院看病,小到添衣、喂藥,媽媽一手“包辦”了我的生活、學習。在我心裏一直覺得,爸爸雖然也很關注我的成長,但他所給予我的關愛遠沒有母愛那樣細膩,直到那次——

“嘉怡,媽媽這次要出差一週,你在家要好好兒聽爸爸的話……”媽媽拉着我的手嘮叨着,又不放心地囑咐了爸爸一遍各種注意事項,這才戀戀不捨地登上了出差的大巴。望着漸漸駛離的車子,我在心裏暗暗地歎了口氣,整整一週由老爸照管我的一日三餐,這日子一定很難熬。

第二天一早,我梳洗後背起書包,準備去上學。平時媽媽總會早早兒起牀為我準備好早飯,不過現在換了不善廚藝的爸爸“主廚”,我也就不抱什麼希望了,準備路上買個麪包當早飯湊合一下。誰知,我剛走到門口,竟遇到了出去買早飯回來的爸爸,“嘉怡,吃了早飯再去上學……”他一面招呼着我,一面把熱騰騰的豆漿倒進杯中遞給我。原來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爸爸就已經起牀為我出去買早飯了。他一邊吃還一邊説:“今天起得有點兒晚了,只能買些簡單的回來。你喜歡吃什麼,爸爸明天給你做……”就這樣,一連四天,每天我都能吃到老爸為我精心準備的早餐。他做飯的手藝也許比不上媽媽,能做的早飯花樣也少,但那份早飯中所藴含的關愛卻一點兒也不比媽媽的少。

週五晚上,我和爸爸本來商量着明早出去吃早飯,不料早上外面卻突然下起雨來。“爸,我不餓,要不今天就省一頓吧。”我起牀後對爸爸説。誰知爸爸卻神神祕祕地從懷裏掏出了一個袋子,從裏面的東西拿出了我最愛吃的白吉饃!我迫不及待地從爸爸手裏拿了過來,嘿,還是熱的呢!“快吃吧,別讓飯涼了。”爸爸説。我點點頭,咬了一口手中的饃,香噴噴、熱乎乎的。不知怎麼,我的鼻子卻有些發酸,眼前也有些模糊了。“爸,您什麼時候出去買的?”“我看見外面下雨了,就趕緊出去了。快吃吧,一會兒還得送你去少年宮呢。”透過蒙矓的淚光,我看見爸爸邊説邊把小雨傘放進了我的書包裏。

從每天精心準備早飯,到一起騎車時總是騎在外側保護我,還有每晚睡覺前那杯温熱的牛奶……短短一週,爸爸無微不至的照料讓我發現了許多以前我從未留意到的細節,也讓我驀然發現原來父愛是如此的細膩、深沉。只要你能用心感受、細細品味,你就會發現這份温暖其實一直圍繞着你,伴隨着你。

關於愛的演講稿三分鐘 篇4

“仁愛”在詞典中的意思是“寬人慈愛;愛護、同情的感情”。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個詞,卻包含了一個人心中最重要的良知。一個人只有心懷仁愛,周圍的人才都會像你愛着他們一樣愛你。

從古至今,“仁愛”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光輝傳統,孔子也以“仁”作為儒家思想的核心。在古代,有着許多仁愛的典範,如子路背米,閔子騫以德報母,齊桓公禮待鄉農,晏子巧諫景公愛民等;而如今,仁愛已經成了社會生活中一個重要的核心。那麼我們年輕一代,如何在現實中踐行仁愛呢?

在我看來,仁愛,就要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

首先,仁愛,就要愛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是以“我”這個單位活在世上,有很多人看不起自己,認為自己比不上別人;還有些人自以為是,以自我為中心。仁愛自己,就是要以正確的眼光看待自己。

其次.仁愛就要愛他人。他人這個範圍很大,可以是父母、家人、老師、同學、朋友,甚至是陌生人。

父母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至親的人,他們賦予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所以,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愛父母。愛父母,孝敬父母是我國優良的文化傳統。春秋時期,子路為了讓父母吃到大米,寒風烈日也要跑到百里之外,背米回家給父母吃。漢朝人士黃香,夏天用扇子驅除蚊蟲,趕走燥熱,為了讓父親睡得舒服一些;冬天先鑽進被窩温暖牀鋪,以免父親着涼。百善孝為先,今天的我們更應該用自己的方式來孝順父母,如在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幫父母泡茶,在學校認真學習不讓父母操心等。

