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演講稿作文(精選9篇)

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演講稿作文(精選9篇)

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演講稿作文 篇1

個人活着,需要一種精神;一個民族的繁榮昌盛,需要一種精神;任何一項事業的發展,都需要一種精神支撐。全市機構編制系統於8月上旬在林州市開展了“弘揚紅旗渠精神”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筆者有幸作為紅旗渠幹部學院的一名學員聆聽了在《百家講壇》主講紅旗渠故事的李蕾作的紅旗渠精神講座,充分感悟和領會了紅旗渠精神的豐富內涵及時代價值。通過參加這次活動,筆者感受很深,感悟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三點:

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演講稿作文(精選9篇)

一是很受觸動。以前曾多次參觀紅旗渠景區,多次聆聽紅旗渠精神事蹟講解,觀看過很多有關紅旗渠的紀錄片,在工作和生活中經常接受紅旗渠精神事蹟教育,對紅旗渠精神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但是,通過這次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使我很受觸動。一幕幕觸動人心的情景,一個個無私奉獻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筆者面前。當年,新華社社長穆青在施工現場採訪一位一隻眼睛失明的民工時,穆青被眼前這位殘疾人的一句話觸動了。這句話就是:如果問我為何要修建紅旗渠,我就是懷着報恩的心在修建紅旗渠。面對艱鉅的工作任務、惡劣的生存環境,我們的勞模懷着報恩的心態去工作、去付出、去奉獻。他講的“報恩”就是報答黨和人民的恩情,報答社會的恩情。一個農民講的報恩很樸實,也很真誠,而作為我們黨的幹部應該受到更深的觸動,應該深刻反思:我們是抱着感恩的心在幹工作、在生活嗎?這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個考問。一位領導曾經講過,共產黨沒有虧待了我們,我們不能得過且過,更不能昧着良心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

二是很受啟發。越是艱苦的地方,越是複雜的環境,越是困難的事業,就越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撐。我們黨是靠艱苦奮鬥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鬥不斷髮展壯大、成就偉業的。這使筆者感悟到,全市機構編制工作沒有艱苦奮鬥和埋頭苦幹的精神,就沒有今天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的局面。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的幹部職工經歷了歷次政府機構改革,面對方方面面的利益糾葛,受到各種壓力和挑戰,特別是市編辦單設以來,領導班子率先垂範,發揚艱苦創業、敢為人先的精神,帶領全體幹部職工奮力拼搏、團結協作,認真細緻、紮實高效地完成了每項工作任務,在體制機制改革、機構編制管理、幹部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既鍛鍊了隊伍,又樹立了形象,無愧於我們的事業,無愧於組織和人民的重託。

三是很受鼓舞。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旗幟,催人奮進,是我們工作的動力,鞭策我們不能懈怠、不能偷懶。筆者所從事的機構編制工作,困難和挑戰很多,在工作中,更要發揚紅旗渠精神,迎難而上、鋭意進取、奮發有為,做到敢於擔當、勇於擔當。當年修渠時,正處在三年特殊困難時期,修建紅旗渠的決策者面對林縣大地顆粒不收的現狀,面對沒有外界的任何援助,面對不少人悲觀失望的情緒,面對需要穿越崇山峻嶺的艱苦條件,他們沒有退縮、沒有迴避,在關鍵時刻勇於擔當、敢於擔當,激發了全縣人民“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幹勁,經過十年苦戰,終於建成了紅旗渠。敢於擔當是黨的幹部必備的素質。強調,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於堅決鬥爭。擔當大小,體現我們的胸懷、勇氣、激情,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我們要具有敢於擔當的品質,對工作帶着激情,對生活滿懷熱情,對事業飽滿感情。一個沒有激情的人是幹不好工作的,幹事業就是要充滿激情。對組織安排給我們的工作,要積極去幹,主動幹好。紅旗渠的修建者對待工作和事業像對待自己的生命一樣。這種有着飽滿感情的工作精神,為我們幹好本職工作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我們每個人把本職工作幹好,單位的整體工作就幹好了;每個單位、每個地區的工作幹好了,我們的國家就強大了,中國夢就一定能夠實現。

