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有關《經典》的演講稿(通用17篇)

有關《經典》的演講稿(通用17篇)

有關《經典》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有關《經典》的演講稿(通用17篇)

大家好!

不知何來一陣秋雨,打落誰家的梧桐葉。

在這寒冬未至,深秋未盡的季節,期會考試,來了。突然而來的一場病,打亂了我複習的節奏。不去上學,我的功課就會落下,可去上學,我的狀態又十分不好。坐在教室裏,我發着高燒,一陣冷一陣熱,老師講的課就像和尚唸經一般,一點一點砸進我的腦袋裏。我就如同那梧桐葉,在枝頭顫顫巍巍,隨時都能從枝頭跌落下來……

考試結束了,成績終是出來了,不好也不壞。可偏偏就是那語文,考出來的分數比以前要低。我的思考能力似乎被那突然而來的高燒給燒壞了,閲讀理解的題目答出來總是到不了關鍵的地方。像在房子的周圍徘徊,卻找不着進去的門。“這不是因為前幾天生病才考差的嘛,沒事沒事。”我安慰着自己,可心裏就是跨不過那道坎,總是糾結着,後悔着。

看着教室門前的那株梧桐樹,我覺得那就是我。它的葉子一片一片掉落,經歷着深秋的折磨,經歷着挫折。一陣風兒吹過,已經變得金黃的枯葉隨着那風,虛弱的旋轉着、飄着,就像我的語文,一點點的下降。那株梧桐已快只剩下光禿禿的枝幹,在風中微微顫抖。我靜靜凝視着,心裏有些同情。

但很快,我發現我錯了。它沒有因為秋天的寒冷就倒下,而是依舊挺拔地站着,與秋戰鬥着、抗爭着。風雖吹走了它的葉,但卻吹不走它堅強的意志!它接受着來自秋的挫折,等待着來年的蜕變。它靜靜地積蓄着自己的力量,等待着來年的薄發!

而我呢?我只是因為一次生病,因為一次挫折,因為一次失敗就灰心喪氣……我終於明白了。

當遇到挫折時,我不應該灰心喪氣,也不應該覺得自己不行就停滯不前,而是應該學習梧桐,學習它的堅強,讓挫折成為我成功的鋪路石。

謝謝。

有關《經典》的演講稿 篇2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六年二班,我這天演講的題目是《感恩老師》。

花兒明白沒有大地就沒有它的豔麗,所以它開過之後便將花朵回送給大地,然後它明白感恩。等到來年,大地再將花兒要的養分送給它,大地也明白感恩。你,我明白感恩嗎

我要感恩我的老師。不知是哪個花開的時刻,我們慢慢地到了上學的年齡。然後我們永遠忘不了那人生的第一次,是多麼地高興、快樂。原先是老師和藹的微笑,温和的話語就像快活的音符一樣奏出美妙的樂章,讓我們如痴如醉。就這樣,老師在我們心裏播下了快樂的火種,校園裏時時響着我們清脆、明亮的聲音。那是怎樣的一種幸福啊!於是,我們感受到的一切歡樂因老師的愛而起。老師把所有的期望寄託在我們身上。當我們感受到知識的魅力時,他們在叮嚀:同學們,別忘了奮進呀;當我們在學習上失敗時,他們在鼓勵:成功是從那裏起步的;當我們悲傷時,然後他們在安慰:同學們振作起來呀!多少個難忘的日子呀!是您——光榮的人民教師,讓我們學會如何應對困難,如何感受生活,然後如何珍惜幸福,如何自我發展。您不僅僅帶着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更重要的是教會了我們要學着去感恩別人。這其中的點點滴滴,一個個動人的情景把我們的生活點綴得精彩美麗,也把我們的記憶鞏固得刻骨銘心。

所以,只要擁有一顆真誠的心,一顆感恩的心,生活就會在我們的感恩中變得更加完美!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聆聽。