老師、同學、朋友都是我們在學習生活中最重要的人,我們少不了他們的幫助。但同時,在他們遇到困難時,我們也應給予我們力所能及的幫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生活的小事中,我們也應該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陌生人。在公車上,看見年邁的老人或孕婦沒座位坐,希望你能主動讓讓座他們;在馬路上,看見環保工人們在打掃,希望你不要將手中的紙屑隨手扔在地上;在小道上,看見一個小朋友跌倒,希望你能將他扶起來!

除了愛自己,愛他人外,仁愛更呼喚一種關愛社會的大愛之美。我們若能給對我們生活的社會多一份關愛,必然形成一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社會氛圍。

愛自己——自尊自立;愛他人——心懷感恩;愛社會——胸存天下,讓我們以仁愛為紐帶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關於愛的演講稿三分鐘 篇5

今天,我想和大家來談談自己對父母的.愛。

當我一歲時,母親給我餵奶,而我只會用整晚的大哭大鬧來回報她;當我三歲時,母親以他全部的愛心為我準備一日三餐。然後,我卻只會將碟子扔到地上來報答她;當我九歲的時候,母親為我支付學鋼琴的費用,然而我也只會用“不練琴”來回報她。

我想,我們曾經都做過這種事。

我曾經讀到一個故事:大約是在五六年前,一個小姑娘與父母一起搭乘出租車,司機是一位約莫二十五六歲的女生,上車坐好後,她問坐在前排的小姑娘:“後面兩位老人家是你的父母嗎?”

“是的。”小姑娘回答道。

“我好羨慕你呀,可以帶着爸爸媽媽出來玩。”她説,“我的爸爸媽媽很早以前就已經過世了,所以我十分羨慕那些可以和父母在一起的人。”

小姑娘驚住了。

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的眼淚便不禁滾滾而下。

為什麼總要到來不及的時候才突然醒悟?為什麼總要到了失去以後才傷心哭泣?為什麼世界上總有那麼多的後悔?

同學們,我想告訴你們。世界上最珍貴的是“在此時”的幸福。在來得及的時候,請給你的爸爸媽媽倒一杯水,説一句暖人的話,送上一個大大的擁抱。

請讓所有的愛都來得及。

關於愛的演講稿三分鐘 篇6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保有仁愛之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個道理想必大家都知道,然而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有一顆仁愛之心是必不可少的。

前些日子看到一篇報道,慈母輕信一網友戲言,竟跪爬千米為女兒求藥費,最終該網友卻反悔,表示不會給予任何捐助。這種行為不僅欺騙了一個可憐的母親,還寒了大家的心。

所幸這世間並不缺乏愛,不少路人和網友在得知事情的緣由後,都給該母親捐款,媒體也積極地幫助她籌款,希望她能夠治好自己的孩子。同是陌生人,卻是截然不同的態度,不同之處就在於:是否有一顆仁愛之心。

仁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世人代代相傳的為人典範。中國傳統的仁愛源於儒家孔孟之道。孟子認為人生來就擁有一顆仁愛之心,做人需要保有不變的仁愛之心;孔子則認為“仁有三義。”就是説做一個仁者,要博愛他人不論老幼貴賤,還要尊敬師長,更要行君子之仁。可見中華民族對仁愛的理解是多麼深刻。

同學們,你能做到“愛人如己”嗎?暫且不論愛他人,試問大家是否已學會了愛自己?你是否會因為暫時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自以為是?你是否會因為偶爾的失利或者生活上的不順,而不斷埋怨自己、一味的強迫自己呢?如果是,請你學會愛惜自己。因為,過於自負和過於自責的人都容易忽視他人的感受,既不利於自身成長,又會對他人造成傷害。有的人對自己要求很高,遇到挫折極易發怒,通過向身邊人發脾氣,摔打東西或是傷害自己來表示對自己的不滿。我們班就有一個其他方面都很優秀的男孩,卻因為一點點挫折動氣,用手砸牆,結果手受傷了。如果他懂得愛惜自己,完全可以把“向身邊人發脾氣”變成向親人或朋友傾訴,請他們幫助自己分析現在的過錯,計劃好未來。如果不想對別人説,也可以選擇寫日記,有很多的煩惱寫出來才發現原來是小事一樁。我們首先要學會愛自己,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又怎麼會關愛別人?

