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身邊的演講稿(精選12篇)

身邊的演講稿(精選12篇)

身邊的演講稿 篇1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它有着五千年的博大文化,流傳着許多良好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節約用水,拾金不昧,見義勇為。

身邊的演講稿(精選12篇)

説到尊老愛幼,我國的“孔融讓梨”想必大家都知道,孔融把最大的梨子給了哥哥和弟弟,最小的給了自己,爸爸問他為什麼,他説哥哥比我大,弟弟比我小,所以我把梨給了他們。四歲的孔融都知道要尊老愛幼,那我們呢?難道可以無動於衷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我們應該孝敬他們,每天看見他們忙碌的身影,難道不應該為他們做一些事嗎?我們可以給父母父母捶捶背、倒杯茶、講個笑話,幫助他們消除一天的疲勞。

説到助人為樂,我深有感觸。每當我需要別人的幫助時,總會得到大家的鼓勵與幫助。記得有一天,我的寫得不錯,老師讓我把它朗讀出來。那是我第一次在大家面前講話,心裏像藏了只小兔子,“砰砰”直跳,緊張得一句話也説不出來。後來,老師帶領大家向我鼓起掌來。我定了定神,像吃了顆定心丸,大聲地朗讀了出來……説到見義勇為,我在報紙上看過,一個小男孩為了解救落水的兒童,竟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還有許多見義勇為的例子。英雄們在危險面前,毫不畏懼,置生死於度外,這種精神讓人敬佩不已。

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美德,比如艱苦樸素、自力更生等等,在這不能一一詳述……

我愛我的祖國,更愛祖國的傳統美德。我要發揚這些傳統美德,讓我們的民族之魂永遠優秀於世界之林。

身邊的演講稿 篇2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説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説:“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裏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羣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説:“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説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

大的不説,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裏,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説,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説“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説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説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説:“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中央電視台曾經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反差。

以上的兩個事例表明,文明其實是由細節構成的,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可見文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着一些不文明

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裏、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麪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衞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記得一位名人曾説: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構成的,而不是由文字。無數事例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是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麼樣的精神風貌,什麼樣的思想品質和什麼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

南開大學校長在鏡子上寫了一句箴言:“面必爭,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裝。” 作為一個現代的大學生,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責任與義務。

並且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大學生。那麼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説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建文明校園,那

麼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説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身邊的演講稿 篇3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許多美德:如勤勞善良、熱情好客、孝順父母等,這些都是我們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但如今的社會裏,愈來愈多的美德正在流失,許多人都對這些很是淡漠,有的甚至與之背道而馳!

我的爺爺比較喜歡讀書看報,因此家裏訂了不少的報紙書籍,累積的多了,爺爺就會把舊的報紙處理掉。

經常來我家收廢報紙的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每次看她顫顫巍巍的蹬着個三輪,我的心裏都酸楚的無以復加。按理説這麼大的歲數應該在家頤養天年,可是她辛辛苦苦養大的兒子卻開始嫌棄她,説她是個累贅,不願意供養她,兒媳婦也嫌棄她,就把她一人扔在老房子裏,也不給生活費,就給了她一輛破三輪,讓她“白手起家”,任她自生自滅。當看到她每次用那雙飽經風霜的雙手默默的整理着廢舊報紙時,當她理着那一毛一毛的零錢時,我都恨不得揪出他兒子問他他的心是什麼做的?是不是黑的?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將美德置之度外的,大多數的人還是堅持着傳統美德的。

環境衞生大家創。我校的學生從小就養成了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每週,老師都會選出各班的先進分子,將校園“潔淨美”的重任給予他們擔當,這些人就是“小紅帽”。“小紅帽”的責任可多了,什麼操場、升旗台、階梯等地方,只要有垃圾,第一個動手消滅的肯定是他們。

每天,當我早上到學校時,忙碌的身影總是他們,當我晚上離開學校時,認真的身影還是他們。總之,不管風吹雨打,“小紅帽”們一定會認真維護“校園潔淨美”!

美德的確在我們身邊,關鍵是我們從小、從現在就要讓它成為我們的習慣。所以,作為新一代的“美德少年”,可不要忘了中華民族的良好品質與美德哦!