有關《經典》的演講稿 篇3

什麼是經典?經典就是永恆,永恆就是永遠都不會衰敗。多年之後,人們一提及便會想到的事物,這便是經典。經典就像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給人指引,教人道理。

記得我們的小時候,最愛看的便是最具有玄幻色彩的一部電視劇——《西遊記》。幾個小夥伴一起無聊之時,便會裝扮唐僧四人西天取經。我身材比較瘦,所以我一般是當孫悟空。那時,我手拿金箍棒(其實是一根木頭,只是長度相似而已),上“天宮”,下“閻王殿”,闖白虎嶺,救師傅,戰妖怪……無事不做,不覺無趣,反而頗有幾番風味。

這些經典伴隨着我們的成長,我們也對這些古董感到無比的珍惜,可看看如今的少年,又是怎樣?

我有一個表弟,家裏條件還不錯,而他又是獨生子,他父母便很寵愛他。上次他生日,我問他要什麼禮物,他開口就説出幾個連我都沒聽過的名字,不知道是我的見識短淺還是另有原因。於是我便接着問,他説是漫畫,我回答説我送你幾本名著怎麼樣,他説不要,要漫畫。由此,我也不知道是如今的世界變了,變得要創新了,孩子們都用其他的書籍代替了經典,我並不是反對看這種課外書,而是用娛樂書刊來代替經典書籍,實在不可取!。我有很多的弟弟妹妹,當我看到他們的漫畫書比課本都要乾淨時,心裏不由得發出一種惋惜:如今,人們越來越不重視經典讀物了。

這些經典是我們的祖先千萬個日夜的血汗結晶啊!我們又怎麼能讓他們沉默在書架上抹上一層厚厚的灰呢?經典是用來閲讀,是用來增長知識的,是前人給我們的經驗,而在很多人心裏它們不過是沒有意義的擺設!我又不由得痛心起來。

讓經典弘揚下去,我們不該讓永恆的經典沉默,既為了你自己增長知識,也為了全人類的精神文化吧!

有關《經典》的演講稿 篇4

親愛的領導,親愛的同事:

大家好!

在這個秋高氣爽的日子,在這個詩情畫意的季節,我們迎來了收穫的時刻。

還記得教師節聽到“尊師重教”的時候,眼眶突然濕潤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興奮和自豪油然而生,一股強大的力量在召喚着我。轉眼間,我已經在這條路上走了十年。

我相信任何一個職業都有她獨特的美麗。人的生命與職業可能難以自主選擇,但人生的幸福每個人都能夠選擇,——假如你發現、創造、體驗了人生與職業的美麗,你就一定是幸福的。教師,一支粉筆染雙鬢,三尺講台度春秋,但我們樂在其中……我們能夠驕傲的説,教師,不僅僅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也是太陽底下最美麗的職業。

老子説:“上善若水。”我們教師像水一樣,甘居於下;像水一樣,潤物無聲;我們涓涓如細流,浩浩如江海,像水一樣,執著堅韌;像水一樣,博大無私。

幾年來,它讓我們堅信:人生的魅力是事業,教育的事業讓我們永葆青春;與學校一樣,我們永遠年輕。朋友們,讓我們融合在一齊,凝聚力量,再接再厲,共創x國小之騰飛!

謝謝。

有關《經典》的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再美的花朵也離不開温暖的陽光,再遠的航船也離不開屹立的燈塔,再優秀的我們,也始終離不開老師的教誨。是他們,是我們敬愛的每一位老師,用他們默默的付出支撐着我們,用他們清貧的汗水滋養着我們!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今天優異的成績!

期會考試已落下帷幕,成績也已屬於過去。我們唯有真實的去面對,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你我才能擁有燦爛的明天和未來!靜下心來,仔細尋找我們的得與失,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以積極的態度、踏實地行動去面對每一天、每一課、每一個知識點,相信,在中畢業的那一天,你可以堅定地告訴自己:我的未來不是夢!