再者説,我們每天都被愛包圍着。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體會到身邊的愛?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呢?大家不妨問問自己,可曾仔細看過父母為你洗衣做飯的雙手,可曾認真瞧過老師不厭其煩回答你問題的臉,又可曾留意過同學因為你的感謝而生的微笑亦或者是因為你的魯莽而產生的憤怒?我們不能以分數為藉口,而忽視一個“人”的本分,欲成功必先成人。

我們需要常懷一顆仁愛之心,這樣將心比心,以心傳心,總有一天愛將遍佈世界。同學們,讓我們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愛護我們校園的一草一木,愛護我們班級共同的榮譽,愛護我們威尼斯的集體形象,愛護我們經過的每一寸土地,愛護我們呼吸的每一口新鮮空氣!讓仁愛永駐我心。

關於愛的演講稿三分鐘 篇7

什麼是“仁恕教育”?相信在座的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理解,在我看來,“仁”即“仁愛”,取“仁者愛人”之精髓,實現真愛教育;“恕”即“寬恕”,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仁”是基礎,“恕”為昇華,仁恕教育要求我們具備寬厚博愛的胸懷,擁有教育良知,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踐行仁恕,不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還要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而這一切,都體現在我們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中。

我校是一所農村國小,留守兒童居多,有的班級留守比例甚至高達70%,這些孩子長期不在父母身邊,缺乏關愛,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需要有人指導,而我們的身份是老師,也是父母。

這學期剛開學時,我輔導了一名五年級的學生參加“師生共讀”的演講比賽,這是一個剛滿十一歲的小姑娘,長得眉清目秀惹人喜愛,只是身體過於單薄,顯得十分瘦弱。因為不是我班學生,便讓她每天下午早一點到校加以輔導。第一天,剛過十二點,她就來了,我很奇怪:怎麼這麼早?她告訴我:中午沒有回家,自己帶飯在學校吃的。我就告訴她,再帶飯,到我這裏熱一下。第二天中午放學,她來了,手裏拿着一隻老式的鋁製飯盒,自豪地告訴我:裏面是她自己擀的麪條!打開飯盒,我驚呆了,這是這樣的一份午餐啊!所謂的麪條其實就是一塊塊巴掌大的面片,每塊足有1釐米厚,就像我們家裏蒸的死麪餅子,又幾塊粘到一起,熟不熟都不好説。面片旁邊躺着幾根手指頭粗細的蘿蔔條,沒有青菜,沒有湯,沒有半點油花。看着這樣的一份午餐,我的心被狠狠地揪成一團,如果不是被我偶然發現,這個孩子就靠着這樣一份冰涼的午餐度過一天。我也是母親,也有孩子,此情此景,讓哪一個做母親的看了不揪心?更讓我心痛的是:她一點也不覺得自己的午餐簡陋寒酸,還是那麼樂觀。我強忍着就要落下的淚水,背過身悄悄擦去,儘量不讓她看見,因為我實在不忍心讓她察覺自己有一絲一毫的寒酸,害怕傷害她的自尊,破壞她的快樂。我不知道怎樣呵護這顆純潔的心靈,是把她的飯倒掉嗎?不,不能!我只好給她熱飯,只是加入許多自己炒的菜。第三天中午,等了許久,也不見她來,也許是不願再打擾我吧。叫了半天,她才過來,臉上掛着羞澀的笑容。這次,帶來的是死麪卷子,依舊是厚厚的面片,夾着零星幾個葱花。可見,這就是她一日三餐一年四季的飯菜質量吧。我一邊誇她的卷子做得好,一邊把我的飯給她盛了一碗,告訴她“做多了,實在吃不下。”

晚上,我給她遠在唐山的媽媽打了電話,跟她説了孩子的情況,電話那頭的母親泣不成聲,我也跟着掉眼淚。後來,做母親的重新安排了女兒的生活,事情總算有了一個圓滿的解決。

我時常想,作為老師,我們不能只關心孩子的學習好壞,還要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對於留守兒童的教育,更要以“仁恕”的思想為指導,時刻留意學生的細微變化,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給予關愛、理解、寬容和指導,為將來打下基礎。最後,用一句歌詞結束我的發言:讓仁恕的思想,引領着我們在江淮大地再創輝煌!

