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即興演講稿 >

語文課上三分鐘演講稿

語文課上三分鐘演講稿

演講是一門藝術。語文課前的演講在眾多校園班級裏已形成習慣,它能夠鍛鍊學生的口才與思維,使學生贏得自信和成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語文課上三分鐘演講稿,希望能幫到你喲。

語文課上三分鐘演講稿
語文課上三分鐘演講稿篇一

一千多年前,浣花溪畔,有人慷慨悲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一千二百多年前,武侯祠中,有人傷懷喟歎“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一千二百三十九年前,夔州江邊,有人登高苦吟“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公元20xx年

我本是夔州江邊一塊青石,去年被雕刻家們採回,刻成了一尊石像,放置在城中心的廣場上。我懇求人們讓我面對着我來的地方,因為那兒有我塵封千年的記憶……

寒秋又至,秋風蕭瑟。一個老態龍鍾的長者拄着手杖,站在凜冽的寒風中,發出聲聲嗟歎。低沉的歎息聲吸引了我,喚醒了我沉睡千年的記憶:大曆丁未重九,那是一個感時傷亂的日子。那天,朔風野大,清猿哀號;那天,子規悲啼,騷客苦吟。

光陰荏苒,一千二百三十九年轉瞬即逝,我卻還清楚地記得,曾有一個長者手拄藤杖,惆悵的獨立在我肩頭,低吟苦歌,讓我倍感神傷。我不敢説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天動地,但我確信:子美,你是我第一個令我潸然淚下的人。

公元七六七年

夔州的秋風獨在那年是那麼的狂野。蕭蕭秋風呼嘯而業,又呼嘯着去了,在我耳畔躊躇徘徊。隔岸的老猿對着這肅殺的秋風,仰天長嘯,憑着這秋風向蒼穹哭訴自己鬱結已久的悲愁!子規聽了這悲悽的歌,飛了起來,在瑟瑟寒風中久久盤旋,和着猿的悲歌,將無盡的幽怨訴説。

秋風,你恣意地吹吧!清猿,你放聲地哭吧!子規,你縱情地啼吧!趁着這秋景,這愁情,吹散你的鬱結,哭出你的心聲,啼出你的夙願。

枯葉被清猿和子規感動了,抑制不住,抑或是想給這兩位悲悽的歌者以慰藉,紛紛從枝頭飛了下來,和着悲歌,迎着勁風,在空中飄着,蕩着,恣情地飛舞着。

江水來了,帶着他的激情,浩浩湯湯地奔騰着來了。聽了這悲歌,也被這兩位悲悽的歌者感動,默默地為兩位歌者伴奏。遠方寂寞的白沙洲隨着江水的起伏時隱時現,如若在江面上飄蕩的一葉孤舟。

遠處傳來一陣嘶啞的咳嗽聲。有人來了,是你吧?我想應該是的!對,是你!就是你!近了,更近了!可是……

可是,為什麼你卻孤身一人?哦!太白駕着仙鶴為天姥賦詩去了。沒有了太白的清逸,空氣也變得凝滯。

你佝僂着脊背,手裏憑空多了條藤杖,蹣跚地向我移來,步子也不如先前穩健——你分明蒼老了許多。你聽到了清猿的悲啼,聽到了子規的悲鳴,聽到了先前的一切悲歌,你看到了蕭蕭的落葉,看到了滾滾的長江,看到了先前的一切悽景。想到長年漂泊,你的雙眼噙滿了淚花,順着眼角的皺紋往下流,再往下流,打在了我的臉上——那是一種怎樣的悲涼啊!你目光呆滯,臉上的肌肉不停地抽搐,拄着藤杖的雙手也微微地戰慄着,孤獨愁苦頓時襲上了你這個外鄉人的心頭。你沒了當年“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壯。卻平添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的愁苦。子美,你分明蒼老了……

寒風又起,猿鳴悽慘,你挪了挪步子,顫巍巍地轉過身來,畫面彷彿定格在這一瞬間。看到了,我清晰地看到了,你蒼白的臉色,枯槁的形容,凸起的顴骨,凹陷的眼眶,紅腫的眼袋,昏暗的雙眼,茫然的像是在找尋着什麼——那是怎樣的一種觸目驚心啊!勁風撩動着你寬大的長袍,撩動着你已渾欲不勝簪的銀絲。子美啊我真怕你瘦弱的病體經不起強勁的秋風。糟了!我看見你晃了幾晃,退了幾步,幾欲跌倒。此情此景,恐那劉夢得也會收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豪情吧!

