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七一建黨節演講稿 >

慶祝建黨93週年黨課講稿

慶祝建黨93週年黨課講稿

同志們:

慶祝建黨93週年黨課講稿

今天,我們在這裏隆重集會,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1週年。中國共產黨91年的風雨歷程,黨的豐功偉績不是一堂黨課就能講的完得。希望大家時刻提醒自己不斷提高對黨的事業的責任感和自覺性,並以實際行動來履行自己的莊嚴誓言。

根據校黨委研究,今天由我來上一堂黨課,與大家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提高。黨課的

題目是:《機遇、發展、跨越》。有的同志可能會問:黨課可講的內容很多,為什麼選擇“機遇”這個話題?我有三點考慮:一是今年是我黨91華誕,91年輝煌實踐與機遇的關係值得研究;二是今年將迎來賀州建市慶典,我市林業的發展歷程與機遇有着怎樣的關聯值得思考;三是今年處於“十二五”開局的重要節點,如何判斷和把握我們將要面臨的機遇值得重視。基於上述考慮,我相應地講三個問題:一是中國共產黨的機遇思想與實踐;二是賀州林業的發展與機遇的關係;三是如何認識和駕馭我們將要面臨的機遇。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中國共產黨的機遇思想與實踐

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機遇指的是事物發展過程中並非必定出現,但一經出現就可能改變事物運動狀態的事件和條件,是一定時間、地點、環境下出現的一種有利於加快發展的可能性。

縱觀古今中外,“機遇”可謂解讀歷史進程的一把鑰匙。國家與民族的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説就是搶抓機遇的競爭。回顧我們民族的歷史,為什麼一度輝煌、昌盛的中華民族在世界歷史翻開新的一頁時,會令人痛心地長期處於落後捱打的地位?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跟我們近現代史上多次錯失可以“大有作為”的重大戰略機遇緊密相關:15世紀末,法國學者布羅代爾所説的“世界經濟”形成期,當哥倫布、麥哲倫在廣闊海洋上烙下印記、地圖的印製趕不上地理的發現時,大明王朝卻恪守“片帆不得入海”的舊例,失去發展機遇;19世紀,科技發展催生全球化浪潮,當英國議會改革、美國廢除黑奴制改革、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等一次次推動“大國崛起”時,中國大地上無論是洋務運動還是戊戌變法,都以失敗告終,痛失發展機遇;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少國家和地區抓住新技術革命的機遇後來居上時,我們卻由於指導方針的錯誤,再一次錯失了發展的寶貴機遇。

當今世界,一些主要大國都在強調要抓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美國官方和學界近年來一直有一種共識性觀點,認為21世紀頭20年是一個重要的戰略間歇期,是建立以美國利益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鞏固和加強美國世界霸權的最佳時期。俄羅斯將今後15-20年視為實現國家復興、重振大國雄風的關鍵時期。印度官方人士和學者則聲稱:21世紀將成為亞洲世紀,而未來一二十年是印度崛起的戰略機遇期。英國首相布萊爾1997年一上台就提出“新工黨、新英國”的口號,聲稱要重振英國在歐洲乃至世界的雄風。日本領導人多次強調日本不僅要成為經濟大國,而且要成為政治大國,要謀求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古今中外運用機遇取得成功的人物更是不勝枚舉:諸葛亮人稱“卧龍”,待機而出後向劉備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政治形勢,提出了對策,這就是有名的“隆中對”,為劉備建立和鞏固蜀漢政權,作出了巨大貢獻;拿破崙從一個小小的尉級炮兵軍官,最終登上權力頂峯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源於他土倫戰役中捕捉機遇、抓住機遇的本領。

不厭其煩的列舉這些事例是想説明:無論從我國近現代發展歷程看,還是從世界其他國家發展歷程看,能不能認清機遇、抓住機遇、用好機遇,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乃至一所學校,能不能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的關鍵所在。

歷史、他者是鏡子,可以使我們經常照一照自己;歷史、他者也是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要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有所創新。那麼,中國共產黨人是如何從曲折的歷史進程中認清時代機遇的?又是怎樣拿出百倍的勇氣和智慧,應對現實挑戰的?90年的黨史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這就是:什麼時候我們抓住了機遇、用好了機遇,我們的黨、我們的事業就能取得勝利;什麼時候放過了機遇、錯失了機遇,我們的黨、我們的事業就會受到挫折。某種程度上可以説,中國共產黨90年的歷程,就是共產黨人歷攬古今中外、統籌革命建設,審時度勢、搶抓機遇的歷程,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機遇思想不斷走向成熟的歷程。我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機遇思想是黨的理論寶庫的重要內容,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形成、發展、成熟於黨領導的中華民族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主要見諸於四代領導核心的重要論斷。中國共產黨的機遇思想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點:

第一、機遇是由許多主客觀條件構成的,具有必然性,能否善於發現機遇,體現了我們的敏鋭力、洞察力、分析力。

機遇不是天上掉下的餡餅,所謂機遇,不過是“歷史環境”造就的歷史機會;所謂挑戰,也往往是“歷史環境”催生的現實問題。

在毛澤東的著作中,大量記錄了各種不同的“機”、“戰機”、“契機”、“時機”、“良機”、“先機”,表明了毛澤東完全肯定事物發展中機遇的客觀存在。

鄧--更是年年講“機遇”,1990年他指出:“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剛剛暴露出來。我們可以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對我們有利的條件存在着,機遇存在着”,1991年指出

:“現在世界發生大轉折,這是個機遇”,1992年指出:“這是你們上海的最後一次機遇,這個機遇你們不能放過。”1993年指出:“大發展的機遇並不多”,1994年鄧--再一次強調:“要抓住20世紀的尾巴”。

江--作為我們黨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指出,我們的改革和發展正面臨難得的機遇。

在xx大報告中,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機遇大於挑戰。”黨的xx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國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發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再次強調了要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第二、構成機遇的主客觀條件瞬息萬變,機遇具有偶然性,能否善於抓住機遇,體現了我們的責任意識、時間觀念、務實作風。

機遇能否出現,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出現,以什麼方式出現,都是不完全確定的;同時,機遇並不總是存在和不變的,當機遇來臨時,如果不立即緊緊地抓住它,它就會很快消失,於是,只能等待下一次機會的來臨。而這個等待,也許是漫長的、甚至是痛苦的。更可怕的是有些機遇“一去不復返”,再也等不到“下一次”了!俗話所説“時不我待”、“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就是這個道理。

鄧--曾經講:“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個發明,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幹,一爭論就複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什麼也幹不成。”“現在世界的發展!一日千里,每天都在變化……追都追不上”“機會難得呀!”“不抓呀,看到的機會就會丟掉了,時間一晃就過去了。”據統計,在《鄧--文選》第二卷的60篇文章中,直接講到時間、速度的有51篇,在《鄧--文選》第三卷119篇文章中,直接講到時間、速度的有102篇。他一再提醒全黨:“要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要喪失時機。”總書記同志指出:“現在,我們正處在又一個難得的有利發展時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必須緊緊抓住機遇,只爭朝夕地工作。”

建國以後,我們曾喪失過某些機遇。比如50年代後期,我們急於求成,人為變革生產關係,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結果經濟滑坡,生產萎縮。而此時的日本、德國抓住了美國的汽車技術、半導體技術和家電技術大規模轉移的機遇,一躍而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再比如“十年文革”時期。世界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全球產業結構再次調整,西歐、北美相繼成為高度發達的現代化國家。一大批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成功利用這一機遇,迅速崛起,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而我們卻“以階級鬥爭為綱”,大搞“無產階級**下的繼續革命”,不僅又一次痛失機遇,而且國民經濟也瀕臨崩潰。回顧這段歷史,李先念指出,“文革”十年在經濟上僅國民收入就損失人民幣5000億元,相當於建國30年基本建設投資的80%,超過了建國30年全國固定資產的總和,換句話説,相當於敗掉了1949-1979年全部國營企業固定資產原值相當的一份家產。鄧--極其痛心地指出:“我們從1957年以後,耽誤了二十年,而這二十年又是世界蓬勃發展的時期,這是非常可惜的。”這些例子,從反面證明了搶抓機遇與快速發展的關係。江--強調:“在形勢和機遇問題上,我們應當有這樣的態度:要有時代的緊迫感,抓住機遇;要有歷史的責任感,珍惜機遇;要有科學的態度,用好機遇”,

第三、機遇一般指有利的甚至最佳的條件,能對事物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引起重大變化,能否善於駕馭機遇,體現了我們的戰略眼光、膽識魄力、決策水平。