謝謝大家!

有關《經典》的演講稿 篇6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不管一路有多少的艱辛,因為我相信自己的信念終究會戰勝一切。

——題記

冬梅接受了嚴寒的挑戰,最終傲立在風雪中散發出陣陣清香。她沒有因為自己身體的嬌弱而放棄,而是欣然接受寒風的洗禮,用堅強的意志證明了自己的美麗。

霍金不就是這枝傲立在風雪中的冬梅嗎?憑藉兩個指頭,探究出人類最偉大的科學鉅著《時間簡史》。面對上帝給他的這次沉重打擊,他不但沒有因此消沉悲哀,而是更加振作,於是他的思想與宇宙緊緊聯繫在一起。肢體殘缺又怎樣,他一樣會造就不平凡,因為他的思想是他的有力後盾,戰勝病魔,就能超越一切。

彩虹接受了風雨的洗禮,最終在明媚的陽光下綻放出絢麗的光彩。她沒有因為風雨前的陰霾黑暗而恐懼,而是更加樂觀地等待,用不屈的意志證明了自己的美麗。

美國歌手保羅不就是這彎接受風雨後綻放光彩的彩虹嗎?他沒有因為自己的長相奇醜無比而退縮,而是越挫越勇,勇敢地參加各種選秀節目。雖然老天對他如此不公平讓他身患重病,長相奇特,但他卻沒有因此低下頭反而把頭揚得高高,最終以一首《今夜無人入眠》而打動了全世界的聽眾,贏得了雷鳴般的掌聲。保羅和彩虹一樣,用不屈的意志戰勝了老天對他的不公平,勇敢地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雨燕接受了暴風雨來臨前的黑暗,最終在海面上空自由飛翔。她沒有因為自己身體的瘦弱而懼怕暴風雨,而是勇敢地發出“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的怒吼。

居里夫人不正是這隻頑強的雨燕嗎?雖然自己實驗室的條件十分艱苦,但她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老天不給她好的條件,但賜給了她智慧,於是她不斷地克服困難,終於發現了鐳這世上最美的化學元素。她頑強戰勝困難的意志讓她獲得了成功。

冬梅用堅強戰勝了嚴寒,彩虹用不屈戰勝了黑暗,雨燕用勇敢戰勝了暴風雨,雖然自己的力量很渺小,但他們的精神很偉大。他們用意志怒放了自己的生命,讓生命愈發彰顯出了它的美麗。

有關《經典》的演講稿 篇7

各位同學:

今天我想和大家談四個問題,叫做“每天四問”。

第一問,自己的身體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麼要這樣問?因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體,我們才有本錢去尋求幸福,實現崇高的理想。否則,一切都將是空的。健康的身體,離不開自覺持久的鍛鍊,離不開科學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希望你們從小樹立“健康第一”的觀點,築起“科學的健康堡壘”。

第二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麼要這樣問?因為“學問是一切前進活力的源泉”。我們是學生,求知是我們的主要任務,有了學問,將來才能更好的造福於社會。要想自己的學問有進步,就要專心致志,就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力。要認準目標,鑽進去,展開來。這樣,我們就能夠達到勝利的彼岸。

第三問,自己擔任的工作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麼要這樣問?因為工作的的好壞對我們今天和未來都有很大的影響。在學校和班集體中,你們多多少少都承擔着一些工作,如值日、值勤、班級和學校的管理等等。這些工作雖然都是一些小事,卻能培養我們的責任心,鍛鍊我們的辦事能力,是我們將來步入社會做大事的基礎。認真負責地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情,這也是一種學習,一種和聽課、讀書、作業同樣重要的學習。

第四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麼要這樣問?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即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發展,需要每個人既要講究“公德”,也要講究“私德”,要“建築人格長城”。我們到學校裏來,除了要學習文化知識,更要緊的是要學習做人,學習做“真人”。

以上我談的就是“每天四問”。如果我們每天都這樣問問自己,這樣地激勵和鞭策自己 ,我們就一定能在身體健康、學問進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有長足的進步。

有關《經典》的演講稿 篇8

大家好!

