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教師演講稿 >

幼兒教師關於感恩主題演講稿

幼兒教師關於感恩主題演講稿

學會感恩,感謝生活給你的贈予,你才會擁有一個積極的人生觀,健康的心態。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幼兒教師關於感恩主題演講稿,歡迎大家閲讀。

幼兒教師關於感恩主題演講稿
幼兒教師關於感恩主題演講稿篇1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同學們,在家中,當你吃着可口的飯菜,你是否感恩父母付出的辛勤勞動?當你穿着漂亮暖和的衣服,你是否感恩父母對你的關心?也許有的同學會漠視這些來之不易的東西,父母們每天要在工作崗位上辛苦的工作十幾個小時,他們付出了多少汗水?可面對父母語重心長的教誨,我們的孩子卻無動於衷,會感到厭煩,甚至無禮地和父母頂撞。

同學們,你們説,這樣做對嗎?我認為,作為孩子,要學會對父母感恩,要感謝他們把你帶到這個世界,要感謝他們讓你衣食無優。對他們感恩的唯一方式,就是做一個尊重父母、聽話、懂事的好孩子。

在學校裏,面對老師辛勤勞動,你是否學會了感恩?老師們不管有多累,只要看到你們哪怕只有一點進步,他們都會為你感到高興、為你的成功慶賀。當他們看到你們學習上出現了滑坡,學習習慣散漫的時候,對你提出了警告或批評,也許有的同學會反感老師的批評,但請記住一句話:忠言逆耳利於行!你應當感謝老師的批評,正是這些批評,你的人生才會減少遺憾和後悔。對於有些學習有困難或不想學習的同學,老師無私的幫助,利用點滴時間輔導你,我看到很多老師從早到晚,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你們身上,下了班還在批改作業,你們放學了,卻有老師在為你們整理教室,試想一下,當你長大成人過着舒適安逸生活的時候,你能給老師什麼回報?而老師從不奢求這些。所以,我認為只要有良知的學生,都應當以實際的學習行動來回報老師對你們的教育!

同學們,我們應該學會感恩,應該始終不忘感恩父母給了我們的生命和養育,感恩老師給了我們教育和培養,感恩朋友給了我們關心和幫助,感恩社會給了我們成長的環境和支持,讓我們感恩自然界的一切,感恩我們感受到的每一切。

幼兒教師關於感恩主題演講稿篇2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在 這生機盎然的季節裏,我們學校也迎來了三八婦女節,在這裏讓我衷心地向所有女老師們説一聲:節日快樂!

有一首歌叫《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着一羣小鳥飛來飛去。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筆畫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淚滴….

每次聽到它,唱起它,我都會在內心經受一次愛的洗禮。

人一生從上幼兒園到國小、國中,乃至大學,會有許許多多的老師。傾注愛心,關注學生的成長,是每一位老師共同的追求。而這其中,女老師的愛是不同於一般老師的愛,她是一種把全部心靈和才智獻給孩子的真誠。這種愛是無私的,它毫無保留地獻給所有學生;這種愛是深沉的,它藴涵在為所有學生所做的每一件事中。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着一曲美妙的樂章,那是大樹在對滋養它的大地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着那一幅幅怡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在對哺育它的藍天感恩。因為有老師,我們認識了多彩的世界;因為有老師,懂得了生命的真諦,所以我們對老師要懂得知恩、感恩。

對老師的感恩是敬重的。自古以來,偉人們都對自己的老師有着一顆感恩的心。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看見自己的國小老師時,馬上獻上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偉人毛澤東也同樣常常在佳節送上對老師的一份深深感激。

對老師的感恩是發自內心的。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聲呼喚,一絲體貼足夠。下課了,老師疲憊不堪地坐在講台上,同學們,你可以輕輕地走過去,為老師捶捶背揉揉肩;放學後,當你發現老師還坐在辦公室為我們一絲不苟地批改作業時,同學們,你可以悄悄地為老師倒上一杯温水;課間,你發現教室裏有廢紙屑,同學們,你可以順手撿起來,為老師打造一個整潔的教學環境;節日裏,同學們,你可以為老師獻上一支花、一張賀卡,那是對老師永遠的祝福……

對老師的感恩是要回報社會的。老師,您嘔心瀝血、兢兢業業、默默無聞奉獻着光和熱。在這平淡卻不平凡的崗位上,您不僅教給我們知識,更重要的是,還教育我們怎樣做人。“十年栽樹,百年育人”,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有用的人,那才是對老師最好的報答。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祝願天下所有老師永遠幸福快樂!

幼兒教師關於感恩主題演講稿篇3

大家好!

