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教師演講稿 >

立德樹人讓師德在崗位閃光主題演講稿

立德樹人讓師德在崗位閃光主題演講稿

師德的培養是一個漫長並且意義深遠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們不斷地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立德樹人讓師德在崗位閃光的主題演講稿3篇,歡迎大家閲讀。

立德樹人讓師德在崗位閃光主題演講稿
立德樹人讓師德在崗位閃光主題演講稿篇1

教師是園丁,教師是路標,教師是擺渡人,這是對教師傳道育人精神的讚美。教師的勞動是培育出精神高尚的人,教師的職業是影響人一生的職業,教師的教誨是照亮人心靈中永遠的指路燈!這是人們對教師的評價,也是教師在社會中地位的肯定。而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如何才能不負重望,無愧於人民教師的稱號,進而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呢?一直以來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5月11日,我有幸得到校領導的委派,參加了在鐵嶺舉辦的“全國中國小德育管理創新與新時期智慧型班主任專業成長高級研修班”,在聽了李曉凡老師的報告後,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那就是內化師德。

首先介紹一下李老師:

李曉凡,女,黨員,高級講師,曾任哈爾濱市衞生學校副校長,兼任全國中等職業教育學生聯合會理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全國家庭教育報告團成員。 1989年-20xx年連續被評為省、市級優秀家長、優秀家長標兵、家庭教育辛勤園丁、家庭教育先進個人及先進工作者。

1996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家長。

20xx年被評為全國“十大傑出母親”提名獎。

20xx年被評為黑龍江省首屆“十大傑出母親”。

20xx年受聘於全國更新家庭教育報告團成員、全國家庭教育學會講師團成員、全國少先隊志願輔導員。

近幾年來,曾在三十餘家報紙、雜誌發表文章,曾在中央電視台等十餘家電視台做專訪節目,先後在北京景山學校等全國各地做報告400餘場,直接聽眾達100餘萬人。

不説話時的李老師,真的就像是她的名字一樣,是一個平凡的婦人,微胖的身材、不時髦的穿着。但是她一開始講話,強大的氣場立即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名聽眾!妙語的敍述、精闢的講解、生動的例子、豐富的肢體語言示範……這一切都深深感動了我——感動於李老師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與奉獻!感動於李老師對學生無私的寬容與熱愛!感動於李老師教育管理的藝術性!感動於李老師30年如一日的專業成長之路!感動於李老師面對痛苦、失落與打擊,勇於面對生活越挫越勇的堅強精神!感動於李老師微笑地對待生活的態度!……

李老師的講座從視頻《母親》開始,沒有任何解説與文字,從懷抱嬰兒的年輕媽媽,到白髮蒼蒼的老母親,一個個熟悉鮮活的媽媽形象在歌曲《母親》的伴隨下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每個聽眾都滿含熱淚靜靜地聆聽着,欣賞着,思考着李老師留給我們的問題:這是教育嗎?

母親的愛是淺顯的、感性的愛,這種愛不能取代教育;而老師的愛應該是深沉的、理性的、完整的愛。

愛是教育最核心的內容,師者,必備大愛之心。

一個老師,要有高尚的師德,只有大德,才有大愛,才能有大善的行為。內化師德,就是教師自己形成一套適應學生成長,又能快樂工作的過程。李老師講道,內化師德,要注重“三力合一”,即“內在有張力,潛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所謂張力,就是你對你別人的寬容度和接納度;別人對你的信任感和釋放感。張力內顯,是教師對於學生成長理念的確立。教育的目標應該是使學生“成長”而非“成才”,學生在不斷地“犯錯誤”、“改錯誤”的過程中逐漸改正低級錯誤 ,不允許學生犯錯誤的觀念是與教育規律相悖的。張力外顯,是教師的理性寬容。具體表現為賞識有度和批評得法。賞識有度,是指學生身上的優點,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被老師挖掘出來了。老師對學生的表揚要深刻,不要簡單地用“你真好!”“你真棒!”這樣的語句,不妨試試用“你是一個顧全大局的學生!”“你是一個懂得尊重老師的學生!”等比較有深度的表揚。批評得法,是指對學生的批評能被學生接受,如果不接受,這種批評就失敗了。批評學生要注意不當眾批評;一定會用善意的肢體語言;要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不要發動羣眾批評;對學生的缺點要合併同類項;批評學生時多用中性語言,少用刀刀見血的語言。