面對渴求的目光,我們義無反顧;面對一貫的平凡,我們從容不迫;面對神聖的職責,我們兢兢業業;面對時代的召喚,我們一往無前。我們的雙臂撐起的是希望的藍天,我們的雙手,托起的是明天的太陽。

若有人問我:“世界上誰最美”?我會自信地回答:“是我們護士”。護理工作沒有轟轟烈烈的輝煌,卻寫滿了簡單而又平凡的愛,打針、發藥、鋪牀、輸液,我們在苦中呵護着生命;、接班、白天、黑夜,我們在累中把握着生命的輪迴。在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了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這很鮮明的指出了護理工作的重要性。

護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直接關係到病人的健康。“護理工作是一門藝術,護士要有一顆同情的心和一雙願意工作的手”。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塑造新形象的護士,讓病人得到更全面、更整體、更系統化的服務。以病人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是我們的宗旨。

我們一定要儘自己的能力和愛心幫助他們減輕痛苦,為他們支撐起無力的生命。

謝謝。

有關《經典》的演講稿 篇9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文明是一種美德!有人説,於細微之處觀察人。當我走在馬路上,看到行人車輛遵守交通秩序的時候,我看到了文明;當我踏入校園,看到同學們向老師鞠躬問候的時候,我看到了文明;當我看到爸爸媽媽善待老人的時候,我看到了文明;有人可能認為“文明”這個詞離我們很遙遠,實際上不然,文明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上課認真聽講,這是文明;回家認真寫作業,這是文明;別人説話時不隨便插話,這也是文明。

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被大家廣泛推崇的優良行為,可事實上我們真的做到了這些了嗎?

同學們,我們期待着文明的陽光灑遍美麗的校園。

謝謝大家!

有關《經典》的演講稿 篇10

敬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國學經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紐帶,《弟子規》《三字經》《史記》猶如一汪清泉潤澤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而這其中,其實最讓我受益匪淺的便是——《論語》。讓我們跨越時空,走進了兩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去聆聽他的諄諄教誨、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尋他的仁禮之風。《論語》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告訴我們,學習知識並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温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着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與之類似,《論語》中的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其實也在強調温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隨着自己文化修養的不斷提高,當回過頭在看到以前的學過的東西的時候,就會有新的價值觀和判斷能力。孔子的這種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為現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過細讀《論語》中的僅兩句話,我就收穫了這一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國學經典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若我們一味讀書而不勤于思辨,就會被書本牽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見,學習的過程亦是味同嚼蠟,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此意。但是,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張捕風,一無所得。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這些都是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

《論語》不但詮釋了學習過程中温習與思考的重要性,還提醒我們要重禮儀。“不學禮,無以立。”只有簡單的六個字,卻含義深刻。不學禮就不懂得怎樣立身。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做人沒有禮節就不能生活,做事沒有禮節就不能成功,治國沒有禮節國家就不能安寧。不學禮,不懂義的人;只有言教,沒有身教的人,最終也無法以德服人,無法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被淘汰的。兩千五百年前的夫子就是這樣教書育人,而我們,作為全國文明衞生城市的小公民,正在接受着知識教育,更應該知書達理、舉止文明、談吐得體。

道德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學好知識,成為一個具有良好道德修養的國小生,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正心修身,格物致知,克己復禮;躬行仁義,九思慧德,智道不失;立心定於道,建中建極。兩千五百年的荏苒時光,沒有讓《論語》湮滅在汩汩的歲月洪荒之中,反而因時間的打磨而顯出璀璨之華。

朋友們,用仁愛之心,為自己尋覓一個擁有文明和諧之美的桃花源吧。願你播下精選的種子,收穫精美的花朵,閲讀經典之書,享受精緻生活。然後躺在清風送爽的綠色大地上,仰望那無邊無限的蔚藍屏障,聆聽那動人心絃的國學經典傳唱,它會讓你置身於另一個世界——一個充滿仁愛的和諧社會。

讓經典的種子在我們的校園裏開出璀璨之花!