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演講稿作文 篇2

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紅旗渠精神,集中體現了黨的性質和宗旨,體現了忠誠、乾淨、擔當的要求,歷久彌新。

對黨忠誠、矢志不渝的政治品格。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黨和國家生存發展的精神力量,是克難攻堅的制勝法寶,是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鬥的動力源泉。50年前,林縣人民之所以能夠在科學技術落後、沒有任何現代化施工手段、條件非常艱苦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靠一錘一釺“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在崇山峻嶺之間建成世界第八大奇蹟“人工天河”紅旗渠。正是因為有崇高理想、堅定信念的激勵和支撐,正是強大的精神力量譜寫了林縣的精彩華章。

服務羣眾、為民造福的宗旨意識。強調“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修建紅旗渠的初衷,是為了解決林縣人民祖祖輩輩期盼的吃水問題,修建紅旗渠的過程,是黨密切聯繫羣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生動寫照。在20xx年修渠過程中,30000多名共產黨員、共青團員、青年民兵衝鋒陷陣,30多萬林縣人民前赴後繼,創造了驚天動地的偉業。可以説,紅旗渠和紅旗渠精神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產物。紅旗渠始終在提醒着我們,只有抓住了羣眾的根本需求,才能從羣眾中汲取磅礴力量,才能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人間奇蹟;只有依靠羣眾、廣泛聯繫羣眾、走羣眾路線,我們的各項事業才能成功而持久。

敢想敢為、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擔當大小,體現着幹部的胸懷、勇氣、格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紅旗渠的修建既沒有可供借鑑的經驗、先例,更面臨着一些質疑和反對的聲音。修建初期,有人舉報“林縣不顧羣眾死活,大搞工程建設”;總乾渠修至一半,有關方面下達百日休整文件,要求建設中的大型工程停工;因為動用縣裏退賠款修建紅旗渠,上級派來了調查組。面對這些尖鋭問題和困難,林縣縣委一班人沒有退縮回避,決心“重新安排林縣河山”,以無私無畏、忍辱負重的信念責任,經過深入討論和科學論證,毅然決然地繼續修建紅旗渠,充分體現了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世界上一切事情都是幹出來的,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紅旗渠工程上馬的時候,正值我國陷入了暫時的經濟困難時期,林縣人民不等不靠不向國家要,埋頭苦幹,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削平山頭1250個,開挖隧洞211個,架設渡槽151座,挖砌土石方2229萬立方米,相當於從哈爾濱到廣州砌起了一道高3米寬2米的“萬里長城”。紅旗渠的修建過程,充分體現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體現了一種不畏艱苦、頑強抗爭、奮發向上的精神和氣節。

同甘共苦、以身作則的工作態度。“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各級領導幹部身先士卒,同修渠民工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同商量解決問題,領取補助比羣眾少、完成任務比羣眾多。“幹部能搬石頭,羣眾就能搬山頭;幹部能流一滴汗,羣眾的汗水流成河”,這個順口溜是幹羣齊心築夢的最好詮釋。可以説,正是各級黨組織發揮了堅強的領導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正是幹部衝鋒在前、與羣眾同甘共苦,才形成了建設紅旗渠的無聲無形卻強大有效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嚴格自律、廉潔奉公的廉政意識。翻開50年前的紅旗渠工程賬本,賬單都有整有零、清晰可查。修渠物資分類管理,出入有手續,調撥有憑據,月月清點。糧食和資金補助嚴格按照記工表、伙食表、工傷條等單據對照執行。“把紀律作為管黨治黨的尺子、不可逾越的底線”在紅旗渠建設中得到了生動體現。歷時20xx年的修建過程中,沒有出現一次請客送禮,沒有一處揮霍浪費,沒有一例貪污受賄,沒有一個幹部挪用修渠物資、為自己親屬謀私利,體現出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廉政觀。

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演講稿作文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當代紅旗渠精神譜寫壯麗人生》。