哲人説過,“機遇只垂青有準備的頭腦”,哲學家培根也曾説“善於在做一件事的開端識別時機,這是一種極難得的智慧”,都是強調要增強用好機遇的本領。毛澤東明確提出要始終不渝“佔機”,不可“失機”,主張充分發揮主體的能動性,認為把握時機是一種聰明才幹,唯有虛心研究,勤于思考和思索的人們才可以獲得。

鄧--認為,要把握機遇就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創新。他指出:“不解放思想,不敢放開手腳,結果是喪失時機,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鄧--關於機遇與發展、機遇與挑戰、歷史必然性與歷史偶然性、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等辯證關係的深刻揭示,對於當期推進我們學校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總書記強調,能不能用好機遇,“是一個涉及科學判斷和正確把握國際國內形勢的重大認識問題,也是一個事關勝利實現我國改革發展目標的重大戰略問題。這個戰略判斷關係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有充分客觀依據和重大戰略意義”。

在上述機遇思想指導下,我們黨抓住了許多重要機遇,推動着中國這艘航船揚帆遠航,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以後,我們黨抓住這個難得的大機遇,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並最終取得勝利。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削弱了白色政權的統治勢力,共產黨人抓住機遇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成功走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道路。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將軍發動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及時抓住機遇,提出了和平解決事變的主張,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們黨審時度勢,提出了“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的新論斷,有效運用了這次戰略機遇期,成功地把握了4次重大戰略機遇趕超發達國家。第一次是蘇聯的解體和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使我國總體實力很快超過了俄羅斯。第二次是日本政府未能在東亞金融危機中化危為機,使日本經濟停滯不前,為我國經濟趕超日本提供了機遇。第三次是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嚴重削弱了美國的國際動員能力,為我國縮小與美國的國際政治影響力差距創造了機遇。第四次就是的世界經濟危機,將我國推上了全球性經濟大國的地位。近年來,我國經濟總量先後超過了法國、英國、德國、日本,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有着世界最大規模的外匯儲備,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中國的國際影響,無論從硬實力還是軟實力看,都有了較大幅度提升。

可見,能否形成系統科學的機遇思想並付諸實踐,歷來是關係革命和建設興衰的大問題。從革命年代抓住機遇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抗日戰爭的勝利,到新中國初期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從十一屆三中全會抓住機遇做出改革開放的“關鍵抉擇”,到黨的xx大提出本世紀頭20年處於戰略機遇期的重要判斷;從世紀之交戰略機遇期的判斷到“十一五”順利通過各種風險的嚴峻考驗,“機遇”一詞,億萬中國人已耳熟能詳,“抓住機遇,發展自己”,已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共識。

二、xx的發展與機遇的關係

xx近70年的發展歷程,既沐浴着黨和國家的陽光雨露,也是國家信息通信事業發展壯大的見證和縮影。xx人在一次次困惑中求索,在一番番砥礪中前行,在一回回變革中提升。南京郵電大學的發展總是與機遇的把握、駕馭息息相關。

當戰爭的硝煙瀰漫中華大地,稚嫩的xx應運而生,勇敢地擔當起為我黨我軍培養通信人才的重任,在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學校培養了一千餘名通信人才,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也建立了學校與郵電同呼吸、與通信共命運、與國家共發展的密切聯繫。

當教育改革的浪潮撲面而來,xx人一次次抓住了發展的機遇:1958年升格為本科,1978年成為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權高校,1998年獲得博士學位授權,啟動新校區建設,成功更名為大學,學校的辦學內涵不斷豐富、辦學實力不斷增強。