李老師説,教師應該具備這樣的內功:追求人性完美是內化師德之本;形成個性優化是內化師德之源;力求厚德懿行是內化師德之美。張力是拉不斷的,教育無邊際,內心的張力亦是無邊無際的。每位學生都是可愛的。不論是優生,還是後進生,甚至是頑劣不化的學生,都是可愛的,都是獨一無二,不可代替的,我們要學會容納每個孩子的個性,並學會順性而育。“十個手指有長短”,同在一個班上課,學生就會參差不齊。作為老師的我們,重要的是發揮每個人的長處,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促進集體中的每位成員幸福、和諧成長。

作為老師要不斷追求道德的“上線”,不能僅僅穩住“下線”,絕不能突破“底線”。我們老師很難成為物質上的富有者,但應努力成為精神上的富有者,應從學生髮來的祝福卡片、祝賀短信、路上問好中感到榮光與幸福。我們要時刻用“鞭策自己,心策他人”八個字來警醒自己,用心與學生溝通與交流,學會心靈換位,努力使成為魅力教師。

教師的魅力從何而來?李老師認為是魅力的源泉是“提高素質,更新觀念,完善自我”。如何修養自己,激發潛在的魅力呢?李老師認為有三個基本辦法:健康的心理是內化師德的基石;健康的人格是內化師德的靈魂;提升人師的境界是內化師德的目標。健康的心理是內化師

德的基石,我們要學會把快樂的人生傳遞給學生,學會給學生的心理髮展留有空間,學會放飛學生的理想與心靈。給他們健全的人格,讓人格教育注入內化師德的靈魂。教師必須具有能夠完善人格的素質。這種素質體現在追求人性的完美。只有我們不斷的追求人性完美,才能從內心深處完善自我。教師的人格魅力表現在用心、用情、用智慧去做人、做事、做學問。從而提升人師的境界,達到內化師德的目標。形成教師人格修養的最高境界,真真正正的成為人師,成為一本非常生動、豐富、深刻的教科書。達到“不教之教”的境界,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與學生心貼心交流。追求真、善、美是人類的至高境界。 教師的工作魅力體現在:用心做人;用情做事;用智慧做學問。教師的生活魅力在於把自己人生中應該扮演的角色都演好:為師——愛生無需由;為友——忠誠無需報;為妻——賢良無需償;為母——奉範無需教;為父——博愛無需孝。

活力是通過內化而產生多種能力;活力需要張力與潛力作鋪墊。孩子們沒有悦納你的教育思想和行為,意味着你的教育是失敗的。如何實現“自我超越”?李老師認為應做到三方面,即建立起超越自然,又溶於自然的完美人生;不斷地學習,掌握超前的現代教育理念;具有廣博的知識,成為能力型人格教師。在終身學習時代,我們老師的學習應該是有準備的、主動的、自覺的、有個性的。學校對學習的“逼勢”不能過緊,但又不能放任自由,重在創設寬鬆、向上、真誠、互動、和諧的學習型氛圍。

內化師德的終極目標是:以美養德,德美並重;以才養德,德才並重;以智養德,德智並重。

最後李老師用一句話總結自己的報告: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靈的喚醒。

聽了李老師的報告後,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擁有健全的人格,積極樂觀心態的教師對於學生的成長過程是多麼的重要啊!比如,對於學校分配的工作和任務,以前我也曾有過抱怨和牴觸,但是隨着自己不斷成熟,尤其是當了班主任,成為六十多名學生的管理者之後,我認識到老師的一言一行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在接受任務的時候,我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這件事我能不做嗎?與其滿腹牢騷,是不是積極樂觀更能讓我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在回答完自己的提問之後,我總能正確調整自己的心態,欣然接受學校的各項安排,在我積極地正向引導下,學生也不再有怨言,現在我帶的一年十一班,在學校的各種活動中,表現都很出色,得到了領導和老師們的肯定。

觸及我心靈的另外一點是賞識有度與批評得法。在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由於自己年齡小,總怕管不住學生,於是學生的每一個小錯誤,在我這裏都會被放大,遇到稍有頂嘴的學生,我更是發揮自己口齒伶俐的優勢,把他批得體無完膚。我教的第一屆學生,物理成績非常優異,