大家都知道,上世紀六十年代,林縣人民戰天鬥地,劈山鑿石,修建了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把中華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插在了太行山巔。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着大地,林州人民又譜寫了“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生動詩篇。現在,守望精神家園的太行人堅持精神立市、工業強市、和諧興市,鑄就了“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奮鬥不息”的紅旗渠精神當代傳奇。

時光荏苒,光陰似箭,自參加工作到現在已有十八餘載,每當回憶起這十多年的教學生涯,心裏總是起伏不平。工作時間愈長,我愈體會到教師的人生是平凡的,工作是普通的,教師的職業並沒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那麼悲壯,也沒有如太陽般耀眼的光輝,無論人們給教師戴上多麼大的光環,它也就是一種職業,是當今社會千行百業中的一種。這一職業,沒有顯赫的地位,也沒有高額的收入;它平凡而又平淡:與青燈為伴,與書本為友,備課、授課,批改作業,輔導,與學生談心,處理各種突發事件我們的工作由這許多瑣碎的事情串聯而成,瑣碎的讓人倦怠。但同時它又是偉大的,因為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文化的先行者、未來社會的塑造者,我們所做的工作是在為這一個個充滿靈性的生命個體而奠基!平凡是做人的常態,但平凡並不是平庸,平凡之中藴藏着偉大。這樣的人生即使平凡,也很精彩!平凡的崗位上有我們的追求,平凡的崗位上有我們的自豪,在平凡的崗位上有我們不平凡的奉獻。

記得前年擔任畢業班班主任那一年,由於長期教學講課勞累,我經常説話聲音沙啞,嚴重時竟然發不出聲來,經過檢查,原來聲帶長出了息肉,醫生建議禁音,不準發聲,否則就會更加嚴重,需要做手術治療。家人一直強烈要求我請長假休息,可是一想到我的孩子們,想到他們給我買藥治嗓子,給我帶水果,想到那幾個“可氣”又“可愛”的淘氣學生,想到他們渴望我給他們上課的眼神,我硬是一邊吃藥,一邊上課,堅持挺了半年時間。孩子們圓滿畢業了,我的病也拖到了非做手術不可的地步。手術後,不斷有孩子打來電話問候我的病情,有的還到家裏看望,他們對老師純潔的愛,讓我一次次感動不已,讓我深深感到做教師的幸福,也更加堅定了我忠於教育事業的決心!我在心中默默發誓,不為名、不為利,只為這些天真無邪的學生,我也要把這陣地守好,不求轟轟烈烈,只求踏踏實實,不求涓滴相報,但求人生無悔。

現代教學改革給了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廣闊天空,我們手拿三寸粉筆,百舸爭流,我們穩站三尺講台,千帆勇進,當代紅旗渠精神為我們“課程改革”搭建出了璀璨的實踐舞台。在事業默默的耕耘中,在對“新課改”的挑戰中,我們昂首闊步,一路高歌,體驗着人生的莫大幸福。

每當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想退縮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林縣人民在在懸崖峭壁上掄錘鑿石的畫面每當在班級管理中遇到麻煩想放棄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鐵姑娘”們在井下打炮眼填炸藥的場景每當在教學中一時難以出成績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雄偉壯麗的桃源大橋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成功!

仰視翱翔長空的雄鷹,遠眺耕耘滄海的海鷗。親愛的老師們,三寸粉筆在指揮着我們教育改革與時俱進的交響,三尺講台在傳承着我們努力創新繼往開來的鬥志,紅旗渠精神指引我們不畏嚴寒,指引我們傲視風霜,拼搏吧,親愛的同事們,為了我們的夢想與希望!奮鬥吧,老師們,因為我們的選擇無尚榮光!

