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教師演講稿 >

教師座談會發言稿範文

教師座談會發言稿範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下午好:

教師座談會發言稿範文

首先我深深地感謝領導為我提供了和大家一起交流的機會.

斗轉星移,時光飛逝,我成為一名教師將近一年了。剛來到學校時,承蒙各位領導的關心與信任,讓我接手七年級年級體育教學和國中體育訓練隊。回顧這將近一年的工作,我感觸頗深。老教師們常説,體育工作是一門藝術,如果一味苦幹,即使累個半死,也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下面我想結合這一年工作中的實際來談談我的感受,歡迎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古人云:德乃做人之本,乃立業之基。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經常感受着“德”帶給我的快樂與成功。我總是説:“我每天都在辛苦着並快樂着。” 我快樂,因為我每天面對的是一個個活潑的孩子,面對的是一顆顆充滿天真心靈,面對的是一雙雙渴望從老師那裏汲取教益的眼睛。在與他們相處中,我得到了純真的快樂。因而我更感覺高尚的愛心和機敏的智慧,對我是何等重要。只有具備這種良好的素養,學生才能沐浴在關愛與智慧中,才能讓這些幼小的心靈在呵護中健康地成長。

體育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健康的身體,更重要的是培養積極樂觀的健康心態,而作為一位體育教師,我更應該關注生命的價值,關注健康的意義,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只有這樣才能塑造出學生健全的人格。

在我的體育課堂中,處處體現着“口體同工,情禮融儀,體智結合,能技相長。”這也是我的教學特色。教學中,我將一些深奧的知識編成淺顯的口訣,讓學生在練習中邊説邊做,這樣既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又培養了學生的無意注意的能力。而這些口訣除了是訓練技術技能以外,更多的是滲透情感、禮儀與文明素養。使學生的身體與心智共發展,技術與能力共長進。

在課上經常會聽到我用啟發式的語言,來提示告誡學生。如當想讓學生站的更精神時,我會説:“看看誰站的最有氣質”。而這時學生都會把老師在平時課堂中訓練的“挺胸,立頸,眼放光”的口訣付諸於行動中。當我讓學生取送器材時,又會啟發學生説:“看看誰最有素養”,此時,學生會立即想起“不爭不搶,有素養”這句口訣。就在這種隱性的暗示下,讓他們會自覺的去做的更好。久而久之他們就養成了一種良好的習慣。這種無痕式的教育,對學生髮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儘管學生目前還不能真正的讀懂素質的真正涵義,但他們卻從中領悟到,一種文明,一種禮讓,一種寬容等素養。

其實氣質更源於一種自信。在教學中,我非常側重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為了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我會用各種豐富的語言與手勢對學生進行鼓勵。例如,為了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時,我會召集學生,以發現各種運動人才為名,來讚賞某個同學的練習熱情與進步。這種鼓勵不僅僅使得到讚揚的學生樹立了自信心,更調動了其他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因為他們也想讓老師把他們當做人才來發現。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切的感受到,這種教育的雙贏效果。

曾有這麼一個插曲,就在不久前的一堂體育課中,我想讓學生進行下一個活動內容,於是哨聲一響,學生迅速跑到我前面,睜大眼睛望着我,(這也是我體育課中形成的習慣,當我講話時,學生要面帶微笑,睜大眼睛看着我,這樣他們就會得到我的語言鼓勵或是豎起拇指的手勢稱讚,而且學生都知道這是尊重與被尊重的關係,其實這更是我對學生習品質的培養)。這時隊伍中發出了幾個同學悄聲且帶有興奮的話語“孫老師又發現人才了!又發現人才了!” 此時我被學生這天真的舉動逗笑了,順勢説,我是真的又發現人才了。這時所有學生立即又表現出了最佳的精神面貌,等待我“點將”。藉機我幽默地説:“我發現了,我就是一個極佳的人才”此時學生哈哈大笑。然後我又問學生:“你們知道我為什麼這麼説嗎?”學生帶着可愛且不解神情搖着頭,我説:“因為我發現了你們都是人才”。又是一片笑聲,而這笑聲裏面含有的更多的是自信。

在很多人眼中,體育課無非蹦蹦跳跳而已,對學生的思維要求不高。但我從來不這麼認為,肢體運動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是大腦的一種高級運動,它是在思維的支配下才能展現出的肢體樂章。舞蹈就是一種最具有説服力的肢體語言。在這種肢體語言的表述中,學生會有更多的心裏感受,更多的切身體驗;而體育競賽則能體現出的是一種團隊精神,學生從中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我總是説,每一次體育課就是一次很好的綜合實踐課。

我覺得一位真正的好老師,不應重複昨天的自我,而應該不斷的超越自我,在超越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有所生成,有所改進,有所提升,有所完善,從而在不斷的努力中修善自己的人格與心智,這樣才能使教育的天空中生成對傳統美德的彩虹,從而讓學生普照在彩虹的絢麗中,這就是我們追求的真教育。

總之,我將會用每一分、每一秒的行動和努力,用一顆永遠年輕的心,來感謝學校領導和老師對我的鼓勵與肯定,感謝學生對我的信任與支持。因為有了這份年輕,再苦、再累、再遠的道路,我也會一路放歌而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ao/67o6n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