當進入“十一五”以後,我們準確把握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提出“要跳出xx看xx,要站在江蘇高等教育的發展全局看xx,要立足於全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大趨勢看xx,要從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維度看xx”。第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了實現一個目標(建設“多科性、教研型、國際化”的高水平大學取得重大進展,學校綜合實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凝鍊一種精神(凝鍊並弘揚xx精神,鑄造“務實、進取、高效”的校園文化),發揮四個作用(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師生的主人翁作用、領導幹部的表率作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完成一個轉型(從外延與內涵並重向以內涵建設為主的戰略轉型),推進三項改革(教育教學改革、人事分配製度改革、二級管理體制改革),完善五大體系(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拔尖人才選培體系、重點學科建設體系、科研工作創新體系、開放辦學支撐體系),實現八個提升(快速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師資隊伍層次、學科建設水平、科技創新能力、學校國際化水平、幹部隊伍整體素質,穩步提升教職工的福利待遇)的發展思路和目標。明確提出了管理工作方針(增強動力、激發活力、挖掘潛力、提高效率、形成合力)、學科建設方針(“抓中間帶兩頭”、“有所為、有所不為”、“有先為、有後為”的建設原則,正確處理好特色發展和多科性大學建設目標的關係,明確了學科建設的主攻方向,確定了學科建設的重點;按照“理關係、抓整合、重特色”的思路,加強學科整合,根據學科專業發展的需要對相關學院進行了調整)、科技創新工作方針(“政產學研緊密結合”,重應用、重創新)、人才工作方針(立足培養、着眼提高、擇優引進、合理使用、科學考核)、基本建設方針(挖掘潛力、提高效益、依據財力、急用先建、分步實施)。學校整體定位(多科性、教研型、國際化)、辦學層次定位(穩步發展本科教育,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積極拓展留學生教育,加快推進國際合作)、社會功能定位(立足江蘇、輻射全國;面向行業,服務社會)、“四大發展戰略”(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創新活校)等關乎學校長遠發展的頂層設計,使學校發展的目標更加遠大、思路更加清晰、改革更加有力、路子更加順暢。

當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我們抓住時機於下半年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發展戰略大討論,確立了“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搶抓機遇、科學發展”的活動主題。在四屆三次教代會開幕式上,我們提出要進一步強化“六個觀念”:“人”是發展的第一瓶頸;“機制”是發展的第一要素;無功便是過;錯失發展機遇是最大的罪過;放棄原則的好人主義也是以權謀私;“怕”字當頭是領導幹部的最大素質缺陷和思想障礙,全校上下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

當中央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構想,我們緊緊抓住國家發展物聯網重大機遇,果斷決策,成立了全國高校第一個物聯網學院、物聯網研究院,建立了南京郵電大學物聯網科技園,成立了南京市物聯網產業聯盟,也因此而獲得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江蘇省重點實驗室的立項建設,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創新型省份,提供了有效支撐。

當地方政府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時,我們積極探索以研發基地共建為形式的政產學研緊密合作模式,建立長效合作機制。與無錫、蘇州、如皋、常熟、崑山、南京鼓樓區、雨花區、棲霞區、建鄴區等簽署了校地全面合作協議,與中國電信、移動、聯通以及中興、華為、ibm、福建富士通、南京三寶科技等企業共建聯合研究機構近30家,簽訂橫向科研合同1200餘項,合同額近2億元。

當經濟全球化方興未艾,我們加快推進教育國際化進程。首次成立了海外教育學院;轉變原外事辦公室的職能,成立了海外合作與交流處;恢復招收留學生。目前已與9所國外大學簽署了合作辦學協議或備忘錄,已經啟動涉及5所國外大學本科生、研究生交流項目。海外教育學院已有在校生超過1300人,首屆畢業生200多人已順利畢業,其會考研錄取率超過50%。近百名同學被錄取到美國、英國等國家的著名高校。通過廣泛的合作與交流,學校的辦學空間不斷拓展、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國際視野不斷拓寬、國際合作能力不斷增強。

當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在全國如火如荼開展,我們大力破解影響學校快速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以更超常的魄力推動體制機制創新,以更開闊的思路全方位深化改革,將體制機制創新貫徹於事業發展的全過程,一是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包括逐步建立各工作崗位“能進能出”機制,逐步過渡到全面實行人才租賃的人員補充機制,教師的培養提高機制、隊伍優化機制,逐步建立以業績為依據,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人才評價體系,完善重能力、重實績、重貢獻的分配激勵機制,不斷強化幹部隊伍培訓提高和優任弱免機制等。二是創新科研工作機制,包括建立綜合投入機制,各學院定編時給予一定的彈性編制,不斷落實科研考核機制等。三是創新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機制,提出了“兩提高、一降低即提高合格率、優才率,降低編級率”的工作目標,並建立了學業預警制度、成立了強化培養部。四是創新發展動力與保障機制,包括進一步深化二級管理,進一步落實績效考核機制,建立學科、學術帶頭人滾動選拔機制,構建資源整合機制,不失時機地建設“民心工程”鴻雁名居等。