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演講稿作文 篇4

實事求是,頂住浮誇風,為紅旗渠建設儲備下最基本的糧食供應。修建紅旗渠,是林縣縣委在1959年底作出的決定。1958年大躍進,浮誇風比較嚴重,有些地方虛報產量,但林縣縣委始終堅持實事求是,不虛報、不瞞報。1958年夏收後的小麥產量彙報會上,無論上級如何施壓,楊貴同志始終堅持林縣畝產小麥114斤。結果有些縣的糧食因領導的虛誇被徵走了,林縣除安排好羣眾的口糧,各生產隊還留有儲備糧。1960年全國鬧糧荒,但是林縣因前幾年縣委敢於説實話,還積累了3000多萬斤儲備糧。所以在最困難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林縣不僅沒餓死一個人,還敢向窮山惡嶺全面開戰。

解放思想,深入考察尋找水源。最初,林縣縣委並沒有考慮從山西的漳河引水。因為林縣境內有四條河流,縣委當時認為只要充分利用河裏的水、挖掘地下的水、蓄住天上的水,就能徹底結束林縣缺水的歷史。所以一開始打了很多旱井,從1955年起還相繼修建了抗日渠、天橋渠、英雄渠和3箇中型水庫。但1959年一場大旱讓這些水利設施形同虛設,流經林縣的幾條河流全部斷流,這才逼着大家去找水。 1959年6月,林縣派出3個調查組順着漳河、淇河和淅河逆流而上,尋找新的水源。調查發現,淇河和淅河均為季節性河流,而漳河最大流量達7000立方米每秒,常年流量30立方米每秒,即使枯水季節也不少於10立方米每秒。正是這次調研發現了漳河是可靠水源,為紅旗渠成功修建奠定了堅實基礎。

敢於擔當,勇於發現問題、修正錯誤。工程啟動之初,林縣縣委提出了“大戰80天,引來漳河水”的目標,認為組織7萬羣眾,每人修建長1米、寬8米、高4.3米的渠道,80天便可完成70多公里的總乾渠施工。可開工不久,就遇到了戰線太長、物資匱乏、無法統一指揮、技術力量不足等問題。一個月過去了,山上只留下了一些雞窩坑。在關鍵時刻,林縣縣委及時在盤陽村召開會議,客觀分析面臨的問題,廣泛聽取意見,對施工作出了調整:一是樹立長遠作戰的思想,原本所設定的大幹80天是不現實的。二是集中力量打攻堅戰,由全線鋪開改為分段施工。也是在這次會議上,決定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為“紅旗渠”,這也就是“紅旗渠”的來歷。會議作出的重大戰略調整,對紅旗渠建設的最終成功具有決定性意義。因此,盤陽會議也被稱為紅旗渠建設中的“遵義會議”。大幹快上的思維,雖然反映了羣眾盼水的焦急心情,但並不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也帶有明顯的時代烙印。但以楊貴同志為代表的工程領導者們能夠廣泛聽取意見,勇於發現問題,及時修正錯誤,上下齊心,最終將工程保質保量完成。

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演講稿作文 篇5

修渠過程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發揮了表率作用和帶頭作用,凝聚了人心,形成了親如魚水的黨羣幹羣關係。羣眾與廣大黨員幹部齊心協力,保障了修渠工程的順利開展和最後勝利。

工作高標準、生活低標準的無私奉獻精神。“工作高標準、生活低標準”,這是修渠工程指揮部給幹部制定的規則。所謂“工作高標準”是指幹部參加勞動時實行“五同六定”,“五同”即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同商量。“六定”即給幹部定任務、定時間、定質量、定勞力、定工具、定工段。所有幹部參加第一線的勞動,任務只能超額,不能拖欠。除了堅持“五同六定”之外,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領導幹部先實驗,再給羣眾定指標。”如果縣委書記一天能修5米,普通幹部的指標就定為4米5,羣眾的標準比干部再少1米。幹部的工作量比羣眾大,但口糧標準比羣眾低,羣眾一天定8兩,幹部就只能定6兩。有一次,楊貴同志餓暈在工地上,炊事員做了碗小米稠飯偷偷端給他,他非常生氣,説:“羣眾吃啥我吃啥!”最後,他將這碗飯倒進大鍋裏,攪了又攪,讓大家一起分着吃。