身邊的演講稿 篇4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美德教育的國家,一個甜蜜的微笑,一種執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會成美德讚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我認為這是每個人必須要做到的。

在學校,上課鈴響了,同學們紛紛走進教室,等着老師來上課。同學們精神抖擻的坐在椅子上,就像一棵棵小樹苗筆直、挺拔。老師走了進來,衝着同學們微微一笑,同學們用專注的眼神來回應老師那甜甜的笑容。老師走到講座前,喊了聲:“上課!”同學們迴應老師:“老師好!”師生是如此的和諧!就像一曲美妙的樂章。放學了,同學們都禮貌地向老師説再見,下樓時都自動靠右行走,這幅畫面既和諧温馨又整齊美觀;走出校門後吧,同學們互相道別後,帶着一天的收穫回家去了。

這種美德不僅僅只在校園裏出現,現實社會中這種現象也很普遍。

一個寒冷的冬季的早晨,爸爸我和在車站等車,那滋味真不好受,跟在地獄裏受刑似的,手凍得紫紅紫紅的,兩腳發木,這時心裏直抱怨着天氣一點也不給力。就在這時一聲:“煎餅!熱乎乎的煎餅!”車站旁不知什麼時候來了一輛餐車,可能是太冷了,沒注意到。爸爸看看要等的車還沒來就去買了一個,老闆看起來挺忠厚老實,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爸爸正準備走,這時老闆一聲:“天怪冷的,喝杯熱茶再走吧!是免費的,現在車還沒來,喝杯暖茶再走。”説完老闆就遞來一杯熱乎乎的茶,我們頓時心裏暖暖的,吃着煎餅喝着熱茶,所有的一切寒意都忘卻了,留下的只有滿滿愛的暖意!過了一會兒,車來了,和老闆道過謝後,就上車了。今天的人比較多,所以比較擁擠,別説沒有空座位就連站的人也是摩肩擦踵。

到了下一站,上車的人只增不減,一位老奶奶艱難地從後門擠上車,環顧了一下四周,座位全滿了。老奶奶看沒人給她讓座,便歎了口氣,握緊扶手。車子啟動了,剛行駛了一會兒,司機不知怎麼了,突然來了個急剎車,大家都差點就摔倒了。老奶奶就更是如此了,她重心不穩,直向前傾,這時在老奶奶旁邊站着的一個男孩扶住了老奶奶。老奶奶握住他的手,感激地説:“謝謝!謝謝!”這時前門口有個小女孩從座位上站起來,大聲招呼着讓把男孩把老奶奶扶到她的座位上來坐。女孩笑眯眯的,用她那天真無邪的聲音説:“老奶奶,您來坐吧!”車廂的人都一下就靜穆了。

美德,既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財富。一個有品德的人,就會被人們稱讚、尊重和信任。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美好。

身邊的演講稿 篇5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安全在我身邊》。

為了學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長,自1996年起,我國就建立了全國中國小生安全教育日製度,將每年3月最後一週的星期一定為全國中國小生安全教育日,今天是第二十個全國中國小生“安全教育日”。 安全是幸福,是穩定,是祥和。安全是關懷,是愛護,是喜悦。對於每個人來説,生命都只有一次,注意安全,就是善待和珍惜生命的一種有效途徑。

調查顯示,我國中國小生因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原因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當於每天有一個班的學生失去他們如花的生命!這些令人心顫的數字背後我們看見了什麼呢?希望同學們深思。

但是,在我們身邊,仍然有很多同學的行為存在着安全問題。例如:有的同學課間在樓道里,追趕、打鬧,做一些危險的遊戲;有的同學上下樓梯時,你推我擠,甚至把樓梯扶手當做滑滑梯;有的同學隨意地把腦袋探出窗口,或者從向窗外扔東西;有的同學總是攀爬天橋,欄杆、樹木;還有的同學放學後沒有按時回家,在校園、街頭逗留閒逛。從以上這些事實中,不難看出我們校園中還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隱患。然而意外事故令人防不勝防,因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安全無小事,隱患就是事故。

其實,多給自己留一個心眼,就能給自己的生命加一道“安全鎖”,在這裏,我向各位同學提出幾點建議:

1.要注意活動安全:我們學校師生人員多,活動的場地空間又十分有限,所以下課活動時,嚴禁追跑打逗,禁止在樓道及教室中搞各種體育活動,嚴禁攀爬窗台、護欄、雕像等,不準做有危險的活動,防止意外發生;在雨天,樓道、樓梯都會變滑,請全體師生在行走時務必慢步緩行;要養成走出教室不擁擠,上下樓梯靠右走的良好習慣,有序行走,不打鬧,不推擠,不滑欄杆,不跑步上下樓,不搞惡作劇,遇緊急情況時,要服從老師管理,不慌亂,防止擁擠踩踏事故;大掃除等集體活動等要周密安排、精心組織、做好安全防範工作;上體育課時要聽從老師管理,按要求認真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運動時要注意不要劇烈碰撞,以免撞傷或摔傷;如果身體有病,不適合體育運動,要向老師説明。

