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勵志演講稿 >

關於傳統美德故事演講稿

關於傳統美德故事演講稿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德佔了極其重要的一部分,而孔子對德,也有諸多論述,從這些論述中,可以看出孔子對德的理解及德在為政、為人、為學中的重要地位。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帶來的是關於傳統美德故事演講稿,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關於傳統美德故事演講稿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尊敬師長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老師,就象燃燒的蠟燭,用知識之光照亮學生的心靈,直到生命的終結。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師長的優良傳統。在我國曆史上,最早開創私人講學的孔子,據説有弟子三千,學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賢”。古人把老師與知識緊密相連,無不把尊敬老師放在首位。張良橋頭真誠拜師無不出於這樣真摯的情感。作為新中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不忘恩師的故事,更是給我們留下美談,做出榜樣。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寫好歷史的續篇,這樣才無愧於辛勤培養我們的老師,無愧於我們的偉大時代。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卻始終尊敬自己的老師。1959年,毛澤東回到了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請韶山的老人們吃飯。毛澤東親自把老師讓在首席,向他敬酒,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意。毛澤東青年時代聽過徐特立先生的課。當徐特立60壽辰時,他特意寫信向徐老祝賀。信中説:“您是我20xx年前的先生,您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愛國愛民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明清之際愛國學者顧炎武的名言。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實踐,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愛國愛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們光大和發揚這一優秀的民族傳統,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就會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強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林則徐是清朝後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廣總督期間,由於清政府腐化,英國強盜把一種叫毒藥膏的毒藥,源源不斷的偷運進中國,毒害中國百姓。林則徐面對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書,陳述毒藥膏的?。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則徐的建議,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負責禁煙。1839年3月,林則徐來到廣州,禁煙運動迅速展開。6月3日,人們把繳獲的毒藥膏全部投進硝煙池。頃刻間,毒藥膏全部銷燬。林則徐為國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門硝煙的壯舉,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帝鬥爭的第一頁。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謙虛禮貌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禮”作為一種具體的行為來講,就是指人們在待人接物時的文明舉止,也就是現在所説的禮貌。而禮貌的本質是表示對別人的

尊重和友善,這種心理需求,是超越時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個人如果只懂得禮貌的形式,卻沒有謙讓之心,那麼,他不會真正懂得禮貌,謙讓也是謙虛、平等的表現,是禮貌的重要內涵。謙虛禮貌包含着我們的祖先對自然文化的驕傲和自豪,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根本特徵之一。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

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孔子説:“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孩子指着地上説:“老人家,您看這是什麼?”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孩子又説:“您説,應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麼?幾歲啦?”孩子説:“我叫項橐,7歲!”孔子對學生們説:“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刻苦學習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勤奮讀書方面表現得格外突出。不論是善於治國的政治家,還是胸懷韜略的軍事家;不論是思維敏捷的思想家,還是智慧超羣的科學家,他們之所以在事業上取得不同反響,都是與他們從小的遠大抱負分不開的。俗話説:“有志者立常志,無志者常立志”,立志,貴在少年。稍許瀏覽一下歷史,一個個勤奮學習的動人故事就會爭相躍入你的眼簾。匡衡幼年鑿壁引光苦讀,終以説《詩》而揚名;茅以升少年立志,遠涉重洋,經歷千難萬險,終於成為“橋樑之父”。

歷史在發展,社會在前進。今天,我們有着比前人更優越的學習條件,在繼承和發揚勤學立志的同時,更要不斷地激勵自己,為建設繁榮富強的中國,更加勤奮地學習。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説:“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説:“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關於傳統美德故事演講稿

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美德,也是人類尊重自己的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每個人都有老的一天。古往今來,多少個春秋,多少個冬夏,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漢唐盛世,還是當今社會,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記得孟子説過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見尊老愛幼是中華名族的美德。

在我國民間,黃香扇枕温衾的故事幾乎家喻户曉。説的是黃香九歲時,母親不幸去世,家裏非常貧寒,他對母親十分懷念。安葬母親後,黃香在母親的墳前蓋一草廬,他白天幫父親勞作,夜晚在草廬裏一邊守墓,一邊挑燈夜讀。這一守就是三年。不僅如此,他對父親也十分孝順。夏日炎炎,他為父親搖扇驅蚊解暑,直到父親入睡,方才回到墓廬學習;嚴寒冬日,黃香總是先用自己的體温把被子捂熱後,再請父親入睡,生怕父親着涼。

黃香長大後,朝廷覺得他是個人才,讓他擔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受了一場特大的水災,百姓苦不堪言。黃香拿出自己的錢財賑濟災民,百姓沒有不感動的!

聽了這個故事,我感悟很深,並且深深地感受到了尊老愛幼的真正含義。我們應該繼續把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發展並弘揚下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lizhi/v4l9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