幹部能夠搬石頭、羣眾就能搬山頭的示範表率作用。勘測水源時,縣委書記處書記周紹先帶着一個技術隊沿漳河西行,遇到山高路險,他總是不顧阻攔走在最前面。他説,誰讓我是領導呢,領導領導,就是要領好路,當好向導。副縣長、工程總指揮馬有金,紅旗渠修了十年,他在工地上整整幹了九年,患了嚴重的風濕病,腿都直不起來還跪在地上打釺,直到最後被抬下工地。凌空除險,是修渠中最危險的一個工種,共產黨員、除險隊長任羊成,為了大家的安全,每天帶領除險隊員用繩索捆住腰,飛崖下塹,凌空作業,排除險石。任羊成不但失去了四五顆門牙,折了兩次腿,還受了四次重傷差點丟了性命。多年之後,我有幸在紅旗渠幹部學院見到這位老英雄,他正在給學員們講述當年修渠的故事。有學員問他,任老,要是再讓您去修渠,您會選擇什麼工種?老人家説:“還去除險。”學員又追問,可是那太危險了,您怎麼還要去?不善言辭的任老憋了半天,只説了一句話:“入黨的時候,我可是舉過拳頭的!”黨員幹部給羣眾樹立了好的榜樣和標杆,林縣的羣眾就説,“幹部能夠搬石頭,羣眾就能搬山頭;黨員幹部能流一滴汗,羣眾的汗水就能流成河”。這句話,被用石灰水寫在了太行山的巖石上,至今清晰可見,給人啟發,催人奮進。

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演講稿作文 篇6

5月21日到5月23日,全體團員在館領導的帶領下參觀了河南林州紅旗渠、文字博物館、殷墟博物館、雲台山景區、河南博物院等地。

這行期間,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林州的紅旗渠。紅旗渠展覽館建築結構緊湊、莊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巨大的壁刻浮雕,介紹了當初修建紅旗渠的歷史原因和艱難歷程;向右看,看到一座用一隻雄鷹一把鋼,兩錘頭和一張巨手構成的雕塑,直觀再現了林縣人民不畏艱險、戰天鬥地的英雄氣概,站在雕塑下我們不由肅然起敬,來到室內展館我們隨導遊參觀了當時林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修建紅旗渠艱難而雄壯的過程,參觀了當時人們所用的施工機具和生活情況,參觀後得知紅旗渠是在1960年2月動工程建的,總渠全長1500公里,落差只有10米,整個工程都沿着太行山的山麓,

其工程難度可想而知。當時全縣幹部羣眾齊上陣,在艱難的施工條件下,奮戰於太行山懸崖峭壁之上,險難峽谷之中,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沒有資金,物料自籌,知難而進,堅持苦幹,鑿通了211個隧洞,修建成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的土石若壘成高3米,寬2米的牆可以縱貫祖國南北,將廣州和哈爾濱連接起來。因為當時正值國家困難時期糧食緊缺,每天每人只能配0.5公斤口糧,接濟不上時人們就挖野菜充飢。想想他們付出的勞動,我深深的被林縣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所震憾和感動。在紅旗渠上我看到了這樣的詩句:“紅軍不怕遠征難,我們不怕風雪寒。飢了想想過草地,冷了想想爬雪山。渴了想想上甘嶺,千難萬險只等閒。為了渠道早通水,爭分奪秒搶時間。”讀完這首詩,我彷彿看到了當年前輩們奮鬥不息的身影,我更被他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所感動。在修渠過程中,湧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範人物,這其中就有81名幹部羣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的壯舉銘刻於自力更生、戰天鬥志的紅旗渠精神的豐碑之上,這悲壯的故事充分體現了紅旗渠精神的偉大內涵,展現出不畏犧牲、前仆後繼的創業風範。終於結束了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偉大精神。