謝謝大家!

有關《經典》的演講稿 篇11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爭當有志青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悠久的歲月,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藴。漫長的歷史,凝成了經久不蓑的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用自己的智慧演練了楚辭漢賦、唐詩宋詞;每當我們徜徉其中,感受國學的博大與精深,品味中華文化的優美時,我們都禁不住深深的陶醉!在傳統文化的海洋裏,有岳飛的《滿江紅》,有曹操的《觀滄海》,還有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瞧,那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衞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唱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看哪,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還有那亂世漂泊的李清照,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裏,激起了遙遠的絕響!

作為新時代的一名青年教師,我肩負着傳承中華經典文化、啟迪祖國未來的重任。工作中,我要把國學經典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每天早晨來到教室,面對天真的孩子們,我帶着他們背一段三字經,演一段千字文,或者講一段歷史故事,讓自己和孩子們伴隨着清新的晨風在古書的海洋裏收穫一份世外的寧靜,讓國學經典拉近我們與古人的距離,啟迪我們的心靈,充實我們的。

老師們,讓我們從今天做起,拂去歷史的塵埃,共同打開一本國學經典,用心去細細品味那古老卻不陳舊、遙遠卻不陌生、高雅卻不脱俗的國學經典吧!

有關《經典》的演講稿 篇12

尊敬的: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着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羣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稼軒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弟子規》是人們的生活規範,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0xx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廢經廢倫,治安敗壞根由。貪瞋痴慢,人心墮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須從根本着手。圖挽犯罪狂瀾,唯有明倫教孝。誤根本為枝末,認枝末為根本。為求解決問題,反倒製造問題。君子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俗雲:「教兒初孩,教婦初來」,兒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凡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曉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之道;若幼小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三字經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之道,貴以專。」,而非博與雜;故一部經典,宜讀誦百至千遍,蘇東坡雲:「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現在教學,壞在博與雜,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學生讀經、定力之培養,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賢明父母師長,深體斯旨;此乃中華文化之命脈所繫,中華子孫能否長享太平之關鍵,有慧眼者,當見於此。

幾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一直堅信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時(0~13歲),記憶力非常好,應該把前輩的人生經驗、生活智慧記憶下來,牢牢地背記,並爛熟於心中。儘管此時他還不理解其深刻含義,但是先記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時機再反芻一樣,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理解能力也在成長,到了一定年齡自然醖釀發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領悟。如果在孩子在記憶、記憶力強的時候,不給他一些經典的東西儲存到腦子裏,沒有“厚積”,怎麼能“薄發”呢?怎麼能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呢?《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於《三字經》。“弟子”是指一切聖賢人的弟子,“規”“夫見”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解。所以是每個人,每一個學習聖賢經典,效仿聖賢的人都應該學的。《弟子規》沒做到,學習別的經典就很難得到真智慧。《弟子規》共360句(1080字),概述簡介,以精練的語言對兒童進行早期啟蒙教育,灌輸儒家文化的精髓。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衞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

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裏,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謝謝大家!

有關《經典》的演講稿 篇1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國學經典伴我成長》。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聽到同學們的朗讀聲,我彷彿穿越時空,走進兩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去聆聽他的諄諄教誨,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尋他的敦厚之風。

孔子的很多言行都被弟子記錄在《論語》裏,得以流傳千古。《論語》它是一部閃爍着理性光芒、包雜素道理的文化經典。它闡述的主要內容是儒家的仁義道德,這是孔子學説的核心,也是儒家學派的主導。在孔子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並且對社會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論語》提醒現代人要重德。重德即是順應天道,順乎宇宙的規律。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温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着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説:“賢哉,回也。”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孔子關於學習的態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説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重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着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很多的人,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

