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敬老孝親演講稿(精選4篇)

敬老孝親演講稿(精選4篇)

敬老孝親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敬老孝親演講稿(精選4篇)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懷感恩之心,做孝心少年》

從我們呱呱墜地到成長為風華正茂的少年,你可曾想過,這其中父母的付出有多少?我們又回饋給雙親了什麼呢?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我們都知道“最美孝心少年”吳林香的故事吧。這位13歲女孩的孝親事蹟讓觀眾一次又一次潸然淚下。面對不幸的家庭,年幼的吳林香經受住了人生的考驗,她一邊努力學習,一邊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撐起這個破碎的家。再苦再累,她的臉上都時常保持着微笑。她對媽媽説:“媽媽,我理解,這是天意,讓我來到這個家,來到你的身邊,就是讓我服侍您一輩子。”説出這句話的吳林香是和我同歲的13歲女孩啊!

現在的我們,沐浴在陽光中,不會像那些孩子一樣做這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但是對於我們來説,孝敬父母,回報父母,只要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記得去年暑假,媽媽不知道怎麼回事,上吐下瀉,還頭暈的厲害,吃了藥也不見效,碰巧爸爸出發了。看着媽媽那憔悴的臉龐和痛苦的表情,我又着急又心疼。該怎麼辦呢?我使勁地回憶我生病的時候,媽媽是怎麼照顧我的,一幕幕温暖的畫面湧上心頭。我給媽媽倒了杯熱水,又做了個熱水袋暖肚子。然後,我打開電腦,查找了粥的做法,按照電腦上的步驟,做了一碗粥。當我把粥盛好,小心翼翼的端到媽媽牀邊時,媽媽的眼角竟然流下了淚水。她説,:“這是我吃過的最美味的粥,因為是我女兒親手做的。”

那一刻,我才明白,父母對孩子的要求真的太少太少,而我們能為父母做的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我們的謙虛好學,勤奮上進,健康成長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回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常懷感恩之心,一起爭做孝心少年吧!最後,請允許我代表全體師生祝普天下的老人健康長壽,平平安安!衷心的希望“孝老敬親”的中華傳統美德世代相傳,永放光彩!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敬老孝親演講稿 篇2

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很榮幸能站在這裏,我演講的題目是《孝敬父母,從小事做起》。

相信大家一定都看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一位孝順的媳婦在忙碌了一天後,還為婆婆打好洗腳水,為婆婆洗腳,當年幼的孩子看見媽媽正在為奶奶洗腳時,自己也打好了洗腳水,一簸一簸的端到媽媽的面前説:“媽媽,我也為你洗腳!”這一場景令人感動,也讓人深省,我們長這麼大到底為父母都做過些什麼?我們有幾個人能記住父母的生日?父母最喜歡吃的東西?父母穿多大的鞋?這些看似很微不足道的事,卻表現了我們是否對父母有一份孝心。

星期天,和媽媽去書店,突然發現馬路兩邊出現了很多的宣傳廣告畫,和以前看到的各類廣告不一樣的是,這些廣告畫上的人物都是我們身邊從事各行各業的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百姓,為什麼這些叔叔阿姨,伯伯爺爺的照片被貼出來了呢?媽媽告訴我,他們都是紹興市的首屆道德模範,他們都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奉獻社會,善待他人的普通人。

這些叔叔阿姨們對身邊不熟悉的人甚至是陌生人,都能這麼熱情周到,我們對自己的父母能做些什麼呢?有人可能會説,我們還是小學生,怎麼能夠成為孝老愛親的模範?其實,我們只要從小事做起,哪怕是為我們的父母垂垂肩,洗洗碗,給他們唱段曲兒,陪他們逛逛街,散散步;也算是盡到了一份孝心。在父母疲勞時,為他們洗洗腳,捶捶背;在父母生日時,為他們送上自己親手做的賀卡;當父母生病時,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麪,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感恩父母,並不難做到。

學會感恩,學會報答,我彷彿一下子長大了:我用心學習,不讓他們為我的操心;我搶着洗碗揀菜,讓他們能多休息一會兒;我經常哼哼小曲,讓家庭充滿歡聲笑語我盡我所能給父母留下最難忘的美好時光讓他們開心,讓他們驕傲。

同學們,讓我們用一個個細小的進步,一天天的長大懂事,一次次的優異成績來回報父母,感恩父母吧!感恩父母,希望天下父母一切都好!

敬老孝親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四(二)中隊的朱黃山,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孝親敬老”

大家都知道,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這些年國家大力宏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們傳承下來的精神財富。

老人是我們的長輩,沒有他們辛勤勞動,就沒有我們幸福的今天,如今,當年的勞動者己年老體衰,但他們曾為社會做過的貢獻,值得我們尊敬和愛戴。他們有豐富的閲歷和經驗,值得我們借鑑和繼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生活中,我們不僅要孝敬愛戴自己的爺爺奶奶,更要尊敬其他的老人。

當然,父母也是我們的長輩,一個人如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麼他又怎麼可能做到尊老敬老呢?

