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端午演講稿十篇

端午演講稿十篇

端午演講稿 篇1

老師和學生

端午演講稿十篇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

今天是xx月xx日,農曆五月八年級。到週四,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端午節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為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着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在此,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謝謝。

端午演講稿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404班的黃。今天我國旗下的主題是《端午節的由來》。

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__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淚羅江。當時他62歲。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他。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人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據説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後來,為了防止飯糰被蛟龍吃掉,人們便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辦法,這便是粽子的原型。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是怎樣的精神促使這位偉大詩人縱身躍入滔滔江水呢?是那顆憂國憂民、熱愛故土的心。祖國母親用她的身軀為我們支撐了一片晴朗的天空,開闢出了一片成長的沃土。今天的我們無需用捨棄生命來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我們只需把熱愛祖國這一信念落實到自己日常的行動上:努力學習,尊敬師長,遵守公德,全面發展,為和諧社會的建設貢獻力量……

今天的我們重拾起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不也是熱愛祖國的表現嗎?

棕葉飄香,又一個端午節就要到了,讓我們在品嚐美味粽子的同時,重温屈原先生的錚錚鐵骨,繼承屈原先生的愛國精神吧!

端午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戰國時期,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倍受楚懷王器重,但是屈原的主張卻遭到了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使得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__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陽、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着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聆聽!

端午演講稿 篇4

全體同學:

下午好!同學們,你能列舉出我國的傳統節日嗎?

也許,你能早已經習慣了聖誕節的狂歡,習慣了在“父親節”送給爸爸小禮物,習慣了在“母親節”向媽媽表達感激之情。其實,一年365天,還有許多印有“中國”標籤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折射着古老的中國文化,象徵着豐富的華夏文明,閃耀着龍的傳人無窮的智慧。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的代表,它的歷史可追溯到端陽,午日節,重五節,女兒節,天中節,龍日等。民間紀念端午節的習俗很豐富,較普遍的慶祝形式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還有懸鐘道像以驅邪,掛艾草以避邪驅瘴,佩香包驅瘟等。每一項端午習俗背後都藴含着深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獨特的文化記憶。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出自當代詩人文秀筆下的《端午》,道出了端午節與屈原的`淵源。

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和文化標籤。然而今天,當我們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時,人們也多多少少冷落了傳統節日,丟失了對文化傳統的記憶。

同學們,下一週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了。你們想用什麼方式紀念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節日呢?讓我們從今年端午節開始,重新拾起對中國傳統節日的關注,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傳統節日習俗,讓中國文化逐漸被世界上更多的人認識和接受,畢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演講人:

20xx年xx月xx日

端午演講稿 篇5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前天,我們剛慶祝了社會主義的節日——六一國際兒童節,我等老黃瓜也刷上了綠漆,天真了一把;昨天,我們又在“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的氣氛中度過了中國傳統節日—端午。這兩個節日在今天都被賦予了歡樂的色彩,變成了體育節、美食節、文化節、旅遊節。有誰還記得歡樂背後站着的悲傷呢?

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多人和全部嬰兒。為悼念利迪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爭中死難的兒童,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決定以利迪村遭屠殺時的6月的第一天為國際兒童節。

端午節的起源很早,夏朝的歷法夏曆中已經有五月五日的記載。到了戰國時期,以蘇州為中心的江浙一帶,開始在端午節這一天紀念伍子胥。伍子胥之後二百餘年,屈原幾乎重複了伍子胥的命運。屈原死的這一天,也是五月初五。

五月五日,端午紀念的兩大主角——伍子胥和屈原,有人説一為叛國者,一為流亡者。伍子胥先叛楚國,後叛吳國(剜眼以觀吳國之亡),在無家可歸,朝廷不義的前提下,伍子胥兩次叛國;屈原在政治抱負不得舒展,反而被饞的情勢下,寫下大量以高潔自許的篇章,暗示了朝廷的昏罔和小人得道的現實,從而遭到了兩次放逐。我以為,他們都是強烈的愛國者,一個是壯士斷腕的決絕激憤,一個是哀其不幸的高標自許,兩人都得到了民間的一致懷念,以至於兩千多年來端午祭的傳統從未中絕,這也給了我們另一種深刻的提示!