學生們都很怕我,但是這種單純的“害怕”,只是在與我交過手後不敢再招惹我,並不是從心底的接受與認可,我感到學生的心離自己很遠。於是,在對待第二屆學生時,我逐漸改變了自己的做法,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尤其是在我做了媽媽之後,對待學生的錯誤,我變得更加寬容,不再揪住不放,結果不但沒有出現“管不住學生”的情況,相反,學生的心離我更近了,直到現在為止,我教的第二屆學生,雖然我只是他們的科任老師,很多學生還是會在過節的時候給我發短信、打電話或者來看我。去年6月我剛送走了第三屆學生,這屆學生在高二的時候,我接替由於身體原因需要休息的賈鳳嬌老師,成為他們的班主任。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問題的角度自然不同。當了班主任以後,我更加全面、客觀、理性地對待學生的缺點和錯誤,正確引導他們改正錯誤,使學生真正地信任我。我和學生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融洽,班級工作也逐漸得心應手。畢業之後的寒假,班裏有三十多人先後到學校或家裏看我,在和學生的交流中,我越來越感覺到,真正在學生心裏留下深刻記憶的,並不是老師的課講得多精彩,而是老師一句不經意的關心或一句善意的提醒。在對待學生的錯誤上,寬容和理性是法寶,換位思考是祕訣。隨着自己不斷成熟,相信在這個問題上我也會處理得越來越好。

李曉凡老師的報告讓我受益匪淺,很多觀點都在我心底引起強烈共鳴,因為報告的根本思想與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不謀而合。我校提倡“以人為本,為學生一生幸福打基礎”,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更注重“成人”,而非“成才”,這完全符合時代要求,也適應我校實際情況。這説明我們的校領導具有專家級的教育理念,相信在校領導的正確指揮下,我們二高中也會越來越好!

最後,再次感謝學校為我們提供了學習的機會。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學為所用,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爭取為學校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立德樹人讓師德在崗位閃光主題演講稿篇2

“教書育人,立德樹人”,本是教育的本位、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核心、教育的靈魂,是人人都應該明白的道理,本是不應該成為問題的問題,可是現時情況卻並非如此。學生、教師、家長仍然深陷於實用主義教育的泥沼中而不能自拔,仍然困擾於應試教育的藩蘺中而難以超脱,使教育這一原本淨化心靈、提升境界、光明自性的輕鬆愉悦的生命成長過程,變成了無可奈何的疲憊不堪的應試教育的奴役過程,這一教育本質的變異使神聖的“育人為本”的教育低賤為“謀生”、“ 競爭”的手段,這種“結繭自縛”成了難以解脱的頑疾,這正是當今教育的悲哀!

教育不但是為人立世之本,更是立國強國之本。在當今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迅猛發展的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科技的競爭,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競爭歸根結底是教育的競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是基礎,教育是關鍵!黨的強調,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尊師重教,望子成才”是中華民族素有的傳統美德,教育支出至今仍然是家庭的主要支出。伴隨着中華民族在改革開放中迅速崛起,良好的教育已經成為人們首要的需求,人們迫切地期盼早日超越現行教育體制的束縛,在科學的揚棄中創造出中華民族教育新的輝煌。從我們的民族傳統上講,當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要誠信、守禮,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還是品德。教師在傳播知識的過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價值觀都會影響到學生的成長。

通過“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學習,我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個人的事,應該是學校所有部門和工作人員的責任和義務。強調素質不等於忽視品德。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説過,人者,德為先。未學文而先學文德,未學武而先重武德,學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報效國民。一個人的品德好壞往往能決定他行事結果的正與負,一個邪惡的天才所造成的災難,總要好幾代人才能扭轉過來。如今法治和文明是全球的大趨勢,而我們的制度又還不很健全,我們不能再滿不在乎於品德素質的培養。自由發展不等於要忽視個性素質。什麼是個性素質?就是良好的個性。良好個性體現何在?那就是,合理地進取,合理地忍讓,適當時敢於競爭,關鍵時能顧全大局。其實成功人士們都有很好的個性,他們那很不錯的人緣就是最起碼的證明。但如今的學生們已越來越不會接受批評,受了點委屈後就要死要活或喊打喊殺,不能不引起大人們的注意。

