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節日慶典演講稿 >

紀念南京大屠殺演講稿範文

紀念南京大屠殺演講稿範文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軍佔領南京。隨後,日軍用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火燒等慘絕人寰的方法,進行了長達40多天的血腥屠殺,殺害了30多萬中華同胞。這場災難已成為中華民族永久的痛苦記憶。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紀念南京大屠殺演講稿範文3篇,歡迎大家閲讀。

紀念南京大屠殺演講稿範文
紀念南京大屠殺演講稿範文篇1

恥辱啊,美麗的六朝故都;恥辱啊,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民族……

人們或許會控訴鬼子的殘暴,人們或許會悲憫民族的苦難,但望着那幾十萬束手就擒的軍隊,望着那一張張絕望而麻木的面孔,悲憤之餘,我眼前留下的,只有一片濃黑的沉默!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演講稿——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太多的苦難易於使人麻木,是到了重新反思歷史的時候了。今天,當我們重新談起南京大屠殺的時候,當我們憤慨悲痛了之後,我們又該想些什麼?我們又當做些什麼?

當幾十萬南京守軍望風披靡的時候,平行關前,太行山下,一羣拿着近乎原始武器的中國人卻能使得日偽軍隊聞風喪膽……

相較於那些引首就戮的怯弱,我似乎看到狼牙山壯士慷慨赴死的微笑;相較於那無助的淚水,我似乎看到那些偉大的身影在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一樣是死,但是,意義又是否相同呢?

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以奪志,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是共產黨八路軍最終肩負起了拯救中國的使命,因為,他們始終沒有放棄對民族深沉的熱愛,他們始終堅持着對這個民族美好的憧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他的物質的首都可以被敵人佔據,但是,他們的精神首都沒有被敵人所攻破!

此時,我想起了紀伯倫的《淚與笑》其中寫到的:“雲的一生就是悲歡離合的一生,人也是如此,一旦失掉崇高的靈魂,就成了存在於物質世界的行屍走肉。”我想,對於國家也是如此,只有擁有國魂,才能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我們要告訴世界,我們不僅有着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我們不僅有着悠久的歷史與文明,我們還要擁有一羣有志氣的熱血國民。

我們不能忘記歷史,因為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要讓時間為庸人們所設計,不要讓殷紅的鮮血只剩下淡淡的殘夢。血已經流了,但不能讓他白流。南京的大慘案依然歷歷在目,我們需要的不僅是黯然至於泣下,更應該正視這刻骨銘心的苦痛。因為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面淋漓的鮮血,魯迅的擔憂依舊沒有過時,一個民族的精神首都仍要我們去建構與呵護。

這就給我們無窮的啟迪:在現今和平年代的今天,我們沒有必要用歡樂消除自己的悲傷,如果那樣就失去自我;我們也沒有必要沉浸在微漠的悲哀中,我們應正視歷史的烙印。我們應該時刻把祖國放在心中,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前列,為中華崛起而奮鬥,但這一切卻又不能在空言與大話中消磨,作為學生,我們所應注意的:更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你是否認真學習,為建設祖國積累好本領;當升旗儀式時,我們是否唱起莊嚴的國歌;在外國人面前,你是否隨地亂扔垃圾,你時刻是否在維護着國家尊嚴……?

我們就在這樣的小事中構築精神上堅不可摧的首都,試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做到了這些,我們的國家怎能不強大?外敵,又怎敢在我們的面前揮刀動武?像南京大屠殺這樣的慘案還會在中華大地上發生嗎?不會的,永遠不會!

讓我們攜手奮鬥吧,青年朋友,相信銘記歷史的你今天定將愈加努力奮發!

紀念南京大屠殺演講稿範文篇2

南京是我國著名古都,世界歷史文化名城。中山陵、雨花谷、總統府都成為它的標誌,南京城充盈着現代化的氣息。可誰曾想到,在70年前,這片繁榮富庶的土地上遭遇了一場亙古未有的浩劫,到處都留下了死神的腳印。《南京》這部記錄片則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了這場戰爭的可怕。

1937年12月13日,是人類的祭日。日本法西斯將魔爪伸向了南京。日軍佔領南京城後,對手無寸鐵的南京同胞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規模屠殺。一時間,南京城上清澈的天空盤旋着滾滾濃煙,碧藍的江水浸染着血的淒厲。日寇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用令人髮指的手段殘害中國人民,僅僅一個多月時間,我國遇難的同胞就達30萬人,祥和的南京城頓時變成了人間地獄:

迎風倚刀翹首 浪吟嘯 壯志九宵仇攏東瀛島

弓緊弦 劍出鞘 飛沙揚塵血染手中刀!