2.要注意出行安全:上學、放學走人行道;過馬路時注意過往車輛,走人行橫道;不隨便和陌生人説話,防止被偷、被騙、被搶;放學後按時回家,不在街上逗留,提高警惕,防止被壞人尾隨。

3.要遵規守紀。同學之間建立真誠友誼,遇事冷靜,學會替別人着想,學會溝通與理解。發生矛盾要正確處理,絕不能用打架來解決問題。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創建平安校園。讓我們在國旗下共同祝願,祝願我們每天平平安安高高興興,祝願我們的校園真正成為全校師生安全的港灣,和諧的家園!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身邊的演講稿 篇6

老師們,同學們,你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身邊的文明故事。 文明,一個並不陌生的字眼,懂文明,講禮貌,這是我們從國小就開始學習的。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文明的含義,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時時刻刻講文明。生活中我們就經常會看到一些不文明的行為。

比如打架、闖紅燈、橫穿馬路、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大聲喧譁等等。 當然在我們的周圍也有更多的文明存在。例如:我們班的孫奕陽同學得了急性闌尾炎,大家都主動的去看望他,有的送去安慰,有的送去禮物,有的幫他補課……雖然他很多天都沒來上課,但他的功課一點也沒落下。再比如我們學校有位同學得了白血病,在校長和老師的號召下同學們都獻出了自己的愛心。還有節假日的時候我們在大隊部的組織下去敬老院用我

們稚氣的表演給孤寡老人們帶去了歡聲和笑語。這些都是社會文明的表現。 通過以上種種表明:只要人人邁出文明一小步,社會文明就會邁出一大步。文明就像一盞燈,光亮一些,我們身邊的黑暗就少一些。文明就像一扇窗,寬敞一點,我們身旁的新鮮空氣就多一些。讓我們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讓文明常住我們心中。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了!

身邊的演講稿 篇7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從古至今流傳着許多關於“德”的故事,比如孔融讓梨、黃香温席等。現在就由我講講我看見的美德故事吧。

那天早晨,當太陽還沒升起時,我已經起牀了。當時,寒風還沒有退去,我穿着厚厚的棉襖,還是抵擋不住寒風的侵襲。我躲在家裏,蜷縮着身子,心裏想:這大冷天,不會有人出來吧。這時,我驀然看見一個身影出現在街道上。這麼冷的天,會是誰呢?我定眼一看,原來是清潔工。他的身影在寒風中顯得那麼弱不禁風:裏面只穿了一件襯衫,讓人不忍看。只見他騎着三輪車,騎到垃圾桶旁,嫻熟地將垃圾桶裏的垃圾倒入車內,又騎着車到下一個地方去了。看着清潔工遠去的身影,我不經對這位清潔工肅然起敬。

“德”是我們中國的優良傳統,我們要將“德”傳遞下去,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身邊的演講稿 篇8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聽到“法治”這個詞,你一定不陌生吧,沒錯,主席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十四字中就有“法治”二字。但是你知道法治是什麼嗎?其實,法治很簡單,法治就是在學校時遵守校規,上課認真聽講,聽老師的話,認真完成作業;法治就是人人遵守交通安全規則,紅燈停綠燈行;法治就是比賽時遵守比賽規則,輸就輸贏就贏;法治就是社會有秩序,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法治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仔細觀察,你就能發現我們身邊的法治。

接下來,就讓我來給大家講講我身邊關於法治的小故事吧!

第一個故事:張先生是一名出租車司機,有一次,他為了搶一筆生意而闖了紅燈,結果生意搶到了,但是根據最新修訂的《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闖紅燈應記6分,罰100元,可是因為當時交警不在,所以當時沒有實行相應處罰。過了幾天,王先生接到了一個從公安局打來的電話,原來,當地的警察通過附近的攝像頭髮現了王先生闖了紅燈,要求王先生拿出罰款金100元,並記了王先生6分。王先生辯解了一番,但最後還是無奈地拿出了100元罰款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不能亂闖紅燈、違反交通規則,就算有再急的事也不能。如果違法了交通規則,但警察沒有看見,我們應該自己去告訴警察。做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法治、誠信這兩條。

第二個故事:一名男子因家裏沒有錢,又沒有工作,所以吃不起飯,經常被人瞧不起。時間長了,那名男子受不了了,心中便有了惡念頭:決定去超市偷菜。但他第一次偷就被當場抓獲了,超市的營業員打了110,警察不僅罰了他很多錢,而且還把他帶到警察局拘留了一個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靠自己的能力來獲取我們應得的東西,不能偷偷摸摸,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

亞當·斯密曾經説過:只要不違反公正的法律,那麼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沒錯,只要我們遵紀守法,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自由。

謝謝大家!