子美!你到底是老了!

人世的滄桑凝成了你憂國憂民的情懷,命運的不公化作了你壯志未酬的喟歎,憂國憂民和壯志未酬揉成了你悽苦悲愁的歎惋。又正是你的悽苦悲愁煉就了“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的千古悽景;煉就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千古悲歌;煉就了“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的千古愁情;煉就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的千古絕唱。

千古的絕唱唱醒了乾涸的山泉,淌出了清涼的甘露,流進了滾滾東逝的長江,那是我乾枯了千年的淚泉!

清猿依舊哀號,子規依舊悲啼,江水依舊東流。而你,在天地間站成了永恆。你仕途坎坷,潦倒終身,但卻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

公元20xx年

天色漸暗,遠方傳來悲悽的歌。環宇中,有一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

評析:跨越時空的界限,體味“詩聖”的內涵。從蓬門草堂到蕭蕭江畔,從吹破的茅屋到江邊的舊船,在作者的引領下,“詩聖”一路向我們走來!

“腹有詩書氣自華”。文章的開篇就顯示出大的視野、大的氣魄:浣花溪畔、武侯祠中、夔州江邊,空間跨度大,時間跳躍長,可謂縱橫馳騁。

接着作者以深沉的基調,細膩的筆觸,瑰麗的想象,將目光投入現實和歷史的星空,描述現實,觸摸歷史,真實的再現了古今“詩聖”的形象。文章語言優美,句式靈活多變,筆墨揮灑之處,神采飛揚,極富感染力,表現出作者深厚的閲讀和積累功夫、紮實而靈巧的寫作功底。

總之,磅礴的大氣,真摯的情感,深厚的積澱,紮實的功底,流暢的行文,嚴謹的結構使本文成為佳作一篇。

當然這篇文章也存在着一些瑕疵:開篇作者採用的排比句式內容不清晰。一千多年和一千二百多年及一千三十九年,實際上都屬於一千多年的範疇,不如全部寫為一千多年前。這樣讀者就不會產生歧義了,同時也使句式變得工整了。

語文課上三分鐘演講稿篇二

常常聽人一提到“中庸”,就隨口説出“無原則”、“抹稀泥”之類的解釋,其中既有大學生,也有不少的教授,甚至自命不凡的各類“專家”。實在使我驚訝。

孔子“中庸”思想的本意是:“去其兩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選擇正確的道路。它體現的是端莊沉穩、守善持中的博大氣魄,寬廣胸襟,和“一以貫之”的堅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現實主義的偉大思想。至少我們可以從“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的偏激教訓中,體會到孔子這一思想的深刻性。

“中庸”被賦予“不講原則”的意義是為批孔而曲解其原意而來。現在很多人非常善於以蔑視的口吻批判“孔孟之道”而顯示其思想的先進性,然而他們對“孔孟之道”的知識,又完全依靠道聽途説而來,全不去研讀孔、孟的着作,實在可憐得很。

不研讀孔、孟著作而談“孔孟之道”,就難免鬧笑話。譬如我見到幾種白話《論語》讀本,評價孔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的思想是“假仁慈”和“愚腐的虛偽”。實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望文生義之談。

孔子主張不用魚網或以大繩多勾的方式捕魚,是因為這樣的方式已經超越了維持生計的限度,而是以漁利為目的了。孔子説的宿鳥,絕非僅指落在樹上的鳥,而是指在巢穴孵化幼鳥的大鳥,大多鳥類是為繁殖後代而築巢。避免射殺繁殖期的大鳥,可以避免殃及幼鳥,保護鳥類的繁衍。孔子這一論述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偉大思想,至今也仍然具有非常深刻的現實意義。利益的慾望是無限的,對自然生態的破壞也是巨大的。如果現在的人們懂得孔子這一思想的重要性,就不會出現捕捉鳥的粘網和捕魚的“絕户網”了。當現在的人們大聲疾呼保護鳥類和魚類自然資源,使之減緩滅絕過程的時候,人們可曾想到正是因為我們遺忘了聖人的教誨以至面臨如此災難的這一層?