在參觀完安陽文字博物館、殷墟博物館後,我感受到河南的深厚歷史底藴。河南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先後有二十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發祥地也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有文獻可考的、並被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古代都城殷墟所在地。這些彷彿是中國文字博物館天賦的文化“基因”。在殷墟博物館裏,我們參觀了殷墟車馬坑、婦好墓、YH127甲骨窖穴、乙二十仿殷大殿、乙七基址等一批震撼中國考古學界和歷史界的重大考古發現,這些都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奠定了殷墟作為中國古代第一個有文字可靠的古代都城地位。殷墟出土青銅器種類繁多,器形厚重,鑄造工藝高超,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尤以王陵遺址出土現藏於我館的司母戊大鼎最負盛名,大鼎高達133釐米,器口長79.2釐米,重量達875公斤,它是至今世界上發現最大的青銅器,代表了中國古代青銅文化的最高水平。此鼎造型龐大雄渾,紋飾精美細膩,通體以雷紋為底紋,饕餮紋、夔紋為主體裝飾,給人以穩重、莊嚴而又神祕的感覺,是古代科技與藝術、雕塑與繪畫的完美結合,是中國青銅器文化中的瑰寶,美術史上的璀璨明珠。

之後的行程裏,我們遊覽了雲台山國家自然森林公園,河南博物院等地,對河南的歷史和自然文化都有了更加直觀的瞭解,充實了自己,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同時這樣的活動也為今後我們實踐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回到工作崗位後,我會以紅旗渠精神激勵自己,在實踐中學習,在工作中更進一步。

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演講稿作文 篇7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得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多麼鏗鏘有力的詩句呀!

這是我們偉大的毛主席於1935年十月滿懷豪情寫下的。這首詩生動的描寫了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遇到的艱難險阻,高度讚揚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這首短短的七律詩濃縮了長征途中的艱險與悲壯,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在紅軍眼裏,只不過是翻騰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雄偉,可是在紅軍眼裏卻只是腳下滾過的小泥丸。

在這首詩中我領略了共產黨人的革命革命英雄主義氣概,感受到了中國革命的波瀾壯闊,更體會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要知道長征對於我們來説可是比登天還難啊!長征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帝國主義和走狗蔣介石是完全無用的。紅軍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二萬萬人民宣佈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撒佈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穫的!

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要用“長征”的精神去征服學習,生活中的一座座高山,一條條大河,長大後為建設祖國貢獻出我們全部的力量!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輝煌吧,祖國燦爛的未來!

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演講稿作文 篇8

在這個太行山菊更為豔麗的季節裏,我與一百萬家鄉同胞被來自10月的通訊——《守望精神家園的太行人——紅旗渠精神當代傳奇》深深震撼,紅旗渠畔的兒女們踏着霜花,調整着步伐,給自己做了全新的定位。

我們西望太行絕壁上的千里長渠,回眸歷史,硝煙仍在,展望未來,慷慨激昂。因為,我們的血脈中傳承着祖輩半個世紀的創業情懷,我們的眸子裏高揚着一面獵獵的精神之旗,思想所到,無堅不摧。

老天沒有給林州人太多的福祉,甚至連一條像樣的河流都不曾給予;但老天又是公平的,他給了家鄉這方土地盤古開天、精衞填海、愚公移山等氣魄宏大的神話。不被命運屈服的林州人,在這些神話的激勵下,憧憬夢想,滿懷激情,用簡陋的工具書寫出只有如椽巨筆才能完成的宏大詩篇。

那是一個放映時只有黑白兩色的時代,上一世紀六十年代,林州的十萬開山者,歷史十年,硬是在懸崖峭壁峭壁上,挖渠千里,從此,多山的林州地圖上多了一條代表水的藍色曲線——紅旗渠。

“渠道網山頭,清水遍地流,旱地稻花香,荒山果樹溝……”這是一個多麼浪漫的暢想,又是怎樣一個穿越時空的清晰的目視。紅旗渠水在林州的大地上流響了,那是1965年的時候。同時,一面精神之旗正在冉冉升起,傳承於民族精神的紅旗渠精神,閃着熠熠光輝,映紅了太行山的紫色巖壁。1969年,紅旗渠水系全部竣工,紅旗渠精神之旗堅毅地立在了太行之巔。創造紅旗渠奇蹟的祖輩們在新中國艱苦創業時代的厚重史冊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此,一條渠,一種精神,被世人做了跨世紀的仰望。

