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有關端午屈原的演講稿(通用4篇)

有關端午屈原的演講稿(通用4篇)

有關端午屈原的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有關端午屈原的演講稿(通用4篇)

大家好!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展開歡騰。這些,曾經在端午節是最受歡迎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化,社會節奏加快,外來文化的入侵。

中國人民不再照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把重點放在“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中去,面對這樣的形勢,我感到悲傷,“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正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方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稱,亞洲一個國家正在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其文化遺產,現在端午節已被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個消息,中國人民除了驚訝還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一些慶祝活動。

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傳統的中國節日,文化內涵豐富,保留了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個傳統的節日,就是加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洗禮。如今,這個擁有XX年的歷史傳統節日成為其他國家的民族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不用説,這些年來,中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是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菜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用説了——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

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中國傳統節日中最獨特的習俗——吃。如今,滿足了衣食的需要,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富裕,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傳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漢字,當代青年有多少人熟悉並會使用繁體字?你不懂文字怎麼能理解古代文化呢?

另一個就是造紙,中國的造紙工業是傳統手工業損失的結果,許多高質量的紙讀要到日本或韓國購買,他們不僅繼承了我們傳統的造紙技術,而且有了新的發展。

以端午節為例,它已經融入到各個周邊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輪渡節,這是一個在插秧後祈求豐收的節日。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注重創新,但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守,文化的缺失必然會導致精神上的斷層甚至扭曲,而這種斷層又會給精神文明帶來什麼呢?

俗話説: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如何保護和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外國節日的興盛與傳統節日的衰落形成鮮明對比,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事實上,不僅是傳統節日,中國民俗文化的生存環境也正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

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其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內涵豐富,保留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必須敬畏和重視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

同學們,不要冷落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中華文明在中國徹底紅起來!

謝謝大家!

有關端午屈原的演講稿 篇2

老師、小朋友們:

早上好!

還有9天,也就是下個星期三6月12日,就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這些天我又聽到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是的,每年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端午節史源於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習俗可以概括為四點,下面請我們學一班的幾位小朋友,來給大家介紹介紹吧!

第一點,端午節史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五月初五投江。屈原投江後,古人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船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後來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點,端午節也是衞生節,端午節前後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害漸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期,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掛菖蒲用來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後來又加了石榴花、大蒜和龍船花、合稱“天中五瑞”。

端午這天,成人都要飲雄黃酒和菖蒲酒以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

這些習俗表達的是古人驅瘟辟邪、祈福佑安的願望。這樣來看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衞生防疫節”。

第三點,端午節還是體育節,因為這天人們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龍舟競渡自古就有奪錦標的慣例,奪錦標不僅要有體力、耐力,而且還要團結協作,機智靈活,更要熟悉水性。這些都是長期鍛鍊的結果,絕非一日之功。龍舟競渡能對羣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渡已經逐漸演變為一項國際賽事,起到友誼紐帶作用。

第四點,端午節更是美食節,因為我們要吃可口的粽子。晉代,粽子被定為端午節正式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形狀有四角形、錐形、菱形,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的“筒粽”。

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為代表,可謂粽葉飄香粽子可口。

教師:聽了學一班小朋友,給我們講的端午節的習俗,小朋友們對端午節是不是有了一些瞭解呢?剛才這四個小朋友分別講了端午節是:紀念詩人、愛國的節日、衞生節、體育節、美食節,老師希望你們今晚回家後,能把剛才瞭解到的這些內容,給爸爸、媽媽説説好嗎?今天的升旗儀式到此結束,退場!

有關端午屈原的演講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戰國時期,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倍受楚懷王器重,但是屈原的主張卻遭到了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使得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

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此風俗日後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陽、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有關端午屈原的演講稿 篇4

老師和學生

大家好。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文化的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著名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的長期積累和凝聚過程。從這些傳統節日中,我們可以隱約看到古代人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今天是x月x日。再過九天,就是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了。所以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關於端午節的思考。

端午節讓我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看到了自己國家的滅亡,人民的流離,他想報效國家,卻無法重返天庭。憤怒之下,他投汨羅江自盡。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這一天,人們在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

也許,這個古老的傳説已經無法打動21世紀的現代人。我記得一個震驚中國人民的報道!據《人民日報》報道,遼寧大學民俗學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學教授吳冰安向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發來緊急信息,稱據可靠消息稱,一個亞洲國家即將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文化遺產,該國已被列入“國家遺產”名單,並將很快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中國人過端午節已經有幾千年了。如果變成了別人的“文化遺產”,你不覺得是天大的笑話嗎?如果有人告訴你,過了幾年,中國人要划龍舟,要吃粽子,要過端午節,需要從其他國家寫這篇文章,你肯定會説:“你在國際上跟我開玩笑吧!”幾千年後,中國的端午節成了別人的“文化遺產”。更何況?一場關於“保衞端午節”的辯論在民間悄然展開。有人説:“我們必須以實際行動堅決捍衞這一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有人説:“我一直對端午節情有獨鍾,每年都吃粽子看龍舟賽。如果端午節真的被其他國家搶了,我會覺得特別彆扭。”後來經過核實,韓國宣佈了自己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並不是想竊取我們的傳統節日。不過韓國的聲明可以説是提醒了我們,一個國家改變對本土文化的態度是多麼有價值。所以也是一種激勵,來捍衞我們祖先的“遺產”,實現他們的珍貴。

同學們,端午節的爭議讓我們對傳統歷史文化資源產生了憂患意識,並引發了一些相應的行動。怎樣才能把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我們的生活,永遠保持新鮮的活力?要有文化的內在驅動力。內在驅動力來自哪裏?教育。改善國民教育,加強個人實踐。當整個國民教育得到改善時,人民就會對自己的文化資源有廣泛的認識。當一個人的修養達到一定程度,民族文化的種子就會在靈魂中生根發芽。能在一個人心中紮根的文化資源,將是新鮮而永恆的。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保留着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加強和洗禮。讓我們帶着尊重和珍惜來看待中國的每一個傳統節日。

謝謝大家耐心傾聽。請接受我端午節的祝福:端午節快樂!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78pmr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