我叫謝娜,來自伊寧市回民國小,我要感謝大家給我這麼好的機會來鍛鍊我自己,挑戰我自己!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學會感恩 收穫人生》。

"新疆精神"是愛國、感恩、勤勞、互助、開放、進取,它凝聚了新疆的歷史傳統、精神積澱、社會風氣、價值觀念以及各族人民的素質等諸多因素,是"現代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新疆各族人民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座標,是引領新疆發展的精神動力。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新疆精神"的內涵。作為新疆工作者,作為受益者,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着温暖,也理當時刻知恩,深懷感激之情、感恩之心,熱愛偉大的黨,熱愛偉大的祖國,感恩這個充滿關愛的社會,熱愛美麗的新疆。

如何感恩祖國、感恩黨、感恩全國人民?是要把感恩之情轉化為建設更加繁榮富裕和諧新疆的實際行動中從點滴做起。要深懷感恩之心,以強烈的責任感,把黨中央的關懷、祖國大家庭的温暖,把"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主題教育活動引向深入,在全社會弘揚"愛國感恩、勤勞互助、開放進取"的"新疆精神",激發各族人民知恩感恩的熱情,凝聚各民族的力量。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銜環結草,以報恩德。作為新疆工作者沐浴在黨和國家的暖陽下,又怎能不懷着一顆赤誠的感恩之心呢?

在感恩的歷史長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有小黃香先用自己的體温暖了席子,再讓父親睡到温暖的牀上;今有偉人毛主席邀請他的老師參加開國大典;朱總司令蹲下身子,親自為媽媽洗腳;還有居里夫人寄去機票讓她的國小老師來參加鐳研究所落成典禮。偉人之所以偉大,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是因為他們都擁有美好的心理品質--感恩。

在我們的生命當中你第一個愛的是誰?大家一定會説是父母,但在這裏想告訴大家第一個愛的應該是自己的祖國。一個沒有祖國的人是沒有尊嚴的;一個沒有祖國的人是沒有任何位置的。在大家心目當中愛國只是在一次作文比賽中、在一次演講比賽中、用所有華麗的詞藻來形容祖國,在每週升國旗時認真的唱着國歌,你認為那是愛國。愛國不是將來當你成為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為祖國做的事情才是愛國。南京大屠殺殘害了多少百姓,看到的人還能有人笑的出來,難怪魯迅在文章中會寫到在看到同胞被殺害的時候還有很多麻木不仁的中國人在看笑話。我們不能在這樣麻木不仁下去了,現在我國發展的速度突飛猛進,一百多年的歷史,忘記就意味着背叛,落後就意味着捱打,中國人應該挺起脊樑,像一箇中國人的樣子。今天,我們在升國旗的時候會發現大家都知道停步,可以看出大家是懂得感恩愛國的人。

汶川大地震,一夜之間有近十萬人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有多少孩子回到家之後想喊一聲爸爸都不可能了,多少孩子回到家想見一眼媽媽都沒機會了,因為他們去了一個很遠的地方,叫天堂。讓我們為天堂的人祝福,祝天堂的人永遠沒有煩惱,幸福快樂。

我們有多少孩子有自己的爸爸媽媽,你什麼時候在乎過他們,你知道嗎?我們的生命是他們給我們的,出現任何危險他們願意拿自己的生命來喚回我們。從嬰兒到哺育我們長大成人,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博大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説不完的:吮吸着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着父母的心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酣然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茁壯成長。父母為我們不知花費了多少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才使我們在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裏,體會着人生的冷暖,享受着生活的快樂。父母的愛柔柔如水,輕輕如煙,深沉如海,恩重如山。感恩我們的父母、感恩給予我們的一切。

20xx年新疆阿勒泰地區發生特大雪災,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俗話説:"天災無情,人間有愛、"就在許多人因房屋被毀而無家可歸時,就在許多人因失去親人而絕望時,黨伸出了援助之手實行災後重建。當受災人員住進新居時,當她們緊緊握着當地領導們的手時,淚花中閃爍着感激之光。"感謝黨,感謝國家"這句再樸實不過的話語折射出的是各民族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抗天災的真情流露。

總有一種精神能觸動我們心中最脆弱的一環,總有一種偉大能讓我們感動得淚流滿面。世間萬物,哪怕是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也離不開陽光的照耀,所有的生命都會因為愛而生長,因為愛而美麗,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吝嗇自己的愛呢?讓我們學會感恩學會施愛,把敬愛獻給老師,獻給父母;把關愛送給弱者,送給同學;把熱愛呈給偉大的人民,偉大的祖國。

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才會懂得回報。有人説善良的本質就是有一顆感恩的心,有人説一個人如果有了一顆感恩的心,他就是一個幸福的人,對別人的幫助,哪怕是一點,一滴,我們都應當懷感恩之心。學會感恩,懂得感恩應當成為每個人的美德。

我們已經習慣了向別人去索取,索取物質,索取友誼,索取愛,而忘記了感恩。從現在起,從這一刻起、從這一秒開始,讓我們學會感恩吧!

生活當中,自己所做的事情不一定都是別人認可的,也許這在當時會成為心中的糾結。但是,在經歷過後,仔細想想,歲月的洗禮才能讓自己逐漸走上成熟。這個時候,要感謝那些曾經讓自己成長的人,是他們讓我們走向成熟睿智。學會感恩,就會收穫別樣的人生。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關心,幫助他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勤奮學習,珍愛自己。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能學會包容,贏得真愛,贏得友誼。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我們就會明白事理更快地長大,就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ao/q09z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