林州人是一個富有個性的羣體,他們不甘落後,永不放棄追求,以許存山、郭變花支書為代表的時代先鋒,一脈相承60年代的激情,完成了家鄉由窮變富的宏大特寫,100萬林州人的性格在13億中國人性格的背景中赫然卓然。改革開放,林州人富了、幸福了,也成就了“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奮鬥不息”的當代紅旗渠精神。她是時代精神的縮放,又是時代精神的領航。

10月的新華社政論,《守望精神家園的太行人——紅旗渠精神當代傳奇》,像60年代紅旗渠通水慶典一樣把國人的目光引向了林州,引向了“人工天河”紅旗渠,引向紅旗渠精神。精神再次被高揚,被謳歌,被時代深深頷首,默然讚許。不過,時代已經掀開嶄新的一頁,掀過黑白,掀到色彩逼真的全息一頁。

戀舊就沒有今天嶄新的林州,戀舊就沒有今天嶄新的課堂。希望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積極踐行紅旗渠精神,迎難克艱,奮發進取,讓林州教育的品牌標識一如紅旗渠精神一樣走出河南,走向中國。

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演講稿作文 篇9

修渠過程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發揮了表率作用和帶頭作用,凝聚了人心,形成了親如魚水的黨羣幹羣關係。羣眾與廣大黨員幹部齊心協力,保障了修渠工程的順利開展和最後勝利。

工作高標準、生活低標準的無私奉獻精神。“工作高標準、生活低標準”,這是修渠工程指揮部給幹部制定的規則。所謂“工作高標準”是指幹部參加勞動時實行“五同六定”,“五同”即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同商量。“六定”即給幹部定任務、定時間、定質量、定勞力、定工具、定工段。所有幹部參加第一線的勞動,任務只能超額,不能拖欠。除了堅持“五同六定”之外,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領導幹部先實驗,再給羣眾定指標。”如果縣委書記一天能修5米,普通幹部的指標就定為4米5,羣眾的標準比干部再少1米。幹部的工作量比羣眾大,但口糧標準比羣眾低,羣眾一天定8兩,幹部就只能定6兩。有一次,楊貴同志餓暈在工地上,炊事員做了碗小米稠飯偷偷端給他,他非常生氣,説:“羣眾吃啥我吃啥!”最後,他將這碗飯倒進大鍋裏,攪了又攪,讓大家一起分着吃。

幹部能夠搬石頭、羣眾就能搬山頭的示範表率作用。勘測水源時,縣委書記處書記周紹先帶着一個技術隊沿漳河西行,遇到山高路險,他總是不顧阻攔走在最前面。他説,誰讓我是領導呢,領導領導,就是要領好路,當好向導。副縣長、工程總指揮馬有金,紅旗渠修了十年,他在工地上整整幹了九年,患了嚴重的風濕病,腿都直不起來還跪在地上打釺,直到最後被抬下工地。凌空除險,是修渠中最危險的一個工種,共產黨員、除險隊長任羊成,為了大家的安全,每天帶領除險隊員用繩索捆住腰,飛崖下塹,凌空作業,排除險石。任羊成不但失去了四五顆門牙,折了兩次腿,還受了四次重傷差點丟了性命。多年之後,我有幸在紅旗渠幹部學院見到這位老英雄,他正在給學員們講述當年修渠的故事。有學員問他,任老,要是再讓您去修渠,您會選擇什麼工種?老人家説:“還去除險。”學員又追問,可是那太危險了,您怎麼還要去?不善言辭的任老憋了半天,只説了一句話:“入黨的時候,我可是舉過拳頭的!”黨員幹部給羣眾樹立了好的榜樣和標杆,林縣的羣眾就説,“幹部能夠搬石頭,羣眾就能搬山頭;黨員幹部能流一滴汗,羣眾的汗水就能流成河”。這句話,被用石灰水寫在了太行山的巖石上,至今清晰可見,給人啟發,催人奮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0vg3w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