素質教育不等於要一味地苛求全面發展。能夠全面發展,固然更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全面發展,而不全面的人未必就不是人才。世上本無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我們也就不必苛求人人都全面發展。我們的社會不光需要學者,還需要專家;既需要全才,也需要專才。事實上想面面俱到的話,到頭來一面都難到。要是當年清華大學也只招收全科合格的考生的話,中國肯定會少了個歷史學家吳晗;要是美國的公司錄用員工時一律要本科畢業生的話,現在也就不一定有比爾.蓋茨了。孔子早就説過,要“因材施教”,他的門生們也確實都各有所長。咱們的當代人怎麼就糊塗了呢?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更進一步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及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的理論精神,及時掌握黨的工作重點方針,與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從思想上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鑽研精神,不要遇難而退,要發揮敢於與一切困難做鬥爭的思想和作風。刻苦鑽研業務知識,做到政治業務兩過硬。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當好學生的榜樣,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出貢獻。

立德樹人讓師德在崗位閃光主題演講稿篇3

20xx年11月29日,同志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是把微觀的個人夢和宏觀的國家夢統一起來,把中國未來的發展原則、發展動力、發展道路和發展目標統一起來,促進經濟健康發展、政治民主發展、文化繁榮發展、社會和諧發展、生態良好發展以及個人自由全面發展共同支撐起來的夢。

一、站在時代的高度,引領價值觀

與“美國夢”突出個人和金錢不同,“中國夢”強調個人命運和國家緊密相連。“中國夢”將為探索人類文明多樣化發展開闢美好前景。“美國夢”強調個人價值,是個人至高無上的各種價值的實現和實際利益的滿足,集中體現為美國人的 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可以看出,“中國夢”的價值維度就是要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也在價值層面上極大提升了“中國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中國夢”對青年大學生羣體具有顯著的價值觀引導和激勵作用,德育教育工作者如何在“中國夢”這一社會理想下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價值觀引導,實現大學生的個人價值和國家的復興,這是德育教師無可迴避,必須要認真思索的問題。

二、站在價值觀的高度,引領學生走向幸福

對於一個胸懷夢想的民族來説,中國夢順應人民願望和時代要求,是對中華兒女心聲的準確表達,它是由每個個體、每個家庭的夢想匯聚一起形成的,它不僅以國家的名義存在,更是通過實現每一個人的個人權利與個人福祉來實現的。

你追求的是幸福,還是比別人更幸福?

作為一名大學生,樹立高遠的理想和正確的價值觀,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關乎一個民族的未來。馬克思給人下定義:人是各種生產關係的總和。人與人的關係,主要不是物質交往,而是精神交往。談話、書信、親情、愛情、政治、學術、藝術等精神活動。

世界在變化,進入消費時代的大學生的價值觀正在發生變化,人人都在追求幸福,都在和別人比較幸福,殊不知,幸福的目的不是為了被人看見,被人羨慕,幸福只跟你的內心感受有關,只要你終於瞭解自己,終於成為自己,而且不再害怕、沒有怨恨,不再給自己的人生設限,那就是幸福。而教師的責任就是讓學生的精神世界更廣闊,這樣他們才能擁有更幸福自如的人生,才能為愛情而歌唱,為自由而鬥爭,為理想而獻身。

三、真正的德育課堂,在於師生的靈魂同步

作為教師,我們都希望把課上好。作為德育教師,我們更希望教出來的學生通過不斷的自我修養而找到自己,不斷通過另一半遇到自己並深愛自己。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講“凡為教,最終目的都在於達到不需要教。“教是為了不教”,已成為我國教育界對教育教學最終目標的共同認識,也就是説,我們的教育要達到使學生獲得通過自學和自我完善來完成自我提高的能力。

(一)老師的深度,決定學生的高度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知識不是講的越多就越好,要講的精準、精煉、精彩。有“點”出發深入到“面”,就需要老師有深厚的功底,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其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發展。德育課絕不是對知識的簡單陳述,不是課本搬家,更不是講標準答案,這樣的課學生肯定不歡迎,這樣的教師也沒有存在的價值。一堂有知識有深度的課,還在於能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一堂組織得當的好課應該是有意義的課,也就是一堂紮實的課,而不是圖熱鬧的課;是真實的課,有心靈震撼力的課堂。