關於愛的演講稿三分鐘 篇8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歲月的刻刀無情的劃在父親的臉頰,催促我健康成長,不斷求知。

那年寒冬,風霜冷酷地吹打着我稚嫩的臉,使我禁不住的瑟瑟發抖,是你叫我多穿點衣服,是你叫我多吃點,是你牽着我冰冷的小手上學,這就是我對小時候父親的印象。

還記得那年春天,我因為貪吃,不少垃圾食品被我嚐了個遍,那真是,太美味了,真令我回味無窮啊,我那可憐的胃可吃不消了,沒辦法只好鬧騰了,實在疼得不行了,便馬上打電話給老爸,哭泣着對他説,我肚子疼,不一會,一個熟悉的身影映入我眼中,爸爸焦急的問我是不是很疼,我無力的點點頭,他二話不説,迅速地抱着我直奔醫院,可到了夜深人靜之時,我那不聽話的胃,又要折騰了,我哭喊着老爸,立刻從舒坦的牀上跳下,來到我身旁,温柔地問,是不是又疼了?那一晚,從我肚子疼那時起,他一直在身旁,寸步不離,無微不致的照顧我,想到這裏,心裏總有一種酸楚的感覺,後來,我竟不知不覺的把貪吃的這個壞毛病給改了,每當我看見好吃的,就想抓來吃,可一想到父親,便看也不看扭頭離開。

仍記得有一次考試,我胸有成竹地上交試卷,以為能考個不錯的成績,可結果卻令我大失所望,我灰溜溜的回家了,剛到家門口,我忐忑不安的看了看我的考卷,又想想屋裏的人,是告訴父母還是瞞着?那時候的我就好比鍋上的螞蟻,經過了一場激烈的思想鬥爭,我還是告訴了父母,爸爸微笑地對我説,沒事!下次繼續努力,相信你,一定會有個好成績。此後的每一次考試,無論得失,父親這句話總會湧現心頭。

老爸,你帶給我太多的寬慰和鼓勵了,我時常自責自己的慵懶,但現在看來我應該更好的把握現在,而不是做無謂的自責。

努力向前吧!我時常這樣激勵自己,因為,有你在前方不遠處等着我,有你在無私的付出,有你為我感到自豪。

此時此刻,我真誠的對你説一聲:“辛苦了,老爸!在我的成長路上有你的陪伴,真好!”。

關於愛的演講稿三分鐘 篇9

有一種愛,即使我們付出所有也報答不了,那就是父母的愛。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給予的。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把他們最真摯的愛,無私地奉獻給我們。同學們,我們從哪裏來?聽到這個問題,大家肯定都會説,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來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但當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們卻多了一項繁重的工作——照顧我們。儘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父母們卻毫無怨言地撫養我長大。為了給我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他們總是那麼辛苦,那麼努力。小的時候,我總把這當作天經地義,因為我不瞭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在,我長大了,我知道該懷着一顆感恩之心去體諒父母,應該擔當起,照顧、孝敬父母的責任。

古語説:“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一點一滴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幫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因此,我們應該懂得感恩,懂得感謝父母。

我們第一次喊爸爸媽媽的時候,第一次獨立邁開一步的時候,第一次歪歪扭扭地寫出一個字的時候……是父母在身邊耐心地教導我們。父母,是上蒼賜予我們不需要任何修飾的心靈的寄託。

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遠在外地學習,依然牽掛着我們還是父母。

你是否注意到父母的額頭又多了幾道皺紋,你是否注意到父母又多了幾絲白髮,你是否感覺到父母有時的力不從心,畢竟歲月不饒人,但他們的愛沒有變,他們的愛依然是那樣的無私而不求回報。