《論語》裏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慶幸是瓦市國小書香浸潤我。讓我深深感到來到瓦市國小讀書是幸運的,因為這裏有國學經典的薰陶。我來到瓦市國小是幸福的,因為瓦市國小充滿了濃濃的書香味,能夠感受到國學經典的無窮魅力。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有關《經典》的演講稿 篇14

敬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泱泱中華,五千文明,漫長的歲月為她積澱了厚重的文化底藴,也凝練成了經久不衰的傳統文化,籌久了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

楚辭漢賦,唐詩宋詞,便是中華人民用智慧凝成的結晶,用哲學譜繪的樂曲,這些經典使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國學的博大與精神,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深邃之美。

在這個物質豪奢,精神貧乏的年代,每個人雖然並非孑然一身,但卻都深感孤單,都感到很難見證自我價值,這時,我們可以選擇誦讀國學經典來進行自我反思到自我救贖。

《易經》中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當我們靜靜思索這一名句,便總會產生精神共鳴:凡欲成大事者,必須自強,其德必須淳厚,以此為本,方可成一代英傑。在競爭勁烈的今天,像要謀求發展,在社會上佔有一席之地,我們所需要的正是這種自強不息,正是這種厚德載物,這也是偉大中華民族精神的構成。

司馬遷,這個在風雨中成長的勇士,他身上有一股“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堅韌氣節,正是他的忍辱負重,他的堅強執着,鐫刻下了中國歷史的興頹變遷。才有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輝煌鉅著——《史記》。成為國學經典中的一塊璀璨奇葩。

歲月的梭子已在歷史的詩篇中悄然劃過,一個又一個偉大的詩人、智者已離我們遠去,或者説我們在與這些偉大的物理空間上從未靠近,但在精神世界裏無限親密,與我們的心靈無限靠近,用思緒凝成的經典跨越了數十個世紀抵達我們的心魂。而我們作為明天社會的棟樑該如何去對待這些經典呢?如何利用千人留下的這筆財富呢。

毫無疑問,我們應該繼承、併發揚光大。

清晨醒來,手捧《桃花源記》,站在校園的柳樹下,讓自己的精神伴隨着清爽的晨風,放飛到靜謐,温馨的心靈田園,讓自己的思想沉澱在熙熙攘攘的世俗中,收穫一份世外的寧靜。

國學經典就是如此的具有張力,詩行意味着寬度,詩人意味着高度,一代又一代孜孜不倦的讀者構成了長度,不朽的國學靈魂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文學的智慧與靈性,這都是國學經典帶給我們的美的感受與體驗。這便是文學的魅力,這便是國學經典的魅力,它往往能洗滌人的心靈,充實人的思想。也這是由了國學經典,通過文化這一特殊載體,拉近了我們與聖人的距離,讓我們可以與聖賢為友,與經典通行,在國學經典中去品味藴藏着的中華精神。

現在,讓我們從日常做起,拂去積滿的灰塵,去細細品味這古老卻不陳舊,遙遠卻依舊教育世人的國學經典吧!誦讀國學經典,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用我們的言行去守候這片泛土,使民族精神萬古長青!

有關《經典》的演講稿 篇15

所謂“國學”,即中國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學術與文化,它的內容涵蓋文學、醫學、音樂、戲劇、繪畫、書法等很多方面,藴藏着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血脈。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學習、傳承、發展國學經典?在教育實踐中,我校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

一、國學經典進教材,物人交互使國學經典更顯生機

中國思想和文化的發展,實際上就是國人對國學經典的繼承和發揚。作為炎黃子孫,批判地繼承中國古文化,辯證地學習外來文化,兩者的有機結合,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使國學經典得到不斷豐富和延伸,從而使中華文化更具有生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育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縱觀中國小教材,內容無不滲透着國學經典的精髓。孔孟之道、國學精粹在每個學科中都不斷呈現。在學習的過程中,現實與歷史的`交匯,學生與國學的交融,讓國學經典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得以延伸和發揚而顯得生機勃勃。