可惜,與六一國際兒童節當初設立時的初衷被遺忘一樣,在伍子胥和屈原死後兩千餘年,端午精神徹底失落了,剛強、激憤、清潔的端午精神讓位於身體媚術的大行其道,世間只餘端午其形,而無端午其神了。只有當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的時候,人們才想起來端午原來是起源於中國的古老節日。但是,所謂“搶救端午”無非是和四大發明如出一轍的阿Q心理, “國家形象”成為“搶救端午”的惟一訴求。在這一爭奪戰中,沒有人去追究端午精神到底是什麼,狹隘民族主義成為國家意識形態的代言人。

現在,端午節被列入國家法定節假日,體現了國家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但是,我們如果只是吃吃粽子,看看划龍舟,就失去了端午節原本的意義。每過一次傳統節日,都應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

伍子胥和屈原,斯人已矣,魂兮已不再歸來。兩千年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更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沉愛戀。

同學們,你們是中華民族的未來,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同學們能肩負起時代賦予你們的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彼此勉勵,奮發圖強,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讓中華文明在你們的手中薪火相傳,瓜迭綿綿!

感謝同學們的耐心聆聽,謝謝!

端午演講稿 篇6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

端午演講稿 篇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昨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

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曆史。那麼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

第二,端午節是衞生節。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時插艾葉用以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第四,端午節是美食節。早在晉代,粽子就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可謂粽葉飄香粽子可口。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厚,希望我們能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成為古老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謝謝大家!

端午演講稿 篇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我是高一X班。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我們馬上迎來的就是期末考和學考,在這之前我們還有傳統節日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曆史,它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

端午節是也衞生節。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時插艾葉用以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端午節是美食節。早在晉代,粽子就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

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厚,希望我們能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過好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傳統佳節,成為古老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端午節適當的放鬆雖然會對後面的考試有所幫助,但是過度的鬆懈反而會起到反作用,所以希望同學們都能在接下來的考試中收穫自己所理想的成績。

謝謝大家!

端午演講稿 篇9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曆史。

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強烈反對,屈原去職,被趕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等,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些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後來因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業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每年五月初五定位端午節。

毋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你不想吃,農耕社會時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術,我國造紙工業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和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手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文化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又民族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落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端午節是一種傳統,也是一種文化。也是我們的魂。屈原並沒有因為別國的強大而拋棄自己的故土。也未因自己人生的失意而投奔別國。他的忠是一種廣義的,一種大愛,一種永恆,不計報酬與代價。用靈魂之歌來譜寫生命之歌。也許我們一生都不會遇到這種大事大非的事。但你是否考慮過在我們平常生活中其實又時刻都體現着忠,不計報酬與代價的忠與你自己,忠於你所愛的人,忠於愛你的人。平凡,樸實沒什麼不好,就看你如何走出自己的路,放出那屬於自己的光芒。

端午演講稿 篇10

同學們:

大家好!

你能列舉出我國的傳統節日嗎?

也許,你能早已經習慣了聖誕節的狂歡,習慣了在“父親節”送給爸爸小禮物,習慣了在“母親節”向媽媽表達感激之情。其實,一年365天,還有許多印有“中國”標籤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折射着古老的中國文化,象徵着豐富的華夏文明,閃耀着龍的傳人無窮的智慧。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的代表,它的歷史可追溯到端陽,午日節,重五節,女兒節,天中節,龍日等。民間紀念端午節的習俗很豐富,較普遍的慶祝形式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還有懸鐘道像以驅邪,掛艾草以避邪驅瘴,佩香包驅瘟等。每一項端午習俗背後都藴含着深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獨特的文化記憶。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出自當代詩人文秀筆下的《端午》,道出了端午節與屈原的淵源。

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和文化標籤。然而今天,當我們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時,人們也多多少少冷落了傳統節日,丟失了對文化傳統的記憶。

同學們,下一週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了。你們想用什麼方式紀念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節日呢?讓我們從今年端午節開始,重新拾起對中國傳統節日的關注,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傳統節日習俗,讓中國文化逐漸被世界上更多的人認識和接受,畢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kzlv8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