本人用了8年的教學一線實踐的時間,探索出了積極發揮學生能動性,人性化的給予大班教學下每個學生相對綜合與公平的考核方法。

1、用“蓋小章”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而且不耽誤課堂講授時間,實現最大化的效率和公平。

2、用“講PPT”和“質疑、延展問題”等方式讓學生延伸教學思考,用換位角色的方式讓他們體會教師教學的不易。

3、用“老師助手”的方式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參與,增加抬頭率。

總結目前使用的學生自學和互動教學的方式有:自育自學式,課堂結構式,課外閲讀與分享式,個案分析式,教師啟發式;教學視導式等。

(二)老師的境界決定了學生的世界

一節好課不僅展現的是教師的口才和處理教材的技巧,還有教師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境界反映了教育者對待生活、社會和世界的態度,反映了教育者的職業操守與職業精神,體現了教育者對理想與崇高的追求。一個好的課堂,應當是充滿正能量和充滿智慧的課堂,是賦予了教育者的態度、精神、生命與價值觀的課堂,是充滿了熱情、激動、憧憬、情感激盪和心靈互動的課堂,是將精神和人格引向高尚的課堂。是以老師境界提升學生境界的課堂。

塞勒説:給人以心靈觸動的教學資源,往往是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生活化的“細節”.這也意味着教學本身就是一場不斷整合資源,創造資源的過程,目前我在研究的主題也有“生成性教學資源的運用”。

如何‘上’好課,上‘好’課。

1、主題:緊緊圍繞主題來組織獨立的教學活動,同時也要注意與相關模塊的邏輯聯繫和學科內在的聯繫性。

2、整合:根據主題的需要整合教學資源,切忌僵化教條式施教。

3、生活: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關注學生的’關注點’,並着力提升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生活體驗。

4、引導:採取在教師引導下的“自主”學習。

5、創造:教師要對內容進行“再創造”,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

6、整體:要對每一個模塊的教學都進行整體的考慮和設計,提出整體的’教’與’學’的構想,而非孤立,單一機械的對應。

(三)老師的價值觀決定學生生命的走向

講到: “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要在全民族素質不斷提高的現實過程中實現,只有提高人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才能提高人們看問題、想辦法的素質和能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科學支撐、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

老師無時不刻不在傳達一種價值觀,價值觀就是對一種主張,一種思想,一種聽從自然的智慧!價值觀不僅影響着學生,還是教育者對待世界的主張、思想、力量與智慧作為規範自己的準則!老師的心態平和了,學生才可能平和;老師對世界的態度寬容了,學生才能更客觀的面對世界。你給學生的是品質,他們就不會限於物質而無法自拔。

于丹説“教育是成全每一個生命的幸福。當所有這些人的幸福相加,就是整個民族的幸福!”

筆者課堂教育強調兩個方面:

1、事實與環境教育。通過案例去創設假想環境,增強學生對周圍環境的興趣,直觀體驗自然過程。比如讓學生認識公德與水的意義,避免製造多餘垃圾的意義,通過任務驅動,讓學生直接參與分揀垃圾等實踐活動。

2、實際生活與啟發教育。通過設計有意義的情境,給學生以體會,形成集體生活中必須具備的技能。如家鄉調查與自我成長背景的分析,金錢與幸福的關係的討論,通過生活教育、宿舍教育、學生任職教育,幫助學生及時處理生活中出現的道德問題;培養學生對道德問題的推理能力;幫助學生正視自己的個人願望,明白為了尊重他人的權利自己必須全力以赴的原因,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崇高的信念,讓生命變得飽滿而可愛。

從事專業教師的崗位已近8年時間,這8年來獲得全省微課比賽一等獎、全省青年教師大賽三等獎、全校教學名師、教壇新秀、優秀教師。而在所有獎項中,讓我最感成就的是連續三年六個學期獲得“學生最滿意課程”。覺得付出還是有回報的。除了不斷提高本人的教學水平,還應在更廣的層面不斷修煉自我,尋找更豐富的的生命層次:做一個純粹、有一定生活閲歷的人;做一個平和、不貪婪、真摯、豁達的人;做一個善解人意,有着更多生命感悟的人。

中國夢是民族的夢,是每個中國人的夢,也是我的教師夢。使學生在追夢的征程中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把握正確的前進方向,用自己“小夢”的實現鑄就祖國“大夢”的完成,是每一個教師應有的價值自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ao/4d74xk.html
專題