同志們,粗線條地回顧學校的發展實踐,我們不難看出,機遇的形成和出現固然離不開種種客觀條件的相互作用,但更離不開我們主觀上的努力。近年來,正是由於我們抓住和用好了一些重要機遇,我們的各項舉措才初見成效,各項事業才得到較快發展。據不完全統計,近五年我校實現了29項零的突破,其中“國”字頭的15項,取得了多項標誌性的成果(去年學校一舉獲得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各1項,填補了的空白);學科平台建設成績斐然,進一步確立了學科建設的龍頭地位,近年來,我們一舉取得了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中心、2個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培育點)。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碩果累累(與“十五”相比,我校“十一五”期間科研經費總量增長328.7%,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立項數增長277.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為“十五”期間的6倍多,省部級項目立項數增長405.9%;sci收錄篇數增長550.9%;ei收錄篇數增長419.1%,istp收錄篇數增長521.1%,專利申請量增長近10倍,年度科研經費首次突破1億元);師資隊伍的規模、結構、比例大幅攀升(與“十五”末相比,專任教師淨增254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比例由27.1%上升至45.7%;具有正高職稱的教師人數增長了176.6%,具有博士學歷的教師人數增長了416.1%;博士生導師人數增長了192.9%,碩士生導師人數增長了276.7%);辦學規模增長迅猛(在校普通生超過16000人,其中研究生規模增長了93.6%,年招生人數首次突破1000人);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升(中層幹部平均年齡下降至44.5歲;其中正高職稱比例由20.93%上升至37.78%)。辦學條件顯著改善(以來,學校建設發展資金總量達22.5億元,新增建築面積15.86萬㎡,新增綠地面積12萬㎡,學校資產負債率已回落到合理範圍之內)。振興xx的畫卷在全體xx人的共同努力下,正濃墨重彩地展開,學校發展呈現出好的形勢、好的趨勢、好的氣勢。

三、如何認識和駕馭我們將要面臨的機遇

成績值得驕傲,經驗彌足珍貴。今天的xx,正處於兩個五年規劃的交替點:“十一五”規劃勝利完成,“十二五”規劃已經展開。全體xx人正以新的姿態,向新的目標闊步前進。在這樣的歷史方位下,“機遇”以全新的內涵進入我們的視野——

這一時期,伴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頒佈和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高等教育將進入發展理念戰略性轉變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質量的新階段,總書記總書記在清華百年校慶大會上的重要講話賦予了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四大職能,高校間一場新的全方位綜合實力競爭正在展開。在這場競爭中,如果不能抓住機遇、把握主動,我校就難以在這場競爭中掌握主動,甚至可能會拉大與同類高校的差距。

這一時期,信息通信事業發展勢頭強勁而活躍,高等教育的國際、國內,校際、校地、校企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將不斷深化,學校發展面臨新的社會環境。深化政產學研結合,實現學科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的無縫對接,對於更好拓展辦學空間、體現辦學價值極為關鍵,否則,我們就難有地位、難有話語權。

這一時期,xx各項事業向縱深發展的理念、戰略、思路已經基本成熟,加快轉型和科學發展的各項基礎條件已經具備。全面加強內涵建設,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校內各項深度改革,建立和創新科學的體制機制,全面提升綜合實力,學校就能更上一層樓;否則,有可能錯失機遇,甚至失去初步形成的比較優勢和來之不易的的良好勢頭。

總之,根據我們已經確定的“十二五”發展規劃,這一時期,是學校發展的關鍵時期,改革發展的任務非常繁重。在這樣充滿挑戰、競爭激烈的形勢面前,在這樣時間緊迫、艱鉅繁重的任務面前,能否取得新成就、實現新跨越、再創新輝煌,把我校的各項事業推進到一個新的台階、新的高度、新的水平,在某種意義上取決於我們黨員幹部與時俱進、順勢而為的能力、本領、素質,與我們是否能夠前瞻性地發現機遇、及時地搶抓機遇、科學地用好機遇密切相關。5天前(6月19日),南京市委書記楊衞澤同志在全市領導幹部學習會上,要求全市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強烈的機遇意識,以新的視角精準把握南京未來發展大勢。他指出,機遇不等人,趕上了就是使命,我們有幸趕上了南京搶抓第三次機遇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特殊的時期,應該視為幸運,是難得的。對於全市各級領導幹部來講,看不到機遇是愚鈍的,抓不到機遇是平庸的,錯失機遇將會成為歷史罪人。我感覺,楊書記的講話精神對於我們xx未來的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理論指導性。