父母是黑暗中的明燈,給你光明;父母是沙漠中的泉水,給你甘甜,父母是大海中的航標,為你指明前進的方向……

我們有句古語説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説,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佔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着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生活並非想象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在生活上可以少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是否應擔起責任,照顧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麪,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感恩父母,並不難做到。

別辜負了你的父母,讓他們少一滴汗水而多一分健康,少一絲憂愁而多一分歡笑;少一分付出而多一分回報,少一分失望而多一分安慰……

我們也許會記得感謝在人生道路上幫助過我們的朋友,也許會記

得感謝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是的,他們當然是我們要感謝的,可同時,我們更不應該忘記,父母,永遠是我們最值得感謝的人!

關於愛的演講稿三分鐘 篇10

我很榮幸能站在這裏與你們分享我的學習心得。從古到今,數學的歷史長河就生生不息地向前流淌,一代又一代豪傑輩出,通過超人的天資和勤奮的探索為數學注入新的活力,將數學的廬山真面目一點點展露在我們面前。可對於當前許多學生來説,數學彷彿成為求學路上的一塊絆腳石,尋盡各種辦法也無法逾越。“得數學者得天下”。面對數學的難度、比重越來越大的各類考試,不少學生被無情地拒之門外。但是數學是否真的是少數人的天下呢?

在我看來,不少同學學不好數學是由於從心裏懼怕數學,感覺自己學習能力不強,缺乏應有的自信心,從而產生自卑感,這就牽涉到學習心態的問題。面對一件事物,不去嘗試怎麼就敢妄下結論?沒有經過努力的嘗試就自我否定,這才是最大的失敗。所以我們面對數學這門學科,首先要從態度上藐視它,克服心靈的障礙,增強自信心,這樣我們才會抱着積極的心態去學數學,才能激發自己最大的潛能。面對一道難題,要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才有可能解開。在學數學的道路上,永遠不要否認自己,這是學好數學的基礎。

只有信心和勇氣還不夠,其實學習數學就像兩個高手過招,對方不停地給你設置障礙,企圖打敗你,而你則需要不停用各種方法解開對方的招數,這不僅需要良好的心態,還需要巧妙的技術和方法,能夠最迅速、簡潔地解開對方的招數。古代,叱吒武林的江湖英雄無一不是打遍四方才練得一身好功夫,所以,我們只有不斷的練習、實踐才可以掌握方法,這就需要我們大量的做題,去了解對方的招數,既得之,則破之。一位優秀的數學高手一定是通過不斷做題來獲得解題方法的,但現在有許多學生做題只求量,不求質,倘若你與高手過招,只求人數,卻不求輸贏,那一切豈不是毫無意義?所以許多學生顛倒了事物的本質,不求甚解,粗心大意,看似每天十分用功卻又取得不了好成績,都是因為他們根本沒從做題中學到方法,一道題只做過沒有價值,真正懂了,會了,並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才是硬道理。對待錯題,我們不能抱着僥倖心理不管不問,因為那些錯題才是我們做題的深層目的,可以幫助我們找出自己學習的漏洞。我認為建立一個錯題集是學數學的最好方法,在哪裏失敗過一次,就不能再在相同的地方失敗第二次。通過錯題集,我們可以彌補學習知識的不足,不斷提醒自己,保證自己的知識系統萬無一失。數學雖不像語文那樣細水長流,但也是需要不斷積累完善的。我們不僅要在課堂上掌握理論知識,也要在實踐中學會運用,這樣常年累月地堅持下去,數學功底就會越來越深厚。

積極樂觀的心態,付諸勤奮的行動,加上正確的學習方法,學好數學便是輕而易舉之事。可見,並非只有智商高的天才才能學好數學,只要你願意去想、去做,你一定也能。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現在的我們,青春正值金色年華,眼前的未來還未明朗,你我依舊在路上,迎着朝陽,朝着希望邁進。雄鷹只有搏擊過長空才能成為王者,人們只有經歷過磨難方能成為英才,我們可以自信的高呼;“未來,我勢在必得!”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sanfen/vzjk8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