孝親敬老不只是一句口號,關鍵在於行動,我們要以身作則在家中做孝親敬老的先鋒,在社會做孝親敬老的模範。

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變桑田。但我們感恩的心不能改變,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感恩父母,孝親敬老!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敬老孝親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站在這演講台上,我想説這些年來我所做的一些小事,是因為我覺得尊敬老人是為人子女的義務,愛護子女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對老人和小孩不離不棄、悉心照料,是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能做到的事情,雖然沒有什麼值得誇耀,但是我們彼此之間可以共鳴。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我的付出值得》。

____年9月,我參加了工作,這也意味着我該承擔一些責任,做好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於是,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幹好工作。為了把工作做好,我基本上每天都加班幹完工作才回家。為了讓丈夫安心工作,我放棄個人的業餘愛好和休息時間,承擔起全部的家務,生活中基本是兩點一線,上班時間忙完單位工作就急忙往家趕,回到家裏做家務。長期以來,我始終把家務打理得井井有條,整理的整潔舒適,給丈夫和女兒創造了一個舒心安逸的生活環境。20__年4月,因工作需要,我被抽調市局人事教育科管理人事檔案。

面對新的崗位,新的業務,我認真學習檔案管理條例及其各項規章制度,對人事檔案資料認真分類整理,及時進行歸檔,在20__年全區人事檔案達標中,由於檔案整理規範,裝訂整齊,順利通過驗收,受到區局人事處的表彰。人事工作千頭萬緒,加之已為人妻人母,婆婆的日常瑣事,吃喝拉撒等等,因而時常夜深人靜還在洗洗涮涮。習慣成自然,我時常把孝敬老人當作一種自然行為,從不視為負擔,從不抱怨,有的只是一種默契和承受。我總是想: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要有一個奉獻的精神,要為自己工作,對自己負責。

我是在____年底與丈夫喜結連理,丈夫也是一位税務幹部,為了使丈夫在單位安心工作,不為家庭的瑣事分心,家中裏裏外外的事兒我從不讓丈夫操心,把家務打理的井井有條,用柔弱的雙肩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十幾年如一日地照顧公婆,從來沒有因為一些小事給老人吊過臉色,發過脾氣,鬧過矛盾,這些使得同行的丈夫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喜在眉梢,更加放心的去工作,去奮鬥。

丈夫雖然是次子,但他大哥終年在國外,照顧老人的責任壓在我們兩人肩上,對此我想,在單位我是一名公職人員,幹好本職天經地義。在家裏,我是晚輩,照顧和贍養老人理所當然。自從公公去世後我就將體弱多病的婆婆接來一起過,在生活上悉心照顧呵護,在飲食上,也是儘量就着婆婆的口味來,精心安排適合老人口味的食譜,每逢婆婆的生日,母親節、重陽節等節日,都買些禮物送給老人,工作之餘,為給婆婆解悶,陪她下五子棋,聊天,散步,有一次,婆婆不慎扭傷了腰,她衣不解帶地在身邊守了三天三夜。多少次,婆婆因嚴重的心臟病住進醫院,我都精心照顧,不顧家遠,一日三餐,做好飯送到病房,同病房的病友還以為我是婆婆的女兒。

十多年的朝夕相處,我和婆婆從沒有紅過臉。每逢週末或節假日,總會做些好吃的,把小姑子一家叫來,一大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使老人盡享天倫之樂。耳濡目染,我的獨生女兒也很孝順老人,有好吃的總忘不了奶奶,在家時常給奶奶捶背按腰,端茶送水,講小故事給奶奶聽,把老太太樂得合不攏嘴。老太太見着熟人總是誇獎道我的兒媳勝過親閨女。我認為孝順不僅僅是讓老人吃好穿好,還要給予老人更多的精神關懷,讓老人氣順。作為媳婦,要做到盡善盡美的孝順是不可能,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終會為老人和家人所理解。

為了教育培養子女,我非常重視對子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他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由於丈夫工作忙,女兒上學的接送、生活料理,基本上全由我一個人承擔。在女兒的教育上,我不僅注重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獨立生活自主學習的能力。我時常勉勵女兒要勤奮刻苦學習、文明禮貌待人,並主動與學校老師聯繫,瞭解關心女兒的成長狀況。

如今,女兒已經成為一個愛好廣泛,身心健康的優秀大學生。在女兒的生活上,我認為雖然現在條件變好了,但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不能丟。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女兒作出樣子,潛移默化的教育女兒。我把用過的稿紙裝訂起來給孩子當草稿紙用,還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做起。在家裏,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在消費理念上,始終做到不亂消費和杜絕浪費。俗話説:父母是孩子的良師益友,也是孩子行為的第一老師。所以,不管我與單位同事打交道、還是和睦鄰相處、自己親人和孩子方面,都能始終堅持把他們當作朋友看,達到在心靈上理解、行動上支持、生活上關心,換來的是真心、誠心和愛心。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想説家家有老人,家家有小孩,人人都會老,人人都敬老,社會更美好。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獻出我們全部的愛心與孝心,大力弘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為老年人安享晚年、為兒童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條件,讓世界處處陽光燦爛、愛心閃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e8wm3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