所以我又想道,要體會哲人的思想,首先應當具備對哲人的崇敬態度;要和先哲對話,首先要具備面對先師的敬畏心理。否則是難以得到先輩哲人的啟示的。孔子被千年百代尊為“聖人”,自然有其中的道理。所以,要理解孔聖人的思想,要讀懂他的著述,首先要具備尊敬“至聖先師”的敬畏心理。

比如説,對《論語》“學而篇”的解釋,從嚴謹學者的註解到皮毛潦草的白話讀本的翻譯,歷來解釋為孔子説了互不相關的三件事:一件是不斷學習很高興,一件是有朋友來訪很快樂,一件是人家不理解我,我不怨恨。但是,作為偉大思想家的聖人,是不可能在一篇談話中語無倫次地講述互不相關的三件事情的。孔子的學生既然把這三句話放在一篇中記錄,那麼,它所表述的就應該是一個連貫思想的三個層次。

當我們懷着敬畏的心理,面對這位至聖先師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參悟孔子這篇談話的連貫意義了:“不斷學習鑽研,就會產生新的思想觀點,這難道不是使人非常高興的事嗎?當有人知道了我的思想觀點,從很遠的地方來和我切磋交流,這不是使人感到非常快樂的事情嗎?當有人有不理解、不贊同我的觀點的時候,我不惱怒人家,這難道不是君子風度嗎?”這是體現孔聖人“忠、恕”觀念的連貫思想。

語文課上三分鐘演講稿篇三

歷史的大江波濤旋卷驚天,激勇起千帆英雄人物:岳飛,鄭成功,戚繼光,誓死守衞邊疆,精忠報國;屈原,文天祥,滿懷忠心為復國,淚灑熱土。他們的精神繼傳至今,他們的崇高事蹟,令人拍案驚起,感歎不已。在眾多英雄人物裏,有這麼一位我所敬佩的思想家,他為後人駛破洶湧滾滾的浪,那前進的道路上立即展現出萬道霞光,他的化身形成一股強力的風向標,那風向的盡頭,光彩奪目,波瀾壯闊,要駛達那裏,必須學會管理自己。這風向標指引着我們人生的目標和做人的準則,這人就是偉大的孔子。

“仁”,是我所追求的。“仁,就是愛人”。無論是友人,親族還是陌生人都要善待和尊重。誠信,本分,尊老,愛幼,這些中華美德的結晶就是“仁愛”。“仁愛”,也是“仁義”,從而“仁義”就是正義。先對人仁愛,便成仁義,成了仁義,便成正義,再之後就是堂堂正人君子。孔子的話簡明卻意深,總使人悟到生活以外的抽象的道理。

有人説孔子其貌不揚,醜陋不堪。不錯!孔子確實是如此,但是,光憑美貌論天下,何以仁人,仁家,仁國?有人才有家,有家才有國。仁人者便仁家,仁家者便仁國,仁國者便仁人,循環至此,國泰民安。如論美,君子得五美方可治天下:“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並不是外表美。“惠而不費”指運用智慧帶領人們謀生,使得安居樂業,百姓自然勞而不怨。這方是天下太平的方法!自己衣冠端正,目光尊嚴,儀態莊重,人望而生畏,便是不動之而懼,威而不猛。但從一面來看就像頂端的文明文化發展,所以才有的“半部《論語》治天下”和“半章《論》語可以振興中國”之説。

仁者,“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無言,非禮勿動”。孔子的言行舉止同樣遵從。心中有“仁“這一信念,做法也會遵循。在公共場合,尊重別人言論。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我反駁你的言論,但我誓死扞衞你説話的權利。”有關於孔子的故事:一次,孔子周遊列國,在街上走時,天突然下起傾盆大雨,孔子措手不及,只得躲在別人屋檐下,身上淋得像只落湯雞,一街人諷孔子如喪家之犬,亦如下井之蛙。孔子並不駁論什麼,那街人很奇怪,問孔子原因,孔子只説了一個字:“仁。”街人不解,繼續問,孔子説:“仁,要在生活中運用,現在我們就是仁,以仁為本,君子為人之道,以做為本分事,寬待人,心中有知識與仁愛,就不空虛,就會寬待人,為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惡空虛之徒,但心中要有仁愛,要用信念去化解他。”街人聽了,感到慚愧,於是馬上跪下拜孔子為師,以後也成為了名士君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心存仁念,要去感化別人,不為小事而氣憤,要慷慨的容納,大方的原諒,可以辯論別人的不同觀點,但是要尊重別人的權利,因為人人都有自尊,並不是因為衣着打扮,錢財富有,而身份高貴,反而往往這些人都沒有修養,那些人對自己放縱,對別人則苛求貪利,正人君子則聲張正義。這就是“君子求誅己,小人求誅人。”

《論語》,是中華民族燦爛智慧與品德的精華。在滔滔的大江裏,沖天波浪又湧起英雄兒女。

標籤: 演講稿 語文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xing/3keqd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