二、經典誦讀進課堂,師生互動使國學經典流光溢彩

現階段的學校教育中,除了教材中滲透着國學經典外,我校積極探索“經典誦讀進課堂”。我們的做法是:

在經典誦讀內容上,採取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以點帶面的分配原則,分學段進行古詩文的誦讀。低年級的以語文課本、唐詩、《三字經》為主,重點是誦讀,意在培養興趣和習慣;中高年級擴展到《弟子規》《增廣賢文》《論語》片段等,其中對《弟子規》的學習納入每學期考試考核的範疇,重點是理解,意在引導學生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形成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

在經典誦讀方式上,創造“三條途徑”,即“聽”“抄”“賽”。聽,即聽廣播。學校開設有“校園之聲詩文小廣播”,其內容有詩文朗誦、賞析以及有關古詩文的趣聞軼事等。抄,讓學生做詩文卡、辦手抄報、制詩文集。賽,即按班級、年級、學校逐層舉辦誦詩會活動,全校師生參加。

在經典誦讀過程呈現上,力求靈活、多樣、有特色。我們通過“古詩角”“古詩配畫”“詩詞表演”、伴奏誦讀、改編詩文劇表演、書寫古詩文等形式,營造濃厚的'班級文化氛圍。學生在精彩的學習過程中,興趣更濃,參與度更高,創新意識更強,達到“拋磚引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三、國學思想進家庭,家校共營使國學經典發揚光大

通過“小手牽大手”“家校聯手”等方式,使學校與家庭因教育聯繫得更緊密。我們學習國學,我們誦讀經典,目的就是要讓國學思想得到繼承和發揚,能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能影響社會形成健康的輿論、習俗。國學思想通過學生帶到家庭、帶到社區,我們欣慰地看到通過孩子,國學經典在影響家庭、影響社會。

家校聯手“國學思想進家庭”,我們的做法有:發放或推薦國學書籍資料、影視製品給學生;動員廣大學生家長陪孩子一起學國學、誦經典,探討國學倫理道德精神和哲學內涵;利用寒暑假舉辦“國學進家庭”主題實踐活動;舉辦親子誦讀活動等。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家長樂於利用國學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另一方面家長的言行舉止必然受到國學影響,國學思想警示家長,勸誡家長,逐漸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這樣,國學的作用發揮到最佳境界。

國學經典傳承文明,接續未來,讓我們的人生更加豐盈優雅。學習國學經典,有利於培養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素養,能促進學校、家庭的和諧,是培育優秀子女的法寶,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重要武器。在中國小大力開展國學經典誦讀,不但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是社會和諧、國家繁榮、民族復興的重要法寶。讓國學走進教材,走進課堂,走進家庭,讓國學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作為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

有關《經典》的演講稿 篇16

            李嘉誠汕頭大學的演講:檸檬汁人生觀

同學們:

大家好!

我成長的年代,香港社會艱苦,是殘酷而悲涼的。那時候沒有什麼社會安全網,飢餓與疾病的恐懼是強烈迫人。求學的機會不是每一個人的權利,貧窮常常像一種無期徒刑。今天社會前行,新的富足為大部分人帶來相對的緩衝保障,貧窮不一定是缺乏金錢,而是對希望及機遇憧憬破滅的挫敗感。

人生的過程中儘管不無遺憾,但我學到最價值連城的一課——逆境和挑戰只要能激發起生命的力度,我們的成就是可以超乎自己所想像的。

很多人害怕可上升的空間越來越窄,一輩子也無法衝破匱乏與弱勢的侷限。我理解這些恐懼,因我曾經一一身受。沒有人願意貧窮,但出路在哪裏?