身邊的演講稿 篇9

前段時間,我每週要到球館打三次乒乓球,球館人很多,場地的間隔很低,所以在打球的時候經常會有鄰桌的球飛了過來打到我們場地裏,我也會將球打到別的台子上,這樣的事情每晚上會有好多次,通常就是互相給撿起來扔回去,但有時也會遇到不管不問的,甚是把球收拾到自己球包裏的,這種現象並不多。

有一次我的狀態很好,老師發的球我幾乎都能接招,正打的起勁呢,突然一個突如其來的飛球猛的擊中了右手,我一陣劇痛,手一鬆連球拍都掉在了地上,結果好好的一個球我也沒有接起來,這兩個球正好都落到了我的球筐裏,那人不但沒有歉意,還粗聲粗氣的問我們要球,一點禮貌都沒有。爸爸就從球筐裏把球挑出來,給那人遞了過去。

我有點惱火,很不服氣:憑什麼這樣的態度啊!是他把球打飛過來的還打疼了我,不道歉也就罷了,還要命令式的讓我們遞球,他以為他是誰啊!連個謝謝都不會説,唉,真是一個不講道理的野蠻人。

接下來我心情煩躁,球打得也不像剛才那樣順手了,爸爸好像看穿了我一樣,輕輕的對我説:“孩子,不要這樣,那個人也不是故意的,態度是粗了點,這有什麼關係?!做人要心胸寬廣,不要過於狹隘。好了,把這事忘了吧,好好打球吧!”

我轉念一想,也是,平時別人也是把球撿起來給我遞過來的,嗨。男子漢不要太計較這樣的小事。從此,不管是誰失球打過來,我都撿起來遞過去,大人們都誇我懂事、有禮貌,我心裏也很高興。原來幫助別人也會獲得很多的快樂!

通過這件事,我發現在這樣的小事裏也有美德的存在,其實留意我們身邊很多不起眼的小事,都能反映出來。美德,無處不在!

身邊的演講稿 篇1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好!

我是來自五(2)班的蘭君垚。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文明就在我們身邊》。 文明是從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的。比如:不亂扔垃圾,看見垃圾主動撿起來,不亂吐痰,不説髒話等。一次,我到了學校,看見陶思棋,我走了過去,看見她正在撿垃圾。我問她:“咦,這不是我們的清潔區呀!你為什麼在這裏撿垃圾呢?”她説:“雖然這不是我們清潔區,但這是我們學校啊,學校衞生靠大家大家嘛!”我心想:“你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其實她真的是我們的榜樣,她很文明,説髒話是一種很不文明的習慣,有許多人都説髒話,但是陶思棋她不是這樣的,她從來不説髒話。

還有一次,我在嘉華公園玩,看見一個叔叔在地上吐了一口痰,我走上前對那個叔叔説:“叔叔你應該拿餐巾紙把痰包住,然後扔到垃圾桶裏。如果每人都吐一口痰的話,那我們的地球就不再美麗,不在乾淨了。”

其實,我們中國人是最不文明的,我們中國人去旅遊總是隨地扔垃圾們,隨地吐痰,在外國人心中我們就是最不文明的。我們中國人有時到一個地方的名勝古蹟的上面亂塗亂畫,就連我們生活的地方的牆上都塗的很花。有一些其它地方的旅遊景點的牌子上寫着不亂扔垃圾或隨地吐痰都是用我們中國漢字寫的,是想提示我們中國人不要亂扔垃圾。

同學們,為了不讓外國人説我們不文明,不讓旅遊景點的牌子上寫我們中國漢字。讓我們攜手並進,共創文明吧!

謝謝大家!

身邊的演講稿 篇11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哼起那美妙的歌曲,看看讓世界充滿愛——同心共建和諧社會,真希望這個世界上真的能夠充滿愛,充滿温暖,不會再有上街乞討的人,不會因兒女的不孝,而卧牀不起,住那破爛不堪的舊房子,過着度日如年的苦生活,真希望……

每當夜深人靜,我做完作業,走到窗前,推開窗呼吸新鮮空氣時,我的心會不由自主地顫動起來……

我出生在一個貧因家庭中,媽媽生下我之後,一場大病之後導致雙腿殘疾,輪椅是她終生的夥伴。爸爸由於生活所迫,衰老的非常快。有一天在桑地除草時,突然雙手抖個不停,醫生診斷為帕金森綜合症前期。真是屋漏偏逢下雨天。因此,每當到開學時,我看到同學們都高高興興,揹着書包進學校,紛紛交書費,而我苦於沒錢,一莫籌展,又無可奈何。是老師上門來安慰,在同學中募捐,缺少部分由老師們分擔。每當我看到這情景,我的心中針刺一般。可回到家,看着一天天蒼老的父母,無情的淚水禁不住在我心中流淌。有時徹夜難眠,如果每學期都這樣,同學們會怎樣看待我呢?如果不交費,我將意味着失學,我多麼希望有人來幫我一把。