作為黨員幹部,首先要敏鋭地發現機遇。機遇總是不期而至。我們的黨員幹部要進一步樹立科學的機遇觀,進一步強化機遇意識,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機遇思想武裝自己;要學會認識自己面臨的機遇,注重思維訓練,提高認知水平;要煉就一雙洞悉大勢的“火眼金睛”,增強自身的洞察力、辨別力、判斷力。

其次要善於搶抓機遇。機遇稍縱即逝,機遇來臨時,不能坐等,不可猶豫;機遇往往與挑戰同在,與風險相伴,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不能瞻前顧後,前怕狼、後怕虎。廣大黨員幹部只有永不服輸、勇於擔當,才能搶到機遇;唯有奮起直追、奮發有為、奮力拼搏,才能把挑戰變成發展機遇、把機遇變成發展優勢。否則,大機遇會變成小機遇,甚至機遇來了也會擦肩而過。會不會抓機遇、敢不敢搶機遇,表面上看是一個人膽識和勇氣的體現,深層看實質上是一個人理想信念是否堅定、事業心責任心是否強烈、價值取向是否正確、奉獻精神是否牢固的試金石和測量儀。

最後要科學用好機遇。機遇不是那種靠天賜就能得來的運氣福氣,而是在一定的歷史過程中,靠不斷的作為和努力累積起來的有利環境和發展要素之和,是在最有利於發展的時期,用持續的奮鬥和變革,贏來的有利於發展的時間空間因素的疊加。因此,機遇的價值不在於其時長和特點,而在於是否得到了有效運用,是由人們把握和運用機遇的能力來決定機遇的價值。對於能抓住和運用機遇的人來講,機遇是有價值的,反之,則沒有價值。

敏鋭發現機遇、善於搶抓機遇、科學用好機遇這三個方面層層遞進、不斷深入、緊密聯繫,具有內在的邏輯關聯。落實到學校的發展實踐和我們各位的工作實踐,着眼於提高大家駕馭機遇的能力和素質,推進學校事業新的跨越發展,我向大家提出樹“三氣”、糾“三風”、揚“三性”、鼓“三勁”這四點要求。

第一、進一步樹立正氣、大氣、生氣,這“三氣”是駕馭機遇、推進學校跨越發展的重要保證。先説正氣,對一個組織、一個單位而言,正氣就是指光明正大的作風或純正良好的風氣,一個組織、一個單位充滿了正氣,這個組織、這個單位就會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對一個班子、一個人而言,正氣就是指浩然的氣概和剛正的氣節,一個班子、一個人具有了正氣,這個班子、這個人就會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因此,正氣是一種有利於鼓舞士氣,激發活力,增強團結,奮發向上的無形資產和精神力量。如果私底下拉拉扯扯、搞小圈子、建小山頭,如果寧可影響發展,不願影響感情,那麼,就違背了黨的宗旨,與事業發展有害。在我看來,歸根結蒂是私心作怪、利益作祟、弘揚正氣,就是做人要走正道、守規矩;就是處理問題要公道正派,講黨性、講原則;就是要黑白分明、扶正祛邪。對錯誤、醜惡的東西,要人人抵制反對,對正確、善良的東西,要人人讚揚支持,這是對我們每個黨員的基本要求。再看大氣,一般而言,大氣就是指盛大宏偉的氣勢,通常形容建築物富麗堂皇、很有氣勢。對一個人而言,人們常説做人要大氣。記得和其正涼茶用的廣告詞就是這句話,有本書也叫《做人要大氣》。在我看來,大氣就是拿得起放得下,説話辦事幹脆利落,具有君子風範;大氣就是有寬厚博大的胸懷,還有小事不計較、大事不糊塗的雅量;大氣就是讓人感覺到你有坦坦蕩蕩、信得過靠得住的人格魅力;更重要的就是要有立足於長遠發展的謀略和眼光。振興xx,特別需要我們黨員幹部具有這樣的境界和氣魄,揮灑再創輝煌的大手筆、譜寫跨越式發展的大文章。還有生氣,生氣本意是指使萬物生長髮育之氣,對人而言,是指人的活力和生命力,一種昂揚的氣概,清著名詞人龔自珍“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我們要通過制度建設,通過政策導向,通過機制創新,通過宣傳營造,挖掘潛力、釋放活力、激發創造力,形成生機勃勃比干勁、昂揚向上比業績、千帆競發比貢獻的生動局面。