當異族的屠刀在國人頭頂高懸時,我才深深的明白這首詩的含義。我知道,無論我用多麼生動形象的文字來描繪這場血雨腥風的戰爭,都顯得如此蒼白無力,難以承載。每一聲悲慼的吶喊,撕心裂肺,都帶給我措手不及的震撼。日軍多麼兇殘呀!他們讓多少小孩失去父親?他們讓多少婦女失去丈夫?他們讓多少母親失去兒子?一千?一萬?還是十萬?不!是30萬!那些不散的冤魂在向我們控訴,那遍野哀鴻,累累白骨就是最好的詮釋。

歷史需要總結,感歎是不能改寫歷史的。我們必須敞開心胸,直面現實,冷靜思索,這樣,曾經的恥辱就會帶給我們睿智的經驗和真理:只有強大的國家才不會任人宰割。有句名言説的好:少年強則國強!所以,我們這些受現代思想文化薰陶的年輕人就肩負着振興祖國的重擔。讓我們把滿腹怨恨和一腔熱血轉化為奮發向上的動力,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用知識武裝頭腦,培養愛國情操,成為一代有理想、有抱負、有知識、有能力的青年,建設強大的祖國,使中國受外國侵略和凌辱的歷史永遠不會再現,讓我們能有朝一日對着世界宣告:中國民族已在世界的東方崛起!

紀念南京大屠殺演講稿範文篇3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12月13日,對同學們來説可能是再平常不過的日子。我們無憂無慮地生活在祖國大家庭中,衣、食、住、行、用、學等等,樣樣富有。我們是幸福的,更是幸運的,因為我們生長在祖國和平發展的新時代。

可大家知道嗎:就在78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37年12月13日,是“現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那一天日本侵略者佔領了南京,日軍的炮火轟開了南京的大門,滅絕人性的侵略者對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進行了長達六週的慘絕人寰的大規模屠殺——這就是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

如果以秒來計算,那麼,每隔12秒就有一個生命死於日本人的屠刀下。他們採用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火燒等種種滅絕人性的手段來殘殺中國人民。日本侵略者把殺人當作競賽活動,居然搞殺人比賽,稱勝利者為“勇士”,以在規定時間內砍下多少中國人的人頭為榮;在日軍731部隊的實驗室裏,日本侵略者把中國普通百姓用來進行化學和細菌實驗,那一張張被細菌毒害而扭曲變形的臉,保持着各種痛苦的表情;萬人坑下,屍骨累累,那一個個孕婦,被刺刀活活刺開肚皮,挑出嬰兒;日軍在進行兇殘的大屠殺的同時,為了掩蓋其罪行,採用縱火焚屍、拋屍長江等辦法,對遇難者毀屍滅跡。南京的文化珍品、物資財富也遭到了大掠奪。他們殺燒淫掠無惡不作,犯下滔天罪行。

十朝古都,六朝金粉,就此淪陷和毀滅。昔日繁華的南京城屍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裏,處處都有中國人民的屍體。烈火,燒紅了黯淡的天空;鮮血,浸透了苦難的大地。慘叫四起,撕心裂肺;屍骸遍地,觸目驚心,南京成了人間地獄!侵華日軍在中國,在南京留下了人類歷史上最野蠻,最可恥的一頁。據戰後國際法庭認定,日軍侵入南京後,一個半月內,被集體屠殺的中國人達19萬以上,被零散屠殺的中國人超過15萬,總計30萬人以上。

30萬鮮活的靈魂,美麗的生命,就此消失和泯滅了!這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永遠無法抹去的陰影,永遠不能忘卻的傷痛!這是一段血淚史,是一段苦難史,更是中華民族的屈辱史!

逝者如斯夫!南京大屠殺一晃已經過去76年了。時光雖逝,歷史的烙印卻深刻在中華兒女的心中,永遠沉澱在我們中華民族的靈魂深處!我們可以忘記仇恨,但我們永遠難以忘記歷史留給我們血的教訓 。我們中華兒女應該時刻告誡自己“勿忘國恥”,“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

每當我們站在操場上,眼看着鮮豔的五星紅旗在晨風中火一樣冉冉升起時,相信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在湧起一種無比自豪,無比驕傲,也無比神聖的感情。不論我們走向何方,不論我們在何時何地,只要我們看到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藍天白雲之間,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祖國,是和我們血與肉相連,榮與辱相通的!祖國光榮,則我們光榮,祖國恥辱,則我們恥辱!國家把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城都會拉響警報,以此悼念在大屠殺中遇難的同胞。在陣陣撕人心肺的警報聲中,人們或佇立沉思,或默默哀悼。警報提醒着每一位中國人,絕不能忘記國家和南京這座城市,曾經遭受的恥辱!

我們年復一年隆重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決不是單純為了紀念,而是要我們每一個人牢記歷史、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雖然戰爭好象離我們已很遙遠,但歷史卻讓我們銘記——落後就會捱打,就會國破家亡!請大家記住,愛國主義永遠是民族精神不滅的靈魂。

周恩來曾這樣説: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愛國心的源泉。 今天,我們國小生生活在和平的歲月裏,我們是最幸運、最幸福的人,因為我們生活在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日子裏,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日子。

歷史實踐告訴我們,國家與民族的興衰成敗,需要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要把十三多億人的力量凝集起來。今天的祖國培育你們健康成長,教會你們知識,鍛鍊你們的能力;明日的祖國需要你們以優異的成績和出色的本領把我們的國家變成一個沒人敢欺負的強國。

同學們,歷史是人類前進的行囊。忘記歷史,意味着背叛。驀然回首,讓我們反思,讓我們銘記國恥;放眼遠望,讓我們暢想,讓我們繼續開創。新世紀賦予我們中華少年神聖的使命——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不要讓歷史重演!讓這句話記在我們的心裏,永不忘記,激勵我們奮發圖強。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惟有舉國不怠,我們的中華民族才能長盛不衰,明天才會更加美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eri/d43qe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