今年上學期開學時,我想想自己已十二歲了,也該幫爸爸媽媽做一點活了,就不想上學。我們學校金校長不知怎麼得到這個消息,開學第二天就來到我家瞭解情況,詢問了我的學習生活,開導我繼續努力學習,將來長大成為“四有”新人。金校長了解我的情況後,到處奔波,希望能夠聯繫到一個合適的單位,幫助我承擔學習費用,能讓我和其它同學一樣安心地在學校裏學習。為此他不知跑了多少路,磨了多少嘴皮子,才把我和與我有相同遭遇的十二個孩子,聯繫了十二家企事業單位。

春節時,他又跟着結對子的單位的叔叔阿姨們一起帶上過節的禮物來看望我。開學時,又給我送來簿子、相關的課外書籍以及學習費用。每當這時,我都暗暗下決心,努力學習,報答大家的關心,特別是金校長的關懷。 35

金校長不但關心我入學的情況,而且關心我的學習情況,經常找我談話,勉勵我:家庭困難是暫時,有那麼多的人在關心你,愛護你,趁現在還年輕,打好基礎,學好本領,將來長大不僅要家庭富福起來,讓爸爸媽媽過上幸福生活,而且也要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而貢獻你的一份聰明才智,以此來感謝大家對你的關心、愛護。

從此以後,每當我作業遇到困難時,常常會禁不住想起金校長那語重心長的話語,心中熱血沸騰,增強我戰勝困難的勇氣。每當我在生活遇到困難時,也常常想到有這麼多熟不相識人關心我、愛護我,給我平添置許多克服困難的信心……。

愛,在我身邊,美德,在我身邊。他們將伴我終生,激勵我成長。

我真想對着流星許下一千零一個願望,讓世界充滿愛與温暖……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在一件樸素的事情中,我發現了他們寶石一般寶貴的美。

身邊的演講稿 篇12

親愛的同學們:

美是什麼?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一定是見仁見智,各不相同吧。杜鵑説:“動聽的歌聲是最美的!”孔雀説:“漂亮的外衣是最美的!”蔬菜説:“長得鮮嫩是最美的!”而我要説:“善良的心靈才是最美的!”《開學第一課》中不是對我這一觀點最好的詮釋嗎?

法國雕塑大師羅丹説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叮鈴鈴——”隨着清脆的上課鈴響起,《開學第一課》中那一幕幕感人之美彷彿就在眼前:從我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為我們的講述中,難道不讓人感受到她那遙望地球之美嗎?從奧運冠軍焦劉洋那自信登場中,難道不讓我們感覺到她那追逐夢想之美嗎?從普通司機吳斌的壯舉中,難道不讓我們感受到他那傳遞温情之美嗎?也許有人會説,那是極少數人的行為,是可遇不可求的。是啊,每個人都驚羨花兒的美麗,殊不知開花的過程卻是艱難的。試想哪一隻雄鷹不是帶着重重傷痕展翅翱翔,哪一隻蝴蝶不是忍着痛苦破繭而出……所以,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懷揣夢想,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地去努力,就能笑到最後,就能展現出自身的美!

其實,生活中的美隨處可見,只要我們用心去尋找、去體會,就會發現,原來,美就在我們身邊。

黎明,當我們還在酣睡時,母親早已悄悄起身,在廚房為我們準備早餐,等我們起牀,熱氣騰騰的早餐擺在桌上。這不是母愛之美嗎?清晨,當我們邁步走向學校,那一條條清潔的路面,那一個個在忙碌的清潔工的背影,你不覺得美嗎?走進校園,看到同學們在校園裏讀書的身影與老師往返於教學樓與辦公樓之間的身影,不感受到這也是一種美嗎?R22;R22;美需要我們去發現!

有人遇到困難時,伸出一雙援助之手,是一種美;為大地添上一份綠色,是一種美;隨手撿起一片紙屑,是一種美;一個善意的微笑是美;一個諒解的眼神是美;一次真誠的合作是美;一段親密的友誼是美……美需要我們去創造!

同學們,美來源於生活,它無處不在,讓我們帶上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盡情地去尋找美、展現美、創造美!讓世界因我們而美麗吧!

標籤: 演講稿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e83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