第二、進一步糾正軟弱之風、推諉之風、拖沓之風,這是駕馭機遇、推進學校跨越式發展的迫切要求。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和體會:有時候,在一種狀況裏浸潤已久,會失去對環境的敏感,會因身居其中而“不識廬山真面目”,甚至會變得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作風建設對於我們每位黨員幹部都至關重要,從現實看,軟弱、推諉、拖沓,在有些同志那兒還有“市場”。先説軟弱之風,在我們的幹部隊伍中,一定程度上還存在着“面對問題不敢批、面對歪風不敢抓、面對邪氣不敢管”的風氣。面對不良言行,面對班子和幹部隊伍中一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面對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作為黨員領導幹部,應當採取什麼樣的態度?是奉行“好人主義”或者睜一眼閉一眼,還是能勇於站出來敢抓敢管,敢於直面矛盾、善於解決矛盾,這不僅僅是能力的問題,更是素養的問題。個別同志對學校作出的正確決議,在實施中遇到一些阻力和不同意見就畏縮不前,不敢大膽推進,不敢果斷拍板。在工作中墨守陳規,不敢破舊立新,不敢探索創新,不敢深化改革,怕擔風險、怕負責任,這些都是衡量一個黨員領導幹部黨性原則是否堅強的重要標準。再看推諉之風,主要表現為少數人“對上聽話恭謙有餘,對下主動服務不足”;有的以單位利益為中心,對校黨委、行政部署的工作,有利的就爭,麻煩的就推,合口味就辦,不合口味就拖,“有了成績當籃球搶,有了責任當排球推”;有的遇到矛盾不是積極主動去解決,而是能躲則躲,致使一些本來可以做好的事情沒有做好,一些本來應該解決的問題久拖不決。扭轉這種傾向,需要我們黨員幹部進一步增強宗旨意識和責任意識。還有拖沓之風,如果説糾正軟弱、推諉之風主要是解決黨員幹部敢抓敢管、敢於負責的問題,糾正拖沓之風主要是要解決執行力、行動力不強,辦事效率不高的問題。拖沓之風主要表現為當面講落實,背後無行動,在上級領導面前表態堅決,一轉身就牢騷滿腹,過後就拋之腦後;只當“指揮員”、不當“戰鬥員”,講困難多、講辦法少,講計劃打算多、講真抓實幹少;精神鬆懈,行動散漫,對工作不熱心、不用心、不盡心,辦事拖拉、鬆鬆垮垮、敷衍塞責,做事常常“慢半拍”甚至“慢幾拍”,找不到、找不準部門單位發展的突破口在哪裏,導致部門、單位、班子和領導者個人執行力不強、工作推進緩慢,事業發展受阻。這些問題,雖不是主流,但渙散鬥志、影響形象,面對我們光榮而艱鉅的發展任務,迫切需要我們黨員幹部進一步振奮精神,強化執行力度,強化組織紀律性。“糾三風”意在進一步加強我校黨員幹部的作風建設,我們要敢於正視這些問題,善於解決這些問題,察病症,找病因,除病灶,不斷改進工作作風。

第三、進一步弘揚責任性、全局性、創新性,這“三性”是駕馭機遇、推進學校跨越式發展的力量源泉。這是秦老書記對我們領導幹部提出的殷切希望。先説責任性,就是責任心、責任感,也就是要敢於負責任。盡心盡職責任性的形成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一種高貴的品質和可貴的精神。在實踐中,責任性就是首先要對自己負責,尊重自己的職業、珍惜自己的崗位,從自己的崗位和職責出發來安排現實生活;更要對自己所在的集體負責,一個人的責任性如何,決定着他在工作中的態度,決定着其工作的好壞和成敗。有了責任心,再危險的工作也能減少風險;沒有責任心,再安全的崗位也會出現險情。責任心強,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再小的機遇也能把握;責任心差,很小的問題也可能釀成大禍,再大的機遇也可能失之交臂。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迫切需要樹立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善於幹事的責任性,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任務中定位我們的責任,在創建高水平行業特色型大學的過程中體現我們的責任,在履行每個人的職責中盡到我們的責任。再看全局性,也就是大局觀念或意識,是指從系統整體及其全過程出發的思想和準則,是調節系統內部個人和組織、組織和組織、上級和下級、局部和整體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一個組織內部的人能否具有全局性,能否從組織整體和長期的角度考慮決策、開展工作,是該組織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我們的黨員幹部要通觀全局“向前看”,用宏觀戰略眼光分析問題、把握趨勢、駕馭規律;要抓住“關鍵”集中力量解決學校發展中的主要矛盾、主要問題。遇事不能先考慮小團體利益、個人利益,把團隊名利、本單位名利、個人名利凌駕於學校全局利益之上;要有強烈的大局意識和全校一盤棋的觀念,認識大局、把握大局、服從和服務大局,把事業發展的全局、學校的整體利益放在首位。還有創新性,我這裏想説的是創新不容易。創新意味着改變,所謂推陳出新、氣象萬新、煥然一新,無不是訴説着一個“變”字;創新意味着付出,因為慣性作用,沒有外力是不可能有改變的,這個外力就是創新者的付出;創新還意味着風險,從來都説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而創新的付出卻可能毫無收穫,乃至常常是出力不討好。創新確實不容易,所以總是在創新前面加上“勇於”、“大膽”之類的形容詞。這就需要我們黨員幹部不僅要有創新的知識和本領,更要養成過硬的創新心理素質:要有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要有激情,為實現目標不懈奮鬥;要擔責任,作為領導幹部,既要在制度上控制創新失敗的可能和風險,也要在氛圍上營造鼓勵創新、允許失誤甚至失敗的寬容、寬鬆環境和寬廣胸懷,在實踐中勇於承擔創新失誤甚至失敗的後果。這既是領導者的可貴品質和職責所繫,也是推進學校跨越發展的內在要求。