七十年前這問題每一個晚上都在我心頭,當年十四歲時已需要照顧一家人,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沒有可以依靠的人脈網路,我很懷疑只憑刻苦耐勞,和一股毅力,是否足以讓我渡過難關?我們一家人的命運是否早已註定?縱使我能餬口存活,但我有否出人頭地的一天?

我迅速發現沒有什麼必然的成功方程式,首要專注的是,把能掌控的因素區分出來。若果成功是我的目標,駕馭一些我能力內可控制的事情是扭轉逆境十分重要的關鍵。我要認清楚什麼是貧窮的枷鎖—我一定要有擺脱疾病、愚昧、依賴和惰性的方法。

比方説,當我發覺染上肺結核病,在全無醫療照顧之下,我便下定決心,對飲食只求營養不求喜惡、適當地運動及注重整潔衞生,扞衞健康和活力。此外,我要拒絕愚昧,要持恆地終身追求知識,經常保持好奇心和緊貼時勢增長智慧,避免不學無術。在過去七十多年,雖然我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下班後我必定學習,告訴你們一個祕密,在過去一年,我費很大的力氣,努力理解進化論演算法裏錯綜複雜的道理,因為我希望瞭解人工智慧的發展,以及它對未來的意義。

無論在言談、許諾及設定目標各方面,我都慎思和嚴守紀律,一定不能給人囂惰脆弱和倚賴的印象。這個思維模式不但是對成就的投資,更可建立誠信;你的魅力,表現在你的自律、克己和謙遜中。

所有這些元素連接在一起功效非凡:它能漸漸凝聚與塑造一個成功基礎,幫助你應付控制範疇以外的環境。當機遇一現,你已整裝待發,有本領和勇氣踏上前路。縱使沒有人能告訴你前路是什麼一道風景,生命長河將流往何方,然而,在這過程中,你會領悟到邱吉爾多年的名言:“只要克服困難就是贏得機會。一點點的態度,但卻能造成大大的改變。”

生命拋來一顆檸檬,你是可以把它轉榨為檸檬汁的人。要描繪自己獨特的心靈地圖,你才可發現熱愛生命的你、有思維、有能力、有承擔,建立自我的你;有原則、有理想,追求無我的你。

有關《經典》的演講稿 篇17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弘揚國學經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着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羣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稼軒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弘揚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弘揚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弟子規》是人們的生活規範,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廢經廢倫,治安敗壞根由。貪瞋痴慢,人心墮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須從根本着手。圖挽犯罪狂瀾,唯有明倫教孝。誤根本為枝末,認枝末為根本。為求解決問題,反倒製造問題。君子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俗雲:「教兒初孩,教婦初來」,兒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凡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曉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之道;若幼小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三字經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之道,貴以專。」,而非博與雜;故一部經典,宜讀誦百至千遍,蘇東坡雲:「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現在教學,壞在博與雜,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學生讀經、定力之培養,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賢明父母師長,深體斯旨;此乃中華文化之命脈所繫,中華子孫能否長享太平之關鍵,有慧眼者,當見於此。幾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一直堅信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時(0~13歲),記憶力非常好,應該把前輩的人生經驗、生活智慧記憶下來,牢牢地背記,並爛熟於心中。儘管此時他還不理解其深刻含義,但是先記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時機再反芻一樣,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理解能力也在成長,到了一定年齡自然醖釀發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領悟。如果在孩子在記憶、記憶力強的時候,不給他一些經典的東西儲存到腦子裏,沒有“厚積”,怎麼能“薄發”呢?怎麼能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呢?《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於《三字經》。“弟子”是指一切聖賢人的弟子,“規”“夫見”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解。所以是每個人,每一個學習聖賢經典,效仿聖賢的人都應該學的。《弟子規》沒做到,學習別的經典就很難得到真智慧。《弟子規》共360句(1080字),概述簡介,以精練的語言對兒童進行早期啟蒙教育,灌輸儒家文化的精髓。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弘揚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衞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

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裏,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弘揚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63r4n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