第四、進一步鼓足幹勁、拼勁、韌勁,這“三勁”是駕馭機遇、推進學校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期間我們發展的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挑戰和困難,實現“十二五”的美好藍圖是一段十分“較勁”的路程。先説幹勁,幹勁就是瞄準目標實實在在做事的勁頭。革命先驅謝覺哉曾有“十分指標,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幹勁,任何困難,都在他們面前低頭了”的名言,形象地道出了幹勁的重要性。我認為,幹勁來源於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來源於不自滿、不自足的進取心和上進心,來源於對“錯失機遇是決策者最大的不作為,喪失機遇是決策者的最大罪過”的正確認識和深刻感悟。如前所述,xx各項事業向縱深發展的理念、戰略、思路已經基本成熟,關鍵就是我們的黨員幹部要不斷提高能幹事、會幹事、幹成事的素質和能力,始終保持幹事創業的朝氣,激發幹事創業的熱情,鉚足幹事創業的勁頭,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再看拼勁,指的是在一定的理想、信念驅使下,向着目標拼命爭取、全力搏鬥的勁頭。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名句,大家更熟悉“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的説法。從古至今,經過拼搏成偉績的人不勝枚舉,我們從成功者的背後,看到的是拼搏,是奮鬥,是汗水。拼搏,就是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在壓力之下不逃脱。幹事創業、跨越發展尤其需要我們的黨員幹部具有這樣一種可貴的意志品質,這樣一股子拼勁。必須培育和養成迎難而上的勇氣、奮發圖強的志氣、敢於拼搏的豪氣,因為跨越的本質是開拓,開拓需要拼爭,拼爭才能開拓。我們要樹立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觀念,發揚敢打敢拼、能打硬仗的良好傳統。還有韌勁,就是咬定目標不放鬆的意志力、忍耐力。馬克思曾説:“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我國唐代著名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有“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名句。對我們的黨員幹部而言,韌勁的基本含義和要求有兩點:一是要對我們正在從事的事業保持一種執着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二是對前進中遇到的挫折具有一種堅定頑強的意志和不屈不鐃的精神。沒有信念就失去靈魂,因為靠靈氣、勇氣、膽識,把握一兩次機遇不難,只有保持一股子韌勁,持久努力、持之以恆、持續不斷,才能變壓力為動力、變不利為有利,才能把握住每次有利機遇,特別是重大發展機遇。確保我校各項事業可持續快速發展。

同志們,“樹三氣、糾三風、揚三性、鼓三勁”,歸根結底,就是要進一步強化我們的機遇意識,強化“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和“坐不住”的責任感。今天我們集會慶祝建黨91週年,既是重温我們的入黨誓言,也是回顧黨的光輝歷程,更是希望全校各級黨組織和全體共產黨員牢記宗旨,準確把握學校所處的歷史方位,清醒認識我們所面臨的形勢任務,不斷增強認識和駕馭機遇的能力和素質,形成風正、氣順、心齊、勁足的強大合力和良好氛圍。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積極作為、主動作為、有所作為,為了xx的美好明天更加奮發有為!

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qiyi/krj4v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